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日 本

合集下载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节  日本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认识日本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

2)了解日本突出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分析成因。

3)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4)了解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及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1)重在培养学生认识一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经济水平及发展特征等地理内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及生活技能,使他们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2)通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了解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日本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工业区的分布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教学难点:1)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多火山地震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条件。

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方法:如何讲清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分国地理教学的关键;如何使学生牢记和理解日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是日本教学的基点。

采用谈话法、分析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又运用了图、表、数据、自制课件等教学手段来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日本的资料和图片,截取相关的影视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东亚岛国1、位置及领土组成2、首都、民族、语言二、多山的地形1、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2、火山地震频繁三、温湿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东西融合的文化五、发达的经济1、发展经济的条件:2.经济特征: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3.发达的工业(1)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原因)(2)工业中心:大阪、横滨、名古屋、名古屋、北九州4.发达的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六、主要城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 (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 (36张PPT)

防震措施
4.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应该向日本学习 什么?
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加强防震教育,提升 民众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标准等。
课堂小结
河流:短小、水能丰富
课堂训练
( D )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正确的是
A.A——东海 C.C——四国岛
B.B——大西洋 D.D——九州岛
( C )2.关于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
大阪关 西海上 机场
神 户 人 工 岛
日本的河流
2.受地形的影响,日本的河流有什么
特点?
|河流特征
多小Leabharlann 短急岛国 山地丘陵广
河流短小 水能资 水流湍 源丰富
日本的气候
读图,找出日本的 主要气候类型。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秋季节多台风
日本的气候
北京、东京纬度相差不大,比较两城市的气候 差异
日本面积小,只有37.7万平方 千米,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
约3万千米
1.8万千米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
日本的组成
3.思考:曲折的海岸线 对日本经济有什么作用?
曲折的海岸线能减缓海浪的 冲击
多优良港湾
(深水港、避风港)
对渔业、 造船业、海上运 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 有利
走近日本
日本圣岳—富士山
火山地震带来的影响
2.火山、地震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巨 大,请举例说明。
火山
地震
海啸
利、弊
不利影响
弊:影响交通
2011年1月26日,日 本九州岛新燃岳火 山持续喷发。受大 量喷发的火山灰的 影响,当地航班大 量延误,部分道路 禁止车辆通行。
不利影响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

《第七章认识国家》《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人口,知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2)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特征;(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日本工农业的产业类型及特点;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通过读图和资料,分析日本地形及气候特征;(3)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的方法;(4)通过图文分析日本地理环境对其发展工业、农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意识;(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科教兴国,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求实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2、日本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3、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特点;【教学难点】1、在地图上落实日本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工业城市;2、理解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日式英语歌曲视频《Tokyo Bon》。

提问:视频当中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学生回答)上一章,我们了解了世界上的五个热点地区,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深入大洲、地区的内部了解国家,第一站就是我们的近邻、也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

二、新课学习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的时候喜欢拍照发朋友圈吗?(学生回答)教师:小明同学上个月刚刚去过日本,她将自己在日本的所见所闻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录在了她的朋友圈里,并且,她还向聪明的网友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期望得到解答。

但是,老师发现在她的描述中存在着一些地理知识的错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同学的朋友圈前三天的内容,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万能的朋友圈”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特征要求: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明同学前三天的朋友圈内容①帮她指出错误并纠正;②解答她提出的问题;③指出这些朋友圈都说明了日本哪些方面的地理知识。

人教教材《日本》PPT全文课件1

人教教材《日本》PPT全文课件1
猜一猜
今天
打一国家名
第一节 日本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一)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①在世界的位置:地处中纬度地区,东亚的东部边 缘,东临太平洋
中国
俄罗斯
北海道
朝鲜 韩国 九州

东京


②海陆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
__太__平___洋,西北 部隔__日__本___海与 _俄__罗__斯__、中___国___ 、_朝___鲜___及韩国 相望。
进口—加工—出口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模式, 与日本的国情是密不可分 的
2、日本国情特点(即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 条件)
不利条件:
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国内市场狭小。
有利条件:
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 水平;多优良港湾







濑户内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业 区
最大的平原 是 __关_东__平_ 原
6、重要特征:多火山地震

日本位 于亚欧 板块和 太平洋 板块的 交界地 带


本 位 于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 缺乏的程度如何?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
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
1、主要模式为:
九州
2、领土组成 本州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节 日本

