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平行透视 和 成角透视)概念浅显易懂 适合初学者

合集下载

透视的种类

透视的种类

D
三、视点前后距离的变化
写生构图时除了左右、上下位置的选择外,
还有远近深度的变化。当然我们观察景物时, 其距离的远近也还是有限度的,不能太近或 太远,要根据所描绘景物在构图中的主次地 位,和周围景物之间的对比、协调关系而定, 太近会产生变形且不能看见全貌,太远则不 能突出主体且模糊不清。
此图在60度视域内,视点所看到的最长限度为视
距物体近,视角大,建筑物显得高大挺拔,
相对离灭点近,有强烈的近大远小的高度 透视差异,深度感强,有动感,视觉冲击 力大。如同照相机的广角镜头。相反距物 体远,视角小,建筑物的远近大小变化不 太大,相对离灭点远,感觉平稳,后面被 遮挡的建筑物更多地显显出来。如用长焦
Over、 thanks
2、倾斜透视的作图方法

本 身 有 倾 斜 面 的 倾 斜 透 视 原 理
②高大建筑物倾斜透视原理。
A
、 高 度 等 分 法
③ 倾 斜 透 视 中 阶 梯 的 画 法
B、平行透视中的对角线法。
C、测点法
视点的选择
我们在写生时,面对景物取景构图,常常会作 一番思考,选取一个最佳角度。左右、前后、高 低不同位置的选择,所表现出来的景物会呈现不 同的视觉效果,这一切都是视点位置的变化而产 生的结果。焦点透视中心点代表视点的主视方向, 理论上永远在视圈内画面的中心位置,是不变的 因素。作为视点,是可以游动的,可以从宽、深、 高三个向度上选择与构图,也就是左右、前后、 高低三个方向位置的选择,这是一个可变的因素, 而这三个因素并不仅是单项选择,往往是两者或 三者综合选择,例如面对某个景物我可以选择它 左面远一些高处的位置,是全方位的观照。
2、成角透视作图方法
1、定视平线H,距点D,测点L1,L2灭点M1、 M2。 2、在基线X上定出AD=AD、Ab=AB、 AA’=AE。 3、由AA‘分别向M1、M2作消失线。 4、连接L1b交M1A于B,连接L2d交M2于D 5、过D点作垂线交A’M2于D‘,过B点作垂线 交A’M1于B’得六面体.

透视(平行透视_和_成角透视)概念浅显易懂_适合初学者

透视(平行透视_和_成角透视)概念浅显易懂_适合初学者
透视规律
英德中学实验学校 制作:高文艳
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
小 低






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 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 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 长远短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 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 本的方法。 基本原理:近大远小
透视图分类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2)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客观物体(指 立方体)存在与 面平行的面时产生 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
视 中 线
心点
视平线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 的各个面都不与画面平 行而成各种角度时的透 视现象。
视平线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意大利)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基本规律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 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 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 (心点); 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 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 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 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 平行; 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 失点。
课堂作业

七年级上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七年级上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 1.视平线: 视平线 2.视 2.视 点: 3.消失点: 3.消失点: 消失点 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就是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上的点, 又叫灭点
透视原理
透视的分类 一点透视(又称 平行透视) 两点透视(又称 成角透视) 散点透视
造型表现) 多彩的学习生活(造型表现)
平行透视 与成角透视
活动二
活动二
学习与研究: 学习与研究: 1.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风景画是怎样表现景物空间的 2.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规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规 律?
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
透视原理
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
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透视原理
比较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的 比较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不同 平行透视和
透视原理
课堂总结归纳
透视基本规律: 透视基本规律:
近密构成的空间变化
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
有规律的大小变化构成的三维空间效果

透视

透视

总结

平行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1.只有一个 消失点即心点;2.凡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 都消失于心点。3.至少可以看到一个面, 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成角透视:凡物体(指方形六面体)的 两个面与画面不平行。
总结


成角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1.在视平线 上心点两边有两个消失点。2.至少能看到 两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透视
娄底三中 肖平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图片欣赏
透视的概念

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 透),即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 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 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透视的分类
1.平行透视:凡物体(指方形六面体)的一个面与
画面平行,而另一个面与画面成90°角(垂直)。
复杂物体透视的处理方法
复杂物体透视的处理方法
复杂物体透视的处理方法
复杂物体透视的处理方法

