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作文

奥林匹克精神作文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友谊和尊重的精神,它源自古希腊时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种精神不仅在体育赛事中体现出来,也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友谊、尊重和卓越,它鼓舞着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挑战自我,同时也鼓励人们尊重他人,友好相处。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鼓舞着人们追求卓越。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们为了荣誉和国家荣耀,不断努力,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成绩。
他们展现出的顽强意志和不懈努力,激励着全世界的人们,让人们明白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无论是在学业、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们都应该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团结和友谊。
在奥运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竞技,展现出的是友谊和团结。
他们不以国界和种族为障碍,而是用体育的力量来促进友谊和团结。
这种精神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体现,无论是在国际关系还是民族团结上,都需要奥林匹克精神的引领,让人们摒弃偏见和分歧,共同追求和平与发展。
最后,奥林匹克精神倡导尊重和公平竞争。
在奥运会上,运动员们遵守竞赛规则,进行公平竞争,尊重裁判和对手。
这种精神也应该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交往中,都需要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进行公平竞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总之,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它不仅在体育赛事中发挥作用,也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
我们应该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榜样,追求卓越,团结友爱,尊重他人,这样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奥林匹克精神的三大核心价值观

奥林匹克精神的三大核心价值观奥林匹克精神可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比赛哦!它的核心价值观可真是有深度,而且还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的。
说起奥林匹克精神,大家可能会想到那种大场面的竞技场面,但其实它的精髓就在于那三个小小的核心价值观——卓越、友谊、尊重。
这三个“关键词”可不简单,它们可是支撑整个奥运会的基石。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三大核心价值观吧。
1. 卓越:挑战自我,追求完美说到“卓越”,哎呀,这可不是说要你一出生就是个天才。
卓越更多的是关于挑战自己,不断努力,不怕吃苦。
就像那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个精神告诉我们,不管你是跑步还是游泳,只要你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见到成效。
就算你的速度比不上博尔特,也没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否全力以赴。
卓越不是说要赢得比赛,而是要在每一场比赛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成功的路上并不平坦,有时候甚至是“九死一生”,但这正是卓越的魅力所在。
2. 友谊:超越国界,共享喜悦接下来说说“友谊”。
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它在奥林匹克精神中可是大有深意。
试想一下,当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汇聚在一起,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他们,怎么能互相理解和尊重呢?答案就是——友谊。
就像咱们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在奥运会上,尽管大家都是在竞争,但这份友谊却能让你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
不管是赢了还是输掉比赛,大家的笑容、握手,甚至是那句简单的“好样的”,都让人觉得,这份友谊是比赛中最珍贵的奖品。
3. 尊重:尊重对手,尊重规则最后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尊重”。
这可是所有价值观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规则,那比赛还怎么进行呢?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总得有个“规则”才不至于打得一团乱。
奥运会的尊重不仅仅是对规则的尊重,更是对每一个运动员的尊重。
每个人都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所以即使在赛场上有激烈的竞争,我们也要保持对对手的尊重。
就像老话说的“礼尚往来”,尊重不仅能让比赛更加公平,也让每一个参与者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奥林匹克精神对人们的影响

奥林匹克精神对人们的影响奥林匹克精神是指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展现的精神,其中包含了竞争和团结、优美和挑战的元素。
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精神,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思想。
在整个世界上,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成为人们在体育竞赛中所推崇的文化背景,可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竞争与合作在奥林匹克精神中,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竞争。
运动员们互相之间的竞争比赛创造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潜能,让他们取得更高的成就。
同时,这种竞争也可以推动人们超越自己的极限,进一步提升了人类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然而,奥林匹克精神并不是单一的竞争,也包含了合作的元素。
运动员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对手,同时也是相互帮助和鼓励的伙伴。
在一些比赛场合,比如接力赛,运动员们团结合作,互相支持和帮助,才能够取得胜利。
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同样也可以引导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加强沟通和协作,促进团队合作和发展。
平等与尊重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个核心价值就是平等和尊重。
无论国家、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平等的。
在比赛中,所有人都有机会获胜,并赢得荣誉。
这样的平等和尊重也可以引导人们在生活中更加多元、包容和开放。
类似的,所有的运动员都需要相互尊重和关心。
不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都是属于同样的人类大家庭。
