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简答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复习题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复习题(附答案)□ 简述《左传》辞令的特点。

答:春秋时期,贵族文化高度发达,社会盛行重礼尚文的风气。

在外交场合要公平应对,需要表现出温文尔雅的风度以及贵国的文化修养,要讲究辞令之美。

因此,在《左传》中便记载了很多文才斐然的辞令。

①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

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

如襄公二十五年,郑伐陈,郑国的子产向晋献捷,晋人三次责难郑国,都被子产巧妙地顶了回去。

子产多次凭借辞令之妙,使大国不敢对郑非礼。

优美巧妙而又体现了礼的精神与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左传》辞令的普遍特点。

②论辩方式上,其辞令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对方折服。

春秋时期,礼保持着一定的约束力,如果行为违礼,将会受到谴责,因此相互之交谈要以礼为依据。

如名义与齐考公的对话,就是以道义为出发点,指责对方的不道义行为。

前人称《左传》“婉而多切”,就在于他不仅有彬彬有礼的外表,更有以礼服人的力量。

③有些辞令真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时,就是采用直率而深入的方式,利用矛盾抓住秦不信晋的心理,讲晋国如何失信于秦,火上浇油,威言耸听,紧紧地抓住了秦伯的心理,有力地打动了秦伯。

④《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意味悠深。

□ 简述《战国策》辞令的特点。

答:《战国策》的散文艺术成就很高,前人称它为“辩丽横肆,亦为文辞之最”,《战国策》中的辞令引人注目。

①《战国策》说辞纵横驰骋,辩丽姿肆而又浅显生动,形象生动,引喻谐调,气势充沛,说理充分。

《战国策》的辞令与《左传》谦恭文雅、道德礼义的辞令有很大不同,为了打动人心,往往无所顾忌地分析形势,直陈利害,甚至不惜张大其辞,危言耸听。

说者在分析利害时或抓住一点,尽力发挥,诱使对方上钩;或虚张声势,极力渲染对方的不利地位,使其听从安排;或故作惊人之语,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再详加辩析。

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

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整理一、文学起源和早期文学1. 什么是古代中国文学?- 古代中国文学是指古代中国人民在文字记载中创作的文学作品。

2. 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中国古代文学起源于上古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

3. 中国古代文学起源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起源的标志是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

4. 《诗经》是什么时期的文学作品?- 《诗经》是周代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唐诗宋词元曲1.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有什么代表作品?- 唐代的代表作品有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2.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时期,有什么代表作品?- 宋代的代表作品有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3. 元曲是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 元曲是元代的戏曲文学作品,具有歌唱和舞蹈的元素。

三、文言文和白话文1.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使用的文学语言,受到经典文献的影响,较为正式和拘束。

2. 什么是白话文?- 白话文是现代汉语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和流畅。

3. 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是什么?- 文言文使用古代的语法和词汇,白话文则使用现代的语法和词汇。

四、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和价值1.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有什么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很大,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方面。

2. 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类文化的传承、思想的表达以及审美的享受等方面。

以上是对小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论述简答题的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

(即《庄子》的文学特色)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44、试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45、试论五言《悲愤诗》内容及艺术特点。

文学简答题古代文学30例

文学简答题古代文学30例

文学简答题古代文学30例文学简答题是统考的常见题型。

1、分析《诗经》的主要特点及表现手法。

2、简要介绍你对《史记》的理解。

3、结合《雨霖玲》,谈谈柳永的词的风格特点及其影响。

4、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谈谈苏轼的词的风格特点及其影响。

5、分析《西厢记》的艺术特色和主题/人物形象。

6、分析《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形象。

7、简述《水浒传》中林冲/武松的人物形象。

8、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9、简述《桃花扇》中侯方域的人物形象。

10、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11、结合《红楼梦》的内容,谈谈你对林黛玉形象的认识。

12、简述李渔戏剧理论的主要观点。

13、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14、简述宋代的两大词派。

15、《楚辞》有什么艺术特色。

16、简述一下汉赋四大家,并列举其代表作品。

17、”乐府双壁“指哪两部作品?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8、《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及创作特征是什么?19、简述曹操的诗歌艺术成就。

