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自然流产男方因素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预防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及预防余红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根据《自然流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年)》,将出现3次及以上、28周之前的胎儿丢失称为复发性流产。
大多数专家认为,连续发生2次流产(包括生化妊娠)就应该予以重视。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夫妻双方染色体及胚胎染色体异常,如夫妻双方出现染色体易位、缺失、倒位等。
其中,染色体平衡易位患者只有1/18概率能正常妊娠至足月分娩,这种情况建议行三代试管;还有一类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常见的是非整倍体(21-三体、18-三体等),流产发生越早,胚胎染色体异常概率越高。
对于2次及以上流产,建议行夫妻双方行胚胎染色体检查,必要时选择试管技术。
解剖因素解剖因素主要指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如子宫先天性畸形(单角子宫、完全子宫纵膈)、宫腔黏连、子宫肌瘤、宫颈机能不全等。
可通过生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内分泌因素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还有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不足等都会导致反复流产。
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因素,分为自身免疫型和同种免疫型。
自身免疫型包括:(1)组织非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抗凝脂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
(2)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抗精子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
同种免疫型主要是补体系统异常、淋巴细胞异常等。
患者要检查相关抗体,并进行病因治疗。
血栓前状态血栓可造成胚胎着床位置血管的阻塞,导致胚胎供血不足凋亡,引起流产。
孕妇全身疾病及环境影响长期处于有毒有害、污染较重的环境,如油漆工、相对封闭的家居大卖场等,夫妻双方应远离污染环境、延长备孕时间、做好备孕前检查。
女方出现复发性流产,男方需要检查吗?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前面提到的染色体检查,如果是男方异常,同样会发生流产。
另外,还要做精子DNA碎片率检查。
近几年,随着对精子DNA碎片率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发现其与流产关系密切,且碎片率越高,流产概率越大。
课程资料:复发性流产常见问题与对策

在孕早期采用新的(亚甲减)诊断标准进行TSH检测,发现不少
孕前甲功正常者在孕早期都出现TSH异常。
※ATA(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孕早期TSH在2.5~10.0mIU/L之间,
FT3、FT4正常,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对策4:
建议对于RSA患者即使在非孕期检查甲功正常,在孕 早期仍应复测,以便及早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时 给予治疗,减少流产及孕期并发症。
※妊娠前及妊娠6周前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至理想状态。
对策6:
建议在孕前将HbAlc水平控制在≤7.5%。 若降至≤6.6%,还可避免除流产以外的其他妊娠不良 结局。
4、免疫因素
自 身 免 疫 型 RSA 主
与免疫有关的RSA
要包括:抗磷脂抗
体综合征(APS)、系
1/3
统性红斑狼疮(SLE)、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 2/3
3
其中三体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对策1:
选择最佳生育年龄(25-30),优生优育, 计划生育。 对伴有染色体结构异常的RSA夫妇进行胚胎 植入前诊断(PGD)。
2、解剖因素
在RSA的病因中,生殖道解剖异常约占8%~16%,包括先天性
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先天性子宫畸形
纵隔子宫、双角子 宫、弓形子宫、双 子宫、单角子宫
免疫性疾病导致的
自身免疫型 同种免疫型
流产。
同 种 免 疫 型 RSA (原因不明型), 指母胎间免疫平衡 失衡所致的流产,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 清楚,诊断主要是 在排除其他流产病 因的基础上建立的。
APS是目前惟一被证明与RSA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型RSA
与RSA有关 的自身抗体
与RSA
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分析

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分析*陈洁¹唐蓉¹石玉华¹陈子江¹v摘要:为了分析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病因特点,对在本中心就诊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R SA患者进行内分泌、遗传、感染、自身免疫、子宫解剖、男方精液等方面的检查。
