鲁迅及其文学创作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

鲁迅经典文学作品都说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这确实是语文学习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文章,虽然能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却始终没有办法理解语文老师所说的“内涵深刻,寓意深远”究竟是什么。
1.《呐喊》内容简介:《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
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
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
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2.《彷徨》《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
《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3.《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
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外加一篇《序言》。
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4.《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的主要作品作者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主要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等。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呐喊(小说集)、彷徨(小说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回忆录集)、故事新编(小说集)《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
收录了鲁迅在1918—1922年间所写的15篇小说。
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彷徨》(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1925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十一篇。
它的短篇小说包括《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
)《狂人日记》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主题思想:“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它由13则日记组成,通过对一个“迫害狂”(“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彻底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作品不仅表现了彻底批判封建礼教的勇气,还表现了作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文艺创作来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
狂人的形象: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思维混乱、疑神疑鬼、敏感、语言行为怪异,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并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他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他善于自省,善于探索研究教人悔改。
鲁迅谈自己的文学创作.pptx

9
五、关于创作思想剖析(续四)
➢ “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 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 易于描写,但若在书中是一个可恶或可笑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 恐怕大抵要认为作者在报个人的私仇——叫做‘个人主义’,有 破坏‘联合战线’之罪,从此很不容易做人。二是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
经将得罢该来,。连民们一的
于 创 作 思
过这依,会,但我自,究件国
想
的些了而自围是虽己所竟难民 中写自现己在始然的以还事的
剖
国出己在觉高终竭手也是,魂
析
的,的还醒墙自力也还未因灵
,
第7页/共11页
7
➢
五、关于创作思想剖析(续二)
以救病意不自的别闲作的且‘的“ 我的苦思幸病取号’不艺将闲称我 力注,是的态材。的过术‘书小深 避意引在人社,所新是’为’说恶 行。起揭们会多以式‘,艺,为先 文所疗出中的采我的消看术而 前
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
凑起来的脚色。”
第4页/共11页
4
四、关于创作手法(二)
➢ “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 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 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 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 思。”
➢ “可省的处所,我决不硬添,做不 出的时候,我也决不硬做……”
➢ “不过这样的写法,有一种困难, 就是令人难以放下笔。一气写下去, 这人物就逐渐活动起来,尽了他的 任务。但倘有什么分心的事情来一 打岔,放下许久之后再来写,性格 也许就变了样,情景也会和先前所 豫想的不同起来。”
听到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 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
关于鲁迅的资料简单介绍300字

一、鲁迅生平1. 鲁迅,原名周樟寿,生于1881年。
出生在浙江绍兴,后来家族迁居横店。
2. 鲁迅曾经就读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医学院,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
3. 他曾在日本东京、我国上海等地从事过医务工作。
4. 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开始。
5. 1936年,因病辞世于上海。
二、鲁迅的著作1. 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2. 《呐喊》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3. 《彷徨》收入他的杂文和游记,涉及政治、文化、人生等多个方面的思考。
4.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5. 鲁迅还有大量未发表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的续篇《阿Q正传》、《阿Q外传》等。
三、鲁迅对我国文学的影响1. 鲁迅对我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他对文学的创新和革新,开拓了我国文学的新领域,打破了旧有的文学模式。
3. 他的作品启发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对我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鲁迅的文学思想被誉为“鲁迅现象”,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5. 他的思想和创作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四、鲁迅的社会影响1. 鲁迅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社会上也是一位活跃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2. 他曾多次发表言论,关注国家民族大事和社会状况。
3. 他的思想观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他的社会观点和文学创作引起了许多社会议论和反响,成为我国社会的话题之一。
5. 他的形象在我国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无数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五、鲁迅的国际影响1. 鲁迅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2.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他的作品和思想包括在国际文学和思想交流中,对海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他的国际影响还体现在他对世界文学和思想发展的促进作用上,受到了国外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语文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

