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棒球、橄榄球等;英国;

4月23日/7月---戏剧节--为纪念莎士比亚而举行的盛大文娱活动

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圣诞节---12月25日,情人节----2月14日;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开始,持续四天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习俗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体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入共度佳节。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清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

美食

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因此,感恩

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感恩节的食品富有传统特色。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它原是栖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经人们大批饲养,成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达四五十磅。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鸡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然后由各人自己浇上卤汁,洒上盐,味道十分鲜美。此外,感恩节的传统食品还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红莓苔子果酱、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种蔬菜和水果等。

游戏

感恩节宴会后,有些家庭还常常做些传统游戏。第一次感恩节,人们进行了跳舞、比赛等许多娱乐活动,其中有些一直流传至今。有种游戏叫蔓越桔竞赛,是把一个装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竞赛者围坐在周围,每人发给针线一份。比赛一开始,他们先穿针线,然后把蔓越桔一个个串起来,3分钟一到;谁串得最长,谁就得奖。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还开玩笑地发给他一个最差奖。

还有一种玉米游戏也很古老。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发给每个移民五个玉米而流传下来的。游戏时。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比赛开始,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数量最接近的奖给一大意爆玉米花。

人们最喜爱的游戏要算南瓜赛跑了。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绝对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奖。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除去这些活动外,有些家庭在节日里驱车到乡间去郊游,或是坐飞机出去旅行,特别是当年移民们安家落户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游客们向往的所在。在那里,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号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还可以花几个小时在移民村里参观。移民村是仿照当年的样子建成的。参观时,还有专门人员扮成请教徒同游客们谈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少年来,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无论在岩石嶙峋的西海岸还是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人们几乎在以同样的方式欢度感恩节,感恩节是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庆祝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

12月25日这一天,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撤,新教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圣诞起源

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

玛丽娅已和木匠约瑟夫订婚。可是,在他们同居之前,约瑟夫发现玛丽娅已怀孕。因为约瑟夫是个正派的人,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虑这事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娅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

尽管耶稣的确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约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缩写,意思是“有了我们主--耶稣的年代”)。在公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领导人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

圣诞PARTY:

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种歌样PARTY。一种友情,亲情,爱情聚会的好时光。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

圣诞大餐:

圣诞节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们或许会用微波炉自己做,现在的人们过节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馆里用餐了,商家们也会利用机会赚顾客们的钱,当然还有许多圣诞节食品,姜饼、糖果等等了。

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那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有的还有帽尖发亮的,有的是金光闪闪的。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多大都可以,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礼。要是有人圣诞节送小汽车那怎么办?那最好就叫他写张支票放进袜子里好了。

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

报佳音:

圣诞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报佳音”的人称为Christmas Waits,这项活动往往要进行到天亮,人数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大,大街小巷满城尽是歌声。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 Author:unknown FROM:Internet HITS:77 EDITOR:12ergl ] [阿波罗计划](Apollo Plan)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J.F.Kennedy,1961年1月至1963年11月在任,1963年11月遇刺身亡)批准的一项美国航天计划。这项计划准备于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并安全护送回地面。为实现这项计划,关国开发了“水星”,“双星子痤”和“阿波罗”三种宇宙飞船。其中“阿波罗”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不同:指令舱中坐3名宇航员,并对飞船进行全面监控;服务舱提供动力能源;登月舱是登月之工具。“阿波罗”飞船用“土星五号”火箭送到月球附近,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降到月球表面,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飞船,飞回地球。美国在1963-----1966年间进行了多次不载人的登陆月飞行实验。1968年10月,“阿波罗7号“完成了首次载人环绕地球的飞行,同年12月,”阿波罗8号“成功地进行了人类首次环月球的飞行,随后,“阿波罗9号”,“阿波罗10号”只进行了登月舱的模拟登月降落实验。人类真正登上月球的飞行则是由1969年7月发送的“阿波罗11号”完成的。两名美国宇航员成功地登陆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的梦想。随后,又发射了6次飞船,5次成功,每次都有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放置了各种实验仪器,采集了

月球岩石与土壤标本,还对月球表面进行了考察,为研究月球与月环空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资料。在历次登月的“阿波罗17号”成功降落月球表面而告结束,历时11年,耗资高达250亿美元,众多的公司,高校和研究的数十万工作人员参加了这项计划的研究与实施。由于这项计划主要是由“阿波罗”飞船完成的,故称“阿波罗”计划。

[艾森豪威尔主义](Eisenhower Doctrine)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冷战时期提出的一种对政策。他答应向为抵御共产主义而需要帮助的任何中乐国家提供军事或经济援助,以遏制苏联在这一地区由于向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而不断扩大的影响,并宣布说:任何中东国家如果寻求美国的帮助,他必定用武力去保护它的独立。这实际上是10年前杜鲁门在希腊和士耳其所执行的类似政策的继续。根据艾森豪威尔主义,美国应黎巴嫩政府的请求,曾于1958年7月派海军陆战队登陆,协助黎巴嫩政府镇压该国共产党组织的武装活动。