在比赛中,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团结和拥抱的场面,感动了全世界。
这种尊重和友爱的精神,也可以启迪人们互相关心和支持,帮助弱势群体,营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拼搏与进步奥林匹克精神还包括了拼搏和进步这两个方面。
运动员们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鼓舞着全球亿万的观众,进而推动这种拼搏和进步的意识影响到所有的人们。
奥林匹克精神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坚定自我,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竞争虽然激烈,但作为一个个体需要不断提升来适应这种竞争。
这种精神可以使人们达到自我实现,进一步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结语奥林匹克精神贯穿于竞争、合作、平等、尊重、拼搏和进步之中,是一种可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价值取向。
奥林匹克精神作文

奥林匹克精神作文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是体育运动员们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展现的一种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体育运动员所具备的,它更是一种普世价值观,是一种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
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友谊、尊重和公平竞争,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使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成为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综合性体育盛会。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是团结。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齐聚一堂,不分国籍、种族、宗教,共同追求体育运动的胜利。
他们不仅仅是代表自己国家的运动员,更是代表着整个人类的体育精神。
在比赛中,他们相互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追求着胜利。
这种团结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员之间,更体现在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他们为自己国家的运动员加油助威,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表示敬意,这种团结精神超越了国界和种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价值观。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的另一个核心是友谊。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们不仅是竞争对手,更是朋友。
他们在比赛中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无论输赢,都能够保持着一种友好的态度。
在赛场之外,他们更是能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种友谊不仅仅是在运动员之间,更是在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他们通过体育运动的交流,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和友谊,这种友谊成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再次,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个核心是尊重。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们不仅尊重自己的对手,更尊重裁判员的裁判结果,尊重观众的情感。
他们能够接受胜利,也能够承受失败,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失去尊重对手和裁判员的态度。
这种尊重精神不仅仅是在比赛中,更是在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他们尊重彼此的文化、习俗、宗教,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这种尊重成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最后,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后一个核心是公平竞争。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在比赛中奋勇拼搏,追求着公平竞争的胜利。
他们不会采取任何不正当手段,不会违反比赛规则,坚守着体育道德和职业操守。
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和感悟2000字作文

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和感悟200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和感悟2000字作文篇1对于什么是奥运会,我一直不太理解,正好今年有一届奥运会,于是我决定要走近它,了解它。
原来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主办的世界综合性运动会。
每4年举行一次,是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运动会,每次举办都换一个国家。
它起源于古希腊这个神秘的国家,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为奥运会蒙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
今天看到奥运会赛场上的每一个比赛项目都是那么的震撼人心,最触动心灵的是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她们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最终以3:1赢了塞尔维亚队,获得了冠军。
现场的每一个中国人都欢呼起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笑容。
就连解说员的声音都是无比的激动,他说中国女排赢得了奥运精神。
奥运精神?我原来一直以为赛场上谁强谁就是胜利者,其实这个理解是不完全正确的。
奥运精神指的.是一种永不服输的超越自我的精神。
中国女排就是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中国女排在8进4的比赛中迎战东道主巴西队。
不论是交手记录,还是小组比赛的表现,这都是一场不被大家所看好的比赛。
可是中国女排的队员们却是在这个“不被看好”的氛围中,在这狂躁的嘘声之中,力挽狂澜,“狭路相逢勇者胜”,最终主功手朱婷用一技漂亮的扣杀结束了这荡气回肠的对决,同时也用顽强不屈的中国女排精神为奥运精神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回想赛场上她们那专注的眼神,透露出了她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她们在那最关键的时刻永不放弃,赢得了她们所应该得到的荣誉。
她们让我真正明白了成功的关键就是坚持永不放弃,她们也让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
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和感悟2000字作文篇2【对奥运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你知道什么是奥运会吗?奥运会可了不起了,是全世界最大的体育盛会。
四年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会聚集在一起,为国家和民族争光添彩。
