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进礼堂话说服务礼仪版2-服务礼仪溯源
《礼仪规范》追根溯源-走进礼仪殿堂说课讲解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三)礼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性说
这是儒家学说的基本观点,它把人性和礼结合起来。孟子认为在人性中存在善端,故而人 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为仁之端,辞让之心乃礼之端。孟 子从人的本性上找到了礼的心理依据。孔子则以“仁”释礼,把礼当作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 则;同时他又把“仁”当作礼的心理依据,克己爱人则为仁,以仁爱之心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则 为礼。
三是礼起源于人 的自然本性
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二是礼为天、地、人 统一的体现
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 矛盾的产物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一)天神生礼说
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对日月星辰的交替、 风雨雷电的肆虐等自然现象无从认识,更无从把握,只好推测在人类之外存在一种超自然的力 量在干预着人类的生活,这种超自然的力量源于天地鬼神。于是,人们对其产生了敬畏,进而 开始了相关的祭祀活动,如祭天礼仪、祭地礼仪、祭祖礼仪等。这种礼仪最明显地表现在古代 婚姻仪式中的拜天、拜地、拜父母。这些祭祀活动的动作、程序就是礼仪的渊源。《左传》有 言:“礼以顺天,天之道也。”说明了合乎天意的礼便是合乎“天道”。
一、中华礼仪,源远流长
古者圣王以人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 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
——荀子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礼仪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组成人类社会以后, 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礼仪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社会中,才发 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且只有当人脱离动物界并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礼仪。礼仪是个 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结果,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中产生,并 通过一定的社会交往关系表现出来。简言之,礼仪起源于最初的人类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 交往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的产物。
服务礼仪教材(PPT 49张)

(一) 祭祀源说 (二) 秩序源说 (三) 习俗源说
W-4
(一) 祭祀源说
研究成果表明,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 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从“禮”的造字结构可以看出,禮的本意是敬奉神明。
“示”字旁,为 祭祀的容器
禮
“豊”字,表示把盛 满祭物的祭具摆放在 祭台上,献给神灵以 求福佑。
W-19
(二) 西方礼仪的发展
从 “骑士” 到 “绅士”
骑士的八大美德:谦卑、荣誉、牺 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
绅士,彰显男人的刚毅、坚韧、含 蓄、深沉与宽宏大量的人格之美。
W-20
小结: 礼仪与文明相伴而生,是人们步入现代社会文明的“通 行证”,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摆脱愚昧、野蛮和落后,走向文明的标志。
服务礼仪
W-1
主题一 走进“礼”堂——话说服务礼仪
任务一 源远流长·服务礼仪溯源
知识点1 礼仪起源
W-2
古人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 美,故称华。”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灿烂 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那么,人类社会的的礼仪究竟 源起何时呢?
W-3
一、礼仪起源
W-14
(一) 中国礼仪的发展
☆
1、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这个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例: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就已 经知道打扮自己。在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 原始宗教仪式,这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礼。
W-15
☆