[白宫和白厅](White House and Whitehall)

乍看起来,白宫与白厅似乎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实他们迥然不同。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坐落在首都华成功顿的宾夕法尼亚林阴大道,初建于1792年,是一幢二层建筑物。原来白宫的墙为烟火所熏染,才全部刷成白色。白宫自1800年的第二届总统亚当斯志便于工作成为总统官邸。以后曾多次改建、扩充。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期福在信中首次使用“白宫”一词,于是,人们从此便视白宫为美国政府的代称。白厅,现在是英国伦敦城内的一条街,位于国会大厦和唐宁街之间,是英国政府所在地。枢密院,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等均设于此。而在唐宁街10号(No.10,Downing

Street)的首相官邸,便于工作是白厅的中心。白厅原是白金汉宫东面的一座乳白色的大楼,可惜毁于1698年的一场大火,人们常常将白厅作为英国政府行政部门的代称。

[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现代王宫,坐落在伦敦西区中心,东接对詹姆斯公园(St.James’s Park),西临海德公园(Hyde

Park).起初是白金汉公爵于1703年建造的一座公馆。1761年,英王乔治三世花了2万1千英镑为其妻买下。1825年乔治四世花了10年时间加以重建,并把它作为王宫。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接替王位后,白金汉宫正式成为王宫。现在的白金汉宫是一个三层楼的建筑群。整个建筑富丽堂皇,精雅别致。宫内有宴会厅、音乐厅、画廊、图书室、皇家集邮室等600多个要室,陈列着历代皇室收藏的许多艺术珍品还有一个占地约18公顷,幽静,秀丽的御花园。现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II)在伦敦时就信在这里。女王召见首相和大臣,接待和宴请外国元首,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等重大活动,都在宫内举行。

不过,只有少数进行正式访问的外国元首才能下榻白金汉宫。

[白皮书](White Book 或White Paper)

指某国政府或议会发表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因其封面为白色而是得名。不同国家的重要文件或报告书,都有各自惯用的颜色,如英国采用蓝色封面(蓝皮书);法国好用黄色封面(黄皮书);美国常用白色封面(白皮书);西班牙喜用红色封面(红皮书);意大利惯用绿色封面(绿皮书)。但实际上,同一个国家使用的文伯封面颜色并不只限于一种。后来,白皮书,红皮书,黄皮书等便成了某些国家重要官方文件的代称了。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简称“经约”,为西欧主要国家组成的军事集团。1949年4月成立于华盛顿。当时的成员国有美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卢森堡、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

利。这些国家在成立该组织之际,共同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50年代,希腊、土耳其及原联邦德国了相继加入这个组织,随后,西班呀于80年代初也加入进来。该组织的主要机构有:部长理事会(最高权力机构,由成员国外交部长组成);军事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由军事组织参加国的总参谋划长组成);防务计划委员会(由防务一体化指挥系统参加国的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各成员国一名大使级代表组成);国务秘书处(主要负责北约会议的准备,组织及联络工作)。各机构的权力与职能不同。北约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各机构的工作与领导就国际重大政策、军事问题进行商讨,协调立场,并研究,制定重大政治政策和统一军事战略与军事行动计划。北约还设立了四个地区性军事指挥机构:欧洲盟军、大西洋盟军和海峡盟军司令部及美联国一加拿大计划小组。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各战区司令部的工作。目前,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英美文化背景 英美文化及其风俗习惯

