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新课标下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对该文化的好奇 心。正是这 种感受使学生 渴望了解 世界 , 习英语 的兴趣 也会 愈加 浓厚 。而且 由于这 学 种教 学克 服 了单 纯 围绕 语言 、 词汇 、 型 的枯燥 讲 句 解、 练, 训 有利于学生对英语 及英语文化 的长期趣味
趣, 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 使文化规范的教学与
么样 的 ?这 是 由 于 中西 生 活 方 式 的 不 同 而 导 致 的 理
历史 和文化特点 直观形 象地 展示 给学 生 , 使其 拓 宽
视 野 , 累背 景 知 识 。相 应 的 历 史 、 理 文 化 背 景 知 积 地
识 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 内容进行探究 的 好奇心 , 引导学生从 以语言 知 识为 目标 逐渐过 渡 到
和语言逻辑问题 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性研究 。如 , 向学生简要介 绍 我们
中亚 当和夏
娃 ( dm ad v) A a e 的故事 后 , nE 在讲解 反义 疑 问句 当
陈述句的主语是 eey oy时 , vr d b 后面 简略 的疑 问句主 语通常用 h e而不用 se学生就易于接受。 h,
能力。
关键词 : 背景知识
英语 学习兴趣
词汇 学习策略
语篇理解能力 交际能力
新课标实施 后 , 教材在编 写上 有了很 大的改 新 革, 每一单元都有英 、 美等 国家 的文化背 景介绍 , 课 文题材 广泛 , 体裁多样 , 及西 方社 会生活的多个方 涉 面, 在思想内容方 面具有 一定深 度。这就要 求英语 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 不能局 限于传 授词 汇语法知识 , 讲 解试题 , 还要善于开 发教 材 , 富教 材 内容 , 给 丰 教 学生准确的文化背景 知识 , 发学 生学 习英 语 的兴 激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二 、 透 英 美 文 化 。 高 交 际 能 力 渗 提
学 习语 言 不 是 一 个孤 立 的学 习过 程 。任 何 一 种 语 言 都 是 在 一 定 言 语使 用 区 域 中 的人 在 一 定 的语 境 下 通 过 口语 或 书 面 语 形 式 相 互 交 际 而 使 用 的 。 因此 在 英 语 教 学 中 , 们不 仅 要讲 授 语 言 知 识 , 练 语 言 运 用 我 训 能力 , 且 还 要 加 强 有 关 的文 化 背景 知 识 的 传 授 和 渗 透 。若 不 这 样 做 , 而
该 将 英 美文 化 背 景 知识 贯 穿 于整 个英 语 教 学和 英 语 课 外 学 习活动 的 始终 。
【 键 词】 英 美 文化 ; 语 教 学 ; 关 系
1 在 英 语 课 堂 教 学 中融入 英 美 文化 、
语 言 是文 化 的载 体 , 化 是 语 言 的 航 母 文 化 包 括 大 到 文 学 、 文 。 艺 术 、 乐、 筑、 音 建 哲学 、 史 、 技 等 领 域 , 到 诸 如 民 族 传 统 、 俗 习 惯 历 科 小 风 等 人 们 日 常 生 活的 方 方 面 面 ; 语 言 则 是 人 类 先 天 的 说 话 能 力 通 过 后 而 天 的 社 会语 言环 境 触 发 而 习 得 的 ~ 套 知 识 系 统 。语 言 是 最 好 的 承 载 文
化信息、 反映社会文化生 活的工具。语言 和文化 互相依 存、 行发展。 并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语言。
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学习英语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在英语阅读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到。
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不同的习惯和规范,如果缺少这些知识可能会造成阅读障碍。
首先,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于理解英语阅读常见的习惯和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英国,时间观念十分强烈,会话中一定要避免过分浪费时间,强调效率和准确。
而在美国,人们更注重修饰语言,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和幽默情调。
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英语篇章中的句式结构、语言修辞和表达方式,阅读起来就会非常困难。
其次,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理解英语文章中的词汇和词汇搭配。
比如,美国的精神文化中敬重自由、独立、平等和热爱和平。
因此,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与自由和平相关的用语,比如“freedom of speech“,“peaceful coexistence”等,这些用语对于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历史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知识,读者就很难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
此外,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读者识别和分析文化上取得更高的认知。
文化如同一种语言,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和表达方式。
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思考方式,知道这些就能够更好地分析文化的内涵以及意义。
比如,在西方文化中,听从上级的指导和遵守规则十分重要。
如果没有理解这个文化背景,读者就有可能无法准确地理解一些英语文章中所传达的信息或者文化意义。
最后,通过学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读者可以更好地适应英语语境,加深与英美文化的了解。
除了可以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来学习英美文化,还可以加入英文社交网络或者进行培训等途径深入了解。
只有充分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化。
总之,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阅读至关重要。
《英美文化概况》教学课件

六、教学大纲
1.英国文化教学大纲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英国文化 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公选课 4.教学时数: 周学时: 2 总学时: 30 5.学分: 2 6.先修课程: 英美概况 欧洲文化 7.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对英国历史、 政治制度、 艺术 、 娱乐、 媒体、 宗教 等专题的介绍,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 语用能力、 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 为实现这一目的,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调研、 信息收集 、小 组讨论和专题发言等。 8.教材:《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上册 朱永涛主编 高 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七、参考书目
中文类
1.吴念等译,《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重庆 出 版社,2001年 2.杜学增著,《中英文化习俗比较》,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 3.薛涌著,《直话直说的政治》,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4年 4.林达著,《历史深处的忧虑》,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 1997年 5.林达著,《总统是靠不住的》,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 1998年
