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和前景
影视人类学的学科内涵和演变趋势

究方法 、 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影视学 家们认为 ,
影视人 类学 应 当归 属 于影 视 学 的 范 畴 , 是 电影 、 影 视 的一 个独 特 的 片种 。而 人 类 学 家则 相 信 影视 人
类学属 于人类 学 的范 畴 。早 期影 视 人 类 学 的历 史
的妇女们》 《 警察游行》 《 铁匠》 《 木匠》 《 拆墙》 《 代 表们登陆》 《 水浇园丁》 《 出港的船》 等, 都是对人们
成群 , 边说 边笑 地步入 厂 区 的人 口; 《 火 车 到站 》 表
学 术界 有不 同的看 法 。一 些学 者认 为 , 影 视人类 学 是 独立 于人类 学 和影视 学 的独 立学科 , 有 独特 的研
现 的是火 车站 的月 台上 , 旅 客们 正 在 等 候 火 车 , 一 个 硕大 的火车 头喷着 蒸汽 , 从远 处 的铁 轨 突然 冲进 人 们 的视 野 。此外 , 卢米 埃兄 弟 的《 照相 师》 《 烧 草
中 图分类号 : C 9 1 2 . 4 文献标 志码 : A
影视人 类 学 的英 文 名 称 为 “ 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 s u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
g y ” , 是 人类 学 的分支学 科
中有两 个重 要 的时 间 节 点 : 1 8 9 5年 法 国人 雷 诺 尔 特拍摄 巴黎 民族 展览 会 上 非 洲沃 洛 夫 民族 妇 女 表 演 的制 陶术 被视 作 这个 学科 诞 生 的标 志 。从 这 时
1 . 1 影视 学与 影视人 类学 的关 系
1 影视 人 类 学 的起 源
对 于影视 人类 学和人 类学 以及影 视学 的关 系 ,
早期 电影多 数是 人们现 实生 活 的忠实 记录 , 例 如卢 米埃 兄弟 制作 的大 部 分 影 片 , 都没有 “ 演员”
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观念基础

影视人类学发展的四个时期及其观念基础庞涛[摘要]文章依影像民族志的演进脉络,将影视人类学表述为“业余影像民族志”“专业影像民族志”“后现代实验影像志”和“新时期影像民族志”这四个发展时期,以梳理和讨论影视人类学学科本体形成的观念基础和理论发展脉络。
当代影视人类学依文化相对主义建构了跨文化描写模式和认识论框架,并在后现代转向进程中发挥了文本不可替代的文化批评作用,产生了形态丰富的人文主义和批评性实验影像志类型。
在后现代主义浪潮中,文化相对主义走向绝对化,影视人类学表现为脱离传统田野的趋势,使影像民族志陷入“观念性游戏”的认识论旋涡中。
关于后现代之后影视人类学如何取得进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影视人类学应重回影像民族志书写的传统领域,并赋予这个回归过程以新的内涵,这就是影视人类学的日常生活世界本体论转向,这种转向可以使影像民族志的相对性、多样性和人文性在现象哲学的观念下得到同一性的理性关照。
[关键词]文化相对主义;日常生活世界;本体论转向[中图分类号]120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14(2021)03-0014-09一、普遍钗和特殊主义的观念之争与影像民族志方法的演进民族志电影一问世就背负着人们对他的种种期望:民族志电影能够提示出其他手段很难把握的原始文化的某些特征,甚至最终能呈现出文化的全貌,民族志电影通常被定义为表现文化模式的影片。
①早期人类学家意识到摄影机有助于他们的田野工作,像古典进化论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哈登和鲍德温•斯宾塞,以及早期在北美研究因纽特人的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等相信摄影机是一种客观的图像资料记录手段。
格雷戈里•贝特森与玛格丽特•米德也在田野工作中利用电影摄影机观察心理的和社会结构的内容。
民族志影片(Ethnography Film),也被称为人类学影片(Anthropology Film),始终伴随着人类学学者的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的撰写,在整个20世纪,民族志电影在西方社会掀起过几次热潮,进入电影院,形成公众话题,出现了法国巴黎人类学电影节、美国纽约玛格丽特•米德电影节等多个著名人类学电影节。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作品以其生动的视听体验成为了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社会的重要媒介。
在这个大背景下,影视人类学逐渐崭露头角,为传统人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旨在梳理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探讨其研究路径,并展望其未来前景。
二、影视人类学的脉络1. 起源与发展影视人类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时电影和电视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尝试运用这些新兴的视听媒介来记录和传播人类文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影视人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国内外发展概况在国内,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许多学者开始尝试运用影视手段来记录和传播中国各地的传统文化,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外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则更为成熟,涵盖了全球各地的文化现象。
三、影视人类学的研究路径1. 理论框架影视人类学以人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电影、电视等视听媒介的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框架。
