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政

张掖市政
张掖市政

10.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0.1给水工程规划

10.1.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1)《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16-2006)

10.1.2规划原则

(1)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满足规划区用水需求。

(2)加强规划区集中统一供水,使规划区水资源得到统一调配和合理使用。

(3)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同时在用水方面推广节水工具及设备,并提倡推广中水回用的原则。

(4)加强规划区水源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局、建设部及省市有关部门办法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政策文件,并设立明显标志,以确保水源安全。

(5)依照规划路网和用地性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布置配水管网及其供水构筑物。

10.1.3用水量预测

规划采用单位用地指标法预测总用水量,如下表:

表格1 规划用水量预测表

注:本表包括管网漏失水量

按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5万m3/?﹒d,总建设面积为8.1596?,计算得总用水量为4.08万m3/d,与规划区用地指标法计算用水量4.423万m3/d校核得日均用水量为4.25万m3/ 日,

取日变化系数1.3,则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5.53万m3/ 日。

10.1.4管网规划

(1)规划区范围内生活、办公用水由位于规划区东侧的自来水厂提供。为保证用水安全、可靠,供水主干管形成环状管网,在管网内部使用次干管进行有效连接。给水管网的布置根据远期的用水规模来定,可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分期建设,同时要考虑现状的给水管网,对不能满足规划要求的管网进行逐步改造。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对给水干管进行管网平差,确定干管管径,给水管管径范围DN300~DN800。在给水管网明显起伏,易积聚空气的管段,在该段的峰点设自动排气阀。

(2)室外消火栓按不小于120米间隔沿道路、人行道布置。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下式设置,应有明显标志,且设置在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距路边不应超过2m,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m,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按10~15L/s计算。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用阀门分成若干段,每段内的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5个,并应在节点处设置阀门。消防管径不得小于DN100,管道内流速一般情况为1~1.5m/s,消防时为1.5~2.5m/s。

(3)道路红线宽度在40m以下,给水管线原则上单侧布置;道路红线宽度超过40m的城市主干道宜两侧布置给水管线;给水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

(4)给水管网的布置根据远期的用水规模来定,可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分期建设,同时要考虑现状的给水管网,减少工程投资,对不能满足规划要求的管网进行逐步改造。实施时需结合道路新建、改、扩建逐步进行。

10.1.5水源地保护

在规划区东南部保留两口取水井,在水井周围半径30-60米范围内设置地下水源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内不得设置渗水厕所、渗水坑、粪坑、垃圾堆和废渣堆等污染源,并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并在防护地带设置固定的告示牌。在取水井的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划定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及其保护地的范围,确定地理界线,设置明显保护标志。保证保护区的水质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Ⅱ类标准。

10.2排水工程规划

10.2.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1)《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00)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0.2.2 规划原则

(1)污水规划原则

?为避免今后重复建设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次规划按总体规划要求,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管网布置尽量符合地形趋势,顺坡排水,尽量避免或减少管渠穿越不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如高地、河道、排洪沟、现有主干管等。

?管渠规划适当留有余地,一般可放大一级。低洼和平坦地带,为减少管网埋深,坡度一般情况采用与道路同坡度,并以最小流速复核。管渠控制点高程,除根据规划或现状道路的竖向高程确

定外,应留有适当余地,以满足未预见因素出现时各点污水能够顺利排出。

(2)雨水规划原则

?雨水管网布置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尽可能减少雨水的提升量,

?管网尽量顺坡布置,沿规划路网设置城市雨水排出管网,雨水管尽可能布置在人行道、绿化带或车行辅道下。

?雨水管充分利用地形,采用多排出口,就近排入主干管中。管道的埋深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在管线综合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管道的标高。

10.2.3排水量预测

(1)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日均供水量的70%计,计算得2020年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约为2.98万m3/天,最大日污水量约为3.87万m3/天。

(2)雨水量预测:

由公式Q=ΨFq计算得出

P-重现期2年

F-汇水面积(公顷)

q-暴雨强度公式

Ψ-径流系数0.65

10.2.4管网规划

(1)污水管网规划

沿规划的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线管道,就近排入城市污水总管道;排水方式以自流为主,最小管径DN400,最小坡度i0.003~0.01,最大设计充满度0.55~0.75。

(2)雨水管网规划

依据雨水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因地制宜,充分考虑规划区地形状况,布置城区雨水管网。在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在平时兼顾排出上渗地下水,排至市政雨水管道。其中一环路雨水排入八大明渠后汇入规划区北侧湿地。

(3)排水管网综合规划

雨水、污水管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橡胶密封圈承插连接,插口顺水流方向,承口逆水流方向,由下游向上游依次安排,管道在车行道下埋设,要求管顶覆土厚度≧0.8米,冰冻线以下。管壁粗糙系数n=0.009,工作压力P=1.0Mpa,排污水时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m/s,管道与检查井采用柔性接口,检查井底板基础与管道基础平缓顺接。管道应敷设在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直线段大于30m和交叉处及拐弯处需设排水检查井。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宜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应低于地面,污水管管径DN400~DN1200。

