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QC方法,提高注灰一次成功率

合集下载

运用“QC”方法提高工序一次合格率

运用“QC”方法提高工序一次合格率

运用“QC”方法提高工序一次合格率小组登记号:GO030-2004发布人:张明发布单位:孤东作业7队目录一、小组概况二、选题理由及现状调查三、制定活动目标四、原因分析五、制定对策六、对策实施七、效果检查八、巩固措施九、遗留问题及下步打算一、小组概况:孤东作业7队“QC”小组成立于1996年元月1日,现有成员6名。

自成立以来,认真学习,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先后有五项成果荣获管理局、采油厂奖励。

其中“运用QC方法防止抽油杆断脱”成果获采油厂QC成果一等奖,管理局二等奖;进入2004年以来,全组成员积极开展活动,接受“TQC”教育时间达60小时,参加人数达35人次,小组成员详见下表:表一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务备注1 张坤清男33 本科队长组长2 张明男34 大专指导员成员3 谢道军男29 大专副队长成员4 徐西路男38 中专副队长成员5 刘玉林男31 中专工程技术员成员6 李洪东男31 高中班长成员二、选题理由及现状调查:采油厂原油产量的完成,离不开井下作业修井的保障。

据统计,原作业二大队2003年累积作业交井1520口,完成井下作业工作量 4568 个标准井次。

由此可见,井下作业在原油上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井下作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在修井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该工序失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重新返工造成的成本损失。

有很多作业井完工后也能正常生产,但该井的效益不到应该获得的利润,追其原因就是由于工序返工导致成本投入过大,效益降低造成。

于是,我们确立了“运用QC方法,提高工序一次合格率”为攻关课题。

通过我们对2004年实施的98口作业井进行调查统计,共完成工序1960道,有效工序是1705道,无效工序225道,工序一次有效率87%,并对无效工序进行归类分析,将影响工序有效的原因分为五类(见下表),并据现状调查绘出无效原因缺陷排表图。

表二 :施工无效原因现状调查表序号 施工工序无效原因 频数(道) 累积频数(道) 频率(%) 累积频率(%) 1 职工现任心差 123 123 54.7 54.7 2 技术素质低 49 172 21.8 76.5 3 运行失误 24 196 10.6 87.1 4 施工工具不合格 17 213 7.5 94.6 5 其它 12 225 5.4 100 6 合计225100三、 活动目标依据现状调整,目前施工工序现实是:2004年共作业施工工序1960道,无效工序是225道。

运用QC方法提高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

运用QC方法提高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

运用QC方法提高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本课题获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2014年度QC发布一等奖。

[摘要]用QC理论和方法分析影响钻孔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的要因,制定了相应对策措施并实施,取得了较好控制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QC理论;灌注桩施工;合格率1选题理由本工程储罐基础采用灌注桩施工方式为临时变更,但业主要求工期不变。

由于乍得当地自身条件限制,部分特需设备和部件必须从国内空运,同时施工材料很难有保障,再加上地下工程的不确定性,各种不确定风险会明显增加,增大了工期滞后的可能性,如果灌注桩施工无法按期完成,将影响后续储罐工艺安装,导致整条原油管道投产时间的延后。

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仅为86%,后期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不合格的钻孔进行处理,并且延长了施工时间,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施工工期。

因此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QC 小组将本次活动的课题确定为:“提高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

2现状调查QC小组对已完成的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共计钻孔366个,发现成孔存在问题的共55个,成孔一次合格率为86%,包括塌孔、沉渣过多、斜孔、缩径、扩径等具体如表1所示。

表1Kome末站灌注桩成孔情况调查表序号外观质量种类频次累计频次百分比累计百分比1塌孔212142 %42 %2沉渣过多173833%75%3斜孔84613%88%4缩径5518%96%5扩径4554%100%由表1可以看出,在储罐基础灌注施工过程中,成孔一次合格率仅为86%,塌孔和沉渣过多是导致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3设定目标31确定目标值根据项目部对QC小组的要求,我们将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的目标设定为93%。

