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早期历史翻译

美国早期历史翻译
美国早期历史翻译

美国早期历史

美国有较短的历史比英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750 B C当凯尔特人部落来到英格兰定居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到来的印第安人然而第一英语永久定居成立于1607年在弗吉尼亚花了超过一个世纪的美国殖民者建立十三个殖民地在英国政府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于美国的诞生后的美国在英国凯尔特部落来到英语形成英语竞赛的诺曼征服的发生在1066年建立了第一所房子在英国众议院诺曼底。

13.1 early American History早期美国历史

美国历史通常是在1607年开始当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去了美国,开始建立他们的定居点。殖民时期的覆盖了从1607年到1776年,即从第一个解决英国殖民者到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但美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印度人的到来,因为印第安人是真正的美国原住民。

13.1.1 The Indians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在美国生活的原产于亚洲大约二万五千年前到达,越过白令海峡后成为白令海峡。迁移持续了几千年。

从阿拉斯加移民一直向南旅行的许多世纪,直到他们覆盖了整个欧洲大陆。印第安人已经被确认为蒙古人种的人的后裔。

印度人提供的名字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当他第一次发现了美洲大陆,他误以为当地的居民为人民的印度。这个名字是如此的给予和一直以来被误用。

尽管印度被分散在两个美国大陆,其中大多数住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只有在一百万年北美。他们都红皮和黑色的头发。

印第安人有他们自己的社会结构。他们住在部落。最小的单位是一个家族与亲属关系为基础。一些宗族组成了一个部落和一些部落联合成一个部落联盟。私有财产是禁止的,一切都是共同的。印第安人在他们自己的文化虽然发达得相当慢。他们已作出了突出贡献,世界和美国的历史。

印第安人住在狩猎或农业。他们开发了他们的农业很好。印第安人是擅长装饰艺术。他们制定出的设计装饰篮筐、陶器和编织艺术在国际上是美丽的并且是感激。

13.1.2有很多原因导致了美洲的发现,新的世界。

美国文明主要植根于旧世界,那就是,欧洲文化深深基于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从罗马帝国的衰亡,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旧世界在所谓的“中世纪”,因为太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宗教和科学的忽视。到文艺复兴,然而,人开悟了。和再次成为有兴趣研究物理科学,比如地理。文艺复兴是一个运动,叫做“复兴的学习”,因此一些勇敢的人们开始他们的远征队向西航行在跨大西洋的一个信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地球是圆的。

远征队将被铭记两个名字: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亚美利哥。他们发现和识别新大洲根据西方的信念。

哥伦布于1451年出生于热那亚,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在地中海是意大利。他感兴趣的海上航行早在他的童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们相信认为地球是圆的。

他制定了一个计划旅行了印度和中国向西航行到大西洋,随后被称为“海洋的黑暗”。他曾尝试7年的时间来获得支持的统治者的葡萄牙、英格兰、法国和其他国家,但是他被拒绝了,他的构想是嘲笑。最后国王费迪南和女王伊莎贝拉的西班牙同意帮他并提供船只和水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西班牙的伊莎贝拉女王同意帮他并提供船只和船只和水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他的水手们制定1492年8月3日,在三个小型船只命名为品他病尼娜和圣玛丽亚克服无数的困难和在去年10月12日达成的一群岛屿,现在称为巴哈马群岛。他为这个他落在圣萨尔瓦多岛,意思是神圣的救世主。哥伦布,然而,误以为这些岛屿为印度

的一部分,所以那里的人称为印第安人,他进行了三次航行,在1493年和1504年之间,在他第三次航行在1498年发现了南美大陆。伟大的发现者死于1506年,从未意识到他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大陆。

另一个重要的图的过程中发现的新世界是阿梅里戈·韦斯普奇他不是新大洲的发现者,但这是他首先证实的事实,一个新的大陆,而不是亚洲,已经被发现。

阿梅里戈·韦斯普奇航海了他第一次在1499年,第二个1500年,他犯了两个更不重要的航行后。有一段时间他是注意作为新土地的发现者,因为他写了很多信新大洲被详细地描写和书信最快速发布和广泛传播因此创建一个错误的印象,而不是第一个瓦斯普契哥伦布发现了新的世界,因此在1507年,新的世界以他的名字命名,亚美利哥,他的基督教形式的拉丁名字。这个新世界的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拓宽人们的视野,但它也开启了新的理由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它促进了商业发展,海上交通和工业,以及提供了这种方式迅速发展的北美的殖民化。