看着他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永不言败的英勇姿态,我深深地被奥运精神所折服。
申论:奥林匹克精神,生于竞技却高于竞技

奥林匹克精神,生于竞技却高于竞技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鏖战正酣。
奥运健儿突破极限、挑战自我,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运动员们都以他们精彩表现展现了体育精神之美。
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它生于竞技,却高于竞技。
它是更快、更高、更强,也是跨越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爱与和平的力量在困难面前的永不屈服。
正是奥林匹克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体育对于人类的意义,让奥运会成为全球最高荣誉赛事,受到世人的瞩目。
一直以来,任何竞技体育运动,都是力与美的展现,是人类品格中坚毅美好的载体,有的是铿锵有力,有的是空灵敏捷,有的是力竭时的永不放弃,有的是极限中的坚韧不拔。
“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成为每一位运动员的信念。
在历届奥运赛场上,总有运动员不断挑战人类极限。
他们以非凡的勇气,直面挑战失败所带来的各种后果,去尝试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难度。
我们振奋于初出茅庐的小将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上,惊天一跃,挑战了从未在雪上完成的1620;我们惊叹于仅仅开赛4天,奥运健儿们就在“冰丝带”四破奥运纪录。
他们的成功再一次刷新了人类的高度,展现了无限可能。
但挑战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失败,在追求那极致的瞬间时,带来的并不总是甘甜。
日本冰上花滑选手羽生结弦,作为两届冬奥会冠军,荣誉满身,也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将阿克塞尔四周跳这一花滑最高难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发起一次次挑战。
对于观众来说,羽生结弦的挑战比冠军更有意义,无论成败,全人类都会为之喝彩,同时也会对下一个挑战超越自己的选手充满期待。
突破是人类刻进骨子里的不屈性格,纵使比赛有胜负,但奥林匹克精神从来不止于输赢。
正如奥林匹克格言中所说,这是一场让人们“更团结”的体育盛宴。
奥运赛场上外籍教练助力中国军团频创佳绩,中国教练“海外交流”日渐成为常态。
体育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无论是教练还是运动员,即便彼此是对手也都是战胜自我这条赛道上的伙伴。
尽管这些伟大的运动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他们都有着同一个身份——奥林匹克精神的践行者。
奥林匹克精神内容

奥林匹克精神内容
《奥林匹克精神内容》
一、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以体育运动与文化表现为表现形式的伟大精神。
它是和平共处、竞技精神、公平正义、友谊和团结的精神体现。
1.和平共处: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共处,它主张用运动来取代战争,用文化来取代暴力,用体育活动来强调国际友谊与和睦的关系。
2.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激发全人类的竞技精神,鼓励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掘自我的潜能,以体育竞技推动全人类的发展。
3.公平正义:奥林匹克精神重视公平正义,强调尊重和尊重各方人权,尊重全人类无论其宗教、种族、国籍的公正正义,从而建立一个和平、公正的社会。
4.友谊团结: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友谊和团结的精神,鼓励人们尊重体育的同道,尊重体育的品格,坚持团结协作,以友谊、公平、共赢为原则,共同携手谱写体育的新篇章。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意义
奥林匹克精神对于全人类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赋予了体育运动以深刻的文化内涵,也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能够提高人们的文明素养的文化活动。
1.增强国际间的友谊:奥林匹克精神鼓励人们发扬友谊与合作的
精神,促进国际间的友谊,从而减少战争冲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增进人们的精神境界: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激发人们的追求精神,倡导尊重和友爱,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3.发展体育运动:奥林匹克精神为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它使体育运动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从而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
奥林匹克精神演讲稿

奥林匹克精神演讲稿1500字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有关奥林匹克精神的演讲。
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一种理念和价值观念,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为人们所广泛认同和尊崇。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了公平竞争。
在奥运会上,运动员们来自世界各地,代表着各自的国家和文化。
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区别,只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奥林匹克精神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无论我们的背景如何,只要我们具备出色的才华和持续的努力,我们都能够在公平的竞技场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荣誉和尊重。
这种公平竞争的精神,在运动中反映出来,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应用。
在社会中,我们应该追求公平和正义,不论是在工作职场还是在社会交往中。
只有保持公平竞争,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其次,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团结合作。
在奥运会上,许多体育项目都要求队员之间进行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无论是篮球、足球还是接力赛,成功离不开团队的默契和协作。
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应用。
无论是在学校、家庭还是工作中,只有团结合作,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效率。
我们不能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了整体的利益。
通过团结合作,我们能够实现更大的目标,也能够更好地克服困难和挑战。
此外,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了尊重和体谅。
每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需要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规则。
这种尊重的态度能够提高比赛的品质,并且为体育运动增添了一份礼仪和风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
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中,只有尊重他人,我们才能够建立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体谅他人,理解他人的困难和苦衷。
