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吕建军主编杨艳老师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第4讲-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第4讲-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0 Q*
消费者剩 余
P*
消费者实际支付
反需求函数: P=P(Q)
19
Q*
例题
假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q0.5+3M,其中q为某 商品的消费量,M为收入。 求:(1)该消费者的需求函数 (2)该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 (3)当p=1/12,q=4时的消费者剩余 解答:(1)MU=əU/əq=0.5q-0.5 货币的边际效用为λ =əU/əM=3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MU/p= λ ,有 0.5q-0.5 / p =3,需求函数为q = 1/36p2

C
对正常商品而言,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 作用方向是相同的。此处,X商品价格上 涨,该二效应都减少了X商品的消费。
收入效应
5
18 替代效应
52
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分析说明
53
普通低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X商品价格上升,E0’变为E1’,X 消费从X1减少至X2 可分为两个部分:
E0’-S’:替代效应,X消费从X1 减少至X3
Y dY MRS XY lim x 0 X dX (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举例:
31
边际替代率的例子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也就是说 X商品对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32
为什么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MRSXY= -ΔY /ΔX 分析:随着商品X的数量增加,其边际效用 递减。与此同时,Y商品消费的数量随之减 少,Y商品消费越少,其边际效用就越大。 这样,放弃的Y也变少。
PXQX+PYQY = M 即2×3+1×6 = 12
13
证明
MAX : U U ( X , Y ) 约束:PXX PYY M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U [M ( PXX PYY )] L L L U 令 0,即 PX 0,即MUX PX X X X L L U 令 0,即 PY 0,即MUY PY Y Y Y L L 0,即 M ( PXX PYY ) 0 MUX MUY 可得, (货币的边际效用) PX PY

微观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

微观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
一、关于偏好的假定
序数效用论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
(1)偏好的完全性。

(2)偏好的可传递性。

(3)偏好的非饱和性。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或者说,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假定消费者之消费两种商品,则效用函数为:
U=f(X1,X2)=U0
U0为一个常数,表示一个不变的效用水平。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个特征,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并且,所有这些无差异曲线之间,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第二个特征,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第三个特征,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MRS12=−△X
2/△X1
△X1和△X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效小时,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MRS12=−△X2/△X1=−dX2/dX1
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微观经济学(5)消费者理论.ppt

微观经济学(5)消费者理论.ppt
P3
B1 B2 A
BC
0 X1 X2 X3
B3
X1
需求曲线
X1
1、消费者收入增加,则
A、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外移 B、将购买更多的各种商品 C、消费者的预算线外移 D、购买更多的低档商品
47
2、预算线斜率发生变化的原 因是
A、消费者购买了更多的消费组合 B、消费品的相对价格变化 C、消费者的收入上升 D、消费品的绝对价格变化
25
26
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P
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
A
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B
市场价格 P0
总的购买成本
需求
O
Q0
Q
27
4.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边际替代率及边际替代率递减 预算约束线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28
消费组合和偏好
消费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消费品及消费数量 组合A:1斤苹果、2斤香蕉 组合B:2斤苹果、1斤香蕉
第5讲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1. 选择和效用理论 2. 等边际法则 3.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4.消费者剩余 5.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
1.选择和效用理论
效用:人们从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 足程度。
消费者选择行为:效用最大化,即 选择自己最偏好的消费品组合。
2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 所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I

X2
P1 P2
I X1 P2
斜率= P1
P2
D
30
X1
X1
I P1
消费者均衡
42
消费者均衡的变化

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分析

消费者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偏好的非饱和性。

该假定指如果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商品数量的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于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这就是说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消费者总是认为数量多比数量少好。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曲线。

或者好不同的产品,或者不同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即同样的产品对于不同的消费者来说其价值可能完全不一样。

偏好的不确定性。

消费者偏好会随着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曲线。

假定两种商品X和Y X商,品和Y商品有很多种组合,但每种商品组合的效用都是一样的,和Y×的各种商品组合构成无差异表,如表1所示。

在表1中只列举了A、B、C、D、E五对消费者偏好的影响,指出广告必须以改变消费者偏好作为主要目的,这样才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

关键诵: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f告文化、社会等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即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产品替代品的增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使得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很难保持固定的偏好。

偏好的相对稳定性。

它是指偏好一旦形成,一定时期内不会改变,在或者是很难改变。

偏好的相对稳定性和偏好的不确定性并不矛盾,偏好的不确定性是长种商品组合,在这五种商品组合中X商品和Y商品的数量都不一样,但是每一种商品组合的效用都是相同的。

根据无差异表,对应平面坐标,可以抽象出无差异曲线(见图1所示) 1中,无差异曲线U上任何,图一消费者行为有两种理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像物体的轻重长短~样,是可以用基数(,2 3 1。

…… )来衡量并加总求和的,消点的效用都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的商品费者可以说出从消费某种产品中得到的满足是多少效用单位(华,2 0 刘0 9 o基数效用论分析的重心是边际效用,为随着认时期来看的,考察的主体是所有消费者,从长期来讲,消费者偏好会随着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但考察一部分消费者,从短期来看,当消费者所处的环境没有发生变化时,其偏好是很难发生改变的。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4.1 复习笔记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应用基数效用概念来分析问题实际上是对不同商品给不同消费者带来效用程度的假定,并用共同的计量单位来量度。

