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技术入门基础教程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录音艺术基础课堂笔记

(完整word版)录音艺术基础课堂笔记

录音:将自然界中存在的和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创造的音响记录下来。

音响:音乐、语言声(电视)、效果声(电影)。

音乐创造过程:1. 作词 2.作曲 3.编曲 4.录音 5.混音 6.母带 7.发行录音系统的构成方式: 拾音系统-MIC ,音源 调音系统-调音台,周边记录系统-多轨录音机,计算机 监听系统-音箱,功放 联络系统-对讲,耳机一些英语单词中英对照: 调音台:Mix Console 录音机:Recorder 麦克风:Microphone多轨录音机:M-Recorder M:Multiple 混响器:Reverb压缩器:Comp (Compressor) 均衡器:E.Q. 延时器:Delay 轨道:Track 前级放大:PRE功放:AMP (Amplifier) 音箱:Speaker监听音箱:Monitor线的类型:1. XLR 卡侬:分公母。

公头:输出,母头:输入,属于平衡连接。

2. TRS 大三芯:T-尖,R-环,S-地/套。

3. TS 大二芯:T-尖,S-地/套。

4. RCA 莲花头。

线的连接顺序: 正负 地。

2:正 3:负 1:地2接正,3接负,1接地。

大二芯:2接尖,1,3串接地。

系统连接:MIC,音源多轨录音机MIC对讲调音台计算机耳机效果器周边功放音箱声音:根据人对信号的感知,人耳听觉系统所能感受到的信号。

(物理学角度来讲,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媒质)中的传播。

声源:振动发生的物体有声波传播时的空间称为声场,没有声波传播的空间,不叫声场。

声音的形成条件:1.物体的振动2.介质中的传播3.耳膜的振动4.大脑的感知声波的种类:横波:物体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相垂直。

