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周边收敛监测月报数据
隧道周边收敛监测月报数据

隧道监控量测月报告(____年___月)委托单位:工程名称:监控内容: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沉降报告编号:________高速隧道检测预报项目组报告编号:__________委托单位:工程名称:监控内容: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沉降监控日期:报告日期:监控人:报告编写:复核:签发:_________高速隧道检测预报项目组目录一、隧道概况 0二、任务依据及目的要求 0三、执行规范及文件 (1)四、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及实施情况 (1)五、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2)六、量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10)七、附图 (16)八、建议 (18)一、隧道概况该隧道洞轴走向约为205°-236°,隧址区岩性分布为中-上志留统-白龙江群上部(S2+3b12):中薄层-厚层白云质灰岩、硅质条带灰岩夹细砂岩、板岩。
为较硬岩,呈中厚层状,岩层产状90~105°∠65~75°,岩层走向与洞轴走向呈大角度斜交,利于开挖。
监控段落用的开挖方法主要是分台阶开挖法、本次主要监控的断面有ZK81+050、ZK81+100、ZK81+150、YK81+000、YK81+050、YK81+100、YK81+150共七个断面。
本阶段报告中主要对ZK81+050、ZK81+100、ZK81+150、YK81+000、YK81+050、YK81+100、YK81+150共计7个报稳断面的监控结果进行汇总。
二、任务依据及目的要求受____________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的委托,__________高速隧道预报检测组承担了本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工作。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判断围岩和衬砌结构是否稳定、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以及提重要信息的手段。
在隧道施工阶段,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及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做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测量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以达到监控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位与应力不超过设计标准。
隧道周边收敛监测月报数据

隧道周边收敛监测月报数据一、引言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隧道周边的收敛监测是确保隧道安全运营的重要环节。
本月报将详细记录隧道周边收敛监测的数据情况,以便对隧道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监测设备及布置为了对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进行准确监测,我们在隧道周边布置了一套完善的监测设备。
该设备包括激光测距仪、位移传感器、测斜仪等。
我们将这些设备布置在隧道周边的关键位置,以确保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到收敛情况。
三、监测数据分析根据本月的监测数据,我们对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1. 收敛速率根据监测数据显示,隧道周边的收敛速率为每月平均0.5毫米。
这表明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2. 收敛位置通过监测设备的数据分析,我们确定了隧道周边的主要收敛位置。
其中,A区域的收敛最为明显,每月平均收敛0.3毫米;B区域的收敛速率为每月平均0.2毫米;C区域的收敛速率为每月平均0.1毫米。
3. 收敛趋势根据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隧道周边的收敛趋势较为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呈现出持续收敛的趋势,但收敛速率较缓慢。
四、风险评估与建议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对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风险评估根据收敛速率和收敛位置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目前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处于可控范围内,风险较低。
但仍需密切关注A区域的收敛情况,以防止出现进一步的收敛加剧。
2. 建议为了确保隧道的稳定运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继续保持对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 针对A区域的收敛情况,加强监测频率,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隧道的安全性。
-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通过本月的收敛监测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隧道周边的收敛情况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
隧道监控量测报告

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TJ-1标隧道监控量测第十二期月报监测负责人:监测人员:s施工单位: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TJ-1项目经理部监测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日期: 2013年8月23日湖北省恩来恩黔高速公路TJ-1标段白果树隧道监控量测第九期月报(2013.07.24~2013.08.23)本期我项目部在指挥部和高监办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各驻地办和施工单位的大力协助下,继续正常开展各项监控量测工作,及时就量测结果、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与有关各方沟通,提出建议和意见。