英美文化及其风俗习惯 1.关于个人隐私:英美人特别注重个人隐私,他们认为个人的事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让别人干预,当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提出How old are you?(你多大了?)/How much do you make? (你赚多少钱?)/Are you married? (你结婚了吗?)等涉及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问题时,都被认为有失礼貌。因此,在与英美人交往时,应避免问及有关隐私的问题。 2.被邀做客带什么?在英美等国家,如果被邀请去别人家里做客,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节日或婚礼、生日等特殊的场合,通常只需带上一点小礼物或一束鲜花即可。如果是好朋友相邀,则送不送礼物都可以,如果一定要送点什么,也不需要买过于贵重的东西,礼物可以是一瓶酒,一块巧克力,一张有纪念意义的明信片等。在接过礼物后,接受礼物的人则会马上打开礼物,并说一些赞赏的话,而赠送礼物的人衷心地说一声“Thank you very much.”也是必不可少的。 3.在欧美国家,当你乘坐出租车或在饭店、旅店消费,进行理发或美容时,除车费、饭钱、住宿费等应付的账单外,常常还需支付一定的小费。小费的比例一般为账单的10%-15%。人们通常给出租车司机、理发师、美容师、旅馆行李员小费。但在饮食店和旅馆,如果小费已经算在账单里了,通常就不必再给小费了。给小费是尊重对方劳动的礼貌行为。 4.当你接到美国人请你到家做客的邀请时,你或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在美国人家里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大部分美国人都希望你在做客时表现得自然,你没必要过于拘谨。一般来说,美国人对于朋友的到访都带有随意的态度。他们希望你能感到轻松、舒适,就像你在自己家里一样。当然,在别人家里有些事你是不能做的,比如说,不经允许就开冰箱拿可乐喝或乱翻动桌子上的资料等是不礼貌的。英美国家,介绍互不相识的双方认识有习惯的顺序:先把家人介绍给主人,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把位卑者介绍给位尊者。 5.当你收到你不想接受的邀请时,你该如何拒绝呢?在英语中,有许多表示拒绝的用语。他们有的口气强硬,有的较委婉。对别人的邀请委婉地拒绝会更有礼貌,也让人容易接受。比如:“I'm sorry.but I'm busy on Saturday.(对不起,我星期六很忙。)”而不能说:“No. I don't want to go.(不,我不想去。)”又比如,你可以说:“I’d like t0 play tennis,but I have something else to do.(我喜欢打网球,可是我还有别的事要做。)”而避免说:“No,I don't want to play tennis with you.(我不想和你去打网球。)” 6.“这些东西多少钱(How much is it)?”在各国都是一个普通但重要的问题。在使用时各国却存在一个文化的差异。在亚洲的大部分国家,在小商店里向店主询问商品价格并讨价还价(bargain)是很自然的事。但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即使是小店,每样商品的包装上都有价格标签(price tag)。你不需询问价格,只用按照标签上的价格付钱即可,人们极少讨价还价。但是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人们通常还需另付商品价格5%~8.5%的消费税。

英美文化知识点整理

Chapter 1 1.the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of the U.K.: two/four parts 2.the population: the majority / the earliest inhabitants 3.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Germanic group of the Indo-European family / three periods Chapter 2 4.Westminster Abbey 5.1066, Norman Conquest, feudalism 6.Henry II—jury system 7.Magna Carta 8.the Hundred Years’ War 9.House of Tudor: medieval to modern 10.Religious Reformatio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VS. Henry VIII 11.two camps of the Civil War 12.the Glorious Revolution, the Bill of Rights,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13.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asons / effects 14.the British Empire —colonization 15.Three Majestic Circles Chapter 3 16.the British Constitution: three parts 17.a division of powers among three branches 18.Parliament —the law-making body; two houses The House of Commons —center of parliamentary power 19.the role of the Prime Minister 20.The House of Lords —Supreme Court 21.Scotland —a distinct legal system 22.right/left wing party 23.a general election —every 5 years 24.The Commonwealth —decolonization; an unpolitical union of sovereign states Chapter 4 25.Margaret Thatcher and her controversial policies 26.three sectors of economy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27.the major trends in the British economy 28.two pillar industries of the current British economy Chapter 5 29.British compulsory education —5 to 16 30.four stages secondary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school further education —sixth form 31.two systems

英美文化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Chapter 1 Geography, People and Language 全名: the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大不列颠联合王国)and Northern Ireland(北爱尔兰). 由成千上万的小岛组成(theBritish Isles). 两大岛屿:Great Britain(大不列颠)and Ireland (爱尔兰) The River Thames (second longest and mostimportant), originates(起源于)in southwestern England -----North Sea. Scotland ( Edinburgh爱丁堡) importantriver:Clyde River kilts(苏克兰小短裙) Wales( Cardiff加迪夫,著名港口). The Severn River is thelongest river of Britain------flow through western England. Northern Ireland (Belfast贝尔法斯特,首府) LoughNeagh----the largest lake in the British Isles. Climate: temperate, with warm summers, cool wintersand plentiful precipitation(降雨量),冬暖夏凉,降雨充沛 Three major features: winter fog, rainy day,instability 冬天多雾,常年多雨,天气不定London---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 Guildhall (市政厅), St. Paul’s Cathedral(圣保罗大教堂), The TowerBridge of London(伦敦塔桥)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isdescendants of the Anglo-Saxons, a Germanic people from Europe.大部分的人口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从欧洲来的日耳曼人 Most people in Wales and Scotland aredescendants of the Celtic people, including the Irish people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大多数人都是凯尔特人的后裔,包括爱尔兰人 English belongs to the Indo-European familyof languages. English is in the Germanic group.英语属于日耳曼语语系 Germanic group: East Germanic, NorthGermanic, West Germanic. English evolved from the West Germanic group.日耳曼语系:东日耳曼语,北日耳曼语,西日耳曼语。英语从西日耳曼语中发展。 1、Old English: was influenced by Old Norse spoken by the Vikings and was relatedto the German and Dutch languages.受古代维京人所说的古斯坎德纳威亚语影像并和德语法语密切相关.was ended with the Norman Conquest, when the language was influenceby the French-speaking Normans.古英语时代结束于说法语的诺曼人的征服 2、Middle English: William the Conqueror invaded and conquered and the Anglo-Saxons(Numerous French words came into the English vocabulary)征服者威廉入侵并征服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大量的法语词汇进入英语词汇) 3、Modern English(15 century): William Caxton brought standardization to English, andspelling and grammar became fixed. The first dictionary published in 1604.Samuel Johnson: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was influential in astandard form of spelling.卡克斯顿威廉带来了标准化的英语,并成为固定的拼写和语法。第一本字典发表于1604。约翰逊塞缪尔:一本英文字典是有影响的一种标准形式的拼写。 Standard English is based on the speech of theupper class of southeastern England. It is also called “the Queen’sEnglish” or “BBC English”. A third of world’s population use English.标准英语是基于英国东南部的讲话的。它也被称为“女王的英语”或“英国广播公司英语”。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使用英语。

