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修复术临床探讨

合集下载

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的临床研究

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的临床研究

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36例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采用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对照组选择腹式子宫瘢痕憩室修复术。

结果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指标,两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治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

结论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也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标签:憩室;子宫瘢痕;阴式修复;腹式修复憩室属于囊袋影响的一种,其多是因中空脏器外壁想外膨出所致,另外脏器外临近组织病变导致腔壁向外突出也可导致该现象发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近些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的宽泛,我国剖宫产率逐渐增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生率。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患者多伴有腰腹疼痛症状,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导致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尽等症状,而且还会显著增加感染、切口瘢痕处妊娠等的发生率,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有着及其重大的意义,不过传统治疗多采用腹式子宫瘢痕憩室修复术,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的应用还比较少见。

本文为了解阴式修复子宫瘢痕憩室术的临床疗效对收治的患者进行了分析,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择2011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36例患者,纳入标准:由阴道超声诊断,并以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或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月经淋漓不净;月经周期均无改变,均无月经量增;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异常者。

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43岁,平均(35.1±4.4)岁;平均经期为(14.03±4.43)d;阴道超声检查憩室长度(左右径)平均为(16.44±6.44)mm,宽度(头尾径)平均为(9.12±3.27)mm,深度平均为(5.85±3.13)mm。

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

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

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施以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补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分组;对照组:药物治疗;观察组: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补术;对子宫切口憩室疗效以及临床症状学积分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同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53.33%)比较,提高幅度尤为显著(P<0.05);观察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临床症状学积分同对照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比较,下降幅度尤为显著(P<0.05)。

结论: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临床施以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補术治疗,对于临床症状学积分的改善可以获得明显效果,最终获得显著的子宫切口憩室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补术;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作为众多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其中之一,子宫切口憩室表现出普遍性高以及发病率高的特点。

并且患者存在较高概率出现肠系膜纤维瘤病的情况。

本文将确定最佳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治疗方法作为研究目的,以此证明经阴道子宫切开憩室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分组;对照组(1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3岁~37岁,平均年龄为(29.05±3.19)岁;观察组(15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5岁~39岁,平均年龄为(29.06±3.22)岁;选择标准:1)临床具有剖宫产手术治疗史;2)患者的年龄不小于23岁,并且患者的年龄不大于39岁;3)患者本身未患有相关的免疫疾病;4)对于此次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及其家属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研究进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研究进展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研究进展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Cesarean Scar perticulum,CSD)又称为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缺损(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亦称为子宫峡部膨出(Istmocele),指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子宫瘢痕处肌层变薄,形成一个与宫腔相通的凹陷或腔隙【1】。

1995年,国外学者Morris【2】首先对具有剖宫产病史的51个子宫切除术标本进行了研究来确定剖宫产后瘢痕区域存在的病理变化,包括子宫下段的变形和扩张(75%),切口凹陷处充血的子宫内膜“突出”(61%),息肉形成(16%),中度至重度淋巴细胞浸润(65%),缝合线残留物引起异物巨细胞反应(92%),毛细血管扩张(65%),瘢痕子宫内膜间质充血(提示近期出血)(59%),瘢痕处子宫内膜碎裂和崩解(37%),局限于瘢痕的医源性子宫腺肌症(28%)等等。

这些发现表明,在某些患者中,与瘢痕相关的解剖异常(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子宫内膜充血皱襞或存在小息肉)可能会引起临床症状,例如月经过多。

此外,子宫下段的炎症浸润、纤维化和变形可能导致下腹痛、性交痛和痛经等症状。

1999年,美国学者Erickson等【3】首次提出了子宫瘢痕憩室的概念,指出在超声检查中,憩室被诊断为充满与血液一致的异质物的空腔。

2008年,我国学者吴钟瑜【4】首次描述了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的超声特点,为子宫下段峡部瘢痕处浆膜层有一小凹陷,肌层中有裂隙与宫腔相通,或瘢痕处有圆形或椭圆形小囊性区(憩室),与宫腔相通。