(电磁波)纵波:物体的振动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相同,平行。

声波的基本特性: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表示,(Amplitute) 单位:m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基本录音/多轨录音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自的“音轨”;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可以用某种播放系统如CD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录音基础/多轨录音;,从-调节乐器的频率内容,一般称为EQ;-给乐器增加效果,如混响,回声或合唱;-调节每一轨的音量,保证不会有单独的乐器音量太过于大或者小;如今,多轨录音机,多通道调调音台,均衡和效果器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集中在一个装置上;而且还可以用光盘刻录机、数码录音机或硬盘作为母带处理机;当然重要的是您的曲子中的所有的乐器都被录音、加工、缩混最后成为一种媒介而被大众听到;一般连接端子输入端子在开始录音之前,你需要将乐器或者是话筒连接到录音机或调音台的输入部分;可能你会注意到有一些不同的连接类型,如:RCA型在家用的立体声设备上也可以找到,XLR一般用于话筒和1/4inch一般用于乐器;主输出这些输入一般连接到录音棚的监听上或者是它们的功放上,如果监听不带放大系统的话,或者是接到卡带或者是DA T机的输入上;监听输出监听输出和主输出一般的功能类似,但是有些时候是作为从调音台发送不同混音输出的作用;通常的情况是,主输出连接到盒式卡座或数码录音机,用于录制混音;监听音箱直接与功放音箱或者是音频监听音箱连接;都有一种固有的阻力,就好象跑步时感受到风的阻力一样;低阻抗音频信号比高阻抗信号跟强,因为它所受到阻力小;在实际应用中各种器材的阻抗都应该相符;如果连接一个输出时,是从高阻抗输入到低阻抗输入,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因为传送的电流过大;举个例子,一个低阻抗话筒应该输入到低阻抗调音台的输入端子;如果需要连接两个不同阻抗的设备,应该使用匹配的变压器,改变其中的一个设备的阻抗,使两者相符;阻抗类型高阻抗:阻抗率为1,000欧姆以上的电路低阻抗:阻抗率为600欧姆以下的电路平衡与不平衡概括的说,音频设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或是平衡,或是不平衡;平衡电缆用辅助线作屏蔽阻止由于线长所造成电阻中的噪音;一般的大二芯电缆和莲花型电缆是不平衡型的;卡侬或立体声大三芯电缆是平衡型有三个连接脚,不是两个;每件器材都有平衡或不平衡输入输出口;如果您将平衡输出连接到平衡输入端,应该用平衡电缆;-不平衡输入输出连接到不平衡输入输出,可以使用不平衡电缆;如果使用平衡电缆不会造成什么损害,只是不能使用辅加线,也不会有任何收益;-不平衡输入/输出连接至平衡输入输出,同上,而;;转接到调音台的话筒输入口;信号送入调音台的第二种方法是将话筒直接与调音台的话筒输入端连接;话筒的主要用途是录入人声、所有传统乐器声音,如传统钢琴或吉他,也常录入吉他音箱和贝司音箱的声音;录入不同乐器应使用什么类型的话筒,也许是录音工程师面临的最严峻的难点;不同的话筒发声有所不同;怎么样匹配,怎样放置,放置的角度以及离乐器的距离,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关于话筒技术问题,如果向十个工程师咨询,会得到十个不同的回答;虽然教授话筒技术不是在本文的技术范围,但是搞清楚话筒之间的基本区别还是很有必要的;使您在实践之前了解一些知识,录音师们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学习话筒技术的;话筒类型话筒就象扬声器一样,就是传送器;传送器是将一种能量转换成另一种能量的装置;话筒能将声波能量转换为电磁能;转换的方式取决于话筒的类型;最常见的话筒的类型是动态也有叫动圈话筒;动圈话筒是用线圈缠绕在磁铁上,当声音冲击附在磁铁上的薄膜时,线圈振动,结果导致类似于音频波形的电压波形进入话筒;这样,你所使用的录音机就能录制这些电压;动圈话筒一般都很结实,相对比较便宜,而且能够处理高电平声音;因此,这种话筒在录音室中作为“大功率话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用于鼓演奏、背景人声、吉他和贝司音箱等几乎所有场合;然而,动圈话筒往往不带频率响应,而在主音人声、吊镲;其它话筒,叫非定向性话筒;这类话筒拾取各方向的声音,最适于拾取房间的环境效果;如鼓上方话筒拾取,录制整个弦乐声部或合唱;另一种花筒叫作双向性话筒;这种话筒拾取两测的声音;而不是前方或者后方的声音;典型的用途是放在两个乐器之间,以供两种声音录在一起,又保留了两者的独立性;话筒前置放大和幻象电源前置放大器是许多调音台的输入部分所带的一种放大器类型,也是一种独立性处置器材;前置放大的作用是将话筒电平信号增益到线性电平信号;大多数调音台使用这种信号;前置放大有助于控制信号电平,还能对可能引起信号路径噪音的外界干扰起一定的隔离作用;前置放大器通常有一个输出口或前置放大微调