(2)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而且度量也是没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1)无差异曲线也叫做等效用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相对应的效用函数为:),(21x x f U ,其中1x 和2x 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2)无差异曲线的特点:①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②无差异曲线图上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③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一点的X 与Y 这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XY =△Y/△X )是负数(即△X 与△Y 的正负符号总是相反)。

④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3.预算线预算线表示两种商品的价格和预算金额为给定条件下购买这两种商品之各种可能的数量组合,其表达式为:X ·P Y +Y ·P Y =M 。

预算线是在收入和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的消费可能性曲线,收入或价格改变时,预算线将发生变动。

4. 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

此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12,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商品的价格之比P 1/P 2来表示。

由此,在均衡点有:MRS 12= P 1/P 2。

如图4-1所示。

图4—1 消费者均衡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M=P 1X 1+P 2X 2;MRS 12= P 1/P 2。

微观经济学无差异曲线分析

微观经济学无差异曲线分析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分析上节中,我们谈到可以用基数1,2,来表示效用的大小,这是基数效用论的观点。

有关这一点,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持有异议,他们认为,效用是指人们的偏好,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感觉,无法用具体的效用单位来衡量,而只能按先后次序来排列。

因而提出了序数效用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差异曲线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消费者的行为一、序数效用指用顺序来衡量效用。

如只能说A ≻ B,B ≺ C,不能说A的效用为B的若干倍,或C的效用为B的若干分之一。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是序数效用论的基础。

二、无差异曲线及特征1、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商品组合的满足程度是无区别的曲线(或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表明,线上的任何一点,给某个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相同的。

2、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向右下方倾斜,具有负斜率。

说明在收入、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

两种商品不能同时增加或减少。

(2)当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不同时,可得到其他不同的组合方式,从而产生若干条不同的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满足程度是相同的。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满足程度是不相同的(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这意味着无差异曲线的每个点都在其切线的上方。

有关这一点。

下面还要用边际替代(换)率的概念说明。

3、直角形无差异曲线——非标准情形在商品之间有完全互补关系的条件下,无差异曲线成为直角弯曲的曲线。

例如,眼镜架和眼镜片是互补商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

但眼镜架和眼镜片必须按严格的比例来组合,太多的眼镜架或太多的眼镜片,一点也增加不了效用。

需要说明的是,无差异曲线只表示消费者对可能存在的商品组合的主观反应,并不能说明消费者将选择哪些商品组合的商品束。

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PPT课件

消费者行为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PPT课件
回顾
• 1.若消费者张某只准备买两种商品X和Y,X的价格为10,Y的价格为2。若张 某买了7个单位的X和3个单位的Y,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值分别为30个单位和 20个单位,则( )。
A.张某获得了最大效用 B.张某应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C.张某应增加Y的购买,减少的X购买 D.张某要想获得最大效用,需要借钱
Y
A1
A2
O
B1
B2
X
两种商品价格变动与预算线
28
四、序数效用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1.最优购买行为条件: 第一,商品组合必须能带来 最大效用。 第二,最优支出位于给定预 算线上。
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 合在一个图上;
收入既定,预算线必与无数 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 在切点上,实现了消费者均 衡——效用最大化
- PX / PY
Y
A(0, I / PY)
B( I / PX,0)
O
X
22
预算线斜率的意义及其变动
关于预算线的斜率 斜率为 -px/py,称为物品x,y的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 因为y/x= -px/py , 所以预算线斜率的经济学意义为: 1. 由市场确定的两物品的交换的比例。 2. 消费者消费物品X 的机会成本。
几种情况: 价格不变,收入变化 收入不变,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 收入不变,相对价格变化(如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 收入与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
23
3.预算线的移动
(1)平行移动——I变,P不变。 • 收入减少,消费可能性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 收入增加,消费可能性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X2
10
边际替代率 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of Commodities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无差异曲线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引言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经济主体间的行为和决策,以及它们对市场供求关系、资源配置和福利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无差异曲线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消费者的偏好和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本文将对无差异曲线进行详细解释,并讨论其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定义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表示消费者在各种商品组合间无顾虑地并保持一定的消费满足度(效用)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两点代表了消费者在不同商品组合下所获得的效用程度相同。

同一无差异曲线上的点将产生相同的效用水平。

图形表示在二维商品空间中,我们可以将两种不同商品的数量表示在坐标轴上,假设为商品X和商品Y。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表示,如图1所示。

图1:无差异曲线示意图Y^|| C| / || / || / ||/________|O X在图1中,O代表原点,表示不购买任何商品。

C代表消费者在某一效用水平下所选择的商品组合。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曲线OC,表示消费者在不同商品组合下获得相同效用水平的集合。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向下倾斜性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到右下呈向下倾斜的趋势。

这是因为随着消费者购买商品X的数量增加,他们对商品Y的需求减少。

凸性无差异曲线呈现一定的凸性。

这是因为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也就是说,当消费者的某一种商品消费增加时,其边际效用会递减。

非交叉性无差异曲线不会交叉。

这是因为如果两个无差异曲线相交,那么在相交点上同一商品组合将会产生不同的效用水平,与无差异曲线的定义相矛盾。

向外凸性无差异曲线向外凸性越高,说明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替代弹性越高,即消费者更倾向于将一种商品替代为另一种商品。

无差异曲线的应用无差异曲线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消费者选择消费者在有限的收入下,通过选择不同的商品组合来实现效用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