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碳纤维基RGO/F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Study of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novel carbon fiber based

RGO/PVDF conductive composite membrane

Abstract

Membrane bioreactor(MBR)iS an effici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ombines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ith biological treatment,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for its high solid-liquid separation efficiency,good quality of effluent water and

stable operation.However,the high energy cost,frequent cleaning after fouling and

membrane etc.,which hinder its further application.Recent studies indicate

replacement of

membrane fouling Can be mitigated effectively when conducting an small electric field on the conductive cathode membranes,which not onl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but also make the membrane electrode reusable.And it can be used as cathode to couple microbial fuel cell(MFC)to treat wastewater and generate electricity at the same time,which solve the effluent

quality problem caused by anaerobic conditions and limited residence time in MFC,meeting

the emission standards,and generated electricity is used to supply electric field instead of

external power to mitigate membrane fouling.But problems in preparing conductive membranes such as poor conductivity,high production cost,and shedding of the conductive component exist.For preparing novel,low cost conductive membrane with good performance,

the following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membranes:the GO/PVDF composit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ductive

membrane is prepared by phase-inversion method using the conductive carbon fiber cloth as substrate an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doped with graphene oxide(GO)as the casting solution.The formed GO/PVDF composite membrane is heat-treated in hydroiodic acid(HI)

solution to reduce graphene oxide to its reduced form,forming the 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

/PVDF composite membrane.From the characterization conductivity test,it is proved that part

of GO is successfully reduced to RGO,and the prepared GO/PVDF and RGO/PVDF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and conductivity.

composite membranes have

Study of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and antifouling property of conductive membranes:

different types of model foulants in aqueous solutions including polyacrylamide(PAM),yeast and

humic acid(HA)are tested and filtr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ductive membranes

have great rejection of tested model foulants,and the RGO/PVDF conductive composite membrane exhibit better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under a tiny external electric field(兰0.6V

/cm).In the process of membrane preparation,the higher the mass fraction of

pore forming agent polyvinylpyrrolidone(PVP)in the casting solution,the lower rejection of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yeast;choosing the right pH of humic acid(HA)solution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membrane fouling,when pH value is 4,the flux decreased only 1 5%after 2 hour filtration.

In the coupled MBR/MFC system,carbon fiber based RGO/PVDF conductive composite

membrane acts as cathode membrane,the removal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and ammonia nitrogen fNHa.N)are high,reaching 97%and 98%.respectively,after operation for 20 days.Using 1 000 Q external resistor,the cell potential of the coupling system Can stabilize at 0.2

V;during operation,the coupling system generates a maximum power density of 1 3.2 mW/m2.

Key words:Reduced graphene oxide;Polyvinylidene fluoride;Conductive composite membrane;Anti·fouling performance;Cathode membrane

万方数据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 绪{仑

1

1.1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 1.1.1膜分离技术l

1.1.2膜生物反应器2 1.2膜污染控制~3 1.2.1 膜污染及其影响因素一3 1.2.2膜污染的控制方法4 1.2.3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的研究进展.5 1.3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及研究进展8 1.4 改性膜的导电材料及其应用..1 0 1.4.1 导电高分子材料及碳纳米材料 1 0 1.4.2氧化石墨烯.1 l

1.4.3 石墨烯.1 2 1.5 MFC.MBR耦合工艺的发展与应用..13 2实验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意义15 2.1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5 2.1.1 导电膜的制备,并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15

2.1.2 MBR与MFC耦合,系统产电同时提高出水水质.16 2.2实验的研究内容16 3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18 3.1 引言l 8 3.2实验部分 1 8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1 8 3.2.2氧化石墨烯的制备19 3.2.3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20 3.2.4制备的导电复合膜的表征研究20 3.3实验的结果与讨论21 3.3.1 制备复合膜的形貌分析21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3.2制备复合膜的亲水性分析22 3.3.3制备复合膜的FT-IR、Raman分析23

3.3.4制备复合膜的热重分析24 3.4本章小结25 4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性能研究.27 4.1 引言27 4.2实验部分27 4.2.1实验材料与仪器.27 4.2.2碳纤维基导电复合膜的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研究.27 4.3结果与讨论29

4.3.1 导电复合膜对聚丙烯酰胺的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29

4.3.2 RGO/PVDF导电复合膜对酵母粉的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33

4.3.3 RGO/PVDF导电复合膜对腐植酸的过滤性能和抗污染性能35

4.3.4 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膜污染机理分析.37 4.4本章小结39

5 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41

5.1 引言41 5.2实验部分41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41

5.2.2 MBRfMFC耦合系统及操作条件41 5.2.3 MBR/MFC耦合系统的水质分析43

5.2.4 MBR/MFC耦合系统的电化学测量与分析43 5.3结果与讨论44 5.3.1废水处理效果.44 5.3.2 MBR/MFC耦合系统的产电电压及功率输出47 5.4本章小结48 6结{念50参考文献..5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9致谢.60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61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1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1.1膜分离技术

膜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功能的材料,在大自然中,特别是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膜根据来源、状态、材料、荷电、制备方法、分离机理等依据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材料分类主要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1】。

Intermediate phase

se 2

Feed

Penneate

图1.1 膜分离过程的原理示意图

Fig.1.1 Principle schematic diagram of membrane separmion process

膜分离技术,即以膜作为分离介质,以外界施加的能量或者分离系统内部的化学位差作为推动力,对含双组分或者多组分的流体进行诸如分离、分级、纯化或浓缩的方法。常见的跨膜驱动力包含压力差、浓度梯度、温度差以及电位差等【:1。以压力差来驱动膜分离的过程较为常见,比如微滤工艺、超滤工艺、纳滤工艺、反渗透工艺等。图1.1为膜分离过程的原理示意图。

自1960年开始,膜分离技术便以一门新兴的分离技术被人们认知且迅速发展。对比于传统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具有可在常温下进行、分离组分无需相态变化、无化学添加、选择性优、适应性强、能耗低等优点,故现己普遍应用于食品、环保、医药、电子、仿生等领域【3.5】。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与发展,膜分离技术作为一项高效、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从实验室尝试到工业大规模应用的转变。

万方数据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2膜生物反应器

目前,生物法处理废水技术因具有资源消耗少、运行消耗成本低、处理效率较高以及工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用水质量的要求逐渐升高,相应的污水排放标准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工业的发展增大了对用水量的需求,使得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也日益显现,故将污水回用成为了世界上一些缺水地区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方式之一。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中,二沉池是用于泥水的分离过程,其工作的效果会直接影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其中活性污泥的状态、沉淀的时间均会影响二沉池的处理效果,故运行起来较为复杂。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是将上述的膜法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巧妙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系统。在该组合的处理系统中,膜分离单元的功能则类似于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的二沉池,主要用于进行固液分离。与传统的污水三级处理设施(二沉池)相比,MBR具有固液分离速度快、分离出水水质好、运行设备较小、运行稳定、方便操作管理等优点【6】,与此同时,因膜过滤过程对活性污泥的有效截留,使得生物反应器中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得以保留,这样对污水的深度进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自上世纪60年代末,MBR在全球迅速地得到了普遍应用。相对而言,我国对于MBR 的研究偏晚,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发展也非常迅速[71。MBR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在国内外己广泛应用于诸如食品、印染、制药、畜牧等领域【8】,而且该技术在地表水的净化、大型市政废水处理及再利用[9,10l、船舶污水回收再利用【11】等方面也有应用。

进水浓缩液回流

出水

生物反应器加压泵膜组件

图1.2分置式MBR流程图

MBR

Fig.1.2 Flow chart of separation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进水

出水

生物反应器加压泵

图1.3一体式MBR流程图

Fig.1 13 Flow chan of immersion MBR

MBR根据生物反应器与膜组件二者的放置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分置式和一体式。分置式MBR(或外置式,如图1.2)是最开始主要研究的类型,即膜组件与生物反应器实行分开放置,二者的运行相对独立,这样系统的调节控制简单,而且膜组件置于反应器外后,便于过滤后对膜进行清洗、更换以及增设等。一体式MBR(或浸没式,

如图1.3)则相对比较简单,该组合形式是直接将膜组件放置于生物反应器的内部,系统

出水是通过泵吸而得到过滤出水。一体式MBR中,生物池内的曝气系统使得溶液得到强力搅拌,这样可对膜面产生错流效果,但是膜污染后的清洗较为困难。鉴于MBR/MFC 耦

合系统的运行原理,本论文中采用的是内置式的MBR处理出水。

1.2膜污染控制

1.2.1膜污染及其影响因素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的过程中,进料液中存在的微粒、胶体粒子或者溶质的一些大