32目标可行性分析(1)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储罐基础灌注桩成孔一次合格率的主要因素是“塌孔”和“沉渣过多”。

这两个问题解决以后可以提高成孔一次合格率9%,根据公式86%+(1-86%)×75%=965%>93%。

运用QC方法提高三元分注合格率

运用QC方法提高三元分注合格率

运用QC方法提高三元分注合格率王龙【摘要】介绍了如何运用QC方法提高大庆油田三元分注合格率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制作了因果分析图和要因确认表,从中得出了三元分注合格率低的要因,并针对要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使三元分注合格率得到提高.【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4页(P84-87)【关键词】三元;QC方法;分注合格率;质量控制【作者】王龙【作者单位】大庆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4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由于大庆油田开发已进入后期,必须通过注入化学溶液进行原油驱替,达到增加原油产量的目的[1]。

据调查,三元液是大庆油田使用最广泛的化学液之一,是由聚合物、碱、表活剂和水组成的复合体系溶液,通过注入三元液可提高油层的动用程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注入三元液方式上,有分层注入和笼统注入两种方式[2,3]。

1 选择QC活动课题1.1 问题的选择图1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增产情况据试验结果显示,三元液分层注入较笼统注入原油采出程度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见图1),另外,大庆油田三元液所涉及的动用储量占三次采油动用储量54.8%,三元分注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庆油田原油的产量。

本QC小组对大庆油田269口三元分注井进行统计,分注合格率仅为52.8%,低分注合格率造成油藏开采效果差,单井产量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所以低分注合格率已严重影响大庆油田的稳产和三元技术的推广,因此QC小组将“提高三元分注合格率”作为QC活动的课题[4]。

1.2 现状调查首先QC小组对三元分层注入井测试资料进行收集,并统计导致三元分注井不合格的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频次确定症结问题为分层流量不匹配,见图2。

图2 影响三元分注合格率问题排列图表1 不同注三元区块对比统计表油田大庆油田注三元区块Lawrence油田Middagh区块油藏类型砂岩砂岩复合驱类型强碱复合驱强碱复合驱井网大多为五点法五点法注入层段多为两层两层平均渗透率(md) 300~1000 200平均孔隙度 0.18-0.20 0.20油藏温度(°) 42 31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三元液组成碱 NaOH Na2CO3+NaCl表面活性剂 HABS AX-225-2分注合格率(%)52.8 652 确定目标据调查,美国伊利诺斯盆地Lawrence油田Middagh区块进行了三元分层注入试验,分注合格率为65%[5],该区块与大庆油田注三元区块在油藏类型、地质条件和注入三元液组成等方面都相近(见表1),因此取该区块的分注合格率为此次QC活动的目标。

优秀QC案例:提高新业务推广成功率活动成果

优秀QC案例:提高新业务推广成功率活动成果

提高新业务推广成功率肇庆移动鼎湖分公司“天外飞仙”QC小组目录一、小组简介 (2)二、选题理由 (3)三、现状调查 (5)四、设定目标 (6)五、原因分析 (7)六、确定主要原因 (8)七、制定对策 (10)八、对策实施 (10)九、效果检查 (11)十、制定巩固措施 (13)十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3)一、小组简介表1 小组概况制表:陈志洁时间:2008年2月1日名词解释新业务:是指除基本通话业务外,中国移动向客户提供的飞信、彩铃、手机证券、手机支付、一起玩吧等丰富多彩增值业务。

本次QC小组选取较难完成的新业务作为考核指标,分别是:彩铃下载用户数、中央音乐平台计费下载量、手机报计费用户数、手机证券计费用户数、手机支付用户数。

推广成功率:是指下发到服营厅的新业务办理量/任务总量二、选题理由1、 选题理由图1 选题理由(制表:梁志玲 时间:2008年2月3日)2、活动计划提高新业务推广成功率表2 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实际进度制表:梁志玲时间:2008年2月1日三、现状调查确定课题后,小组成员在08年2月开展了调查,调查数据如下:2007年10月-12月鼎湖分公司服营厅新业务推广统计表做成柱状图如下:图2 07年10月——12月新业务推广统计图(制表:陈志洁 时间:2008年2月4日)从新业务推广成功次数占比数调查表分层统计图得出手机支付用户数是影响新业务完成率的核心指标。

