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宇飞简析三大园林
苏州三大园林,一个大一个奇一个精

苏州三大园林,一个大一个奇一个精
苏州归来不看园,苏州的三大园林一定不能错过。
每个园林都有它的不同特色,来到这里,你会感受到园林设计师的卓越。
一:拙政园
拙政园的三大特点是: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一步一景,让人迷失在院子里,似乎走完这一路,转弯处便会出现新的景色。
于是一直走,不舍得停下来。
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二、狮子林
指为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
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留园
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风格,园内建筑艺术精湛,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
楼外看楼,园外说园——从《红楼梦》中看东西园林艺术之差异

楼外看楼,园外说园——从《红楼梦》中看东西园林艺术之差异摘要: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东、西方的园林由于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形成了各自的园林体系,对中西园林艺术进行比较,已成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曹雪芹用文学语言塑造出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其园林艺术继承并突破了传统造园理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本文试图通过《红楼梦》里的园林描写,找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色以及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关键词:大观园;东西方园林;园林建筑;园林花木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乐章。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值清代康乾盛世,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高峰期,我国的造园理论和造园手法至此已达到成熟的境地。
大观园是曹雪芹在生活实践中吸收当时的园林建筑素材,通过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出来的园林艺术形象,比客观现实中的某一座具体园林更完美、更典型,其规划布局井然有序,曲折幽深,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和时空变化,在建筑、叠山理水、园林植被绿化等方面都有其特色,在景区处理上与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紧密结合,是我国山水园林设计的一个典范,是文学作品中理想化了的园林典型,因而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比现实中的古典园林具有更大的审美价值。
因此,拿它同西方园林进行比较,更能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造诣和局限。
一、中西园林总体布局比较:西方的建筑化与中国的园林化从总体布局来说,中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突出自然山水还是突出建筑。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西方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中,建筑统率着园林。
在构图上,他们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中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林荫道和放射性的小路都围绕这条中轴线进行布臵。
同时,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还布臵体量高大而严谨对称的建筑物,用建筑物控制轴线,轴线控制园林。
试析《红楼梦》中的园林艺术

试析《红楼梦》中的园林艺术产生于18世纪的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既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珍品,更是艺术大师曹雪芹创造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园林艺术典范。
《红楼梦》中的省亲别墅大观园,是曹雪芹本着对女性的关爱和崇拜,为小说中的青年女性开辟出来的一块净土,大观园成为《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也为故事情节的展开设计了一个集中的场所。
大观园又是一座融汇着园林艺术、诗词艺术多种民间文化于一体的唯美艺术空间,体现着中国古代传统的园林艺术的美质。
曹雪芹本人对古典园林艺术有着较深的造诣,他所撰的《废艺斋集稿》就是关于园林艺术和其他工艺美术的理论和技法的见解,《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关于大观园的文字,就是曹雪芹的园林艺术思想在小说中的实践。
曹雪芹运用他的园林知识与审美观,在《红楼梦》中创造出大观园这片纸上风光和书中园林,得到了许多现实中园林设计者的关注和赞扬。
园林艺术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范畴。