分子由于与过滤膜之间存在着物理、化学、生物或机械作用,而造成的物质在膜表面或

膜孑L内的吸附、堆积,使得膜孔堵塞、膜孔径变小,从而膜的透过流量与膜的分离特性产生不可逆转的消极变化的现梨12,13]。膜污染形成的机理主要为膜表面与进料液间的浓差极化、膜孔的堵塞和膜表面滤饼层的形成【H】。

长久的研究发现,在膜过滤的过程中,料液中待过滤粒子或溶质的尺寸、料液的PH 和离子强度、操作的压力和温度以及膜本身物理性质(如膜表面的粗糙度、膜的孑L隙率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膜运行时的污染状况。HwaIlg等【15】研究发现在过

滤牛血清蛋白和二元葡聚糖悬浮液的过程中,污染层的厚度、膜孔的减小速率均与料液

的流速密切相关。Anthow等【16】研究了在过滤海水的过程中,腐殖酸和海藻酸钠在膜表

万方数据

新型碳纤维基RGo/PⅥ)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面的沉积和形成的凝胶层对于超滤膜的污染。Tsuyuhara等【17】用不同孔径、不同接触角以及不同表面电位的五种超滤膜和一种微滤膜过滤废水,研究结果表明,膜物理上可逆的污染和微滤膜粗糙度有直接联系,而且低清水通量的膜其物理性可逆污染程度更大。添加的纳米组分,改变其尺寸和在铸膜液中的浓度,制备出一系列的碳化硅纳米膜,膜进行过滤实验后发现,不同膜对BSA(牛血清蛋白)的截留、以及过滤带来的膜污染的快慢、类型均有较大的不刚18】。

膜污染的问题是阻碍MBR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MBR运行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物和一些细胞碎片等均会在膜表面沉积或形成滤饼层【,9】:溶剂、胶体等在膜孔内部或者膜表面进行吸附,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在膜表面的累积等会影响MBR的长期稳定运行120】。恒定通量下运行的膜生物反应器,其膜污染现象主要表现为系统跨膜压差(TMP)的升高。初始阶段主要是膜孔堵塞,TMP迅速上升;接着在膜表面,污泥絮体和细胞代谢产物在膜表面的堆积,表现为TMP出现缓慢的升高;伴随着更长时间的的运行,TMP会突跃变化,致使MBR无法正常运行【21】。TMP的升

高与操作条件、膜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22,23】。待过滤液的理化性质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构成了膜污染,然而,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却只停留在形成膜污染的单因素分析,混合液各项性质综合作用与膜污染机理的联系还在进一步研究中【24】。

1.2.2膜污染的控制方法针对膜污染控制的问题,研究者们做出了很多努力。膜污染控制的方法主要从几个

方面开展:

1)水力控制通过改变曝气量或者水流状态来实现。Hoque等研究发王见【25】曝气速率会影响膜污染的类型:气流速度会影响膜的可逆污染状况,曝气速率增加会减少不可逆污染的形成。Amiraftabi等【26】在MBR膜的表面创新性地放置平行喷气头,以空气扰动来减缓膜污染的速率;发现随着喷气量的增大,过滤通量也增大。在酵母悬浮液的过滤

研究中,气体喷射可以显著增加酵母微滤的渗透通量【27】。Jie等【28】将平板膜旋转不同的角度,过滤液在膜表面形成旋转流,通过改变水流路径减缓了膜污染。曝气与反冲洗的结合对于控制膜污染也有很好的效果【29】。

2)化学控制添加吸附剂、絮凝剂可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能力。投加粉末活性炭不仅可以吸附微生物形成生物活性炭而且可以吸附污泥中的悬浮聚合物,优化了过滤水质,膜的运行稳定性增强【30'3l】。向活性污泥溶液中投加一定量的铁粉可以有效地减缓一些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和部分的胞外聚合物(EPS)在膜表面的富集而造成的MBR膜污染【32】。还有一些研究者向活性污泥中投加钙离子、明矾、氯化铁、壳聚糖等物质,通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过电中和和架桥作用来去除SMP减缓膜污染【33.35】。在富含腐殖酸的水体中投加絮凝剂,腐殖酸的形态发生变化,在过滤过程中膜污染明显减/J,d361。

3)生物控制MBR运行中,增大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控制丝状菌的滋生可以减小SMP

和EPS的形成,从而减缓二者对膜的粘附和堵塞[37-391。将微生物包埋后置于膜的表面,既实现了污水的净化处理,也减少了膜过滤原料液中的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浓度,很好地减缓了膜污染的速率【40】。

4)膜的改性通过改变膜本身的物理性质(如膜的亲水性、孔隙率、孔结构、膜的表

面粗糙度等)可以明显改善膜污染的状况。以最常见的聚偏氟乙烯膜(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为例,膜改性的方法主要有聚合物的共混改性、铸膜液凝固过程中(凝固浴中加入改性剂)聚合物的改性、铸膜液成膜后对聚合物的改性(低温等离子体或化学改性使膜表面基团变化)以及膜表面的动态改性(表面活性剂改性或气液界面自组装等)四大方面141】。铸膜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纳米粒子,如二氧化钛【42l、三氧化二铝【431、氧化锌【44】、氢氧化镁145】、氧化石墨烯1461等,提高了膜表面的亲水性,明显地减缓了膜污染的速率。根据膜运行工艺的不同,膜污染控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控制方法还包括超声原位清洗过滤膜【47】、膜组件的定期振动【48】以及在过滤系统中外加电场【49】、化学清洗膜150,51】等。近些年来,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的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部分将在下一小节进行阐述。1.2.3外加电场减缓

膜污染的研究进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外加电场控制膜污染的方法已经开始被人们广泛研究,至今己取得不少进展。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的原理为带电荷的待过滤物质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泳现象,通过电泳作用使得物质远离过滤的膜表面,或者外电场的作用使得导电性的膜表面带正或负电荷,本身携带电荷的待过滤物质因与膜表面的电荷之间产生静电排斥作用,从而减缓物质在膜表面的附着和在膜孔内的堵塞(图1.4)。根据己研究的结果,外加电场的强弱与膜的导电性有密切的关系。

万方数据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e

阴极膜阳极

图1.4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原理示意图

Fig.1.4 Principle schematic diagram of membrane fouling mitigation with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当待过滤物质本身带电荷而膜材料不带电时,电场作用的对象为过滤物质,这种情况的外加电场较大,通常有几十到几百伏特。Park等在过滤葡萄酒酿酒厂料液的研究中,分别外加大小为8 V,15 V,24 V的外

电场,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过滤速率的增大量也随之增大[52l。在过滤生物悬浊液过程中,随着外加电场强度(0.80 V/cm)的逐步增大,膜的运行通量逐渐增大153l。Brunner等研究了在酵母菌过滤的过程中,有无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的膜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外加电场对于减缓膜污染具有较好的效果【54】。Shang等在中空纤维膜的表面加载60 V的外电场用于

过滤腐殖酸溶液,发现电场使腐殖酸产生的电泳现象,很好地抑制腐殖酸附着在膜的表面,在减小膜通量的衰减速率和膜污染的程度都有很大的优势[5sl。但是,外加大电场对于用电的消耗使得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的优势大大弱化,这种控制膜污染的方法显得不合实际。承接上世纪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制备导电性的薄膜,夕'Fand,电场减缓膜污染的

研究就应运而生。

当膜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导电性时,外加电场的强度一般较小,此时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的效率大大提高。文中将近些年来研究者们探讨的不同类型导电膜以及膜的制备方法归类如表1.1所示。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1.1 导电性滤膜的制备及应用总结

Tab.1.1 Summarization of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ductive membranes

2.文中尚未提及准确信息。

由表1.1可以看出,导电性滤膜的制备方法多以导电性碳纳米材料与铸膜液共混液万方数据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相转化和膜内部或表面物质化学氧化制得。制各的导电膜的内阻相对较小,一般施加的外电场仅在0.2.5 V以内即可明显改善膜污染的状况,与此同时提高了对待过滤物质的截留率,故与非导电滤膜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的工艺相比,导电性滤膜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事实上,很多改性后的导电膜还具有杀菌和催化的作用。Huang等在不锈钢网表面刮涂一层43 lam的PVDF膜,后将其组装在聚酯无纺织物的表面用于过滤BSA/SA/HA/二氧化硅颗粒物;外加2 V/cm的电场下,膜表面不仅与污染物问产生排斥力,而且在线生成的过氧化氢原位清洗了膜,抑制了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和胞外聚合物在膜表面的堆积,从而大大的减缓了膜污染1701。Hashaikeh等【73】利用真空抽滤的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压在PVDF 微滤膜的表面,然后将银电极涂覆在膜表面上,在过滤碳酸钙(100 mg/L)和酵母粉溶液(50 mg/L)的过程中,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在膜表面施加2 V的电压2.3 min,利用电渗析产生氯气原位清洗膜,大大减缓了膜污染的速率。

