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七首
高中语文词七首声声慢教案 人教版 教案

高中语文词七首声声慢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所用的铺叙手法。
2、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来表现心境的写作方法。
3、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从日常生活中提炼生动感人的意象(借物言情)来表现心境方法。
2、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朗读课文,完成练习。
1、回顾作者及作品。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
李照清早年生活在文化空气浓厚的家庭里。
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赵明诚著有《金石录》,李清照写了《金石录序》,详细的记载了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
他前期的词章,多数是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风格清新明丽。
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
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故,她只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后期的作品多反映战乱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沉郁凄怆。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主要在于运用朴实的白描手法,善于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明白如话。
在宋代词人中,卓然自成一家。
有《漱玉词》。
2、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词的大体意思。
三、分析理解品读全词,回答问题。
上片(写自己的孤独和凄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哪三种不同的境界?(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好象是丢了什么,不断地搜索寻觅。
四下里空空荡荡,冷清中倍感孤凄。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大意?(这天气忽冷忽热,真让人难以调养。
)2、“最难将息”的原因是什么?(不仅仅是由于乍暖还寒的天气,更重要的是内心无边的孤独和寂寞。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1、大意?(喝两杯淡酒取暖,抵不住深秋寒气。
词七首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扬州慢》ppt课件2

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 复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极 好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又有谁会想到自己 呢。一腔悲愤溢于言表。
总结下片
用刘帝、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 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 愤。
总结思想内容:
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 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作者写佛狸调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繁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 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 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最后三句是第三层。抒发未能施展才干的感慨。
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 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 纳的意思。
总结: 这一段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
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 的热情。
阅读下片,分析层次
第一层: “元嘉草草 〞句。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
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 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 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思索问题: 1、 找出韵脚,并在朗诵中体会。 左、住、虎、顾、路、鼓、否。仄声韵。 2 、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含义?
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 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 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 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 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 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 闭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 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 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 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保持主战,用他 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扬北伐抗金,收 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词七首》之《虞美人 》和《一剪梅》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 凰台上忆吹箫》)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 慢》)
作 业: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 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 1、体裁不限,可韵文可散 文,也可填词作诗。 2、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 病呻吟。
感受音乐,进一步领会词中意境。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 )