钮,用于调整输出电平;如果前置放大器输出过高,可以加入失真、噪音,还可以为声音润色;当录音链中的所有设备都设置为最恰当的电平,而信号电平仍然过低时,应该使用前置放大器;而且,多数电容话筒都内置前置放大器,需要电源进行正常运作;这种电源叫作幻象电源;通常由内部电池或调音台供电;调音台通过音频线传送电压通常为+48伏直流进行供电;在多数话筒前置放大器中和调音台输入部分都有个ON/OFF开关,用于确定是否传送幻象电源,并供给电容话筒所需要的电压,以提供足够强的信号;,,;个整体录音,不需要单个话筒就能达到全面自然音色的平衡;远距离录音还可以录入房间环境的声音,最好在音响效果好的房间如录音室或教堂;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找到最佳的话筒位置;一般来说,用一个话筒时,就要将其放在中间;如放在一组歌手的前边约1.5米的位置;用两个话筒时,将话筒放在距离中央相等的位置,相隔约1.2米,然而,在远距离拾音时,要一边放置一边试听效果,从而找到最佳点;这样做尤为重要;重点拾音重点拾音与远距离拾音结合使用;对于一组乐器的特殊部分进行附加拾音;例如,您可能要在管弦乐中的独奏者前面放置一个话筒;然而,您一定要将话筒放在能拾取独奏声音的足够近的地方,又不能过近;当独奏演员停止演奏时,不会影响乐队的声音平衡,通常,重点拾音的话筒放置稍远一些;当然,还是要通过实际操作最后确定放置距离;重点拾音也可以在单个乐器拾音中使用;例如,将一个话筒放在音孔的底部,另一个话筒放在音品板上,您可能得到最佳的传统吉他的声音效果;也可以考虑在拨弦处前面直接放置第三个话筒,用以混入一点点拨弦噪声,增加录音的真实效果,尤其在只录音一种吉他乐器的时候效果更好;环境拾音环境拾音的主要功能是保存自然混响和特殊录音环境的室内音响;除此之外,它与远距离拾音类似;在现场录音中用环境拾音尤为重要;因为这几个话筒拾取的环境效果可使您的听众体;;推子前和推子后推子前和推子后的概念是由推子控制得来的;顾名思义,推子前是指到达推子前前的音频信号;推子后是指到达推子后的音频信号;当音频不受推子控制的时候,常用推子前;不必用推子改变电平就可以听到音频信号的原电平;这种设置对录音总监听输入电平十分重要;当传送独立耳机混音而不改变调音台设置时,最好使用推子前设置;在这里使用推子前可以调高耳机中各种乐器的音量,而不影响主调音;还能用推子前降低主音人声的推子电平,同时保留了主音人声的混响;请看下图:获得正确输入电平优质的录音工作的关键,首先是正确的输入电平;电平过高或过低,会毁坏一个本来很优秀的演奏;如果输入的电平过低,在缩混中提高电平时,很可能会造成混音中夹杂不必要的噪音;另一方面,如果输入电平过高,常常导致音轨失真;动态范围当录音时,可能注意到由于演奏和音乐风格的不同,电平的变化很大;例如,在一首民谣中,鼓手在某一节中演奏小军鼓击边音,在合唱中又改为重击小军鼓;这种电平的变化叫做动态范围;动态范围与音量不同;音量是指在任意时间的振幅,动态范围是振幅的变化量;请看下图解释;;这音机不存在模拟录音机上常带的噪音床的问题;能够录制较低电平而不会加入噪音;如果没有把握,就以较低电平录音;但录入过低电平的音轨往往就固定不变了,要从录音中去除噪音是不可能的;前置电平与后置电平为保证能以适当的电平录音,重要一点就是弄懂调音台上的表的运行原理;在多数调音台的表上可以看到两个设置中的其中一个:前置电平和后置电平;推子前电平的设置显示通过推子之前被送往调音台的信号电平;这是信号电平输入调音台时最准确的显示;录音时,建议将推子改置在0dB,将表设为前置电平,并使用输入微调,设置最好的录音电平;推子后电平设置显示通过推子以后的信号电平;这是为观察录音轨电平而最常做的设置;信号通过推子后,常常到达混音总线或主输出端;因此后置电平改置成为最适合于观察缩混的设置;监听效果效果处理是改变、加大或修改音频信号的过程;当音频信号加入效果时,被称为湿音;当一个音频信号未使用效果时,被称为干音;,可当以插入形式编辑效果时,就是将效果处理器用在了您要传送的源信号中;这意味着当用此方法编辑效果时,不能将效果处理器用于其它输入端或轨上;当在循环或返回中使用效果时,要将信号目标与效果处理器之间的源信号分开;这样,就有了独立的干音信号原始源信号和湿音信号效果处理器的返回;您可以控制干音信号和效果信号的混音;使用“loop”这个术语是因为源信号通常由调音台的输入部分传送到效果处理器,再送回输入部分,从而形成一个源信号的“loop”;常用于循环方式的效果有:混响、延时、合唱和镶边;多数调音台为您提供两种选择:信号到达推子之前送至效果处理器推子前还是通过推子以后送至效果处理器推子后;用推子前,可以在不改变效果传送电平的情况下,控制音轨或输入电平;例如,制作一种声音环绕的幻觉,好象声音由悬崖坠下,可以使用推子前传送至混响效果;这样,就能用推子降低干音音量,而混响电平保持不变;在保持混响电平的同时,降低干音信号,所产生的效果犹如声音来自远处;另一方面,用推子后可以控制音轨或输入电平,以及从同一个推子送出的效果;在大部分效果应用中可能会用到推子后路径;请看下图所示:;,释放时间释放时间用于控制输入信号降至门限电平以下后,压缩器使信号保持在门限电平的时间;换言之,即信号降至门限电平以下,压缩器保持的时间量;输出增益输出增益用于调整已压缩信号的输出电平;用输出增益,可以为压缩器的所有输出电平做最佳设置;均衡器基本知识EQ简称“均衡”,是调整某个频率幅度的过程;汽车立体声的音量控制是最早的EQ控制;通常可以用一个EQ增加或截断一组以上的频率或频段;有高、中、低频控制的EQ叫做三段均衡;EQ的用途最常见的有:修正EQ,多用于补偿声音品质低或录音质量