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内翻——损伤机理及应急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和治疗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和治疗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和治疗一、踝关节损伤的流行病学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在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关节,据统计,超过70%的篮球运动员发生过踝关节扭伤,并且,发生二次损伤的可能性高达80%。

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90%,而踝关节骨折只占15%左右。

二、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常见损伤类型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

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作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

踝关节常见损伤见下图:上图显示了典型的踝关节骨折发生的4大损伤机制:SA=旋后内收,SE=旋后外旋,PA=旋前外展PE=旋前外旋。

三、损伤暴力与扭伤的关系运动过程中发生于踝关节部位暴力是引发踝关节骨折和韧带撕裂的重要原因。

确定踝关节是如何扭伤,扭伤的方向能有效帮助临床医生确定可能存在的韧带损伤。

虽然但方向的暴力作用可以引起踝关节扭伤,但多方向多重暴力作用是踝关节扭伤的关键,这也给临床诊断添加难度。

踝关节内侧韧带的损伤常是发生外翻外展造成,内侧韧带群包括内踝、距骨内侧面的韧带以及三角韧带。

踝关节外翻通常损伤表层三角韧带,如果损伤暴力大,还可损伤到深层三角韧带。

踝关节内踝不撕脱骨折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对老年人来说,内踝部韧带的强度通常强于骨骼的强度。

最不稳定的踝关节骨折是因为距骨和胫骨间相对过度的旋转造成。

如果足部在外旋时发生后旋,则容易发生腓骨斜行骨折;如果足部在外旋时发生前旋,则容易发生高位或中段腓骨骨折。

内侧群包括腓骨远端,距骨外侧关节面,与外侧副韧带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通常发生在旋后外旋暴力。

四、踝关节扭伤后的急救措施---“RICE”法关节扭伤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以免出现不良的后果。

骨科精读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都给你总结好了!

骨科精读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都给你总结好了!

骨科精读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都给你总结好了!踝关节扭伤的是最常见的踝部损伤之一,据估计,全世界范围内每天每1万人中就有1人踝关节扭伤,扭伤可发生于运动员,也常见于普通人。

踝关节的负荷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①静止情况下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②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③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扭伤机制旋后损伤(内翻)旋前损伤(外翻)外旋损伤旋后位扭伤•最为常见•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背屈时,其宽部进入踝穴,能防止踝关节向后脱位;当跖屈时,其窄部进入踝穴,则关节不稳,易向侧方活动。

•小腿屈肌力量大于伸肌力量,内翻肌力大,内侧韧带比外侧韧带强,足跖屈腾空时,足自然处于跖屈内翻位(即旋后位),落地时如果重心不稳,易造成内翻损伤。

旋后扭伤分类依据韧带损伤程度(美国医学会分类),分为如下三类:•Ⅰ级:韧带过度拉伸•Ⅱ级:部分韧带撕裂•Ⅲ级:韧带完全撕裂依据损伤结构,分为如下三类:•Ⅰ度:ATFL损伤•Ⅱ度:ATFL+CFL损伤•Ⅲ度:ATFL+CFL+PTFL损伤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如下三类:•轻度:轻微功能丧失,无跛行,无肿胀或轻度肿胀,轻微压痛•中度:中度功能丧失,踝关节不能背屈,行走时跛行,局部肿胀、压痛•重度:弥漫性压痛和肿胀,病人需要拄拐行走按治疗方法分类:通过临床查体明确踝关节的稳定性,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类旋前位扭伤足在受伤时处于旋前位,距骨在踝穴内受外力而外展,内侧韧带受损。

因外踝较长,胫后肌群较强,足不易产生旋前的损伤动作,但是一旦损伤就比较严重,如发生断裂,一般都引起一定程度的关节不稳,且多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和骨折。

外旋位扭伤受伤时距骨受到外旋外力,或小腿内旋距骨受到相对外旋外力。

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

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运动中发生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受到损伤的部位之一,尤其在运动中更加容易发生。

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

一、了解踝关节损伤在进行急救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踝关节损伤的种类和症状。

1. 踝关节扭伤:这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类型,通常会出现肿胀、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2. 膜外血肿: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扭伤后几个小时内,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和淤血。

3. 骨折:当扭伤非常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骨折。

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二、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在了解了踝关节损伤后,我们需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来缓解症状并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1. 静止:如果您感到踝关节疼痛或不适,应该立即停止活动并静止。

这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并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2. 冰敷:将冰块包裹在毛巾中,然后轻轻地敷在受伤的踝关节上。

这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并帮助恢复血液循环。

每次冰敷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间隔时间也要保持20分钟以上。

3. 加压包扎:使用绷带或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可以减少肿胀和疼痛,并有助于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