四、 设定目标1、制定目标小组经过实测检查和数据分析,讨论后决定力争通过此次QC 活动,提高新业务推广成功率从43%到65%。

图4目标设定(制图:梁志玲 时间:2008年2月09日)第四季度平均每月办理业务人数:约11500人次2、制定目标依据1)小组通过现场采集服营厅客户和服务人员的数据,并且通过现场调查客户所知,60%以上的客户表示愿意使用合适的新业务。

2)经过小组成员讨论,新业务推广的各节点均属于可控因素,所以达到65%的成功率是有可能的,因此,活动预计可达到的目标为43%*1.5=65%五、原因分析为了更好地找到末端原因,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围绕服务厅新业务推广成功率低,经过小组成员多次分析、筛选和总结,整理成如下的系统图:图4原因分析(制图:梁志玲时间:2008年2月18日) 通过小组成员的头脑风暴法发现小组成员分析的原因与客户调查相吻合,这正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分析的末端原因正确。

提高屋面防水卷材一次施工合格率【精品QC成果】

提高屋面防水卷材一次施工合格率【精品QC成果】

一、工程概况
洛阳恒生科技园 二 期 A-4、5、 6#楼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太康路与汇 通街交叉口。该工程为高层办公楼, 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 地上十五层。屋面工程分上人屋面 和不上人屋面。屋面防水面积约 8000平方米,防水等级要求为一级, 防水层均采用两层三厚弹性体高聚 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排水、檐沟、 落水口等周围处加铺一层该防水卷 材。粘结方法采用热熔法。
3.小组决定本次课题为:提高屋面防水卷材一次施工合格率 。
四、设定目标
根据统计分析,恒生科技园二期B-7#、10#、12#、25#、 27#楼的平均合格率为87.8%,因为是指令性课题,小组把活 动目标值设定为将屋面防水卷材一次施工合格率提高到94%。
五、可行性分析
1.统计分析
QC小组对我项目部2015年施工的洛阳恒生科技园二期B-
九、按对策实施
不得有空鼓、皱折,铺到卷材端头剩下约30cm时,将卷 材端头翻放在隔热板上,再行融烤,最后将端部卷材铺牢 压实。双层防水,卷材接缝必须按照规定错开;铺贴过程 中,对女儿墙或屋面延伸处等重点铺设的部位,施工人员 加强监督。
2.效果验证:
2015年10月7日QC小组对正在施工的恒生科技园项目 4#楼屋面卷材铺贴牢固效果进行检查,结果如下:
交验合格率自检记录,发现自检记录中卷材铺贴一次交验合格率均值为 84.26%。小组通过现场验证施工工艺流程、检查施工质量,并分析讨论,造 成卷材黏结不牢的主要原因为:卷材铺贴方式不规范。
确认结果:不符合确认标准 确认结论:要因
七、确定主要原因
确认六:入库验收缺失 确认情况:小组对进场的防水卷材出入库情况进行了抽查,并检查了
a.排气孔和伸出屋面管道:阴角和阳角处卷材应做附加增强层,上 部剪口交叉粘实。对于阴阳角等部位做增强处理,先按细部形状将卷 材剪好,不要加热,在细部贴一下,视尺寸、形状合格后,再将卷材 的底面(有热熔胶的一面),用手持汽油喷灯烘烤,待其底面呈熔融 状态,即可立即粘贴在已刷涂一道密封材料的基层上,并压实铺牢。