3圆形透视:指圆形(切面)在视平线上下 或在视平线左右所产生的透视现象。
总结

圆形透视的基本法则:1.圆形与视平线平行重叠 时成一水平线,远离视平线越上或越下则其呈现 的椭圆形面越倾向圆;圆形与视中线平行重叠时 成一垂直线,远离视中线越左(包括视平线上下) 或越右,其呈现的椭圆形面越倾向圆。
透视与空间的关系


透视与空间是紧密联系着的,二者相辅相 成,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合理地运用透视 原理来增强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同时, 正确的形、体空间也反作用于透视关系。 口诀: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 近实远虚。
作品中常出现的问题
作品中常出现的问题
作品中应避免出现的角度

透视素描入门

透视素描入门

2、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
整理ppt
24
上面这幅作品由三个立方体构成,并以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作为三个立方体的这个整体形状位置,从而形成了三 角形的构图。画面图示了三种切割变化形式。(1)框太 长 (2)框太大 (3)框为宜
整理ppt
25
素描基础课程(二)
素描 的的 基础 课程
1.线的表现形式 线的种类和注意事项:
整理ppt
3
整理ppt
4




消失点
视平线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这个正方体是什么透视?
整理ppt
7
成角透视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 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 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 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整理ppt
8
整理ppt
投影
灰光 明暗交界线:亮
面与暗面交界的区域,
因对比较强,呈暗黑色,
是画面中最暗部分,球
明暗交界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的立体效果取决于此,
应着重刻画。
反光
反光:由环境光影响
而形成的稍亮于明暗交
界线的区域。
明暗关系:五大调子
投影:圆的投影为椭
圆形,特点是近实远虚。
整理ppt
29
整理ppt
30
1.起形
2.找出明暗交界线与投影
概念化.)
C、施加明暗:在施加明暗时,最好把处於暗部的包括明暗交接 线、暗面、反光和投影一块儿统一起来画.先统一为一体,然后再在"明暗 交接线"等地方逐步加以强调,使之在统一中寻找变化、对比和关系.在亮 面靠近明暗交接线的地方是亮灰面,它的表现应由靠近明暗交接线到高光 方向依次减弱,并始终使其明度高於暗面,高光的地方留白.(在画的过程 中为了突出球的体积效果,可以强调明暗的对比,特别是明暗交接线的表 现,事实上往往画得比看到的调子要重些.这是因为铅笔的表现力度远远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作图法PPT课件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作图法PPT课件
平行透视作图法
迹点法室外景作图 迹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法室外景作图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2020年10月2日
1
视平线
画面
心点
基线

1
2
画面
心点
1
2
2020年10月2日
2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2020年10月2日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3
视点
距点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4
距点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5
距点
10
成角透视作图法
起点法 测点法 视线迹点法
2020年10月2日
11
左余点 高 度
右余点
左余点
右余点 视点
左余点 视点
右余点
视平线 基线 画面
2020年10月2日
侧视图
右余点
14
视点
透视图 顶视图
视平线 基线
视点透视Biblioteka 顶视图视平线 视点透视圆的画法
心点
视平线
距点
灯光阴影作图法
光线角度
日光阴影作图法
心点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2020年10月2日
心点
6
距点法室内景作图
距点
侧视图 正视图 高 度

透视原理(精)

透视原理(精)