歌 舞 伎
文 乐
能剧
文学
动漫
柔 道
相扑 剑 道
寿 司
民 居
和服
日 本
1、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附近数千个岛屿组成。 2、领土组成: 多山的岛国,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地形:
4、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5、主要城市或海港: 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广岛、长崎。
我们的东亚邻国
日 本
学习目标 1.认识日本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的特征。 2.了解日本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特点。 3.了解日本文化特点。 重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亚洲经济发展特点。
定向导学 • 1,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 2,日本的国土特征。 • 3,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该国又是如何 防震的。 • 4,日本工业的特点。 • 5,日本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方向。 • 6,日本文化的特点。
定向导学
• • • • • 1,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2,日本的国土特征。 3,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该国又是如何防震的。 4,日本工业的特点。 5,日本工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6,日本文化的特点。
文化掠影
• 神道教、佛教 • 能剧、歌舞伎、文乐 • 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动漫文学 • 相扑、柔道、剑道 • 茶道、花道、书道 • 服饰、饮食、民居
神户
大阪
东京
濑户内海沿岸? 因为这些地区 多优良港湾,交通
濑户内海
北九州
九州
名古屋
横滨
便利,利于进口原
料、燃料,出口工 业产品。
濑户内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节    日本

第一节日本(首都:东京)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从属大洲):东半球,北半球,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2)纬度位置:23.5O N—45O N,属北温带。

(3)海陆位置:东面临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2、组成:由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

3、日本海岸线特点?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4、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5、地形:(1)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2)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3)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

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

6、气候类型: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7、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

8、日本经济特点:加工贸易9、工业发展的特点?日本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以“进口—加工—出口”经济模式10、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大量进口原料,而又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呢?答:①日本地域狭小,②矿产资源贫乏(但森林、水力资源丰富),③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

11、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①地域狭小,②资源贫乏,③国内市场有限。

12、日本发展经济的优势?①岛国多港湾,海运便利;②劳动力素质高;③科学技术先进,管理效率高。

13、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①问题:土地价格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污染、土地供应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发展速度放缓。

②对策: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4(1)这些地区多优良港湾,交通便利(2)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1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①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

(名师整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日本》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日本》精品课件

6.(2019湖北襄阳月考)不属于日本投资建厂的对象的是( )
A.中国
B.美国
C.西欧
D.东非
答案 D 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投资建厂的对象是一节 日本
7.(2019安徽蚌埠禹会第三次月考)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 ( )
A.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B.北海道岛沿岸
第一节 日本
题型一 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例1 (2017湖南湘潭中考)日本的工业对外依赖性强,主要原因是 ( )
A.多港湾,海运便利
B.人口多,城市密集
C.经济发达,科技先进 D.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解析 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其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工业产品
需要大量出口,因此工业对外依赖性强。
答案 D 材料所述说明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第一节 日本
1.2017年1月17日日本国家旅游局称,2016年日本共接待外国旅客2 400万 人次,较2015年增长21.8%,创下纪录新高,并且来自中国大陆的旅客数量最 多。下列属于日本著名旅游胜地的是 ( ) A.埃菲尔铁塔 B.富士山 C.自由女神像 D.泰山
答案 D 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 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为减少地震伤亡,日本的房屋采用质地较轻的 建筑材料;日本经常进行防震知识宣传、学习地震时自救、互救等知识,故 人们在发生地震时能冷静地应对。日本整个国家都易发生地震,迁移人口 的做法不现实。
第一节 日本
读“日本位置图”,完成4—5题。
知识点二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日本经济概况 (1)亚洲最发达的国家 日本经济发达,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也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其国内生产 总值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金 融业在国际金融业中所占比重很大。 (2)日本的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严重。 ②有利条件:日本科学技术发达;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等。 (3)日本工业特点 ①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如铁矿、煤矿、石油等。 ②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 (4)日本的贸易对象:主要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第一节 日本》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之后学习的第一个亚洲国家,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国家地理,从教材编排的位置和顺序来看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对将要学的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起到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参与意识强,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的表现,同时具有一定合作能力。

但是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读图指出日本位置特点,主要领土组成和首都、了解日本的主要地形和气候。

2.知道日本是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并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成因。

3.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况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使他们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确定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活动讨论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游戏模拟法。

五、教学流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今天哆啦a梦将带领我们去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国度,我们先欣赏一组图片,看能不能猜出来是哪个国家?课件展示完图片顺势提问:“刚才我们看到图片是来自哪个国家呢?关于日本你还了解哪些?”【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孩子们喜爱的卡通人物和配有音乐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及思维,让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过渡:为了更好的了解日本做好旅游攻略,哆啦a梦给我们带来了两个旅游任务,同学们齐读一下。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哆啦a梦带我们去旅游为主线,把学习目标改成旅游任务让孩子能主动参与进来,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探索。

2.自主学习,基础过关旅游任务一:请学生们采取自主学习形式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日本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06东亚和日本前面我们学习了亚洲,了解了亚洲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根据不同的方位,我们把亚洲分成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

我们今天从东亚讲起。

东亚包括中国、韩国、日本、朝鲜、蒙古五国,这五国就是包括我们中国在内,其余四国都是我们的近邻。

五国的首都分别是中国首都北京、韩国首都首尔、日本首都东京、朝鲜首都平壤和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一、日本的自然环境:今天我们着重要讲日本。