轻型憩室平均深度3mm;重型憩室平均深度7mm,常伴有月经异常或腹痛症状。

剖宫产(Cesarean Section,CS)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重要手术之一,剖宫产率正在上升【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研究数据,目前有超过五分之一(21%)的新生儿通过剖宫产出生。

WHO预计到203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29%)的分娩通过剖宫产进行,导致全球每年有3800万次剖宫产【6】。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分析陈翠英【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08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传统组与腹腔镜组,传统组患者应用传统阴道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应用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原因较多,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不过在手术操作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明显多于传统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等因素有紧密联系;对于未发生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发生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14)003【总页数】2页(P346-347)【关键词】子宫切口憩室;影响因素;处理方法;临床效果【作者】陈翠英【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佛冈人民医院妇产科,511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是剖宫产手术切口由于愈合缺陷发生在切口的凹陷部位,并且与宫腔相连,加之经血容易在该处聚集,因此容易导致经期延长,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甚至引发不孕、痛经等临床症状,如果再次妊娠还可能引发大出血以及子宫破裂等一系列并发症[1]。

近几年来,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数量逐渐增加,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

临床治疗方法有宫腔镜手术、开腹以及口服避孕药等,为了有效的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本文对该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临床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与腹腔镜组,各54例。

传统组患者年龄23~46(38.16±3.08)岁,孕周33~42(35.68±2.18)周。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伴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治探讨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伴月经不调的临床诊治探讨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这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伴有月经不调患者的年龄在25~45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患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时间在42天~11年之间;患者中有16例因试产失败行剖宫产术,由于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6例,由于胎膜早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4例,由于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4例;患者在进行剖宫产之前月经情况均正常,都是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后出现月经周期不正常的情况,同时伴随阴道流血淋漓不尽,以及经期延长或者缩短等不良情况。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这30例患者的宫腔镜检查、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

1.2.1 宫腔镜检查方法。

指导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对患者的外阴及阴道进行常规的消毒,还要对患者的子宫颈管及子宫腔的情况进行检查,所运用的工具是周期超过20 d的患者。

在对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前,这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伴有月经不调的患者没有痛经等不良症状,在对其进行手术之后,这30例患者均出现了月经期下腹坠胀感,还有月经期下腹疼痛感的患者。

2.1.1 妇科检查。

患者的阴道有少量的暗红色分泌物,患者的宫颈呈现光滑的状态,并且患者的宫颈口闭,有少量的暗红色分泌物从宫颈口溢出,患者偶尔会出现子宫下段压痛的症状。

2.1.2 前期治疗。

这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伴有月经不调的患者中有2例剖宫产手术后阴道淋漓出血前期按子宫复旧不良处理,剩下的28例则按月经不调处理,治疗无效。

2.2 宫腔镜检查显示(下转第127页)125127作者单位定西市安定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甘肃 定西 743011宫纵径线在57~73 mm之间,子宫横径线在45~56 mm之间,子宫前后径线在36~48 mm之间。

这3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伴有月经不调的患者子宫下段前壁切口处表面的浆膜层有连续而肌层中断的情况出现,进行超声检查显示其内出现无回声区长度在6~15 mm之间,宽度在3~8 mm之间,形似“断裂现象”,并且能够观察到断裂口一端与宫腔相通,另一端则楔入患者的肌层内。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4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疗效观察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4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疗效观察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修补43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按照所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采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照组22例采取经阴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

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临床疗效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并发症发生少,应作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首选手术方法。

标签:剖宫产瘢痕;子宫切口憩室;宫腔镜;腹腔镜;阴式手术目前,临床上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1]。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65例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与阴式手术的临床治疗情况,重点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在此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65例病例来自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患者主要表现为剖宫产术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尽、经期延长。

孕次1~5次,平均(2.4±0.3)次,发病时间与末次剖宫产间隔时间为1~5年,平均(1.5 ±0.9)年。

其中43例采取宫腹腔联合手术者为治疗组,年龄24~38岁,平均(31.2±1.5)岁;另22例采取经阴道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31.2±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孕次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经阴道手术。