结果显示,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期RSA患者病因特点有所不同,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病因检查。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原发性,继发性,病因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07)12-0030-02Etiologica l Analysis of Pr imar y and Secondary Ear ly Recurr ent Spontaneous Abor tion CHEN J ie,TA N G Rong,SHI Y u2hua, et a l.Center f 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f f lliated P r o vincial Ho spital,Sha ndong University,Jinan250021,ChinaAbstr act:To explore the etiolog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 y early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 ion(RSA).Patient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early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 tion visiting our department wer e br o ught into undertaking systemic examinations which included endocrine,heredity,infectious,uterine anatomy,immunology and male couple.Different etiologies are observed in pr imary and secondar y RSA patients,we should choose different screening examinations them.Key Wor ds: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primary,secondary,etiology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3次或者3次以上在孕12周之前发生自然流产,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达1%[1]。
Y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C hin ese Joum al ofA nd r log y V l.2 3 N o . 11 2 009 o o
Y 染色体异常与早期反复 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 邦荣 综述 刘晓群 审校
5 0 0071 )
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 (石家庄
近年来国际上将连续2次或2 次以上的自 然流产称
体作 为大 Y 染色体的诊断标准 " 大 Y 染色体可否增加 或导致 自然流产仍有争议 , 以往 研究认为大 Y 染色体 是染色体 的一种多态现象或 正常变异 , 无遗传及 临床
Y 染色 体 曾被 认 为 是 一 条功 能 荒 芜 的染 色体 , 因为女性 没有 Y 染色 体 也可 以健康 存 活 "直 到后 来
相关 , 但 Y 染色体 长度变 异 是 否有 临床 效应 , 一直 是被关 注 的问题 " Y 染色 体长 臂 存在 多态 性 并有种
e r r eur nt preg naney 1055 即 L ), 发生于 12 周 内的反复 e 自然流产为早期反复 自然流产 (ea l r c r n sP n ar y eu e i o i
发 现 4 5 , X O 核型 为女 性和 4 7 , X X Y 核型为 男性 以
效应; 但近 年来国内外越来越 多的报 道显示 , 大 Y 染
色体具有遗传效应且与流产有关1一 "在连续流产患者 38 ] 中大 Y 染色体检 出率可达为 4 0 0 % l , 而在大 Y 染色 .5 3 ] 体患者 中, 妻子流产在各种 异常 中占 2 . % I "大 Y 6 8 4 5 ]
为反复 自然流产 (r cu e r e t o a n sp nt e n u b r o s a o on R s A 或 i t
妻子自然流产或有丈夫原因

妻子自然流产或有丈夫原因作者:王庆相来源:《健康博览》 2011年第8期□文/ 王庆相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有些夫妻婚后妻子反复发生自然流产,不能正常生育,一般会认为这是女方的原因,可实际上有时原因是在丈夫身上,作为提供胚胎半数基因的男方,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相关因素。
反复自然流产(RSA)是指连续发生3 次或3 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多发生于孕期的前20~28 周,发生率约为0.5%,病因十分复杂多样。
反复流产的男方因素主要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基因异常。
体细胞染色体异常多导致高流产率、低生育或不育率。
精子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可导致流产风险的增加,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环境、疾病及医源因素等。
精子形态学或功能异常、DNA 的损伤等均与流产相关,其他损伤精子DNA 完整性的因素也可导致高流产率。
基因突变、高龄、感染和任何影响胎盘的父系基因异常都会有流产风险。
男方因素可影响怀孕生育的各种环节,包括胚胎发生、植入、流产和出生缺陷。
尽管很多研究还只是初步的,但已表明导致高流产率男性因素的重要性,有些情况下进行必要的预防、干预对减少男性因素引起的流产有积极作用。
研究发现的主要因素有下列:一、染色体不正常或基因原因染色体是人体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是基因的载体。
染色体异常有多种情况,可分别引起不同情况的生育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整倍体性异常多发生自发性流产,少有存活胎儿。
非整倍体异常包括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存活的子代多有明显异常的临床表现,常见的包括:三体综合症、克氏综合征等。
这些男性多合并低生育力或不育,并可导致50%或以上的高流产率。
双亲之一性染色体嵌合体,由于性染色体不分离或分离后期迟滞产生单体、三体或不能存活的非整倍体,因而其携带者也与反复自然流产发生有关。
研究发现,反复流产的发生只受性染色体影响,常染色体二倍及二倍体发生频次与普通人群并无差异。