只有在相互尊重和体谅的基础上,我们的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和幸福。
最后,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了奋发向上的努力精神。
在奥运会上,运动员们通过大量的训练和付出,才能够达到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出强大的竞技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奥林匹克精神熊斗寅摘要: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无形文化遗产,是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文化要素。
作者提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新概念并从5个方面论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早在1988年,第9期《新体育》杂志发表了我的《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一文,现在看来认识非常肤浅。
随着我国举办的2008年奥运会一天天临近,目前“奥林匹克精神”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在媒体上屡见不鲜,而且在教育部审定的高中语文课本里也收集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课文,可见其应用之广。
但遗憾的是,我尽力检索查询,未发现一篇专门论述奥林匹克精神的文章,而课本中却是引用有误,把奥林匹克主义(Olympism)误译为奥林匹克精神,这还是有出入的。
因此,对于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奥林匹克精神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我们的正确认识,以利于我们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开展中西文化交流,使其扎根中国,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我现在把学习心得体会谈出来和大家商榷。
一.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首先要弄清几个概念。
我们通常说奥林匹克精神(Olympic spirit),实际上是个省略词组,它的本意应该是“奥林匹克主义精神”。
就像我们通常说“共产主义精神”而不能说“共产精神”是一个道理。
因为严格地说,奥林匹克(Olympic)仅仅是个有特定含义的形容词,它标志着是属于古代奥运会传统的一种现代国际文化现象。
当然,在外语中也有用奥林匹克复数来表述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是一种省略的用法。
即“The Olympics”,则相当于“Olympic Games”。
我们在宣传报道甚至学术论文中误把“奥林匹克”当作名词使用,这是不规范的。
说起“精神”一词,使用十分广泛,它有多种含义,这里是指它的哲学含义。
据《新华词典》解释:哲学范畴的精神是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据《辞海》定义:“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宗教信仰者和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神,是对意识的神化。
唯物主义者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意义的概念来使用,认为他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既然精神和意识是同义词,那么什么是意识呢?据《新华词典》的解释:哲学范畴的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人脑这种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的机能。
它反映客观世界,并对客观世界有反作用。
”据《辞海》认为,意识是“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人脑的机能,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对物质来说,意识是第二性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辩证唯物主义肯定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存在的反映,又对存在起巨大的能动作用。
从哲学的意义上,我们是否可以对奥林匹克精神作如下定义: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奥林匹克主义社会实践的体现和反映,包括古代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境界,包含体育、文化和教育三方面的内容,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无形文化遗产,是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素质、建设和谐社会和维护世界和平最具广泛性的国际文化要素。
有人不禁要问,究竟奥林匹克精神和我国体育界提倡的“中华体育精神”、“乒乓精神”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
国家体育总局曾经把中华体育精神概括如下: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还有作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标兵——中国乒乓球队以它长盛不衰的业绩受到世人的赞誉,他们在多年的艰苦奋斗中也提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响亮口号。
如“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人生能有几回搏”、“打出风格,打出水平”、“甘当铺路石”、“创新才有生命力”等等,这些口号不断鼓舞我国运动员从胜利走向胜利。
乒乓球队的这些口号形成了他们特有的体育文化,形成一种体育精神,从而有普遍的宣传价值和推广价值。
早在1981年,当时中央领导同志就概括为乒乓精神,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
内容如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国争光的精神;不屈不挠,勤学苦练,不断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同心同德,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胜不骄、败不馁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尽管后来这些精神的提法也与时惧进,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仅仅限于竞技体育的竞赛方面,是一种竞赛精神。
事实上这些精神都可以包括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内,但他们却不能包括奥林匹克精神,也不能等同于奥林匹克精神。
这里我们看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就此区别是如何说的。
他在1908年7月发表文章时说:“人们会问我:你所说的奥运会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世界锦标赛有什么不同?……我不否认世界锦标赛的存在,我还同意将它作为奥运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奥运会还有‘别的东西’。
正是这‘别的东西’使其自有它的特点,这种特点是在其它种种体育竞赛中找不到的。
” 1924年第8届奥运会后,顾拜旦又对此发表了看法。
他说:“最近这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尽管作出完美的值得称赞的努力,力求赋予它艺术和思想,但它仍有太多的‘世界锦标赛’的味道。
当然,它必然会如此。
