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重点 考点
寄生虫必考重点

一.原虫为具有完整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分布广泛,种类很多。
寄生人体的致病及非致病原虫称为医学原虫。
伪足,纤毛,鞭毛.原虫为具有完整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分布广泛,种类很多。
寄生人体的致病及非致病原虫称为医学原虫。
伪足,纤毛,鞭毛二.生活史类型:1.简单型:原虫在人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2.循环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一种以上的脊椎动物作为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在两种宿主体内分别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呈世代交替现象。
3.虫媒传播型:完成生活史需经吸血昆虫体内的无性和(或)有性繁殖,再经昆虫吸血感染人或动物。
三.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部位,并发症1)肠阿米巴病:病变部位:盲肠、升结肠;急性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拉粘液脓血便、粪便腥臭、有里里急后重感。
慢性患者—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胃肠胀气、体重下降;有的出现阿米巴肿,触及结节状包块(2)肠外阿米巴病:阿米巴脓肿: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周围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
常见部位依次为:①肝脓肿(最常见)②肺脓肿③脑脓肿④皮肤阿米巴病四.利什曼原虫寄生部位:巨噬细胞、临床以长期发热、肝脾肿大、贫血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
宿主主要是白蛉,人。
分布在长江以北,治疗药物:葡萄糖酸锑钠(斯锑黑克)和葡糖胺锑(甲基葡胺锑)五,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主要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可伴有烧灼感、疼痛和性交痛,如伴尿道感染时,有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确诊:取阴道后穹窿分泌物,尿液沉淀物,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液或精液直接滴于载玻片镜检,可见旋转式活动的虫体;也可取上述样本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或直接涂片染色法镜检,培养出滋养体即可确认。
彻底治疗:甲硝唑2g,顿服;或200mg,每日3次,共用7天。
口服吸收好,疗效高,毒性小,应用方便,丈夫或性伴侣需同时治疗六.中间宿主:人;终宿主:按蚊传染方式:感染途径与方式:按蚊叮咬,输血、血制品、经胎盘七.疟疾)发作机理(原因):红细胞内期成熟裂殖体胀破红细胞后,大量的裂殖子、原虫代谢产物(外源性热原质)及虫体的功能或结构蛋白质、变性血红蛋白、红细胞碎片等进入血流,,其中一部分被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刺激这些细胞产生内源性热原质,它和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寒颤、发热。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简答题

重点:疟原虫,血吸虫,肝吸虫,猪带,钩,蛔,阿米巴,蚊蛔虫的感染率高,流行广的原因是什么。
1.生活史简单,无中间宿主2.雌虫产卵量大,24w/天3.用未经处理的人粪施肥和随地大便的习惯,使蛔虫卵广泛污染土壤4.人的不良卫生行为和缺乏完善的卫生设施5.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姜片虫的生活史1、寄生部位:小肠2、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猪(最重要)中间宿主:扁卷螺媒介:水生植物(如菱角、马蹄、茭白等)3、感染期:囊蚴4、感染方式:人吃入含有活囊蚴的水生植物。
以囊蚴、尾蚴为感染阶段的寄生虫?囊蚴: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斯氏狸殖吸虫。
尾蚴:血吸虫吡喹酮可治疗什么寄生虫病?血吸虫,肺吸虫,肝吸虫,姜片虫,包虫,囊虫,微小膜壳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斯氏狸殖吸虫日本血吸虫的致病阶段?最严重的致病阶段及致病部位?致病阶段为尾蚴(速发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童虫(损伤肺:点状出血,出现发热、咳嗽、痰带血丝;分解产物:超敏反应出现荨麻疹)、成虫(机械性损伤: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代谢产物:免疫复合物沉积肾,血吸虫肾病。
III型超敏反应: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及虫卵,以虫卵最为严重(肉芽肿和纤维化)。
(肉芽肿:急性、慢性虫卵肉芽肿;病变注意发生在肠、肝组织)猪带绦虫病与囊虫病关系?人体猪带绦虫病是因为误食囊尾蚴引起的,而囊尾蚴病的原因则是驶入了该虫虫卵。
自体内感染:将寄生在自己肠道的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自体外感染: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引起感染异体(外来)感染: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感染列表比较猪、牛带绦虫生活史不同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部位囊尾蚴寄生于皮下、眼、脑、肌肉不寄生中间宿主猪、人牛、羊感染期囊尾蚴、虫卵囊尾蚴肠绦虫病感染方式人吃含活囊尾蚴的猪肉人吃含活囊尾蚴的牛肉囊虫病感染方式自体内感染自体外感染、异体感染不寄生于人体猪带绦虫驱虫治疗注意什么?注意:猪带绦虫寄生在肠道可致囊尾蚴病A、及早、彻底治疗B、防止呕吐C、取出头颈节以猫、犬、猪、鼠作为保虫宿主的寄生虫分别有哪些?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猫肝吸虫、肺吸虫狗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猪血吸虫、姜片虫、肝吸虫鼠曼氏迭宫绦虫、血吸虫以成虫、幼虫、虫卵作为主要致病阶段的寄生虫分别有哪些?成虫:蛔虫、鞭虫、钩虫、蛲虫、丝虫、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幼虫:旋毛虫、肺吸虫、斯氏狸殖吸虫、猪带绦虫、孟氏裂头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广州管圆线虫虫卵:血吸虫请指出所学过的吸虫、绦虫、线虫的寄生部位和感染阶段?