园林指的是在一定的空间之中,通过土石工程和模仿自然风光等手段改造地表特型,再建造以厅堂楼阁、种植花草树木等,组成具有审美功能的人造景致,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中包含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属于上层建筑领域。
园林的建造风格是经济条件、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审美水准相结合的产物。
明清时期文人园林兴盛,明清文人本着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而建造的以诗情画意著称的明清园林,代表着当时私家园林的主要风格,并影响着古典园林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古典园林在愉悦心性、陶冶情操之外,还兼有居住待客、读书作画、集会结社、养殖栽培等实用功能的风格。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体现着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成熟经验和唯美特质。
本文将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中的园林艺术。
一大观园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里称:“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其长期的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宇宙观、哲学观、价值观、审美意识和精神追求,都会在园林艺术上有所体现。
4.5.3 古建筑之趣——山水文化

颐和园
景明
江南滨湖地带烟水迷离之境
颐和园
惠山
寄畅园
颐和园
霁清轩
寄畅园
承德避暑山庄
金山岛布局
江苏镇江金山
承德避暑山庄
小金
镇江金山寺金山亭
承德避暑山庄
烟雨楼
嘉兴南湖的烟雨楼
皇家园林仿照江南风景
文人园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文会图》(北宋)赵佶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
《关山行旅图》(五代)关仝
建筑影响
政治色彩、宣教作用讲究规范、灵动不足
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山水诗画、富有灵动
文人心境
入世追求抱负
出世摆脱烦恼
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
香波城堡园林
凡尔赛宫园林
北京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巧若拙”“大朴不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苏州留园
上海檀园
扬州片石山房
古建筑之趣——山水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别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山水园林
山水园林文化思想来源
祈求长生的神仙思想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君子比德的儒家思想
皇家苑囿
囿:圈养的野兽禽鸟圃:栽植蔬果花木台: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皇家园林:祈求长生的神仙思想
万寿山:蝙蝠状,寓意福山
昆明湖:桃子状,寓意寿海
高山流水象征品德高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壅也》
苏州拙政园
中国私家园林:师法自然,壶中天地
君子比德的儒家思想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论语·壅也》
园林史00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是?中国古典园林属于?体系。
答: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属于自然式的东方园林体系2.中国古代著名的造园理论著作有?朝代?作者?答:明代计成《园冶》清初李渔《闲情偶寄》清代王世贞《古今名园墅编》明代文震亨著《长物志》3.古典皇家园林常用的理水方式是?举例使用此方式复现东海三座仙山的海岛风景的名园。
答:“一池三山”西汉上林苑、隋朝的西苑、元代太液池清漪园昆明湖,4.清代“三山五园”是?分别是哪类皇家园林?答: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离宫御苑)、玉泉山静明园(行宫御苑)、香山静宜园(行宫御苑)、畅春园(离宫御苑)、圆明园(离宫御苑)。
5.私家园林中,苏州四大名园是?答:建于宋代的网师园、建于元代的狮子林,建于明代的拙政园,建于清代的留园6.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相应的四项造园的基本工作是?答:四项基本要素是: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相应的四项造园的基本工作是:掇山叠石理水建筑配置园林动植物配置7.中国古典园林的常用叠山石材有?答:南北太湖石,黄石(尧峰石)、青石、英石8.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是?其主要内容有?答:西汉上林苑主要内容:1、山岳:南傍南山,北绕黄山,冈峦起伏林木蓊郁,自然条件优越2、苑中有四大人工湖泊:昆明池、影娥池、琳池、太液池3、苑中建筑有离宫、园、台、观数量众多,依据功能各具特色。