现将本期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1隧道施工与监控量测总体情况1.1本期各隧道施工进展情况截至2013年8月23日,白果树隧道施工进展情况如下:1.1.1白果树隧道右线恩施端:白果树隧道右洞掌子面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右洞已累计掘进652m (YK7+187),本期掘进185m。
左线恩施端:白果树隧道左洞进口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左洞已累计掘进507m (ZK7+037),本期掘进150m。
图1.1 白果树隧道左线进口情况图1.2 白果树隧道右线进口洞内情况1.1.2王家堡隧道右线恩施端:王家堡隧道右洞进口段采用全断面开挖,右洞已累计掘进631m (YK23+195~YK27+826),本期掘进63m(YK27+763-826)二衬YK27+670。
左线恩施端:王家堡隧道左洞进口段采用全断面开挖,左洞已累计掘进648m (ZK27+160~ZK27+808),本期掘进70m(YK27+738-808)二衬ZK27+615。
图3.1 王家堡隧道左线进口情况图3.2 王家堡隧道右线进口洞内情况1.2 本期隧道监控量测整体情况1.2.1白果树隧道本期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根据施工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监控量测实施方案开展,根据指挥部制定的《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办法》就监测异常情况及时的向施工、监测咨询、业主等方进行了汇报,及时参加工作会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了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周边收敛、拱顶下沉、地表下沉监测工作。
牟家大山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月报

连霍高速公路兰州绕城南段LRN10标牟家大山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月报(第01期 2015.03.06~2015.03.27)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LRNBY3标监测项目部2015年03月27日连霍高速公路兰州绕城南段LRN10标牟家大山隧道施工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月报(第01期 2015.03.06~2015.03.27)项目负责:梁建永技术负责:赵宇坡报告编写:钱程报告复核:项尚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检测中心LRNBY3标监测项目部2015年03月27日目录1 本阶段工作概况 (1)1.1本阶段工作完成情况 (1)2隧道围岩级别鉴定 (1)3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1)3.1预报方法及范围 (1)3.2预报结果 (2)4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 (2)4.1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完成情况 (2)4.2隧道监控量测管理规定 (2)4.3隧道监控量测 (4)4.3.1隧道净空收敛监测 (4)4.3.2 隧道拱顶下沉监测 (6)4.3.3 监测结果分析 (9)5 阶段性结论及施工建议 (9)5.1阶段性结论 (9)5.2施工建议 (9)1 .................................................................................................... (围岩级别判定卡)附件:1 本阶段工作概况1.1本阶段工作完成情况2015年03月,我项目部严格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及相关设计文件,结合牟家大山隧道出口的施工进展情况,积极有序的开展监控量测的各项内容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本月完成工作量如表1。
表1.1 本月完成工作量本月布设断面数累计布设断面数备注项目名称序号右洞左洞洞左洞右2 掌子面素描1 8 2 72 2 2 净空收敛10 132 拱顶下沉2 103 130 0 2 2 洞口地表下沉 414超前地质预报352隧道围岩级别鉴定本月牟家大山隧道左右线进行4个掌子面素描,见表2.1;填写4张围岩级别鉴定卡,详见隧道施工阶段围岩性状(围岩级别)判定卡。
收敛监测总结

白龙江橙子沟水电站发电引水隧洞工程B标段收敛监测总结本标段工程共监测32个断面160个观测点,3#支洞控制段上游侧、下游侧、4#支洞控制段上游侧、下游侧分别监测了8个断面40个观测点。
具体收敛监测工作及监测成果总结如下:3#支洞控制段上游侧共监测8个断面40个观测点,分别为3上1,3上2,3上3,3上4, 3上5, 3上6,3上7, 3上8段面各5个观测点。
3上1断面从2009年9月25日开始监测,断面各基线收敛值一直变化不大,均在监测范围内,从2009年11月开始各曲线变化整体较规律,收敛值趋于稳定,2010年3月开始停止监测;3上2断面从2009年12月15日开始监测,断面各基线收敛值一直变化不大,均在监测范围内,从2010年10月开始各曲线变化整体较规律,收敛值趋于稳定,2011年1月开始停止监测;3上3断面从2010年1月16日开始监测,断面各基线收敛值一直变化不大,均在监测范围内,从2010年11月开始各曲线变化整体较规律,收敛值趋于稳定,2011年2月开始停止监测;3上4断面从2010年11月28日开始监测,断面各基线收敛值一直变化不大,均在监测范围内,从2011年3月开始各曲线变化整体较规律,收敛值趋于稳定,2011年6月开始停止监测;3上5断面从2011年1月3日开始监测,断面各基线收敛值一直变化不大,均在监测范围内,从2011年5月开始各曲线变化整体较规律,收敛值趋于稳定,2011年7月开始停止监测;3上6断面从2011年3月3日开始监测,目前断面各基线收敛值一直变化不大,均在监测范围内,从2011年5月开始各曲线变化整体较规律,收敛值趋于稳定,2011年9月开始停止监测;3上7断面从2011年4月9日开始监测,目前断面各基线收敛值一直变化不大,均在监测范围内,从2011年7月开始各曲线变化整体较规律,收敛值趋于稳定,2011年10月开始停止监测;3上8断面从2011年6月9日开始监测,目前断面各基线收敛值一直变化不大,均在监测范围内,从2011年8月开始各曲线变化整体较规律,收敛值趋于稳定,2011年10月开始停止监测。
4#公路隧洞收敛监测报告1

溪洛渡电站4#公路隧道施工开挖收敛监测报告(一)施工单位:葛洲坝集团溪洛渡电站4#路项目部监测单位: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4月17 日项目负责人:李新平(教授、博士生导师)项目参与人:孙吉主(副教授、博士)周洪文 (副教授、硕士)祝文化 (副教授、硕士)马俊生、鲁志鹏、江杰(硕士研究生)李军明、李江波、袁勇(技术员)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地址:武汉武昌珞狮路122号邮政编码:430070E-ma il :xinpingl@一、溪洛渡电站4#路隧洞开挖施工期安全监测概况溪洛渡电站4#路隧洞开挖断面大,岩体多发育短小裂隙没,层间、层内错动带较发育,局部围岩稳定性较差。