道路红线宽度在50米以上(含50米)的城市主干道应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排水管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

10.3电力工程规划

10.3.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1)《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3)《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工程规划》(第十一册)

10.3.2规划原则

(1)根据规划区用电发展的要求,逐步扩大电网的供电能力和提高可靠性,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电源质量的要求。

(2)合理布局、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降低投资、提高效益、力求做到安全可靠、运行灵活、经济合理。

(3)在规划中,逐步缩小各供电区的供电范围,增加供电线路,减少供电线路的装接容量及所带用户,缩小供电线路的供电半径,提高线路的可靠性,实现可靠、灵活的配网网络。

10.3.3负荷预测

(1)依据用地性质及相关控制指标,结合本规划区规划情况,参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中相关负荷预测标准,采用单位用地面积负荷密度法及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负荷指标见下表。

表格2 规划用电负荷指标表

(2)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建筑性质及相关指标,进行容量计算,详见下表。

表格3 规划用电容量一览表

负荷预测结果:同时系数取0.8,本规划区电力计算负荷为14.94万千瓦,负荷密度为176kw/ha。建议以该值预留变电站用地及控制电力走廊。

10.3.4管线规划

(1)整体规划

?现状10KV系统应逐步改造完善,建议采用集中改建的方式,设置共用配电房,使共用变配电设施相对集中安装,逐步改造取消杆上变压器。

?对现状架空线路进行彻底下地改造,有电缆沟的路段就近敷设至电缆沟,无条件的路段可采用直埋或穿管埋地敷设,保证道路两侧的视觉通畅,同时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

?规划10KV电力系统采用环网供电,平时开环运行,10KV出线一般采用300?截面。

?本规划区内新建10KV变电所宜采用附设式户内型,设于负荷中心,附设式变电所宜设置于建筑物首层,同时考虑层高、防火、通讯等各项要求。无条件的地块可设独立式变电所或箱式变电

站,并考虑与建筑外观和周边环境相协调。

?对于负荷集中容量地块,可考虑设置区域开闭所转供,开闭所宜与10KV配电所联体建设且转供容量不大于15000KV A。

(2)市政电缆沟规划

?本规划区内新规划的电力电缆沟采用隐藏式电缆沟,原则上沿道路东侧、南侧绿化带、人行道设置。

?图则对现状架空线路结合系统改造进行统一改建,逐步转入地下,改成电缆沟敷设或直埋敷设。

?本规划区内电缆沟断面主要尺寸为:1.0M×1.0M,1.2M×1.2M,1.4M×1.4M。

(3)道路照明

?道路照度标准:交通主干道的平均照度为20-25LX,次干道平均照度为15-20LX。

?灯具选择。在确定照度的前提下,主干道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灯杆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小区内道路照明采用庭园灯,绿化、草地采用草坪灯。

?市政干道照明电源由专用箱式变电站提供,其供电半径不大于300M,箱式变电站电源由独立的10KV回路供电,小区内道路照明电源宜由小区内部电源提供。

?道路照明宜采用光控、时控和手控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数种方式结合使用,按不同道路的设置全夜灯和半夜灯,以利节省电力。

10.4电信工程规划

10.4.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1)《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市内电话线路工程设计规范》(DJ8-85)

(3)《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工程规划》(第十一册)

10.4.2电话容量预测

(1)电话容量预测参照《城市规划资料集—工程规划》,固话预测标准如下表。

表格4 建筑面积测算的城市综合小区电话预测指标

(2)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建筑性质及相关指标,容量计算详见下表。

表格5 规划电话容量一览表

容量预测结果:规划区固定电话需求量为18.91万线,平均线密度为223线/ha,电话主线放号率取0.9,则电话主机设备容量需17.02万门。规划建议以低限值指导近期建设,按高限值预留电信设备端口。

10.4.4管线规划

(1)依据规划,本规划区属张掖市电信局服务范围,规划设备容量18万门,结合固话用户预测结果及用户分布情况,保留现状电信局。本规划区主要由以上电信局提供服务,不再规划新建电信局。

(2)依据各地块电话容量计算值,按照每个光纤节点电话主线为2000线以内,一个光交节点覆盖4-6个光节点的标准,光交节点机房一般设在建筑物单体内,占建筑面积为40-50㎡左右。本规划区内在主干道路、商业步行道路、广场及小区道路边设置适当数量的公用电话亭,设置数量宜满足25~100m服务半径。

10.5供热工程规划

10.5.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1)《张掖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3)《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工程规划》(第十一册)

10.5.2热负荷预测

(1)根据总体规划及供热专项规划,以及本次控规确定的规划区域、用地性质等情况,将规划区分为两个供热区,一个为恒达热力集中供热区(Ⅰ区,恒达供热区),另一个为城市东北部新建热电厂供热区(Ⅱ区,热电厂供热区)。