最大的为建章宫4、苑中栽种移植植物之多,在当时堪称世界之最5、苑中建有兽圈,并饲养各种珍禽异兽6、是多功能的生产基地7、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9.中国古典园林按隶属关系怎样进行分类,每一类型又如何划分?答:1、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2、私家园林:宅园、休憩园、别墅园3、寺庙园林:⑴着重于独立建置的附园⑵着重于庭院绿化的附园⑶着重于周围园林化的环境处理的附园⑷着重于三者兼而有之的附园10.写出杭州西湖、圆明园四十景、避暑山庄……的5个主要景点名称。
《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

楼 梦 中大观 园的古典 园林之 美
(二 )可 游 可 望 的 空 间美 先看 大观园所处 的方位 ,它坐北 朝南 ,背靠 大 山 ,为水所抱 ,建有 沁芳 亭 、滴翠 亭 、牡丹 亭和 圆亭。 它们 分别点缀在大观 园的不 同角落 ,既可凭栏远 眺 , 又可俯仰 天地 ,彰显 着造 园者观万 景 得天全 ”等观 点相暗合 ;再看大观 园的台子 ,它把 “虚”与“空”结合得无懈可击。读者置身于高台 ,便 能 将 眼前的空间美景一览 无余 ,仿佛全 身置于红楼 的 自然宇宙之 中。书 中大观 园中的亭 、台、楼 、阁均散 落 掩映 于众 多的草木假 山之 间 ,配 以溪流倒影 ,给人 无 限 的视觉遐 想 ,行走其 问有 如“山 穷水尽疑 无路 ,柳 暗花 明又一村”的境遇 。此外 ,透过各 类建筑 门窗 的 框 景 、分 景 、借 景 、障景 效 果 ,遂 产生 这样 的视 觉 效 果 :“遂 命开 门,只见 迎面一带 翠嶂挡在前面 。”贾 宝 玉这样题 词 “曲径 通幽”。 以上说 明 ,大观 园的空 间 布局具 有丰富的视觉层次 感 ,充分扩展 了人物 与景 物 之 间 的 关 系 ,实 现 了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和 谐 相 依 的 美学追 求。由此可见 ,园中可游可望的空间美感是显 而 易 见 的 。 (三 )寄 情 山水 的 人 文 美 游 览 名 山 大 川 、 园林 美 景 乃 是 不 少 历 代 文 人 骚 客为寄情 山水 的人文美学 思想而行走 的路径 。千 百 年 来 ,文 人 志 士 以游 山玩 水 、观 园 赏 景 、直 抒 胸 臆 、回 归自然 为沿 革的习俗 ,也 是古代造 园的必备 ,更 为我 国古代文学宝库增加 了不少名诗名篇。有例为证 :王 之涣 的《登鹳雀楼》,范仲 淹的《岳 阳楼记 》,苏州 园林 及拙政 园等题壁。《红 楼梦》中曹雪芹描写贾政 、宝玉 在一群清 客的陪同下 ,游历大观 园 ,遍 题匾额 。贾 政 说 :“偌 大景致 ,若 无亭榭 文字标题 ,任是 花柳 山水也 断不 得生色。”(《红楼 梦》第十 七 回 )在《大观 园试 才 题对 额》 中 ,贾政笑道 :“……若能月 夜坐此窗下读 书,不枉虚生一世 ,莫若 ‘有凤 来仪 ’四字。”众人都 哄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从《红楼梦》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作者:王鹏宇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4期一、选题依据《红楼梦》中,渗透了许多中国古典建筑,以大观园中的“杏帘在望”、“有凤来仪”、“蓼汀花溆”为例,描写了一个布局适宜,移步换景,巧妙利用了时间与空间的大观园。
而这看似是对建筑风格、技巧、布局的描写,实则渗透了千百年来的中国文人情怀。
此外,《红楼梦》也被列入到高考语文考察的十二部经典名著中,对它的研究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从目前翻阅的资料来看,对于《红楼梦》中涉及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研究还不多,而用“三位一体”[1]的方式来分析的更是几乎没有,因此,本文也算是填补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研究上的一处空白。
从《红楼梦》鸟瞰中国山水文化,剖析其中的人文内涵,是对曹雪芹的艺术鉴赏的肯定,也向千百年来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致敬。
三、研究成果园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形态各异,可以是富贵大气的皇家园林,也可以是精致典雅的私家园林。
从内容与功能上看,皇家园林实际上是封建皇帝的行宫,而私家园林则兼备待客、生活、读书、游乐的功能。
由此可见,《红楼梦》中给元春建的“省亲别墅”,即后来的大观园,则属于私家园林。
1. 空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擅长移步换景,步步为景,景景不同。
这就需要有高超的技术和巧妙地构思。
假山在古典园林中起到了障景的作用。
所谓障景,是人为遮挡住马上就要出现的景物,使人对园中的景物不能一览无余,给人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是最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
在贾政等人初游大观园时,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假山。
贾政忙说,要不是有这座山,园中之景皆在眼底,还有何趣味?当然,除了假山以外,屏风、围墙、复廊也对整个大观园进行着空间的分割,营造出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致,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景致,达到“芥子纳须弥”的效果。
譬如大观园中的蘅芜苑,是由一堵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分割开来的清凉瓦舍。
怡红院粉墙环护,垂柳相绕,间隔来一处花木繁盛的美院。
中外园林史试题(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答案)问天之中外园林史一题(每空一分)共22分1.我国“园林”一词出现始魏晋南北朝时期。
2.园林构成四大要素:筑山、理水、植物、建筑。