1.3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及研究进展

在现有能源的利用存在环境污染严重、不可重复利用、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的背景下,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第一次关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是Potter在100年前的英国纽卡斯大学进行的,他用大肠杆菌和酵母进行试验,发现微生物利用底物时可以产生电势【74】。到1984年,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开始尝试制备了一种可以用于太空飞行的燃料电池,但是由于那时电极中的活性物仅来自于宇航员的尿液和一些活的细菌,所以电池的发电效率还处于很低的状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效率得到了大范围的提高,它在环境领域的一些研究才越来越深入。

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技术作为21世纪一门正在兴起的清洁能源技术而备受人们的关注。事实上,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以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作为催化剂,通过微生物将废水中的“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为电能的一种生物反应器【,5】。

传统的MFC是由一个阳极室和一个阴极室组成,两室之间通过质子交换膜进行间隔。其工作原理为:在阳极室内,阳极表面微生物分解水溶液或者污泥中存在的诸如葡萄糖、多糖、醋酸以及其他一些可降解的有机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电子和质子。电子通过细胞膜或者其他中间体传递给阳极,再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质子通过溶液迁移,穿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阳极室,后与阳极室内的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如图1.5),这一系列反应即实现了电池内部电荷的传递,完成了这个生物反应器内的生物电化学的过程以及能量转化的过程【76,77】。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1.5微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

Fig.1.5 Principle schematic diagram of microbial fuel cell

MFC按照不同的原理或构型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MFC的作用原理为划分依据时,

可分为以下几种:(a)以海底沉积物为底物,海水作为电解质发电;(b)禾lJ用阳极微生物

还原一些有机物进行发电;(c)微生物发酵产生如乙醇、氢气等,原位利用发电。考虑到运

行的可行性,我们一般采用的是第二种作用原理的MFC处理废水。

在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工艺里都包含有厌氧池和曝气池。MFC中阳极室就是厌氧发酵区域,阴极室则为好氧环境但是并不需要曝气,一方面节约了处理的成本,另一方面还能产生一定的电能。而且,许多研究也表明,MFC技术在处理生活废水【78】、工业废水【79]以及一些人工合成的废水180】上具有巨大的潜力。Lail81]等用硫酸氢根掺杂聚苯胺改性碳布后作为MFC的阳极,以配置的废水为底物,运行稳定后,反应器内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MFC的开路电势达0.38 V,产生的最大功率密度可达5.16 Wm-3。Abbasi等[82】从植物油、五金厂、化工、玻璃和大理石等行业取得废水样品,在以钛丝作为阳极、碳布作为阴极的双室MFC中运行96 h,结果显示COD的最大去除率可达87%,最低也可达到77.3%:MFC的电势最高可达890 mV,最低的也在520mV。事实上,随着人们对MFC的研究日益增多,MFC在产电、生物产氢、废水处理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均有较大的发展和应用【83】。

在提高MFC的产电性能方面,研究者们在不断努力,包括改变MFC的构型、对MFC

的阴极和阳极进行改性、筛选新的产电微生物和研究传质更好的质子交换膜等【84】。由于

存在着诸如基建成本高、扩大规模还未实现、运行效率还不理想等问题,所以这种

万方数据

可持续产电的新型资源能源化生物技术还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里的小规模研究水平上,有

待于研究者们继续研究和发现。

1.4改性膜的导电材料及其应用

目前,己广泛应用的膜材料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无机膜材料、有机膜材料和有机无机混合膜材料。无机膜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膜、氧化铝、氧化硅、碳膜等185,86】;有机膜材料主要有聚偏氟乙烯、聚酰胺、醋酸纤维素、聚砜、聚醚砜、聚乙烯、聚醚醚酮、聚丙烯腈等18,】:有机无机混合膜则主要是无机纳米掺杂有机膜材料而得,如前文中提及,在聚偏氟乙烯膜中掺杂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等以提高膜的亲水性等。无机膜材料多属于导体或半导体,故该类材料制备的膜均具备一定的导电性,在外加电场控制膜污染时,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如表1.1所示)。但是,该类膜在制作过程中工艺较为复杂,故成本相对较高;而且此类膜材料的孔径的可控性较差,在大范围应用上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如果仅仅依靠这类膜来分离物质,在可行性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有机膜材料因具有材料成本费低、膜制备工艺简单多样、膜的孔径可控性好、运行性能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有机膜材料一般是不导电的,但掺杂少量的导电成分后,膜基体的导电性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如表1.1),故有机膜在导电性改性上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导电成分的大小和在膜基体中的存在状态对膜的形貌、孔径以及运行的稳定性等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有机膜中掺杂的导电成分必须是很细小的颗粒,目前的研究以导电纳米材料为主。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导电成分对有机膜进行改性,成为了制备低成本导电膜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

1.4.1 导电高分子材料及碳纳米材料目前,较常用的具有纳米结构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主要有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

聚乙炔、聚呋喃等【88'891。这类导电聚合物是通过掺杂等技术,可将物质的电导率提高到

导体与半导体之间。在这一类的聚合物主链上,存在着有单键和双键,它们交替出现,共轭形成7c体系,通过7【电子的流动来导电。事实上,导电聚合物对膜的改性影响着膜的孔径及表面结构,同时改善了膜的亲水性。Bhattacharya和Mukherjee等f90】研究发现,在聚砜膜表面负载上一层聚吡咯,改性后的聚砜膜对盐(NaCl和MgS04)的截留率都得到了提高。当导电聚合物直接在有机膜表面聚合成该类导电聚合物时,该类型膜的基体带电荷,减缓了污染物在膜表面的粘附和堆积,但是由于导电聚合物与膜基体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在连续的运行和清洗过程中则会出现脱落的情况,膜的导电性会有所降低,进而影响膜的性能稳定性,故导电性成分与铸膜液共混制膜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碳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好的电导率和热导率、高层次的化学惰

万方数据

性以及高稳定性、低密度性等优良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备受研究者们的青睐。碳纳米材料根据存在的形态不同,主要包含三种类型:管式碳纳米材料,球式纳米碳材料和纤维状碳纳米材料【9-】。碳纳米管是一类一维的纳米材料,因本身重量很轻、六边形的结构连接完美而具有许多异常的电学、力学和化学性能,它在1991年被正式认识并命名f92】。球式纳米碳材料根据尺寸的大小可以分为:(a)富勒烯族系Cn和洋葱碳(它们的特点是具有明显封闭的石墨层结构,直径一般小于20 nm);(b)未完全被石墨化的球状纳米碳材料,

直径略大,但均小于1岬:(c)碳微珠,该种纳米碳球的直径均大于11 I-tm[931。碳纤维主要分为丙烯腈碳纤维和沥青碳纤维两种类型,碳纳米纤维即由多层的石墨片通过卷曲作用而形成的纤维状的纳米碳材料,其直径的大小一般小于500 am,长度较长,一般长度是介于0.5 m 至100 m之间。近些年来,随着研究者们对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碳纳米材料广阔的应用远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渐渐在电池、电子探针、电容器、材料等领域都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表1.1所示,铸膜液中掺杂碳纳米管共混制膜,膜的导电性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4.2氧化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由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及后续的物理化学剥离制得的,因物质本身的结构是单一的原子层,在横向尺寸上可以得到较大的扩展,故它也被视为一种软性材料,同样这种结构赋予了它类似于聚合物、薄膜和胶体等物质的特有特性。GO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化学剥离法、热膨胀剥离法以及电化学法和无基底气相合成法等【94】。化学剥离法制备GO包括Staudenmaier法、Brodie法和Hummer’S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Hummer’S法。Hummer’S法制备的原理是:石墨粉末在与浓硫酸中的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后,得到的棕色石墨薄片,在其边缘存在着一些衍生的羧酸基基团,在石墨薄片的平面区域主要分布有酚羟基和一些环氧的环氧基团;接着,该石墨薄片层经长时间的超声以及离心过程中的高剪切力形成的剧烈搅拌被剥离为氧化石墨烯,并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浅棕黄色的单片层的氧化墨烯悬浮液195】。

氧化石墨烯片层表面含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包括羟基(.OH)、羧基(.COOH)、羰基(.C=O)、环氧官能团(C.O.C)等,这些功能性的基团给氧化石墨烯带来了其一些新的特性,例如物质本身的亲水性、在溶液或溶剂中的分散性以及与聚合物之间的新增的兼容性等【96】。这些特性使得氧化石墨烯具有了广阔的应用范围,其中有关于纳米GO与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且复合材料多表现出较好的物理性能和电学性能【97】。