《英美文化概况》教学课件
课程名称 : 英美文化概况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影响。英语语言文化知识 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即能够 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掌握相关的英语语言文化 知识有利于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应用英语语言知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适 应全球化日益深入、跨文化交际日益增强的需要和复 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课程以英美语言文化背景知 识为基础,结合相关的史料,借助于相关的影像资料, 使得学生能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背景知识。同时,本 课程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针对相关的文化现象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课后作业。成绩评定将以课堂参与及作业为主。本课 程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
英美文化与社会背景知识

英美文化与社会背景知识一、引言英美文化与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对于我们的交流、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语言、传统、文学和社会背景等方面介绍英美文化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二、语言与文化1. 英美英语的区别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是由于英国和美国在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所导致的。
2. 文化特点的反映英美英语在表达方式、习惯用语和口头禅等方面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点。
例如,美国人较为直接表达,而英国人则更为含蓄。
三、传统与节日1. 英国传统英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如皇室婚礼、下午茶、联合国家日等。
这些传统承载了英国人的历史和文化,也呈现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礼仪。
2. 美国节日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和传统。
诸如独立日、感恩节和万圣节等节日都体现了美国人的独特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四、文学与艺术1. 英国文学英国文学拥有众多世界级作家和作品,如莎士比亚、狄更斯和奥威尔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英国人的思想、情感和世界观。
2. 美国文学美国文学以马克·吐温、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斯特·海明威等作家的作品为代表。
这些作品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
3. 艺术表现英美文化中的艺术形式有绘画、音乐和电影等。
例如,英国的抽象画派、美国的流行音乐和好莱坞电影等都对全球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社会背景与价值观1. 英国社会背景英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王国,拥有独立的法律体系和议会制度。
其价值观包括礼貌、守时和尊重个人权利等。
2. 美国社会背景美国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国家,追求个人自由、平等和机会。
价值观体现在宪法中,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追求幸福等。
六、结论英美文化与社会背景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英美社会。
通过学习语言、传统、文学和社会价值观,我们能够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这种跨文化理解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日风俗 1(英美文化背景)

英家小孩过生日《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生日”(birthday)的解释是: (the anniversary of the) day of one’s birth, 即指某人的出生之日或指出生之日的周年纪念。
在英语国家,孩子出生是一个家庭的一件大事。
按照西方国家的习俗,孩子出生后要进行洗礼(baptism)。
在施行洗礼之前,孩子的父母要为孩子找好教父( god father) 和教母(god mother)。
为孩子找教父教母,其原意是希望他们对孩子在以后宗教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但现在往往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关照和帮助。
为孩子找的教父和教母不一定是一对夫妻,但通常是孩子父母的好友,是孩子父母认为正直可靠、品德良好、可以信赖的人。
一般认为,能被邀请当孩子的教父和教母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孩子的洗礼一般在教堂举行,由牧师主持。
洗礼的仪式现在比往要简单些,原来孩子接受洗礼,要把全身浸入水中,后来逐渐改为用圣水给接受洗礼的小孩洗身,但现在通常都是在小孩头上滴几滴圣水即可。
在施行洗礼时,婴儿由教母抱着,站在“圣水盆”旁,到时将婴儿交给牧师,然后由教母将孩子的名字(不必说姓)告诉牧师(为了不出错,也可将名字写在纸上,交给牧师)。
牧师接过婴儿,在其头上滴几滴圣水,叫着婴儿的名字说:“我奉圣父、圣子、圣灵之命给你洗礼”。
按照基督教的观点,人生下来是有罪的,要经过洗礼才能洗去其污垢和罪恶,变得纯洁和善良。
孩子在洗礼时所起的名字叫教名(Christian name)。
在英美等国家,人们对生日纪念很重视,尤其是小孩的生日。
每逢生日一般都要举行适当形式的庆祝活动。
以下几个方面是作为了解英语国家庆祝生日的主要背景知识:一、几个具有特别意义的生日(important birthdays)在英美等国家,人们对小孩的生日一般都比较重视。
一般说来,小孩在13岁以前,每年过生日都要举行庆祝活动。
但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生日值得一提:一是女孩子16岁生日,二是18岁或21岁生日(不论男女)。
英美电影赏析教案

英美电影赏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电影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影的发展历程、电影类型及电影艺术的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分析英美经典电影,提高学生对电影艺术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英美电影发展历程简介早期电影(默片时代)有声电影的发展好莱坞的黄金时期新浪潮及现代电影2. 电影类型及特点剧情片喜剧片爱情片动作片科幻片纪录片3. 电影艺术元素画面声音表演剧本导演4. 英美经典电影欣赏《公民凯恩》(Orson Welles)《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教父》(The Godfather)《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泰坦尼克号》(Titanic)5.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种族平等运动英国君主制及民主制度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影发展历程、电影类型及特点、电影艺术元素等理论知识。
