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闫姓起源

合集下载

百家姓闫姓起源闫姓来源

百家姓闫姓起源闫姓来源

百家姓闫姓起源闫姓来源姓氏:【闫】拼音:Yan郡望:太原郡名人:闫肃,闫三聘胜迹:缺文献:缺历史:正字通云:说文有阎无闫,今姓谱分为二姓,山西、陕西多此姓。

续通志氏族略云:明时有闫肃者,系嘉靖举人;有闫三聘者,曾任河北县知县。

另外阎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

阎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

但姬姓之阎又有三种不同的起源。

第一种,是说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阎乡,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阎。

第二种,是说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阎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阎城,他的子孙也姓阎。

第三种说法最可靠,是说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阎,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阎。

阎姓最早是在山西,湖北等地发展,东汉时,阎姓开始进入四川,陕西,甘肃。

明代至清代,阎姓才开始逐渐向南方扩展,发展到江苏,湖南等地,清代以后,开始进入福建,广东和台湾。

姓氏起源阎姓图腾菱形框图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后稷第十二世孙古公亶父之曾孙仲奕的封地阎乡,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黄帝裔孙后稷,承袭姬姓,被周人尊为始祖。

传至第十二世孙姬亶父(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陕西彬县)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改国号周,称周族,姬亶父也因此称周太王。

周太王有三子:姬泰伯(姬太伯)、姬仲雍和姬季历。

姬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

姬昌出身时有圣瑞出现,周太王兴奋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姬泰伯和姬仲雍见状,明白父亲是想让老三姬季历继位,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但按纣周族人的规矩,君位由长子继承,姬季历不可能继位,于是,兄弟二人决定让贤。

不久,姬泰伯私自一人以采药为借口离家出走,随后姬仲雍也找个由头翘家。

姬仲雍追上大哥,二人由岐山南下行至荆蛮荒地(今江苏无锡一带),当地人民景仰他们的德行风尚,有一千多户人家纷纷自愿归附于他们,姬太伯遂成为当地的君长,其后建立了虞国(吴国),立都于今江苏苏州吴县。

关于姓闫研究报告

关于姓闫研究报告

关于姓闫研究报告关于姓闫研究报告姓闫是中国姓氏中属于较为罕见的姓氏之一。

根据《百家姓》,姓闫排名第364位,人口数量较少。

本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姓闫的来源、分布、特点以及历史渊源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对这个姓氏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姓闫的来源与分布1.来源:姓闫主要起源于黄帝时期。

相传,大禹分封诸侯,封其子帝尧之时,封禅封于陈奋之南,至通姓闫子孙。

从而使姓闫得以在中国姓氏中得以延续至今。

2.分布:姓闫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河南、山东等地。

根据《中国姓氏辞典》统计显示,姓闫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为稀少。

相对而言,河南、山东等地则是姓闫数量较多的地区。

二、姓闫的特点与特殊之处1.姓闫的特点:姓闫属于双字姓氏,较为少见。

在双字姓氏中,闫姓独树一帜。

双字姓氏往往较为特殊,这也使姓闫在姓氏中显得更加独特。

2.特殊之处:姓闫在历史上也有一些特殊之处。

相传,汉代有闫敬,他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师和谋士。

闫敬是汉初时期的重要人物,他对刘邦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姓闫在汉代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三、姓闫的历史渊源姓闫的历史渊源比较久远,与中国的古代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

除了刚才提及的闫敬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与姓闫有关联。

1.闫文子: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文化家,他主张仁政、德政,力求使国家发展稳定。

2.闫林:隋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是隋炀帝杨广时期的资政殿学士,精通历史、文学。

以上重要历史人物的出现,使得姓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结论:通过对姓闫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姓闫是一个起源于黄帝时代的姓氏,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

姓闫是双字姓氏中的一员,较为罕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历史上,姓闫也有一些重要人物与之相关联,如闫敬、闫文子、闫林等。

这些人物的出现,使得姓闫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备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姓闫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姓氏的分布与特点,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历史及文化。

闫姓的来源,姓闫的名人_百家姓

闫姓的来源,姓闫的名人_百家姓

闫姓的来源,姓闫的名人一、姓氏源流闫(Yán 阎)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源出有三:序:闫姓为阎姓的别支。