还有,含氧官能团在其上的接入,使得氧化石墨烯片层面内的7c键出现断裂,进而阻碍了电子在其内部的传导。事实上,制备的GO并没有完全被含氧功能团

万方数据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所占据,其本身也并不是完全丧失了导电子的能力,故GO还保留了一定的导电能力。在GO与其他材料混合制备复合材料时,也可以赋予复合材料一些其他的性质,如Lee等【98】将少量的氧化石墨烯掺杂到环氧树脂内,成为了该材料很好的阻燃剂。

1.4.3石墨烯

石墨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是迄今为止己发现的二维材料中最薄的材料【99】,它具有相当理想的二维晶体的结构,均由一些六边形的晶格相互连接组成,这样的组成使其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可以无限延伸的二维空间基面。石墨烯具有很好的刚性结构,这主要归功于其中心存在的每个碳原子的。键均与周围的其他的碳原子相连。因为每个碳原子都具有一个未成键的7【电子,这样7【电子在与其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就形成了7【轨道,电子就可以在晶体中自由地移动,所以石墨烯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如图1.6)。

图1.6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烯网面

Fig.1.6 A mesh of graphene formed by carbon atoms

石墨烯的单层厚度仅仅只有0.335 nin,物质本身是几乎透明的,它的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倍,拉伸幅度也能达到自身原尺寸的20%,同时它还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这些优势使得石墨烯成为了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材料”[ioo]。

石墨烯常见的制备方法有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及SiC 外延生长法等。机械剥离法的原理是利用物体与石墨烯之间的剧烈摩擦以及相对运动来获得石墨烯薄层:氧化还原法则是将己氧化的石墨粉末,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成氧化石墨烯后,再用强氧化性的物质还原得到石墨烯【10l】;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及SiC外延生长法其制备原理相对复杂,现阶段还未广泛使用。我们在实验室里应用最多的是氧化还原法。

基于石墨烯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现己广泛应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用于诸如材料制造、消费电子、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并成为了世界各国全力研究和发展的对象11021。Hart等1103]为提高绝缘性聚合物粘合剂的电子传导性,将高导电性的石墨烯引入到常规聚偏氟乙烯(PVDF)粘合剂的纳米填料中。该膜用于锂电子电池中,具有更高的电子传递速率和较低的电子转移内阻,提高了电池的性能。Zhang等【104】将氧化石墨烯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制膜,在将GO/PVA膜经还原后成为了还原氧化石墨烯/聚乙烯醇复合膜,该膜与纯PVA膜相比,膜的机械强度得到了近十倍的提升。Hassan等【J051是由微乳液聚合制备的聚苯胺纳米球,接着氧化石墨烯薄片通过分层组织与其结合。阳离子聚苯胺纳米球通过静电相互作用连接至阴离子GO片,且通过定向自组装的膜过滤器的GO/聚苯胺纳米结构的分层沉积,随后再用氢碘酸原位还原GO成RGO/

聚苯胺形成互穿网络的3D开放式结构。该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内,薄膜的电容量(488 F/g)提高了

60%,且对样品进行5000次循环操作后,材料还拥有大约81%的容量保持率(而纯聚苯

胺仅剩38%),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性能。

1.5 MFC.MBR耦合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21世纪备受人们关注的清洁能源技术,因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产生了一定的电能而具备了在很多领域应用的潜能。一般情况下,MFC在运行的过

程中,阳极进水的水力停留时间都较短,故经过阳极厌氧处理后有机物还不能完全被微

生物所降解。若进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高,MFC的出水将达不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这样对

于MFC的大规模应用时的出水处理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传统

的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池内存在的活性污泥浓度高、出水水质稳定且优良、处

理设施所占的面积小、操作简单以及产泥量低等优点,故近些年得到了很

大的发展和普遍的应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MBR运行过程中膜污染的问题给该工艺

的低成本应用造成了很大的难题。鉴于MFC可以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产生电能,MBR工艺的出水水质稳定,且外加电

场可以较好地控制膜污染,故MBR.MFC耦合的工艺应运而生。最初,迪世靖等1106】将MBR

的膜组件直接置于阴极区域,阳极出水进入MBR后经过处理外排,此时系统COD和

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能接近于90%和100%。同样,李俐频等1107]研究也发现,将MFC 的

阴极与MBR置于同一池中,会提高MFC的产电功率,并且会改变污泥的性质,从而

减缓膜污染的速率。以上这些MBR膜均为不导电的纤维素膜,MFC.MBR耦合减缓膜

污染的原理以阴极带电影响活性污泥状态为主。

另一些研究者发现,直接将MBR中的导电膜作为MFC的阴极,对减缓膜污染也有很好的效果。Wang等【108】创新性地将不锈钢网作为膜过滤材料,并将其作为阴极,提出

万方数据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了将MBR和MFC耦合的新型微生物电化学膜反应器。这个体系使得MFC阳极处理的废水进入MBR中继续好氧氧化,最终经过膜过滤出水,出水的水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真正地实现了达标排放。Liu等11091将铁片作为阳极,通过铁腐蚀为改性后的导电滤布(阴极)提供电子,从而构造了一个雷同于MFC的生物电化学系统,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减缓了膜污染。“等Ill01在不锈钢网上负载葸醌和聚吡咯后作为MFC阴极,耦合MFC.MBR后,系统产生了双氧水,直接原位清洗了阴极膜,且获得较高的功率密度。在己改性的滤布表面负载富含Fe.Co的碳泡沫作为MFC的阴极,不仅增大了产电功率,而且提高了膜的耐污染性【111】。

以上的研究表明,MFC可以与MBR工艺进行较好的耦合,MFC的厌氧反应和电池电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膜污染,但是由于MBR的体积比MFC的体积大很多,所以二者在匹配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当然,MFC的产电量较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故要使MFC.MBR系统更好的耦合,还需要研究者们进行近一步的研究。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实验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意义

2.1 实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1 导电膜的制备,并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

文献综述中提到,膜分离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但膜污染问题大大提高了该技术的运行成本,使得其进一步的扩大化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近年来,研究者们陆续发现了多种控制膜污染的方法,如改变运行膜附近的水力状态【26】、添加化学絮凝剂【32】、投加可分解膜表面污染物的生物140】、以及在膜表面外加电场【49】等。其中,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的方法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控制膜污染的机理即外电场的作用使得导电

膜表面负载正或负电荷,本身携带电荷的待过滤物质因与膜表面的电荷之间产生静电排斥作用,而减缓物质在膜表面的附着和在膜孔内的堵塞。这种控制方法的关键在于制备

出导电性佳、孔径可控性好、运行性能稳定的导电膜。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导电膜的制备方法多以共混、液相转化和成品膜表面的直接改性为主。成品膜的表面改性,对待过滤物质的截留率方面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导电成分在膜表面的附着程度,对于外加电场减缓膜污染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运行和清洗导致的导电成分的脱落不仅会使膜基体的导电性降低,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膜的孔径大小,不利于膜的长期稳定运行。共混、液相转化制备的导电膜,因导电性成分与铸膜液共混,成膜后导电成分可以在膜基体中稳定存在,膜本身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在常见的导电性碳纳米材料中,碳纳米管在共混、液相转化制备导电膜中应用的最为广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碳纳米管在铸膜液中分散不均匀的问题将会影响膜基体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制备厚度较薄,孔径较小的超滤膜。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co)作为一种各项特性都较为优异的新型碳材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亲水性、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而且在水和部分有机溶剂(如N,N一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7_,--醇等)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96】,故GO在铸膜液中也可以稳定均匀地存在。除此之外,其在制备的成本上也是很明显地低于碳纳米管的,所以氧化石墨烯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纳米填充材料,可以用于各种复合膜的制备。这种掺杂后复合膜一般亲水较好,但导电性相对较差,将GO还原为高导

电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将会大大地增强复合膜的导电性。后续的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后的碳纤维基RGO/PVDF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且

在一定的外加电场作用下,能有有效地减缓膜污染的速率。

万方数据

碳纤维_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及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