13.1.3 The Colonization of North America 北美的殖民化

美洲被发现后,三个欧洲列强那时西班牙英国和法国派到新大洲许多探险家和他们开始彼此竞争,在世界新领土。

西班牙探险家,巴尔博亚,是第一个穿过狭长的陆地加入北美和南美,土地现在被称为“巴拿马地峡。

另一个重要的西班牙探险家麦哲伦在这一时期,他就是葡萄牙但乘船去了西班牙国王。他领导了五艘船舶和许多勇敢的水手。他是第一批到达南美,然后沿着海岸西南部。经过许多天的航行,他到达太平洋只有三艘船只离开。1520年10月后期,他进入了一个海峡,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麦哲伦海峡。最后,他航行到一个安静的广阔区域,他为这个太平洋,这意味着和平的海洋,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浩瀚的海洋和克服了许多困难。他最终到达菲律宾,在那里他被当地人。然而,他的一位船长继续旅行进一步西,穿过印度洋,通过了好望角,终于回到了西班牙。麦哲伦是第一个人环绕地球的航行。这使得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为它的地理知识证明,第一次,地球是圆的。

约翰?卡博特是第一个英国探险家前往新的世界。支持的英国国王亨利七世,他在1497年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航只有一艘船和18人,大约五年之后的今天,哥伦布远航。他们登上海岸拉布拉多,远北地区的岛屿,哥伦布曾访问过,卡博特设置英语国旗,声称土地为英格兰国王的,第一块土地在世界新英格兰要声明。

英语勘探不是重复直到很久以后当伊丽莎白在1558年登上王位后。她宣称,西班牙不应该是唯一的国家得到财富从新大陆,因此,她派了弗朗西斯·德雷克,她的一个大胆的船长,新的大陆,甚至让他和他的人攻击西班牙船只并带走他们的财宝。在经过彻底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1588年,英国最后变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控制大海。

法国显示其利益在探索新世界的晚很多西班牙和英国。直到1534年,法国派出第一探险家、卡地亚、到美国。卡地亚将他的船向上方的北美和1534到1542年间三次他探讨了海湾的劳伦斯河和海湾和附近海域。

1603年尚普兰,另一个法国探险家,进入圣劳伦斯河,把毛皮从印第安人。毛皮感兴趣的法国商人从而更多贸易船只被派到那里去带回毛皮。1608年,他创立了魁北克,第一个永久性的法国殖民地在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加拿大的一个省。

结果早期的探索,亚欧两大陆被发现后,人们获得了更好的了解地球的大小。早期的探索也奠定了基础创建国家在北美和南美。

另一个重要的结果是,探险家们声称的大面积土地为他们的国王。西班牙人的南部北美,整个南美的巴西除外。英国声称现在的东部海岸曼联开始的美国是理应属于她。法国已经开始一些定居点新斯科舍省在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上。整个密西西比山谷也被探索为法国

的国王。

13.1.4 The Founding of the Thirteen Colonies 英国成立十三个殖民地

尽管从不同的欧洲列强的探险家声称某些区域的土地用于自己的国王,大地就真的属于停在其上的人,住在那里的探险家旅行,提出索赔,并返回,殖民地的人组建一个家庭,直到土壤和保持。许多人离开了旧世界的新的希望寻求宗教信仰自由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它花了一个多世纪的英国建立十三个殖民地沿大西洋海岸。

1620年秋天,七十三名男性和女性为29个美国开始船命名为“五月花号。他们到达目的地,今年11月21日。后来定居者来到一个地方名叫普利茅斯。1621年,他们聚集在一个大的作物和固定日期庆祝他们收获为了表达他们的感谢上帝。这是感恩节的开始,观察到在11月下旬现在全国各地。

十三个殖民地划分根据他们的地理位置,从南到北,。有三个部分南方殖民地的中部殖民地和北方殖民地或新英格兰。南方殖民地包括以下五维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南、北卡罗来纳州和乔治亚州中部殖民地的包含纽约、新泽西、和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州。由于其地理位置他们其中的一些特色的北部和南部的一些北方殖民地的基本上是由清教徒和无党派人士创办,两人已经遭受了很多在英格兰的宗教迫害。他们来到了新的世界为了自由崇拜。

