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室药品规范化管理PDCA

治疗室药品规范化管理PDCA
治疗室药品规范化管理PDCA

提高治疗室药品的规范化管理PDCA事件项目分享

普通外科

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变质、被污染的或过期及更改有效期的药品,均属假劣药品[1],严禁用于患者。护士是临床科室药品使用的直接执行者,其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及使用质量。为有效落实药品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病区药品管理质量,我们通过PDCA循环强化病区药品管理。

分析现状

我院正在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细则(2011版)》,要求各科室备用急救药品应有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药学部对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我科质量控制管理小组成员统计2016年1月至2016年2月7日院、科级质控反馈,本科室治疗室药品管理存在问题8次(药品混放:4次,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1次,使用不合格药盒存放药品:1次;毒麻药品登记不规范:1次,效期混放,存在过期药品:1次),参照《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中关于诊疗区药柜内药品管理及有误风险的药品管理规范要求[2],本科室治疗室药品管理存在不达标项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综合知识与技能[M] 北京: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253

[2]李国红,周万灏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0

P计划-主题选定

提高治疗室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合格率

P 计划-原因分析

经鱼骨图分析,小组成员讨论,最终得出:

造成治疗室药品规范化管理合格率低的真因为:(1)药品专管人责任心不强;(2)药品一品多批;(3)药品混放;(4)无定期检查。

找到原因那如何应对呢?

无记录

治疗室药品

规划不合格

为什么治疗室药品规范化管

理合格率低?

为什么治疗室药品规范化管理合格率

法 环

药品专管人

责任心不强

取用 物护士

责任心不强

用后未规整

交接不严格

药品登记

记录不全

无定期检查

制度学习认识不够

治疗室温度过高

治疗室湿度过高

药品一品多批

药品混放

个别药品过期

药品混放

P计划-对策拟定

问题对策

药品专管人责任心不强加强质控护士质控力度,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药品一品多批固定基数,专人管理,合理调整。

药品混放根据用药途径、药物的毒性,建立不同色系标

签,醒目标识。

无定期检查规定每周检查日期,且建立交接本,细化药品

信息。

D实施-对策实施

(1)加强科内治疗室管理质控护士质控力度,护士长不定期抽查。

由以往每月两次的质控改善为每周一次,增加质控力度,监管治疗室药品规范性管理;周三科内学习进行相关知识反馈,针对出现问题制定措施,积极改善。

(2)固定基数、专人管理,合理调整。

固定基数,根据医院药品管理要求,结合本科室特点确定该科室抢救车、备用药品和麻醉药品的品种及基数,列出药品目录清单,规范药品数量管理。

冰箱药品规范化管理

专人管理,严格交班由一、二病区定专人负责药品日常养护等管理工作(一般为主班护士),并且班班交接。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

的漏洞作出整改,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合理调整,专管人根据每日检查情况,合理调整药品,将近效期、一品多批(同种药品使用批号较少的)、无包装原盒的药品现进行使用,确保药品的良好管理。

(3)根据用药途径、药物的毒性,建立不同色系标签,醒目标识.

根据医院统一标识要求,合理规划治疗室,醒目标识,杜绝护理差错的发生。如麻醉药品、高危药品、精神药品等按规定有单独的存放区域及安全措施并有警示标识,并对听似、看似、一品多规等易混淆药品统一警示标识。

高危药品醒目标识今日、明日液体醒目区分

(4)规定每周检查日期,且建立交接本,细化药品信息。

建立效期登记本 效期登记本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经手人及处理情况。保证近效期药品先使用或及时到药剂科退换,杜绝药品的浪费。按照药品储存要求严格存放 根据药典规定:常温保持为1℃~30℃,冷藏一般要求2℃~10℃,阴凉处为10℃~20℃避光。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使用深色遮光纸遮光。药剂科为病区提供冷藏药品目录、避光药品目录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储存药品,并做好药品储存环节温湿度记录。

收集资料:基本信息(改善前)

收集

时间:2015年1月1日至2月7日 药品检查:17次 药品管理存在问题:8次

治疗室各种药品交接登记本

药品混放:4次

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1次

使用不合格药盒存放药品:1次

毒麻药品登记不规范:1次

效期混放,存在过期药品:1例

药品规范性管理合格率=检查合格数(次)/检查总数(次)

=(17-8)/17=53%

收集资料:基本信息(改善后)

收集

时间:2015年2月8日至3月15日

药品检查:17次

药品管理存在问题:2次

药品混放:0次

储存条件不符合规定:0次

使用不合格药盒存放药品:0次

毒麻药品登记不规范:1次

效期混放,存在过期药品:0例

药品规范性管理合格率=存在问题(次)/检查总数(次)

=16/17=94.1%

C 检查—效果确认

改善前后治疗室查检表

改善前后合格率示意图

0%

20%40%60%80%100%改善前改善后

A 总结

对比前后检查结果出现问题的数目,持续改进方案获得较大的成效,也充分体现了2011版医院评审的其中一个特点——分工与合作的

整合理念:多学科、多部门、多专业、跨领域的合作;为防范药品调配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必须重视病区药品品质和使用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前提。由此,我们可固化流程——定期对本科室药品质量检查、监督及反馈,由质控护士作出分析与整改,并作为下一循环药品管理的监控焦点,由质控组长在平时检查中追踪验证措施落实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检查促进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PDCA应用案例)

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PDCA)案例 提高放射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问题聚焦: 由于高发生率、病情偏重、防治相对困难,院内感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资料显示,保持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手卫生是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严格执行手卫生是每位医务人员的责任。 ?现状与原因: 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后未洗手,其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00%。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严格的手卫生来得到有效控制,用肥皂洗手后医护人员手部菌量比操作中手部的带菌量下降了65%-84%,而且洗手次数越多手部细菌减少越明显,因此重视手卫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随着医院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科不仅需要承担完成传统的辅助科室工作,其业务范围逐渐临床化,各类介入、微创操作也越来越多,因此对手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由于工作量庞大(每日约接待门急诊、住院患者500-700人次),放射科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相较于之临床科室仍有部分差距。放射科目前医务人员共计33人,其中医师16人,技师14人,护士2人,工人1人。根据科室最初的进行的摸底,放射科目前手卫生的依从率较低。为了普及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提高依从性,降低院内感染,现制定PDCA循环,具体如下。 我们运用专项脑力激荡法,制成特性要因图,从人员、方法等方面着手分析,列出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原因(见图1、图2),从而更好更快的提高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图2放射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对差的原因分析鱼骨图 ?PDCA循环: P:1、领取并在洗手池旁张贴新版本洗手图、张贴WHO提出的5个重点手卫生时刻 2、完善科室各公共场所和各机房快速手消毒剂、各洗手池手卫生用具(洗手液、纸巾等)配置 3、完善检查与考核标准,加强检查和反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