日本是东亚的岛国,我们通过地图来看看它所处的自然环境。

首先,日本是位于西太平洋边,地处南北海上交通要道上的一个气候宜人的群岛国家。

就其海陆位置来看,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就其纬度位置来看,日本南部,即本州岛南部、四国岛和九州岛到硫球群岛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当,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本州岛中部到北部,以及北海道岛与我国华北地区大致相当,是温带季风气候。

虽说都是与我国大陆一样的季风气候,但日本是岛国,深受海洋的影响,海洋性特征明显。

而我国背靠亚欧大陆,大陆性特征更明显。

说得更简明一点就是,日本受海洋影响,降水总是要多一些,季节变化更均匀一点,比如冬季降水明显多于我国。

日本的夏季没有我国那么炎热,冬季又没有我国那么寒冷,即受海洋影响,气温的年较差更小。

气候宜人是日本自然环境的有利方面。

注意掌握日本的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这四大岛占了日本国土的96%。

北海道东北部的北方四岛现被俄罗斯占领,北方四岛是俄日关系的主要障碍。

其次,日本是个多山的群岛国家。

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如果这里没有这两个板块在这里碰撞,那这里应该是茫茫的大海。

碰撞了,水面下的海底就隆起抬升,出水成岛,成了东亚岛弧的一部分。

也正是因为如此,日本成了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原山地占国土的四分之三,也因此成了坐在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地震国。

日本常年火山、地震频繁,所以日本常进行防震演习。

抗震救灾成了日本人心中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建筑行业,抗震设计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

如果哪一家房地产公司报着侥幸的心理,不进行抗震设计,那么在地震中肯定受损严重,那这个房地产公司就该倒闭了。

你想呀,谁还敢找你修房子。

经历了四川“5·12”大地震,地震也变得见惯不惊了。

多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不利的条件,但怎样充分利用这个不利条件,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人的智慧了。

这一点,日本人做得很好。

日本利用多山的地形,大力植树造林,使国土三分之二被森林覆盖,是世界森林高覆盖很高的国家。

多火山现实也让日本大力发展以火山为资源的旅游开发。

富士山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却也是日本的圣山,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圣洁的富士山,山脚下蔚蓝色的富士五湖以及湖畔鲜花烂漫的樱花,再辅之以温泉,使富士山成了世人向往的游览地。

多山的群岛国家是日本自然环境的不利方面,但对于日本人看来,未必是不利条件。

这让我想起看到的一本书上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人生就像打牌,发牌者是上帝,对于你自己不管拿到什么样的牌,都要兢兢业业地打,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再次,日本是个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小国。

日本面积37.7万平方千米,人口1.27亿人,主要民族大和族。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故事,说是在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派了一个和尚带着500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往东到仙岛上去找。

据说,这些人到达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日本,但他们没有完成老大秦始皇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没有敢回来,后来就在日本生息繁衍,所以日本的祖先就是那500名童男童女。

对于这件事,我有太多的疑问。

这是历史上写的,是不是一家之言呢?是否确切呢?我不知道,但我感觉只凭单一证人证言,没有看到其它旁证材料,我不敢轻信。

即使千真万确有这件事,难道这500名童男童女就一定是日本人的祖先吗?难道,这些童男童女登上日本之前,那里就一个人都没有吗?或者连土著人都没有吗?所以我很难认同这500名童男童女是日本人的祖先的说法,当然现在日本人也不承认中国人是他们的祖宗。

其实,我们也不想当日本人的祖宗。

话说回来,不扯远了。

日本面积37.7万平方千米。

我们前面提到世界最大的湖——里海是37万平方千米,差不多和日本面积相当。

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湖那么大,的确小了点。

我反复说我们四川省面积48.8万平方千米,东北三省有近80万平方千米。

地域狭小、资源匮乏,除了森林、水能资源丰富外,其余与工业发展相关的资源大部分非常缺乏。

所以日本人总感觉自己的地盘太小,总想向外扩张,多次打我国东北的主意,在二战快战败的时候,日本内部还有不少人叫嚣:宁肯放弃本土,不肯放弃满洲。

这个满洲政权就是当时被日本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

总体来说,日本人也真是不容易,1亿多人挤在一群岛上,四面环海,人口密度300多人每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密度的两倍多。

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使日本人自古以来,包括现在都有许多人想拓展地域,建立大东亚共荣,将大东亚搞成他们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归纳一下日本的自然条件,从上可以看出日本位置优越、但多山的地形不利,日本气候宜人,但资源贫乏。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要发展工业,那条件的确很糟糕。

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如此糟糕的自然条件下,日本经济却是高度发达的经济。

日本为什么会如此发达,这让我想到了日本人教育他们的子女时,常用的一句话:我们的国家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小国,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别无选择。