13.1.5 The Conflict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American Colonists and the Birth of

a New Nation 美国是英国殖民者之间冲突中而诞生的新国家

到1733年英国的定居者已经占领了大西洋海岸。法国控制加拿大、路易斯安那州和整个流域的密西西比河。但是一系列的冲突达到高潮英国和法国法国和印第安战争1754 - 1763,英国,和它的美国殖民地的盟友,取得了成功。法国拱手让给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州领土密西西比河东岸到英国在1763年的巴黎和平条约。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英国开始征收新的税款糖、咖啡、纺织品和其他进口产品。在驻军法,英国要求殖民者的房子和提要英国士兵,在印花税法案,他们发行的特别税收邮票被连接到所有的报纸,小册子,法律文件和许可证。

这些措施似乎很公平的英国政客,但美国人担心新的税收政策将使贸易困难,英国军队驻扎在殖民地可能用来粉碎公民自由的殖民者迄今享受。作为生在英国,美洲殖民地的居民坚称他们征税是唯一被他们自己的殖民地议会。没有代表权就没有税收是他们的口号。议会就注意到了他们的抗议和撤消了印花税法案,然而它执行驻军法制定税收以茶和其他商品和海关官员发送到波士顿来收集这些关税。当殖民者拒绝服从,英国将士兵派到波士顿。

很快所有的英国税被移除,除了税收上茶。在抗议,1773年12月16日,一群殖民者伪装成印第安人登上英国商船,把三百四十二箱茶叶的波士顿港的议会回应的波士顿茶党与强迫性或不可容忍的行为。马萨诸塞州的独立性殖民政府大幅减少,和波士顿港是停止航运。而不是孤立马萨诸塞州,强制性行为有助于整合温和派在殖民者。

反对被认为对英国压迫,殖民者领导人举行了第一次的大陆议会在1774年的今天,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领导人敦促殖民者不遵守强制性行为和抵制英国贸易。他们开始组织民兵和收集并存储武器和弹药1775年4月19日,七百名英国士兵离开波士顿,他决心占领的殖民地的军火库,并阻止在康科德殖民反抗。在列克星敦的村庄,他们面临七十年殖民地国民军。有人-没有人知道who-fired一枪,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1775年5月,第二次大陆会议在费城会面并开始承担一个国家政府的功能。它成立了一个大陆陆军和海军的指挥下乔治华盛顿,印刷纸币,打开外交接触与外国力量。1776年7月2日,国会最后决定,北美殖民地邦联各成员国是且应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托马斯·杰斐逊的弗吉尼亚起草了一份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国会采纳。但美国独立战争继续下一个5年直到康沃利斯将军和他的七千名英国士兵在1781年在约克镇投降。巴黎和平条约签订了美国和英国之间的1783年,因此独立战争结束了。

美国经济发展史

美国经济发展史 一:独立战争、禁运和1812的美英战争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危机给美国上层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冲击,“美国向何处去”一时成为报纸和小册子所讨论的焦点。在一片喧嚣声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两大声音至今仍清晰可辨。推崇自由贸易多为南部大种植园主、北部大商人。在危机时期,南部大种植园主兼并了大量小农的土地,巩固了竞争地位,他们虽然对英国限制出口不满,却得益于优质廉价的工业品。

因此他们主张自由贸易,一方面要求英国取消出口限制,另一方面试图摆脱英国的商业垄断,开拓南欧、北欧市场及其他全球市场,同时则加快向西部扩张,将西部广袤的土地变为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增强美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北部大商人也主张自由贸易,因为他们的利益得益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无论进出口是否出现逆差,只要贸易总额上升,就少不了他们的利润。主张贸易保护者成份比较复杂,既有保卫独立战争成果的爱国主义成份,又有在谢司起义前巩固统治秩序的成份,既有受英国打击最沉重的广大小农,又有为数不多的制造业主。由于当时主要矛盾是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因此,主张增强邦联政府力量、加强贸易保护的代表,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事实上控制了政府决策。汉密尔顿认为英国的力量来源在于制造业,因此美国必须重视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发展制造业,则必须有政府保护。他指出需要政府保护的三个理由,一,外国政府对制造业有保护和奖励;二,农业国居民出于习惯往往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熟悉的职业;三,制造业国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已经具有优势,这就使“最新建立制造业的国家与制造业已成熟的国家在平等条件下进行竞争,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行的。” 遗憾的是,尽管汉密尔顿提出加强联邦政府权力、重视制造业、提倡贸易保护的一揽子方案,但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由依附于英国的种植园主和大商人主导,故唯一落实的是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建立了财政税收制度,恢复了公共信用,顺利发行了新国债,使联邦政府不再有名无实。然而汉密尔顿所珍视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却

