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 民族团结教案范文六篇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案范文六篇教学设计:民族团结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
2. 掌握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
4. 提高爱国主义观念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1. 民族团结的内涵和重要性。
2. 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
4.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 学生集体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 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或祖辈的故乡,了解多样化的民间文化。
(二)学习环节(30分钟)
1. 分析民族团结的内涵和重要性。
2. 讲解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理解所处的社会变革。
3. 介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增强学生认识自我、认同文化的需求。
(三)活动环节(15分钟)
1. 学生分组,自愿讨论自己所在的区域或家乡的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传承。
(四)总结反思(5分钟)
1. 老师总结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民族文化?”
2. 学生反思,概括今天所学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表达民族团结的内涵和重要性,并理解所处社会变革的历程和现状;
2. 学生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能够认识到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民族文化是必要的;
3. 学生思想能够得到拓展和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品质,能够提升爱国主义观念和自豪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展示图片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和图表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网络资源:中国民族报、民族团结网等,提供最新的民族团结资讯和实践活动。
- 博物馆及展览:参观当地民族博物馆、文化展览,直观感受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2. 拓展建议
-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文化遗址,通过实物展示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3.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责任感,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民族繁荣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民族团结原则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原则,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3. 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基本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原则,学会依法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提高法治意识。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不够尊重和理解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增强民族团结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呈现和分析。
2.设计好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准备好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现状,引发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做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团结的内涵、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内涵,学会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团结的内涵、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2.设计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流程。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
同时,呈现一些反面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破坏民族团结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政治认同:通过视频和图片分析,增强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情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拥护国家民族政策的政治认同。
法治观念:通过史实资料和宪法规定的展示,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维护民族团结的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自觉增强热爱各民族的情感,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增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环节逻辑性强。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环环相扣。
3、开发时政教学资源、贴近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利用时政教育资源,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小课堂见大视野,教学资源来自于学生的原本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又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拓展: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
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事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感悟,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并通过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思维扩散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我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目标议题四:
共铸民族共同体
究与分享:围绕“如何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话题,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交流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目标议题二:
共谱民族团结曲
1、展示江孜保卫战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①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并肩抵御外侮。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2、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左宗棠收复新疆、江孜保卫战的图片,引发学生深度讨论: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以及国家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
例题5:
【题目】请根据教材内容,总结一下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答案】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我们才能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5.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学生的学习反应和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消化时间。
6.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充分尊重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典型例题讲解
本节课的典型例题主要围绕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进行,旨在检验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下是五个典型例题及答案: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可能对一些理论概念和抽象的理论阐述感到难以理解,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法律知识较为熟悉,而对民族团结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有的学生可能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较为丰富,但对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不够明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团结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题目。
2.设计情景模拟场景。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团结。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件,让学生分析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目,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5.拓展(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文化 的保护、继承、 创新和发展工 作,积极促进 各民族之间的 文化交流,使 少数民族文化 获得前所未有 的发展
引导学生认识
维护民族团结 是公民的法定 义务,树立维 护民族团结的 意识,知道在 日常生活中自 己该如何维护 民族团结
小组讨论
祖国统一,是
交流分享
中华民族的最
建国以来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
高利益
团结、互助、和谐。
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认识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
交流分享
和理解我国处
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阅读材料
理民族问题的
分析以上几点的内在联系。
交流分享
基本原则之共
同繁荣
出示PPT(11):呈现“民族平等”的
3.运用展板和多媒体介绍少数民族文化 发展概况。
总结:老师对各调查报告给予评析,选 择优秀调查报告进行展示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统一
集体回答
对课堂教学进
的多民族国家,
行知识梳理,
了解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给学生一个整
对处理民 族关系的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体映像,有助
学习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
出示PPT(8-10):呈现“民族区域自
交流分享
本原则
治制度、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
引导学生理解
基本原则”的内容
观看视频
民族平等
问题: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项基
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
本政治制度?我国建立以来形成的新型民族
阅读材料
加强和巩固民
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族团结,维护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通过开展少数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的内容
问题:为何要加快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 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引导总结: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 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出示PPT(18):呈现“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 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驶上了跨 越式发展的快车道路”的内容
问题:结合材料讨论:他们为发展经济 采取了哪些措施?(彝族山村:建设生态家 园,依托草场优势,靠畜牧业、旅游业走上 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新疆阿克苏:结合“瓜 果之乡”的优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设 立直销店,发展“农超对接”平台,搭建了 网络销售平台,推行销售电商销售模式)这 些措施对于其他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有什么借
的经济社会发
侮。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东北抗日
展,民族地区
联军,是最早的一支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抗日
经济社会驶上
武装,汉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
了跨越式发展
白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鄂伦
的快车道路
春族等各族人民,以“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
引导学生认识
赤血之躯,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
二、教学目标
情Hale Waihona Puke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
进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 分析材料的能力; 在合作、探究、
发现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
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
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的内容, 播放视频《刘三姐对歌》
问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引导总结: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
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 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出示PPT(21):展示要点归纳,从经济、民生、文化三个方面列表归纳我国促进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措施。
开展活动
关系的必由之
高利益”的内容
撰写报告
路
问题: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
交流分享
引导学生了解
感受到了什么?(西藏人民群众在面对外来
党和国家在人
侵略时,团结一致、奋起反抗、守土有责的
力、物力、财
英雄气概和疾恶如仇、临危不惧的民族团结
力等方面大力
御侮精神,以及置自己生命于度外的献身精
支持民族地区
神)。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并肩抵御外
问题:玉树地震发生后,有哪些兄弟民 族率先参与救援?为什么面对大灾,各族群 众主动参与救援行动?
