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电世界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走进电世界结课论文

走进电世界结课论文

走进电世界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学院:电信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联系方式:时间: 2012.05.10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摘要: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和特点,总结了智能电网技术以及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条件,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系统、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智能调度、电力电子设备、分布式电接入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调度;需求侧管理;高级计量体系;节能减排;分布式发电引言当前,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剧¨。

人类能源发展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以可再生能源逐步代化石能源,建造能源使用的创新体系,以信息技术彻底改造现有的能源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

因此期望通过一个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将能源开发、输送、存储、转换(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服务以及蓄能与能源终端用户的各种电气设备和其它用能设施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补供能,将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供应安全提高到全新的水平,将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使用户成本和投资效益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

这就是智能电网的思想。

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电力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电能利用率、供电质量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

智能电网的基础是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控制技术,以及多个供电单元之间数据和控制命令的有效传输技术。

针对智能电网技术,美国和欧洲已经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研究内容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环节,许多电力企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实践,通过技术与具体业务的有效结合,使智能电网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运营绩效的目的。

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智能电网也将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在宏观政策层面,电力行业需要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市场化改革层面,电能交易手段与定价方式正在改变,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将越来越频繁,电网必须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电能交易。

走进电世界-2

走进电世界-2

通讯技术的进步
2.1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研究
2.1.1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早期观察
• 希腊:2500年前,学者泰勒斯(Thales of Miletus) 纪录下毛皮与琥珀互相摩擦后,毛皮和琥珀吸引轻 小物体的现象。 • 中国:东汉时期,王充(公元27—97年)在《衡论》 中记载“顿牟掇芥,磁石引针” ;东晋时期,郭璞 在《山海经图赞》中解释说“磁石吸铁,玳瑁取芥, 气有潜通,数也亦会”。 • 在汉墓中出土的司南是 最早应用磁现象的实物。
2.3 电磁感应的发现
2.3.1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
•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 出身英国一个铁匠家庭,从小生长在贫 苦的环境中。迫于生计,9岁时便辍学 到文具店当学徒,后来到一家印书铺当 装订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书籍。 • 每当他接触到有趣的书籍时就不知疲倦 地读起来,尤其是《大英百科全书》、 《关于化学的谈话》以及有关电的书籍 他最喜欢。繁重的体力劳动,无知和贫 穷,都不能阻挡他对科学的向往。
2.4.2 赫兹发现电磁波
•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 Heinrich Rudolf Hertz , 1857 ~ 1894 )生于汉堡一个律 师家庭,父亲是犹太人。由于他对自然 科学的浓厚兴趣而建有私人实验室 。 1875 年 毕 业 于 约 翰 纽 姆 工 科 学 校 , 1877 年进慕尼黑工学院, 1878 年来到 柏林大学,在著名物理学家亥尔姆霍兹 ( 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 1821 ~ 1894 )指导下开展 研究工作,于1880年获博士学位后便成 为亥尔姆霍兹的助手。1885年担任卡尔 斯鲁高等工业学院物理学教授。1889年 接替克劳休斯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

《走进电世界》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

《走进电世界》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

《走进电世界》选修课教学改革初探人们工作、生活与电息息相关,电知识的普及和应用非常重要,《走进电世界》一直是我校非电类专业较受欢迎的一门全校选修课。

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信息,从课程性质及任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创新。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探索,加强了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做了实质性的工作。

标签:走进电世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强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具备一定的电知识及技能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喜欢。

但在塔里木大学这样的传统农业院校如何结合新的教学法开展《走进电世界》选修课,如何更有效地在全校普及电知识,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这门课、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一直是笔者研究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创新。

1 课程性质及任务《走进电世界》属于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范畴,该课程涉及多门电气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性很强,却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而选修课的生源绝大部分是我校植科、动科、经管和文科类专业,相关知识比较欠缺,所以,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以简单明白、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与电相关的知识,通过这门选修课,可使学生获得电学科宽广的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常见的电路器件、低压电器器件、电机等一般机电产品;认识电能的产生、传输和安全用电常识;了解常用家用电器的结构、简单原理和用途;了解简单的电子器件、通信系统等概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内容安排公选课一般30学时,教学内容不可能也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教学深度不能过于深入,只要把一般工作原理解释清楚就好。