基于以上因素,在隧洞施工期,必须加强对围岩变形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
为了全面收集掌握地下洞室施工中围岩及支护的变形和受力情况,根据本项工程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并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在位移安全监测项目中目前进行围岩收敛变形监测,现将所实施的监测过程简要进行介绍:我武汉理工大学监测人员于4月2日开始对4#路隧洞实施监测。
目前我方已按合同要求,对隧洞进口段布置了2个监测断面、隧洞出口段布置了2个断面。
监测断面布置按照均匀布置原则,对某些断面考虑地质情况及施工影响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
对于埋设于岩体中的仪器,埋设过程一般为钻孔,同时进行仪器检验、率定——组装——钻孔清洗——埋设——钻孔封堵——注浆——24小时后测读初始读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监测过程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仪器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协调好与土建施工之间的关系,以免土建施工和仪器设备埋设间的相互干扰,土建施工时将观测仪器设备的埋设计划列入施工总的进度计划中,并及时提供工作面,创造条件,保证仪器设备埋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合多方面的因素保证监测工作能充分反映围岩变形的实际情况,指导施工开挖及支护过程,帮助施工人员了解洞室变形。
隧道监控量测监测报告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报告第1章工程概况1.1 施工概况截至本月中旬,施工进度如下:左线隧道进洞580m,上台阶施工桩号:ZK68+403,下台阶施工桩号:ZK68+352,二次衬砌施工桩号:ZK68+251。
右线隧道进洞570m,上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下台阶施工桩号:YK68+373,二次衬砌施工桩号:YK68+285。
具体情况如表1-1-1所示。
表1-1-1隧道监控量测第2章具体监测情况2.1地质支护观察在隧道工程中,由于岩体的复杂性,使得前期勘察所获得的地质资料和隧道开挖后实际暴露出的情况可能会有较大的出入,所以施工过程中对前方的开挖面附近围岩的岩石性质、开挖支护状况进行目测显得尤为重要。
实践证明,开挖掌子面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观察和描述,对判断围岩稳定性和预测掌子面的地质条件十分重要,而掌子面附近初期支付状态的观测和裂缝的描述,对于直接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参数的优化也是不可缺少的。
2.1.1 左线隧道通过对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及初期支护观察,了解隧道实际揭露的围岩情况,及初期支护工作状态。
右线隧道具体情况如表2-1-1所示。
表2-1-1 左线隧道地质支护状况2.2地表下沉地表下沉观察断面布置在隧道洞口段,为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而开展的位移量测。
目的是通过量测,判断隧道开挖对洞口边仰坡、浅埋地面是否产生显著影响,分析该影响的范围、程度及其与隧道施工的时空关系,进而判断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施工对地面边仰坡的稳定性、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如图2.2.1所示。
基准点基准点图2.2.1地表下沉测点布设示意图2.2.1 左线隧道左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2-2-1,成果图如附图4.1.1所示。
表2-2-1 左线隧道地表下沉监测成果2.2.2 右线隧道右线隧道出口端布设1个地表下沉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见表4-2-2,成果图如附图4.1.2所示。
某隧道监控量测月报

监控量测月报一、本阶段已完成的工作1.1 本阶段对下列断面进行了测点埋设工作左线K9+430: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4#5#点)左线K9+450: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5#点)左线K9+320:拱顶下沉与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左线K9+280:拱顶下沉与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右线K9+365:拱顶下沉与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布设边坡稳定的站点1.2 本阶段对下列断面的测点进行了量测工作K9+070:中导洞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K9+085:中导洞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K9+105:中导洞净空收敛变形量测点左线K9+470:净空收敛变形左线K9+450:净空收敛变形左线K9+430:净空收敛变形左线K9+410: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38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36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34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320: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左线K9+280: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右线K9+465:拱顶沉降量测点右线K9+440:净空收敛变形(4#、5#测点)右线K9+425:净空收敛变形(4#、5#测点)右线K9+40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右线K9+385:净空收敛变形及拱顶沉降量测点右线K9+365:拱顶沉降量测点出洞口边坡稳定性观测:10点进洞口边坡稳定性观测:8点左线K9+425:锚杆拉拔力左线K9+405:锚杆拉拔力右线K9+465:锚杆拉拔力右线锚杆内力计1个(其它锚杆内力计在埋设过程中已损坏)二、监测数据及分析2.1 边坡位移数据及分析**隧道进、出口边坡稳定性观测点平面布置见图 2.1.1、图 2.1.2。
图2.1.1 **隧道进口边坡稳定性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1.2 **隧道出口边坡稳定性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在本观测期间**隧道进、出口边坡各测点累计位移与时间关系见后附表。
