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ppt
国家预算与预算体制

强 ❖ (4)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
方收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 快速增长
2、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
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 ❖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
职能 ❖ (3)收入划分:分税制 ❖ (4)预算调节制度:转移支付
制度 ❖ (5)立足国情
若干国家中央与地方之间税种的划分
税种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日本
关税 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销售税 财产税 对用户收费
联邦
联邦
联邦
中央
联邦、州
联邦、省 联邦、州 中央、地方
联邦、州、地方 联邦、省 各级
中央、地方
编制 审批 执行 调整 决算
二、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1、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财政主体之间的财政责任、
❖ (1)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财政权力和相应的财政利益
❖ 即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
的那部分分配关系
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
基本制度,是预算体制的核
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
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
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 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
❖ 零基预算(因素法预算):
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
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
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 增
零
财政收支状况。
量 预
基 预
算
算
❖ 3、总预算、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 标准:以预算单位差别为依据 ❖ 总预算:由汇总的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政治行为中,()追求选票极大化A. 政府部门B. 特殊利益集团C. 投票者D. 政治家2.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依据确定公共收支计划指标,而不考虑以前的公共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A. 单式预算B. 增量预算C. 零基预算D. 复式预算3.按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的标准,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产品是()A. 国防B. 消防C. 外交D. 航空4.依据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以下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的税种是()A. 所得税B. 财产税C. 关税D. 增值税5.美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1 月1 日—12月31 日B. 当年7 月1日—次年6月30 日C. 当年4 月1 日—次年3月31 日D. 当年10 月1日—次年9月30 日6.以下属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有()A. 征收个人所得税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 消除外部性D. 控制货币供应量7.中央政府须承担的支出责任是()A. 国际贸易B. 市政建设C. 公共绿地D. 地方性公共交通8.《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年施行A. 1994B. 1995C. 1986D. 19969.《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年通过30A. 1994B. 1995C. 1986D. 199610.国家预算的执行机构由()和职能机构组成A. 国务院B. 省政府C. 各级人民政府D. 各级人大1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A. 统一领导B. 分级管理C. 统收统支D.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2.整个国有资产管理重点是()A. 有形资产B. 无形资产C. 经营性国有资产D.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13.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属于()A. 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B. 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财政包干体制C. 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D. 以中央集权为主,适当下放财权的体制14.各级预(决)算应由同级()审查批准A. 人民政府B. 财政部门C. 税务部门D. 人民代表大会15.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是按照下列哪种形式分类的()A. 预算的内容B. 预算的组织形式C. 预算的实施过程D. 预算收支指标16.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调整的审批机关是()A. 本级财政部门B. 上级财政部门C. 本级人大常委会D. 上级人大常委会17.我国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是()A. 1 月1 日—12月31 日B. 当年7 月1日—次年6月30 日C. 当年4 月1 日—次年3月31 日D. 当年10 月1日—次年9月30 日18.各级政府应当按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多大比例设置预备费()A. 10%—15%B. 5%—10%C. 3%—5%D. 1%—3%19.下达编制下一年预算草案指示的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财政部D. 中国人民银行20.中央决算的审查和批准机关是()A. 财政部B. 国务院C. 全国人大常委D. 全国人大21.预算外资金属于()A. 信贷资金B. 集中性资金C. 单位自有资金D. 财政性资金22.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的批准机关是()A. 本级财政部门B. 本级人大C. 上级人大D. 上级财政部门23.我国预算资金的出纳机构是()A. 财政部门B. 海关C. 税务部门D. 国库24.我国县级以上的国库经理机构一般是()A. 工商银行B. 农业银行C. 中国银行D. 中国人民银行25.具体负责预算组织实施的机关是()A. 税务机关B. 财政部门C. 海关D. 人大常委26.下列资金中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是()A. 增值税收入B. 国企税后留用资金C. 乡镇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D. 债务收入27.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属于()31A. 单位B. 主管部门C. 财政部门D. 国家28.按国家预算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不同,可将国家预算分为增量预算与()A. 单式预算B. 零基预算C. 复式预算D. 绩效预算29.我国预算编报程序实行()A. 一上一下B. 二上一下C. 二上二下D. 三上二下30.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组成A. 省总预算B. 市总预算C. 自治区总预算D. 地方总预算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漏选不得分。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学习要求: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原则了解政府预算的职能和分类方法具体内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多少。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例题1—08年单选】政府理财的主导和基本环节是()A、信贷计划B、政府预算C、国民经济发展计划D、年度投资计划答案:B【例题2--课后题第2题】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
A.政府财政收支计划B. 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C.政府理财的基本环节D.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答案:D二、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文件,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和全体人民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只有在授权范围内的支出,才是合法和有效的。
《国家预算管理》PPT课件

7.强化法律性
传统的部门预算通常只需要在财政的业务机构和部
门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现行改革的部门预算方案是作 为功能预算的细化部分,也需要传送到立法机构,我国 政府除了向人代会提交功能预算外,还同时提供有关部 门的部门预算,以便于立法机构审批年度预算法案、并 为监督政府预算的执行提供依据。
二、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四、基本支出预算的控制和调整
定额标准确定后,财政机关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按定额
标准计算形成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及财政拨款补助数下