但是,包扎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抬高:将受伤的脚抬高至心脏水平线以上,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并促进血液循环。

5. 服用止疼药:如果您感到剧烈的疼痛,可以考虑服用一些非处方止疼药来缓解症状。

但是,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

三、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上措施仅适用于轻度的踝关节损伤。

如果您感到非常严重的疼痛或者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医生可以通过X 光和其他检查来确定损伤程度,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总之,了解踝关节损伤的种类和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和疼痛,并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

但是,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应该先咨询专业医生并遵循他们的建议。

踝关节损伤后处理

踝关节损伤后处理

踝关节损伤后的处理踝关节损伤是骨科常见的损伤,发生时。

多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骨科门急诊中最常见损伤之一。

据统计:踝关节损伤占整个运动损伤的15%,而其中85%为外侧韧带损伤。

因为踝关节是负重的关节,无论初期,中期以及后期的诊疗都十分重要,不能因为软组织的损伤以掉以轻心。

踝关节的解剖,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是由胫、腓骨的下端的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组成的蜗状关节,胫骨下端(外踝)较腓骨下端(内踝)窄长,由内侧韧带的三角韧带,外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以及位于胫骨与腓骨下端的下胫腓韧带,除关节、韧带之外,肌腱也加强距小腿关节的稳定性,如后方有跟腱、前方有拇长伸肌和趾伸肌,前内方有胫骨前肌,后内方有胫骨后肌,外侧有腓骨长、短肌,上述的骨与软组织共同构成了踝关节并产生了踝关节的功能。

病因病机,运动中,强烈的暴力导致踝关节的内外翻而外踝、内踝的损伤。

临床表现,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伤后踝部疼痛、功能障碍。

损伤轻着仅局部肿胀,损伤重着整个踝关节均可肿胀,并有明显的皮下淤班,皮肤呈青紫色,跛行步态,伤足不敢用力着地,活动时疼痛加剧。

内翻损伤者,外踝前下方压痛明显,若将足作内翻动作时则外踝前下方疼痛;外翻扭伤者,内踝前下方压痛明显,强力作踝外翻动作时则内踝前下方剧痛。

严重损伤者,在韧带撕裂处可摸到有凹陷,甚至摸到移位的关节面。

通过X线影响鉴别踝关节骨折。

的肿胀,疼痛,不能下地行走,内外踝的压痛踝关节损伤的分型: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踝关节韧带损伤分类法是美国医学会(AMA)的标准分类法,它是根据韧带损伤程度把韧带损伤分为:I度:韧带捩伤。

即韧带受到牵拉,但无明显的撕裂。

踝关节稳定,轻度肿胀,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Ⅱ度:韧带部分撕裂。

踝关节中度肿胀和压痛,可有轻度到中度不稳定,踝关节功能受到影响。

Ⅲ度:韧带完全断裂。

有较明显的肿胀、瘀癍以及不稳定。

检查:根据踝关节肿胀程度,触诊内外踝韧带,X线,必要时MRI 检查,作出合适的诊断。

踝关节的损伤与急救

踝关节的损伤与急救

踝关节的损伤与急救1.什么是踝关节扭伤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

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

关节扭伤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其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

2.什么原因引起踝关节扭伤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

在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处跌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均可引起外侧或内侧韧带损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

如早期治疗不当,韧带过度松弛,可造成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反复扭伤,甚至关节软骨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3.踝关节扭伤有什么症状1).外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

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

由于失去外侧韧带的控制,可出现异常内翻活动度。

有时外踝有小片骨质连同韧带撕脱,叫撕脱骨折。

内翻位摄片时,胫距关节面的倾斜度远远超过5~10°的正常范围,伤侧关节间隙增宽。

2).内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

其临床表现与外侧韧带损伤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

表现为内侧韧带部位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引起内侧韧带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脱骨折。

4.如何治疗1)、如外侧韧带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性正常时,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缓解疼痛和减少出血、肿胀。

2~3天后可用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药物,适当休息,并注意保护踝部。

2)、若症状严重,或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矫枉过正”的位置,约4~6周。

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垫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

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

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

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急救踝关节损伤的方法可以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微损伤和严重损伤两种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情况的急救方法。

轻微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1. 冰敷:立即使用冰袋或冷敷物对受伤踝关节进行冰敷,可以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

每次冰敷持续时间15-20分钟,每天3-4次,持续2-3天。

2. 保持休息:伤者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继续使用受伤的踝关节。

坐下或躺下休息,并将脚抬高放置,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3. 紧缩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绷带轻松包扎受伤踝关节,但要确保不要太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包扎可以限制关节移动,并起到稳定作用。