经过综合考虑,确定教学内容包括6部分:(1)电力能源系统(包括发、输送、配电及安全用电)和市场中常见电源、安全用电常识;(2)电工电子元件特性及电工仪表使用;(3)厨房电器结构、原理和用途;(4)家用电器的结构、简单原理和使用;(5)低压控制电器特用和用途;(6)电机电器控制线路。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读后感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读后感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读后感篇一走进电世界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概论,哎呀妈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你们能想象吗?电这个家伙,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像个神出鬼没的小精灵,掌控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电嘛,有啥稀奇的。

可当我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这其中的奥秘简直深不可测!书里说,电气工程就像是一座庞大的城堡,里面有着错综复杂的线路和神奇的设备。

自动化呢,就像是给这座城堡装上了聪明的大脑,让一切都能自动有序地运行。

我就在想,这得多厉害啊!可能没有电,我们还在点着蜡烛过日子,哪有现在这么多好玩的电子设备?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突然停电,那感觉简直糟透了,热得要命,啥也干不了。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电这家伙可千万别跑了!现在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要保证电稳定供应,背后得有多少工程师在努力啊!不过,我也在想,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电会不会变得更厉害,甚至超乎我们的想象?也许有一天,电能够直接读懂我们的心思,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服务我们。

这可能吗?谁知道呢!但我觉得,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总之,走进这个电世界,让我对电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那些默默奉献的电气工程师们充满了敬佩。

这一路的探索,真好!篇二走进电世界哇塞,读完这本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我整个人都被电的魅力给“电”到了!你们说说,电这玩意儿咋就这么神奇呢?它就像个无影无踪的超级大侠,时刻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服务着。

我觉得吧,没有电,咱们的生活简直就像没了翅膀的鸟,飞不起来啦!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线路图和复杂的原理,一开始可把我给难住了。

我就寻思着,这都是啥呀?但慢慢地,我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宝藏的迷宫。

也许你会问,这迷宫里有啥宝贝?那可多了去了!从发电到输电,再到用电,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

比如说发电,水力、火力、风力,各种各样的方式,就像是一群小伙伴各显神通。

那自动化控制呢,简直就是给电装上了聪明的大脑,让它乖乖听话,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工作。

走进电世界-7

走进电世界-7

巨型起电机
小型起电机
二、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随着高电压远距离输电和 高电压设备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电力科学技术 世界 范围
交流输电线路经历了35、60、110、150、230千 伏的高压,287、400、500、735~765千伏的超 高压和1150千伏的特高压的发展; 直流输电也经历了±100 、±250、±400、 ±450、±500以及±750千伏的发展。 超高压电网:指交流330kV、500kV、750kV电 网和直流±500kV输电系统; 特高压电网是指交流1000kV电网和直流±800kV 输电系统
1 3
2 4
天生桥水电站550kV GIS
7.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基本任务
研究在高电压作用下各种绝缘介质的性能和不同类型的 放电现象,高电压设备的绝缘结构设计,高电压试验和 测量的设备及方法,电力系统的过电压、高电压或大电 流产生的强电场、强磁场或电磁波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护 措施,以及高电压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等。
特点
第一、实验性强; 第二,理论性强; 第三、交叉性强
7.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内容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理论基础:
绝缘介质的放电和击穿理论与相关的理论知识 (1) 气体(主要包括大气条件下的空气、压缩空气、六氟 化硫SF6气体及高真空)放电过程的规律; (2) 不同电压形式下各种气体电介质的绝缘特性; (3) 绝缘子的沿面放电、污秽放电; (4) 液体、固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与损耗以及击穿理论; (5) 液体、固体电介质的老化机理。
3
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 粒子加速器
用人工方法产生高速带电粒子的装置 。粒子加速器按其作用原 理不同可分为静电加速器、直线加速器、回转加速器、电子感 应加速器、同步回旋加速器 、对撞机等。