2、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这个时期,中国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礼仪与制 度,并且,礼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例:周代的《周礼》、《仪礼》、《礼记》就是我国最 早的礼仪学专著,表明礼仪由原先祭祀天地、祖先的形式跨 入了全面制约人的行为的领域。
服务礼仪知识介绍

服务礼仪知识介绍服务礼仪知识介绍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的表情神态如何,在服务对象看来,往往与其职业素质、礼仪水准与工作态度直接相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服务礼仪知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务礼仪知识介绍1餐厅服务人员礼仪1、讲究个人卫生。
着装整洁、无污损,并使自己的头部、手等部位保持清洁。
为顾客提供服务时,做到举止得体、自然。
2、熟悉菜肴酒水。
当顾客对菜肴、酒水不甚了解时,应及时给与详细的解释,并适当地给出合理的点餐建议,不可一问三不知、答非所问。
3、尊重客人选择。
顾客点餐时,不反复推荐客人不点的菜肴、酒水等。
尊重顾客的宗教、民族习惯,对于第一次来就餐的顾客,主动询问是否有忌口或其他的用餐习惯。
4、服务热情细致。
在接到客人订餐时,认真记录来客人数和用餐时间,并问清是否需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当客人进入餐馆,热情、主动地将客人带到座位;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时,遵循先女宾后男宾、先客人后主人、先长辈后晚辈、先儿童后成人的原则;客人离去时,提醒顾客不要遗忘所带物品,并表示感谢,欢迎再次光临。
上菜注意事项如下:①往配餐间或厨房叫菜,不可争先恐后,按顺序接受领菜;②离厨房之前,检察托盘的清洁,依服务顺序放置托盘上,并注意菜品的美观和温度③上菜时不可贪便宜,除了干的菜肴勉强用手拿送,带汤汁的菜宜用托盘,端的太多既难看又可能发生意外:④领菜回到餐厅先放置工作台,到餐桌招呼一声,顺便收除脏的茶杯及烟灰缸,以腾出放置菜肴的空间。
⑤如是吃饭的菜。
随即盛饭送上;若为下酒的菜,服侍饮料倒啤酒或汽水,应慢慢斟入杯中,但不宜倒的满,溢出杯外;⑥上菜时要轻巧,不要弄出声来,端送盘、碟、碗时,要以四双支手指支撑底部,姆指轻按缘边,不可触及食物。
⑦上菜的方向,从客人的左方端上,但饮料恰愉相反,要用右手从右方奉上:有时视餐桌的位置,可便宜行事;至于上菜先后顺序,最好是预先得知谁是主人,以便按宾主先后之序进行。
⑧热烫的'中菜上桌时,应提醒客人的注意,因为有些用油炖的菜虽然沸,但没有冒热气,不知情的客人往往一口气咽下,容易受伤;⑨外籍客人用中餐时,除筷子外,并准备刀叉,视其习惯与需要提供应用;⑩外籍客人吃中菜时,征求他们抽意后才给予分菜,分菜时不要羹液溢出,尤其是汤汁落在桌上,弄污餐桌,给予客人不良印象;注意:服侍中注意水或酒、菜及饭的加添时机,避免客人等候;随时更换烟灰缸、毛巾、汤碗、骨盘于无形之中,如换烟灰缸送上清洁的即撤除有烟蒂的。
服务礼仪完整版_职场礼仪_

服务礼仪完整版竞争环境的改变大多是渐热式的,特别是作为服务工作人员,如果没有服务意识,如果对环境的变化而没有一点感知并自我努力、自我上进的话,自己最后就会像这只青蛙一样,被煮熟、淘汰了都不知道。
下面小编就来告诉你服务礼仪完整版。
服务礼仪完整版1.服务意识作为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
随着行政职能的转换、人们权益意识的越趋强烈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说,“为人民服务”又成了清晰、可执行的具体行为规范,就是真正服务好服务对象。
作为公务人员,服务对象也就成了他们的“顾客”。
作为企业来说。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之一是服务。
用什么样的服务理念指导服务活动,对于能否赢得竞争优势,把握经营制胜的主动权十分关键。
从1998年开始,从国家统计局陆续发布的统计数据就已表明,牵涉百姓基本生活的大部分物质资料产量已趋于饱和。
这些迹象表明,中国企业运作的中心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企业必须在服务上多下功夫,才好迎接服务竞争时代的挑战。
曾经有一个单位要招聘一个部门负责人,出的唯一一道面试题是:“谁为你发工资?” 这实际上考核的是服务意识的问题。
最后,只有一人被录取了,他的回答是:“单位为我发工资,因为是单位给我提供了舞台;顾客为我发工资,因为顾客为我们带来了效益;我自己为自己发工资,因为一切还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在服务实践中必须做到:1、视顾客为亲友只有用高质量的情感服务接待每一位顾客,才能使顾客以更大的热情对你的单位予以关注和支持,单位和顾客的关系才能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在服务实践中,对顾客以亲友相待,应以微笑的面孔、百倍的热情欢迎每一位顾客的光临。
在为顾客服务中,应该想顾客之所想,体察顾客心理,解决好顾客的各种难题。
2、顾客永远是对的这句话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者权益运动的日益高涨,由西方企业界提出来的,是“顾客就是上帝”这句的具体体现。
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并不是说,顾客真是对的,而应该让他觉得,他是对的。
1-2和谐社会礼仪为先(礼仪规范教程高教版)

敬老尊贤,是我国古代形成的民众普遍践行的道德规范。鸠杖,这一杆尊 贵的手杖,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尊老养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大的社会政治价值, 是中华民族尊老养老的象征!