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 及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 陈耀庭 周明义 王国全 俞 炯 谷晓昱 者东梅 (北京化工大学 100029) 摘 要 系统介绍了碳纤维(CF)与各种高分子材料(PV C 糊树脂、木质纤维、EVA 乳液、氯 丁胶乳、PP 、P E)的导电性能及电磁屏蔽性能。指出,其性能与CF 的含量、长径比及电磁波本身频率有关,制得了各种有广泛应用价值的CF 导电纸及抗静电高分子电热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 关键词 碳纤维 导电材料 电磁屏蔽 纸 聚氯乙烯 收稿日期:1997-05-23 0 前言 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重量轻、强度高,易于成型加工,为本世纪高速发展的领域之一。但是,正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电绝 缘性,因而易积聚静电电荷,在易燃、易爆场所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并且不具有抗电磁干扰的性能。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磁波干扰随处可见,有时可致使电子设备和智能化仪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酿成灾祸。因此,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在尖端技术、民品开发和抗电子污染方面的应用,亦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高分子导电材料的分类[1~3] 高分子导电材料可按其组成和导电性来分类。按组成分结构型和复合材料型两大类,按导电性能(电导率的大小)可分为五类。 按组成分类 结构导电型(共轭高分子、 多烯高分子、杂环型、共聚型)复合材料型(抗静电型、表面处理型、导电填料型) 表1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分类及用途 体积电阻率8·cm 功 能 用 途107~1010 半导体材料 防电晕纸、带、膜;复印电极板;静电记录纸 104~107防静电材料 集成电路产品包装;传送带;软管;纤维织物;导电轮胎;防爆电缆;防静电地板、地毯、垫102~104导电材料电路元件;电缆半导体电层;100~102电阻体材料电极材料面状发热体;传感器电极;弹性电极;光盘、镀层基材10-2~100 高导性材料 电磁屏蔽材料:屏蔽外壳、屏蔽线;导电涂料;导电胶粘剂 通常的高分子材料均为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在 10108?cm 以上,如PP 、PE 为1016~1020 8?cm ,A BS 为1~5?10168?cm ,PVC 为1014~1016 8?cm ,聚酯为1012~10148?cm ,酚醛树脂为109 ~10128?cm 。本文主要讨论加入碳纤维(CF)素制 4   塑料科技 P L AST ICS SCI.&T ECHNO L OG Y 第6期(总第122期) 1997-12

高中化学 4.3 复合材料的制造试题2 苏教版选修2

复合材料的制造 1.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的、有前途的材料。目前,复合材料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 ) A .高分子分离膜 B .人工器官 C .宇宙航空工业 D .新型药物 解析:选C 。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强度大、质量轻等优点,在航空、军事领域广泛应用。 2.碳化硼(B 4C)陶瓷硬度大,熔点高,具有化学惰性。据此判断,下列不. 能作为碳化硼陶瓷用途的是( ) A .作耐磨材料 B .作润滑材料 C .制切削工具 D .制钢化玻璃 答案:B 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无机材料,如植入生物体内的生物陶瓷材料HAP[化学式为Ca m (PO 4)n (OH)2],已被医疗上用于修补人的骨骼和牙组织,HAP 的化学式中m 等于( ) A.3n +22 B.3n -22 C.2n -23 D .n +1 答案:A 4.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传感膜能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 B .热电膜能够把热能转换成电能 C .复合高分子材料将成为理想的宇航材料 D .玻璃钢是功能高分子材料 答案:D 5.(2010年高考山东卷)(化学——化学与技术)玻璃钢可由酚醛树脂和玻璃纤维制成。 (1)酚醛树脂由苯酚和甲醛缩聚而成,反应有大量热放出,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向已有苯酚的反应釜中________加入甲醛,且反应釜应装有________装置。 (2)玻璃纤维由玻璃拉丝得到。普通玻璃是由石英沙、________和石灰石(或长石)高温熔融而成,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钢中玻璃纤维的作用是__________。玻璃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异性能(写出两点即可)。 (4)下列处理废旧热固性酚醛塑料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 .深埋 b .粉碎后用作树脂填料 c .用作燃料 d .用有机溶剂将其溶解,回收树脂 解析:本题考查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1)把甲醛缓慢加入反应釜中,并在反应釜中装上冷却装置可减慢反应速率,防止放热过快造成温度过高。(2)制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沙。(3)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玻璃纤维是增强体,酚醛树脂是基体。(4)热固性塑料很难降解,不能深埋,a 不正确。因为其难溶于有机溶剂,故d 不正确。用作燃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c 不正确。 答案:(1)缓慢 冷却 (2)纯碱 SiO 2+Na 2CO 3=====高温Na 2SiO 3+CO 2↑ SiO 2+CaCO 3=====高温CaSiO 3+CO 2↑

玻璃纤维与碳纤维区别

玻璃纤维/碳纤维有什么区别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英文原名为:glass fiber 。它是以玻璃球或废旧玻璃为原料经高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最后形成各类产品,玻璃纤维单丝的直径从几个微米到二十几米个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 1/20-1/5 ,每束纤维原丝都有数百根甚至上千根单丝组成,通常作为复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电绝缘材料和绝热保材料,电路基板等,广泛应用于国经济各个领域。 玻璃纤维之特性: 玻璃一般人之观念为质硬易碎物体,并不适于作为结构用材但如其抽成丝后,则其强度大为增加且具有柔软性,故配合树脂赋与形状以后终于可以成为优良之结构用材。玻璃纤维随其直径变小其强度增高。作为补强材玻璃纤维具有以下之特点,这些特点使玻璃纤维之使用远较其他种类纤维来得广泛,发展速度亦遥遥领先 特性用途如下: (1)拉伸强度高,伸长小(3%)。如作外墙 (2)弹性系数高,刚性佳。 (3)弹性限度内伸长量大且拉伸强度高,故吸收冲击能量大。 (4)为无机纤维,具不燃性,耐化学性佳。 (5)吸水性小。 (6)尺度安定性,耐热性均佳。 (7)加工性佳,可作成股、束、毡、织布等不同形态之产品。 (8)透明可透过光线. (9)与树脂接着性良好之表面处理剂之开发完成。 (10)价格便宜。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所做的飞机不但轻巧,而且消耗动力少,推力大,噪音小;用碳纤维制电子计算机的磁盘,能提高计算机的储存量和运算速度;用碳纤维增强塑料来制造卫星和火箭等宇宙飞行器,机械强度高,质量小,可节约大量的燃料。1999年发生在南联盟科索沃的战争中,北约使用石墨弹破坏了南联盟大部分电力供应,其原理就是产生了覆盖大范围地区的碳纤维云,这些导电性纤维使供电系统短路。 碳纤维可通过高分子有机纤维的固相碳化或低分子烃类的气相热解来制取。上前世界上产生的销售的碳纤维绝大部分都是用聚丙烯腈纤维的固相碳化制得的。其产生的步骤为A预氧化:在空气中加热,维持在200-300度数十至数百分钟。预氧化的目的为使聚丙烯腈的线型分子链转化为耐热的梯型结构,以使其在高碳化时不熔不燃而保持纤维状态。B碳化:在惰性气氛中加热至1200-1600度,维持数分至数十分钟,就可生成产品碳纤维;所用的惰性气体可以是高纯的氮气、氩气或氦气,但一般多用高纯氮气。C石墨化:再在惰性气氛(一般为高纯氩气)加热至2000-3000度,维持数秒至数十秒钟;这样生成的碳纤维也称石墨纤维。 碳纤维有极好的纤度(纤度的表示法之一是9000米长的纤维的克数),一般仅约为19克;拉力高达300KG/MM2;还有耐高、耐腐蚀、导电、传热、彭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目前几乎没有其他材料像碳纤维那样具有那么多的优异性能。