走进电世界-3

走进电世界-3

主要标志:电力、钢铁、化工;汽车、飞机、 主要标志:电力、钢铁、化工;汽车、飞机、通讯

用: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自动 控制 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 化工、 化工、钢铁等领域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中叶)
基 电子技术、信息理论、系统理论、 础:电子技术、信息理论、系统理论、控制理论 主要标志:原子能利用、电子管、半导体、 主要标志:原子能利用、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 应 用: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 电气工程、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 计算机技术、家用电器、医疗设备、 计算机技术、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化工 等领域。 等领域。
• 美籍南斯拉夫电气工程师特斯拉 ( Nikola Tesla, 美籍南斯拉夫电气工程师特斯拉( Tesla , 1856~1943)188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电动机 1856~1943)188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电动机。 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电动机。 1888年发明的两相异步特斯拉电动机和交流电力传 1888 年发明的两相异步特斯拉电动机和交流电力传 输系统。 输系统。 • 美国采用 60赫兹作为工业用电的标准频率与他有很 美国采用60 赫兹作为工业用电的标准频率与他有很 大关系。 大关系。 • 特斯拉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牧师家庭 , 具有难以 特斯拉出生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牧师家庭, 置信的记忆力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置信的记忆力和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 于 1884 年移居美国 , 先是受雇于爱迪生; 当时正值 1884年移居美国 先是受雇于爱迪生 ; 年移居美国, 电流争论” 时期, “ 电流争论 ” 时期 , 一方面发明家爱迪生坚持继续 使用直流电; 另一方面, 使用直流电 ; 另一方面 , 发明家威斯汀豪则主张改 用交流电。 由于特斯拉对交流电感兴趣, 用交流电 。 由于特斯拉对交流电感兴趣 , 便离开了 爱迪生而加入了威斯汀豪的企业。 爱迪生而加入了威斯汀豪的企业。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读后感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读后感

走进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读后感篇一走进电世界哇塞,读了这《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我可真是像被电击中了一样,脑子里噼里啪啦的!你说这电世界,它到底有多神奇?可能你觉得电不就是让灯泡亮起来,让电视有画面嘛。

但仔细想想,电简直就是现代生活的魔法棒啊!没有电,我们能随时随地掏出手机跟朋友聊天?能在大夏天吹着凉爽的空调吃着冰西瓜?也许不能吧!我觉得吧,电气工程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神奇的电路、电机和控制系统。

自动化呢,那更是厉害得不行,好像能让机器都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就能干活。

就说咱们家里的那些电器,洗衣机自己转啊转,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冰箱默默地工作,给咱们保鲜食物。

这背后可都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功劳啊!不过呢,我又在想,电这玩意儿虽然厉害,但也不是完全没毛病。

万一哪天停电了,那可真是抓瞎!而且,随着用电量越来越大,发电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可怎么办?也许未来我们能找到更厉害的发电方法,说不定直接从空气中“抓”电呢?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电世界,这里面有太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这一路,真的是让我又惊又喜,我真想大声说:电世界,我来啦!篇二走进电世界嘿,朋友们!读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我整个人都“来电”啦!你能想象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几乎被电给“包围”了!电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比如说,每次我按下电灯开关,房间瞬间亮堂起来,那一刻我就在想,这电到底是怎么跑得这么快,一下子就把黑暗给赶跑了?还有啊,坐地铁的时候,那风驰电掣的速度,难道不是电在背后使劲儿推吗?这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简直就是一对超级搭档。

电气工程像是搭建舞台的幕后工作者,铺设线路、设计电路,为电的表演做好准备;而自动化呢,就像是舞台上的明星,把电的能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觉得吧,电的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

有时候,它让我们玩得开心,享受各种便利;但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来点小麻烦,比如短路啦、停电啦。

电气工程概论论文

电气工程概论论文

走“jin”电世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概论论文作者:月光小画 QQ:497195109乍一看,我的题目中似乎有些问题,殊不知是我刻意而为。

我们的书本名称叫做《走进电世界》,而在我看来,这个“走进”涵盖了两个过程,即:走近和走进。

我为论文命了这样一个名字的含义在于,我会分别论述这两个过程。

先谈谈“走近”的过程吧!进入大学校门以前,我对这个专业名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只知道会学习电学有关的知识。