吸虫:肝吸虫(肝胆管,囊蚴)姜片虫(小肠,囊蚴)肺吸虫(肺,囊蚴)斯氏狸殖吸虫(皮下,囊蚴)血吸虫(门脉系统,尾蚴)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眼、皮下、颌面、脑,裂头蚴)带绦虫(小肠,囊尾蚴)猪带绦虫(皮下、肌肉、内脏,虫卵)细粒棘球绦虫(肝、肺、内脏,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小肠,似囊尾蚴)线虫:钩虫(小肠,丝状蚴)广州管圆线虫(神经系统,感染期幼虫)蛔虫(小肠,含蚴卵)鞭虫(盲肠、结肠,含蚴卵)蛲虫(盲肠、结肠,含蚴卵)旋毛虫(肌肉组织,幼虫囊包)丝虫(淋巴系统,丝状蚴)肛门拭子法、饱和盐水浮聚法分别可用于哪些寄生虫诊断?肛门拭子法:蛲虫卵、带绦虫卵饱和盐水浮聚法:蛔虫卵,够虫卵,鞭虫卵及短毛壳绦虫卵,带绦虫卵直接涂片法可诊断何种寄生虫?并分别指明其检查阶段?线虫:蛔虫、鞭虫、钩虫绦虫:猪带、牛带、微小膜壳绦虫虫卵吸虫:肝、肺、姜、日本血吸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阴道滴虫列表两种丝虫的生活史、致病和传播媒介有何不同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寄生部位深、浅部淋巴系统浅部淋巴系统Mf夜观周期性10pm-2am8pm-4am保虫宿主无多种脊椎动物急性炎症期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无慢性阻塞期阴囊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无传播媒介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东乡伊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东乡伊蚊两种微丝蚴形态主要区别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体态柔和,弯曲自然僵硬,大弯上有小弯头间隙短,长宽比1:1长,长宽比2:1体核圆,大小均匀,排列疏松椭圆,大小不等,排列重叠尾核无有2个尾核急性阿米巴痢疾粪便性状有何特点?粪检注意事项?痢疾阿米巴粪便特点:1、酱红色2、血多脓少3、特殊腥臭检查注意事项:1、取粘液脓血便2、粪便新鲜,速送速检3、冬天注意保温4、容器清洁干净、无尿、无残留消毒液等污染。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重点考点总结

病原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 考点重点总结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人体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脊椎动物为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待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引起异位损害。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宿主组织损伤。
土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为感染阶段,直接感染入人,亦称直接发育型。
生物源性蠕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其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为感染阶段,再感染人,亦称间接发育型。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和外界相同的腔道黏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生物群,称正常菌群。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1.细胞分类法:原生动物和绦虫属于原核生物,线虫属于真核生物。
2.绦虫:包括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猎人绦虫等。
3.线虫:包括丝虫、蛔虫、钩虫、蝇蛆等。
二、寄生虫的形态学:1.细胞:原足动物类寄生虫的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器。
2.器官:绦虫具有顸肢、颈部、节片等外部结构;线虫具有口部、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器官。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1.直接生活史:生活史中寄生虫只经历一种寄主。
2.间接生活史:寄生虫在生活史中经历多个寄主。
四、寄生虫的传播和传染: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疾病的源头与病原体传入人体。
2.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通过食物、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3.人与环境之间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五、寄生虫的临床表现:1.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等。
2.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包虫病等。
3.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六、寄生虫的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检查等。
七、寄生虫的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较重或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八、寄生虫的预防:1.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2.环境改善:如改善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学、生活史、传播和传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寄生虫总结要点 重点 考点

寄生虫总结绪论:1.寄生的定义:一种生物暂时性地或永久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现象。
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或寄生虫(parasite);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2.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侵入宿主后,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其繁殖力和致病力增强,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等。