**隧道进口边坡各测点累计位移见表2.1.1,隧道出口边坡各测点累计位移见表2.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监控量测月报告(____年___月)委托单位:工程名称:监控内容: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沉降报告编号:________高速隧道检测预报项目组报告编号:__________委托单位:工程名称:监控内容: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地表沉降监控日期:报告日期:监控人:报告编写:复核:签发:_________高速隧道检测预报项目组目录一、隧道概况 0二、任务依据及目的要求 0三、执行规范及文件 (1)四、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及实施情况 (1)五、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1)六、量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8)七、附图 (13)八、建议 (15)一、隧道概况该隧道洞轴走向约为205°-236°,隧址区岩性分布为中-上志留统-白龙江群上部(S2+3b12):中薄层-厚层白云质灰岩、硅质条带灰岩夹细砂岩、板岩。
为较硬岩,呈中厚层状,岩层产状90~105°∠65~75°,岩层走向与洞轴走向呈大角度斜交,利于开挖。
监控段落用的开挖方法主要是分台阶开挖法、本次主要监控的断面有ZK81+050、ZK81+100、ZK81+150、YK81+000、YK81+050、YK81+100、YK81+150共七个断面。
本阶段报告中主要对ZK81+050、ZK81+100、ZK81+150、YK81+000、YK81+050、YK81+100、YK81+150共计7个报稳断面的监控结果进行汇总。
二、任务依据及目的要求受____________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的委托,__________高速隧道预报检测组承担了本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工作。
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判断围岩和衬砌结构是否稳定、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以及提重要信息的手段。
在隧道施工阶段,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及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做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测量结果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以达到监控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位与应力不超过设计标准。
隧道现场量测的任务: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三、执行规范及文件(1)铁道部《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2)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5)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7)《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8)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9)_________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10)________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1)________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质量检测招标文件;(12)________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质量检测合同。
四、监控量测测点布置及实施情况本次施工监控量测的内容:包括洞口地表沉降变形量测、隧道净空收敛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及掌子面、洞壁围岩和支护状况观察。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的有关规定,洞口地表沉降变形量测共布设两条测线,测点布置见图1,位于洞顶上方地表,隧道净空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布点见图2,根据围岩状况布设一条或两条净空收敛测线。
断面布设间距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每50米一个断面,对于围岩变化段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减量测断面间距。
图1 地表变形量测测点图2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测拱顶下沉量测采用托普康公司的AT-G2精密水准仪、测微器、铟钢尺等,仪器精度0.1mm;隧道周边收敛量测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仪器精度0.01mm;掌子面、洞壁围岩和支护状况观察采用目测观察。
围岩稳定评价标准:根据GBJ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的规定,周边收敛速率为0.1-0.2mm/d ,拱顶下沉速率为0.07-0.15mm/d作为围岩稳定的标志之一。
五、数据的采集及处理5.1拱顶下沉5.1.1桩号ZK81+050拱顶下沉:5.1.2桩号ZK81+100拱顶下沉:5.1.3桩号ZK81+150拱顶下沉:5.1.4桩号YK81+000拱顶下沉:5.1.5桩号YK81+050拱顶下沉:5.1.6桩号YK81+100拱顶下沉:5.1.7桩号YK81+150拱顶下沉:5.2周边收敛5.2.1桩号ZK81+050周边收敛:5.2.2桩号ZK81+100周边收敛:5.2.3桩号ZK81+150周边收敛:5.2.4桩号YK81+000周边收敛:表11 YK81+000周边收敛测量值5.2.5桩号YK81+050周边收敛:5.2.6桩号YK81+100周边收敛:表13 YK81+100周边收敛测量值5.2.7桩号YK81+150周边收敛:六、量测数据整理与分析6.1拱顶下沉6.1.1桩号ZK81+050拱顶下沉:图3 ZK81+05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4 ZK81+050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5 ZK81+05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1.2桩号ZK81+100拱顶下沉:图7 