与正常人群或对照生育组相比,妻子不明原因流产的男性精子的非整倍体性和二倍体性概率高于正常男性。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进展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进展
戴莉;李红
【期刊名称】《现代妇产科进展》
【年(卷),期】2012(21)11
【摘要】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是指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流产者。
RSA病因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与遗传学因素密切相关,包括胚胎及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等。
现将近年来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遗传学病因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901-903)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遗传学;染色体畸变;核型分析
【作者】戴莉;李红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21
【相关文献】
1.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因素研究进展 [J], 侯宗园;易建平;韩宝生;戚桂杰
2.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遗传学因素研究进展 [J], 侯宗园;易建平;韩宝生;戚桂杰;
3.自然流产遗传学方面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J], 刘莎;其木格
4.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J], 仝佳丽;陈子江
5.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进展 [J], 牛凤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复发性自然流产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论文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原因分析与相应的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108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8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8例,占7.4%,解剖因素15例,占13.9%。
免疫因素21例,占14.8%,内分泌lo例占9.3%,感染4例,占3.7%,环境因素3例,占2.8%,不明原因47例,占43.5%。
结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康复有着举足轻重的重用。
【关健词】复发性自然流产;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33-01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
复发性流产的原因不明。
可能的病因包括染色体异常、母体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母体内分泌失调、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原因不明(同种免疫因素)等1。
近年来复发性自然流产有增加趋势,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影响生育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之—2。
本文对我院108例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分析,并对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0年6-2012年6月来生殖健康科就诊的108例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患者,年龄23~36周岁,平均年龄30.6岁,初孕78例(72.22%),经孕30例(27.78%)。
1.2 病因筛查方法首先详细询问病史:月经史、孕产史、家族史、工作环境及生活习惯,行阴道检查了解生殖道及盆腔除外器质性病变。
然后进行以下项目检查。
(1)b型超声:了解生殖道是否有解剖异常、子宫肌瘤、内膜息肉、em及卵巢病变。
(2)夫妇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精液检查,有条件检查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分析。
(3)免疫因素:查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有条件者查封闭抗体。
(4)内分泌:了解有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黄体功能不全(lpd)、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
封闭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研究进展

封闭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研究进展汪 丹,李伟莉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摘 要:封闭抗体缺乏是导致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因素之一,本文对何为封闭抗体、封闭抗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有何关系做一阐述。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封闭抗体;免疫治疗中图分类号:R714 2 R341 1 R71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34(2009)11-0124-02现代生殖免疫学认为,妊娠是成功的半同种移植过程,在母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既保护母体不受外来微生物的侵犯,又对宫内胚胎移植物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并维持妊娠的继续。