英美文化小常识

英美文化小常识 01、英美姓名常识 姓名是社会成员的符号或标记。英美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过去人们在翻译外国人姓名时,为了迁就中国人的习惯,有时候把英美人的姓名也写成姓在前,名在后。如,Bernard Shaw,译成“肖·伯纳”实则是没有必要,现在多译成“伯纳·肖”,这就比较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 02、英美礼仪 美国人请客:美国人喜欢在家里款待客人(guest)而不是在餐馆(restaurant)里。 美国人想请客吃饭,一般要事先与客人协商好,安排好时间(when)和地点(where)。 美国人在家里请客多半不拘礼节,一般采用家庭式,即一盘盘的食品一个人一个人地递过来,或者由坐在餐桌两端的主人(host)或女主人(hostess)给客人端上饭菜,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吃,一般是妻子(wife)做菜(dish),丈夫调鸡尾酒(cocktail)。如果因宗教或其他原因,有些饭菜不能吃,客人可将其留在盘子里,或事先对主人说明哪些东西不能吃。 03、英美人“手势语”种种 在人类的语言交流中,手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作为“无声语言”的手语,其表意比重约为百分之21,因此,请正确运用

手语。 (1)在美国,如你站在公路边跷起大拇指,则表示要求搭车。(2)如在交谈中两手摊开,一耸肩,伴有一声“嗯呵”,则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3)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最容易让人反感的动作之一就是说话不经意地用食指指着对方,其实,这个动作一来不雅观,二来对欧美国家的人来说相当不礼貌。原来这是一种非礼貌的责骂,数落别人的动作。 (4)用大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圆圈,这个手势早已家喻户晓,它的意思是OK好的,而竖起食指和中指形成个“V”字形,意思则是“胜利”(victory)。 (5) 用手伸向被唤者,手心向上,握拳并伸出食指前后摇动,表示叫对方过来。 (6)把左掌心放在胸前,身体略前倾,表示真诚。 04、西方人交往“七不问” (1)年龄:西方人大都把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己的实际年龄讳莫如深,妇女更是如此,她们过了24后就再也不会告诉他人自己的年龄了。 (2)婚姻:西方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隐私,向他人询问时不礼貌的。若是向异性打听婚否,则有对方关心过甚之嫌。 (3)收入:西方人将此视为个人脸面,因此它与个人的能力和地位有关。不仅收入不宜谈论,住宅、财产、服饰等体现个人状

英美文化课程纲要

英美文化课程纲要 平阴一中王小猫 第一、目标 1、了解简单的英美文化。 2、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养成英语逻辑习惯。 4、培养学生英文阅读能力。 5、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第二、核心能力 1、了解英美基本的交际礼仪,书信礼仪,餐桌礼仪等礼仪及其背景。 2、学会常用的交际用语,能进行简单的交谈。 3、了解简单的英美历史文化背景。 4、扩充词汇量,培养语感。 5、提升阅读能力。 6、提高口语能力。 第三、时间分配 本课程一部每周二开课,二部周五开课。

第四、教材纲要 主题主要内容参考节数 一、交际礼仪1.英语问候习惯及常用语 2.英语交谈习惯及常用语 3、模拟对话 1--2 二、书信礼仪1.英语书信格式 2.英语书信常用语 3.英语书信赏析 1 三、餐桌礼仪及文化1.英美餐桌礼仪 2.英美餐桌文化 3.背景小故事 1--2 四、英美历史文化背景1.英国简单地理历史介绍 2.美国简单地理历史介绍 3.英美文化简单比较 1--3 五、英美文化名人介绍1.牛顿简单生平介绍 2.华盛顿简单生平介绍1--2 六、英美电影欣赏1.英美经典电影欣赏 2.欣赏收获交流1--4 七、英美音乐欣赏1.英美经典音乐欣赏 2.学习简单英文歌曲 1--2 八、实践1.自编英文小品 2.展示与交流 1--3 第五、实施方法 一、教材编选 应注意教材内容应具趣味性与实用性。从日常交际开始逐步扩大,了解交际礼仪,书信礼仪和餐桌礼仪开始。在深入了解英美历史文化及文化作品。从而对英美文化有简单的了解。 1. 日常礼仪的介绍要有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学生在学习后