3.寄生虫的命名采用二名制学名,即属名(genus name)+ 种名(speciesname) + 亚种名(subspecies name) + 命名者姓氏+ 命名年份4.宿主的类别: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如人、猫与华支睾吸虫)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如钉螺与血吸虫)根据中间宿主的先后顺序不同,分别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并在一定条件下随时可传播给人,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或储蓄宿主。
(如血吸虫与牛)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而长期处于幼虫阶段,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体内后便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如肺吸虫与野猪)5.寄生虫的生活史( life cycle of parasite ):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的条件。
6.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害、毒性作用、免疫病理。
7.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 immunity):这种免疫状态在寄生虫感染中常见。
大多寄生虫感染都可诱导宿主产生一定程度的抗再感染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清除宿主体内原有的寄生虫。
体内虫荷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一旦用药物清除体内的残余寄生虫后,宿主已获得的免疫力便逐渐消失。
寄生虫复习重点难点、知识点汇总

人体寄生虫学总论一.定义与范畴:•定义:人体寄生虫学( ) 也称医学寄生虫学( )•范畴: 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生活规律,阐明寄生虫与宿主和外界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二.生物的共生与寄生关系• 1.在自然界中,当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称为共生。
• 2.根据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利害关系,共生现象又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共栖、互利共生、寄生关系•1).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海洋中鮣鱼与大型鱼类的关系•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例如海洋中鮣鱼与大型鱼类的关系•3).寄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3.寄生虫:•在寄生关系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其中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和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称为寄生虫。
•自然界中一些低等动物失去了自生生活能力,暂时或长期地生活于其它动物体内或体表,以获取营养,并对后者带来一定的损害,这些低等动物就称为寄生虫4.宿主:•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给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给寄生物提供居住场所•在寄生关系中,给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并且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三、寄生虫生活史及宿主种类•1、寄生虫生活史:•指寄生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不同寄生虫种类,其生活史过程各不相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则很复杂,需要转换多个宿主。
2、中间宿主与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中间宿主。
–有的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有多个,则按其寄生的先后次序称为第一中间宿主和第二中间宿主。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末)宿主。
•3.保虫宿主:某些蠕虫或原虫的某一个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又可寄生于其它脊椎动物,且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传给人,这些脊椎动物就称为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
•4.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非适宜宿主)后,不能继续发育,长期处于某一幼虫阶段,当有机会进入适宜的宿主体内后,又可继续发育。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重要笔记)(一)总论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5、宿主类别: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④转续宿主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直接型、间接型。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④破坏寄生的性别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⑶夺取营养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 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
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
⑴抗原变异⑵分子模拟⑶免疫抑制⑷寄生部位的隔离10、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12、机会致病寄生虫:刚地弓形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13、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指由于吃了寄生虫感染阶段的食物而感染的一类寄生虫病。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位置: 学习指南---〉医学蠕虫部分吸虫一、内容提要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主要有华枝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