QC案例提高一次合格率

QC案例提高一次合格率

测试项目 抗扭强度参数
测试数目
标准值
不合格数
100
36kgf·cm
0
不合格率 0%
结论:螺钉抗扭强度偏小的不合格率为0%,不是主要原因 。
第11页/共42页
原因二:螺钉硬度偏高
5月24日-28日,XXX根据公司标准QG/MK09《进货检验抽样标准》随即抽 取现场未使用的100粒螺钉在测试中心进行螺钉硬度参数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第30页/共42页
从排列图可以看出,前围板螺钉断已经不是影响E系列窗机一次装机 合格率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次活动成功地解决了前围板螺钉断的问题, 提高了E系列窗机依次装机合格率。
小组将对策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作柱状图如下:
第31页/共42页
99.0% 98.0% 97.0% 96.0% 95.0% 94.0%
98%。
第8页/共42页
五、原因分析 前围板螺钉是用于固定前围板和底盘部件的,前围板螺钉断裂会引起 部件之间连接松动,产生振动和异音。从而增加了返修成本;影响生产计 划的顺利完成和E系列窗机的市场形象。(前围板和其他部件连接图略)
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前围板螺钉断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一一列 举在因果图上:
3259
43
2
98.8%
3
98.7%
合计
9698
133
9
98.6%
制表:XXX
第27页/共42页
时间:1998.7.16
活动后合格率达到了98.6%
第28页/共42页
2.对策实施后,影响E系列窗机装机合格率的因素统计如下: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频数
两器半圆管漏
58

运用QC管理提高工序一次成功率

运用QC管理提高工序一次成功率

运用QC管理方法,提高注灰一次成功率撰写人:肖利朋井下试油测试分公司S06302队QC活动小组2008年11月运用QC管理方法,提高注灰一次成功率一、小组概况我们试油S06302队QC小组成立于2008年3月,主要成员均为生产骨干,胜任本岗位的工作。

现将小组成员列表:二、选题依据1、注灰这道工序在试油过程中经常遇到。

2、提高了注灰一次成功率,就提高了施工井的质量,从而增强了甲方的信任,提高了小队的知名度,保证了小队的生存空间。

3、注灰一次成功率的提高也就降低了单井的成本消耗,提高了小队的经济效益。

所以我们小组的活动课题就定为《运用QC管理方法,提高注灰一次成功率》三、现状调查我小队去年共完成试油25层,其中注灰18层;一次成功14层,注灰一次成功率78%。

在返工的4道中,其中因漏失严重失败2起;洗井脱气不充分失败1起,顶替液量不准失败1起。

对以上出现的返工工序统计如下:将以上的制成折线图更能表述清楚:从折线图可以看出影响注灰一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油井漏失严重。

四、确定目标值我队去年的注灰一次成功率为78%,而我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所确定的工序一次成功率为95%以上,结合这一目标,我小组的活动目标值确定为95%以上。

理由如下:1、我们有过硬的技术力量,足以保证各类施工井注灰作业的顺利完成。

2、我们针对注灰失败的各种原因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制定了周密的对措。

3、我们全队干部职工都有强烈的信心和决心完成这一目标值。

五、原因分析1 、我们小组成员充分认识到我们所选课题的普遍性,用头脑风暴法对影响注灰一次成功率的所有原因进行分析,激活各人的想象力,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入手,将影响注灰一次成功率的因素列出因果分析图:2、要因确认注灰设计不符合要求,少顶替或多顶替其它将以上影响注灰一次成功率的各个末端因素分析出来,现在就对所分析的原因进行要因确认,以便我们抓住问题的实质: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来影响注灰一次成功率的主要原因有8个因素,对它们加以控制并制定对策就能达到提高注灰成功率的目的。

提高QC效率—利用检查表进行质量管理

提高QC效率—利用检查表进行质量管理

提高QC效率—利用检查表进行质量管理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检查表则是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工具。

本文将介绍检查表的定义、建立方法、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检查表提高QC效率,并提供了一些注意事项和成功案例。

同时,本文探讨了检查表在QC方面的应用价值,以及后续工作的展望。

一、检查表的定义和优点检查表是一种帮助QC人员进行有效质量管理的工具。

它通常用于记录、跟踪和管理QC任务的执行情况,以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客户的要求。

一个检查表通常包括列和行,列列出要检查的项目,行列出是否合格和处理方法。

在工作中,QC人员使用检查表来检查、记录、分析和改善产品质量。

检查表的优点有:1. 提高工作效率:检查表使工作流程简单化,提高了QC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错误。