• 1.平行透视的概念
“平行透视”即只有一个灭点,任何有关进深的线(放射 线)都会向这一个点消失。纵向线和横向线没有透视,且保 持平行。 平行透视有较强的纵深感,很适合用于表现庄重、对称 的空间。
(二)、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 基准面:基准面是自由确立的一个虚拟的面,它既是
高度和宽度的坐标,同时也可以作为画面的界定。一般室 内空间中,视点正对着的那个墙面用来表示基准面。
三、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 2.需要注意的问题
(1).真高线的定位 真高线(两面墙体的转折线)属于画面最远处的线,因 此在画的时候不要过长,以免近处的物体画不开,一般占到 纸面中间1/3左右即可。 (2).墙体透视线的斜度
由于视平线定位在真高线中线靠下的部位,因此,天花
板的两条透视线斜度较大,地面的两条透视线斜度较小。
室内透视
(一)、透视的基本术语
• • • • •
视点:人眼睛的位置 视平线:由视点向左右延伸的水平线 视高:视点和站点的垂直距离 视距:站点(视点)离画面的距离 灭点:也称“消失点”,是空间中相互平 行的透视线在画面上汇集到视平线上的交 叉点 • 真高线:建筑物的高度基准线
(二)(一点透视)
三、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 1.两点透视的概念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只有垂直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 组线条均与画面构成角度上的倾斜,每一组各有一个灭点。 因此,两点透视有两个灭点,而两个灭点必须在同一水平线 上。 两点透视是人们观察空间多数情况下的正常视角,它能 清楚地表达相邻两个立面的透视关系。
三、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 (3).两点透视的灭点 一般情况下,定位两个灭点要离真高线稍远些,如果过 近,那么画出来的图画会显得视角变形。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方形景物,除了画好它们的透视方向 外,还必须画好每个 方块面的透视宽窄。 一件立方体的两竖立面,由于它们同画面 之间的正、侧关系不同,会造成它们透视 宽窄不同;许多正、侧方向相同的方块面, 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也会造成 它们的透视宽窄不同。在一幅画中,所有 方块面的或宽或窄,在透视关系上应该去 待统一。
主 体心 人点 物在 处
第二节
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的放置状态 : 所要描绘的方形景物是平行透视还是 余角透视,主要看这些方形景物同画面之 间的放置关系关系如何。立方体是由三对 方块面相互垂直围和而成,平行透视和余 角透视的区别,在于立方体两对竖立的方 块面同画面之间放置关系的不同.
余角透视 放置状态:
不 合 理 构 图
正 确 构 图
余点在实际场景中的位置
从画者的眼睛,引出两条同方形的 两组水平边线完全平行的线,两线在心 点左、右与地平线相交的两点,即该方 形物的左余点和右余点的位置。
余点与余角透视
余角透视方形景物的三种边线是垂 直、向左余点、向右余点。在地平线上, 除了主点都是余点的位置(距点也是一 对特殊的余点)。各种方形景物由于放 置角度不同,都会有各自的左余点和右 余点的固定位置,因此,正确地定出余 点的位置甚为重要。
位置与宽窄 许多(同画面不平行的)方向相同 的方块面,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 的透视宽窄也就不同。这些方向相同的 方块面,有一条共同的灭线。以灭线为 标准,离灭线远的透视面宽,离灭线近 的透视面窄,正在灭线上的则成一条直 线。
在描绘和处理方形景物,除了上述的透视方 向和透视宽窄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物体的结构关系,要注意整体的结构关 系和细小的连接结合关系,整体的结构关系透 视方向要正确,每个细小连接的结合处的透视 方向也不应忽视。初学者往往画到细小处时, 就忘记了它们总的透视方向。 2、人和景物的方向关系:人们的运动和景 物的方向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战士列队沿着道 路前进,军训学生着靶子射击。在配方形景物 时,必视 放置状态: 在两对竖立 方块面中, 一对同画面 平行,另一 对同画面成 直角,为平 行透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视规律
英德中学实验学校 制作:高文艳
看图过程中请大家找出图片的相同点
大近


低远 高 近
客观物体因与人眼(视点)的 远近距离和空间方位的不同,在视 觉上引起近大远小、近宽远窄或近 长远短等形象变化,称作透视现象。
运用透视规律描绘物体形象, 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最基 本的方法。
基本原理:近大远小
透视图分类
1)一点透视(平行透视)
2)二点透视(成角透视)
客观物体(指 立方体)存在与画 面平行的面时产生 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
视 中 线 心点
视平线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 的各个面都不与画面平 行而成各种角度时的透 视现象。
视平线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意大利)
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基本规律
立 方 体 平 行 透 视
一点透视
主点
视平线
1、一点透视的 特点:
(1)平行画 面的平面保持 原来的形状; 平行画面的轮 廓线方向不变, 没有灭点。水 平的保持水平, 直立的仍然直 立。
(2)与画面 不平行的轮廓 线垂直于画面, 是变线,这些 变线集中消失 于一点即主点。
2 、一点透视
yi dian tou shi yi dian tou shi yi dian tou shi yi dian tou shi yi dian tou shi
2、一点透视的 透视规律
(1)平行透视 只有一个主向灭点: 即主点。
(2) 平行直角 六面体在一般状况 下能看到三个面, 在特殊情况下,只 能看到两个面或一 个面。
比较 平行透视 和 成角透视 的不同
1.观察角度不同 2.消失点个数不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的 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 地平面平行;
视平线上只有一个消失点 (心点);
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 失于心点。
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客观物体(指立方体) 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 面平行,底面与地平面 平行;
视平线上有左右两个消 失点。
课堂作业
• 后面的幻灯片 我没有用 不过做的还是很好的 所 以留在这里 没有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