据《姓谱》载,分闫、阎二姓。

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

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

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里,两姓并存。

1、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闫,称闫氏。

2、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闫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他的子孙也姓闫,称闫氏。

3、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闫。

二、迁徙分布据山西省五台山旅游区阎(闫)锡山故居文献紫阳村《阎(闫)氏族谱》载,阎(闫)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

闫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起源有三:其一,相传黄帝裔孙后稷,承袭姬姓,被周人尊为始祖。

传至十二世孙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东北)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北)改国号周,称周族,古公亶父也因此称太王。

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

季历颇有才干,生一子姬昌。

姬昌出身时有圣瑞出现,太王兴奋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和仲雍见状,明白父亲是想让季历继位,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就主动让贤,他们随后由岐山南下于荆蛮的今江苏省无锡一带,依照当地风俗,成为那里的君长。

其后建立吴国,建都今江苏吴县。

季历之后,姬昌继位,移都丰邑(今陕西省西安沣水西岸)。

姬昌即周文王。

周成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闫乡,仲奕的后裔以封地为姓氏,称闫姓。

其二,为周康王之后。

周康五继位后,曾对鬼方(今陕西省北部)及东南各地发动,并把争战所得的奴隶和土地分赏给各级贵族。

关于姓闫研究报告

关于姓闫研究报告

关于姓闫研究报告闫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家族文化。

本篇报告将从姓闫的起源与分布、姓闫人口数量与分布、姓闫的名人与成就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姓闫的起源与分布闫姓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夏朝,据说是太康的秦国国君的后裔。

在《百家姓》中,闫姓排在第55位,属于中国较为普遍的姓氏之一。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姓闫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

其中,河南省是闫姓人口最多的地方,其次是山东和河北。

二、姓闫的人口数量与分布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存姓闫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大约在300万人左右。

而中国各地的闫姓分布情况不尽相同,人口数量也有差异。

其中,河南省的闫姓人口最多,在全国占比约为40%左右。

山东和河北的闫姓人口数量也较为可观,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5%和10%左右。

三、姓闫的名人与成就1. 闫问生:明朝儒学家,著有《魏泽庵文集》,被誉为四川第一位学者。

2. 闫肃:唐朝宰相,才思敏捷,严峻公正,被皇帝赞誉为“真宰相”。

3. 闫爽:新中国空军开国上将,曾任空军司令员助理。

4. 闫献主:现代功勋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是中国戏剧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姓闫的人还涌现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等,他们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姓闫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夏朝。

现存姓闫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

姓闫的名人与成就众多,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较为突出的贡献,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姓闫的历史与文化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

闫的姓说一句短语

闫的姓说一句短语

闫的姓说一句短语
【原创版】
目录
1.闫姓的来源和历史
2.闫姓在中国各地的分布
3.闫姓的历史名人
4.闫姓的现代发展
正文
闫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闫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姓氏。

闫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国君的后代以国名为姓,从而形成了闫姓。

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闫姓已经在全国各地扎根,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闫姓在中国各地的分布较为广泛,尤其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这些地区的闫姓人口较多,有着深厚的家族历史。

闫姓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闫姓的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如闫守恭,北宋著名将领,因战功显赫被封为镇国将军。

又如闫振甲,明朝著名学者,博学多才,曾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他们的事迹为闫姓的历史增添了光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闫姓也迎来了新的篇章。

在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有闫姓人士的杰出贡献。

如闫怀礼,中国著名科学家,对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现代的闫姓人物,继续书写着闫姓的辉煌历史。

总的来说,闫姓是一个历史悠久、世代繁荣的姓氏。

不仅在中国,世界各地都有闫姓华人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1页共1页。

关于闫姓的研究报告的结论

关于闫姓的研究报告的结论

关于闫姓的研究报告的结论1. 引言闫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源于古代的姬姓。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闫姓在社会各个层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研究和分析闫姓的来源、分布、历史变迁和文化特点,以及与其他姓氏的关联,给出关于闫姓的研究报告的结论。

2. 闫姓的来源根据史书记载和族谱资料显示,闫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姬姓。

姬姓起源于中国夏朝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姬姓和闫姓的血缘关系相当密切。

姬姓后裔中一支迁往了今天的闫姓,从而形成了闫姓的独特存在。

3. 闫姓的分布闫姓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北方地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北、山西和河南是闫姓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