(2)根据甘肃省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实施细则》DBJ25-20-97确定,张掖市采暖期限由10月23日到次年的3月27日,共156 天,耗热量指标21W/㎡,耗煤量指标15.8kg/㎡。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规定,《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采取节能措施建筑的规定,以及结合甘肃省同等城市供热规划中关于节能建筑热指标的确定,本次规划确定张掖市城区规划民用建筑的采暖综合热指标为50 W/㎡(包括5%的管网损失)。

(3)采暖热负荷计算公式:

Qh=(qhA)/103

Qh-采暖设计热负荷

qh-采暖热指标(w/㎡)

A-采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表格6 规划热负荷预测表

注:采暖面积由各个地块建筑面积合计得出。

根据上表得出,张掖主城区规划期末总热负荷为515.86MW。

10.5.3热力站及管网规划

(1)热力站

?热力站规模的确定: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2002)第10.3.1条,经技术经济比较,从工程的建设的投资、运行调节手段、供热实际效果、运行安全可靠等综合因素考虑,热力站

规模不宜过大。

?热力站规模的确定不仅要考虑系统的经济性,而且还从节能、环境保护、供热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为此,根据供热范围内供热小区供暖建筑面积的大小,并考虑供热小区内规划建筑

面积,结合供热小区现有供热管网敷设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确定热力站供热面积在3—15万平方米之间,超过15万平方米的换热站选用两套换热机组,对于既有高层建筑,又有多层建筑的供热小区,在只设有一个热力作时,站内根据系统工作压力和二级网系统分布的实际情况设置两套或多套换热机组。

(2)管网规划

?根据管网介质参数,管网设备及附件公称压力均不应低于1.6Mpa,热水管道及附件应采用耐温130℃的产品,蒸汽管道及附件应采用耐温150℃以上的产品。室外管网采用支状布置,地沟敷

设,采用不锈钢管。

?供热管网采用枝状管网形式,敷设方式采用直理或半通行地沟敷设,敷设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下,尽量避免穿越市区干道,减少拆迁建筑物,力求敷设管道短、直、方便维修的原则,管道采用

无缝钢管,敷设深度不小于1.1米。

?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供热介质设计温度高于50℃的热力管道、设备、阀门应保温。保温层设计时应优先采用经济保温厚度,当经济保温厚度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应

按技术条件确定保温层厚度。

10.6管线综合规划

10.6.1管线综合

?工程管线一般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面,电信电缆、给水输水、燃气输气、污雨水排水等工程管线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面。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布置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管线应与道

路中心线平行,其主干线应靠近分支管线多的一侧,工程管线不易从道路一侧转到另一侧。各种管线不应在垂直方向上重叠直埋敷设。

表格7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表(m)

表格8 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水平净距(m)

表格9 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表(m)

注:(1)工程管线在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2)大于35KV直埋电力电缆与热力管线最小垂直净距应为1.00m。

10.6.2综合管沟

?随着张掖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为减少道路二次开挖现象,维持城区居民的正常生活,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在专业管线设计前宏

观控制市政管线,打破各行业界限,建立地下资源共享措施,规划在主要路段(东、南、西、北环路,东、南、西、北大街,东关街等)设置综合管沟,其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施工、行车荷载和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确定综合管沟断面尺寸时,首先应确定设置在此段管沟内管线的种类、数量,然后根据管线种类、管径大小、管线坡度要求、管理便利等因素来布置。应尽可能地把同性质的管线布置在同

一侧;当管线种类较多时应把电缆、控制、通信线路设在上侧;横穿管廊的管线应尽量走高处,以不妨碍管沟内通行为准;管线之间的上下间距及左右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当断面受限制不可能加大而管线又太多布置不开时,可将小口径管线并列布置,中间留出一定的人行通道宽度。

?确定管沟高度时,能满足管线安排及行人通行即可,高度不易太大。管沟在地下所占纵向高度太大将影响管廊外其他管线的通行。确定综合管沟宽度时,需考虑维修管理时便于通行,局部地

