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合集下载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测定试验方案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测定试验方案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评估试验技术方案一、试验目的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病虫防治区、杂草防治区和非防区等5个处理, 系统调查统计不同处理区的病虫草发生危害情况, 对比分析产量结果, 弄清在各种病虫草并存状态下, 农作物产量综合受害损失的情况, 包括病虫草害潜在的危害损失和在防治情况下的实际损失, 经过统计分析, 总结出一套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危害损失统计标准, 以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统计的准确性, 科学评估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同时, 利用过去各地对单病虫危害损失研究成果, 结合长期从事危害损失统计的经验, 总结、探讨和评估各个单项病虫对综合危害损失的作用, 为正确估测各病虫的单一危害损失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计1.试验地点: 选择玉米主产区、玉米病虫草害常年发生较重、玉米栽培管理水平基本一致且在本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区。

2.试验处理: 设A.B、C、D、E四个处理。

A: 专业化综防区(专防区)。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 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 适时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B: 农民自防区(自防区)。

按照大面积病虫测报和防治的要求, 在没有任何专业人员指导下, 由当地群众自行防治,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C: 病虫防治区(病虫防草不防)。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 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 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 适时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 草害不做任何防治,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D:杂草防治区。

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 全生育期对玉米田杂草进行防治, 其他有害生物不做任何防治,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E:非防区。

非防区田间不进行任何防治, 所供种子也不得进行包衣处理, 使病虫草害自然发生。

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要求各处理的种植品种、土壤类型、种植期、肥水等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3.田间设计: 采取小区对比试验, A.B处理2亩以上, C.D.E处理0.5亩以上, 不设重复。

2014年全国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4年全国玉米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积5 3 3 . 3万 h m 。小斑 病在 黄 淮 海 中等发 生 ,发生 面 积3 3 3 . 3万 h m 。褐斑病在黄淮海 中等发生 ,局部偏 重 发生 ,发生面积 2 6 6 . 7 万h m 。灰斑病 在东北北部、西 南局部 ( 云南 西南部 、南部 、四川西部、湖北 西部等 高 海拔地 区 )偏 重发生 ,发生面积 2 0 0 万h m2 。弯孢 叶斑 病在黄淮大部 中等 发生 ,发生面积 1 6 6 . 7 万h m 。
教学 单位 专家 分析预 测 ,2 0 1 4 年 全 国玉米病 虫害呈 重 发态 势 ,明显重于常年 ,预计 发生面积 0 . 7 8 亿 公顷次 , 虫 害 发生 0 . 5 7亿公 顷 次 ,病 害 发生 0 . 2 1 亿 公 顷次 。 其 中 ,二 、三 代粘虫 在东 北 、华 北 、黄 淮 和西南 地 区 仍有 重 发 的可能 ,玉米 螟在 东北 、华北大 部 、黄 淮局 部偏 重 发生 ,二点 委夜蛾 在黄 淮海 北部 中等 发生 ,大
斑病在北方 大部大流行风险高 。
2 预测依据
2 . 1 玉米螟 粘虫和大斑病等重大病虫害基数偏高
2 0 1 3年秋季调 查 ,北方 和南方 多个系统 监测点 灯 诱三 代 粘 虫 成 虫种 群 数 量 比 2 0 1 2年 同期 显 著 降 低 , 但仍 高于 2 0 1 1 年 和常 年 同期 。与 2 0 1 2 年 同 期 比,辽 宁彰 武、河 北栾 城和 北京 延庆 8月下 旬至 9 月 上旬 累 计诱 蛾 量 分 别 减 少 9 5 . 3 %、9 9 . 0 %和 9 0 . 6 %;山东 北 隍城 岛 9月 上 、中旬 回迁 虫量 减少 9 3 . 1 %;上海 奉 贤 9月 份 累 计 诱 蛾 量 减 少 9 4 . 0 %。 与 2 0 1 1 年 同期 比,

DB33T 94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DB33T 94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纹枯病

2014 - 10 - 27 发布
2014 - 11 - 2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943.3—2014


DB33/T 943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分为以下 4 个部分: ——第 1 部分:玉米矮缩病; ——第 2 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第 3 部分:玉米纹枯病; ——第 4 部分:玉米蚜虫。 本部分为 DB33/T 943 的第 3 部分。 本部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温岭市植保站、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管理总站、 上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叶建人、汪爱娟、韩海亮、曹婷婷、徐法三、闻玉田、章云斐。
气温 最低 (℃) 平均 (℃)
降水 (mm)
日照 (小时)
天气情况记载
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3.3—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3 部分:玉米纹枯病
1 范围 DB33/T 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纹枯病情调查、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气象情况记载等。 本部分适用于玉米纹枯病的系统测报调查。 2 病情调查
2.1 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2.1.1 调查时间 依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开展调查,调查时间为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 2.1.2 调查方法 选当地有代表性的玉米田3块,每块田定株调查玉米50株,观察玉米发病情况,并对严重度进行分 级,见附录A,计算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B。调查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纹枯病发病情况调 查记载表》。 2.2 大田病情普查 2.2.1 调查时间 在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2次。 2.2.2 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2.1.2。计算株发病率和病情 指数,见附录A、附录B,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纹枯病发病情况调查记载表》。 3 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2024年)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详解