近年来多数学者将连续发生了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成为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or repetiti ve spontane cus abo rti on,RSA),其发生率为0 4%-0 8%[1],如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
研究表明,流产是因为母胎之间免疫状态失衡,发生免疫排斥所致,约占总妊娠数的0 5%-3%,原因不明着约占41 18%-60%,其中80%与免疫因素有关。
1986年,M o s m ann[2]等通过T细胞克隆技术证实,正常妊娠时,母体是体液免疫为主的生理现象。
而封闭抗体作为一种体液免疫因素,被认为是妊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对何为封闭抗体、封闭抗体的特点及其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做一阐述。
一、闭抗体(b lock ing an ti b ody,BA)1.B A的由来妊娠需要母体对胎儿父系抗原的识别,以便能产生相应的BA,其为存在于正常孕妇和大部分正常经产妇血清中的一种IgG成分,其两个F ab片段中有一个因碳氢链而具有阻碍抗原结合的作用,故功能上是单价的,不能于A g形成能启动免疫应答的稳定的大分子抗原抗体复合物,但能与对称性抗体竞争性地结合抗原,使对称性抗体不能发挥作用,故称为封闭抗体。
1976年R ockli n首次将BA的缺失与妊娠联系在一起,并确认此种B A存在于正常孕产妇的血清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JA 中华男科学杂志 Na 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Zhonghua Nan Ke Xue Za Zh i 2010,16(6):542-546http://www.andr o.l cnM i ni Revie w 综述反复自然流产男方因素研究进展潘 锋,张爱霞 综述;潘连军 审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泌尿男科,江苏南京210004)摘要 反复自然流产(R S A)的发病率约为0.5%~2.0%,其病因十分复杂,关于提供胚胎半数基因的男方因素,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基因两大方面。
体细胞染色体异常、精子染色体变异、精子质量缺陷、基因突变、高龄、感染以及其他任何可以影响胎盘的父系基因异常均可导致RSA的发生。
本文就上述可能导致R S A的男方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男性;染色体;精子;DNA损伤中图分类号:R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3591(2010)06 0542 05M ale factors in repeated spontaneous aborti o nPAN Feng,Z HANG A i x ia,P AN L ian junD epart m ent o f Andrology and Urology,N anjing M aternity and Child H ealthcareH osp ital Affiliated to N anjing M edi cal University,N anjing,J iangs u210004,ChinaAbstract R epeated spontaneous abortion(RSA),w ith ve ry co m plica ted pa t hogenesis,has an i nci dence o f about0.5%-2.0%.A s for the paternal part wh i ch provides ha lf o f the genes f o r the embryo,current stud i es m a i n l y focus on the g enes o f som atic ce lls or g er m cells.Chro m osom e abno r ma lit y o f som ati c ce lls,chro m osom e d isorder of sper m,de f ec ts i n sper m quality,geneti c muta ti on,senility,i n fecti on and any o the r pa ternal gene abno r ma lities t hat affect the embryo wou l d induce R S A.Th is pape r presents an up date on the abov e m en tioned pate rnal f ac t o rs wh i ch m i ght resu lt i n RSA. N atl J A ndrol,2010,16(6):542-546 K ey words repeated spontaneous abortion;m a l e;chro m osom e;sper m;DNA da m ag eSupported by a gran t fro m Nati onalNatural S ci ence Foundati on of Ch i na(30972995)C orrespondence to:PAN Lian j un,e ma il:plj and ro@Received:Augu st17,2009;accep ted:M arch5,2010反复自然流产(repea ted spontaneous abo rtion, RSA)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多发生于孕期的前20~28周。
RSA的发病率约为0.5% ~2.0%[1 2],其病因十分复杂,既往针对RSA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方,但作为提供胚胎半数基因的男方,也存在相关因素。
本文就目前关于RSA男方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染色体异常1.1 数目异常 染色体整倍体性异常多发生自发性流产,少有存活胎儿。
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性异常包括单体型、三体型和多体型,存活的子代多有明显异常的临床表现,常见的包括21三体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等。