为预防感染,在术前半小时及术后72h使用相应的抗生素。

宫腹腔镜配合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术中护理对策探讨

宫腹腔镜配合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术中护理对策探讨

宫腹腔镜配合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术中护理对策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但是剖宫产手术后可能会出现瘢痕子宫,进而导致剖宫产瘢痕憩室的形成。

剖宫产瘢痕憩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子宫瘢痕部位的突起和囊袋状膨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存在局限性和并发症率较高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宫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宫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宫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宫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过程中,术中护理对策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宫腹腔镜配合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术中护理对策,以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宫腹腔镜配合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术中护理对策,旨在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通过分析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宫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中的应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术中护理策略,及时处理术中并发症,全面加强围术期护理,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进一步完善术中护理对策,提高手术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益处。

【2000字内容截止】.2. 正文2.1 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剖宫产瘢痕憩室是指在剖宫产手术后,剖宫口瘢痕处因组织愈合松弛、疤痕组织牵拉形成的一种囊状膨出物。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手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瘢痕形成、瘢痕组织的牵拉、以及子宫壁的解剖结构变化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剖宫产瘢痕憩室常见症状包括周期性下腹疼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过多、尿急尿频等。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导致瘢痕组织形成。

瘢痕组织相对较薄弱,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而出现膨出。

而且,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及体力劳动的增加,此处瘢痕组织受到的牵拉也会增加,使瘢痕憩室逐渐形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治疗30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治疗30例临床分析
微创 医学
2 0 1 7年第 1 2卷 第 1期

J o u r n a l o f M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M e d i c i n e , 2 0 1 7 , 1 2 ( 1 )
1 41 ・
剖 宫产 术 后 子 宫切 口憩 室 手 术 治 疗 3 O例 临床 分 析
好 临床 效果 。
剖宫产术后
子 宫切 口憩 室在 明确诊 断后 , 针 对不 同个体 情况分 别 给予经 阴道 、 经腹或 宫 腔镜下 手术 干预 , 可 取得 良
【 关键词】 子宫切 口憩室 ; 剖宫产 ; 并发症
【 中图分类号】 R 7 1 9 . 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3 - 6 5 7 5 ( 2 0 1 7 ) 0 1 - 0 1 4 1 - 0 3
后均 予抗感 染 4 8 h, 并予促 子 宫收缩 药物 加强 宫缩 治疗 。结果 经 腹子 宫前壁 切 口憩室 切 除 +修补 术
1 6 例, 经 阴道 下 子宫 前壁 切 口憩 室切 除 + 修 补 术 3例 , 宫腔 镜 下子 宫前 壁 切 口憩 室 电灼 术 1 1 例 。治
愈2 l 例, 好转 4例 , 改善 3 例, 无效 2 例; 总有效 2 8例, 有效率为 9 3 . 3 %( 2 8 / 3 0 ) 。结论
1 . 4 官腔镜检 查 宫腔镜 检查证 实为子宫前 壁切 口处 缺损 , 缺损 区内可见 陈旧性积血 、 暗褐色黏稠状物等 。
者 的临床诊 治过程及疗效 , 报告 如下。
1 . 5 治疗 方法 根据 患 者病 情 及 实验 室 辅 助检 查 结 果, 经 阴道及经腹 部 手术 均在 全身 麻醉 下进 行 , 分 别 采 用经腹子宫 前壁 切 口憩室切除 + 修 补术 , 经 阴道下子 宫 前壁切 口憩 室切除 +修 补术及 宫腔 镜下 治疗 子 宫前 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修复术临床探讨发表时间:2018-05-03T13:40:55.7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30期作者:孙启建[导读] 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的病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效果。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650032)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的病因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行宫腹腔镜联合修复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