达给部门或单位。 基本支出预算中按照政府采购品目规定应当纳入政府 采购的支出,应当同时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并按照国家有 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
第四节 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
一、项目预算的范围及其分类
三、基本支出经费的测算方法
(一)按不同用途经费的核定 1.人员经费的核定方法:按定员和工资标准据实核定。 基本工资是人员经费的主要部分,一般根据核定的编制人数或全年平均 人数、上年平均工资定额,并结合计划年度工资调整情况计算确定。 全年工资额=编制人数×年均工资定额 发给在职人员的各项津贴、补贴等补助工资一般根据人员数和平均标准测算。
(四)事业费定额的测算工作 1.审核、分析、整理测算资料 审核; 分析和整理。 2.测算制定定额标准 3.测算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和财政补助数 根据各个单项定额标准及定额标准的计量单位测算出事业 费的基本支出预算控制数; 核实单位的收入情况; 为便于分析和管理,可根据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数和单位编 制内实有人数计算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包括人员及日常公用 经费); 定额标准初步确定后,要进行复盘试算。
5.科学性 打破按基数编制预算的方法,部门预算支出的核定不 再以上年基数为基础;而采取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结合, 以财政部门核定的定员定额标准为依据编制经费预算;以 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6.经费分类管理 部门预算对支出经费实行分类编列与管理,即:所有 行政事业经费一律按部门划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 分。对部门预算中的收入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预算, 实行不同的编制方法。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三 国家预算原则
1. 2. 3. 4. 5. 公开性 完整性 可靠性 统一性 年度性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 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二、编制部门预算 三、政府采购制度 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 (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 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复式预算 优点:有利于国家职能的分离,有利于提 高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进行宏观 调控和决策。 缺点:预算编制较为复杂
2 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 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 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 财政年度的经济社会发 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 定的。 零基预算指财政收支 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 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 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 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 支状况。
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五、“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支出分类改革 根据政府管理和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统 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 “类”— 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款”— 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 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项”— 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 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
二 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 国家预算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一级政府的总预算包括本级财政收支和汇 总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 我国是按照一级政权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 预算级次。
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自治州; 县、市辖区、不设区的市; 乡、民族乡、镇
《预算法》对预算管理职权的规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决算的审批 权;预算、决算的监督权;对预算、决算 方面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预算执行的 监督权;预算调整方案的审批权;根据授 权,对决算进行审批;对预算、决算方面 不适当的决定的撤销权。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概述(ppt 74页)

税
税源普及全国、流动性大、调
源
节功能大的税种,应归中央税
范
围
税源比较固定、税基较为狭窄
的税种划为地方税
将税源广阔、流动性强的税种
划为中央税,有利于控制税源
防止税收流失。将调节功能大
效
的税种划为中央税,有利于调
率
节收入分配不公和稳定经济。
民代表大会的职责权限;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职责权限;
(3)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 责权限;
(4)财政部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职 责权限。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纵向不平
衡,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存在着横 向的不平衡,需要通过转移支付制 度进行调节。预算调节的方法主要 是补助金。
b、各项财政支出,不再由中央归口下 达,均由“块块”统筹安排,调剂余 缺。
c、包干比例和补助数额由一年一定改 为一定五年不变。
(2)“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 干”的体制形式(1985~1987年)
(A)按第二步利改税以后的税种划分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按隶属关系 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根据地 方的收支基数,确定地方收入的分成 比例和上解补助数额,一定5年不变。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1953~1979年)
3、地方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年) 4、分税分级预算管理体制(西方国家普
遍实行、我国1994年开始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体制的特 点有:
(A)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较高, 大体占1/3左右。
(B)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比重较高,大体1/2~3/4左右。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具体内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多少。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二、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文件,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和全体人民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只有在授权范围内的支出,才是合法和有效的。
三、政府预算原则---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政策方针。
1.完整性原则-----政府预算必须包括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内容,以便全面反映国家的财政活动。
2.统一性原则----各级政府都应编制统一的预算,其中包含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都要按统一科目、统一口径和统一程序计算和全额编列,不允许只列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也不应另立临时的预算。
财政学5

8
2、政府采购的特点和作用 政府采购的特点和作用 ⑴政府采购的特点 与一般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 与一般采购相比政府采购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一是采购资金的公共性; 二是采购主体的特定性; 二是采购主体的特定性; 三是采购对象的广泛性; 货物、 三是采购对象的广泛性;(货物、工程和服 务) 四是采购活动的非盈利性; 四是采购活动的非盈利性; 五是采购方式的规范性; 五是采购方式的规范性; 六是采购意图的政策性。 六是采购意图的政策性。
5
部门预算改革的必要性:
有利于实现政府预算管理的统一性 ; 有利于保证政府预算的完整性 ; 有利于统一预算编制标准, 有利于统一预算编制标准,采取科学的预算分 类方法,细化预算编制; 类方法,细化预算编制; 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