美国广告发展史

美国广告发展史

1:美国第一则报纸广告刊出的准确日期无法确定,但人们习惯上将《费城报》的出版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称为美国广告之父。1841年,帕尔默在费城开始创办广告贩卖店,酬金由广告主从付给报社的广告费中提取25%,帕尔默的这种手续费制一直延续至今。大多数广告史学家认为帕尔默是美国第一位广告代理人。1860年,罗厄尔创办了与今天广告公司更相似的媒介掮客公司。罗厄尔不仅从报纸取得广告费,而且采取了大量购买地方周刊报纸的版面,然后直接转销给广告主的做法。他在付给报社现金的时候,从中收取50%的回扣,奠定了现在的代理费(回扣)制度。罗厄尔的广告代理店是第一个向媒介垫付费用的代理店。罗厄尔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于1879年编辑的“美国报纸索引”。“索引”介绍了美国当时的5411家报纸,包括它们的发行量。1888年,罗厄尔创办了美国第一本以广告为主要内容的杂志《印刷品》(也有人译为《印刷者的墨汁》)。1869年由F?魏兰德?艾耶(F?Wayland?Ayer)创办的艾耶父子广告公司被广告历史学家称为“现代广告公司的先驱”。人们把杂志发展成广告媒体归功于J?沃尔特?汤普逊。当汤普逊1869年加