2. 观影分析法:组织学生观看英美经典电影,引导学生分析电影的艺术特点、导演风格、演员表演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讨论电影中所体现的英美文化背景,促进学生互动交流。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电影案例,深入剖析电影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每学期共计32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英美电影发展历程简介第5-8课时:电影类型及特点第9-12课时:电影艺术元素第13-16课时:英美经典电影欣赏与分析第17-20课时:英美文化背景知识3. 作业与评估:小组报告:分组进行电影主题报告,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英美电影赏析教材、电影手册、参考书籍。
2. 影像资料:英美经典电影片段、纪录片、相关电影资料。
3. 网络资源:电影网站、影评文章、在线视频等。
4.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六、教学评估1. 过程性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观影笔记、小组报告等环节,了解学生对电影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易军宜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30)0z1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对中学英语教学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页数】2页(P134-135)
【作者】易军宜
【作者单位】宜春三中江西宜春 3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41
【相关文献】
1.英语听力教学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J], 周蔚蔚
2.英语课堂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J], 李琪
3.新课标下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权永树
4.新课标下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权永树
5.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引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张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棒球、橄榄球等;英国;4月23日/7月---戏剧节--为纪念莎士比亚而举行的盛大文娱活动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圣诞节---12月25日,情人节----2月14日;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开始,持续四天感恩节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
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
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
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
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
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
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
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
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习俗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体息。
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
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入共度佳节。
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
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
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清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
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
美食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
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
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
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
因此,感恩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感恩节的食品富有传统特色。
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它原是栖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经人们大批饲养,成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达四五十磅。
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鸡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
然后由各人自己浇上卤汁,洒上盐,味道十分鲜美。
此外,感恩节的传统食品还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红莓苔子果酱、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种蔬菜和水果等。
游戏感恩节宴会后,有些家庭还常常做些传统游戏。
第一次感恩节,人们进行了跳舞、比赛等许多娱乐活动,其中有些一直流传至今。
有种游戏叫蔓越桔竞赛,是把一个装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竞赛者围坐在周围,每人发给针线一份。
比赛一开始,他们先穿针线,然后把蔓越桔一个个串起来,3分钟一到;谁串得最长,谁就得奖。
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还开玩笑地发给他一个最差奖。
还有一种玉米游戏也很古老。
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发给每个移民五个玉米而流传下来的。
游戏时。
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
比赛开始,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数量最接近的奖给一大意爆玉米花。
人们最喜爱的游戏要算南瓜赛跑了。
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绝对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奖。
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除去这些活动外,有些家庭在节日里驱车到乡间去郊游,或是坐飞机出去旅行,特别是当年移民们安家落户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游客们向往的所在。
在那里,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号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还可以花几个小时在移民村里参观。
移民村是仿照当年的样子建成的。