不仅对英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挺高口语能力,可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2.英美历史文化介绍要有特色,并且浅显易懂。通过对英美特色历史文化的介绍,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简单的了解。并且初步建立英语的逻辑习惯。 3.英美文化名人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中西文化的不同,开阔眼界,扩充词汇量,提升阅读能力。 4.英美经典电影音乐欣赏,在娱乐中展示英美文化,并能够提高学生听英语与说英语的能力。 5.自编英文小品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 英美文化是了解性课程,重在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建立英语逻辑,提高学习积极性。所以课程教学中要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1. 每单元主题均包含模拟对话,趣味小故事以及实际事例。 2. 教学内容可配合当日或近日发生于英美重大新闻或西方节日,切入各单元主题,以引起动机、随机教学,并使理论与实务兼顾。 3. 可安排实学生观看英文新闻或者小视频,理论结合实际。 4. 教学媒体可选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影片或歌曲。其来源亦可征求学生提供,更易引起共鸣。 三、教学评量 课程最终的英文自编小品的展示与交流,直观的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质量。还要结合平时课上的模拟与演练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书刊、影片、光盘,以及网络资源等。

英美文化常识

英美文化知识素养答题题库 英美文化知识素养答题题库 1 单项选择题: 美国由___________个州组成。 A. 48 B. 49 C. 50 D. 51 答案 C 2 单项选择题: 人有绰号,城市有绰号,有趣是,有国家也有绰号,如美国绰号是_____,英国绰号是_____ A Aunt Sam, Uncle John B New Continent, Great Britain C Washington, Elizabeth D Uncle Sam, John Bull 答案D 3 单项选择题: 在英美国家,人们通常将“体力劳动者”称为_____workers ,把“脑力劳动者”称为_____workers,而把“服务、维修等行业人们”称为_____workers。 A blue, green, white B blue, white, grey. C black, blue, green D white, blue, black 答案 B 4 单项选择题: 在美国土生土长传统节日是_____________。 A. 复活节 B. 感恩节 C. 圣诞节 D. 中秋节 答案B 5 单项选择题: 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次一个外宾对翻译说:“I wonder if I can go somewhere?”翻译回答道“Yes, you can go anywhere in China.”外宾不禁愕然。你知道这位翻译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A 外宾意思是他想马上离开。 B 外宾意思是他要上厕所。 C外宾意思是他想随便走走。 D外宾意思是想休息一下。 答案B 6 单项选择题: 当你给一位英国朋友写信时,你若在写完信之后突然想起来还要补充点什么,此时你通常在补充内容前加上_____这两个字母。 A P,S B OT C C, D D B,C 答案 A 7 单项选择题: 中国人喜欢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英美人也有类似喜好,他们称之为______。 A. PPU B. DUT C. DIY D. MOP

英美文化概况 第六章 英国教育(上)中文翻译

目录 一、导言 (2) 二、中世纪的英格兰教育——教会机构的教育功能以及接受教育的社会阶层 (2)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5) 四、十八世纪——何谓正确的英文 (8)

第六章英国教育 一、导言 当今的英国教育体制非常复杂,包括多种类型的学校及教育方式。这种复杂性源自英国的保守主义。政府改变教育体制时,往往添加一些新的要素,对现有的体制做些修补,而不是推倒一切,破旧立新。 虽然本章题为“英国教育”,但着重探讨英格兰的教育。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教育体制受不同的宗教和社会价值观影响,与英格兰的体制稍有差异。本章介绍英国当今教育机构和规章制度的演变,特别关注如下问题的答案:何人应当接受教育?何人为教育付费?何为教育的目标? 二、中世纪的英格兰教育——教会机构的教育功能以及接受教育的社会阶层 1066年的诺曼征服之前,只有贵族家庭的男童能接受正规教育,承担这些教育工作的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学校,或者一些巡回家庭教师。1066年后,征服者威廉建立了全新的政府官僚体系,而且他与官僚化的罗马天主教会关系密切,需要更多有文化修养的牧师和政府办事人员。 中世纪时期,欧洲接受罗马天主教会的统一领导。教会是知识和教育的监管人,而且是文化人的主要雇主。当时有文化的定义是能阅读书写拉丁文,而不是英语。拉丁文是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没有以之为母语的人群,但所有重要的欧洲著作都是拉丁文。拉丁文的重要性在现代英语的书面语中都有所体现;英语有许多源自拉丁文的词汇。中世纪期间的英格兰以及欧洲其它地区,年轻男子如果想在教会、法律业或者政府机构求职,就必须会读写拉丁文。由于只有教会能提供正规的拉丁文教育,最有文化的人都是教会机构的成员。这些成员被称为clerics(教士;神职人员)。当时的商人或者政府官员,如果想写信或者做记录,就得聘请一名教士。现代英语里的clerk(办公文员)一词,就源自cleric(教士)。 1、接受教育的条件,教育费用以及教育目标 1)谁能接受教育? 当时的学校和学徒制提供的正规教育,主要对象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子弟,以及贵族家