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①②③④ 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意义 ①②③④
– 政府间转移支付有稳定经济的作用
• 经济萧条时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经济过热时减少
– 政府间转移支付可以调整地方支出结构与水平,使 之与国家目标一致
19
我国分税制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 (一)运行情况良好 一是初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 系;二是初步规范了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分配 关系;三是国家财力得到明显增强; 关系;三是国家财力得到明显增强;四是财 税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税管理开始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我国分税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收入占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过低 的比重仍然过低
6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1、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发展 政府采购制度及其发展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 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 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 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 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市场上为政 府部门或公共部门统一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行 为。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 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 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 ),从国内外市场为 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 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 制度。 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预算 省本级预算
市总预算 市本级预算 县总预算 县本级预算
地方预算
乡预算
直辖市预算
自治区预算
2019/12/30
12
3.中央预算亦称为中央政府本级预算,是经法 定程序批准的中央政府的预算收支计划,是中 央履行职能的基本财力保证,在国家预算管理 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中央级预算由中央主管部门的行政单位预算、 事业单位预算、企业财务计划、基本建设财务 计划、国库和税收计划等汇总而成。
出; 2.细化预算、提前编制预算; 3.加强对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4.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2019/12/30
17
二、编制部门预算 要求各部门必须将本部门所属各司局、各基层
单位所需各类不同性质的资金,综合为统一平 衡的部门预算,体现预算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国家预算的透明度; 2.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程序和流程制度化; 3.使预算细化到部门、项目,有利于监督; 4.实现了依法理财,依法行政;
(一)国家预算级次与组成
1.政府预算一般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 原则建立相应的预算体系。
2.我国预算法规定,设立五级预算体系: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 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 镇五级预算
2019/12/30
11
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
中央预算
1.起源:丹麦 2.含义:将预算年度内全部的财政收入和财
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相对独立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 预算
2019/12/30
5
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优点:
编制复式预算使经常 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 泾渭分明
反映出来的盈余或赤 字真实可靠,且能保 证国家债务收入用于 建设性支出
1.公开招标; 2.邀请招标; 3.竞争性谈判; 4.单一来源采购; 5.询价采购; 6.其他采购方式。
2019/12/3一)概念: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就是由政府财 政部门对所有政府性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 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进行集中收纳管理, 同时,对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支付过程实行集中 统一处理的制度。
2019/12/30
18
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 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
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 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具有公开性、公正 性、公平性和竞争性,其中公开竞争是它的基 石。
2019/12/30
19
(二)政府采购方式(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 相结合)
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 及宏观经济的分析和 调控
缺点:
仍是投入型预算,不 能反映预算支出的效 果,只能反映支出的 用途和数量;
完善:编制产出型预 算和效益预算
2019/12/30
6
(二)按国家预算指标(预算数字)的确定 不同:
(内容的区别) 1.增量预算 2.零基预算
2019/12/30
2019/12/30
15
四、国家预算的原则 1.公开性:需人大讨论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2.可靠性:预算法 3.完整性:不得在预算外另列预算 4.统一性:做到收支按统一程序、口径编制 5.年度性:历年制
2019/12/30
16
第二节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现有预算,后有支
1.含义:是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 在一个预算总表内,形成一个收支对照表的预 算编制形式。
2.优缺点 优点:符合预算完整性原则; 缺点:没有把全部的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
列和分别汇集平衡,不便于对财政经济活动进 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一种投入型预算。
2019/12/30
4
复式预算
7
增量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财政 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 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
我国预算编制基本上采用增量预算编制方法 优缺点:编制方法较为简便,易于操作;但
存在编制方法的不科学、不规范、欠公平、 造成预算约束软化。
2019/12/30
8
零基预算
1.含义: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 定,以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依据,不考 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所以有人称之人“不 连续的预算”。
2019/12/30
13
4.地方预算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地方各级政府的财 政收支计划的统称,负有组织大部分国家预算收 入和相当部分预算支出的重要任务,是地方政府 职能实施的财力保证,在国家预算管理体系中居 于基础性地位。
2019/12/30
14
(二)预算管理权限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3.各级政府的职权 4.各级财政部门的职责 5.监督与法律责任的规定
理解: 1.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法定程序审批的法律文书 3.国家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
具
2019/12/30
2
二、国家预算的类型 (一)按国家预算计划表格的安排不同: (形式的差别) 1.单式预算 2.复式预算
2019/12/30
3
单式预算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第二节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2019/12/30
1
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
一、国家预算的含义
概念:国家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 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最早产生在美国,由私人企业发展而来; 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省市先后试行了零基预算
2019/12/30
9
零基预算优缺点
优点:
缺点:
有利于控制政府支 工作量大 出,提高支出效益; 技术要求水平高
有利于政府根据经 济发展的客观情况
制定正确的决策
2019/12/30
10
三、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