段受条件限制可适当压缩,但应满足人能通行。一般高度应不小于2.1m,有条件处可做到2.5m。中间人行通道宽度应不小于1.0-1.5m。

张掖市甘州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张掖市甘州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 一·区域概括 张掖市甘州区地处黑河流域中游,属于河西走廊中段地处东经100°6′—100°52′北纬38°39′—39°24′之间,东临山丹,西接临泽县,南靠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北依合黎山,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甘州区是张掖的政治、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境内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474m。黑河、酥油口河贯穿全境,是典型的农业区。湿地遍布全区,素有“半城芦苇,半城湖”的美誉。甘州区深居西北内陆。属于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13—120mm,蒸发量2047mm,地下水储量10亿立方米。日照时数3085h无霜期138—179d,具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全区辖2区18乡镇245个行政村,五个街道办事处。 二·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及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调查,甘州区土地总面积6360000亩 (1)农用地 全区农用地4203600亩占总面积66%。其中:耕地面积1373000亩,占农用地总面积33%。园地面积38000亩,占1%。林地180000亩占4%。草地面积43%。基本农田824600亩,占19%。 (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总面积3425.94亩,占总面积0.5%。其中:永久性用地2452.8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72%,临时性用地883.11亩,占28%。 (3)其他用地 全区其他用地面积2152974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3.5%。其中:147000亩,占其他用地面积的7%;自然保留地2005974,占其他用地面积的93%。 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供求压力较大。甘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农业发展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业化、城镇化刚刚起步,各项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相对较大。可利用土地资源中,农用地所占比重较大。受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条件限制,农用土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难以充分发挥。而在一定时期内大量农村劳动力仍然会依附于有限的农用土地资源,同时还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土地承载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协调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工业开发、城市建设等用地矛盾的压力非常大。 (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统筹城乡发展难度较大。由于甘州区处于欠发 达地区,经济总量中农业所占比重较大,人口结构中农村人口数量较多。从土地总量上讲,存在农业用地比重大,工业用地比重偏少,难利用土地相对较多的用地结构。从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讲,住宅、机关团体和商贸用地等非生产性用地比重偏大,工业、商业、仓储、物流等生产性用地比重偏小。这种结构,影响和决

张掖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A卷

张掖市2019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 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

2020张掖市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张掖市事业单位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网络整理,题目顺序与原题可能不一致) 1. 职业活动中,符合“仪表端庄”具体要求的是_____。 A: 着装华贵 B: 鞋袜搭配合理 C: 饰品俏丽 D: 发型突出个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仪表端庄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姿态、 仪容、举止和风度)端正庄重,是一个人外在美的因素。仪表反映人们 精神状态,表现人们外部形象,是文明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什 么场合待人接物都要表里如一,做到内在美和外在美和谐统一。在修 饰自己仪表时要考虑其职业的特点,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A、C、 D三项突出的都是个性特点,不符合职业穿戴的要求,故不选。本题 正确答案选B。 2. 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_____。 A: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 C: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D: 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 决定性因素。故本题答案选C。 3. 下列哪组成语反映了同一种人际关系?_____ A: 琴瑟和鸣破镜重圆 B: 负荆请罪载舟覆舟 C: 结草衔环青梅竹马 D: 相濡以沫舐犊情深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琴瑟和鸣”和“破镜重圆”指的都是夫妻 关系。“负荆请罪”指的是朋友关系,“载舟覆舟”指的是君民关系。“结 草衔环”指的是施恩者与报恩者之间的关系,“青梅竹马”指的是少男少 女之间朦胧的爱情关系。“相濡以沫”指的是夫妻关系,“舐犊情深”指的 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故选A。 4. 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三产业_____ A: 教育 B: 社会福利 C: 邮电通信

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顺应国内消费需求升级、旅游市场升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张掖市依托境内多姿多彩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旅游发展定位和发展重点,把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和打造,从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建精品景区、举办节会赛事、拓展客源市场、强化行业监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丝路明珠?金张掖”整体形象,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凸现,对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一)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机遇,加大旅游资源整合,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深度融合发展,精心打造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张掖旅游“五张名片”,“丝路明珠?金张掖”整体形象不断提升。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1505.75万人次,同比增长36.8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47.69%。2010年至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连续跨越了300万、500万、700万、1000万和1500万人次五大台阶,这个核心指标连续5 年保持了40%左右的增幅,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从4.3%提高到20.3%。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日益显现,对关联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最活跃的因素和最有力的支撑。 (二)旅游发展定位更加明确。立足张掖特色资源禀赋,提出围绕打造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重要旅游目的地、中国西部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和国际特色休闲度假名城“三大目标”,着力实施旅游大景区建设行动、旅游全产业链打造行动、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提升行动、旅游全民宣传行动“四大行动计划”,精心培育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城、丝绸之路古城邦、户外运动体验区、西路军魂传承地“五大名片”,不断提升“丝路明珠?金张掖”整体形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凝聚了思想共识、明确了目标任务。 (三)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不断优化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修编完善了张掖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张掖大景区建设总体规划。积极组织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加大景区硬件设施建设,拓展休闲娱乐项目,完善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规范标识和公共信息符号,景区功能、形象和服务得到极大改善,景区类型更加多样,景区产品更加丰富,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已成为张掖旅游跨越发展的靓丽名片。全市A级旅游景区由2010年的10家增加到25家,其中4A级旅游景区由2010年的2家增加到15家,星级旅游饭店由2010年的17家增加到38家,旅行社及分社由2010年的18家增加到42家,全市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由2010年的1.3万人增加到4万人。 (四)旅游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张掖宾馆、甘州府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等188个投资上千万元的旅游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30多亿元。加快推进宾馆饭店、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宾馆、旅店等478家,接待床位由2010年的1.1万张增加到3.3万多张。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263座,新建自驾游营地和房车营地6处,15家重点旅游景区实现wifi覆盖,全市4家旅游汽车公司购置旅游大巴150辆,63家汽车租赁公司拥有各类车辆近560多辆,全市共有旅游购物餐饮街区20多处。 (五)旅游客源市场有效拓展。深入开展“张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精心策划举办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张掖户外运动节等节会赛事活动,借助节会赛事强化宣传营销。冠名开行“金张掖号”“裕固风情号”“张掖丹霞号”“甘州号”品牌列车。并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100多个城市举办张掖旅游宣传推介会和产品营销活动;在上海、杭州、兰州建立张掖旅游宣传营销代理中心,委托北京、广州、成都等重点客源地城市有实力的旅行社代理开展张掖旅游宣传营销。在中央电视台、甘肃卫视等媒体投放宣传广告,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二、机遇挑战