(2024年)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详解
抗病抗虫品种选育取得进展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抗病抗虫性较强的玉米品种,为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 持。
专业化统防统治初见成效
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专业化的统防统治队伍,实现了玉米病虫害的统一防治,提高了防 治效果。
29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绿色防控技术将得到更广泛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将在玉 米病虫害防治中发挥更大作用。
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有待完善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玉米病虫 害的实时监测和准确预警,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跨国界病虫害威胁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界病虫害传播的风险增加,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挑战。
持续创新是防治工作的关键
面对不断变化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需要持续创新防治技术和方 法,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30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31
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 防治详解
1
目录
CONTENTS
• 玉米主要病害 • 玉米主要虫害 • 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方法 • 不同生长阶段病虫害防治策略 •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与误区避免 • 总结与展望
2
01
玉米主要病害
3
玉米大斑病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 叶。病斑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 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 色,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 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 产生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 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 。
玉米螟防治
在玉米拔节至抽雄期,使用Bt乳剂、 杀虫双等生物或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 治,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姜玉英-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解析

姜玉英-农作物病虫测报技术解析

棉花叶螨:平均螨害级数计算
(m M=
i
l i)
P 3
式中, M :平均螨害级数,mi:某级螨害级数,指0、1、2、3级, li:该级叶片数,P:调查总叶片数。 螨害分级指标 0级:无为害;1级:叶面有零星黄色斑块; 2级:红色斑块占叶面1/3以下;3级:红色斑块占叶面1/3以上。
棉花虫情的记载
10复网成虫数量(33.3cm×17 cm):麦蜘蛛
百株三叶蚜(螨)量:苗期外的棉蚜和棉叶螨
虫情的记载单位(特殊记载)
东亚飞蝗:发生指数由宜蝗面积、发生面积、蝗蝻平均
密度等构成,用于确定发生程度。计算按公式(1)计算: S L d St
式中: L:发生指数,S:发生面积(m2), St:宜蝗面积(m2),d:蝗蝻平均密度(头/m2)
病情记载单位
普遍率(I):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度 严重度(D):指已发病单元(叶、茎、果、 穗、粒等)发生病变的程度,可用级别值或百 分率表示 病情指数(Di ):是将普遍率和严重度结合起 来,用一个数值全面反映植物发病程度,不能 用百分数表示
病情记载单位
普遍率(I):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的普遍程 度,按危害部位(观测单元)叶、茎、果、 穗、粒等)分病、健两类,按发病单元数( Td)占调查总单元数(T)的比率,计病叶率 、病茎率、病果率、病穗率、病粒率等
I Td 20 100 100 20% T 100
D
dil 1% 2 5%3 10% 2 10% 4 40% 4 60% 2 80% 2 100%1 30.85%
i
L
20
Di I D 100 I D 100 20 % 32 .85 % 100 6.57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病情指数=
(发病株数 相应病级数) ×100
调查总株数 最高病级数
3
DB33/T 943.2—2014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大、小斑病

年)
病虫测报站名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盖章

测报员 负责人
编制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4
DB33/T 943.2—2014 C.1 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 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见表C.1。 表C.1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1
DB33/T 943.2—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见表A.1。 表A.1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表
等级 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全株叶片无病斑。 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 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6%~15%。 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中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 占叶面积的16%~30 %。 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 积31%~50%。 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株基本枯死。 病斑情况
I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1 范围 DB33/T 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大、小斑病病情调查、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及气象情况记载。 本部分适用于玉米大、小斑病的系统测报调查。 2 病情调查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2.1.1 调查时间 玉米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 2.1.2 调查方法 选有当地有代表性的玉米田3块,每块田定株调查玉米50株,观察玉米株、叶发病情况,并对严重 度进行分级,见附录A。计算株、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B。调查结果记入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 况调查表,见附录C表C.1。 2.2 大田病情普查 2.2.1 调查时间 在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 2.2.2 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本标准2.1.2条。计算株、叶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A、附录B,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3 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调查及防治方法

玉米主要病虫害识别、调查及防治方法

、烯唑醇等在玉米抽穗前进行喷施。
02
玉米病虫害调查
调查方法
田间调查
对玉米种植区进行定期、系统的田间调查,观察 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实验室检测
采集患病玉米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病原菌检测, 以确定病虫害种类和病情。
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对玉米种植区进行监测,及时发现 病虫害发生趋势和分布情况。
调查时间
有分布。
受害症状
描述病虫害对玉米的受 害症状,如叶片枯黄、 茎秆扭曲、果穗腐烂等

03
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特点,选用适 合当地环境的抗病性强、丰产
性好的品种。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采用轮作倒茬的方 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深耕灭茬 ,促进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湿
玉米蓟马
症状
玉米蓟马在玉米叶片背面吸取汁 液,造成叶片出现黄色或白色斑
点,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
识别
检查玉米叶片背面,如发现有银 色光泽的小虫,即为玉米蓟马。
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多杀霉素、吡虫 啉等,或使用化学农药如辛硫磷 、毒死蜱等在玉米苗期进行喷施