入威廉?J?卡尔顿的广告代理店时,后者正专注于宗教宣传,汤普逊说服卡尔顿向一般性杂志发展,尤其是针对妇女的杂志。科罗德?C?霍普金斯开创了简洁、直接的广告形式,即人们常说的“理由”文稿。艾耶父子广告公司和国民饼干公司的合作非常密切。这种合作关系使艾耶采用了“非竞争价格”方针。后来,这成了广告业中的一种标准做法。艾耶父子广告公司于1879年承担了今天人们认为的首次正式调查项目。1915年,J?沃尔特?汤普逊在广告代理公司中首家设立了市场调查部门。1880年,日本第一家广告代理店在东京日本桥十杆店开业,叫“空气堂组”。1912年,美国哈佛教授赫杰特编写了第一本以讲授广告方法和推销方法为主的教科书。1938年,在美国创立了国际广告协会(IAA),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广告研究机构。2:美国广告学说的发展1902年至1904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撰写了《广告原理》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首先提出了科学广告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908年,他在系统研究广告活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撰写《广告心理学》一书。这本书虽然不及今天的广告学专著那么系统,但却标志着广告学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1.闻一多《死水》的三美赏析: 全诗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说绘画美。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这样的“三美”手法的运用使《死水》形成了总体的整齐凝重的风格,作者的那种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 2.“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构历史 1922年,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最后一节,是“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可视为最早的以“史”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的尝试。 20年代末期始,少数高校以开设了新文学研究的课程和讲座。陈子展、周作人、朱自清、李何林等都讲授过现代文学的课程,并出版过文学史著作,如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之流源》、李何林的《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等。因此,现代文学的早期研究有很强的“当代性”。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是1951年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册)的出版和他在北京大学所开的课。王瑶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 但随即遭到激烈的批评 195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这本文学史建构了一种激进的写作框架。在文学运动部分,用革命运动统摄文艺运动和现象;在作家作品部分,简单地使用了阶级划分的方法。 同年10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东北大学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第一卷。作家都被纳入“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小资产阶级作家”、“右翼作家”等范畴进行评价。 1956年,作家出版社又出版了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上下卷,作者阐发了研究现代文学的三大目的:第一,叙述“五四”以来先驱者使用文艺武器与统治阶级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实况;第二,把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史实和经验加以正确的叙述和总结;第三,全面深入地考察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史的“历史建构”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有了“主流”和“非主流”的区别。“非主流”的作家在不断的过滤和批判的过程中被逐渐淘汰。 3.中国现代文学的含义 1、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2、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概念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从性质来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中国文学而言的。“现代”作为时间的标志,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联系性,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到20世纪出现的一种形态的文学;“现代”作为性质的标志,则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 浅谈许渊冲“三美”译诗理论中的“音美” 湖北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梅婷 一、 引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如何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诗歌、欣赏中国的诗歌一直是许多翻译家和翻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同时把唐诗译成法语和英语的译者,许渊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该如何把中国诗词译成英、法文,才能使英、法文读者像汉语读者一样爱不忍释、百读不厌呢?我个人觉得译文应该尽可能传达中国诗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在许渊冲的“三美”译诗思想中,“音美”建立在“意美”基础上并凌驾于“形美”,毋庸置疑,意象在诗歌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意美”是诗歌翻译的最基本的标准,但是许渊冲将“音美”置于“形美”之上,可见其对诗歌翻译中“音美”的重视。本文将以许渊冲的法译唐诗为例,探究其翻译理论中“音美”的体现。 二、许渊冲诗歌翻译理念之“音美” 从一般的意义说,许渊冲的译诗思想属于格律派,他提出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就是证明。1979 年,许渊冲就在《译诗研究》中提出了“三美”原则,并且明确指出了“三美”之间的关系:“‘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的,‘形美’是更次要的。也就是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以上论述了许渊冲“三美”译诗思想的提出。就“音美”而言,其地位在“意美”之下,“形美”之上,也可以说,在传达原诗的形式时,“音美”的传达更为重要,尤其是原诗的韵,在译诗时要尽可能保留。具体来说,“音美”的传达是以“音似”为基础的。从这个角度说,译诗不但要押韵,而且要尽可能使韵脚的声音接近于原诗的韵脚。当然,这种做法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所以译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敢于挑战。因为只达到“意美”只是达到译诗的高标准,只有在做到“意美”的同时,又能保证“音美”和“形美”的结合,才达到了译诗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在许渊冲看来,原诗的“音美”是一定要尽力传达的,韵是一定要尽量押的,只达到“意美”并不是忠实于原诗的做法。 三、许渊冲法译唐诗中“意美”与“音美”特征的再现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法译为: L’ A scension Le s singe s hurlen t avec le ven t rap ide?; Le s o iseaux tourno ien t au-de ssus de I’ eau lim p ide. Feu ille s sur feu illes tom bent jusqu’ la lisi re? ; Ondes par ondes rou le la g rande r iv i re. Lo in des m iens en autom ne,je r pand s des p leurs?; M alade e t v ieux,je m on te seule la hauteur?. Le s souc is ont m is du g ivre surm es chev eux? ; Ecras, je renonce au v in peu savo ureux. 从“意似”和“意美”两方面来看,许渊冲对于这首诗的翻译在“意美”上还是做足了功课。首联两句,原诗中“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他舍弃了“天”和“沙”,译出了风急中猿猴哀鸣,清水上飞鸟盘旋,如原诗一般渲染了悲凉而又浓郁的秋意,虽不尽“意似”,却做足了“意美”。颔联两句可谓杜甫的千古绝唱,译者用“feu illes sur feuilles 叶堆叶”和“onde s par o ndes浪滚浪”把“落叶飘零,无边无际;滚滚长江,奔腾而来”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完美。颈联两句,许渊冲译作:“在秋天里远离家人,我泪如雨下;又病又老,我独自登上高处。“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登上高台,面对秋景,不由悲从中来,译作把这情景交融的场面全部呈现,使诗人一生颠簸流离的生活跃然纸上。尾联第一句译成“烦恼苦闷使得我头发结霜”,法语中并没有白发如霜这一比喻说法,译者这种直译的方式,法国人应该能看明白,还会觉得新奇。最后一句,译者把“潦倒”翻成“Ecras被压垮”,意思表达得很到位,除了“新”字没有表现出来,整句译文基本表现了作者的意图。但是,“意美”上做得好,是不是意味着“音美”上有所舍弃呢?根据许渊冲的观点,押韵是传达唐诗“音美”的首要问题,因为“翻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押韵,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音美属于诗歌的形式特征之一,是否在译诗中传达音美特征从本质上是保留形式还是保留内容的问题。形式与内容始终是辨证统一的,无论哪一派别都不应该过分强调其中一者而完全否定另一者。只注重音步、节奏的韵律翻译法和既注意音步又要押韵的谐韵翻译法都因只注重音韵问题忽视其他的方面而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译文,而且,刻意追求音韵往往会束缚译者创造性的发挥,结果可能导致意义上的损失。“音美”特征的传达与否应该是译者基于自身能力,在权衡各种因素后做出的更佳选择。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应该是译诗的理想,是诗歌形式与内容在目的语中的完美再现,在现实中自然极难实现。然而,理想对于现实是有积极意义的,并且也不是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对理想的追求有助于我们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4. - 229 -

