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设计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扫清字词障碍。带领学生对文中重点字词进行读写认知,并着重指出易错字,如“忌”字上部是“己”而非“已”,“督”字下部是“目”而非“日”。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隘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谨慎小心、生性多疑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5、相信通过文章的学习,大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在《三国演义》中,其实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经典故事,都体现出他的足智多谋,比如:(先请同学回答)
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三气周瑜......
6、拓展阅读。
后人借此事来赞美诸葛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馀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便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3、重点句段赏析。
(1)诸葛亮说:“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思考: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做?他有什么目的?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作品内容,激发学生想阅读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新词,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抓出故事的主要人物。
教学重点:通过《三国演义》的相关背景介绍,激发学生阅读名著《三国演义》的兴趣。
识记生字新词,并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并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读课文,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以诸葛亮的相关话题,谈话导入(一)诸葛亮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他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呢?(引出课题《草船借箭》)二、简介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一)了解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主要作品:小说《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杂剧《风云会》等。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二)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将需要识记的生字新词放在幻灯片的蝴蝶上,让学生抓蝴蝶识生词,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识记下面的生字新词:妒忌曹丞相都督委托惩罚鲁肃遮起来私自水寨擂鼓呐喊插满周瑜弓弩手幔子2。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5.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

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16) 第 1页 共 4 页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导学案5.草船借箭【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我评价:☆ ☆ ☆)一、读拼音,写词语。
他d ù j ì( )小亮的才干,私自逼迫小亮立下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军令状。
但小亮神机妙算,先他请来了c áo ( ) 老师。
在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地完成了任务。
二、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妒忌(y ǐ j ì) 幔(m àn w àn)子 都督(d ū d ōu) 丞(ch éng c éng)相 呐喊(n èi n à) 调(ti áo di ào)度三、根据课文填空。
一、课前预习五年级语文导学案(16) 第 2 页 共 4 页1.《草船借箭》节选自《 》,作者是( )。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小组评价:☆☆☆)根据课前预习的要求,展示自己对本课的预习情况。
(小组评价:☆☆☆)一、读拼音,写词语。
d ù j ì c áo j ūn d ū d ū xing l ǔ ch í y án ch éng xi( )( )( )( )( )( ) m àn zi s ī z ì shu ǐ zh ài l éi g ǔ n à h ǎn zh ī yu án ( )( ) ( )( )( ) ( ) tu ī qu è di ào d ù j ūn l ìng zhu àng z ì y ǒu mi ào y òng sh én j ī mi ào su àn ( )( ) ( ) ( ) ( )二、为带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5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帮助刘备解决军队箭矢短缺的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获取大量箭矢的故事。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富有悬念,语言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以及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学生对于诸葛亮的智谋和英勇有较高的评价,但对曹操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全面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体会课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生字词卡片4.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翻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 草船借箭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草船借箭》教案一.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解决军中箭矢不足的问题,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获取了大量箭矢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式也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可能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进行适当的运用。
3.能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古代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草船借箭”、“曹操多疑”等。
2.难点: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了解,以及课文情节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具体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式等。
2.历史资料:准备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包括人物介绍、历史背景等。
3.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草船借箭》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掌握《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能够正确拼读并理解其意思。
3.理解故事中的英雄气概和智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决心,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勇往直前。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懂得各尽其用,共同完成目标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草船借箭》,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2.学习生僻字词,能够准确拼读并理解其意思。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2.激发学生对团队合作和智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草船借箭》课件或教材。
2.生僻字词的卡片。
3.学生小组合作练习的任务卡。
4.课堂布置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与学生简单谈论箭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兴趣:简单介绍《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
第二步:学习主体(30分钟)1.朗读课文:让学生轮流阅读课文《草船借箭》,学生注重语音语调。
2.阅读理解: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理解。
3.学习生词:讲解生僻字词,让学生自行拼读并解释其意思。
第三步:合作探究(25分钟)1.情景再现:小组合作,模拟《草船借箭》中的策略运用,展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课文研讨:讨论故事中的智慧和勇气,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寓意。
第四步:展示分享(10分钟)1.学生展示: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合作的结果和心得。
2.教师点评: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展示团队合作的优秀品质。
五、课堂延伸1.课外拓展:要求学生家里或课外阅读类似题材的故事,写读后感。
2.小组合作:其他小组挑选一些类似故事让学生模拟合作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

书课题。
以此陷害他,
2.引导学生快速浏
(
)用妙计向
(
)“借
箭”,挫败了
(
)的暗算,
顺利借得十万多支
箭,使得(
)
注意引导学生 按照“起因——经 过——结果”的顺 序来概括课文的主 要内容。
览课文,找出最能 不得不叹服。
概括诸葛亮特点的 2.快速浏览课文,
词语。
找出最能概括诸葛
亮特点的词语
——“神机妙
算”,意思是指十
同学讨论、交流。
1.找出自己感受最 深的句子或段落, 读出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思考,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周瑜要诸葛亮在十 天内造好十万支 箭;经过是诸葛亮
1.填写活动卡前引 导学生流畅地进行 概括,多给学生一 些交流的机会。填 写活动卡时,引导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 进行概括。
用妙计向曹操“借
箭”;结果是诸葛 亮按期交箭。学生 完成学生活动卡。 3.小组推荐学生代 表按起因、经过、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5《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
5 草船借箭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环节
一、练习导入,揭 示课题(用时:5 分
钟)
二、初读课文,学 会字词(用时:10
分钟)
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课
1.认识“瑜、忌”等 9 个生字,会写“妒、忌”等 11 个字,
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 12 个词语。
第二部分(第 3~5
自然段):做好准
备。
第三部分(第 6~9
自然段):草船借 箭。 第四部分(第 10 自 然段):按时交箭。 3.默读课文,边读 边想课文中哪些地
2.引导学生进行批 注时教师要给出批 注示范,引导学生 做标记,使阅读更 有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篇】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学情分析该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意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前我班组织了读名著活动,学生对《三国演义》有一定的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个性。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谈话导入。