不知不觉,已经在大学的校园生活、学习了两年了。

大一的时候,我就经常到图书馆查阅专业相关的书籍,并且做了笔记。

渐渐地,我了解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广泛、技术含量丰富、就业环境开阔,是当代经济及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前沿学科,它涵盖了电的基础理论、电工学、电工技术、电气工程、电子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电能储存、电能利用等六大内容;其中控制技术(包括继电保护)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也是难点,更是个人才华展现的舞台,是我们未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电气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技能。

电气化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是否发达和现金的标志之首,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除了空气、阳光、水及大自然以外,电已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当中最不可缺少、最亲密无间的伙伴了。

慢慢走近的过程,让我对电气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对电气工程萌发了深入了解的念头。

通过借阅和购买书籍,我对本专业也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

我了解到电气安全技术具有:周密性、复杂性、完整性、综合性、不断修改性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特点。

除了这个,我还了解了冬暖夏热地区的特殊配电结构和房屋中的布局构架。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懂得了要争取使用屏护装置。

屏护装置一般不与带电体直接接触,屏护的材料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耐火性能,一般为金属板或网或刷耐火漆的木板条制成。

金属材料的屏护,必须可靠接地。

这些都是曾经阅读时,留下的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电世界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学院:电信工程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联系方式:时间: 2012.05.10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摘要: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和特点,总结了智能电网技术以及发展智能电网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条件,指出了建设智能电网在网络拓扑、通信系统、计量体系、需求侧管理、智能调度、电力电子设备、分布式电接入等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调度;需求侧管理;高级计量体系;节能减排;分布式发电引言当前,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剧¨。

人类能源发展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以可再生能源逐步代化石能源,建造能源使用的创新体系,以信息技术彻底改造现有的能源利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开发电网体系的能源效率。

因此期望通过一个数字化信息网络系统将能源开发、输送、存储、转换(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服务以及蓄能与能源终端用户的各种电气设备和其它用能设施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补供能,将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供应安全提高到全新的水平,将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环境可以接受的程度,使用户成本和投资效益达到一种合理的状态。

这就是智能电网的思想。

智能电网是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具体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电力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电能利用率、供电质量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

智能电网的基础是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控制技术,以及多个供电单元之间数据和控制命令的有效传输技术。

针对智能电网技术,美国和欧洲已经形成强大的研究群体,研究内容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环节,许多电力企业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实践,通过技术与具体业务的有效结合,使智能电网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运营绩效的目的。

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智能电网也将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在宏观政策层面,电力行业需要满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市场化改革层面,电能交易手段与定价方式正在改变,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将越来越频繁,电网必须能够灵活地支持各种电能交易。

本文将综述智能电网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我国能源分布及电网特点,分析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一我们谈谈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含义。

智能电网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各个领域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并且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对其不断细化。

天津大学余贻鑫院士给出如下定义: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

智能电网通过广泛应用的分布式智能和宽带通信,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集成,能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上各成员之间的无缝连接及实时互动。

还有关文献提出了“互动电网”的概念,指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以智能电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信、电视、远程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

互动电网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管理,将电网提升为互动运转的全新模式,形成电网全新的服务功能,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综合效率。

根据IBM中国公司高级电力专家Martin Hauske的解释,智能电网有3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

埃森哲认为,智能电网利用传感、嵌入式处理、数字化通信和IT技术,将电网信息集成到电力公司的流程和系统,使电网可观测(能够监测电网所有元件的状态)、可控制(能够控制电网所有元件的状态)和自动化(可自适应并实现自愈),从而打造更加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

总之,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各、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使运行和管理达到最优化。

第二我们谈谈智能电网的特点。

根据相关文献,智能电网的特点如下:1)自愈和自适应。

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在尽量少的人工干预下,快速隔离故障、自我恢复,避免大面积停电的发生。

2)安全可靠。

更好地对人为或自然发生的扰动做出辨识与反应。

在自然灾害、外力破坏和计算机攻击等不同情况下保证人身、设备和电网的安全。

3)经济高效。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传输容量和利用率;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支持电力市场竞争的要求,实行动态的浮动电价制度,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优化运行。

4)兼容。

既能适应大电源的集中接入,也支持分布式发电方式友好接入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满足电力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要求。