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闫姓在这些地区的分布也与历史发展和移民等因素密切相关。

除中国之外,闫姓也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存在。

在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地,也有一定数量的闫姓人口。

这种分布情况可能与历史上的族群迁徙和交流有关。

4. 闫姓的历史变迁闫姓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和发展。

早在古代,闫姓就已经有着较为显赫的家族。

据史书记载,闫姓在战国时期即有名将闫无鹊等人的出现,为闫姓增添了光彩。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闫姓的地位和势力也发生了变化。

在汉代时期,闫姓的族群曾经遭受到一定的边疆战争和动荡的困扰,导致人口减少和分散。

而在隋唐时期,闫姓逐渐恢复,有闫晋等人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以后,闫姓的人口逐渐增加,并且涌现出一批在政治、军事、教育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

其中包括中华民国首任议长闫峰、科学家闫学智等。

5. 闫姓的文化特点闫姓在文化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根据对闫姓家族谱系的研究,闫姓家族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弘扬。

许多家族会在家族中设立一些重要的纪念碑和祠堂,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纪念。

另外,闫姓还有一些特定的姓氏文化传统。

比如在婚嫁方面,闫姓注重婚姻的选择和婚礼的规范,同时也重视世袭家族的延续。

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闫姓人口的分布和命名。

闫姓始祖——精选推荐

闫姓始祖——精选推荐

闫姓始祖闫(阎)姓始祖----泰伯根据“史记”等史料,开发江南、传播南北文化,揭开无锡历史序幕的第一人为泰伯。

无锡是先古文化的发源地,在3200多年前,这里建立了三角洲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勾吴”(即吴国),其国都在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创建古吴国的始祖是泰伯。

孔子在《论语.泰伯》篇云:“泰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泰伯列为“世家”之首。

据《新唐书》所载,我闫氏家族乃黄帝之裔,黄帝至周武王的子孙原属『姬』姓,武王伐纣灭商创建西周,封泰伯的曾孙仲奕阎乡为爵。

从仲奕始以地为姓,此乃闫姓的开始。

武王封仲奕是为祭祀泰伯,所以阎姓的第一世应是泰伯,即泰伯为我闫(阎)姓始祖。

有关始祖泰伯的许多美妙传说与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千古不灭。

当时在陕西渭水流域,岐山下周原地方(今陕西省岐山县)的周太王古公亶父(黄帝三十七代孙约公元前十二世纪)有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

泰伯勤奋好学,为人宽厚,孝敬父母,和睦兄弟。

季历之子名昌,从小聪明过人,才华出众,深得周太王的欢心和宠爱,太王想把王位传给小儿子季历,再传给姬昌。

曾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史记》卷四《周本记》)。

泰伯闻太公之言,为成全父亲的心愿,避免龙蛇之争的祸害,决定让位于三弟季历,并说服了二弟仲雍,准备了马匹、行李和一些干粮,趁父亲有病之时托言王衡山采药,离开周原,行三千里路,来到了长江以南太湖之滨的无锡梅里(今梅村镇)避居下来(史称第一让)。

不久周太王病逝,泰伯与仲雍奔丧回来,季历与众臣要求泰伯接位,泰伯不受,丧毕仍返江南。

周国仍由季历继位(这是二让),后来季历被商暗害而死,泰伯又返岐山奔丧,群臣和侄昌再次要求他继位,泰伯仍不受便有其侄姬昌继承(即第三让)。

史称『泰伯三让天下』。

梅里人民尊称泰伯为『让王』,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

从此中国进入了八百年的周朝。

泰伯在梅里住下后,引导当地人民挖河渠,兴水利,养蚕桑,种稻谷,断发文身,开发荆蛮,使梅里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闫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闫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闫姓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闫姓起源于中国古代,据《百家姓》记载,闫姓是出自姬姓的后代,属于周朝的诸侯国。