我们许多中国人十分讨厌日本,包括我在内,但我又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佩服日本人教育子女教育得好。

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再到社会教育,日本的教育搞得很好。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句广告词:知识改变命运,劳动创造未来。

有好的教育,就会造就好的人口素质,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的教育比我们办得好,日本的人口素质比我们要高。

再好的教育,再好的素质也需要劳动,这让我想到了另一常用语: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快乐。

现在的许多孩子只觉得玩游戏时最快乐。

我有时也玩游戏,但那只是疲劳了,想换换脑筋,恢复疲劳。

但如果成天玩游戏,那肯定不快乐。

你看那些网络成瘾的孩子,有些几天几夜在网吧里打游戏,出来的时候就像吸了毒的废人一样,他难道快乐吗?如果是成年人,没有找到工作,成天就只能在电脑上打游戏,那肯定是非常痛苦的。

真正的快乐是付出了劳动有了收获,能养活自己,能养活家人,那才是快乐,就是我们常说的“劳动最快乐”。

看看日本人,日本人是一种什么劳动状态,街上的行人匆匆忙忙,上班时间更是十分投入,中午午餐时间很短,而且吃得也不多,都要将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感觉日本人十分珍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下班时,许多人仍然处于工作状态,很少有下班就回家的。

去过日本的人都说:日本人十分的勤劳。

日本的工厂建设也体现了他们精打细算的品质,工厂一般建在海边,一头位于海边的码头,原料从国外进口,一上码头就直接进入了生产流水线。

经过流水线后,产品到了终端,也是在海边,也是在码头,不过是和原料方向相反的另一侧码头,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装船出口。

日本的工厂就像浮在海上的流水线。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日本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要从国外进口。

比如煤炭主要从中国进口,铁矿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进口,石油主要从西亚的波斯湾进口,等等。

工厂建在海边有利于减少运费,减少成本。

二是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工业品出口国。

日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大比重。

比如轿车占国际市场的43%,丰田、本田、马自达、日产、尼桑等轿车品牌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知名度。

比如照相机机占国际市场的87%,索尼、松下等品牌在国际上很有名气。

所以日本的工业产品大部分从国外进口原料,大部分产品又出口到国际市场,于是进出口都在海边了,准确的说是在便于进口和出口的太平洋这一侧。

这也就是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当然,这一边还有其他有利的方面,这里本身就是日本人口稠密的地区,便于招聘工人;这里本身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这里海运交通便利;这里在人多地少的日本,通过填海造陆来缓解用地紧张。

日本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日本的“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横滨所在的东京湾,名古屋所在的伊势湾,大阪神户所在的大阪湾和日本本州、四国、九州间的濑户内海。

“三湾一海”地区是日本工业最密集的地区。

工业太稠密也不是件好事,因为不少工厂有污染。

“三湾一海”地区也是日本海洋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随着科技的进步,日本也在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把污染重、技术差的生产设备淘汰下来。

这些淘汰下来的生产线,主要运往了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地区,因为有些工业起步晚,技术差的落后地区,需要一些廉价的生产和技术,其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所以日本工业现在逐步将落后的,称为“夕阳产业”的设备转移到工业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将污染转嫁到发展中国家。

同时,日本也将越来越多的外资投放到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

这样的目的可以直接从这些发展中国家开采和使用资源,招聘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大部分直接销售到这些国家的市场,只将利润带回去。

这样的好处还可以省下由于进出口而产生的相关费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把污染也留到了这些发展中国家。

通过这些途径,日本在国际上的利润率越来越高,成为世界的高收入国家。

也让日本越来越有钱,在世界的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就占了18家。

日本也成了外汇储备最高的国家。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经济对国际市场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国际市场出现大的动荡,日本经济也就跟着动荡。

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对这样一个对外依赖性很强的国家是个沉重的打击,日本的经济将迎来寒冬。

07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打个比方,日本的文化就像洋葱头,一片一片的剥开,发现里面没有真正的核。

也就是说,日本文化没有真正的核,全是一片一片的外来文化。

这一片一片的外来文化,有东方的,也有西方的。

所以说日本文化是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古代师从中国:唐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日本为了从唐朝输入先进的文化以求自强,先后十九次派使团访问中国,每次访问团都有上百人,多的时候达六百多人。

那时的交通还十分落后,以风帆漂洋过海,常遇到台风或者巨浪,十分不容易。

中国也派出使者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科学、文化、艺术等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2、近代仿效西欧:1853年,美国将军佩理带兵用武力登上了日本国土,要求日本国放下武器,打开国门,并警告日本人不要开战,因为一旦开战,美国必胜。

在此情况下,日本人经过反复权衡,选择了妥协,因为他们知道在13年前的鸦片战争,大清被英国打败。

日本不战而降,与美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