参观时,还有专门人员扮成请教徒同游客们谈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少年来,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无论在岩石嶙峋的西海岸还是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人们几乎在以同样的方式欢度感恩节,感恩节是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庆祝的传统节日。
圣诞节12月25日这一天,各教会都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
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撤,新教举行圣诞礼拜。
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就开始。
除崇拜仪式外,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
圣诞起源据基督教徒的圣书《圣经》说,上帝决定让他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投生人间,找个母亲,然后就在人间生活,以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上帝、学习热爱上帝和更好地相互热爱。
“圣诞节”的意思是“庆祝基督”,庆祝一个年轻的犹太妇女玛丽娅生下耶稣的时刻。
玛丽娅已和木匠约瑟夫订婚。
可是,在他们同居之前,约瑟夫发现玛丽娅已怀孕。
因为约瑟夫是个正派的人,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
他正在考虑这事时,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娅娶回家。
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
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
”尽管耶稣的确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约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缩写,意思是“有了我们主--耶稣的年代”)。
在公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
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领导人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
圣诞PARTY: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种歌样PARTY。
一种友情,亲情,爱情聚会的好时光。
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
圣诞大餐:圣诞节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
圣诞节火鸡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们或许会用微波炉自己做,现在的人们过节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馆里用餐了,商家们也会利用机会赚顾客们的钱,当然还有许多圣诞节食品,姜饼、糖果等等了。
圣诞帽: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
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那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有的还有帽尖发亮的,有的是金光闪闪的。
圣诞袜: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多大都可以,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礼。
要是有人圣诞节送小汽车那怎么办?那最好就叫他写张支票放进袜子里好了。
圣诞卡: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
报佳音:圣诞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
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
“报佳音”的人称为Christmas Waits,这项活动往往要进行到天亮,人数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大,大街小巷满城尽是歌声。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Author:unknown FROM:Internet HITS:77 EDITOR:12ergl ] [阿波罗计划](Apollo Plan)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J.F.Kennedy,1961年1月至1963年11月在任,1963年11月遇刺身亡)批准的一项美国航天计划。
这项计划准备于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并安全护送回地面。
为实现这项计划,关国开发了“水星”,“双星子痤”和“阿波罗”三种宇宙飞船。
其中“阿波罗”由指令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
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不同:指令舱中坐3名宇航员,并对飞船进行全面监控;服务舱提供动力能源;登月舱是登月之工具。
“阿波罗”飞船用“土星五号”火箭送到月球附近,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降到月球表面,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飞船,飞回地球。
美国在1963-----1966年间进行了多次不载人的登陆月飞行实验。
1968年10月,“阿波罗7号“完成了首次载人环绕地球的飞行,同年12月,”阿波罗8号“成功地进行了人类首次环月球的飞行,随后,“阿波罗9号”,“阿波罗10号”只进行了登月舱的模拟登月降落实验。
人类真正登上月球的飞行则是由1969年7月发送的“阿波罗11号”完成的。
两名美国宇航员成功地登陆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的梦想。
随后,又发射了6次飞船,5次成功,每次都有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放置了各种实验仪器,采集了月球岩石与土壤标本,还对月球表面进行了考察,为研究月球与月环空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资料。
在历次登月的“阿波罗17号”成功降落月球表面而告结束,历时11年,耗资高达250亿美元,众多的公司,高校和研究的数十万工作人员参加了这项计划的研究与实施。
由于这项计划主要是由“阿波罗”飞船完成的,故称“阿波罗”计划。
[艾森豪威尔主义](Eisenhower Doctrine)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冷战时期提出的一种对政策。
他答应向为抵御共产主义而需要帮助的任何中乐国家提供军事或经济援助,以遏制苏联在这一地区由于向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提供武器而不断扩大的影响,并宣布说:任何中东国家如果寻求美国的帮助,他必定用武力去保护它的独立。
这实际上是10年前杜鲁门在希腊和士耳其所执行的类似政策的继续。
根据艾森豪威尔主义,美国应黎巴嫩政府的请求,曾于1958年7月派海军陆战队登陆,协助黎巴嫩政府镇压该国共产党组织的武装活动。
[白宫和白厅](White House and Whitehall)乍看起来,白宫与白厅似乎有着紧密的关系,其实他们迥然不同。
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坐落在首都华成功顿的宾夕法尼亚林阴大道,初建于1792年,是一幢二层建筑物。
原来白宫的墙为烟火所熏染,才全部刷成白色。
白宫自1800年的第二届总统亚当斯志便于工作成为总统官邸。
以后曾多次改建、扩充。
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期福在信中首次使用“白宫”一词,于是,人们从此便视白宫为美国政府的代称。
白厅,现在是英国伦敦城内的一条街,位于国会大厦和唐宁街之间,是英国政府所在地。
枢密院,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等均设于此。
而在唐宁街10号(No.10,DowningStreet)的首相官邸,便于工作是白厅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