碳纤维材料性能及应用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 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另外,碳纤维是指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其中含碳量高于99%的称石墨纤维。 性能特点: 碳纤维的比重小,抗拉强度高,轴向强度和模量高,无蠕变,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好,纤维的密度低,X射线透过性好。但其耐冲击性较差,容易损伤,在强酸作用下发生氧化,与金属复合时会发生金属碳化、渗碳及电化学腐蚀现象。因此,碳纤维在使用前须进行表面处理。总之,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应用领域: 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所做的飞机不但轻巧,而且消耗动力少,推力大,噪音小;用碳纤维制电子计算机的磁盘,能提高计算机的储存量和运算速度;用碳纤维增强塑料来制造卫星和火箭等宇宙飞行器,机械强度高,质量小,可节约大量的燃料。1999年发生在南联盟科索沃的战争中,北约使用石墨炸弹破坏了南联盟大部分电力供应,其原理就是产生了覆盖大范围地区的碳纤维云,这些导电性纤维使供电系统短路。 目前,人们还不能直接用碳或石墨来抽成碳纤维,只能采用一些含碳的有机纤维(如尼龙丝、腈纶丝、人造丝等)做原料,将有机纤维跟塑料树脂结合在一起,放在稀有气体的气氛中,在一定压强下强热炭化而成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材料,其化学组成中含碳量在90%以上。由于碳的单质在高温下不能熔化(在3800K以上升华),而在各种溶剂中都不溶解,所以迄今无法用碳的单质来制碳纤维。碳纤维可通过高分子有机纤维的固相碳化或低分子烃类的气相热解来制取。目前世界上产生的销售的碳纤维绝大部分都是用聚丙烯腈纤维的固相碳化制得的。其产生的步骤为A预氧化:在空气中加热,维持在200-300度数十至数百分钟。预氧化的目的为使聚丙烯腈的线型分子链转化为耐热的梯型结构,以使其在高温碳化时不熔不燃而保持纤维状态。B碳化:在惰性气氛中加热至1200-1600度,维持数分至数十分钟,就可生成产品碳纤维;所用的惰性气体可以是高纯的氮气、氩气或氦气,但一般多用高纯氮气。C石墨化:再在惰性气氛(一般为高纯氩气)加热至2000-3000度,维持数秒至数十秒钟;这样生成的碳纤维也称石墨纤维。碳纤维有极好的纤度(纤度的表示法之一是9000米长的纤维的克数),一般仅约为19克;拉力高达300KG/MM2;还有耐高温、耐腐蚀、导电、传热、彭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性能。目前几乎没有其他材料像碳纤维那样具有那么多的优异性能。目前,碳纤维主要是制成碳纤维增强塑料来应用。这种增强塑料比钢、玻璃钢更优越,用途非常广泛,如制造火箭、宇宙飞船等重要材料;制造喷气式发动机;制造耐腐蚀化工设备等。羽毛球:现在大部分羽毛球拍杆由碳纤维制成。【碳纤维】carbon fibre 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其中含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摘要:本文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详细介绍了其优点和应用。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字: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are introduced, its advantages and application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Key word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 applications 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介绍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品质的材料通过专门的成型工艺和制造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高性能新材料,按使用要求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到目前为止,主要的发展方向是结构复合材料,但现在也正在发展集结构和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材料。通常将组成复合材料的材料或原材料称之为组分材料(constituent materials),它们可以是金属陶瓷或高聚物材料。对结构复合材料而言,组分材料包括基体和增强体,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其作用是将增强体固结在一起并在增强体之间传递载荷;增强体是复合材料中承载的主体,包括纤维、颗粒、晶须或片状物等的增强体,其中纤维可分为连续纤维、长纤维和短切纤维,按纤维材料又可分为金属纤维、陶瓷纤维和聚合物纤维,而目前用得最多的和最重要的是碳纤维[1]。 碳纤维是一种直径极细的连续细丝材料,直径范围在6~8 μm 内,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目前用在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主要有两大类: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分别用聚丙烯腈原丝(称之为前驱体)、沥青原丝通过专门而又复杂的碳化工艺制备而得。通过碳化工艺,使纤维中的氢、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

碳纤维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详细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分类和特性,着重阐述了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高新技术领域和能源、体育器材等民 用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碳纤维性能应用 0引言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刚度、优良的减振性、耐疲劳和耐腐蚀等优异性能。以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为典型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作为结构、功能或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不仅在国防战略武器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在绿色能源建设、节约能源技术发展和促进能源多样化过程中也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若将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国防领域的应用水平和规模视作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则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交通运输、风力发电、石油开采、电力输送等领域的应用将与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随着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制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与装备不断取得进展,借鉴国际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经验,牵引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产化步伐,对于改变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碳纤维材料 1.1何为碳纤维材料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 2% 以上的新型高性能纤维材料, 具有重量轻、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抗疲劳、导电、导热和远红外辐射等多种优异性能, 不仅是21 世纪新材料领域的高科技产品, 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材料, 政治、经济和军事意义十分重大。碳纤维分为聚丙烯睛基、沥青基和粘胶基 3种, 其中90 % 为聚丙烯睛基碳纤维。聚丙烯睛基碳纤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丝生产和原丝碳化两部分。用碳纤维与树脂、金属、陶瓷、玻璃等基体制成的复合材料,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体育休闲领域以及汽车制造、新型建材、

纺织纤维碳纤维

碳纤维 碳纤维是一种纤维状碳材料。它是一种强度比钢的大、密度比铝的小、比不锈钢还耐腐蚀、比耐热钢还耐高温、又能像铜那样导电,具有许多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新型材料。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所做的飞机不但轻巧,而且消耗动力少,推力大,噪音小;用碳纤维制电子计算机的磁盘,能提高计算机的储存量和运算速度;用碳纤维增强塑料来制造卫星和火箭等宇宙飞行器,机械强度高,质量小,可节约大量的燃料。1999年发生在南联盟科索沃的战争中,北约使用石墨炸弹破坏了南联盟大部分电力供应,其原理就是产生了覆盖大范围地区的碳纤维云,这些导电性纤维使供电系统短路。 目前,人们还不能直接用碳或石墨来抽成碳纤维,只能采用一些含碳的有机纤维(如尼龙丝、腈纶丝、人造丝等)做原料,将有机纤维跟塑料树脂结合在一起,放在稀有气 碳纤维carbon fibre 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其中含碳量高于99%的称石墨纤维。碳纤维的轴向强度和模量高,无蠕变,耐疲劳性好,比热及导电性介于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热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好,纤维的密度低,X射线透过性好。但其耐冲击性较差,容易损伤,在强酸作用下发生氧化,与金属复合时会发生金属碳化、渗碳及电化学腐蚀现象。因此,碳纤维在使用前须进行表面处理。 碳纤维可分别用聚丙烯腈纤维、沥青纤维、粘胶丝或酚醛纤维经碳化制得;按状态分为长丝、短纤维和短切纤维;按力学性能分为通用型和高性能型。通用型碳纤维强度为1000兆帕(MPa)、模量为100GPa左右。高性能型碳纤维又分为高强型(强度2000MPa、模量250GPa)和高模型(模量300GPa以上)。强度大于4000MPa的又称为超高强型;模量大于450GPa的称为超高模型。随着航天和航空工业的发展,还出现了高强高伸型碳纤维,其延伸率大于2%。用量最大的是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碳纤维可加工成织物、毡、席、带、纸及其他材料。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可用作飞机结构材料、电磁屏蔽除电材料、人工韧带等身体代用材料以及用于制造火箭外壳、机动船、工业机器人、汽车板簧和驱动轴等。 1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re-reinforced Polymer, 简称CFRP)是以碳纤维或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树脂、陶瓷、金属、水泥、碳质或橡胶等为基体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简称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复合材料的特性主要表现在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热烧蚀性能三个方面。 (1)密度低(1.7g/cm3左右)在承受高温的结构中,它是最轻的材料;高温的强度好,在2200oC时可保留室温强度;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抗疲劳性和抗蠕变性;而且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高于一般的碳素材料,纤维取向明显影响材料的强度,在受力时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假塑性效应"即在施加载荷初期呈线性关系,后来变成双线性关系,卸载后再加载,曲线仍为线性并可达到原来的载荷水平。 (2)热膨胀系数小,比热容高,能储存大量的热能,导热率低,抗热冲击和热摩擦的性能优异。 (3)耐热烧蚀的性能好,热烧蚀性能是在热流作用下,由于热化学和机械过程中引起的固体材料表面损失的现象,通过表层材料的烧蚀带走大量的热量,可阻止热流入材料内部, C-C材料是一种升华-辐射型材料。 复合原理它以碳纤维或碳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碳或石墨化的树脂作为基体。 复合以后的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的强度好,高温形态稳定,升华温度高,烧蚀凹陷性,平行于增强方向具有高强度和高刚性,能抗裂纹传播,可减震,抗辐射。 碳纤维增强尼龙的特色 碳纤维具有质轻、拉伸强度高、耐磨损、耐腐蚀、抗蠕变、导电、传热等特色,与玻璃纤维比较,模量高3?5倍,因而是一种取得高刚性和高强度尼龙资料的优秀增强资料。碳纤维复合资料可分为长(接连)纤维增强和短纤维增强两大类。纤维长度可从300~400m 到几个毫米不等。曩昔10年中,大家在改善不一样品种的碳纤维复合资料加工办法和功能方面投入了许多的研讨。从预浸树脂到模塑法加工,从短纤维掺混塑料注射加工到层压成型,在碳纤维复合资料及制品制造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历。当前普遍认为,长(接连)纤维有高强、高韧方面的优越性,短切纤维有加工性好的特色。因而,长碳纤维复合资料在加工上完善成型技术、短碳纤维复合资料进一步进步力学功能是碳纤维复合资料开展的方向。 依据碳纤维长度、外表处理方式及用量的不一样,还能够制备归纳功能优秀、导电功能各异的导电资料,如抗静电资料、电磁屏蔽资料、面状发热体资料、电极资料等。碳纤维增

