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1课复习提纲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1课复习提纲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1课复习提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1.我国是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云南、北京、陕西、浙江等地发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2.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①发现时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②发掘遗迹: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焼骨,说明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③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⑴北京人发现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距今约70-20万年。

⑵北京人遗址有哪些考古发现?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发现遗迹:3枚牙齿、5枚北京人头盖骨,用火遗迹,40多个人直立人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器。

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科学家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重要证据⑶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⑷生活坏境:生存地区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气候温暖湿润,常有动物出没,也有丰美的水草。

⑸使用工具: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会打制石器(我们称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等。

⑺生活状况: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⑻用火情况: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①用火作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②用火意义:改善了生产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⑹北京人遗址的发现有什么意义?①对历史: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对世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③对科学: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018年下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8年下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打印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打印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①时间:581年②建立者:隋文帝杨坚③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①时间: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二、隋朝经济发展(隋文帝——开皇之治)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历史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连接五大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7、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建立:①时间:618年②建立者:唐高祖李渊③都城:长安2、626年,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的措施(原因):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2、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3、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措施:①发展农业生产、②选拔贤才3、表现: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4、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1、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2、原因:①重用人才(姚崇),励精为治;②整顿吏治,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提倡节俭,以身作则3、表现: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使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开元之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11课:(宋朝的社会生活)1、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节俭,后来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宋朝人的食: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院内还种有花草;宋朝人的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宋朝人的娱乐: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宋朝人的节日: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

第12课:(元朝的统治)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127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

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4、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

元政府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已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5、宋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

第13课:(四大发明)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欧洲国家有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二、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年隋炀帝时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3、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4、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主要内容:1、开明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

2、统治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革除弊政④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节俭★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要重视人才,用公开、公正、公平的制度选拔人才。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超(2)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是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下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下第十一课--元朝
的统治导学案设计和答案
导学案年月
C.归西藏自治区管辖
D.归宣政院统辖
4.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

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C】
①建立蒙古政权②将西藏纳人行政版图③灭亡西夏④创立行省制度,加强对全国
的统治【C】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四、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
多。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末反映草原地区蒙汉民族生活的评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1)材料一中的“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元朝时这一地区归哪一机构统辖?
答:
藏族。

宣政院。

(2)从《元朝疆域图》中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
元朝开创了哪种政治制度?并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澎湖和琉球?
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答:
材料三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3)
这与元朝统有何关系
?
?
蒙汉两族的交流日益增多
答:
,
差异越来越小。

元朝的统一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经
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初一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第十一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历史课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文明与发展,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在初一历史的第十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1. 古代东亚文明在第十一课中,我们了解了古代东亚文明,包括两个重要的文明国家:中国和印度。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文明国家。

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重要发明。

印度古代文明同样也有着辉煌的历史,我们学习了印度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2.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在古代,中国是由一系列朝代组成的,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多个朝代,如夏朝、商朝、周朝、秦朝和汉朝等。

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夏朝大禹治水、商朝的青铜文化、周朝的分封制度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3. 中国封建社会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有明确的等级制度。

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中的各个阶层,如皇帝、官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

每个阶层都有着特定的社会地位和责任,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

我们还学习了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制度,如科举制度、封建礼仪和祭祀活动等。

这些制度和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

4. 汉代的政治与文化在第十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汉代。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度发展时期,我们了解了汉朝统治者的政治和文化成就。

我们学习了汉武帝的统治和他的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和修建长城等。

我们还学习了汉代的文化成就,如汉代的文学、医学、哲学和艺术等。

汉代的文化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初一历史第十一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我们对中国和印度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封建社会和汉代的政治与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历史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过去的了解来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时代特征〕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建立、统一与灭亡〔1〕建立: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统一: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2、开通大运河〔P3〕〔1〕目的:为了加强,稳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①时间:605年、〔皇帝〕下令开通②“三点、四段、五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达余杭;自北向南依次是、通济渠、、江南河;自北向南依次沟通了海河、黄河、、长江、。

〔3〕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P3〕〔1〕开创:①时,逐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扩大了;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参考答案】1.〔1〕581 长安〔2〕589〔3〕江都2.〔1〕南北交通〔2〕隋炀帝洛阳涿郡永济渠邗沟淮河钱塘江〔3〕经济3.〔1〕隋文帝进士科〔2〕选官制度中央集权统治基础教育1300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的建立: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P7~8〕〔1〕治国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经济上: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其他:吸取隋朝速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广纳,知人善任,如魏征、杜如晦、房玄龄等。

(2)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兴盛,历史上称之为“”。

3、女皇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P8~9〕治国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和;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农业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统一的意义: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

2、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大运河的四段组成(自北向南):。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8、开通的作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

3.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公元618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

(3)政治:①;②③;④。

(4)经济上,。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5、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的共同点:(1)共同原因:A、。

B、。

C、。

D、(2)共同表现:二、女皇武则天1.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

三、开元盛世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和。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3.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第3课盛唐气象一、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垦田面积逐渐扩大②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③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⑴著名的大都市:长安。

⑵长安城:①建筑宏伟;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④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吐蕃人是今天的祖先。

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了。

4、交融表现:汉族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唐朝还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

三、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的精神风貌。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思考: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辉煌的文化①②③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唐朝时,为了,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二、鉴真东渡754年,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意义:。

三、玄奘西行 1.贞观初年,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

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贡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带给我们的启示★★★★★原因:①;②;③;④。

启示:第一,。

第二,。

第三,。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755年,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2.安史之乱的影响:①;②;③;6.唐朝灭亡:907年,节度使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

8.评价: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发动兵变,以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

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①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②形成了庞大的官僚集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的发展的原因1.①;②;③;④⑤。

2.表现: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1.纺织业:(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1.商业繁荣的表现(1) (2)乡镇:(3)纸币:2.外贸(1)港口:、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和。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到时完成。

2.表现:思考: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第10课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1.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

2.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

年,蒙古灭金。

年,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

4。

忽必烈的统治措施: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5.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抗元英雄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元朝统一的意义:。

5.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6.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

在中央,由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事务。

(2)在地方:把、和称作“腹里”,直属于;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等10个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地制宜)(1)对台湾的管理设置,负责管辖和 .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对西域的管辖: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3)对西藏的管辖:设管辖西藏军民事务意义: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