玉米斑病
症状
玉米斑病在叶片上形成褐色或黑色斑 点,严重时叶片枯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吡蚜酮、 抗蚜威等,或使用化学农 药如氧化乐果、敌敌畏等 在玉米抽穗前进行喷施。
玉米叶螨
症状
玉米叶螨在玉米叶片背面吸取汁 液,造成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
严重时叶片枯死。
识别
检查玉米叶片背面,如发现有红色 或黄色的斑点,即为玉米叶螨。

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4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作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来源:《植物保护》2014年第02期关键词小麦;水稻;玉米;病虫害;趋势预报中图分类号:S 431.2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05291542.2014.02.001Occurrence trend forecast of the major diseases and insectpests of main crops in China in 2014Zhao Maojun,Zhang Zhiming,Li Wanchen,Pan Guangtang(National Agro Technical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re, Beijing100125,China)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the majo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n wheat, rice and corn will be continuously severe in China in 2014, more severe than that in 2013. This occurrence trend forecast has been made by comprehensive estimation according to pests’ overwintering base, countrywide climate forecast of winter to spring in 2013/2014 and the varieties resistance distribution and planting methods of main crops in China.Key wordswheat;rice;corn;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occurrence trend forecast 据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病虫冬前基数监测结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结合水稻病虫基数、栽培制度、冬春季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会商,预计2014年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分别为9.8亿亩次(“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为保留数字的完整性和方便读者阅读,本文暂时保留使用该单位,1亩=666.7 m2,下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DB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1 范围 DB33/T 943的本部分规定了玉米大、小斑病病情调查、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及气象情况记载。 本部分适用于玉米大、小斑病的系统测报调查。 2 病情调查
2.1 田间病情系统调查 2.1.1 调查时间 玉米苗期至灌浆期,每5天调查1次。 2.1.2 调查方法 选有当地有代表性的玉米田3块,每块田定株调查玉米50株,观察玉米株、叶发病情况,并对严重 度进行分级,见附录A。计算株、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B。调查结果记入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 况调查表,见附录C表C.1。 2.2 大田病情普查 2.2.1 调查时间 在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发病稳定期调查1次。 2.2.2 调查方法 按玉米类型、品种、生育期划分类型田,每类型查3块田。调查方法同本标准2.1.2条。计算株、叶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见附录A、附录B,结果记入附录C表C.1《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3 苗情和农事活动记载
根据玉米生育期常规记载标准,分别观察记载春、夏、秋玉米或当地主栽季节玉米主要品种的播种 期、移栽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等主要生长发育阶段,调查播种期、播种量、播种密度、 基本苗数等栽培情况,调查观察区内不同熟制类型、品种及面积比例,以及药剂防治情况等。 4 气象情况记载
观察记载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情况,分析与病害发生流行关系,观察结果记入附录C表C.2《气 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降水 (mm)
日照 (小时)
天气情况记载
备注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CS 65.020 B16
DB33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943.2—2014

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on major maize pests Part 2: Northern corn leaf blight & 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
2014 - 10 - 27 发布
2014 - 11 - 27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943.2—2014


DB33/T 943《玉米主要病虫害测报调查技术规范》分为以下 4 个部分: ——第 1 部分:玉米矮缩病; ——第 2 部分:玉米大、小斑病; ——第 3 部分:玉米纹枯病; ——第 4 部分:玉米蚜虫。 本部分为 DB33/T 943 的第 2 部分。 本部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淳安县植保土肥站、 开化县植保植检站、 衢州市植保站、 遂昌县植保站、温岭市植保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华弟、许渭根、滕淳茜、方屹豪、徐南昌、沈卫新、朱金星、黄贤夫。
1
DB33/T 943.2—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见表A.1。 表A.1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程度分级表
等级 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全株叶片无病斑。 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 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6%~15%。 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中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 占叶面积的16%~30 %。 植株下部叶片枯死;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出现大片枯死现象;上部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 积31%~50%。 上部叶片有大量病斑,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株基本枯死。 病斑情况
病情指数=
(发病株数 相应病级数) ×100
调查总株数 最高病级数
3
DB33/T 943.2—2014 C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 玉米大、小斑病

年)
病虫测报站名 站址 (北纬 东经 海拔
盖章

测报员 负责人
编制单位: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4
DB33/T 943.2—2014 C.1 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 玉米大、小病斑发病情况调查表见表C.1。 表C.1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情况调查表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 地点
作物 类型
品种
生育期
调查 株数
调查 叶数株发 病率 (%)叶发 Nhomakorabea病率 (%)
病情 指数
备注

5
DB33/T 943.2—2014 C.2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见表C.2。 表C.2 气象情况观察记载表
调查日期 月 日
调查 地点 最高 (℃)
气温 最低 (℃) 平均 (℃)
2
DB33/T 943.2—2014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计算 B.1 株发病率计算 株发病率计算公式:
株发病率%= 发病株数 ×100 调查株数
B.2 叶发病率计算 叶发病数计算公式:
叶发病率%= 发病叶数 ×100 调查叶数
B.3 病情指数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