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个主要类型。
4.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囿、台、苗圃。
5.圆明园遗址中被毁坏的“卐”字形建筑群的作者是雷金玉。
6.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哦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7.按园林构成的方式分: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类。
8.园林的形式特点有中轴线、林木修剪、迷宫、喷泉二、简述题(每题6分)共42分1、中国园林审美已经简述1)、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
“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礴,空间开朗,给人以宏伟华丽的感觉,达到艺术美的高度,即这种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形式美。
2)、林木修剪的视觉感受外国园林中林木、水池、道路、喷泉、雕塑与构景要素按照建筑的原则来设计安排,显示了人工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奴役和改造。
整个园林所具有的人工图案美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控制欲。
3)、喷泉的视觉感受喷泉是外国园林最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
喷泉的利用使之与园林的其他要素(如雕塑)动静结合,形成整个园林的和谐同一的氛围。
喷泉由上而下喷发而出,带给人精神上的发泄与全身心的放松的感受,也体现了人的亲水心理,是一种人性化的构景要素。
三、论述(任选一题)36分1、“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
曲径通幽是指在造园之前,事先考虑到构园意境,这也是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处。
通过对空间的循环反复,空间位置的置换等,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大利台地园林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其中法尔奈斯庄园、兰特庄园、加尔佐尼庄园等均为人们所熟知。
意大利台地园林在继承西方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台层、形成中轴、加深进深自然过渡等方法形成了欧洲园林发展的基础布局,其利用的景观元素也是欧洲园林发展的源头,由此奠定了意大利台地园林在欧洲园林鼻祖的地位。
所谓的台地园林,即主要建筑物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势开辟一层层的平台,分别配置保坎、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植物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过渡。
意大利台地园林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1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形成及发展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左右,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各地平原十分闷热,相对在山丘上,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空气,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会令人感到迥然不同,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林。
除了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外,文艺复兴使西方摆脱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生产力和精神上都得到了解放,人文主义者渴望罗马人的生活方式,这促使了富豪权贵们养尊处优,想方设法把别墅建在山上,以获得极好的视线效果,使宅院沐浴在高爽的和风中,同时也可躲避山谷中疟疾的侵害。
他们依据地形采用连续几层台地的布局方式,也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意大利台地园的渊源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意大利台地园仍然保持着一贯的特色,但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也有一定程度的演变。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庄园多建在佛罗伦萨郊外风景秀丽的丘陵坡地上,地址选择十分注重周围的环境,一般要求有可以远眺的前景。
园地顺山势辟成多个台层,但各个台层相对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
建筑物往往位于最高层以借景园外,建筑风格尚保留有一些中世纪的痕迹,如菲埃索罗的美第奇庄园。
到了16161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庄园多选择建在郊外的山坡上,依山就势辟成若干台层,园林布局严谨,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联系各个台层,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台地园。