一、礼仪是道德的基石
1.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形式
(2)社会公德是礼仪的伦理基础
——没有了道德规范基础的 礼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而社会公德的要求又是通过 礼仪这一人与人交往过程中 的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并 以此来协调人际关系,体现 对他人的尊重,避免冲突的 发生。
一、礼仪是道德的基石
1.礼仪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表现形式
(3)掌握丰富的礼仪知识对一个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在音乐会上,有人在不该鼓掌的时候鼓掌,结 果破坏了美好的艺术气氛,引来众人侧目,而 鼓掌人的本意也许是被音乐的意境所感动,向 艺术家高超的技艺表示钦佩和感谢;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有时会因不清楚 接待礼仪,或没有弄清客人的风俗习惯、爱好 禁忌,结果不仅没表达出热情好客、以礼相待 的本意,反而因不恰当的礼仪形式,使主客尴 尬不已。这说明,只有尊重他人之心,而没有 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就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 结果。
(3)讲究礼仪礼貌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
一方面,在一个组织、团体的内部,员工间相互尊重、 以礼相待,无疑会有助于在内部形成融洽的气氛,从而 为组织成员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心 情舒畅地投入工作,为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从业者在为人民群众、为社会提供服务时, 礼貌地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 高服务质量,这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此外,各行 各业的从业者讲究礼仪礼貌,还具有良好的宣传教育作 用,可以使服务对象受到热情礼貌的情感感染,从而促 使其自身在本职工作中也能自觉地以礼待人,最终在全 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服务礼仪导学案项目一

项目一走进“礼”堂——话说服务礼仪任务一源远流长.服务礼仪溯源(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走进礼仪,对礼仪有初步的认识。
技能目标:学礼仪,用礼仪,明确礼仪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礼仪的意识。
【学习重点】礼仪、服务礼仪的概念、作用。
【学习难点】礼仪、服务礼仪的区别。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预习书本第1—7页,完成练习。
2.预习案前两大题必须为独立完成,完成时间为20分钟,第三题小组合作完成。
【课前预习】预习书本内容,了解基础知识一、填空1、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大信仰:一是;二是。
2、从“禮”的本意是。
“禮”字左边是“示”字旁,为;右边加上一个“豊”字,表示。
3、礼仪起源源说、源说、源说。
4、礼仪的起源时期:朝以前。
5、把“礼”看成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6、骑士精神有一整套明确的行为准则,强调“”和“”。
7、“礼”的含义是。
“仪”,表现也,。
二、名词解释1、礼仪2、服务礼仪三、探究题(一)寻根问“礼”:让学生收集一句自己最喜欢的礼仪名言并做交流,说明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书店、图书馆等到途径再收集,并且以组为单位做一个知识卡片大剪贴,进行展示交流)。
(二)小组收集:1、农村里所见的祭祀活动。
2、从小长辈教我们的礼仪习俗。
【探究案】一、看一段视频——提振自信心;二、寻找身边不良的礼仪。
探究一:礼仪的三个源说。
(一)祭祀源说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在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礼立于敬而源于祭”,对大自然的崇拜、图腾崇拜、祭天敬神成为原始社会礼仪的主要内容。
(二)秩序源说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人伦秩序”的需要。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大自然抗争,不得不以群居的形式相互依存,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举例:汉高祖刘邦的故事(三)习俗源说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题成为人与人交际的规范。
酒店服务礼仪课件(PPT58页)(2024版)

二、酒店服务言谈的标准