英美文化背景 我所了解的英美文化小常识

我所了解的英美文化小常识:如何付小费 在美国付小费是个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且它有一约定俗成的习惯,最好能做到入境问俗,如果您不知其中的“秘密”,也许会让您陷入意想不到的尴尬,甚至会出丑。 凡是搭计程车、到餐厅吃饭、服务生或机场人员代提行李等,都是须给小费的。一般情况下,付给出租汽车司机的小费大约是全程路费的10—15%;付给搬运工的是每提一个箱子1美元;理发、美容的小费为理发、美容费的10—15%;给为你代泊车、取车的服务人员每次是一美元;到餐厅吃饭,付小费约为10%—15%;而住旅馆如不是三星级以上的,一般每天出门前放在桌上一美元即可,三星级以上则要数美元或更多。 然而并不是对任何为你服务的人都要付小费。美国的政府公务人员、警察、公司职员、旅馆服务台、公共汽车司机、电影院引座员、空中小姐、商场营业员、加油站的管理员是不收小费的。如果去自助餐厅、快餐店等自选饭菜的地方用餐也不用付小费。另外,在柜台式餐桌上用餐,小费可以少给,留下一两个25美分的硬币即可。若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该给小费,宜事先询问友人。 在此了解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风俗”。例如:晚间用餐小费需比白天多一些:切记千万不要以penny付小费,当penny丢在桌

上,尽管你付小费很多,很可能会被服务生误解为不满其服务,是一种羞辱的举止。因此除非服务实在是太差了,否则绝不可在小费中放置任何penny。当然若你以信用卡付帐。其实小费也是对服务品质的一种评估,有些服务生为了多赚小费会表现特别热心,不时殷勤询问。然而不必管服务生的眼色,你可依自己对该餐厅及该服务生的满意程度付小费,多给或少给没有人会干涉。在美国各种场合小费多如牛毛,如果你该出手时不出手,几乎寸步难行。上餐馆、旅行住店更是切不可忘记,否则遭人白眼不说,背后还要被诅咒祖宗三代;要不就是晚上回到房间里缺这少那,特别是卫生间里,“纸”到用时方恨少啊!在美国有一些情况,这小费你是不给也得给。一友人出差去美国,到了洛杉矶乘出租车进城,他问司机是否有计价表,司机点头称是,这才放心上车。坐好后,视线前方的一纸“告乘客”映入眼帘:“(1)计价表显示的车费中不含小费;(2)本司机没有5美元以下的零钱。”这前一条还好理解,提醒乘客“自愿”给小费,多多益善。然而这后一条却是明摆着要敲诈没有零钱的乘客,这“小费”您是不是不给也得给啊?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强迫索取小费了。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大城市,因为游荡人囗太多,他们常驻足街囗,为你指点路线、擦车窗,或帮你找个停车位等略施小惠,然后等着你给小费。遇到这种强迫中奖的情形最好酌情给一、二个quarter。当然此时对于身边的财物也应小心,财不露外,以免招来危险。而平日最好能避开行为怪异的陌生人,如果一、二个quarter能了事,最好出钱了事,免得因招其纠缠而引起危险。顺便需要提醒的是,如果美国朋友请你吃“AA制”,一定要记住,餐费不但是分开各付各的,小费