李 清 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 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 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 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 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 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 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 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词七首》之
《虞美人 》和《一剪梅》
虞美人
李煜
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是 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同时又是位多 愁善感的词人,因而他得以将自己内心 深处的痛楚,生动而细致入微地反映在 词作中。
宋太宗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 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只 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 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 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 》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高中第三册《词七首》说课稿

需 要 。 词 牌 不 同 , 平 仄 和 会 诗 人 孤 独 、 寞 的 感 受 。 则 寂
②从 词 的 章法 入 手 。一 是抓 规 定 不同 。例如 : 词 的节 ① 诗 那 样 整 齐 划 一 , “ 长 住 开 头 , 领 全 篇 。 例 如 “ 江 东 如 对 统 大 去 ” 句 就 给 全 词 奠 定 了 豪 壮 的 基 一 词 ; 时 , 可 以 拿 苏 轼 《 i 歌 同 还 水 N 头 》 起 句 “ 月 几 时 有 ? 把 酒 问 的 明
维普资讯 http://www.cqHale Waihona Puke
-— _ - ・ 口
I i中第三册《 a 词七首》 说课稿
守 守 守 守 守 守 守 守 守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言
粜 王 ,、 J平
说 大 纲
一
境 , 生 虽 然 早 有 接 触 , 他 们 或 学 且 人 教 版 高 中 语 文 第 三 册 根 据 许 知道 什 么是 意境 , 道 怎样 分 析 知 《 日制 普 通 高 级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大 全 意境 , 是 , 过 本 单元 的 学 习 , 但 通 学 纲 ( 验 修 订 版 )对 阅 读 教 学 有 专 生 应 该 知 道 意 境 的 准 确 定 义 , 在 试 》 并 门 的 规 定 , 求 本 册 教 材 的 阅 读 部 感 受 、 味 词 的 意 境 时 , 通 过 亲 要 品 能 分 , 前 两 册 学 习 各 类 现 代 文 和 文 自实 践 掌 握 一 些 要 领 。 据 此 , 课 在 本
、
意境 中。 在让 学 生 咀 嚼 回味 中进 入诗 的意境 时 , 采用 如 下方法 : 可 ① 引 导 联 想 和 想 像 。 根 据 词 作 思 维 的 跳 跃 性 在 词 中 留 下 的 意
词七首教案 (3)

年级: 高二 科目:语文2007—2008年第一学期第十二周一、本周内容概述1.了解关于词的有关知识及宋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诗歌发展史上的辉煌成就。
2.了解宋词豪放派、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及不同流派的作家作品。
3.理解七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法特点。
4.初步鉴赏词七首,提高鉴赏能力。
5.积累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名言名句。
6.诵读词七首,落实背诵要求。
7.《词七首》一课拟安排2—3课时。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1.了解关于词的知识和有关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2.理解七首词的思想内容和写法特点。
3.初步鉴赏词七首。
4.诵读并落实背诵要求。
三、难点知识剖析<一>关于宋词的发展和词的知识(一)宋词的发展:词的最初名称是“曲子词”,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辞。
词大致产生在唐朝,它首先盛行于民间,后来文人注意了这种形式,开始介入它的文学创作。
晚唐、五代,致力于词的文人逐渐增多,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温庭筠、韦庄、李煜都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
此时,文人词和民间词的区分也逐渐明显,到了宋朝,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促成了宋词空前的繁荣、发展与提高,并且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词人。
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声誉。
柳永善于化旧曲为新声,创制大量的篇幅较长、句子错综不齐的慢词,使词的体式趋向完备了。
北宋苏轼高举创新的旗帜,首先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词的风格。
苏轼“以诗为词”,不仅用诗的某些表现手法作词,而且把词看作和诗具有同样言志的作用,使它具有较以前宽广得多的社会功能。
他特别重视词的文学方面的意义,不把它作为音律的附庸,不让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受损害,给词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湘教版语文高二上册背诵篇目

湘教版语文高二上册背诵篇目
第一单元
1 《诗经》三首
2 离骚(节选)
3 孔雀东南飞(并序)
4 汉魏晋诗三首
其他古诗读背篇章
第二单元
5 梦游天姥吟留别
6 琵琶行(并序)
7 近体诗六首
8 词七首
综合性学习解意象,品诗歌
其他古诗词读背篇章
第三单元
9 记念刘和珍君
10 故都的秋
11 道士塔
12 泪珠和珍珠
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13 灯下漫笔(节选)
14 漫话清高
15 巴尔扎克葬词
16 短文两篇
第五单元
17 六国论
18 游褒禅山记
19 伶官传序
20 石钟山记
词类活用
第六单元
21 项脊轩志
22 五人墓碑记
23 登泰山记
24 病梅馆记
综合性学习山水与文化
文言常用句式
写作、口语交际
第一单元议论要有理有据劝说
第二单元议论要有条有理讨论
第三单元诗歌
第四单元散文。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8课 词七首 诗词鉴赏》教案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8课词七首诗词鉴赏》教案鉴赏《氓》1.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现出“氓”所追求的是位关心人、体贴人,有情有义的姑娘。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几句诗是女的先有不专一的行为,男的也就三心二意了。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几句写诗中的女性不为兄弟所了解,只能自己伤心的处境。
D.“总角之宴,言笑宴宴”,“总角”指少年时代,“晏晏”指欢乐的样子,这两句是写女性回忆少年时与氓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段初步刻画了诗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小伙子虽有忠厚之貌,但内心狡黠,姑娘痴情而又爽快。
B.诗的第三节,诗中女子自诉怨恨的心情和总结教训,第四节写“氓”对爱情不忠贞。