碳纤维加固

碳纤维加固是利用碳素纤维布和专用结构胶对建筑构件进行加固处理,该技术采用的碳素纤维布强度是普通二级钢的15倍左右。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强等优点。厚度仅为2mm左右,基本上不增加构件截面,能保证碳素纤维布与原构件共同工作碳纤维布加固技术: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指采用高性能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建筑结构构件表面,使两者共同工作,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由此而达到对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 碳纤维加固特点 1.材料轻质高强 碳纤维片的抗拉强度比同截面钢材高7~10 倍,将它用环氧树脂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粘贴后,能 可靠地与构件形成一体,共同工作,具有优异的补强效果,而结构自重的增加几乎可以忽略。 2.抗腐蚀 能有效地防护构件的混凝土和钢筋免受酸,碱,盐,水等介质的腐蚀。 3.耐老化 碳纤维片与环氧树脂胶结材料本身及经其补强的混凝土构件可以长期承受紫外线,核辐射。长期在–54~82℃温度下使用,强度不会降低。经加速暴露老化试验验证可历时40 年性能不变。且在表面涂装后,耐久性将更加突出。 4.高温性能 碳纤维本身具有非常高的耐热性,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粘贴后的耐热性由环氧树脂 决定。因为环氧树脂在接近80℃时发生软化, 所以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耐热温度为80℃的强度保持率为80%, 从设计强度的安全率考虑, 80℃应视作使用的上限温度。另外, 当温度达到260℃并持续该温度两小时后降至室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不发生任何变化。 5.保持结构原状,外形美观 碳纤维片便于随构件原形裁剪,贴附。修复补强不增加构件高宽尺寸及体积,且表面可以涂刷,粘贴饰面材料,防火材料。 6.施工简便,快捷 传统加固补强施工工艺如粘钢,外包混凝土方法必须进行大量混凝土剔凿,钢筋绑扎,焊接,浇筑混凝土以及大型机械设备吊装等作业,而碳纤维片加固补强施工却不需要。因此它对施工空间要求很低,便于在狭窄空间作业,施工快捷,对生产,使用的干扰很小。 一般规定 1.1碳纤维片材可采用下列方式对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加固: 1).在梁、板构件的受拉区粘贴碳纤维片材进行受弯加固,纤维方向与加固处的受拉方向一致。 2).采用封闭式粘贴、u 形粘贴或侧面粘贴对梁、柱构件进行受剪加固,纤维方向宜与受拉方向一致。 3).采用封闭式粘贴对柱进行杭震加固,纤细方向与柱轴向垂直。 4).当有可靠依据时,碳纤维片材也可用于其它形式和其它受力状况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碳纤维基RGOP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碳纤维基RGO/FVDF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Study of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novel carbon fiber based RGO/PVDF conductive composite membrane Abstract Membrane bioreactor(MBR)iS an effici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which combines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ith biological treatment,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for its high solid-liquid separation efficiency,good quality of effluent water and stable operation.However,the high energy cost,frequent cleaning after fouling and membrane etc.,which hinder its further application.Recent studies indicate replacement of membrane fouling Can be mitigated effectively when conducting an small electric field on the conductive cathode membranes,which not onl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but also make the membrane electrode reusable.And it can be used as cathode to couple microbial fuel cell(MFC)to treat wastewater and generate electricity at the same time,which solve the effluent quality problem caused by anaerobic conditions and limited residence time in MFC,meeting the emission standards,and generated electricity is used to supply electric field instead of external power to mitigate membrane fouling.But problems in preparing conductive membranes such as poor conductivity,high production cost,and shedding of the conductive component exist.For preparing novel,low cost conductive membrane with good performance, the following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membranes:the GO/PVDF composite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ductive membrane is prepared by phase-inversion method using the conductive carbon fiber cloth as substrate an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doped with graphene oxide(GO)as the casting solution.The formed GO/PVDF composite membrane is heat-treated in hydroiodic acid(HI) solution to reduce graphene oxide to its reduced form,forming the 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 /PVDF composite membrane.From the characterization conductivity test,it is proved that part of GO is successfully reduced to RGO,and the prepared GO/PVDF and RGO/PVDF better thermal stability and conductivity. composite membranes have Study of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and antifouling property of conductive membranes: different types of model foulants in aqueous solutions including polyacrylamide(PAM),yeast and humic acid(HA)are tested and filtr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ductive membranes have great rejection of tested model foulants,and the RGO/PVDF conductive composite membrane exhibit better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under a tiny external electric field(兰0.6V /cm).In the process of membrane preparation,the higher the mass fraction of pore forming agent polyvinylpyrrolidone(PVP)in the casting solution,the lower rejection of 万方数据

化学方法回收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化学方法回收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杰a,唐涛a* (a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 摘要:随着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使用量的增加,随之产生的废预浸料、废边角料及废弃的制件越来越多。与热塑性树脂不同,固化后的环氧树脂无法再次熔融,给其回收再利用带来的困难。目前主要的回收方法有物理回收、热裂解、化学回收、流化床、超临界流体和常压溶剂法等,本文综述了目前这些回收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本课题组近些年来研究的亚临界水协同催化、熔融盐及醇/有机碱体系的化学回收方法。另外,对回收碳纤维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碳纤维;环氧树脂;化学回收 1.引言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比模量、抗疲劳、耐腐蚀、可设计和成型工艺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体育器材、风电叶片、建筑补强、交通工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CFRP多采用热固性聚合物(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酚醛树脂等)作为基体树脂,其固化成型后形成三维交联网状结构,无法再次模塑或加工,难于处理。随着CFRP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废弃的CFRP也越来越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成为产业界和社会面临的新问题。CFRP在制备过程中将产生大约30%的边角废料,而第一代采用碳纤维的一些飞机即将达到25-30年的服务期,越来越多的飞机将进行报废,产生大量CFRP废弃物。废弃的风机叶片、火车、公路车辆、船艇、运动商品中的所有CFRP都会达到寿命终端。目前,全球丝束碳纤维每年的产量已经超过2.7万吨。与廉价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不同,CFRP中含有大量昂贵的碳纤维,直接将其填埋虽然经济省钱,却浪费了昂贵的碳纤维。2004年,欧盟的众多成员国通过一项法案,禁止在垃圾填埋场处理复合材料。另外,直接焚烧可能会释放出一些有毒物质,污染环境。欧盟议会在2000年9月18日颁布了欧盟废弃车辆指令,规定2015年以后汽车生产商生产车辆85%的部件都必须回收利用,10%可用于能量回收,填埋量不超过5%。面对环境和立法的压力以及逐渐提高的填埋费用,各国都开始大力发展废弃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及再利用技术。 2.废弃CFRP的化学回收方法 在废弃CFRP的来源中,一种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比如边角废料、过期的预浸料等,另一种为寿命达到使用年限的废弃物。不同来源的废弃物其组成也不同,废弃物中通常含有纸、热塑性树脂、胶粘剂、金属等杂质,这进一步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林德春潘鼎高健陈尚开 (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东华大学)(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公司) 碳纤维是纤维状的碳素材料,含碳量在90%以上。具有十分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其它高性能纤维相比具有最高比强度和最高比模量。特别是在2000℃以上高温惰性环境中,是唯一强度不下降的物质。此外,其还兼具其他多种得天独厚的优良性能:低密度、高升华热、耐高温、耐腐蚀、耐摩擦、抗疲劳、高震动衰减性、低热膨胀系数、导电导热性、电磁屏蔽性,纺织加工性均优良等。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也同样具有其它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被应用于军事及民用工业的各个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光辉业绩,尤为世人所瞩目。 可以明显看出,在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的用量有大幅度增加,2006年比2001年增长约40%,2008年增长约76%,2010年和2001年相比增长超过100%。 本文将介绍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1 航空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T300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在飞行器上广泛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目前应用较多的 为拉伸强度达到5.5GPa,断裂应变高出T300 碳纤维的30%的高强度中模量碳纤维T800H 纤维。 (1)军品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生产武器装备的重要材料。在战斗机和直升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战机主结构、次结构件和战机特殊部位的特种功能部件。国外将碳纤维/环氧和碳纤维/双马复合材料应用在战机机身、主翼、垂尾翼、平尾翼及蒙皮等部位,起到了明显的减重作用,大大提高了抗疲劳、耐腐蚀等性能,数据显示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的前机身段,可比金属结构减轻质量31.5%,减少零件61.5%,减少紧固件61.3%;复合材料垂直安定面可减轻质量32.24%。用军机战术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结构重量系数来衡量,国外第四代军机的结构重量系数已达到27~28%。未来以F-22为目标的背景机复合材料用量比例需求为35%左右,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将成为主体材料。国外一些轻型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已实现了结构的复合材料化。目前主要使用的是T300级和T700级小丝束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 美国在歼击机和战斗机上大量使用复合材料:F-22的结构重量系数为27.8%,先进复合材料的用量已达到25%以上,军用直升机用量达到50%以上。八十年代初美国生产的单人