20、结合作品,分析李煜词作的主要内容及风格特点。

21、分析元白诗派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艺术主张。

2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李商隐的创作风格。

23、写一下辛弃疾诗歌的艺术特色。

24、简述陆游爱国词作的内容及特点。

25、李清照词作前期和后期有什么不同。

26、简述《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性。

27、"三言二拍"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28、《聊斋志异》的内容及写作特点。

29、《儒林外史》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特点。

30、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是,谈谈你对它们的理解。

——END——。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简答题1.《诗经》的语言特色?——答:《诗经》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

句型富有参差变化,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落有致的形式美。

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二、在章法上,保存着浓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咏叹方法,强化抒情。

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

”反复咏叹抒发感情,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

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绘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

如“凄凄,苍苍,参差、辗转”。

四、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对后世诗歌影响很深。

如句句押韵,隔句换韵《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 什么是赋、比、兴?《诗经》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答:《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比、兴就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

比,即比喻。

使被说明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

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

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诗经》中大多借句起兴,借“外物”起兴,所“借”之物和内容没很大联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左传》的艺术特色(05年已考其辞令特点)——答:《左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叙事特点精彩细密。

①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具体细微地展现其发展过程。

通过铺垫、插叙等写作手法,把相关的事实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严谨的篇章。

《古代文学史专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专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专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和答案简述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报任安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借题发挥,反客为主。

表面看来是向任安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反客为主,藉此诉说自己横遭惨祸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的无限悲愤,控诉汉武帝宠庇亲信,任意加祸于人的残忍行径,并剖白自己无视“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礼教束缚,隐忍苟活,发愤著书,为实现完成《史记》的宏愿而不懈奋斗简述《荀子》说理文的特色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简述《九歌》的内容《九歌》是《楚辞》篇名。

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诗经》《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7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墨翟墨翟---即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7),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上官体“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长吉体长吉体,即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的“李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1、简述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1、贯穿着总是为人生的主题2、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丰富4、集体创作的产物2、简述《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1、表达恋爱中爱慕相思之情2、描写婚姻生活的幸福甜蜜3、反映相关的社会问题4、描写妻子被丈夫的无情抛弃3、简述楚辞产生的原因1、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2、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3、与楚地方言有影响4、受北方文化的影响4、简述《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1、富于雄辩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之《离骚》,代表《楚辞》。

后世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了《诗经》的影响,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

历史上直接继承、发展《诗经》优良传统的是两汉乐府民歌。

它在《诗经》创作的基础上,更发展了叙事为主的创作特色,将叙事诗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趋于成熟的阶段。

如用无言写作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唐代诗人陈子昂等继承“风雅比兴”,产生了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由屈原点燃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火炬也一代一代往下传,形成了和“风”是传统面貌不同的另一大文学潮流。

如汉代辞赋家贾谊的<<吊屈原赋〉〉;建安时代的曹植;唐代诗人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屈“骚”传统;元明清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尤为小说家发扬光大。

(分数:10分;难度:易)2、《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和表现艺术上各有什么特征?答:《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

例如《豳风·七月》,它详尽描述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褐”、“采荼薪樗”的苦难遭遇。

《魏风·伐檀》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抗压迫的态度和心声。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表现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

例如《小雅·采薇》就是一首抒情写实的佳作。

其最后一章抒情、状景、叙事融为一体,把一个征战将归的士兵哀伤时光流驰、路途艰难的思绪表现得深长真切,使人味之无极,闻之动心,强烈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真题简答题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真题简答题总结