英美文化学习心得

英美国家文化学习心得 XXX学院学号:XXX 姓名:XXX 我是一名来自物电学院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修英美文化这门课,就是本着更好地学好 外语的想法的。从初中到高中,一直以来,我就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学好一门语言,最好 先学习和了解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因为它能够体现出各地风俗的差异及社会历史的发展。 美国语言学家Edard Sapir 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反映的是社会所想所做,而语言表达了社会的想法。”脱离了文化的语言是空洞而又无意义的,脱离了语言的文化是没有传承性的,因此,语言与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同等重要。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使会对篇章中某些词语特有的文化内涵体会不出来,这样,即使知道每个词的词典意义也是不可能正确理解篇章的内容。例如,“…a couple who happened to have been the First Family of the nation…” 这段话的字面含义是:一对有幸成为美国第一个家庭的夫妇。The f irst family means the President’s family in the US.但是,“the first family”的真正含义是美国总统之家,而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庭。如果对美国惯用语有所了解,那么就不难理解这个句子的真正含义。另外,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人喜欢关心他人的工作收入、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情况。而西方人则因为崇尚个人主义, 将自己的收入、家庭、婚姻、年龄等情况视为隐私,而不愿他人了解此类信息。同时,西方人比较自我,经常以自我为中心。深入了解这些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弄懂作者的意图,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掌握好文化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学习。 例如:一张试卷,在做听力题时,判断一个人的听力, 实际上是对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知识面、 分析及联想能力的综合检验, 即使材料中有些生词, 也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它们的意思。但是遇到一 些我们不熟悉的材料或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的材料时, 听起来就感到难得多。尽管有的材料比较 简单, 也听懂了字面意思, 但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例如: 这是美国人 常讲的两个笑话:(1)A: Where are you from? B:I’ll ask her. ( Alaska) A: Why do you askher? (2) A: Where are you f rom? B: How are you. ( Hawaii) 。这两个笑话中, 在A 看来B 是答非所问, 但如果A 了解美国的地理概况, 知道美国有两个远离大陆的洲: 阿拉斯加( Alaska) 和夏威夷 ( Hawaii) , 那么就不会闹出把Alaska 听成I’ll ask her. 把Hawaii 听成“ How are you?”的笑话了。同样,在做翻译题时,即使是一些简单的词语,也不可不顾具体的语言习惯、语言环境和语 言习俗,而随意处理。拿dog 一词为例。Dog 是个十分简单的词,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 弄不好就会出现错误。“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如我们常用“癞皮狗”、“丧家犬”、“走狗”、“狗头军师”等等来描绘我们所厌恶的人。但在英美国家, 人们对狗的看法和我们截然不同, dog在英语中,特别是在谚语中往往含有褒情善意。如果我们把dog 一词一律译成汉语的“狗”字或把汉语的“狗”字按字面意思译成英语的dog,就可能会曲解原意,闹出笑话。例如:(1)Every dog has his day;(2)You ,indeed,a lucky dog;(3)Last night my father came dog tired.如果初学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往往会想当然地把它们分别译为:(1)每条狗都有自己的节日;(2)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3)昨晚我爸爸回到家中像狗样累。而正确的翻译是(1)人人皆有得意时;(2)你这是个幸运儿;(3)昨晚我父亲回到家中非常累。 其实,在英语课外活动中,也渗透了英美文化。如,看英美电影,听英美歌曲等。从Ghost《人鬼情未了》的真挚爱情中留下了我感动的泪水,从Top Gun《壮志凌云》的青春豪情中让我激动不已,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名单》的生命尊严中感受到了人生真谛……而影片中丰富优美的语言不仅让我更全面的了解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而且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有助于全方

英美文化知识竞赛试题范围答案(学生)

试题范围 一.填空题 1. The river Thames is in __C___. A Wales B Scotland C England D Northern Ireland 2.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tarted in ___A__. A the Great Britain B the United States C Canada D Australia 3. Big Ben was named after __B___. A Christopher Wren B Benjamin Hall C Ben John D G. Stephenson ^ 4. The most popular sport in America is __A___. A. baseball B. basketball C. football 5. Most British couples go to __A__ to have their wedding ceremony. A. church B. concert C. registry office 6. The British people usually have a small quantity of __A___ as a first course. ! A. soup B. sweet C. vegetable 7. What the Englishmen usually talk about in their daily life is _D__. A. price B. tax C. weather D. Sports 8. The British people are great lovers of betting. The most money they bet mainly on __A__. A. horse racing B. Bingo C. football pools D. dog racing 9. ___A__ is basically a home and family festival. A. Christmas B. Boxing Day C. Easter Monday · 10. The British people traditionally like to live in __B___. A. high buildings B. small houses C. big houses occupies the __C___ portion of the . A. northern B. eastern C. southern 12.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 in wealth is __B___. A. Northern Ireland B. England C. Scotland &

英美文化教学大纲

《英美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总学分:2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对象:英语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 参考书:《英美文化教程》张绍杰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2012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朱永涛王立礼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董晓波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目的 英美文化是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英国与美国的国家基本情况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对西方思想的形成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在不断扩展自身人文知识,为学好英语扫除缺乏背景知识的障碍,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时分配 知识单元一:英国文化(建议16学时)重点:英国的文化概况的基本知识。 此章节从英国地理、人文特征、宗教、社会、教育与文艺等介绍英国文化情况。包括社会各层面的发展和特征表现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惯等等。理解西方思想的根源,包括英国社会的思想意识的根源与形成;理解英国历史发展对其现今社会、宗教与政治制度的影响。掌握英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要点,以及用于分析国家社会现象的历史辨证方法。 主要内容: (1)国土与人民(2)经济(3)政府 (4)司法与法律(5)社会福利(6)教育 (7)宗教(8)艺术(9)体育与娱乐