它强调对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注重通过影像来展示和解读人类行为、信仰、价值观等文化现象。
2. 研究方法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影像记录、后期编辑等。
研究者需要深入实地,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信仰观念等。
同时,还需要运用影像技术,将所观察到的人类行为、文化现象等记录下来,并进行后期编辑和解读。
3. 实践应用影视人类学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通过影像手段,可以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呈现给观众,有助于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还可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重要的支持。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视人类学将更加注重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传播效果。
例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现象的背后含义。
2. 跨学科融合影视人类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心理学、社会学等。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影视人类学是运用影视技术和影视理论对人类学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新型学科。
在影视艺术与人类学交汇融合的领域中,它展现了一种多元的文化研究路径,成为了我们理解和揭示人类行为、文化和社会的有力工具。
本文将系统阐述影视人类学的起源脉络、发展路径,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影视人类学的脉络1. 起源与发展影视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电影和人类学的发展初期。
在20世纪初,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视听艺术形式,开始被用于记录和展示人类文化现象。
而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人类学者开始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实地研究,揭示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内涵。
在此背景下,影视人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
2. 主要流派在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流派和理论。
其中,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民族志电影、以文化交流为重点的跨文化电影以及以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纪录片等,都是影视人类学的重要流派。
这些流派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等方面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影视人类学的丰富内涵。
三、影视人类学的路径1. 实地研究实地研究是影视人类学的基本路径之一。
通过深入实地,对特定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影视人类学者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和记录真实的文化场景和社会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运用摄影、摄像、访谈等多种手段,将文化和社会现象转化为生动的影像作品。
2. 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是影视人类学的又一重要路径。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行为和现象,影视人类学者可以揭示文化差异和文化交流的内在机制。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1. 技术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人类学将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和技术手段。
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沉浸式的观察体验,无人机拍摄和无人机跟拍等新兴技术将为拍摄提供更多可能性和视角。
影视人类学概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影视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将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影视创作和研究中。
本文将对影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进行简要的概述和摘抄。
二、影视人类学的基本概念1. 影视人类学定义:影视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影视作品,分析影视中的文化现象,探讨影视与人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影视与人类学的关系:影视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影视人类学将影视作品视为一种文化文本,通过分析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元素,揭示人类社会的文化特征。