简答2009.4月:简述晁错政论散文的特点。

简述《史记》人物塑造中心理描写的特点。

简述《木兰诗》的艺术特点。

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2009.7月: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韩非子》寓言的特点是什么?其与《庄子》寓言有何不同?简述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简述花间词派的词风及其对后世词的影响2010.4月:简述《诗经》是个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简述《孟子》文章特点;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点;简述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2010.7月: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艺术成就;简述李益诗风的两重性;简述贾谊体赋中《吊屈原赋》抒情述志的表现特点;2011.4月: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简述嵇康诗歌的特色;简述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风格2011.7月:简述《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表现方面的艺术特色;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简述王维归隐的空静之美;简述枚乘的《七发》开创了大赋体式,简述其创作特点;2012.4月:简述晁错散文《论贵贾疏》的主要写作特点;简述《史记》“互见法”的文字表现功能;简述宫体诗的创作特点;简述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2012.7月:王褒的《洞箫赋》在咏物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贡献?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艺术成就;简述高适边塞的风格特点;2013.4月:简述《荀子》说理文的特色;简述《九歌》的内容;简述曹操诗歌的艺术成就;简述唐传奇小说在任务描写方面的特点;2013.7月:简述韩愈诗歌的艺术风格;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简述袮(mi)衡《鹦鹉赋》的艺术特点;简述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2014.4月:简述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简述张衡《归天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简述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征;简述李煜后期间的创作特点;2014.10月: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特点;简述刘向《新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谈谈建安辞赋的艺术特点;简述“大历十才子”诗歌的特色;2015.4月:简述司马相如《长门赋》的艺术特点;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主要情感内涵;简述《木兰诗》的艺术特点;简述芩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2015.10:简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色;简述汉乐府诗语言及形式的艺术特色;简述庾信诗歌的艺术特色;简述孟郊诗歌创作的特点;2016.4月:简述晁(chao)错政论散文的主要特色;简要列举东汉中后期“抒情小赋”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016.10月:简述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及创作特色;简述《史记》刻画人物性格常用的艺术手法;简述阮籍《咏怀》的艺术成就;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2017.4月:简述贾谊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简述汉乐府民歌的创作特色;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特点;简述李白歌行体诗歌的艺术特色;2017.10月:简述东汉后期散文的一般特征;简述司马相如大赋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简述韩愈诗歌的艺术风格;2018.4月:简述枚乘《七发》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简述鲍照诗歌的语言特点;简述芩参边塞诗好奇的特点;2018.10月:简述《吴越春秋》的文学成就;简述张衡《二京赋》的创作特色及其贡献;简述蔡琰《悲愤诗》的艺术成就;简述杜甫诗歌的诗史性质;2019.4月:简述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简述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创作特点;简述庾信赋的特点;简述“大历十才子”诗歌的特色;2019.10月:简述《史记》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简述郭璞游仙诗的内容;简述李煜后期词的创作特点;2020.8月:简述枚乘《七发》的创作特点;简述汉代乐府民歌的题材内容;简述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贡献;简述陈子昂诗歌的特点;简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简答题
(第五组整理)
一、汉大赋兴盛的原因
1.汉帝国的统一强盛为汉赋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君王的好尚和统一帝国的文化建设需要,促进了汉赋的兴盛。

汉武帝爱好辞赋又好大喜功,招纳很多文学之臣在身边,因以歌功颂德。

“润色鸿业”的汉大赋更加兴盛。

3.颂美意识和讽谏精神是文士们创作大赋的内在动因。

此外,如文体的发展,前代文化精神的继承以至语言文字的统一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对汉赋的兴盛产生影响。

二、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
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汉初到武帝即位。

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流行的是骚体赋,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之感慨。

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同时,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大赋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是汉大赋创作的繁荣期。

其中,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作家。

其《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代表作。

此外,西汉末年著名赋家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东汉前期著名赋家班固的《两都赋》等作品都在汉大赋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

这一时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

而张衡的《归田赋》以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宣告了抒情小赋的诞生。

三、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例,说明汉代骚体赋的特点
(1)从精神上,汉代的骚体赋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明显地对屈赋有所继承。

《吊屈原赋》为贾谊被贬长沙,途径屈原放逐之地,因致伤悼而作,辞情风貌多有相类。

赋中作者反复咏叹,流露出对“忠而被谤”、才无所用的愤慨与不平,但在赋末,作者不赞同屈原的行为,体现出了与屈原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从体制上,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在《吊屈原赋》中,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大量运用兮字,显示了对楚骚体的继承。

四、《子虚赋》和《上林赋》的艺术成就
这两篇赋是汉赋中最优秀、影响最深远且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

其艺术成就体现在:
一是:按时空顺序和以类相缀兼用的铺陈方式。

按时空顺序先写楚,齐两个诸侯王,然后重点表现天子游猎,以类相缀把属于一类的事物连缀在一起。

二是: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与夸张笔法的融通。

三是:句法灵活多变,句式长短不一。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用大量的三言排比句,描绘天
子的狩猎活动,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首开风气之先。

六、简述西汉初期的散文的概况。

1、汉初散文承继先秦散文的遗风,气势磅礴,情感激越,铺张扬厉,纵横捭阖。

内容多为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作为汉初巩固政权的借鉴。

形式上多为奏、议、疏、策等;在艺术上,这些文章都写得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富于文采,既有战国散文的遗风也受当今辞赋的影响。