引导总结: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 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 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 共同富裕、 共同繁荣。
播放视频《加快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人 口极少民族发展》,思考:为什么
板块二:家和万事兴
我国政府加快
的不屈信念,以血肉之躯保卫东北的每一寸
民族地区社会
土地)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哪些共
事业发展,保
同的精神追求?(救亡图存,抵御外侮的斗
障和改善民生
争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
引导总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
国家大力扶持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出示PPT(14-16):呈现“我国各民族 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 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 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内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民族问题既直观又抽象,民族问题题材广泛,所以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体验法、
讨论法、探究合作法、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等方法教学。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和原则为保障。 (这是本课需要掌握 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内容抽象, 不易理解)
引导总结:维护各民族的团结,是每个 公民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要热爱祖 国、了解民族文化、了解和掌握有关民族政 策、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主动参与维护民 族团结的公共活动,了解各民族节日、尊重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积极传递民族团结的正 能量。
拓展空间
出示PPT(26-27)
活动主题
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广阔。各民族 地区有珍贵的历史古迹,有多种多样的语言
于学生加强记
因和措施,
忆
知道了维护和 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
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各族人民团结
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
能繁荣发展。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各选择一个少数民 族,深入了解该民族文化发展的某一方面。
2.查找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归
纳,拟写一份该民族的文化发展调查报告。
3.每个小组一名同学作为该民族 文化形象大使,向全班介绍该民族文化发展 状况。
活动要求
1.每个同学都要参加调查。
2.选取的材料要典型、具体、真实、感 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4.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题
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对象
九年级
第一课时
提供者
安庆市望江县望江初级中学 何其根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侧重国情和国策教育, 本节内容主要是讲民族国情和民族政策, 是国 情国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是大纲要求中的重点。 民族关系问题 在中招考试中占很大的比重, 一直是中招考试中的热点, 难点。并常常与当年的时政材料 和新闻热点相联系, 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养成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从自身 的言行做起。培养学生热受各族人民的情感,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从而 实现最终的教学月的。
民族文化调查 活动,使学生 增进对少数民 族的了解,激 发学生爱国情 感
鉴意义?(其他民族地区发展经济除了要依
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以外,更要结合本 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找到适合本地区实 际的发展之路)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引导总结: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
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 快车道路。
文字,有灿烂的文学艺术,有绚丽多姿的民 族风情,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有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让我们以“走进少数民族”为主题开展文化调查,体验民 族魂、中国梦。
活动目标
1.了解少数民族的概况。
2.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古迹、语言文 字、文学艺术、民族风情、传统节日和杰出 人物等。
3.增进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增强民 族团结,激发爱国情感。
内容
观看视频
引导学生认识
创设情境
缩小发展差
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民族平等” 的?
交流分享
距,促进民族
地区共同繁
引导总结: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平等、
经济地位上平等、法律地位上平等。
记录笔记
荣,是增进民
小组分工
族团结、发展
出示PPT(12-13):呈现“加强和巩固
社会主义民族
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
出示PPT(22-25):呈现“维护和促进
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 务”的内容
问题:同学们的对话给你什么启示? (维
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各民族人民只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
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
斗,伟大的祖国才会繁荣昌盛)为了维护民 族团结,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我们应该树 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拥护党的民族政府;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关心帮助身边和各民族同学;同破坏民 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