不好的乐器或人声;例如,在缩混中,如果认为吊镲声音沉闷,可以用EQ在吊镲中加入一些高音,使声音发出哧哧响声;另一个例子,比如您正在录一个人声,这时发现经过话筒的声音有点鼻音;用截断一些高中频率的方法,就可获得歌,;还EQ加的控制钮:Q值调整钮,改钮用于确定频段的宽窄;当EQ增加或截断一个已选的频率时,实际上会影响选定频率周围的一组频率频段,搞明白这点是很有意义的;Q值调整钮确定频段宽度;半参数和全参数均衡通常用于对特定频率的调整,不会影响总声音;倾斜均衡调音台中的另一种典型的均衡叫做倾斜均衡;这种均衡只有一个增益/截断钮用于控制高或低频段;增加/截断高频段或低频段,就是在增加或截断某个固定频率一般高频段为10kHz或12kHz,低频段为80Hz或100Hz或所有高于或低于该频段的频率;倾斜均衡用于增加某个音轨的亮度或“底部结束点”;并轨将前次录制的数据混到一个单轨或一对立体声轨上;这是常需要做的工作;这个过程叫做并轨;关键要明白,并轨是一个录音过程;不是将现场乐器或人声录制在一个或多轨上,而是将前次录制的音轨内容录制在其它轨上;工程师做并轨的原因:将几个单轨上的音频组合为较少的轨;用均衡设置录制已录过的音轨内容;将效果与源轨一起复制在一个轨上;并轨有很多好处;例如,如果您将8个独立的鼓音轨并到一对立体声轨上,最后得到一对立体声鼓的混音,声音与原8个轨一样,但仅仅用了两个轨;您可以使用原来那8个轨录制其它乐器;另外,有时可能需要在歌曲中加入比您的音频设备中的效果还要多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将一轨或多轨并到已使用效果的其它轨上;源轨,相同;每轨都有一个选择的虚拟轨;可以听录在该轨上的内容或在该轨上录制新的乐段;在一个虚拟轨上录音不会抹掉在其它虚拟轨上的内容;您可以选择任何虚拟轨来进行播放;实际上,甚至可以将多个虚拟轨缩混为一个单轨;最适合制作音响较丰富的弦乐声部或加厚人声音轨;虚拟轨最适用于新的灵感的尝试;下面是在录音过程中,虚拟轨的几种用法:用虚拟轨录制吉他独奏录制吉他独奏时,试着在吉他轨中的不同虚拟轨上录入独奏的不同乐段;不必删除上一个乐段,也不必删除其它轨,只是改变虚拟轨以录制每个乐段;这种过程有助于保留录制中的创作意识流;其后,您可以决定选用哪个独奏或独奏声部;用虚拟轨录制背景人声在一个播放轨之内的不同虚拟轨上录入背景人声的几个乐段;录音后,将这些虚拟轨暂时指定到不同的播放轨;使您能同时听到所有轨;将一轨开至录音状态,然后按需要调整其它各轨的电平,再将其并到准备录音的轨上;由此,在一个音轨上为您提供了所有背景人声乐段的“混合版”;现在,您可以调出用新背景人声轨播放的源虚拟轨的内容;如果您需要调整原始乐段,不用担心,它仍安全地保存在虚拟轨上;用虚拟轨同时录制干声和处理后的吉他声吉,128;;而且,一些数码录音机便于您录制新轨而不会删除前一次录入的音轨内容;此概念一般称为“虚拟轨”;它可为您提供丰富的并轨,而不会失去对独立轨的控制;如果你使用模拟录音系统,就要明白,每次并轨都损失一定的音频质量;一般来说,对某一个轨做二、三次并轨后会造成噪音过大而失去其使用价值;叠加音轨另一个有用的技巧是在某个特定轨上录入一种以上的乐器,称为“叠加音轨”;例如,在您的曲子前奏中有一段钢琴独奏;在淡出时有一段吉他独奏;您可以将上述两种独奏录在一个轨上;因为两者不会覆盖;叠加音轨时,记住要使用不怎么需要效果处理的乐器;或顶多使用处理类型相似的乐器,以便在缩混时您不必担心变化太大;如果您在一个音轨中需要多一些效果处理,就要考虑随音轨一起录入效果处理,而不必在缩混时加入处理;另外,要选择在曲子中尽可能隔得远的乐器,以便您有足够的时间在各乐器之间做需要的变化;音轨表至此,我们就会明白,这些复杂的音轨管理手段是应该提前想到的;多数工程师都使用音轨表;在这一张表格上,每轨各对应一个格,可以列出设定在该轨的乐器以及其它轨的注释;您可以利用音轨表,事先订出使用各轨计划;如果您没有音轨表,就要在做设定之前画一张表;在整个工作开始之前投入这一点时间,会使您在录音过程中节省大量时间,并避免许多麻烦;非线性编辑在模拟录音编辑中,编辑磁带上的音频的唯一方法只有用刀切断磁带;这确实不是最有效率的编辑方法;万一记错了磁带的位置,或接合不妥,这小小的失误会使您多少小时的工作毁于一旦;数码硬盘录音技术的使用,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硬盘录音机使用硬盘存入录音内容,不使用磁带;当您在硬盘上编辑音频时,实际上您是在暂存缓冲器中进行编辑,并没有改变原始录音内容;这种编辑叫做无损编辑;这好比您在电脑的文字处理程序中做了一个备忘录,几天后您对备忘录做了些改动;改动内容不会长期保留,除非您指示文字处理器将改动内容存入文件;无损编辑工作的方式与其相似,您可以做自己的编辑,听其效果,然后决定保留编辑的版本还是恢复原版本;有些硬盘录音机有多级还原功能UNDO;即使您保留了新版本,也能保留原如果您有一个主要参照点例如,一个小节的Downbeat,一个声音效果等不在您要编辑内容的开头;您可以根据需要的时间用出发点与参照点连接;假如,您想将领唱人声从第一个合唱复制到第二个合唱中,但领唱比合唱实际开始的时间提前了一点;下面的例子说明怎样有效地使用出发点From和目的点To,以获得恰当的编辑;人声音轨拾取出发点目的点编辑之前起始点结束点人声音轨拾取出发点目的点编辑之后还原现在许多硬盘录音机都有一个叫做还原UNDO的功能,此功能可使您取消前一次的操作一般仅局限于音轨的录音或音轨编辑功能并使您的曲子回到原状态;有些硬盘录音机带有多级还原功能,可以使您录音工作“及时返回”;当一个轨被意外覆;。