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等。

2、董仲舒之后文风一变而为雍容典重,宏博深奥,语言俊洁,结构严密。

内容上转为主要讲天人感应即用天变灾异对汉代帝王进行迂回讽谏或奉迎邀宠。

七、简述《过秦论》(上)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内容:基本内容是指斥秦始皇的过失,总结秦亡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行仁义。

艺术特色:1.采取铺张描写和对照的手法。

文章中对秦始皇的显赫声势做了极力的铺张渲染,同时又用陈涉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

2.文中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文章中写秦始皇时期“续六世之馀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这一排比句的运用充分展现了秦王“威震四海”的霸气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语言是音节铿锵,酣畅淋漓,于大致的整齐中又见参差的韵致。

如“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音节上铿镪顿挫,句式上于大致的整齐中又略见参差使文章句式更加灵活,增强感染力。

八、简述《史记》创作的目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目的:据司马迁自言,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寄托理想、抒发愤懑。

体例:由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体组成。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是全书的主体。

五体之外,互见法和“君子曰”的评论也是《史记》重要的体例,对后世亦有重大影响。

主要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

12本纪主要叙述帝王事迹,10表是各代的历史大事记,8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史,30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70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的人物的传记。

司马迁是以史家的实录精神写作《史记》的,它如实的记录了上古到汉各阶层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人物的生平活动,内容极为丰富生动,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暴露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这首先表现在对最高统治者帝王丑恶面目的暴露,如刘邦。

其次,是对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以利相合的丑恶行径及骄奢荒淫揭露批判,如《吕太后本纪》写刘邦死后,吕雉对争立太子的政敌戚姬及赵王如意母子残害。

再次,是对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和谀儒的丑态也进行了暴露和谴责,如王温舒、叔孙通和公孙弘是这方面得代表。

《史记》还记录了一些“明君”“贤臣”和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的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

此外,《史记》还描写了一些中下层人物,如振人之急、然诺必诚的朱家、郭解、剧孟,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聂政、荆轲、专
诸、豫让,乃至以其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贡献于社会人生者,凡其立身行事情操高尚者,作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由衷赞扬。

九、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以民歌居多,民歌也正是其中精华,这些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思想内容丰富多彩。

1、有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表现的都是平民百姓的疾苦。

2、有的以表现富贵之家的奢华为思想内容,带有劝诫和批判成分。

如《鸡鸣》则警告豪门荡子不要胡作非为以免触犯刑律。

3、有的揭露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与痛苦,如《十五从军行》。

4、有的以爱情婚姻为思想内容,乐府民歌对男女两性之间的爱与恨做了直接的袒露表白。

如《上邪》、《有所思》、《孔雀东南飞》等。

5、有的还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如《蒿里》、《战城南》在描写死亡的凄惨悲哀时,坦率地传达了人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

如《艳歌》等则以虚幻的形式把乐生愿望寄托在于神灵的沟通上。

总之,汉乐府民歌思想内容丰富,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内容。

时《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十、简述文人五言诗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原因:五言诗是社会生活和语言不断发展的产物。

战国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人们思维的日渐缜密,语汇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的审美水平也越来越高。

面对社会生活的新的变化,四言诗因不便于单音词与双音词的灵活配合,节奏又单调单板,而变得难以适应。

于是五言诗渐渐萌生。

形成过程:五言诗的产生经历了从杂言到民间五言,再到文人五言的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早在秦代,民间歌谣中已出现了以五言为主的《长城之歌》。

西汉前中期的乐府民歌中也杂用了一些五言,汉成帝时,民间完整的五言歌谣已经形成。

至于文人五言诗,西汉前期已出现了以无言为主的《戚夫人歌》和《李延年歌》。

班固的《咏史》是最早出现的文人五言诗,是他有意模仿乐府民歌之作,质木无文。

东汉中后期,创作者继续增加,至《古诗十九首》产生而达到成熟。

十一、《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描写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的闺愁是其基本内容。

二者相互补充,围绕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

极写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遂成为《古诗十九首》的一大主题。

《涉江采美蓉》写了一位漂泊异地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焦点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合在一起的。

《古诗十九首》所出现的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他们既有合乎与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行,不及于乱。

2、揭示人生哲理,对人生真意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古诗十九首》涉及以下关系:永恒与有限的关系《回车架言迈》;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行行重行行》;忧郁与欢乐的关系《生年不满百》;来去亲疏的关系《去者日以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