中轴线上则以水池、喷泉、雕像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来加强远视线的效果。
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的两侧。
建筑有时也作为全园主景而置于最高处,如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卡斯特罗庄园。
16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的建筑艺术进入巴洛克时期,园林艺术也出现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在布局上也完全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样式,在空间上延伸地越来越远。
轴线从人工向自然过渡,其末端渐渐融合在大自然之中,如加尔佐尼别墅、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伊索拉贝拉庄园。
2意大利台地园林的要素欧洲园林中的主要元素大都来源于古老的大利台地园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进步。
意大利台式园林的多个组成要素对欧洲园林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要素包括如下方面:2.1建筑性要素在意大利台地园林中挡土墙、台阶、栏杆、雕像等多种建筑性要素用来形成和限定空间,同时,作为台地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筑向花园的延伸,它们本身也是台地园林艺术的表现载体,园内存在的高差使它们呈现出丰富而变化多端的构图。
挡土墙内会设有神龛,常与水体结合,墙上也常常布置有不同材料、图案各异、色彩对比强烈的栏杆。
除此之外,栏杆也用干园中的台层边、台阶旁、池边、供眺望的广场边,常常与雕塑、瓶颈等相结合。
台阶的设计在台地园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台阶的式样变化丰富,一般根据高差和场地面积的不同,以及上下台层构图上的需要而定,也有根据不同主题的要求来设置。
雕塑作为重要的修饰硬景,几乎是每个台地园林中都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造型上,多以“人”为蓝本,塑造宗教、神话传说中的雕像,以点缀庭院烘托园林气氛,是古代意大利人朴实敦厚的自然观以及宗教背景的体现。
2.2水体意大利台地花园比较紧凑,高差大,很容易利用地形来建造各种跌水和喷泉,从而形成气氛活跃的动水景观。
在台地园林的顶层常设贮水池,有时以洞府的形式作为水的源泉,洞中有雕像或布置成岩石溪泉而具有真实感,并增添些许的山野情趣。
沿斜坡可以形成水阶梯,在地势陡峭、落差较大的地方则形成汹涌澎湃的瀑布。
在不同的台层交界处有溢流、壁泉等多种形式。
在下层台地上,往往利用水位差形成喷泉,或与雕塑结合,或形成各种优美的喷水图案和花纹;又可在喷水技巧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印象效果的水景;此外,还有种种取悦游人的魔术喷泉。
低层台地也可以汇集众水形成平静的水池,或成为宽广的运河。
通过良好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相互融合,喷泉与背景的色彩、明暗方面的对比也都恰到好处。
2.3植物砖石结构的意大利建筑封闭、沉重,与自然的树木、山坡、溪流等难以协调,这与欧洲人协调统一、和谐整体的审美理想背道而弛,为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应当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过渡使意大利台式园林里有了植物。
而台式园林中的植物作为过渡就应当兼有建筑和自然双方的特点,最方便的办法就是把自然元素建筑化,即把植物图案化、模型化,服从于规整的几何图形,从而产生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如把常绿植物修剪成方形、圆锥形、葫芦形等各种形状的“绿色雕刻”,剪成拱门、廊道、拱券的“绿色建筑物”,修剪成矮篱,在方型、长方形的园地上组成种种方案、花纹或家族徽章、主人姓名的“绿丛植坛”,将树木修剪成有着天幕、侧幕和观众席的“绿色剧场”,以及利用一些攀缘植物构成的优美动人的“绿色长廊”,修剪出壁龛,内设雕像的高大的绿色围墙等。
意大利台地园林将植物材料的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同时,也充分运用植物来组织、围合空间。
如用修剪整齐的绿篱围在道路两侧,形成图案复杂的通道,甚至将植物作为建筑材料来对待,植物代替了砖、石、金属等,起着墙垣、栏杆的作用。
意大利台地园林中主要的植物种类有合欢、杏、无花果、月桂、雪松、白西番莲、西番莲、桂竹香、石蒜、雏菊类、金盏菊、风铃草、香石竹、洋常春藤、萱草、冬青、德国鸢尾、百合、油橄榄等木本、草本花卉,及葡萄、扁豆、金银花、紫藤、凌霄等攀附植物。
3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空间布局3.1空间的平面结构从平面结构来看,意大利台地园林中,轴线部分算得上是精彩的集中,因此其空间结构的主体是由轴线串联起的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
每个园林由于用地形状不同、地形差异,轴线位置和数量也有所不同。
主轴是园林中最壮观的部分,也是透视最深远的轴线。
一般来说,主轴垂直于建筑,是纵轴;还有1~2条横轴与主轴垂直相交,有时还会有平行于主轴的次轴线。
台地园林中的轴线系统构成了园林布局的骨架,编织成一个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几何网络。
所有的主要空间都要围绕轴线展开,每一条轴线都是一个空间序列。