录音的方法和技巧(最新整理)

录音的方法和技巧(最新整理)

录音的方法和技巧广播节目的录音制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涉及面很广。

它要求录音师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还需具有较全面的电声技术知识,更需要具备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能力;要求录音师在电声技术方面应掌握播音室的声学特性,熟知传声器、调音台、录音机、扬声器以及声处理器等多种录音设备的基本原理。

录音师在录音制作节目中需要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以便提高录音与制作水平。

同时还要努力学习、掌握迅速发展起来的数字新技术。

除此之外,录音师和专业审听人员还必须接受听觉训练,在达到可感知约3dB的声压差和1%的音调变化后,还应具备较为准确地判断节目声像位置的能力,最后再加上高保真的临场听音经验。

也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节目质量。

实践证明,声音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的主观感觉(听觉)和客观实际(声音)有其一致的方面,却也有不完全一致的地方,甚至还会产生“错觉”。

可见声音虽然是客观的物理量。

但人类的听觉确实有其独特理解的一面。

所以,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和对人耳听觉进行听音训练对录音师及电声工作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科学技术已经比较发达的今天,但节目的质量优劣的最高和最后判断者仍是通过其听觉。

(1) 录音与制作的基本要求要录制一个高质量的节目,除了要求录音师具备艺术与技术水平之外,还要根据节目性质选用具有适合声学特性的演播室,要求正确使用电声系统中的各个电声器件和设备,更重要的是在演播室内正确布置演播人员的位置以及正确地安放传声器的位置。

a. 由于声音是一个声场,每一个声音都存在直达声、反射声及混响声。

拾音时,要利用传声器的指向性来达到拾取声源的目的。

拾音时,传声器与声源的距离是关系录音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声源的直达强度是随着拾音距离的增加而减弱的,而混响声强度则基本不变。

应当注意的是,当拾音距离稍大时,由于空气的吸收特性,拾音点的直达声高频分量会有一定的衰减。

为了弥补这种拾音的高频损失,应当使用高频略有提升的传声器或将调音台的高频略做提升。

录音技巧

录音技巧

Cool edit pro 2.1系列教程之系列(前期录音)<转>音频技术2008-12-08 23:15:05 阅读346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尽管Cool 已被Adobe所收购,但是作为其终极版本,Cool edit pro 2.1其实在录音制作方面是极为出色的,也为很多朋友所使用。

本人将有关于Cool edit pro 2.1的一些知识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整理,敬献给一直喜爱和支持BBFC的朋友们。

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知识,把录音技术练得更好,做出自己满意的音乐作品,也祝大家在BBFC玩得愉快!————————————————————————————————————————————本教程分为前期录音篇和后期制作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为基础,对所有会员开放。

后一部分为进阶,需要2威望的权限方能浏览和下载其中的附件。

本教程是本人搜集网上的一些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而编成的,因此不免有理解错误之处,敬请论坛高手不吝赐教,以相斧正。

————————————————————————————————————————————part 1 前期录音篇1 录音的基本硬件支持需求COOLEDIT PRO 2.1在运行时相当占用系统资源,对缓存要求高,因而对电脑的配置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如下:CPU 建议P Ⅲ及以上内存256M及以上硬盘7200转、2M以上的缓存声卡最好是支持全双工的声卡,当然只有AC97也凑合话筒推荐使用MIC,动圈话筒也可耳机有监听作用的耳机均可2 电脑录音的注意事项2.1 打开麦克风的录音功能将外置设备连接接好后,按“开始—控制面板—声音和音频设备—音量—设备音量高级—选取项—属性—录音—麦克风前的方框—确定”依次点击,将“麦克风”选项下的选择(S)前的方框打勾,再滑动调节条细调即可,具体放置位置见[2.5防止过载]中的详述。

如果不进行本步设置,你录音时音轨里就没有波形,也不能录声音。

录音后期处理教程

录音后期处理教程

录音后期处理教程
随着音频记录技术的不断进步,录音后期处理也越来越重要。

它帮助您调整您的声音,改善声音质量,使您的录音更加清晰,有效,逼真和新颖,能够呈现属于您自己的声音。

录音后期处理可以帮助您将声音从实际录音中独立出来。

以下是关于录音后期处理的基础知识及处理教程:
一、去除噪音
噪音是影响录音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去除噪声对于录音后期处理至关重要。

去除噪声可以手动删除,也可以使用软件去除噪音(比如Noise Reduction)。

1)手动去除噪声:
通过在录音软件(如Pro Tools,Logic Pro X,Cubase)中选择“Mute”选项来消除噪音,通常只需要把噪音部分的声音压缩,或者把它放到一起将其消除,即可消除噪声。

2)使用软件去除噪声:
使用软件去除噪声可以更有效地清除噪声,节省您的时间和精力。

Noise Reduction(噪音消除)是一种录音软件,可以有效地消除噪音,使录音音质变得更加清晰,有经验的录音师可以更好地利用它。

将Noise Reduction添加到要处理的音频通道,只需简单的一些设置和调整即可完成。

二、混响
混响是影响录音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录音后期处理时,重新模拟混响可以有效地改善声音质量。

录音的基本流程

录音的基本流程

录音的基本流程1. 确定录音设备和场地在进行录音前,我们需要确定录音设备和录音场地。

要选择适合的录音设备,如录音笔、话筒、音频接口等。

同时,场地也要选择吸音效果好,噪音低的地方,这样能够保证录音后的音频质量更好。

2. 进行声音测试在录音前需要进行声音测试,通过测试,确认声音传输的正常,能保证录入的声音正常,如声音有杂音、断断续续等情况,需要及时调整音频设备,保证录入的声音清晰无误。