结果7例患者剖宫产术后经期延长、淋漓不净;3例月经量增多、经间期出血;1例继发不孕。

术后2月随访3~8月:9例症状得到改善,经期缩短为(7.3±2.2)天,有效率81.8%(9/11)。

结论宫腹腔镜联合引导下子宫瘢痕憩室修复术具有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的优点。

关键词: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uterine cicatricial diverticulum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combined operation of uterine laparoscopy.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 cases of uterine scar diverticulum after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esarean section from October 2016 to April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followed up.Results After cesarean section,the menstrual period was prolonged and the 7 cases were not clean. 3 cases had increased menstruation,interphase bleeding,and 1 cases of secondary infertility. After 3~8 months of follow-up,the symptoms were improved in 9 cases,the menstrual period was shortened to(7.3 ± 2.2)days,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1.8%(9/11).Conclusion The combined repair of uterine cicatricial diverticulum with uterine laparosco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Uterine cicatricial diverticulum after cesarean section;Hysteroscopic surgery;Laparoscopy子宫瘢痕憩室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疾患,较常见的是医源性的子宫憩室,多见于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文献报道[1]:剖宫产后超声确诊的瘢痕憩室发生率为21%~67%。

本病主要表现为剖宫产后月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经量增多、下腹隐痛不适或继发不孕,子宫憩室妊娠可导致子宫憩室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

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笔者对本院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发生原因及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宫腹腔镜联合修复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的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所有患者均因经期延长,淋漓不尽及不规则阴道出血就诊而被发现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其中:年龄28~46岁,平均(28.1±3.4)岁;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9 例,下腹部纵切口2例。

1.2临床表现11例患者剖宫产前月经均正常;7例术后半年月经来潮且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淋漓不净,月经前有下腹部胀满不适;3例月经量增多、经间期阴道出血。

1例继发不孕。

妇科检查:阴道有少量暗红色血迹,宫口闭,子宫正常大小,附件未及明显肿块。

1.3诊断方法①阴道超声提示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宫腔内突向肌层的无回声区,是目前该病的主要检查手段[2];②术前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确诊,HSG提示子宫前壁下段向外突起的憩室样结构;③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1.4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白带清洁度排除急性生殖道炎症和其他合并症。

②手术时机:月经干净3~7天内进行。

③手术经过:采用全身麻醉,左右下腹部反麦氏点、麦氏点、脐轮上缘各行5mm 和10mm操作孔穿刺,气腹压力12mmHg。

将腹腔镜光源调暗,先行宫腔镜探查,通过透光试验,可见憩室薄弱部分透出红光,同时将探针置入宫腔内探查,两者结合可探及子宫峡部前壁一薄弱处,即为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

打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至阴道前穹窿。

超声刀或单级电凝切开憩室,7例切开子宫憩室后1-0可吸收缝线缝合子宫肌层后再次连续褥式缝合1层,4例切除憩室薄弱部分后缝合子宫肌层。

探针探查憩室薄弱部分已修补,子宫峡部平滑无凹陷。

盆腔放置硅胶引流管1根。

术后病理均可见纤维瘢痕组织,符合子宫瘢痕憩室诊断。

1.5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按腹腔镜手术后常规护理,抗生素预防感染。

出院后门诊随访,了解月经情况,必要时复查超声。

1.6 手术疗效评价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数、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情况评价指标:术后月经情况、异常阴道流血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等。

1.7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对术前及术后经期日数作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围手术期情况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无发生血肿,无尿道、膀胱及直肠损伤,无输血病例。

平均手术时间为(146±51)min,平均出血量为(123±39)mL,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63±1.6)d。

其中1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血培养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术后9日出院。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1/11)。

2.2 术后情况术后随访3~8个月,其中9 例患者术后月经期较前缩短,经期缩短为(7.3±2.2)天。

2例患者自觉术后经期较前无明显缩短。

该2例患者复查超声仍可见小子宫憩室声像(分别为5mm×2mm和6mm×4mm大小)。

其中1例已于2017年07月行二次宫腹腔镜联合下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目前仍在随访中,症状已缓解。

余1例拒绝再次手术,予口服药物保守治疗观察。

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出现经间期不规则阴道流血,无腹痛症状。

术后症状缓解率为81.8%(9/11)。

手术前后经期日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讨论 3.1 病因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原因可能与子宫切口分布的特点和感染因素有关[3]。

其可能原因主要有[4 - 6]:①宫颈和宫体肌肉组织的结构不同,切口上缘短且厚,下缘薄且长,切口位置对接欠佳,如果切口缝合过密、过多,则因血液供应减少,缺血、坏死、切口裂开出血等易在宫颈形成一无回声腔隙。