3. 影视人类学的目的:通过对影视作品的研究,影视人类学旨在揭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对人类社会的了解,促进文化交流。
三、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1.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影视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语言、图像、音乐等元素进行分析,揭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影视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研究者深入到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通过观察、访谈、记录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
3. 跨文化比较:跨文化比较是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四、影视人类学的主要理论1. 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是影视人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认为影视作品中的符号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通过对符号的分析,可以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
2. 叙事学理论:叙事学理论关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结构、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通过对叙事的分析,揭示作品的文化意义。
3. 文化研究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强调影视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揭示社会文化现象。
五、影视人类学的应用领域1. 影视作品评价:影视人类学可以应用于对影视作品的评价,从文化角度分析作品的优劣,为影视创作提供参考。
2. 文化传承与创新:影视人类学关注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对影视作品的研究,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影视创作中。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影视人类学是运用影视媒介与技术的理论、方法与手段来研究人类文化、社会与历史的跨学科领域。
它以影视为工具,通过记录、分析和解读人类行为、习俗、信仰等,揭示人类社会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本文旨在梳理影视人类学的脉络与路径,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二、影视人类学的脉络1. 起源与发展影视人类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起初主要是为了记录和研究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影视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学研究,包括电影、电视、摄影等。
影视人类学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与民族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互渗透。
2. 理论框架影视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框架,包括文化相对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理论为影视人类学提供了研究视角与方法论指导,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讨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三、影视人类学的路径1. 研究方法影视人类学运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观察、影视拍摄等。
这些方法在研究过程中相互配合,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
2. 研究领域影视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民族志电影、纪录片、影视民族学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不仅关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还关注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问题。
3. 实践应用影视人类学的实践应用包括文化传播、教育、社会问题研究等。
通过影视手段,可以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呈现给观众,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同时,影视人类学还可以为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
此外,影视人类学还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影视人类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同时也能更生动地呈现研究成果。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文化环境,为研究者提供更真实的观察视角。