3. 调整音频设备和声音控制在进行录音前先需要调整好音频设备和声音控制,如调整音量、均衡器、压缩器、混响等。

调整好这些参数,能够使得录音后声音更清晰、更自然。

4. 进行录音在经过前期准备后,就可以开始录音了。

在录音时需要注意音频设备和话筒位置,以及讲话人的位置和声音音量等。

同时还需注意避免触碰话筒或移动话筒的位置,避免造成噪音。

5. 检查录音效果完成录音后需要对音频进行检查,确认录取的声音正常,无噪音,声音质量良好。

如果有问题需要重新录制。

在每次录音之后,我们需要保存录音文件,并在录音文件名称上加上备注,以便后续查找。

6. 后期处理录音后需要对音频文件进行后期处理。

比如剪辑、混响、均衡等,使其变得更加清晰,节奏更完美,有利于后续编辑和使用。

在后期处理中,需要注意音频文件的格式、速度和质量等要素。

7. 录音备份进行录音备份,可以减少数据的风险损失。

在录音后,需要将录音文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并注意备份多个文件夹,避免遗失。

通过上述流程,可以完成一次录音,将听写的笔记转化成录音,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录音时注意保护隐私,不泄露他人的私密信息。

简述录音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简述录音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简述录音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录音是一种将声音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它可以让人们记录下各种声音,如歌曲、演讲、电影配乐等。

在现代社会中,录音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被广泛地应用于音乐制作、广播电视、电影制作、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领域。

本文将简述录音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希望能够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录音的基本概念1.声音声音是指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空气压力变化所产生的一种机械波。

人耳可以感受到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音,而录音时需要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因此需要使用麦克风等设备进行采集。

2.麦克风麦克风是一种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的设备,它可以将声音的机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电磁波。

麦克风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动圈麦克风、电容麦克风、半导体麦克风等。

3.录音设备录音设备是指用于录制声音的设备,包括麦克风、录音机、音频接口、音频处理器等。

录音设备的选择会影响录音的质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

4.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是指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

在录音中,数字信号处理可以用于降噪、均衡、混响等处理,以改善录音的质量。

二、录音的流程1.选择录音设备在录音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录音设备,包括麦克风、录音机、音频接口等。

选择录音设备时需要考虑录音的场合、录音的对象和录音的目的等因素。

2.设置录音参数在开始录音前需要设置录音参数,包括采样率、位深度、声道数等。

采样率是指每秒钟采集的样本数,位深度是指每个样本的采样位数,声道数是指录制的声音通道数。

3.进行录音在设置好录音参数后,可以开始录音了。

在录音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麦克风与录音对象的距离、避免录音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等。

4.数字信号处理在录音完成后,可以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以改善录音的质量。

数字信号处理可以包括降噪、均衡、混响等处理。

5.导出录音文件完成数字信号处理后,可以将录音文件导出为常见的音频格式,如WAV、MP3等。

简述录音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简述录音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简述录音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录音是指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录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音乐、广播、电影、电视、教育、会议等领域。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和流程两个方面来简述录音技术。

一、基本概念1.声音信号声音信号是指由声波产生的物理量变化所形成的电信号。

在录音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才能进行后续的处理和记录。

2.麦克风麦克风是录音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可以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麦克风的种类很多,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动圈麦克风、电容麦克风、电磁麦克风等。

不同的麦克风适用于不同的场合,选择适合的麦克风对于录音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

3.声卡声卡是连接电脑和麦克风之间的设备,它可以将麦克风采集到的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使得电脑可以对录音进行处理和存储。

声卡的质量对于录音效果的影响也非常大,一般来说,高质量的声卡可以提高录音的保真度和清晰度。

4.数字音频工作站数字音频工作站是一种专门用于录音和音频处理的软件,它可以实现录音、编辑、混音、修复等一系列操作。

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领域的音频处理需求。

二、录音流程1.准备工作在进行录音之前,需要对录音环境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录音效果最佳。

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录音场所,避免噪音干扰和回音影响。

(2)调整麦克风的位置和方向,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所需的声音。

(3)检查设备的连接和设置,确保录音设备正常工作。

2.录音进行录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录音的音量,避免声音过大或过小。

(2)保持录音环境的稳定,避免突发事件或噪音干扰。

(3)注意录音的时间和节奏,避免过长或过短。

3.编辑和混音录音完成后,需要对录音进行编辑和混音,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剪辑录音中的无用部分,保留所需的内容。

(2)调整录音的音量、平衡和空间感,使其更加清晰和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录音之基础教程目录:第一章:关于录音时电平标准的阐述第二章:录音的基本概念以及技术流程。

第三章:拾音技巧第四章:话筒放大器的使用第五章:话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级技巧(一)第六章:话筒放大器使用的高级技巧(二)第七章:前期录音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七点五章:关于前期录音分轨的一些补充第八章:缩混过程简介九:缩混--EQ(一)十:缩混--EQ(二、声音的润色)十一:缩混--EQ(三、一些常用频点的作用)十二:缩混--关于乐器的摆位和混响的初步使用(part 1)十三:缩混--关于乐器的摆位和混响的初步使用(part 2)第一章:关于录音时电平标准的阐述众所周知,录音时的电平非常重要,录大了会破,录小了,又会给后期缩混增加不必要的麻烦,更会由于提升原有的电平而产生噪声。