②缝合材料及技术因素:引起局部缺血的缝合和使用吸收缓慢的缝线可能是引起憩室的原因。

一项包括78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两种缝合技术,一种为全层,包括内膜层;另一种为不包括内膜层的缝合,全层缝合与后者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发生率。

③感染因素:围手术期存在感染高危因素如胎膜早破、产程异常、妊娠期糖尿病等,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影响切口愈合。

④子宫内膜子宫切口异位:剖宫产缝合时将过多内膜带入切口,术后随着反复的经期内膜剥脱、出血,伤口内储血逐渐增多,压力增加向宫腔内破裂形成憩室。

3.2 诊断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通过病史、症状结合超声等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

患者常表现为:有剖宫产史,术后经期明显延长,可伴有经间期不规则阴道流血,部分患者合并下腹隐痛、继发不孕等。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峡部原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肌层不连续,有“断裂现象”,肌层内出现特征性的不规则液性暗区[7]。

宫腔镜检查见子宫前壁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明显凹陷,镜下可见凹陷内有积血,多数凹陷内镜下有盲区;也可见内膜组织生长[8]。

3.3 治疗症状轻者,可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口服避孕药配合中药调经治疗对缩短经期疗效较佳,但停药后症状复发率高,且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药。

手术治疗:切除活瓣及修补活瓣。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宫腔镜电切切口下缘活瓣并同时电凝切口内再生的内膜组织,以消除症状。

据报道[9],子宫峡部及宫颈上段的憩室窦道利用宫腔镜单极电刀切除憩室两侧及底部的纤维变性组织,直至露出深部的平滑肌组织,促进憩室部位积血的排除。

但由于宫腔镜下无法缝合,该法未能对憩室进行真正的修补。

Wang等[10]报道仅有59.6%(34/57)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他研究也表明有32%的患者术后无改善[11]。

从理论上该法术后有远期复发甚至加重的可能性。

本研究报道了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11例,与以往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该法既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又可对患处进行根治性的切除及修补,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被多数患者所接受。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预防首先在于尽量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积极治疗阴道炎,术中选择好手术切口,缝合避免过密以免局部缺血、坏死。

术后注意预防感染。

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修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参考文献[1]Osser OV,Jokubkiene L,Valentin L. High prevalence of defects in cesarean section scars at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examination[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5,34(1):90-97.[2]丁景新,陈建亮,张宏伟,等.宫腹腔镜联合修补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39(5):507 [3]唐小玲,田艾军,湛立军,等.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切口假腔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17(6):755 [4]施华芳,黄健.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阴道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7B):2289 [5]Fabres C,Aviles G,De La Jara C,et al.The cesarean delivery scar pouch: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diagnostic correlations between transvaginal sonography and hysteroscopy[J].JUltrasound Med,2014,22(7):695-700 [6]邓娅莉,丁依玲,范雪梅.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56例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13(2):388-389 [7]Klemm P,Koehler C,Mangler M,et al.Laparoscopic and vaginal repair of uterine scar dehiscence following cesarean section as detected by ultrasound[J].J Perinat Med,2015,33(4):324-331.[8]徐大宝,何亚琼,刘慧,等.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缺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2):394-396 [9]Gubbini G,Casadio P,Marra E. Resectoscopic correction of the " isthmocele" in women with postmenstrual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and secondary infertility[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3,15:172-175 [10]Wang CJ,Huang HJ,Chao A,et al.Chanllenges in the transvaginal nanagement of 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 seconary to cesarean section scar defecd[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2011,154(2)218-222.[11]Chang Y,Tsai EM,Long CY,et al.Resectoscopic treatmentcombined With sonohysterographic eevaluation of women with postmentrual bleeding as a result of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 scar defects[J].Am J Obstet Gynecol,2015,200(370):e1-e4图1 宫腹腔镜联合修复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憩室A:宫腔镜下所见子宫瘢痕憩室;B:透光试验,憩室薄弱部分透出红光;C:切除瘢痕;D:1-0可吸收线缝合瘢痕缺损处;E:再次连续褥式缝合1层;F:后腹膜覆盖创面,放置引流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