要求掌握吸虫成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特征;了解吸虫各期幼虫的形态及发育过程。
各类吸虫的学习要求是应掌握与致病或/和诊断有关的成虫、虫卵形态特点、生活史要点;熟悉致病及实验诊断;了解防治原则。
(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1.吸虫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外)。
2.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3.消化系统不完整,缺乏肛门。
4.除血吸虫外,其他吸虫均为雌雄同体。
5.吸虫体壁和内脏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即无体腔。
(二)吸虫生活史特征1.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孵出毛蚴。
2.吸虫生活史复杂,常需1~2个中间宿主,其中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蛳。
3.吸虫的感染期均为幼虫,除血吸虫感染期为尾蚴外,其余均为囊蚴。
4.吸虫均有保虫宿主,为脊椎动物。
5.吸虫发育过程中,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有无性生殖阶段,又有有性生殖阶段。
(三)吸虫各期幼虫1.毛蚴梨形,被有纤毛,运动活跃。
2.胞蚴袋状,成熟胞蚴含多个雷蚴。
3.雷蚴长袋状,成熟雷蚴含多个尾蚴。
4.尾蚴尾蚴在水中运动活跃,分体部和尾部。
5.囊蚴园形或类园形,外有囊壁,内含虫体。
二、学习要点(一)华枝睾吸虫(肝吸虫)1.形态(1)成虫形似柳叶,长约1~2.5cm;腹吸盘居虫体前1/5处,略小于口吸盘;两个睾丸分枝较多,居虫体后1/3,前后排列,受精囊明显,卵黄腺位于虫体中1/3两侧。
(2)虫卵最小的蠕虫卵,形似芝麻粒;黄褐色;卵盖小而明显,对端有突起的小结节;内含梨形的毛蚴。
2.生活史要点(1)外界的发育A.第一中间宿主是赤豆螺、长角涵螺、纹沼螺等。
B.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虾类。
C.外界水体是池塘、鱼塘等。
(2)在人体内发育A.感染期为囊蚴。
B.感染方式为食入含活囊蚴的生的或半生鱼虾。
C.体内移行途径为十二指肠→胆总管→肝内胆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
【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前者临床表现较复杂,可以分为: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亚临床型及其他型;后者引起皮肤或内脏幼虫移行症。
(4)从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
但因从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困难,可用免疫学诊断作为辅助手段;(5)预防本病最有效方法是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及其制品,不饮生水。
健康教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生活史】成虫多寄生在牛、羊等食草动物和人肝胆管内,人因生食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而感染。
第一中间宿主是椎实螺;媒介植物为水田芹等。
【学习要点及难点】(1)生活史较复杂:胞蚴经历1~2代,雷蚴经历1~3代。
(2)肝片形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童虫移行期对各脏器特别是肝组织的破坏及成虫对胆管的机械性刺激和代谢物的化学性刺激。
(3)粪便镜检检获虫卵是确诊肝片形吸虫病的根据,但应与姜片虫卵、棘口吸虫卵相鉴别。
(4)治疗患者的药物首选硫双二氯酚(bitin)。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生活史】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分为终宿主(人,水牛等)和中间宿主(湖北钉螺)两个发育阶段。
感染性尾蚴自钉螺体内逸出后,一旦接触人的皮肤,便在瞬间(1 min~5 min)钻入皮下,进入组织和循环系统,并在肠系膜和肝门静脉定居、产卵。
【学习要点及难点】(1)在终宿主体内,成虫主要寄生在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虫卵经粪便排除的过程伴有宿主肠粘膜的破溃。
(2)幼虫的无性繁殖在钉螺体内进行,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灭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3)血吸虫的感染期是尾蚴;感染方式是经皮肤钻入。
(4)雌虫所产的大多数虫卵顺门静脉血流到肝脏和逆血流到达肠壁。
(5)日本血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成熟的虫卵所致。
基本病变为虫卵沉积在组织内诱发虫卵肉芽肿(granuloma)形成,病变部位以肝脏及结肠组织为主。
(6)粪便中发现虫卵或孵化发现毛蚴,是日本血吸虫感染的诊断依据;血清免疫学检测,是目前综合检查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有效手段。
(7)日本血吸虫病防治宜采用综合措施:查病治病,查螺灭螺,管粪管水和加强个人防护等;研制新的杀虫药物、对环境无害的灭螺新药、基因工程疫苗和标准化免疫检测试剂等是目前血吸虫病防治急需的,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生活史】牛带绦虫生活史基本同猪带绦虫,成虫均寄生在人的消化道。
但幼虫阶段仅寄生在牛体内,人体感染是因生食或半生食牛肉所致。
因牛囊尾蚴不能在人体寄生,因此人不会患牛囊尾蚴病,危害性不如猪带绦虫严重。
【学习要点及难点】(1)两种带绦虫的虫卵在形态上难以区别,但它们的成虫和囊尾蚴的形态,以及生活史和致病都有明显区别,在临床上要注意鉴别。
(2)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孕节脱落后经常主动地逸出肛门。
牛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
(3)人因误食活的囊尾蚴而感染,成虫引起的肠绦虫症症状较猪带绦虫略重。
但该虫卵对人无感染性,人体内极少见牛囊尾蚴寄生。
(4)除全国各地有散在病例外,主要流行在我国西部的农牧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防治原则同猪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猪带绦虫病;成虫的孕节及其内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猪吞食后,孵化出六钩蚴,后者移行于肌肉组织发育为囊尾蚴。