1、本学期开始,同学们都在读四大名著,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四大名著的哪部名著中的哪个人物,并说出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入名著,品读经典。
)2、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选自《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看老师板书课题:19草船借箭。
读题。
3、明确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看学案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活动2【讲授】二、通读课文,把握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检查交流。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总结:课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全文,了解事情发展顺序。
为学习下文作铺垫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1)活动3【讲授】三、精读课文,品读人物性格特点。
1、故事中有多处人物对话描写,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品味、分析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并小组讨论,每组抓住一个人物全班交流。
教学设想:学生从诸葛亮和周瑜的对话。
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和顾全大局。
周瑜的嫉贤妒能和险恶用心;从曹操的话中体会他生性多疑。
从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鲁肃的忠厚老实和信守承诺。
追问:诸葛亮与鲁肃对话中,PPT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练习,引导学生填空。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
1.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课文主要写( )由于妒忌( )的才干,要( )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用妙计向( )“借箭”,挫败了( )的暗算,顺利借得十万多支箭,使得( )不得不叹服。
1.学习第2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
(2)边读边想边议:他俩每次对话时,各自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读后评价:是不是把当时的情景和人物的特点读出来了?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学习第4、5自然段,了解“草船借箭”的准备工作,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画出相关语句,自由分组,研读体会。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做好准备。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草船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按时交箭。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地方没有读懂,并在文中做上标记。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交流。
1.学生在梳理脉络时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的顺序来进行分段。
6.根据板书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学习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通过读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可以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表情,可能会怎么做,还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帐内的情景和旁人的言行。
2.在了解诸葛亮向鲁肃借船的原因时,可以引导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及对鲁肃这个人物的了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抓住“管保有、果然”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讨论、交流,明确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是因为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不让其向周瑜提起借船之事,是因为周瑜聪明过人,会识破计划。
4.默读课文第6~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交流、汇报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1)抓住“这时候……看不清”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文。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出探究问题。
2.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3.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并和同学交流。
1.理清课文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在组内按照自学要求交流体会,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一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然后请学生在组内选代表汇报分段情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接受任务。
1.组织学生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2.引导学生讨论:“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表演故事。
1.用四字词语概括诸葛亮的才干: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精明能干、知识渊博、神机妙算。
2.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借”字的巧妙用法。
3.自由分组练习表演故事。优秀小组全班汇报表演,集体评议表演情况。
3.在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教师可在学生研读中穿针引线,通过教师精当的点拨来深化研读。
4.在小结、过渡语中,教师注意古典名著阅读方法的点拨:如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来体会人物的鲜明特点;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相关的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思维扩展,深化认识(用时:7分钟)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3.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4.导学生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自学字词。
2.同桌互助熟读词语,相互正音。
3.分段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容易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课前准备
1.搜集三国中的人物的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搜集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练习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补充歇后语。
2.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明确课题的意思。
4.全班交流,明确课文主要写了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周瑜的故事。
1.依据学生生字词的自学情况相机进行指导,重点强调:“擂”的读音是léi,“寨”的读音是zhài,“弩”的读音是nǔ,“丞”的读音是chénɡ。
2.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部分,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用时:12分钟)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神机妙算”,意思是指十分高明、巧妙的计谋。
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会(用时:25分钟)
1.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明确故事的起因,初步体会周瑜和诸葛亮的为人。
2.引导学生积累喜欢的词句。
在课后,可以小组内举办一次故事会,讲一讲《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的故事。
(2)抓住“诸葛亮吩咐……朝北岸开去”“诸葛亮下令……呐喊”“诸葛亮又下令……受箭”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地理。
(3)抓住“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就回去’”等句子,了解“笑”字的含义。一笑曹操因多疑中计;二笑鲁肃胆小;三笑周瑜阴谋失败,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观看视频资料,尝试着复述课文。
2.复述故事时,引导学生按照顺序进行复述,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草船借箭》的视频或故事录音。
2.组织学生阅读原著中的相关部分。
1.课后观看《草船借箭》的视频。
2.学生课后阅读原著中的相关部分。
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中的相关部分,搜集与人物相关的故事,为人物制作名片。
2.引导学生进行批注时教师要给出批注示范,引导学生做标记,使阅读更有效。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指导学生填写学生活动卡。
3.引导学生复述故事,并归纳总结。
1.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经过是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结果是诸葛亮按期交箭。学生完成学生活动卡。
3.小组推荐学生代表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故事。集体评议哪些同学表现突出。
1.填写活动卡前引导学生流畅地进行概括,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填写活动卡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在体会人物特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进行阅读。
1.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自己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2.课后选《三国演义》中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草船借箭》导学案设计
5草船借箭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草船借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古典名著的乐趣。
3.组织学生简介背景,了解文中的主要人物。
1.观看多媒体课件,补充歇后语。诸葛亮焚香弹琴——(临危不乱);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2.齐读课题,明确“草船借箭”指的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
课前一定要做好布置,让学生感知“三国”这段历史,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3.组织学生学习第4、5自然段。
(1)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向鲁肃借船?鲁肃为什么没告诉周瑜?鲁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课件出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默读第6~9自然段,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5.组织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6.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