2807-甘肃省张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张掖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1-05-16 来源:张掖日报 张掖市统计局 2011年5月9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在国务院、甘肃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登记任务。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3]为1199515人。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359228户,家庭户人口为112801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2人减少0.38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12594人,占51.07%;女性人口为586921人,占48.93%。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50下降为104.37。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06136人,占17.18 %;15-64岁人口为907397人,占75.65%;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982人,占7.1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4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3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1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876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5037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1780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1295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418人上升为740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314人上升为1253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9234人上升为3483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864人下降为3442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4545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92185人,文盲率[5]由10.92%下降为3.71 %,下降7.21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全市常住人口的分布如下: 全市合计 1199515人 甘州区507433人 肃南县33653人 民乐县219356人 临泽县134328 人 高台县143446人 山丹县161299人 注释:

张掖依托通道优势发展通道经济对策研究

通道经济与经济通道是两个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生相伴,又分属于两个范畴、有本质区别的经济学新概念。通道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发展通道经济,就是以大通道为纽带,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为依托,以市场经济、区域特色经济理论为指导,把通道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的大聚集[1],加速当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经济通道属于区位经济的范畴,建设经济通道,就是以区位优势为依托,牢牢抓住国家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布局变化,尽快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环境[1],为张掖未来形成大市场、大旅游、大流通、大商贸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张掖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的区位概况 张掖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一是 基于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处在古“丝绸之路”① 和“居延古道”②的交汇点上,可南达青藏高原,北抵蒙古大 漠,西通新疆以及中亚和欧洲,东连内地,是联结陇海、兰新大动脉和第二亚欧大陆国际大动脉的咽喉要道,是名副其实的战略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塞上明珠”之称。二是基于在国家高速公路、铁路及空中运输网络规划中,张掖是东西横线之一的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上海至伊宁、西宁至内蒙的重要节点。三是基于兰新铁路、 连霍高速、312、227国道纵贯全境,境内军民合用机场通航在即,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祁连山腹地环线公路等已开工建设,兰(州)张(掖)城际铁路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张掖被列入国家179个公路枢纽城市之一,境内的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四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甘肃的发展定位是:连接亚 欧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如果把甘肃作为全国的战略通道和交通枢纽,那么张掖位居河西走廊的要冲,就是通道中的通道,枢纽中的枢纽。因此,张掖市委、市政府把张掖的发展战略定位于 “生态安全屏障、立体通道枢纽、经济通道”[2] ,明确提出建设经济通道,并依托通道优势发展通道经 济,非常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对张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张掖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的意义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张掖已经具备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的基本条件。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初步形成,是张掖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基础;理性地思考处于通边达海、南北贯通、东西要冲交通节点上的区位优势,是张掖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一)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是张掖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通道经济,就是要以此为制高点,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发展意见,全力争取国家投资,加快实施相关项目,力争在境内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高等级公路及空中客、 货运输为主骨架,县际公路为主干,通乡(镇)通村公路为节点的经济通道,从根本上消除经济社会 发展的“瓶颈”[3]。近年来,张掖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 发的历史性发展新机遇和国家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的政策新机遇,先后争取到国家在境内交通建设的投资达数百亿元,仅民乐县就争取投资近3亿元,改建新建通村通乡公路1700多公里。这不但有力地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也成为张掖市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依托日臻完善、纵横交错的大通道交通网络,也为张掖市发挥区域优势,突 张掖依托通道优势发展通道经济对策研究 陈文宝 (张掖日报社甘肃张掖 734000) 【内容摘要】张掖市位于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居中四向的通道位置,决定了实施“通道经济”发展战略,是其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 的迫切需要,是增进区域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张掖发展“通道经济”有其在认识、思路、战略、环境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也有其区位、交通、资源、产业方面的有利条件。张掖依托“立体交通枢纽”的通道优势, 发展通道经济,必须要突出现代农业、 农畜产品矿产品加工、城镇化建设、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努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市、工业强市、文化产业大市、生态旅游特色市、通道经济特色市。 【关键词】 张掖通道经济战略对策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11)12-0046-04 *作者简介:陈文宝(1965—),张掖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主任记者。 2011年12月社科纵横 Dec ,2011总第26卷第12期SOIAL SCIENCES REVIEW VOL .26NO .12 46