(10)报刊与广播电视 (11)海外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以及讨论法。课堂上除了由老师对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也有一定的时间对课堂内容讨论, 展示他们在课后所搜集到的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协助课堂内容的清晰阐述。 知识单元二:美国文化(建议16学时)重点:美国的文化概况的基本知识。 此章节从美国的国家地理、人文特征、宗教、社会、教育与文艺等基本情况,包括社会各层面的发展和特征表现以及传统的风俗习惯等等。理解西方思想的根源,包括美国社会的思想意识的根源与形成;理解美国社会、文化结构多元化的历史渊源。掌握美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要点,以及用于分析国家社会现象的历史辨证方法。 主要内容: (1)国土与人民(2)经济(3)政治制度 (4)社会福利(5)教育(6)宗教 (7)报刊、电视和广播(8)艺术 (9)交通运输(10)美国人的价值观 (11)体育与娱乐(12)海外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多媒体专题讲座形式授课,对英美文化进行横纵向对比;播放相关的视听资料和课件。 四、成绩构成和评价方法 1. 平时成绩20分: (1)人文知识阶段性测试10分 (2)小论文10分 2. 期末考试(80%):考核内容要覆盖教学大纲70%以上,体现知识应用、综合能力评价占60%以上。 3.该课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棒球、橄榄球等;英国; 4月23日/7月---戏剧节--为纪念莎士比亚而举行的盛大文娱活动 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圣诞节---12月25日,情人节----2月14日;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开始,持续四天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习俗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体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入共度佳节。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清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 美食 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因此,感恩

英美文化背景 英美人习惯(英美文化常识)

英美人习惯(英美文化常识) 问路(Asking the way):问路是到达目的地最省事、最有效的办法。在英美国家,人们对于外国人问路通常会热心回答的。但在问话时,他们不喜欢你一口气很流利地背出许多问话,也不喜欢在别人思考你的问题时一直追问,更不喜欢陌生人离他们太近,这样会使他们觉得很不自在,甚至觉得是一种威胁,因为西方人的空间意识很强。 乘车(Taking a bus):英美人候车总是很自觉排队上车。他们遵循“First come, first served.”(谁先到,谁先上)的行为准则。英美人不喜欢搭乘过路车,因为你很可能遇上不怀好意的人或者歹徒。 在图书馆(At the library):英美国家的图书馆每天从上午一直开放到子夜。有些图书馆里还有供学生租用的一间间小室,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场所之一,也是学生们从事学术研究、著书立说的最佳场所。 购物(Shopping):英美人把周末当作上街购物日,他们喜欢在这时开着自己的车上街购足一周所需要的日用品和食品。星期日则喜欢在家料理家务,或外出郊游、访友。 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英国人特别喜欢谈天气,这也许是因为英国的天气历来变化无常,为人们在茶余饭后提供了话题。但他们很少为谈天气而谈天气,人们往往以此很自然地引出许多其他的话题。 询问健康(Asking about health):表示对某人健康情况的关心时,英美人不喜欢中国人带有劝告性的忠告,如“请多穿衣”“多喝水”。他们认为这犹如家长的口气,并非出于关心。探望病人,英美人一般不送大礼,更不能送食品。他们喜欢送鲜花或慰问卡片或书、唱片等。 在饭馆(In a restaurant):在英美,不可以用自己的刀叉为别人添菜,也不能把自己盘里的菜分给别人。在吃饭时,一般不允许抽烟。付款时,人们喜欢各付各的,除非你事先说自己请客,否则随同去的女性也自己买单。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测试卷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姓名班级号数 一、连线题 1. Anzac A. Australia’s most enduring value 2. Federation B.a government or political body established through federal union. 3. hereditary peer C.aristocrats who inherited their title, life member of House of Lords 4. royal assent D.formal approval of the monarch 5. Unicameral E.parliament with only one chamber 6. Constituency F.The body of voters represented by an elected legislator or official. 7. 11-plus G.examination system for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e UK 8. Technical training institution H.vocation-oriented college 9. CN Tower I.the landmark of Toronto 10. Great Barrier Reef J.the largest reef system in the world 11. safari K.a special kind of zoo with the animals run in the wild 12. excursion L.a short tour on weekends 1__2__3__4__5__ 6__7__8__9__10__ 二、单词翻译 Temperate ________ the river Thames ________ Beaver ________Maoris________ stonehenge________dictatorship________ reconcile________diplomacy________ municipality________submission________ 三.回答问题 1. what are the common and different characrististics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UK and the USA? ———————————————————————————————————————————————————————————————————————————————————————————————————————————————————————————————————————————————————————————————————————————————————————————————————————————————————————————————————————————————————————————————————————————————————————————————————————————————————————————————————————————————————————————————————————————————————————————————— 2.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f you were to go to Britain for one wee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