(一)酒店服务用语的类型
1、称呼用语
称呼用语主要适用于服务人员称呼客人时,称呼 用语要得体,准确表示对方的身份,同时,要向对方 表示尊敬之意。
2、问候用语
问候用语主要适用于服务人员与客人见面的时候, 向对方打招呼、问好,对客人表示尊重和关切之意。
3、欢迎用语
酒店服务人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欢迎服务对象时用的 标准语。
二、酒店服务礼仪的概念
服务礼仪指的是服务行业的从业 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应该遵守的 礼仪。
酒店服务礼仪是指酒店服务人员在 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应该遵守的礼仪。而 酒店服务人员要学习的礼仪主要是服务 礼仪和涉外礼仪。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4 .11.122 4.11.12 Tuesday , November 12, 2024
女士:
• 前发是否遮眼 • 侧发是否盖耳 • 后发是否披肩 • 发型是否古里古怪 • 是否有将头发染成其它颜色 • 头发是否梳理整齐,头发是否干净,
没头皮屑
牙齿
• 牙齿是否黑色或看起来很脏 • 牙齿里是否有杂物,如青菜残渣 • 牙齿是否感到不舒服,如牙痛等 • 牙齿是否有损坏现象 • 是否有口臭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2021年5月26 日星期三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00:19:0800 :19:080 0:1911/12/202 4 12:19:08 AM
服务礼仪知识(必备5篇)

服务礼仪知识(必备5篇)1.服务礼仪知识第1篇酒店会议服务礼仪培训是酒店会议服务人员在会议上服务客户的一种方法,酒店会议服务礼仪一般是客户在酒店开会员工的服务标准,目的是对会议服务人员行为有规范,给客户一个良好的服务标准,让客户有一个好心情,给客户留下一个好印象。
酒店会议服务礼仪是员工服务规范的表现和酒店人力资源的重点,服务礼仪贯穿于服务活动的全过程,所以服务人员要学习服饰礼仪、仪容礼仪、仪态礼仪、谈吐礼仪等基本礼仪,酒店会议服务礼仪主要讲员工见面礼仪、谈吐礼仪、通讯礼仪、前厅服务礼仪、客房服务礼仪、餐饮服务礼仪等几个方面。
酒店会议服务礼仪流程:1.会前准备工作会前准备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使会议服务人员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完善的物质准备。
(1)了解会议基本情况。
服务员接到召开会议的通知单后,首先要掌握以下情况:出席会议的人数;会议类型、名称;主办单位;会议日程安排;会议的宾主身份;会议标准;会议的特殊要求及与会者的风俗习惯。
(2)调配人员、分工负责。
会前,主管人员或经理要向参加会议服务的所有人员介绍会议基本情况,说明服务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明确分工。
使所有服务员都清楚地知道工作的整体安排和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按照分工,各自进行准备工作。
2.会议服务程序会议开始前30分钟,服务员要各就其位准备迎接会议宾客。
如果与会者是住在本旅店的客人,只需在会议室入口处设迎宾员;如果与会者不在此住宿,还应在本店大厅门口处设迎宾员欢迎宾客,并为客人引路。
(1)宾客到来时,服务员要精神饱满、热情礼貌地站在会议厅(室)的入口处迎接客人。
配合会务组人员的工作,请宾客签到、发放资料、引领宾客就坐。
然后送上香巾、茶水。
(2)会议进行中间适时续水。
服务动作要轻、稳,按上茶服务规范进行。
(3)会议过程中,服务员要精神集中,注意观察与会者有无服务要求。
(4)会议如设有主席台,应有专人负责主席台的服务。
在主讲人发言时,服务员要随时为其添茶续水、送香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君抑臣、尊夫抑妇、尊父抑子、尊神抑人。
中国礼仪的发展
• 纵观封建社会的礼仪,内容大致有涉及: • • 国家政治的礼制 • 家庭伦理 这一时期的礼仪构成中华传统礼仪的主体。
西方礼仪的发展
• 从“骑士”到“绅士”
西方礼仪的发展
西方的文明史,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 人类对礼仪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 1、在古希腊的文献典籍中,已经有很多关于礼 仪的论述。 2、到了中世纪,礼仪在西方有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当时流行所谓的“骑士”礼仪。
•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 (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特点:
(1)、阶级性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原 始的宗教礼仪发展成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被打上了阶 级的烙印。
中国礼仪的发展
• 2、礼仪的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 (公元前21世纪——前771年)