4. 换热敷:在休息2-3天后,可以换成热敷。

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减轻疼痛。

每次热敷持续时间15-20分钟,每天3-4次。

严重踝关节损伤的急救方法:1.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踝关节严重肿胀、变形、无法承重或疼痛难以忍受,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医生将对踝关节进行细致检查和评估,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X射线或其他检查。

2. 切勿使用伤害的踝关节:为了防止进一步损伤,严重受伤的踝关节应尽量避免使用或承重。

坐下或躺下休息,并将脚抬高放置,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3. 关节固定:如果医生诊断为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可能需要进行关节固定。

这可以通过使用支具、夹板或绷带来实现。

关节固定可以减轻疼痛、防止进一步损伤和促进愈合。

4. 牵引法:对于严重的踝关节损伤,有时医生会采用牵引法。

牵引法通过应用一定的牵引力来将关节部位拉伸,以减轻疼痛和纠正关节错位。

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骨折、关节脱位或韧带撕裂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重建受损的组织、稳定关节,并帮助恢复功能。

总结而言,对于轻微踝关节损伤,可通过冰敷、保持休息、紧缩包扎和换热敷等急救方法进行处理。

然而,对于严重踝关节损伤,最重要的是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关节固定、牵引或手术治疗等措施。

浅谈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浅谈运动中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踝关 节 由胫骨下关节 面和胫 、腓骨
的内、外踝关 节面与距骨滑车构 成屈戊
踝关节为仅具 有冠状轴作屈 伸运动
的单 轴关节 。由于距骨滑车前宽 后窄 , 当足屈时 ,较窄 的后部 进入较宽 大的关
二 、踝关节损伤 的原因
1 准 备 活 动 不 充 分 .
关节 。关节囊 的前后壁薄而松 弛。关节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浅谈 运动 中踝 关节损伤 的原 因及 处理
赵 志梅
( 桂林理 工大学体育部 ,广西 桂林 5 10 4 0 4)

要 :踝 关节损伤是 最常见的 ,也是 最容 易发 生的损伤 。在现代 的体育运动 中,踝 关节的损 伤更是 时有发 生。本 文通过
文献资料 法和逻辑分析 法对踝 关节的结构 以及损 伤原 因进 行分析诊 断 ,并提 出相应 的治疗方法 ,旨在 加快运动损伤 的恢复 ,减 少损伤 所带来的不利影 响。
( 2)一 只 手 同 定 于 足 部 ,另 一 只
2 不 合 理 或 错 误 的 技 术 动 作 .
手大鱼际用力 , 在踝关节周围进行按摩 ,
场上站稳脚跟 , 了对时事大事 的关注 , 除
高楼 》报 道的是武汉将建 国内第一高
楼 ,全文对 这一事件进行深入 细致的分 析。 在文章尾部 , 出了这样 的评价. 高 给 “
的剖 析 ,而且采用逆 向推理 的方法 ,使
他人 看似 言之凿凿 的话语 在辩论推理 中 站不住脚 。
楼建设 不能抛开现实情况 ,更 不能超越 当地经济 发展的同步水平 ,也 不能作为 政府炫耀 的资本。”这看似 简短的话 , 其实是对 全文的总结 ,也表 明了作者对 建 高楼 需理性的态度 。没有作 过多的评

简述踝关节扭伤的处置方法

简述踝关节扭伤的处置方法

踝关节扭伤是指踝部发生了剧烈的扭转或过度伸展,导致韧带和其他组织损伤的情况。

以下是踝关节扭伤的一般处置方法:保护伤势:立即停止活动,并尽量避免给受伤的脚足造成更多的压力或扭转。

如果可能,可以使用助行工具(如拐杖)减轻受伤脚的负担。

冷敷:在受伤后的前24至48小时内,应用冷敷物(如冰袋或冰块包裹在毛巾中)冷敷受伤区域,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2-3小时重复一次。

冷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抬高患肢:尽量将受伤的脚抬高,使其高于心脏水平。

这有助于减轻肿胀和促进血液循环。

压迫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压迫包扎(如压力绷带)对受伤的踝部进行轻度包扎。

包扎应适度紧密,但不要过紧,以确保血液循环不受阻断。

活动限制:避免过度使用或负荷受伤的踝关节,尽量减少活动。

可以使用拐杖或其他辅助工具来帮助行走,直到受伤的踝关节恢复稳定。

药物缓解:可以使用非处方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然而,应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使用。