2. 跨学科合作未来,影视人类学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2024年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范文

《影视人类学的脉络、路径和前瞻》篇一一、引言影视人类学是一门将影视技术与人类学理论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通过影像记录和分析人类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影视人类学逐渐成为一门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影视人类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出发,探讨其脉络、路径和前瞻性发展方向。
二、影视人类学的起源与脉络1. 起源:影视人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电影和人类学学科的起源时期。
早期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对文化现象的一种记录方式,而人类学则关注文化和社会变迁。
当这两者相遇时,便催生了影视人类学的诞生。
2. 脉络:影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的影像记录,以纪录片为主要形式,以记录某一文化或群体的生活状态为主。
第二阶段是理论框架的建立,影视人类学者开始运用人类学理论对影像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揭示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
第三阶段是技术进步与理论创新的融合,随着数字技术和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三、影视人类学的路径与领域1. 路径:影视人类学的路径包括两个方向。
一是技术方向,包括摄影、剪辑、后期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二是理论方向,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民族学等理论和方法,以便对影像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2. 领域:影视人类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保护与传播:通过影像记录和传播特定文化的价值、习俗等;(2)历史与考古:利用影像记录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3)社会发展与政策评估:通过影像分析社会现象和政策执行情况;(4)跨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影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四、影视人类学的前瞻性发展1. 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影视人类学将进一步拓展其研究方法和手段,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影像进行智能分析和解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沉浸式文化体验等。
试论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

、
.
制 作 影 视 人类 作 品 高达 一 千部 之 多 。 目前 , 国 内的 影视 人 类 学 已经完成 了质 的突破 , 实现 了与 国外影 视人 类作 品的平 等交流 与对话 。与此 同时 , 影视技 术的不 断发展 与创新 也在 更 新影 视手段 , 将会 吸 引更 多 的人 类学 工作者去 审视这 一新 学科表 现 出来 的力量及 其在未 来人类 学研究 中的作用 。 三、 影视 人类 学 的理 论框 架构想 如上 所述 , 虽 然 近几 十年 来 , 影视 人类 学在 国内取得 了 突 破性 的发展 , 并 取得 了杰 出 的成 就 。但 是理 论 体 系 的缺 失依 旧是 影视 人类 学 发展 的一 大 障碍 , 亟需 建立 一套 完 整 、 明 晰的影 视人 类学 理论 体 系 。我 国影 视人 类学 在 长久 的发 展历 程 中早 已形成 了一 种僵 化 固定模 式 的学科 理 论指 导体 系, 在 经历 了风 风雨 雨与 曲折 的发 展后 早 已止 步不前 , 非有 新 的学科 理论 否 则将 难 以促 进 影视 人类 学 的发展 。正 如 天 文学 、 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一般 , 正在迫切 冲破固有的 理论框架 , 探索新的尝试。在打破中国几十年来所形成的 固有理论模式后 , 探索属于影视人类学学科 自身 的理论框 架, 创 新影 视记 录表 达形 式 , 以达到 与 国际影 视人 类学 发展 的 同步 , 已成 为相关 学者 值得 深入 研究 与探 讨 的重要 课 题 。 以下就影视人类学 的基本特点以及 目的进行粗略阐述。 ( 1 ) 影视 人类 学 的定 义 。影视 人类学 以人类 学 的基本 理 论 与方 法 为 基础 , 通过 运 用影 视 学 当 中 的影 视技 术 和 表 达技巧, 融 合人 类 学 与影 视 学 的边 缘 学科 。其对 人 类 社会 中的人 类行 为 、 文化 现象 进行 资料 搜集 , 通过 拍摄 记录 的手 段 进行 深入 剖析研 究 , 最 终 生产 出揭示 人 类学 内在 定 义 、 具 有 科学 属性 、 客观属 性与 真实 性 的影视 纪 录片 。 ( 2 ) 影视 人类 学 的 目的 。影视 人类学 与 人类 学所 研究 的对象 与 内容相 同 , 它们 之 间最 大 的 区 别是 所 运用 的 研究 手段与载体 , 以致最后所形成的作 品形式与成效不一 。影 视 人类 学 作 为 一 门刚 萌芽 的 边缘 学 科 , 相 比于 古 老的 文 字 语言资料表现形式 , 其 所运用的现代影视手段与理论记录 方法, 具有更直观形象 、 真实可靠的特征。其所运用的现代 科 学 手段 不 但 拉开 了 人类 学 研究 的新 帷幕 , 更 是 与文 字 资 料、 图片影响 、 信息科学等多种技术手段一起开辟 了人类研 究 的完 整 性 信 息资 料 体 系 , 把人 类 对 自身 的研 究推 向 了一 个 更全 面 的境 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马林诺 夫斯基 的《 西太平洋 的航 海者》 , 提供 了民族学 调查与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1 5 作者简介 : 孙凤娟 ( 1 9 8 7 一) , 女, 山东泰安人 ,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 民族研究 中心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与政 策专业 2 0 1 1 级硕 士研究 生 , 主要 研究伊斯兰