美国历史与文化

浅谈美国历史 ——见证从蚂蚁到大象历程 引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给我们太多的回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繁荣昌盛到民族衰落;从压迫受辱到当家作主、从璀璨奇葩到复兴中华……可是,跨过大洋的彼岸,初出茅庐的美国却在近两百多年的历史跨度下完成了从蚂蚁到大象的历程,创造出美国独特的发展文化。今天的世界,“汤姆大叔”在全球“维护着世界和平”;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各大荧屏;NBA回荡在茶前饭后的娱乐中……两百多年来,美国历史一直都是民主制度的试验。早年被提出的问题如今持续被提出并获得解决;强大政府对抗弱小政府、个人权利对抗群体权利、自有资本主义对抗受到管理的商业与劳工以及参与世界对抗孤独主义。美国对于民主制度有很高的期待,而现实又是不如人意。然而国家经过妥协,已见成长与繁荣。在今天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美国蚂蚁变大象的历程。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她不平凡的发展。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难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对当地印第安人的肆意屠杀,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隶这类的非自由劳力。万恶的黑奴贸易盛行起来。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由于英国移民北美是为了追求自由和财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贫农。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权。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广泛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利,培养了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相信社会契约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护而得人民支持才组成的。在十八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信奉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税及英王乔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因此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没有代表就不纳税”宣言、“波士顿惨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1775年4月在来克星顿和康科特打响“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后来,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北美独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个州。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起草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国的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独立战争。这也充分展现出

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

葛浩文的“隐”与“不隐”:读英译《丰乳肥臀》 史国强 胡安江教授在《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翻译策略,指出:“实际上,葛氏的归化译法几乎见于他的每一部作品。”胡教授以葛浩文一九八六年译的《杀夫》(The Butcher’s Wife)、二〇〇二年的《尘埃落定》(Red Poppies:A Novel of Tibet)和《香港三部曲》(City of the Queen:A Novel of Co-lonial Hong Kong)为例,得出结论:“就英语世界而言,这样的书名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西方对于中国的所谓‘东方主义想象’。事实上,这三部书在西方世界不俗的销售业绩,再次证明了葛氏遵守译入语文化规范的归化式译法起了重要的作用。”①胡文指出了葛浩文在翻译当代汉语小说方面的一个特点,但因为作者在文中着重研究的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问题,对葛浩文的翻译策略不过是稍带提及,所以拙文试图就这个话题再说几句,或可为葛浩文的行文风格勾画出一个轮廓。 阅读葛浩文的译文后能发现,“归化式译法”不是他的重要特点,更不是他的唯一特点。 至于“不俗的销售业绩”,因为胡文没有说明印数,所以这里不好推测,但据葛浩文自己说,他翻译的中国小说读者极其有限,几乎无钱可赚。② 翻译者在译文上总要留下即所谓的“个人印记”(idiosyncrasy)。无论译者如何朝原文靠拢,都无法做到韦努蒂所说的纯粹的“隐身”和“透明”。③高明的译者隐得深一些,不过如此。资深译家如葛浩文,也不例外。但对葛浩文这样经验丰富的翻译家来说,绝不是归化或异化能限定的。 要指出的是,葛在使用归化策略时是极其慎重的,尤其是书名翻译,他的异化策略反而用得更多。如,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译成The Field of Life and Death(一九七九)和Tales of Hulan River(一九七九)。再如,黄春明的《溺死一只老猫》(The Drowning ① ② ③ 见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 究》,《中国翻译》2010年第6期。 葛浩文亲口对季进说:“目前美国出版的当代中国文学作 品主要是小说,每年大概也就出版三五本的样子。肯定不 会很畅销,像莫言的《生死疲劳》能够卖一两千本就算是 好的了。莫言的小说,除了《红高粱》,一直都卖不好,连 苏童的东西也不太好卖。余华的《兄弟》可能好一些,海 外也得到好评,但是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买。”见季进《我 译故我在———葛浩文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第 6期。 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英语专业翻译类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 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 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 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 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 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 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 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 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 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 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 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1975.12.15 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并与毛泽东主席及邓小平副总理会谈。 1979.1.1 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 1982.12.2 在盐湖城,美国医生成功地为一患者进行人工心脏移植手术。 1984.4.26 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 1989.12.20 美国军队入侵巴拿马。 1991.1-2 在中东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国打败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1863.1.1 林肯签署《解放宣言》。 1879.12.21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电灯。 1903.12.17 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地驾驶由发动机推进的飞机。 1941.12.7 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4.6.6 美国军队及盟军在诺曼底登陆。 1945.7.16 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 1949.8.24 美国、加拿大和14个西欧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一项公约,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2.11.1 美国在太平洋实验场爆炸一颗氢弹。 1954.12.1 美国一黑人妇女在蒙哥马利城的公共汽车上拒绝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一个白人男子。联邦法院非法宣布公共汽车种族隔离命令。 1959.1.3 阿拉斯加成为美国第49州。同年8月21日,夏威夷成为第50州。 1961.4.17 美国策动猪仔湾事件,企图推翻古巴政府。 1963.11.22 肯尼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8.4.4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遭暗杀身亡。 1969.7.20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1972.2.21 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谈。访问结束时,中美签署上海公报。 1974.8.9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去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吉拉尔德·福特继任总统。