张掖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

张掖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甘肃省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因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及其补偿活动。 第三条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市房屋征收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与补偿工作。 甘州区人民政府负责包括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与补偿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房屋征收职能的部门(以下统称房屋征收部门)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 财政、国土、发改、税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第五条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实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六条房屋征收项目所在街道、社区配合房屋征收部门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公安、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及时办理被征收人的户口、子女入学及社会保障等相关手续,不得增加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的负担。 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都有权向市、县区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单位对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和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二章征收决定 第八条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县区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

甘肃省张掖市谷歌卫星地图下载

甘肃省张掖市谷歌卫星地图下载(百度网盘离线包下载) 一、概述 张掖,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之美称。 张掖市行政区谷歌卫星地图,如下图所示。 夏帝禹元年,张掖属《禹贡》雍州之域,西戎氏之故墟。禹封少子于西戎,世代为首领。 周穆王十三年,祭公率师随穆王西征,西戎归顺。 汉代(前206-220年)以前,月氏国称雄于敦煌祁连间,张掖为其属地。 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

春秋战国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 二、张掖市谷歌卫星地图离线包如何下载? 张掖市行政区划辖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六个区县,共有93个乡镇,904个行政村。 张掖市局部18级谷歌高清卫星影像示例图。 张掖市10到18级谷歌卫星地图数据离线包为8.6GB,可以从百度网盘中直接下载。 下载地址包括3个压缩包文件,URL地址分别为: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13322608.html,/s/1bqZFwyb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13322608.html,/s/1c2PTFsk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6213322608.html,/s/1kWI4eFH 张掖市10到19谷歌卫星地图、全国1到19级谷歌卫星地图以及全球1

到19级谷歌卫星地图,可以向水经注软件客服人员获取,墨卡托投影坐标系和WGS84经纬度坐标系的影像数据均可提供。 下载的张掖市谷歌卫星地图离线包为zip压缩文件,需要解压后才可以使用。 解压后的目录中,主要包括影像文件(张掖市.dat与张掖市.idx)、地名标签文件(张掖市_标签.dat与张掖市_标签.idx)和数据范围文件(张掖市.kml与张掖市_标签.kml)。 双击“谷歌卫星地图数据导出工具”快捷方式,可以下载“万能地图下载器”用于导出数据包中的卫星影像。 三、张掖市谷歌卫星地图离线包如何使用? 下载安装万能地图下载器并启动之后,点击“任务列表”打开下载任务列表。

张掖导游词

篇一: xxxx旅游景点导游词 xx旅游资料 张掖概况张掖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族风情,构成了独具西部特色的绚丽画卷和开发旅游的有利条件。 其突出特点是: 一是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张掖为第二批国家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史料佐证,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在黑河流域繁衍生息,大禹导弱水于合黎、周穆王西巡、隋炀帝西巡张掖会见西域27国使臣、唐玄奘取经时张掖瞻仰各寺院、流沙河擒拿沙僧、高老庄猪八戒招亲等神奇传说和历史故事。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西游被张掖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旅居一年之久。自汉武帝设郡至汉末300多年,作为丝路要邑的张掖与西域各国商贸往来十分活跃。自唐以后这里作为佛经的传入必经之路,佛教很是兴盛,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全区,古代文化瑰宝散落各地,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81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张掖大佛寺、黑水国,肃南马蹄寺、文殊寺,高台骆驼城、许三湾,民乐圆通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各个时期的文物藏品23000多件。张掖大佛寺寺内的木胎泥塑卧佛是目前世界之最。寺内金经为我国稀世之珍;肃南马蹄寺石窟群中金塔寺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实属洞窟艺术之罕见珍品;高台骆驼城古遗址周围汉墓群为全国之最,山丹境内明长城为全国最完整的城段。还有不少近现代革命纪念建筑物、国际友人捐赠文物等。 1992年和2000年,江泽民同志两次来到张掖,先后题写了金张掖和再铸金张掖辉煌的题词,为提高金张掖的知名度和发展金张掖的旅游业,注入了更加丰富厚重的内容。2006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xxxx地貌七彩xx区导游词