3.2空间的竖向变化从竖向空间来分析,台地园是依山势而开辟的几层方正平坦的台地,各层次间变化生动,又通过恰到好处的比例掌控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建筑常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显得十分雄伟壮观,给人以崇高敬畏之感,随主轴而下,在各平台布置规整的刺绣花园、圆形喷泉广场、雕塑、观景台等景观要素中,恰到好处地设计了景观兴奋点,以及不断变化、新奇、精美的景色。
在主轴的控制下,布局细部随地起伏,完美地体现了台地园林的空间层次美感4意大利台地园林的造园手法4.1透视的应用17世纪,巴洛克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师,都把科学透视法当作一种新鲜、时兴的方法广泛应用,制造特别深远的假象,或者制造视觉上的和谐比例。
在意大利台地园中也不免地看到了透视法的影子,为突出主线感,中轴线上多对称布置水池、喷泉、雕塑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坡道等要素来加强透视线的效果。
同时,也利用透视法的水景形成灵动具有空间进深感的景色,如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和伊索拉拉别墅就以其水景而富有声名。
意大利台式园林的透视现象也有不同类型,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比较符合规范透视原则,是在一个固定的点创造的一种静态的二维形象,而在巴洛克时期就逐渐创造一种流动的透视景象,这种景象的特点是在“混乱”中切割出轴线。
4.2恰当的比例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美在于其所有要素本身以及它们之间比例的协调,总构图的明晰及匀称,例如修剪过的树木、砌筑的水池、台阶、植坛和道路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都推敲得十分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恰当的比例。
4.3明暗的对比明暗对比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的重要手法之一,巴洛克画家们用光线的对比来烘托画面的艺术中心,增加表现力。
意大利台式园林到了巴洛克时期经常用两侧栽植常绿树的林荫路通向一个明亮的花园空间,浓密的树冠形成的廊道有时甚至有些阴森,与意大利灿烂阳光照射下的开放空间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文艺复兴后期,理水技巧已十分娴熟,不仅强调水景与背景在明暗与色彩上的对比,而且注重水的光影的明暗效果,形成丰富多彩的水景。
小结从文艺复兴早期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台式园林经历了政治、经济、艺术、思想的重大变化,园林的艺术也随之由只是单纯几何对称线,到突出的中轴,渐渐到对图案变化的夸张强调。
意大利台式园林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其构成要素、空间布局、造园手法在不同的地域,根据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展现出不同风格,如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英国自然式园林都起源于此,从而奠定了其欧洲园林鼻祖地位。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站在巴黎铁塔这一世界建筑史上不朽的图腾下,我们有发现的喜悦,更多是对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对原先艺术体系的那种解构与颠覆的酌思。
铁塔感人的不是它直冲云霄的造型,而是它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与创造的那种进取精神。
铁塔当年引起巴黎市民与众多大牌艺术家的集体辱骂的历史历历如昨,但它终究坚持了下来,并成为了如今巴黎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所以我们也只有求新图强,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运用能力与灵变的艺术思维,我们的规划,我们的景观才能真正的富有时代感与未来主义,这种积极大胆相信科技革命与勇于艺术创新的景观指导思想何尝不是一种风景过程主义?看到巴黎圣母院时,孩童时期看过的电影浮现眼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世界级的经典歌特教堂建筑,是一个经典电影故事的背景载体,是一个精美到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但我们也更多的相信,这所有不朽的艺术极品,与其说是上帝的人间住所,不如说是劳动人民不竭的创作思维与精湛手艺的集成表演。
里面的空间既是神圣的,又是压抑的、紧张的和虔诚的,所有的飞扶壁与粲若天国灯火的锦窗让我们相信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更让我们去意识到珍惜自己国家的那些珍贵的人文传统与人民信仰。
香榭里舍大道的恢弘华丽让我们激动,路边修建成巨大树阵的法桐也让我们深深觉察到民族审美与人文基因的巨大差异。
但道路两边那完善的休憩设施与精心布置的花木搭配确实煞费苦心,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孑然于北欧情调的人化景观空间,是法兰西人天性的浪漫吗?还是这里久远人文年代那些对理性与科学追求的近乎宗教迷狂的大师影响?当我们再次步入卢浮宫,看到贝聿明设计的玻璃金字塔,看到凡尔赛恢弘轴线指引下我们的思想同样被它引向了无边的遐思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深沉的景观共鸣但又感觉淡淡冷漠的排斥感,美的风景是让世人公认的,但这种大美之后,每个人其实想的更多的是为什么我还是不能真心的接纳它,恐怕这就是文化基因的本能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