ZK81+10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8 ZK81+100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9 ZK81+10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1.3桩号ZK81+150拱顶下沉:图11 ZK81+15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12 ZK81+150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13 ZK81+15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1.4桩号YK81+000拱顶下沉:图15 YK81+00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16 YK81+000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17 YK81+00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1.5桩号YK81+050拱顶下沉:图19 YK81+05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20 YK81+050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21 YK81+05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1.6桩号YK81+100拱顶下沉:图23 YK81+10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24 YK81+100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25 YK81+10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1.7桩号YK81+150拱顶下沉:图27 YK81+15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28 YK81+150拱顶下沉位移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图29 YK81+150拱顶下沉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2周边收敛6.2.1桩号ZK81+050周边收敛:图31 ZK81+05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32 ZK81+050断面周边位移速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图33 ZK81+05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2.2桩号ZK81+100周边收敛:图35 ZK81+10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36 ZK81+100断面周边位移速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图37 ZK81+10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2.3桩号ZK81+150周边收敛:图39 ZK81+15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40 ZK81+150断面周边位移速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图41 ZK81+15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2.4桩号YK81+000周边收敛:图43 YK81+00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44 YK81+000断面周边位移速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图45 YK81+00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2.5桩号YK81+050周边收敛:图47 YK81+05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48 YK81+050断面周边位移速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图49 YK81+05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6.2.6桩号YK81+100周边收敛:图51 YK81+10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52 YK81+100断面周边位移速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图53 YK81+10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图54 YK81+100断面周边位移速度与时间变化回归曲线6.2.7桩号YK81+150周边收敛:图55 YK81+15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时间变化曲线图56 YK81+150断面周边位移速度与时间变化曲线图57 YK81+150断面周边位移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曲线七、附图7.1拱顶下沉7.1.1桩号ZK81+050拱顶下沉:图59 ZK81+050拱顶下沉变化值7.1.2桩号ZK81+100拱顶下沉:图60 ZK81+100拱顶下沉变化值7.1.3桩号ZK81+150拱顶下沉:图61 ZK81+150拱顶下沉变化值7.1.4桩号YK81+000拱顶下沉:图62 YK81+000拱顶下沉变化值7.1.5桩号YK81+050拱顶下沉:图63 YK81+050拱顶下沉变化值7.1.6桩号YK81+100拱顶下沉:图64 YK81+100拱顶下沉变化值7.1.7桩号YK81+150拱顶下沉:图65 YK81+150拱顶下沉变化值7.2周边收敛7.2.1桩号ZK81+050周边收敛:图66 ZK81+050断面周边位移值7.2.2桩号ZK81+100周边收敛:图67 ZK81+100断面周边位移值7.2.3桩号ZK81+150周边收敛:图68 ZK81+150断面周边位移值7.2.4桩号YK81+000周边收敛:图69 YK81+000断面周边位移值7.2.5桩号YK81+050周边收敛:图70 YK81+050断面周边位移值7.2.6桩号YK81+100周边收敛:图71 YK81+100断面周边位移值7.2.7桩号YK81+150周边收敛:图72 YK81+150断面周边位移值八、建议(1)从本阶段监控量测的结果看,围岩变形逐渐趋于稳定。
(2)建议仰拱及二次衬砌的施做及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