美国历史复习资料

Early Colonial Literature(1607-1700) 1. Social background: The first permanent English settlement in America was Captain John Smith( made at Jamestown in 1607) 2. Captain John Smith: 1) The mainstay of the Jamestown colony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its early existence 2) a true soldier of fortune, venturesome, resolute, self-reliant, resourceful 3) a man of great good sense, and with the grasp on circumstances which belongs to the man of power. 4) a man of some literary craft, who, while leading the most strenuous life of all, efficiently protecting and heartening his less courageous comrades in all manner of perilous experiences 5) compiled and wrote with much literary skill the picturesque chronicles of the settlement. 3. Puritan: 1) Puritans was the name given in the 16th century to the more extreme Protestants within the Church of England who thought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had not gone far enough in reforming the doctrines and structure of the church. 2) They wanted to purify their national church by eliminating every shred of Catholic influence. 3) The earliest European settlers of New England were English Protestants who came in search of religious liberty. 4) The puritans built a way of life that was in harmony with their somber religion, stressing hard work, thrift, piety, and sobriety. 4. American Puritanism : 1) Puritanism is the practices and beliefs of the puritans 2) Most of these men held ideas in the mainstream of Calvinistic thought. In addition to believing in the absolute sovereignty of God, the total depravity of man, and the complete dependence of human beings on divine grace for salvation, they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religious experience. 3) A desire to see education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masses (especially so they could read the Bible for themselves) During the whole colonial period Puritanism had direct impact on both religious thought and cultural patterns in America. 5. Importance of American Puritanism: 1) American Puritanism was 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shaping influences in American thought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2) It has become, to some extent, so much a state of mind, rather than a set of tenets, so much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atmosphere that the Americans breathe. Without some understanding of Puritanism, there can be no real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6. The New England : 1) Boston is its cultural center, New England is perhaps the best-defined region of the U.S., with more uniformity and more of a shared heritage than other regions of the country. 2) New England was considered th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center of early America. Harvard, located in Massachusetts, was the first college founded in the United States. 7. Earliest American literature: 1)American Puritanism was 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shaping influence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2) the puritan style of writing 3) the content of the earliest writings (including sermons, travel books, diaries, histories, journals, and letters.) 8. the Biblical myth: 1) It is a commonplace that American literature is based on a myth, that is, the Biblical myth of the Garden of Eden. 2) American literature is in good measure a literary expression of the pious idealism of the American puritan bequest.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详)