增强材料-碳纤维

碳纤维 碳纤维(Carbon Fibre, CF或Cf)的开发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灯丝,而真正作为有使用价值并规模生产的碳纤维,则出现在二十世纪50年代末期。 1959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UCC)以粘胶纤维(Viscose firber)为原丝制成商品名为“Hyfil Thornel”的纤维素基碳纤维(Rayon-based carbon firber)。 1962年日本炭素公司实现低模量聚丙烯脂基碳纤维(Polyacry lontrile--based carbon firber,PANCF)的工业化生产; 1963年英国航空材料研究所(Royal Aircraft Establishment,RAE)开发出高模量聚丙烯脂基碳纤维; 1965年日本群马大学试制成功以沥青或木质素为原料的通用型碳纤维; 1970年日本昊羽化学公司实现沥青基碳纤维Pitch-based carbon fiber的工业规模生产; 1968年美国金刚砂公司研制出商品名为“Kynol”的酚醛纤维Phenolic fibers; 1980年以酚醛纤维为原丝的活性碳纤维(Fibrous activated carbon)投放市场。 1988年,世界碳纤维总生产能力为10054吨/年,其中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7840吨,占总量的78%。日本是最大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国,生产能力约3400吨/年,占总量的43%。 美国的碳纤维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欧洲在航空航天、体育用品和工业方面的需求比较均衡,而日本则以体育器材为主。 碳纤维是由有机纤维经固相反应转变而成的纤维状聚合物碳,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碳纤维不属于有机纤维范畴,但从制备方法上看,它又不同于普通无机纤维。 碳纤维的分类 当前,国内外巳商品化的碳纤维种类很多,一般可以根据原丝的类型、碳纤维的性能和碳纤维的用途等三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前驱体纤维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粘胶基碳纤维、聚丙烯腈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和气相生 长碳纤维; ◆按纤维力学性能分类,可分为通用级碳纤维(GP)和高性能碳纤维(HF),其中高性能碳纤维包 括中强型(MT)、高强型(HT)、超高强型(uHT)、中模型(1M)、高模型(HM)、超高模型(UHM); ◆按照制造方法分类,可分为碳纤维(800-1600℃)、石墨纤维(2000-3000℃)、氧化纤维(预氧丝 200-300℃)、活性碳纤维和气相生长碳纤维; ◆按照碳纤维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商品级碳纤维和宇航级碳纤维。 碳纤维制法 碳纤维是一种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状材料。它不同于有机纤维或无机纤维,不能用熔融法或溶液法直接纺丝,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采用间接方法制造。 碳纤维制造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气相法和有机纤维碳化法。 气相法是在惰性气氛中,小分子有机物(如烃或芳烃等)在高温下沉积成纤维。 用这种方法只能制造晶须或短纤维,不能制造连续长丝。 有机纤维碳化法可以制造连续长纤维,它通常分为两步进行: ①将有机纤维经过稳定化处理变成耐焰纤维; ②在惰性气氛中,于高温下进行焙烧碳化,使有机纤维失去部分碳和其它非碳原子,形成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状物。 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可用来制备碳纤维。 制备碳纤维时,选择的条件是加热时不熔融,可牵伸,且碳纤维产率高。 制作碳纤维的主要原材料有三种: ①人造丝(粘胶纤维); ②聚丙烯腈(PNN) 纤维; ③沥青。

碳纤维粘贴加固施工方案修订稿

碳纤维粘贴加固施工方 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混凝土楼板碳纤维加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春风与湖三期工程 建设单位:重庆海外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总承包: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陈家坪朝阳村1号 本工程为商住楼工程,混凝土工程为商品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承受不均匀荷载等造成局部板底裂纹,现对开裂楼板采用碳纤维加固。 根据碳纤维加固要求:对开裂楼板采用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处理;但在碳纤维布加固施工前,需要对开裂楼板进行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一、先对吊顶进行照相留底,确保修补后恢复装修。 二、对整改区域进行农膜覆盖,避免污染 三、剔除板裂纹周边的水泥砂浆找平层或涂料层。 四、对加固部位的混凝土基层按规范和施工工艺进行打磨和清理。 五、混凝土表面如出现剥落、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剔除,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剔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 五、裂缝部位,如有必要应先进行封闭处理。 六、用混凝土角磨机、砂轮(砂纸)等工具,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出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3 10mm)。 七、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使用中国建科院研制生产EC高强度聚合物砂浆修补表面凹陷底部分。 对经过剔凿、清理部分混凝土结构,用高于原结构混凝土强度一个等级的环氧砂浆进行修补、复原,达到表面坚实和平整,具体按以下方案对楼板和梁进行碳纤

维加固。 二、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 4、竣工验收前的类似问题检测报告。 5、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三、施工要求 1、一般要求 粘贴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结构应由熟悉该技术施工工艺的专业施工队伍完成,并应有加固修复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 2、材料要求 1)采用高性能、粘结强度高的A级环氧性面料纤维粘浸胶。 2)碳纤维布300克/平米,抗拉强度大于等于3500MPa。 3)粘贴碳纤维织物加固混凝土结构板时,应使用与基材及碳纤维有良好适配性的粘结剂。使用前确定碳纤维布及粘接剂性能检测合格。 3、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脚手架搭设→表面处理→配制并涂刷底层树脂→配制找平材料并对不平整处修复处理→配制并涂刷浸渍树→脂或粘贴树脂→粘贴碳纤维片材→表面防护→回复涂料、吊顶→脚手架拆除→清洁打扫 四、施工工序 1、施工准备 1)粘结剂必须有合格证明及检验报告。

碳纤维

今年3月日本东丽公司宣布成功研制出T1100G型高强高模碳纤维,我国企业近年来也不断传出突破高性能碳纤维研制和生产的报道。 碳纤维的关键力学指标包括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等。拉伸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可承受的最大应力;拉伸模量是指材料拉伸时受到的应力与形变的比值,模量值越高,表示碳纤维的刚度越好;伸长率是指断裂前材料能被拉长的比例,伸长率越高,表示碳纤维的韧性越好。理论上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可以达到180GPa,拉伸模量更是在1000GPa左右,虽然日本东丽公司已经研制出拉伸强度9GPa的高强碳纤维,拉伸模量也达到690GPa的高模碳纤维,但两者尤其是拉伸强度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碳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指标从早期的T300级别的1.5%增加到目前T1000级别的2.4%,有效缓解了碳纤维韧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了扩展应用范围,如用于制造大型客机机体。 按照碳纤维丝束中的单丝数量,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又可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两种。相比小丝束,大丝束的劣势在于,在制作板材等结构时,丝束不宜展开,导致单层厚度增加,不利于结构设计。此外,大丝束碳纤维粘连、断丝等现象更多,这样会使强度、刚度受影响,性能有所降低,性能的分散性也会较大。飞机、航天器一般只用小丝束碳纤维,因此小丝束碳纤维又被称为"宇航级"碳纤维,大丝束碳纤维被称为"工业级"碳纤维。 但是大丝束生产成本比小丝束低,而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碳纤维材料结构的熟悉,大丝束碳纤维越来越多用于对可靠性要求严苛的领域。这样,小丝束与大丝束之间区分也发生了变化,如早期曾以丝束中单丝数量12000根(12K)作为分界线,但目前单丝数量1K~24K的碳纤维被分为小丝束,而48K以上的的划为大丝束。而空客公司在制造A380超大型客机时已经开始使用了24K碳纤维,估计随着技术的进步,小丝束与大丝束之间的分界线还会向上推。 碳纤维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但其生产工艺流程长,需要突破的技术障碍很多。碳纤维的制造,可以分为原丝制造和碳化两个关键过程。原丝制造,简单地说是先通过丙烯腈聚合和纺纱等工艺,先聚合制成聚丙烯腈,再纺丝制出聚丙烯腈纤维原丝。聚丙烯腈原丝随后进行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等步骤,最后进行表面处理、上浆烘干并收丝就得到了碳纤维。相对碳化,生产出高质量的聚丙烯腈原丝更加关键,即使是东丽公司也曾因为原丝质量在碳纤维研制过程中上摔过跟头。要生产处高质量的碳纤维,要降低生产成本,聚丙烯腈原丝须满足高纯化、高强化、均质化、细纤度化和表面光洁等要求,这长期以来一直是碳纤维批量生产中最大的拦路虎。 东丽公司此后又研制了T400、T700、T800、T1000、T1100、T1200等多个系列的高强度碳纤维,此外该公司还研制了M30、M35、M40、M46、M50、M55、M60和M70等多个系列的高模量(可以理解为高刚度)碳纤维。T系列高强度碳纤维中T300系列的拉伸模量为3530MPa,T700就达到了4900MPa,而T800进一步提高到5490MPa,至于T1000更是高达6370MPa。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到,虽然产品编号中数字越高性能越好,但T300或是T800等编号中的300、800等数字并没有与性能数据具体对应的含义。说到这里,大家或许意识到日本东丽公司在碳纤维行业中的地位了,其公司产品编号被行业直接用作碳纤维的分级。 东丽公司出产的各种碳纤维型号中,还有不同的字母后缀,如T300J、T400H、T700S和T700G等型号,其中J代表相比基本型号增强了拉伸强度,H表示相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