next
西方礼仪的发展
“绅士”则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 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 极致。
当时的英国绅士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 身着笔挺的西装,足蹬亮皮鞋。 绅士风度是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 些价值观念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其内容主要 包括着装考究,举止文雅,尊重女性,尊重人格, 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追求与建造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它彰显男人的刚毅、坚韧、含蓄、深沉 与宽宏大量的人格之美。
三、习俗源说
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 久而久之这些习惯就成为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 形式被记录并同时被人们自觉地遵守后,就逐渐成了人们交往固定的礼 仪。 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时 也能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有亲和力。
西方礼仪的发展
骑士的八大美德:
西方礼仪的发展
3、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对礼仪的注重达到了顶峰。 4、到了路易十五统治时期,从宫廷到平民,无不 把礼仪当成是一种身份的体面的象征。礼仪是贵族 平时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此时所倡导的礼仪从所 谓的“骑士精神”变成“绅士风度”。 5、随后欧洲礼仪开始流向美洲。欧美的礼仪之后 又有了新的发展,从20世纪中期对优美举止的赞 赏,一直到适应社会平等关系的比较简单的礼仪 规则。
据科学调查,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冲突,80%都 是因为服务员自身的心态。
正确的心态+服务技巧
1、积极主动
2、平等待人
3、海纳百川 4、互利双赢 5、给予奉献 6、善于感恩
礼仪起源:人类循礼,源远流长。
人类自诞生那天起,就开始了对文明和美的追 求。 礼仪与文明相伴而生,是人们步入现代社会文 明的“通行证”,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 作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摆脱愚昧、野蛮和落 后,走向文明的标志。
例: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一些与他一起打天下、出生入 死的功臣,仍然举止粗豪,不顾礼法,有称兄道弟之嫌,甚至醉后 拔剑起舞,砍去殿柱,闹的不成体统。对此,刘邦很头疼。后来叔 孙通帮助刘邦制定“朝仪”,从此朝廷上才算有了规矩,有章可循。 据说汉高祖刘邦当时由衷地说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在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 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礼。
中国礼仪的发展
•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这个时期礼仪较为简单和虔诚,还不具有阶级性。 原始人早晨相见的问候语:“无它否?”或“无恶否?”等。
可见,远古时代,人们便有了自己的礼貌语。
中国礼仪的发展
服务礼仪是社会对在服务关系中承担服务人员角色 的个人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简单地说,就是服务人员在 工作场合适用的礼仪规范和工作艺术。 关键词:尊重、沟通、规范、互动、心态。 服务的标准:热情、礼貌、主动、周到、耐心。 注重礼仪,按礼仪要求服务,是服务型企业最基础的工作。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服务礼仪:
1、内强素质 2、外塑形象 3、增加绩效
服务礼仪,是礼仪在服务行业的具体运用。 一般而言,服务礼仪主要泛指服务人员在自己的工 作岗位上所应当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即在特定场合之 内进行活动时的标准的、正确的做法。
现代社会离不开服务。服务工作是面向社会的窗口, 直接和客人交流,服务人员的礼仪表现、个人形象,便 是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必然 联系。 服务礼仪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礼仪学科,有明显的 规范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的特点。
back
现代礼仪:
思考:古代中国,人们见面时怎么行礼?在西方呢? 那么,在现今的中国,见面礼又是怎么样的呢?