那么,什么是好的录音电平呢?在这里,我从两个角度来说:1、经过调音台录入电脑或多轨机: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的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调音台电平的问题。

调音台作为信号输入的初始设备,要使其做到在电平不过载的前提下,电平尽量的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调整调音台上信号输入轨的增益电平,挑选所输入信号强度最大的一段作为测试,要使输入电平的峰值接近但不突破0db。

然后就是输出电平的调整。

由于输入电平的调整,输出电平衰减器(也就是信号输入那一轨的推子)保持在刻度0的位置即可(注意!0不是最低,而是使输出电平和输入电平保持一致。

最低是-oo,负无穷大)第二,是调音台与电脑声卡或多轨机之间的电平关系。

如果是多轨机,则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其各轨的电平是厂家调校过的。

或者是数字调音台与数字多轨机以ADAT或T-DIF相链接,那就更不用担心音量的问题了,肯定是和调音台上保持一致的。

那么,要注意的就是调音台与电脑声卡之间的链接。

首先,如果是数字调音台连接声卡的ADAT、SPDIF等数字接口,则无需调校,数字信号的传输是一定能够保持原有电平的。

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调音台的模拟接口与声卡的模拟接口的连接。

如果是数字调音台的模拟接口与声卡的模拟接口连接,则需要在调音台上的电平与声卡的电平读数一致,也就是说,用标准1khz进行测试的时候,当数字调音台的输出电平读数为0db的时候,计算机中录音软件的录入电平读数也应该是0db;如果是模拟调音台的模拟接口与电脑的声卡模拟接口连接,那么就需要进行如下调校。

用模拟调音台发出一个1khz信号,并将其输出电平调整至0db,此时电脑内录音软件的录入电平读数应为-18db或-14db,否则有可能会出现电平过载的情况。

2、经由声卡的模拟输入接口直接录入计算机,这样就简单多了。

方法和调校调音台的输出电平方法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在保持声音信号被转为数字信号不过载的前提下,尽量提升录音电平即可,不用怕因为提升噪声,因为你将每一轨的电平都录到最大,缩混的时候肯定要降低,这样,反而会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3、补充一句:电脑内测试声卡输入电平读数的最佳软件根据个人经验推荐SOUND FORGE。

第二章:录音的基本概念以及技术流程。

首先,让我们先明白什么是录音。

顾名思义,录音就是记录声音(废话!),那么记录声音都需要什么呢?最简单来说,需要一个收集声音并把声音转变成电信号的东西,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话筒了;还需要一个记录声音的东西,那也就是录音机了。

以上的道理估计是谁都明白的。

那么进一步说,我们现在的录音的基本过程又是如何呢?现在我在下面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1、拾音过程2、声、电转换过程以上两个过程由MIC完成3、声音调节过程(包括前期的EQ、压限、音量等等),这实际上是对电流的调节。

4、声音的记录过程:通过多轨机,电脑、录音机等进行记录。

5、声音的处理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缩混过程(mixing)即使再复杂的录音也是这几个过程完成的。

有些friends可能会问,知道了这几个过程又有什么用呢?请记住,这些过程不是拿来让你死记硬背的,而是让你学会应付录音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的。

比如说:你把设备全部打开后,话筒也接好了,但就是听不到声音,那么就跟我来检查一遍.第一步:话筒是否有开关?是否打开了?第二步:话筒与调音台的连接线是否正确?连接线是否完好?(可用万用表检查)第三步:话筒是否需要幻象供电?调音台的供电开关或者话放的供电开关是否打开了?第四步:调音台的增益电平是否开的太小了?或者调音台上的预衰减开关是否被打开了?如果以上四个步骤均检查无误,而调音台上依然没有输入信号显示,那么试着把话筒插在调音台的另一路上,如果依然没有信号,那么换一个其他音源或话筒来进行试验,如果这样还是不行的话,基本可以断定调音台的设置可能出现了某些问题,那么至于出了什么问题,各个调音台的情况不一样,只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前四个步骤检查无误,然而换了一个话筒后,就有声音了,那么基本就可以断定是话筒出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了解录音的技术流程,将为排除录音过程会产生的各种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排除问题的能力不是靠书本上交来的,而是靠经验得来的。

但记住一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设备出现了问题,都不要慌,第三章:拾音技巧大家经过上节课,都已经知道了拾音就是把声音收集的过程了吧。

那么现在,我来大概说一下拾音过程中的技巧。

一、单个人声拾音:最简单的人声拾音是用一个MIC录一个人的声音,把MIC调为心形,或超心形指向,让人的嘴直接对着话筒即可。

话筒与嘴的距离大概分为如下几类:1、最通常的录法,嘴离开MIC大概20厘米左右,而且叮嘱歌手,唱的时候不要左右或前后晃动。

这样,对于一些没什么太多录音经验的歌手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唱整首歌曲时音质统一。

2、录具有亲切感的人声:上面所说的拾音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说,录出来的声音有些偏冷,因为与MIC的距离不在MIC的近讲效应的范围之内。