翻译学必读 1语文和诠释学派 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 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 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 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 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M.K.Halliday(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 4目的学派 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Reiss,Vermmer,Nord 等。Reiss(1971,1988,2000)强调的是文本层面的对等,主张文本的类型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Holz-Manttari(1984)则认为在翻译过程是一个交际、互动的过程,涉及各种各样的角色。Vermmer(2000)继承并发展了Reiss的观点。 5文化学派the Culture School Even-Zohar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将文学翻译视为文化的,文学的和历史的过程或系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是更加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其中,Lefevere (1992)逐渐从系统理论转向文化学研究,将翻译看作‘重写’的过程,审视围绕着翻译文本的意识形态冲突等课题。Simon(1996) 和一些女权主义者则重点研究文化学研究中的女性意识。后殖民主义文化学方向的代表人物是Bassnett和Trivedi (1999),他们认为,无论在殖民化的过程中还是在被殖民的社会,翻译都十分活跃。文化学派的研究有着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各自的侧重点,丰富了翻译研究的内容。 6解构学派 本雅明本人不属于解构学派,但他的著作《译者的任务》通常被看作解构学派对翻译研究的缘起和根据。本雅明率先指出,翻译不可能与原作相等,因为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作,况且,没有蜕变,也就不会产生‘后起的生命’。本雅明认为,译者的任务不是在目标语中复制原文,而是颠覆原语的体系,把潜藏于原文的精神内容表达出来。德里达则更进一步,在他的著作《巴别通天塔》中,翻译被看作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学界认为德里达将翻

美国历史

2010 9 28更新』两小时读完美国历史,四小时sat2 从200分到400分.美国历史简单outline, 中英文混版,持续更新来源:张冠晨的日志 第一章 美洲殖民地人们的早期生活。 A.The Age of Exploration The English Colonies 两个主要的1. Jamestown in Virginia in the South 2. 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in Massachusetts in the North B.Virginia at Jamestown 的主要事件 1.建立于1607 年4月26日 (这篇outline中的时间顺序最好记一下,因为sat 2似乎很喜欢考顺序题,而且有个最基本的时间概念对学历史的感觉很重要) 一个名字嚣张的叫London Company 的股份制公司(Joint-Stock)投资了它 2. Captain John Smith, led the colony. 但是他太笨了,被印第安人给抓了。但是又被印第安的一位女生, Pocahontas给救了 3. Jamestown的地理位置选得不好,而且第一批去的人(settlers)缺乏种田经验,玩过帝

国的人都知道,种田对国家的补给是很重要的。所以结果饿死了好多人,在此存亡时刻,他出现了.... 4. 1619,John Rolfe introduced West Indian tobacco plants. tobacco(烟草) 给jamestown 注入了新的活力。出口烟草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5. London Company的日子其实一直不好过,即使jamestown可以卖烟草,但是London Company 赚的钱还是很少,为了解决招商引资的问题,他们决定做出了决定。你去美国那边可以自己建政府!叫区域自制。类似于自治区。 于是,1619年,House of Burgesses, 建立了(这种英文不知道怎么翻译,也没必要翻译)。它是first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 in the New World. 6. 1675, 一个叫Nathaniel Beacon 发起了个rebellion against Governor Berkeley. 史称Beacon Rebellion. 主要原因是官员Berkeley“清剿”“印匪”工作不利,导致Beacon自己领导了一个500人的军队去“清剿”印第安人(美国教材也习惯性叫他们Native America)。Berkeley 非常尽责,他表示beacon的行为违法了。Beacon怒了,一把火烧了jamestown。但是Berkeley还是率领军队打败了Beacon。 7. 1640年,slaves(非洲奴隶)被引进jamestown. C.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1. 跟jamestown是因为经济原因建立(profit), Massachusetts Bay 更像是一个宗教避难所。当时欧洲出现于不同传统天主教的“新教”,他们和天主教一样都信耶稣,但是宗教习惯不一样,而且被天主教迫害。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于是来了new world. 2. 1630年,John Winthrop 率领若干Puritans 建立Massachusetts Bay Colony. 他们实行一种宗教干政的民主形式。只有男性宗教成员才有资格给一个叫the General Court的legislature投票。大部分居民都对这种政体表示满意,可是很快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见下一个section) 3. 1636年,一个叫Roger William的人坚持Massachusetts Bay Colony的土地使用权是从英国政府手上买的,不是从印第安人手上买的;所以不合法。而且他要求政教分开和信仰自由。很不幸,他被驱逐出殖民地。但是他去了Rhode Island. 而且建立了一个政教分开,民主,宗教自由的殖民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