人体感染是因为误食活囊尾蚴引起。
【学习要点及难点】(1)人是该虫唯一的终宿主,成虫寄生在小肠,孕节和虫卵随粪便排出。
(2)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当猪吞食到孕节或虫卵后,六钩蚴在猪体肌肉内发育成囊尾蚴。
(3)囊尾蚴和虫卵都是感染期:当人误食活囊尾蚴后,在人体内长为成虫;人若误食虫卵,释出的六钩蚴在人体发育成囊尾蚴,导致人体猪囊尾蚴病。
(4)成虫寄生除掠夺营养外,可通过机械损伤和化学刺激引起消化道症状。
囊尾蚴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成虫,并依寄生的数量、部位和患者的反应不同而异。
在临床上常见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尾蚴病和眼囊尾蚴病三类。
人感染囊尾蚴病常通过自体内、自体外和异体感染三种途径。
(5)肠绦虫症的诊断主要靠病史询问和粪检虫卵和孕节;囊尾蚴病的诊断则依寄生部位的不同可通过手术活检、眼底镜、X光、B超、CT和MRI等进行诊断,并常需血清学技术予以辅助诊断。
(6)全国有散在病例,但主要流行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各省,以及鲁、豫、皖交界地区,南方主要见于广西和云南省。
(7)防治主要靠抓好“驱、管、检”的综合措施,即驱虫治疗患者、管理好粪便和水源以及加强肉类检疫,改变不良的食肉习惯等。
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犬、狼等食肉动物小肠,孕节或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当中间宿主(羊、牦牛等)吞食后,六钩蚴孵出,钻肠壁经血流至肝、肺等器官,发育成棘球蚴。
当终宿主捕食羊等中间宿主后,棘球蚴中的原头蚴进入犬的小肠,发育成成虫。
人因误食了污染有虫卵的食物或饮水,可导致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棘球蚴病是我国西北布和北方广大农牧区危害十分严重的人兽共患病。
【学习要点及难点】(1)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幼虫寄生棘球蚴在多种草食性动物,生活史循环是在动物之间完成。
但棘球蚴也可寄生人体。
(2)对人体而言感染期是虫卵,人因误食虫卵而感染。
棘球蚴主要寄生于肝脏,其次是肺脏等,引起棘球蚴病。
(3)棘球蚴为圆形的囊状体,大小可由数毫米到数十厘米。
囊内充满淡黄色囊液,囊壁内层向囊内芽生大量的原头蚴和生发囊、子囊、孙囊等。
在人体内主要表现为囊性包块形成、对组织压迫占位、超敏反应以及中毒等。
(4)棘球蚴病的诊断主要靠X线、B超、CT等影像学手段;体液的病原学检查可确诊;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可用作辅助诊断。
(5)该病主要流行在我国西部的牧区,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手术中注意要完整摘除虫囊又勿使囊液外漏。
预防靠加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和严格处理病畜内脏等。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和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 latum)【生活史】曼氏迭宫绦虫成虫主要寄生在猫肠道内,偶然寄生人体;但其幼虫(裂头蚴)可侵入人的组织,引起裂头蚴病(sparganosis)。
【生活史】阔节裂头绦虫的生活史与曼氏迭宫绦虫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中间宿主是鱼类而非蛙类,人是主要的终宿主。
【学习要点及难点】(1)曼氏迭宫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猫、狗等动物,虫卵入水后才能发育,有两个中间宿主以及转续宿主,裂头蚴可以在多个转续宿主体内实现转换,在人体内寄生的时期主要是裂头蚴,人体成虫感染较少见。
(2)裂头蚴对人体主要引起占位性损害,尤以眼、脑等重要器官受累为甚,感染原因是由于生食蛙肉、蛇肉,用蛙肉敷贴伤口或饮用生水等。
(3)在全国各地均有散在的裂头蚴病病人,防治主要靠加强卫生宣传,治疗主要是手术取虫。
(4)阔节裂头绦虫形态和生活史等都与曼氏迭宫绦虫很相似,但其虫体更长大,节片中子宫盘曲为玫瑰花状。
成虫可以寄生于人体,症状同其他肠绦虫症,但可致贫血。
(5)阔节裂头绦虫感染主要因生食含有裂头蚴的鱼类引起,病例见于我国东北、广东和台湾。
防治方法同上。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生活史】【学习要点及难点】(1)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
成虫(adult)主要寄生于人体小肠腔内。
受精虫卵(fertilized egg)随粪便排除体外,在外界适宜的环境发育成感染性虫卵(infective egg)。
(2)本虫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infective stage egg),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3)感染后在宿主小肠孵出的幼虫,必须在体内经过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
(4)幼虫和成虫均可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以成虫引起的合并症的危害最为严重。
(5)在粪便内发现虫卵是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
(6)蛔虫病的防治以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为主要手段。
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iura)【生活史】【学习要点及难点】(1)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盲肠内。
受精虫卵随粪便排除体外,在外界适宜的环境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所需条件与蛔虫的相似。
(2)本虫感染阶段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为经口感染。
(3)感染后在宿主小肠孵出的幼虫钻入肠黏膜进行发育,返回肠腔后再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
(4)成虫是本虫主要致病阶段。
(5)在粪便内发现虫卵是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
(6)鞭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基本与蛔虫病的相似。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生活史】【学习要点及难点】(1)生活史简单,无需中间宿主(为土源性蠕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