康复和物理治疗:在疼痛和肿胀减轻后,可以进行康复锻炼和物理治疗,包括肌肉加强、平衡训练和伸展运动,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重要的是,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可能需要医生的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如果疼痛、肿胀或功能障碍持续严重,或者出现明显的关节不稳定或骨折的症状,应尽快就医寻求专业意见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损伤已经得到初步诊断、处理后,可仰卧位,将患肢高抬至高于心脏水平处有利于血液回流,减少出血。
至此,现场简单处理程序已完毕
当打篮球的时候踩到了别人的脚上时,由于以上解剖学特点,容易出现外翻扭伤,造成外侧副韧带损伤、腓骨远端骨骺撕脱,甚至胫腓骨骨折等联合损伤。
诊断和治疗
排除骨折
排除韧带全断
RICE原则处理
根据情况尽快安排X片、CT或MRI检查
根据不同情况用胶布或石膏固定一段时间
合理安排康复训练
如果急性踝关节内翻损伤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并科学的安排康复和训练,容易演变成慢性踝关节不稳,更有可能出现骨性关节炎和更多的急性踝关节损伤。。。
RICE原则实践
R-制动
I-冰敷
C-加压包扎
E-抬高患肢
处理原则:止血
步骤:1加压包扎2冰敷3抬高患肢
这种处理仅适用于闭合性损伤,切记!!若出现皮破出血,筋骨外露,不适用!!
具体解释:
1.处理原则--止血
闭合性损伤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止血(内出血)!出血愈少预后愈佳。因此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减少内出血就是早期损伤的处理核心。
踝关节内翻(通俗说就是崴脚)损伤机理及应急处理方法
对篮球运动员而言,踝关节损伤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损伤,起跳落地瞬间踩到别人脚上,或者由于疲劳导致踝关节力量不足从而内翻,很常见,所以很多人都对其非常的恐惧,非常的害怕崴脚。。
踝关节
足部包括踝关节和距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前者有胫腓骨下端与距骨体上面组成,后者由距骨下面与跟骨组成。胫腓骨下端有内外踝和侧副韧带连接,使踝关节相当稳定。有背屈、跖屈、内翻、外翻和外旋等功能。
压力选择:原则上以不产生肢末端持久麻木、青紫为宜。实践中加压时应尽力压紧,包扎时可适度放松(以小拇指可插入包装物层间为佳。)如果出现肢断麻木、肿胀、青紫可暂时放松包扎物3-5分钟,再扎进,如此反复。
同时可以冰敷,例如将冰袋作为加压物从外扎进,效果更好。
再次强调,开放性损伤不适用于本方法。
冰敷: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做法-用凉水(自来水)冲。因为冰敷过程需要持久的0到4度的温度,凉水(达不到)此要求。正确方法是:用冰袋包裹碎冰,并加入少量水(冰量的一半左右),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最持久稳定,紧压于伤处,配合加压包扎。其他如冰棍、冰冻水砸碎也可。但一定要快!冰敷时间大约为10-15分钟,不可太长。注意不要造成冻伤。
2.实施步骤
加压包扎:运动员受伤后首先需要进行的不是冰敷,而是加压固定止血。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压力越大越好,不当加压会适得其反。
正确方法是:
时机选择:伤后加压越及时越好
加压物选择:应选取柔软,宽大大于手掌、有一定弹性、厚度大于3cm的物质为佳。如棉花块儿、绷带卷儿、衣物、防护具等。
固定
应尽力保持损伤处体态,包扎时不要增加伤者的痛楚。不易固定处只需加压冰敷即可,切不可强行固定。
是距下关节的组成部分,连接距骨和跟骨。
运动生物力学讨论
踝关节背屈30度,跖屈50度
这个角度很重要,是正常的生理限制。。但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女性穿的高跟鞋严重超过了跖屈的限度。。这对于踝关节都是很不利的。。
距骨体前宽后窄,因距鞍较窄所以踝关节在跖屈位稍松动,易扭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较弱,内侧副韧带较强,且内踝低于外踝,所以内翻韧带容易拉伤。
抬高患肢此步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而言,伤后在伤情不明的时候不宜对伤者做任何形式的移动,尤其是头颈、躯干伤。以防伤情加重,出现危症。除非有专业人员从旁指导。
四肢损伤的危险性较之为轻,如果因主客观因素不得不移动(腾出赛场、现场暂无专业人员救治、治疗场所较远等),在加压固定稳妥的前提下可以移动。用宽布(衣物)、板兜住患肢,使之不产生较大的摇动、扭转,也可2-3人扶持患肢移动。移动距离尽量短。
主要韧带
外踝韧带
距腓前韧带最薄弱,在踝关节内翻时最容易损伤。
跟腓韧带常联合距腓前韧带损伤,有时可能伴有撕脱骨折。
距腓后韧带极少单独损伤
内踝韧带
又称三角韧带,分深浅两层,十分坚固并与关节囊紧紧相连,限制踝关节外翻。
胫腓骨间连接
由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骨间膜和横韧带组成,加强和支持下胫腓关节。
距跟韧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