5)与用户友好互动。

实现与客户的智能互动,最佳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客户需求。

系统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无缝衔接,同时通过市场交易更好地激励电力市场主体参与电网安全管理,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第三看看我国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制定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但在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为发展智能电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华东电网公司于2007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并设计了2008--2030年‘‘三步走”的行动计划,在2008年全面启动了以高级调度中心项目群为突破的第一阶段工作,以整合提升调度系统、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完善电网规划体系、建设企业统一信息平台为4条主线,力争到2010年全面建成华东电网高级调度中心,使电网安全控制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2009年2月28日,作为华北公司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一部分——华北电网稳态、动态、暂态三位一体安全防御及全过程发电控制系统在京通过专家组验收。

这套系统首次将以往分散的能量管理系统、电网广域动态监测系统、在线稳定分析预警系统高度集成,调度人员无需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频繁切换,便可实现对电网综合运行情况的全景监视并获取辅助决策支持。

此外,该系统通过搭建并网电厂管理考核和辅助服务市场品质分析平台,能有效提升调度部门对并网电厂管理的标准化和流程化水平。

在输电网建设方面,2006年底交流特高压示范工程奠基,2008年8月正式建成投运。

我国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

在控制系统新技术方面,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承担、周孝信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提高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基础研究”研究人员开展了基于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技术研究,为智能型的电力系统动态调度与控制提供了基本的分析工具,开发成功电网在线运行可靠性评估、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为新的智能化电网运行控制开发提供了系统的研发平Stl7d91。

国家电网公司推行了SGl86一体化平台建设,山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各省(市)电力公司都在积极推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销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并取得了突出成果。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方面,国家也启动了多项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在三大先进能源技术领域设立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包括: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MW级并网光伏电站系统,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等项目。

.第四建设智能电网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电力需求暂时放缓,这在客观上为调整和优化电力和能源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

智能电网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

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可以节省电费、实现智能管理、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支持混合动力车的接入,以及使家电设备智能化。

以智能电网的建设促进优化企业管理、全面节能减碳,确实是值得参考的做法。

第五建设智能电网涉及的关键技术。

1)坚强而灵活的网络拓扑。

坚强、灵活的电网结构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

2)开放、标准、集成的通信系统智能电网需要具有实时监视和分析系统目前状态的能力:既包括识别故障早期征兆的预测能力,也包括对已经发生的扰动做出响应的能力。

3)高级计量体系和需求侧管理。

电网的智能化需要电力供应机构精确得知用户的用电规律,从而对需求和供应有一个更好的平衡。

目前我国的电表只是达到了自动读取,是单方面的交流,不是双方的、互动的交流。

由智能电表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系统组成的先进计量系统能够实现对诸如远程监测、分时电价和用户侧管理等的更快和准确的系统响应。

4)智能调度技术和广域防护系统。

智能调度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调度的智能化是对现有调度控制中心功能的重大扩展。

调度智能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广域同步信息的网络保护和紧急控制一体化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协调电力系统元件保护和控制、区域稳定控制系统、紧急控制系统、解列控制系统和恢复控制系统等具有多道安全防线的综合防御体系。

智能化调度的核心是在线实时决策指挥,目标是灾变防治,实现大面积连锁故障的预防。

智能化调度的关键技术包括:a.系统快速仿真与模拟(fast simulation and modeling,FSM)。

b.智能预警技术。

c.优化调度技术。

d.预防控制技术,事故处理和事故恢复技术(如电网故障智能化辨识及其恢复)。

e.智能数据挖掘技术。

f.调度决策可视化技术。

另外还包括应急指挥系统胁以及高级的配电自动化等相关技术,其中高级的配电自动化包含系统的监视与控制、配电系统管理功能和与用户的交互(如负荷管理、量测和实时定价)。

5)高级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电子技术在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的全过程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6)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接入。

在发展智能电网时,如何安全、可靠地接入各种可再生能源电源和分布式能源电源也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结语由于各个国家能源和用户分布以及电网情况各不相同,各国对智能电网的认识和理解并不统一,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已成为普遍的共识。

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同,国外智能电网研究更多地关注配电领域,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不断增长的电能需求,需要更多地关注智能输电网领域,结合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升驾驭大电网安全运行的能力,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

应该统筹输电网发展和配电网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提出我国智能电网的定义和规划,逐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

发展智能电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密切配合,还必须兼顾与现有系统的集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