一
、
影视 人类学概念 的界定
啡馆 的印度厅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 映了 自己拍摄 的影片 《 工厂 大 门》 、 《 火 车到站》 等, 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 的诞生 日。 而摄影技 术 一 出现就 被一 些人类 学 家运 用于 收集 人类 学方 面 的资料 。 1 8 9 5 年, 雷格纳特 与人合作 , 拍摄 了塞 内加尔妇女的手工制 陶。 到1 9 2 5年库珀和舍德沙克拍摄 的《 草地》 , 可 以说是 民族片发展 的初期 阶段 。 早期拍摄 的影片或是纯粹 的收集资料 , 或是仅仅为
学是用摄像头来记录被调查对象的 。
和新西 兰拍 摄 ; 1 9 1 7~1 9 1 8 年, 马丁和奥萨 ・ 森 在西太平洋所罗 门岛和新赫布里群岛上完成了影视短 片 。 虽说早期 的民族学家 的拍摄主要 以素材为主 ,但也为后来 民族志 电影 的发展奠定 了 基础 。这一 阶段必须要提及 一部 民族志 电影经典 《 北方 的那努
第2 6 卷 第2 期 2 0 1 3年 6月
山 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S h a n x i Co l l e g e f o r Yo u t h Ad mi n i s t r a t o r2 0世纪 2 0年代 ,以田野调查为基本方式 的民族学研
究才真 正得 到普 及。1 9 2 2年拉德克里夫 ・ 布朗的《 安德曼 岛人 》
盖尔银版法 ” 摄影术的诞 生 , 标志着人类摄影的开始 。照相机 的
发 明大大促进 了摄影机的 出现 。1 8 9 5年卢米埃尔发 明了活动 的
现人类学原理 , 记录 、 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跨
文化 比较 的学 问。在人类学的教学与研究中 , 以照片的拍摄 、 分 析和 民族志 电影或录像 以及多媒体的制作和使用最为常见[ 1 1 。 从
著 的社会 生活 ; 1 9 0 1 年 ,斯宾塞 在澳 大利 亚记 录了袋 鼠舞和祭
二、 影视人类学在 国外的兴起和发展
影视人类学 的兴起和最初发展是在西方 ,是伴随着照相机 的出现 而出现的 。1 8 2 2年 , 法 国的涅普斯在感光 材料上制 出了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但成像不太清晰 ,而且需要八个小时 的曝 光 。1 8 2 6年 , 他 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 的锡基底版上 , 通过 暗箱拍 摄 了一 张照片。 1 8 3 9年 , 法国的达盖尔用他所发 明的照相机拍 摄 了“ 剧院 中画布景的人 ” 的照片 。 同年 8 月 1 9日, 法 国宣布“ 达
本方式的 民族 学研究开始普及 ,并随之形成民族学调 查与阐述 的常规模式 。我 国的 民族志 电影拍摄 工作 始于 2 o世纪 5 0 年代 , 经过 了半个多世 纪的发展 , 我 国的影视人 类学不论是 在理论上还是在影 片的拍摄上都 日趋成 熟。在新 的历 史时期 ,
影视人类 学需要重新审视 本学科的研 究 目的 , 并构建 自己的理论体 系。
了猎奇 , 这反映了西方对异文化的好奇心理 。 拍摄的内容也多是 风俗和一些仪式 。如 : 1 8 9 8年 , 哈登在托雷斯海峡拍摄 了当地土
影视人类学是从人类学中分离出来的一 门分支学科 ,英语 为V i s u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意为“ 可视 的人类 学” 或是 “ 形象化 的人类 学” 。亦即不同于文字表达 , 而是运用照相机或是摄影机直接拍
摄所调 查对象 , 用 电影 ( 胶片) 或 电视 片( 录像 磁带 ) 的拍摄与制
作手段来表现 民族学原理 ,从而展示和解释一个族群 的文化或
建设 。我 国著名 民族学专家庄孔韶曾这样阐述影视人类学 的定
义: 影视 人类学 ( V i s u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是 以影像 和影 视手 段来表
克》 , 由弗莱贺提在 1 9 1 4年开始拍摄 , 记 录了爱斯基摩人 的生活 方式 。可惜第一批素材毁于一场大火 , 后来 他重返哈德逊 湾 , 于 1 9 2 1 ~1 9 2 2年完成 了影 片所 需的全部 素材的拍摄 ,并于 1 9 2 2
年 6月 1日在 纽 约 首 映 , 获 得 了成 功 。
雨仪式 ; 汉堡南 海考察 队于 1 9 0 8 ~1 9 1 0年在密克罗尼亚和美拉 尼西亚拍摄 了土风舞 等多方面的内容 ;伯奇在 1 9 0 4年和 1 9 0 7 年在新几 内亚和西南 非制片 ; 1 9 1 2年 , 格斯顿 ・ 梅里斯在塔希提
中我们不难发现 , 影视人类学 与文本 的最大不 同在 于 , 影视人类
J u n . , 2 01 3
【 语言 ・ 文学 】
影视 人类学 的发展脉络和前景
荆、 凤 娟
(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 民族研究 中心 ,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影视人 类学是 随着摄影摄像技术 的诞 生而出现的 , 它起 源于西方的民族志 电影。 2 0世纪 2 0年代 , 以田野调查为基
关键词 : 影视 人 类 学 ; 发展脉络 ; 前景
中图分类号 : C 9 1 3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9 9 7 ( 2 0 1 3 ) 0 2 — 0 0 9 3 — 0 3 电影机 , 1 8 9 5年 1 2月 2 8日, 他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 1 4号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