现代礼仪:
现代礼仪:
1、19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的礼仪规范在中国的推广,为中国 传统礼仪注入了新的内容,简化了中国传统礼仪的繁文缛节,客 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国礼仪文化的交流。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礼仪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 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对外交往的人不断扩大,我国不断吸收国 际的通用礼仪习俗,逐步形成了现代礼仪。 3、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化促进了交往和沟通的日益频繁, 说服和理解越发重要,现代礼仪逐步走向成熟。
礼仪起源:
一、祭祀源说 二、秩序源说 三、习俗源说
一、祭祀源说
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礼仪起源于人类最 原始的两大信仰: 一是天地信仰; 二是祖先信仰。 礼的本意是祭祀神明。 禮:示,祭祀的容器; 豊,表示把盛满祭物的祭具摆放在祭台上,献给神灵以求福佑。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把一些不能理解的自然现 象猜想为“神”,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这种祭礼活动 就是礼仪的萌芽。
•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第一次在理论上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社会等级秩序划分及其意义
这一时期,学术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以孔子、孟子、 荀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对礼教给予了研究和发展,对礼仪的起源、 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阐述。
中国礼仪的发展
•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西方礼仪的发展
骑士精神有一套明确的行为准则,强调“服务精 神”和“敬忠职守” 。在中世纪, “服务”被视 为非常高贵、非常优美的品德。至于忠诚,成为 骑士们首屈一指的重要品德。 骑士精神意味着谦虚有礼,向周围世界展示着如何 搭配衣着、如何优雅进餐、如何彬彬有礼地邀女士 共舞以及其他成百上千日常生活的礼节。这些礼仪 有助于使生活变得更文明、更富有情趣。
孔子:礼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他要求 人们用礼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倡导“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相互关心,彼 此尊重。
中国礼仪的发展
•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走 进“
话说服务礼仪
”堂
人类学家还考证,“礼”字古时候通“履”字,意 为鞋子,穿上鞋子才能更好走路,大了不行,小了也不 行,因此“礼”一定要适度。 正所谓“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左传》:
《晏子春秋》中有“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礼仪=礼+仪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从本质上讲,“礼”的含义是 尊重。“礼”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 的基本态度。“礼”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必 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并尊重社会。 仪,表现也,具体形式也。也就是说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需要一定的表现形式。所谓礼由心生,内心的东西要靠一定的 形式表现出来。
在西方: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 古代法国为了保证法庭中活动的秩序,将印有法庭纪律的通告证发 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作为遵守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后来“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演变为“礼仪”的含义,意即 “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成为人们交往中应遵循的规矩和准则。
现代礼仪:
纵观中国现代礼仪的成长史,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到制定市民文明公约,再到各行各业的礼仪规范出台,讲文明、重 礼貌蔚然成风。
礼仪无处不在而且意义重大。作为旅游服务人员,拥有现代礼仪 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是顺应潮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从某种程度说,礼仪已经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参与激烈竞争 的附加值。
对大自然的崇拜、图腾崇拜、祭天敬神成为原始社会礼仪 的主要内容。
所以有“礼立于敬而源于祭”的说法。
二、秩序源说
礼的产生是为了维护自然的“人伦秩序”的需要。
人类的群居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群体 生活中,男女有别,老少有异,既是一种天然的人伦秩序,又是 一种需要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定、保证和维护的社会秩序。人类面 临着的内部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因此,人们逐步积累和自然约定 出一系列“人伦秩序”,这就是最初的礼。
孟子:把礼解释为对尊长和宾客严肃而有礼貌,即“恭敬之心, 礼也”,并把“礼”看作是人的善性的发端之一。
中国礼仪的发展
• 3、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前221年)
荀子:把礼作为人生哲学思想的核心,把“礼”看作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和 最高理想,“礼者,人道之极也”。他认为“礼”既是目标、理想,又是行为 过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中国礼仪的发展
•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了礼仪的萌芽。
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 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
中国礼仪的发展
• 1、礼仪的起源时期:夏朝以前(公元前21世纪前)
END
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