C.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从被遗弃女子自诉的角度来写的,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
D.全诗采用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十分感人。
3.对《卫风·氓》的1—2章中语段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
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义的姑娘。
C.“乘彼垝垣……载笑载言”。
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你用车来接我,我就带上财物嫁给你。
两句诗刻画出一个鲜活的形象:好一个泼辣的女孩、爽快的姑娘。
4.对这两个诗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氓》是一首叙事诗,它有着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有着诱人的艺术力量。
B.1—2自然段初步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忠厚而又有点狡黠的小伙和痴情而又爽快的姑娘。
八、词七首

词七首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本课用四课时教读和自读。
《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教读课文,各占一课时;其余五首都是自读课文,可以各占两课时,每课时读长调一首、中调一首或两首。
词的教学可以采用不同的类型:或以串讲大意为主,加上名句赏析;或交替使用诵读和鉴赏,鉴赏可以涉及内容和主要写法;或以诵读指导的方式进行赏析,除内容,主要写法外,还可以涉及语言运用及章法特点等。
但无论采用哪种课型,都要先把所学的词背下来。
1、在讲这篇课文前,检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三首词,使学生懂得学词就要背的道理。
2、每首词都必须在课前预习中读至大体成诵,要养成一种强记的习惯。
3、教师要示范背诵。
每教完一首,如果让学生作表情朗读,可能效果回更好。
怎样将学生引进词的境界:在起始阶段,讲述背景,教师表情朗读等都具有将学生引进诗的境界的作用,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
1、从词的章法入手。
一是抓住开头,统领全篇。
如“大江东去”一句就给全词奠定了豪壮的基调;二是利用过片(即下句首句)将全词连成一体。
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由上片的歌颂英雄转到讥讽好大喜功的失败者,为下文抒写词人的忧愤作了铺垫。
三是用结尾总括全词。
2、详细分析名句3、抓词眼。
例如“多情”是《念奴娇》的词眼。
“空城”是《扬州慢》的词眼。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词的知识:见《导、析、练》74页研习新课:1.李煜(937-978),字重光,李景(南唐中主)第六子。
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苟且俞安,耽于欢娱,政治上十分无能,既不能任用贤能,又不能整军经武,但在文艺上有较深素养,他通晓音乐、工书、善画,经史诗文俱通,尤工于词。
开始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扩展了词的境界和表现力,对后代有不小的影响。
其词俱收入近入詹安泰所2.宋朝灭了南唐,把李煜和他的全家押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封他做违命侯(明说是你可以违命行事,实说你不敢违命行事),软禁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宜宾装修公司/ 宜宾装修公司
;
全家人都知道这个说法,在姐姐的心灵深处,樟木箱子早已深深地扎下了根。 光阴似箭,姐姐真的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婚礼时,友人也给弟弟介绍了一个女朋友。当女朋友第一次上门时,看着樟木箱子,不经意地对弟弟说,这只樟木箱子做工可真好。妈妈 唯恐为了一只樟木箱子惹起儿子女朋友的不快,妈妈变卦了,她忘了已经多次许愿给自己的女儿了。 姐姐出嫁那天,虽是她一生大喜的日子,也没有阻挡她向自己的丈夫哭诉。架不住日积月累,丈夫终于在一天酒后,借酒壮胆来到了久违的岳母家,把身旁的小舅子打了个口鼻出 血…… 弟弟的几个朋友听说后愤愤不平。他们打得姐夫满脸血水趴在地上,姐夫被人抬到医院,大夫说须做眼球摘除手术,可怜的姐夫成了独眼瞎。这时的姐姐逢人就说,是我让丈夫去讨要樟木箱子,我要跟独眼瞎的丈夫过一辈子。弟弟只是个打手,是母亲指使他打了自己的丈夫。 她还说不要任何医疗赔偿,就是要把打人的弟弟送进监狱。 这个由一只樟木箱子引起的家庭伤害案,其实也是关于诚信的话题。亲人之间,甚至是母女之间,也要讲诚信。这个很是个别的案例,给人的思考真是一言难尽。 88、“少”的哲学 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 学者的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不失其意义。姑且不论中国民间“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就是人们一般不可须臾离开的裹腹之物———食物,也并非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食物如果过多,也可能造 成副作用和中毒,正所谓过犹不及。 最近,美英一个专家小组经过考察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对肝癌的化疗用药不仅品种多而且剂量大,比美英一般用药量多一半。结果是,肝癌病人的死亡率不仅比国外高,而且即使能达到有效治疗,患者的存活期也不过一两年或二三年,相比之 下,国外的肝癌病人的治愈率不仅高于中国的肝癌病人,而且一般存活年限也比中国肝癌病人多一倍,至少是五六年。 为什么会有这样迥然相异的结果呢其中的原理很简单。肝癌本来就极大地损害了肝脏的功能,如果这时再对病人大剂量用药和用多种药,肝脏的负担更重。所以许 多肝癌病人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药物中毒。尽管医生的用药是用心良苦,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少,但是有效,不仅是用药的一种方法,而且是生活早就阐明的一个简单道理。简单而实用比繁琐哲学好得多。 89、爱下棋的国王 有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他常和大臣、 象棋高手对弈。几年来,每次下棋国王都是赢家,大家都恭维他为天下独一无二的象棋高手。 一日,国王微服私访。他来到京城一家酒店,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和一个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把青年人杀得一败涂地。国王坐下来和小姑娘对弈,不多一会就损兵折将,成了小姑娘 的手下败将。国王不服输,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盘,结果是同样惨败。国王这才心服口服。 小姑娘笑着说:“我的父亲才是高手呢。他曾被选入宫中和国王对弈只是他输给了国王。”国王说:“为什么会输给国王呢”小姑娘哈哈大笑道:“父亲说,国王高兴就能国泰民安,他是故意 输给国王的。” 国王回到宫中,闭门反思,他想:太平盛世,其实不是我个人的功劳,还有各种各样的人要作出让步,或以不同的方式相助我啊是的,各行各业的兴旺与成功,上上下下的默契和互动作用是何等的重要呢。 90、暗示的力量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 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必要。