2. 确认标准化: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检查内容,检查表可以在不同的QC人员之间传递同样的工作质量水平要求,统一工作标准。

3. 精确记录: 检查表提供了可用于检查记录的明确、有形的记录,使得结果更为准确。

4. 更好的跟踪和控制: 检查表可以跟踪并以及记录每个QC任务的工作进展,帮助QC人员更好地掌握重要的参数和指标。

同时,检查表还可以促进QC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确保质量的稳定和连续改进。

二、建立检查表1. 确定检查的目的和内容在建立一个检查表之前,必须要明确目的和内容。

通常,检查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而内容则包括QC人员负责的各种任务和检查项目。

目的不同,检查内容也就不同。

QC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检查内容,把检查中的每个环节都列出来并进行评估。

2. 选择合适的检查表类型在确定检查的目的和内容之后,需根据需要选择需要的检查表类型。

有些检查表是标准的,可以直接使用,比如ISO9001标准化检查表;有些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的,而且检查表通常可以为公司的内部要求做出更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内容。

3. 设计检查表格式和内容检查表中的格式和内容取决于公司的具体情况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人员素质是关键 漏失常常会直接导致注灰失败 使用化验合格的清水确保水泥浆质量 应充分洗井脱气 压井达到液柱平衡是注灰的前提 延长洗井时间可以解决 水泥质量是关键 延长洗井时间可以解决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 地面认真丈量计算 地面认真丈量 关紧闸门 管材和井口质量是关键
是 是 否 否 是 否 是 否 否 否 否 否 否 是
环 1、 注灰前未充分洗井降低井内 温度及脱气; 2、 注灰前未压井合格; 3、 洗井时间不够。
2、确定要因 推演分析出末端因素
漏失严重
对地层认识不够,注灰设计不符合井况实际 配水泥浆没能充分搅拌,水泥浆量不够 泵车上水管线堵死 注灰过程中设备故障 注灰后反洗,上提管柱根数太少 注灰施工时超过水泥浆在井温的初凝时间 洗井时没有落实地层是否漏失 配水泥浆时未使用清水 注灰前未充分洗井降低井内温度及脱气 注灰前未压井合格 反洗井时未洗净井内残余灰浆 地层油气比大,发生气侵 深井、高温注水泥塞前没有取样做水泥性能化验 洗井时没有落实地层是否漏失 注灰前未充分洗井降低井内温度及脱气
另外,有限的水泥浆类型不可能满足各种复杂情况的不同要求, 解决的方法是在水泥中加入一种或多种添加剂。 七、效果 通过我们 QC 小组的活动,我们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可行的注灰作 业方法,干部工人的质量意识得到了提高。在活动开展之后我小队的 注灰一次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并获得了甲方的好评也取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更好的保证了我们的试油作业质量。其中更为重要的是 我们自己从中也取得很多宝贵的经验。 八、今后打算 在井下作业现场经常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还需要我们逐 步加以解决。
2、针对注灰失败的原因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制定了周密的应 对措施; 3、全队干部职工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信心完成这一目标。 五、原因分析 1、分析影响注灰成功率的因素,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 面列出因果分析图;