地理奇观张掖七彩七彩丹霞地貌

地理奇观张掖七彩七彩丹霞地貌 张掖七彩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距张掖市40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5-10公里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场面壮观,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典型和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张掖的丹霞地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临泽倪家营南台子村彩色丘陵地貌景区是中国丹霞丘陵地貌景观中的精品。张掖彩色丹霞地貌色彩之缤纷、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位于白庄子一带的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全国丹霞地貌精品中的精品。站在张掖彩色丹霞地貌的观景平台上,视野开阔,为游客提供了极佳的观赏空间。张掖丹霞地貌被誉为“彩色丘陵中国第一”、“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 张掖丹霞层级错落交替、岩壁陡峭、气势磅礴、形态丰富、色彩班斓而称奇,有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诗似画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地说,它是漫长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丹霞地质构造是岩石堆积形成的,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揽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为一体。 雄,即雄伟之美。它的山峰由悬崖峭壁构成,许多崖壁高达几百米,拔起于平川或河岸之上,危崖劲露,光滑削齐,气势磅礴,苍劲雄浑,可谓“霞山拟岱宗,锦石梁父耳”,“仰觉日月低,俯睇宇宙小”,“巍峨独标峙,登之心旷然”,雄伟而富有力度,就是小尺度的石峰,也似有擎天之力,充满阳刚之美 险,即险峻之美。“无限风光在险峰”,唯险峻能激发人们的向上、探讨精神,故智勇者登之。以赤壁丹崖为其地貌特征,大多山坡直立或呈反坡,令人望而生畏,近而发怵,大部分悬崖无法攀登。古人有“栈道依松划,危楼叠石连”,“绝壁当千仞,危崖一线开”,“飞鸟回翔不敢度”等诗句,形容祁连山丹霞的险峻之美亦不为过。 奇,即奇特之美。纵目丹霞地貌群,怪石如林,变化万千,似物似景,堡状、锥状、塔状,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组合有序,如“万古今城”,似千年石堡,真可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尤其晨雾之中或云海之上,仿佛海市蜃楼,又如仙山琼阁,观之令人赞叹不已,让你觉得它们是雕塑大师的艺术杰作,但却无一不是出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幽,即幽静之美。游览总长3公里的芦苇沟,只见赤壁千仞,峰回路转,一步一景,人移景变,别有一番情趣。环望四周,雄奇诡险,千怪万状,险象环生,怪石嶙峋,幽洞通天。石径两旁山峰耸峙,高山之巅石堡盘踞,犹如神秘的古堡给世人演绎传奇的神话故事,让人禁不住展开漫无边际的遐想与思古之情,“念天地之悠悠”,怀古今之万事,那烟岚雾霭之下,群峰深壑之间,人迹罕至之处,不知隐藏着多少未解之谜, 美,即形态之美,结构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变幻之美。丹霞之美是一种无需雕饰的自然美。丹霞地貌表现为峰林结构,其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它的山崖,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许多悬崖峭壁,像刀削斧

张掖市(全市)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张掖市(全市)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3年数据解 读报告2019版

序言 张掖市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数据解读报告对张掖市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做出全面梳理,从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张掖市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张掖市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的理解,洞悉张掖市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张掖市普通中学、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现状 (1) 第二节张掖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张掖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现状统计 (3) 三、张掖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占全国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比重统计 (3) 四、张掖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张掖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张掖市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同全国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张掖市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张掖市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张掖市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占全国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张掖市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张掖市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2020下半年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城投集团招聘试题及解析

2020下半年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城投集团招聘试题及解析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它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A、将氧气从肺运送到身体各个组织 B、作为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帮助身体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感染 C、促进血液中的生物化学反应,辅助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D、在血管破裂时大量聚集,起到凝血作用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红细胞也称红血球,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媒介。B项是白细胞的作用。D项是血小板的主要作用。 2、“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该诗句的作者是()。 A、李清照 B、欧阳修 C、李商隐 D、苏轼 【答案】B 【解析】该诗句出自欧阳修的《浪淘沙》,B项正确。 3、按决策者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经营决策可分为三项,其中不包括()。 A、基层决策 B、中层决策 C、高层决策 D、计量决策 【答案】D 【解析】所谓经营决策,就是企业等经济组织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达到生产经营目标的战略和策略,即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去做的过程。按决策者所处管理层次的不同,经营决策可分为三项:基层决策、中层决策和高层决策。故选D。

张掖丹霞地貌简介

张掖丹霞地貌简介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张掖丹霞地貌主要分为遥相呼应的南北两大群块。北群位于张掖市北侧合黎山脉,距市区约25公里。北群山势低且平缓,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南群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距市区约有40~50公里。南群丹霞地貌地势相对险峻,以层理延绵,纹理清晰,色彩斑斓而称奇。 张掖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摘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经过雨水洗润,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色彩斑斓的戈壁丹霞地貌令游客流连忘返。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交界处,总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这里的丹霞色彩艳丽,气势磅礴,造型奇特,深邃辽远,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雄奇壮美,鬼斧神工,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面前,这些形容词都如此黯然失色,这个与九寨沟、黄龙、野柳、澎湖列岛、天山托木尔冰川一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色彩之绚丽、风情之粗犷、气势之磅礴、造型之奇特、场面之壮观,让其PK掉西部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是中国丹霞地貌发