闫姓的祖先是由周成王封给的著名诸侯国——闫国的国君。

闫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周时期的重
要国家之一。

根据史书记载,闫国最初的建国者是周成王的大臣——
闫崇,之后一系列的国君均以闫为姓。

闫姓在中国历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闫姓的代表人物有很多,例如东汉时期的大儒闫式、南北朝时期的书法家闫道古、唐朝时期的
名将闫王、明朝时期的文学家闫澄甫等。

这些人物在自己的领域中均
有卓越的成就,给中国历史文化贡献了许多杰出的成果。

闫姓在现代社会中也有广泛的分布。

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闫姓
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北方省份,例如河北、山西、陕西等地。

同时,在东北、华北、中原等地区也有闫姓的分布。

闫姓的现状也在不断变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闫氏
家族在家族管理、家族文化传承等方面也在不断探寻和开拓。

与此同时,闫姓也在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努力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总之,闫姓是中国历史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中国人口中的重要群体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闫姓也在发展和变
化中不断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姓闫姓起源
曾作“阎”的简化字,后停用。

一、姓氏源流
闫(yán 闫)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源出有三:
序:闫姓为阎姓的别支。

据《姓谱》载,分闫、阎二姓。

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

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

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1、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闫,称闫氏。

2、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闫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他的子孙也姓闫,称闫氏。

3、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闫。

二、迁徙分布
据山西省五台山旅游区阎(闫)锡山故居文献紫阳村《阎(闫)氏族谱》载,阎(闫)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

闫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起源有三:
其一,相传黄帝裔孙后稷,承袭姬姓,被周人尊为始祖。

传至十二世孙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东北)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北)改国号周,称周族,古公亶父也因此称太王。

太王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

季历颇有才干,生一子姬昌。

姬昌出身时有圣瑞出现,太王兴奋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和仲雍见状,明白父亲是想让季历继位,以便将来再传给姬昌,就主动让贤,他们随后由岐山南下于荆蛮的今江苏省无锡一带,依照当地风俗,成为那里的君长。

其后建立吴国,建都今江苏吴县。

季历之后,姬昌继位,移都丰邑(今陕西省西安沣水西岸)。

姬昌即周文王。

周成王时,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闫乡,仲奕的后裔以封地为姓氏,称闫姓。

其二,为周康王之后。

周康五继位后,曾对鬼方(今陕西省北部)及东南各地发动战争,并把争战所得的奴隶和土地分赏给各级贵族。

史载周照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后,手上即有一个“闫”字,于是,康王便封他于闫城,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氏,此乃陕西闫氏。

其三,为唐叔虞之后。

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周公灭唐(今山西省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史称晋国。

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闫(今山西省安邑县西部),后被晋国所灭。

懿的后裔大都散落于河洛一带,汉末居荥阳。

他们以封地为姓称闫氏。

闫姓最早是在山西,湖北等地发展,东汉时,闫姓开始进入四川,陕西,甘肃。

明代至清代,闫姓才开始逐渐向南方扩展,发展到江苏,湖南等地,清代以后,开始进入福建,广东和台湾。

闫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河东,安邑,平陆,宜春,安汉,新安,西城,天水,马邑,武阳,盛乐,常山,广平,太原等。

西汉末,有尚书令闫章(河南荥阳人)的裔孙闫穆因避难迁于巴西安汉(今属四川),另有一裔孙闫甫,魏武帝时封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

甫的儿子璞任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两省一带)。

璞生赞,为晋殿中将军、汉中太守。

赞生亨,为辽西太守。

亨生鼎,为北平太守,封安成亭侯。

其后子孙徙居河南、天水、敦煌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不息,闫姓大举南迁,经过唐宋及明清两个重要时期的繁衍迁徙,闫姓落籍于江南许多地方,其中,江苏、浙江等较为集中。

总之,闫姓发源、繁衍于我国北方,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安庆·闫族简史》修撰时间不详,记载始祖闫德佑,原籍山西太原府洪洞县人氏,元末天下大乱,飘泊渝州之巴邑,旅于洪武二年,流落夷陵,在河西荒无人烟之地,挽草为业。

自小平善坝,沿江而下至笔架山麓之磊口河北半月地带,纵横二十余里,闫氏子孙在此繁衍,至我辈已烟火千家,人丁三四千矣,闫氏族居之地,以紫阳主中心,有紫阳闫家之称。

闫姓郡望主要有天水郡、河南郡、太原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