人 1、 对地层产能液性没有充分的认 识,注灰设计不符合现场实际; 2、 配水泥浆没能充分搅拌, 水泥浆 量不够; 3、 灰浆比重不能达到要求; 4、 注灰施工速度慢, 超过水泥浆在 井温条件初凝时间; 5、 洗井时没有落实地层是否漏失;
并做明显标记,作为计量基准点; 3)向井内以 500L/min 的排量正替顶替液,同时用钢板尺计量; 4)顶替过程中,液面下降高度与预先计量好的实际测量高度还 差 1-2cm 时, 改为小排量 (300L/min 以下) , 便于顶替达到设计要求; 5)顶替时可以稍微少顶替一些,使得油管内水泥面稍高于油套 环空,防止顶替过量; 6)顶替完后,拆完井口旋塞、水龙带,缓慢起管柱,充分利用 U 型管效应,使油管内外灰浆达到大致平衡; 7)一般注水泥塞多用紊流来提高水泥顶替效率。实验证明,层 流时泥浆附壁残留量为 6-9%,而在紊流状态时只有 3%左右。因此应 在不降低水泥浆粘度的情况下增大排量(500L/min) ,以实现紊流状 态下的顶替; 8)从配水泥到反洗井开始所经历的作业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 的 50%,常用的 G 级水泥最小稠化时间为 90min,最大稠化时间为 120min,因此现场施工作业时间应在 45-60min; 6、替水泥浆时,当插在拌灰池内水泥车上水管口即将露出时, 组织施工人员将拌灰池一方倾斜,直至把全部水泥浆替入井内; 7、若压井液为泥浆,替水泥浆前应正替入前水垫(100m 油套环 空容积的清水) , 再向井内正替配好的水泥浆, 之后再向井内替入 100 米油管容积的后置清水隔离液。 8、上提管柱离开水泥浆过程中速度要慢,如果起钻速度快,则 会造成抽空现象,易形成中空水泥塞;
运用 QC 管理方法,提高注灰一次成功率
发布人:
队 2017 年 9 月
运用 QC 管理方法,提高注灰一次成功率
一、小组概况 我们试油队 QC 小组成立于 2015 年 1 月,主要成员均为生产骨 干,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现将小组成员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龄 文化程度 职务 小组职务
二、选题依据 1、注灰工序在试油过程中是一项常规、频繁并且成本低的施工 工序; 2、提高了注灰一次成功率,就提高了施工井的质量,从而增强 了甲方的信任,为小队增加荣誉,争取更多工作量; 3、注灰一次成功率的提高也降低了单井的成本消耗,提高了队 伍经济效益; 所以我们小组的活动课题定为《运用 QC 管理方法,提高注灰一次成 功率》 。 三、现状调查 我队调查了去年共完成试油、作业 18 层次,其中注灰 15 次,一 次成功 11 次,注灰一次成功率 73%。 在返工的 2 次注灰施工中,其中因漏失严重失败 2 次,地层气侵
及洗井脱气不充分失败 1 次,顶替量不准确失败 1 次。对以上出现返 工的工序统计如下:
序号 1 2 3
项目 漏失严重 气侵或洗井不充分 顶替量不准确
频数 2 1 1
累积数 2 3 4
累积(%) 50 75 100
将以上表格做成柱状图更能清楚表达:
60 50 40 30 20 10 0 漏失严重 1 气侵或洗井不充分 2 顶替量不准确 3 频数 频率(%)
V V
式中:V 顶——顶替量 L; H1 ——注水泥塞深度 m; V——水泥浆用量 L; V ’ ——每米油套环空与油管内容积之和 L; V o ——每米油管内容积 L; V附 ——地面流程管线容积 L。 顶替注意事项: 1)用钢卷尺准确丈量计量池的长、宽、高,核实实际顶替量, 计算计量池在顶替完全部顶替液时,液面应下降的高度; 2)在顶替计量池边缘上,确定一个便于操作的固定计量位置,
机 1、 水泥车上水管线堵死; 2、 起升系统或水泥车在注灰过程中 发生故障; 3、 注灰后反洗,上提管柱根数太少; 4、 管柱和井口不密封,液体在循环中 出现短路; 5、 注灰后候凝时,防喷器关井不严。
料(水、水泥、添加剂不合格)
注 灰 成 功 率 低