这些男性多合并低生育力或不育,并可542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995)作者简介:潘 锋(1984 ),安徽滁州市人,男,医师,硕士,从事泌尿男科专业,Em ai:l pan f eng27@yahoo.co 导致50%或以上的高流产率[3]。
双亲之一为性染色体嵌合体,由于性染色体不分离或分离后期迟滞产生单体、三体或不能存活的非整倍体,因而其携带者也与反复流产发生有关。
精子染色体数目异常是指精子染色体中存在非整倍体,目前通常检测精子细胞中的X、Y、12、13、15、18及21号染色体。
Rubio等[4]研究了12份来自2次或2次以上早期流产男方的精液标本,采用双色和三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了浓缩精子细胞核的二倍体性及13、18、21、X和Y染色体的二体性,结果发现性染色体的二倍性明显升高,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发生RSA的概率要高出15%。
研究中发现,RSA的发生只受性染色体影响,常染色体二倍性及二倍体发生频次与普通人群并无统计学差异。
此外,应用捐献者卵子与流产的男方精子结合,同样可注意到明显的性染色体二倍性及二倍体,这就说明了男方因素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Carre ll等[5]报道,与正常人群或对照生育组相比,不明原因流产的男性有更高的平均精子非整倍体率。
另外,他们还发现非整倍体精子的比例与凋亡精子比例呈正相关。
Bernardini等[6]研究发现,RSA男性精子的非整倍体性和二倍体性概率高于正常男性,其中明显升高的占10%,这些男性精子的非整倍体性高达30%~34%。
1.2 结构异常 染色体结构异常是由于染色体断裂、丢失和不当重组造成的,其中易位最为常见。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其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产生的不平衡配子,可导致流产、畸胎等不良结局。
平衡易位由相互易位、罗伯逊易位和倒位组成,他们与高流产率相关。
近来,日本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高流产率与男性携带异常核型相关,带有相互易位的男性造成流产的概率为61.1%,带有罗伯逊易位的为36.4%,倒位引起流产的概率约28%~42.9%,但该研究样本量较小(n=34),可能造成结果的质疑[7]。
Engels等[8]便研究得出D/D组罗伯逊易位(13/14)的男性,其怀孕后死胎的机率仅为(1.4 1.4)%,且不孕的机率与正常人相比并无增加。
精子染色体结构异常仅占精子染色体异常的3%~5%,其可能发生在3个阶段:配子的发生、受精、胚胎的发生。
研究者通过观察染色体平衡易位致流产的夫妇,发现精子染色体非平衡易位发生的频率约为3.4%,而正常和平衡易位染色体发生的频率相同[9]。
So m prasit等[10]应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 m plan tation genetic d iagnosis,PGD)和荧然流产和两次I V F失败的夫妇,其外周血细胞核型均为正常,在对两次失败I V F的PGD诊断中,利用21号染色体具体位点探针检测,发现13个胚胎中的4个(30.8%)有唐氏综合征关键区域的重复序列,随后,用FIS H检测到1002个精子细胞核中有66个(6.6%)有同样的重复序列。
这些研究说明,体细胞染色体正常或异常的男性,均有可能因不同阶段的精子染色体异常而导致RSA的发生。
2 精子质量精液质量差与胚胎发育不良的关系已被广泛证实,受孕率下降和不育与形态异常精子相关,微小的染色质异常可能不导致形态学异常,但仍会导致精子的变化而导致缺陷。
Am be等[11]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精子头部形态异常高于30%,流产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一些低渗肿胀试验异常的精子进行I V F,会导致较高的流产率,而这些精子的密度、形态及活力是可以在正常范围的,这说明常规精液检查正常的男性,精子功能可能存在异常而导致流产。
Saxe na等[1]将低渗肿胀、顶体状态和核染色质去凝缩功能作为功能参数研究了RSA男方的精子,结果显示RSA男性中,83%存在核染色质去凝缩功能异常, 46%存在顶体功能缺陷,43%低渗肿胀试验结果异常。
低渗肿胀试验异常的精液进行I V F不影响受孕,但与自然流产高度相关。
精子核的持续浓缩导致精子在附睾运输过程中染色质的稳定性改变,可导致死胎和胚停。
研究还发现,低活力的精子与功能异常明显相关,但活力正常的精液仍有31.4%存在功能缺陷,以形态检查仅能预测5.7%的RSA。
这也说明了目前常规精液检查的缺陷性。
精子细胞凋亡、DNA损伤与RSA密切相关,而且,当精子核DNA损伤时,精子活力可不受影响,可具有受孕能力,但多产生RSA、着床或胎盘异常等不良结局[12]。
导致精子细胞凋亡、DNA损伤的因素包括疾病(如精索静脉曲张、感染)、高温、毒物、氧化应激等。
G il V illa等[13]研究早期RSA的男方精子,发现其中约53%存在DNA断裂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加,通过抗氧化治疗后(至少3个月)约66.7%成功妊娠,尽管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但也初步说明了精子受损与早期RSA的相关性。
辅助生育时由于避开了许多自然选择的过程,更容易因为携带DNA损伤的精子,而发生早期流产、RSA、胚胎异常、遗传缺陷等问题[14]。
精子质量还与胚胎到达囊胚期的能力及进展到男方的基因组为受精后第一次减数分裂提供中心体,还能调节滋养层细胞的增殖、浸润及随后的胎盘增殖[15]。
有人通过孤雌性生物研究发现,孤雌性受孕体(2个雌配体受孕)产生的胚胎少有胎盘,而孤雄性受孕体(2个雄配子受孕)则完全由胎盘组成,很少或根本没有胚胎[9]。
这些都说明了男性基因、精子质量对胎盘形成的重要性,但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 基因突变任何一种基因都可能发生突变,可能是单一的点突变导致的某一种氨基酸的改变,也可能是缺失、插入或者易位等。
目前研究与RSA相关的男性的基因突变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人类白细胞抗原 类(H LA )多态性 滋养层细胞表达的H LA 分子作为配体与蜕膜NK细胞的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 I R)相结合,在胎盘形成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