张掖市旅游总体规划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旅游学院期末考试卷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作业学号:_200976000237_姓名: __徐鹏_ 班级: 2009级旅游管理一班 学号:_200976000230_姓名:_完颜晴雯_班级: 2009级旅游管理一班 学号:_200976000204_姓名:__杜雨露_ 班级: 2009级旅游管理一班 学号:_200976000245_姓名:__张洪寿__班级: 2009级旅游管理一班 成绩: 评语: 考试题目:张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本作业要求: 本次作业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传授的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各类规划的任务、内容和成果要求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况,能否能根据课堂介绍的案例,对相关规划进行必要的模仿和必要的创新,通过作业体现规划小组的规划理念、规划思想、规划思路和方法。具体要求是: 1.本作业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来共同完成。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做好 期末作业。 2.根据在课堂上讲解、介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18971—2003)分类方案中 的任何一规划,都可以作为本次作业要完成的规划类型,包括课堂讲解的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创意设计。 3.作业内容要求完整。根据课堂讲解的各类规划所对应的规划任务、规划内容、成 果要求等,要在本次作业中体现出来;要有意识的将课堂所学相关知识和相关的定性、定量研究及分析方法及模型应用到本次作业当中。运用得当、正确者酌情加分,好的想法和创意设计酌情加分。 4.本次作业由规划文本和PPT两部分组成,文本格式见下发的格式要求。 5.本次作业要求当堂讲解、答辩、点评,评分采取各小组和老师共同打分的形式,旨在调动同学们参与规划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同学们投身于旅游规划活动的热情,提供一个同学们之间、各小组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机会,不断提高对所学知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张掖市(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张掖市(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3年数据专题报 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重要指标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等,把握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专题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需求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数据专题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现状 (1) 第二节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 三、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 四、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 析 (6) 第三节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张掖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17-2018)变动分析 (8)

甘肃省张掖市概况

甘肃省张掖市概况 张掖位于中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面积42400平方公里,人口126万。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蒙古等26个少数民族。 简介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21年)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改为甘州。隋恢复郡制。唐初设州。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甘肃省第四大城市。面积4240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2010年)。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裕固族、蒙古族等26个民族。 市人民政府驻甘州区南环路, 邮编:734000 代码:620700 区号:0936 车牌:甘G 拼音:ZhangyeShi 张掖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 历史沿革 1954年,考古学家安志敏在张掖市山丹县城南6公里发现距今约4000多年的四坝滩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马家窑文化类型;1984年和1987年,在张掖“黑水国”遗址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彩陶;1987年7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张掖市民乐县六坝乡东北3公里的东灰山遗址,发掘出土大量磨制石器、陶器、炭化粮食籽粒及猪、牛、羊、鹿的齿骨等考古资料,由此证明,距今5000多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张掖先民已在这里从事原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能用石球、石纺轮纺织、做衣服,制造彩色陶器,并开始使用青铜器。从《尚书·禹贡》的记载看,中华大地划分为九州时,张掖属雍州。汉代(前206-220年)以前,月氏国称雄于敦煌祁连间,张掖为其属地;西周时期,戎、狄两族在这里居住;春秋战国时,乌孙与月氏共居河西。其后,月氏逐乌孙而独居。秦汉之际,北方的匈奴族强大起来,击败并赶走了月氏人,河西遂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地。黑河东、西分别由休屠王、浑邪王分领。 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军河西,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置张掖郡。此后,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通和繁荣。“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张掖遂为丝绸之路的重镇。西汉(前206-8年)末年,窦融任张掖属国督尉时,注重发展农牧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后汉书》记载:“窦融据河西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安定北地,上郡流入避饥荒者,归之不绝。” 东晋(317-420年)时,沮渠蒙逊在张掖建立北凉国,都建康(今高台县骆驼城),他采取发展农业,大兴儒学,扩大同西域各国的文化交流,继承发扬汉文化,推广佛教,翻译佛经,开凿石窟,并以当地音乐、歌舞与龟兹乐相结合,创造新的音乐《秦汉伎》等措施,使张掖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北方中国佛教的中心,同时也使张掖成为中国内地

《中共张掖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见》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张掖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张掖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见》的决议 (2011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张掖市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 中国共产党张掖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同意《中共张掖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意见》。 大会认为,加强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既是我市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名城特色、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和“四市”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全市人民意愿,是民心所向,是德政之举。 大会一致同意《意见》确定的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大会强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传承发展”的基本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分类管理、政策保障、保用结合、公众参与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彰显张掖“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自然历史特色,大力宣传“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城市形象,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把张掖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特色鲜明的宜居宜游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大会强调,加强张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确保规划落实到位,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鼓舞全市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生态文化城市。 大会强调,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顺利推进。要强化舆论宣传,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努力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步入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轨道。 大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