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有权期待一个组织尽量完美的奥运会。
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别的东西——民族精神的表现,诗人灵感的协作,对美的崇拜,适合奥运会过去所体现、今天必须继续代表的强有力的象征主义的所有一切事物。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发现,顾拜旦所复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它更多的内涵,决非一般人印象中的大型国际竞赛,它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人文内涵,因为奥林匹克运动不是单纯的体育,是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没有文化教育就不成其为奥林匹克运动。
所以我们体育理论界开始把奥林匹克运动定位为: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为载体,教育为核心的国际文化运动。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也曾经把奥林匹克运动简单地列为一个公式,便于大家记忆,即:奥林匹克运动 = 体育 + 文化 + 教育这仅仅是一种尝试,不知是否妥当。
二.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我们常见的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往往局限于《奥林匹克宪章》所规定的内容,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宪章》的基本原则第6条是这么说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精神互相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的体育活动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这一条译文与正式出版的《宪章》稍有出入,为了准确弄懂它的含义,我们不妨读一读原文:“The goal of the Olympic Movement is to contribute to building a peaceful and better world by educating youth through sport practiced without discrimination of any kind and in the Olympic spirit, 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 friendship, solidarity and fair play.”从原文的语法结构看,《宪章》仅仅提到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这3种精神,显然这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全部内涵。
如果我们仅仅把奥林匹克精神局限在这3个方面,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这一条只是引用奥林匹克精神一词来说明如何通过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而不是专门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
那么,究竟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全部内容呢?我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应该贯穿在古代和现代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切活动之中,内容极其广泛。
它应该充分体现和反映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所有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激励因素。
它在一定意义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支柱,没有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运动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灵魂。
也就会失去它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光彩,沦为一般的体育赛事。
尽管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动态的社会意识形态,他必然在推进奥林匹克运动中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但我们还是应该对它加以规范,使人们不致无所适从。
所以对他进行探讨是很必要的。
尤其在当前更有它的现实意义。
我试从以下8个方面来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1.重在参与精神:《宪章》基本原则第7条:“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五个连环,它涵盖五大洲。
它的活动是普遍的、经常的(universal and permanent另译为全球性的、持续的).其最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盛大的体育节日上欢聚一堂。
”从这一条可以看出参与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所以参与精神应该列为奥林匹克精神的首位。
参与的广泛性从地域来讲涵盖五大洲,目前世界上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200个,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文化活动。
从参与的人群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加者不分肤色,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政治观点都能走到一起,他们握手言欢,亲切交流,赛场上是对手,赛场外是朋友,自古以来,奥运会就是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
参与的重要性自不用说,没有参与,就没有奥林匹克运动,更没有奥运会。
当然参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参与包括经常性的奥林匹克活动和观看奥运会比赛以及志愿者服务等等,因为这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奥林匹克教育。
至于狭义的参与,主要指参加4年一度的夏季和冬季奥运会,这是有条件的,各项比赛都有一定的标准,而且要经过选拔,不是人人可以随意参加的。
但这也为参加者设置了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参加和获奖是有联系的,但参与者获奖的机会毕竟有限。
例如雅典奥运会参加有202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奖牌的只有57个,约占1/4,那么其它3/4的国家和地区是为什么而来呢!显然他们是为了响应国际奥委会的号召,为了友谊、团结、和平而来,为了学习交流而来。
也是为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而来。
记得在北京亚运会后,香港出版的一份体育刊物封面上写了一句俏皮话,说香港运动员参加北京亚运会收获不大,是“陪公子读书”,这就是根本不懂得体育竞赛的目的和意义。
从这里引申出一个参与和取胜的关系问题。
我们经常高喊“重在参与”这个口号,但这句话是不够完整的。
它的来历我在1988年进行了考证并连续在《体育报》和《新体育》发表文章,纠正了过去误译并已流传很广的一种说法:“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
”这句话似乎没有错,但细想一想,如果竞技体育取胜不重要,还叫什么竞技体育。
顾拜旦当年引用的原文是这样的:“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se Olympiads is less to win than to take part.”这句话直译为:“在奥运会中,取胜没有参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