在这里,我首先讲一下什么是近讲效应。

简单的说,声源离MIC的距离越近,MIC所拾取的低频部分就越多,也就是说,你唱歌的时候离MIC越近,你所听到的声音的低频就越丰满,但是,如果你离MIC太近的话,就会使MIC产生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从而导致低频的变形、失真。

但是,在不使声音过渡失真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种“近讲效应”,使得拾取的声音更加丰满,并且具有一定的亲切感。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是这样的话,等声音录制完毕以后,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加一些低频不就行了,干吗还要在拾音的时候改变与话筒的距离呢?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如果你想得到什么样的声音,那就尽你一切所能在前期录音时得到与之更加接近的声音,否则会给你的后期处理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后期作出来的声音和前期录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你很难做到前期录出来的声音效果.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个问题,无论你要如何录制人声,一定要给MIC加上防扑罩,加防扑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防治人声扑话筒,而且,对于你话筒的防潮,也是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的。

3、拾取美声唱法的人声:录制美声唱法,不需要什么亲切感,美声唱法最关键是要使人声流畅、干净,并且尽量减少呼吸的声音。

那么,录制美声唱法时,嘴与MIC的距离在40~50厘米都不过分,只要你的MIC有足够的拾取能力,并且你的录音环境足够好的话。

4、拾取更加具有细节感的人声: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在一个非常好的拾音环境内,否则的话,细节没录进来,噪声倒是会增加不少。

具体的做法,在这里我只作粗略的讲述,因为追求不同的效果,会有不同的MIC拾取方法,无法一一讲述。

在一个有优秀拾音环境,并且,拾音空间不少于15平米的环境下,可以给一个人声摆放2支或以上的MIC来拾取人声的不同细节,我比较通常的作法是:用一支MIC对着人的嘴,用另一支MIC对着人的喉头或以下部分,这种拾取方法,有可能产生的弊病是相位抵销,这就要通过自己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来获得最佳的MIC摆位。

当你获得一个成功的MIC摆位的时候,呵呵,你会听到完全不同以往的人声效果。

二、和声演唱拾音或合唱拾音:我所说的这种情况,多数指伴唱的拾取。

这个时候,应该有最少3个人同时发出声音,那么,就要把MIC调整至全向指向,以能录清除没一个人的声音。

当然如果你有三个MIC分别给三个人,那更好。

但是,如果你这样做,除非你的录音室有寂静端分割处理,否则的话,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产生相位抵销。

但是,如果你把三个人分开的话,伴唱歌手之间的交流就没有了,不利于录到具有高度默契感的和声。

所以我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用一支MIC拾取伴唱各声部的人声。

在拾取伴唱的时候,伴唱歌手与MIC的距离最重要的不是三个人相同,而是三个人的声音在拾取之后的音量比例要均衡。

那么,你要作的就是在控制室中根据你自己的耳朵作出判断,并且,借助对讲MIC给录音室内的伴唱歌手下达指令,调整他们之间没一个人与MIC不同的距离,以获得均衡并且浑然一体的伴唱声音。

三、简单的常用乐器拾音:1、吉它:MIC对准吉它的共振孔,距离20厘米左右即可。

2、小提琴:MIC从侧面对准琴箱以及琴弦的方向,距离30~40厘米即可。

3、长笛或竹笛:MIC对准乐器,距离2米左右。

4、二胡:MIC对准腔体,距离50厘米左右。

当然,以上讲的只是一些最简单的乐器拾音方法,如果想获得丰满的单乐器声音,大部分情况下,要用4、5支以上的MIC来拾取同一件乐器。

关于这种拾取方法,不方便在这里一一讲述,如果想知道的话,来电话,或者发EMAIL给我吧。

第四章:话筒放大器的使用话筒放大器,简称“话放”,是对话筒输入的信号进行放大的设备。

无论我们把话筒插在调音台上,声卡上,或是卡拉OK机上,这些设备都有一个(或多个)话放,还有一种是独立工作的话放,它只负责把话筒信号放大并且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然后变成线路输出信号再输出出去。

这种独立工作的话放一般来说是比较全面并且专业的,我在这里只讲这种话放,以及数字调音台上所带的话放。

这种话放通常带有以下功能:1、压限器;2、EQ;3、扑声消除器;4、嘶声消除器;5、噪声门。

我个人比较偏好使用其中的压限器和嘶声消除器,其他的都在后期缩混时再作。

首先,我们先将话筒线与话放连接好,并通过正常的声音测试调整话放输入电平。

以人声为例,让歌手跟着伴奏正常的演唱,并调整输入电平,使声音峰值不超过设备的截断电平即可。

第二步:调整压限器,我这里只是向大家说明压限器在针对人声以及一些简单乐器时的使用原则。

最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使用压限器的目的不仅仅是压缩声音的动态,使其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丰满度,更加不能忽略的是--压限器的使用不能让听众听出“痕迹”,也就是说,一首歌,或者一件乐器,如果你录出来以后让人感觉到声音出现以后有一个被压缩的过程,那么,就是你使用压限器的失败。

那么怎么做到不被听众听到压缩的痕迹呢?我仍然以人声举例:当歌手演唱的是一首慢歌,那么声音的要求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流畅,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