法 1、 配水泥浆没有充分搅拌,水 泥浆量不够; 2、 灰浆比重不能达到要求; 3、 深井、高温注水泥塞前没有 取样做水泥性能化验; 施工准备:注水泥塞前将井压稳,清水正循环一周 以上,彻底脱气降温,方可进行注水泥塞施工。 2、配水泥浆必须用清水,当井深小于 3000m 时,清水氯根应当 低于 1000mg/L, 当井深超过 3000m 时, 清水氯根应当低于 700mg/L; 3、严格按设计要求配置水泥浆,水泥浆应混合均匀,不得混入 杂物,密度不得低于 1.80g/cm3。若灰浆密度太小,则凝固时间长, 渗透性大,自由水多,易形成“水带”窜漏。 4、配水泥浆时可以接好水龙带刺枪,用水泥车循环配水泥浆。 倒水泥时,不能太急,缓慢倒入一方池内即可,且要避开水泥车上水 管线。 5、顶替量的计算: V 顶= (H1 - ′ )×V o +V附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影响注灰一次成功绿的主要因素有 8 个, 对它 们加以控制并制定对策就能达到提高注灰成功率的目的。 六、制定对策与实施 1、 我小组针对这 7 个重要因素开会研究出了对策并委派负责人: 详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对策 设计由责任技术员负责并经主管 注灰设计不符合要求 生产领导审批 通井机或水泥车在注灰过 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必要时 程中不能正常使用 采用双动力 注灰施工速度慢, 超过水泥 加强工人日常培训,提高操作的 浆在井温条件初凝时间 熟练程度 洗井时没有落实地层是否 注意观察漏失量 重要因素 负责人 魏永忠 菅耀泽 魏永忠 魏永忠
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注灰一次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油井漏失严 重。 四、确定目标值 我队去年的注灰一次成功率为 73%, 而我公司的质量管理管理体 系确定的工序一次成功率为 95%以上, 因此我们小组的活动目标定为 95%以上。理由如下: 1、我们队伍有过硬的技术力量,能够保证各类施工井注灰作业 的顺利完成;
气侵或洗井不充分
注灰返工
顶替量不准
顶替量计算不准确 实际顶替不准确,少顶替或多顶替 注灰管柱深度不准 管柱丈量有误差 注灰完后,井筒未灌满压井液 注灰完后,防喷器关井不严 管柱和井口不密封,液体在循环过程中出现短路
其它
将以上影响注灰一次成功率的各末端因素进行要因确认, 以便抓 住问题的实质:
序号 1 2 3 4 5 6 末端因素 注灰设计不符合要求 配水泥浆没能充分搅拌,水 泥浆量不够 泵车上水管线堵死 注灰过程中设备故障 灰浆比重不能达到要求 注灰后反洗,上提管柱根数 太少 要因确认 注灰设计不符合要求直接影响注灰成败 人为因素,完全可以克服 搅拌时出口加大、对上水管线冲洗 能够直接导致注灰失败 用比重计现场测量,直至达到要求 起出根数少导致灰浆被大量洗出 是否要因 是 否 否 是 否 否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注灰施工速度慢,超过水泥 浆在井温条件初凝时间 洗井时没有落实地层是否漏 失 配水泥浆未使用清水 注灰前未充分洗井降低井内 温度及脱气 注灰前未压井合格 反洗井时未洗净井内残余灰 浆 深井、高温注水泥塞前没有 取样作水泥性能试验 洗井时间不够 顶替量计算不准 实际顶替时不准确,少顶替 或多顶替 注灰管柱深度不准确 管柱丈量有误差 注灰完后,候凝关井不严 管柱和井口不密封,液体在 循环过程中出现短路
5 6 7
漏失 注灰前未压井合格 深井、 高温注水泥塞前没有 取样作水泥性能试验 管柱和井口不密封, 液体在 循环过程中出现短路
有溢流的井要坚决压井 专人取样作化验
陈民旺 菅耀泽
专人挑选检查,有质量问题坚决 菅 耀 泽 不用 高峰
2、讨论与实施 经过讨论,最后定出注灰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下: 1、洗井 1)洗井液用量要考虑脱气或降温的时间; 2)洗井时落实地层是否漏失,若漏失则计算漏失速度,以 供注灰参考; 2、配灰浆 1)清水和干水泥用量配比准确; 2)搅拌必须充分,使灰浆密度及灰浆量达到要求。 3、顶替 1)顶替量计算准确; 2)顶替时计量准确,以防顶替过量或顶替过少造成失败。 4、反洗井 1)反洗井控制灰面时,要小排量反洗井。 2)反洗井洗出全部残余灰浆。 5、候凝 1)关井候凝,井口必须关严; 2)若井筒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可适当憋压候凝。 经过磋商,小组以配灰和顶替为突破口来提高注灰成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