语文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文学创作风格独特而深刻。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
一、清晰而生动的语言表达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以其清晰而生动的语言表达著称。
他善于用朴素的汉语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能够直接地理解他的作品。
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富有图像感,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受。
例如,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疯狂言辞和思维,鲁迅先生鲜明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二、深刻的人物刻画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也以深刻的人物刻画为特点。
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活,并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现了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他不仅塑造了正面的英雄人物,还着重描绘了各种负面角色,如懦弱的文人、冷漠的官僚等,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出这些角色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形象和丑态。
三、批判现实的意识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中还融入了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意识。
他对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丑恶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并坚持表达自己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不满和愤怒。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对旧社会秩序的冷嘲热讽,有力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四、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节奏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常常采用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节奏,给读者带来冲击和震撼。
他以非线性的方式叙述故事,穿插回忆和幻想,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结构美。
同时,他注重节奏的控制,通过对文字的抑扬顿挫,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和张力。
总之,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以其独特而深刻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人物刻画、批判现实的意识以及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节奏吸引了无数读者。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不满,更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心。
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风格至今仍然对后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宝贵遗产。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鲁迅知识点介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白话文文学的奠基人”和“现代中国文学的开山鼻祖”。
1.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短篇小说作品,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通过主人公的心理独白,揭示了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崩溃和现代文明的冲击,批判了封建礼教和旧有制度。
2. 《阿Q正传》:《阿Q正传》是鲁迅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普通农民阿Q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描写,呈现了中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底层广泛存在和封建农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无助和挣扎。
3. 社会批判: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反映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封建道德衰败、束缚人民的封建礼教、腐败的官僚制度等,揭示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的苦难。
4. 文学革命:鲁迅提倡文学革命,主张用白话文书写文学作品,摒弃以往文言文的传统。
他的努力为白话文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现代中国文学铺平了道路。
5. 思想启蒙:鲁迅的作品在文学形式上的创新与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他对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起到了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形成了一种新的革命意识。
6. 长篇小说创作:除了《阿Q正传》,鲁迅还创作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长篇小说,如《热风》、《孔乙己》等,这些作品通过个体的命运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困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农民的痛苦。
7. 散文创作:鲁迅的散文以骨力文字见长,语言生动、犀利,内容贴近人民生活,批判现实社会的弊病。
他的散文作品包括《朝花夕拾》、《故乡》等,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回忆的描写,展示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8. 教育观念:鲁迅主张以民众教育为基础,强调教育应该使人民认识自己的利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解决社会问题。
他提出了“百年崛起”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中国国民的命运。
第六讲 鲁迅及其文学创作

鲁迅说:“古之小说,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 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 之流。‘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 了场。” ( 《〈总退却〉序》 )
他还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 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 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 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意。”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1918年到1926年间,其创作主要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中的《补天》、 《奔月》、《铸剑》 ;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散文 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以后,他以“荷戟独 彷徨”的心态,继续发挥新文学旗手和主 将作用,将文学革命继续推向深入。
鲁迅的“启蒙主义”文学观念,开创了现代文学表现 农民(农村)和知识分子两大重要题材(包括对女性 命运的关注)。
(1)对贫苦农民的描绘:哀其不幸,怒其不 争
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写下层普通农 民的小说家。 他从反封建思想的角度,第一次用平等、真诚 的态度和现代意识,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 他们艰辛、愚昧、麻木的生存状态作了现实主 义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所遭受 的精神奴役和创伤,透露出睿智的理性批判精 神和浓重深沉的忧患意识。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现代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 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 (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 《译文》等文艺期刊; 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 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 画、木刻; 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 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 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 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鲁迅1925到1930年文学作品

鲁迅1925到1930年文学作品
鲁迅1925到1930年期间的文学作品包括:
中篇小说《伤逝》,该小说是鲁迅先生唯一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写
于1925年。
短篇小说《弟兄》、《离婚》、《离婚后》。
散文集《朝花夕拾》,其中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散文,
在追忆童年、少年、家乡等往事。
散文诗集《野草》,这是鲁迅创作的一个重要新的散文形式,书中作
品以写梦、回忆和抒情为主。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这是中国文学研究经典著作,共25卷。
本书内容严谨完整,史料丰富,分析透辟。
此外,他还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理论,其中包括《毁灭》、
《铁流》、《二月》、《思想的宝库》等。
鲁迅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
大量诗歌、散文、随笔、杂文等形式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社会、文化、历史、人性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 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 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 今,亦由(犹)今之视昔,悲乎!故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 将有感于斯文。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 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 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 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 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 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 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 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的古诗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许寿裳《怀旧》:“1903年他(鲁迅)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 赠我。”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 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 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 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 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 这也就够了 。
----《纪念刘和珍君》
四、鲁迅的散文诗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 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 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 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
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 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 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 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 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先觉者——庸众——被遗弃者
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吾见放于父 母之邦矣!
----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三、鲁迅小说
1、还乡与离乡 2、看与被看 3、希望与绝望 4、无意义的死 5、语言:冷硬与浓烈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 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 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 “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 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 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 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 的,更何况是徒手。
鲁迅及其文学创作
鲁迅及其文学创作
• 鲁迅其人 • 鲁迅的小说 • 鲁迅的散文诗
一、鲁迅生平
1、浙江绍兴:水乡、酒肆、乌篷船
• 浙江绍兴:大禹、勾践、浙东民
• 《史记-夏本记》: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 ‘会稽’。
• 民风勤苦,崇牛,奉为“耕作神” • 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勾践坚确慷慨之志—鲁迅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鲁迅生平
1、当铺与药铺的周旋 侮蔑 2、百草园与三味书屋 3、求学南京 4、日本弘文馆
杨度、蔡锷、章宗祥、 曹汝霖、秋瑾、廖仲凯、 何香凝、杨昌济 梁启超、孙中山、章太炎
陈仪 许寿裳 鲁迅 邵文镕
二、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 《药》《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 《狂人日记》
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咏,亦足以畅叙幽 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