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里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厚的法国乡下口音,所以他一直很瞧不起自己,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 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朋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刚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相貌特征,与你丝毫不差” “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 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第二天一大早,亨利便满怀自信地来到一家大公司应聘。 20年后,已成为这家大公司总裁的亨利,查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 不重要了。 91、从“两可之说”到“两面思维”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家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叫邓析。我国古代文献称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下面的故事就是邓析“操两可之说”的典型事例: 郑国夏季常洪水泛滥。有一富人不幸被洪水淹死,尸体被某人捞起。 死者家属得知后,想出钱赎回尸体。但得尸者要价太高。死者家属无奈,便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对死者家属说:“你安心等着吧。那尸体如果你不去买,别人是不会去买的。”死者家属觉得有道理:对啊,我是那尸体的唯一买主,我若不买,得尸者便一无所得,那我就耐着性子再等一等, 看他如何!过了一阵,得尸者见死者家属不再来赎尸,而尸体眼看就要腐烂了,情急之下也去请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你安心等着吧。死者家属只能到你这儿来买尸体,不可能到别处去买。”得尸者觉得没错:是啊,我是那尸体的唯一卖主,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我再耐心等一等,死者 家属迟早会来的。故事的结局虽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如果死者家属和得尸者都遵从邓析的意见一直等下去,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邓析在死者家属和得尸者之间左右逢源,“操两可之说”的做法既不可取,更不值得效仿。但邓析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却有值得 我们思考之处。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邓析的“两面思维”,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思考同一事物。这是一种辩的思维方式。如果死者家属和得尸者也懂得“两面思维”,每一方都既看到自己有利的一面,也看到自己不利的一面,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坐下来认真谈判,双方都做出一 点让步,结果就会是“双赢”,而不是“双输”了。 92、责任 那天晚上,在单位加班,8点多钟时,我出去吃饭,在路上,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拦住了我。 “叔叔,你能帮我一个忙吗?”“什么事?”“那边下水道的井盖开了,你能帮我把它放好吗?”听了她的话,我 才注意到,在自行车道上,一块井盖错了位,虚虚地搭在井口。我走上前去用脚踩了踩,不在意的话,人踏上去会跌落井下的。在我掂量井盖重量的时候,小姑娘用一种期待和信赖的目光看着我。 这忙,我能不帮吗? 在小姑娘和一个过路女同志的帮助下,折腾了半天,好不容 易才将它恢复原状,踩了踩,终于没事了。“谢谢叔叔!”小姑娘高兴地骑着车走了。 站在路边,我又想起小姑娘的话,她说的是“你能帮我一个忙吗”——她说的是帮她的忙,而这块井盖的错位,该是谁的事呢?如果没有这个小姑娘,也许,明天的报纸和电视上又会有“窨井伤 人”的新闻,或者是“井盖开了,该谁来管”之类的报道。从小女孩的话中,从她期盼的目光中,我分明看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发自内心的善良——小姑娘一定认为,她是第一个发现的人,就有义务将井盖恢复原状。 93、有与无 越有学问的人,也许“知道”的事情越少。比方 当对面坐着智力游戏明星。越是“知道”很多的人,也许越没有学问。比方说坐在电脑面前的网恋大师。 一个学者,一开口上下五千年地引经据典,五分钟后还说不出一句属于他自己的话,我劝你就是出于礼貌,你也要尽早抽身退席,因为这种讲演,其实,也是一种盗版。一个官 员,一开口就是“既要……又要……”,而且成串成串地说出来,方方面面都有了,其实这种报告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只表明他说过了,有了错,出了事,与他没有关系。 在文坛上,会一时红得发紫的新星,有时也会在你惊讶他突然冒出来之余,马上惊奇地发现他又突然消失得无 影无踪。这种彗星,见得多了,就能发现规律性的特性:无背景有胆量,所以在名家众多高手如云的文坛,也能振臂一呼叫人惊诧一回。 无才华却有勇气,骂倒鲁迅,横扫当今一切名流,自开门户,有主义有流派有世界最新写作方式,让人知道又有颗彗星扫过文坛。 越是年纪 小的时候,越容易得到大评语,比方说“是个天才”,比方说“能当大官当总统当联合国秘书长”;有评价容易,因为兑现的日子还遥遥无期;越到老了越不容易得到这样的评价,因为人老了,资格有了,能力有了,可惜兑现的时间没有了。 94、珍贵东西慢慢长 从读小学起, 我就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可成绩总是平平。有一段时间,我曾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父亲带我去公园,指着园内的两排树问我:“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我一看,一排是白杨,一排是银杏,与高大的白杨相比,银杏显得十分矮小。父亲说:“我特意问过公园管理员,这两排树是 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同样的条件,到后来,白杨为什么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生得矮小呢?”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子,要知道,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95、保护孩子的天性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 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 在他们手里,让地球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似的。 ▲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着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 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最后,在结论部分,是这么写的: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么预言,再用20年的时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作为互访,美国也派了一个考察团来中国。他们在看了、、西安的几所学校后,也写了 一份报告,在见闻录部分,也有四段文字: ▲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 慢》)
作 业: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 Nhomakorabea 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 1、体裁不限,可韵文可散 文,也可填词作诗。 2、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 病呻吟。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