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分析2
大学建筑系馆流线分析。。。

总结
首先,在空间组合方面,建筑系馆需要独特的空间 组合形式以适应功能的需要。不可因为片面追求空间形态 而舍弃其功能要求不顾。通过恰当空间组合形式,使身在 建筑内外的师生获得足够的、舒适的进行交流的场所。在 空间组合方面,如果恰当的设计空间形式,巧妙利用基地 则可以突出主入口的位置,区分开不同区域的主次层次, 形成良好的室内外环境关系,满足交通流线的需要……
两个电教室分别二楼 和三楼的不对应的区域,并不 占据良好的采光面,但三楼的 电教室不容易找到。专业教室、 讲课教室则划分给班级,分布 在主要单元。绘图室、美术教 室因使用人数有限设在较高楼 层。这些教学用的教室都属于 比较传统的空间形式,无论是 布局还是空间限定都比较规矩, 但通过中庭、连廊等综合于此 教学楼中,却不显得呆板。报 告厅位于行政管理楼四楼,是 相对独立的空间,因此不会对 教学区和办公区产生大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也较难到达,使 用上造成不便,也不易被找到, 通常第一次去的人很难轻易的 找到系馆的报告厅。
天津大学建筑系馆
该系馆平面构思围绕“庭”展开, 一个自然绿化的大庭院和一个开 敞明亮的展览中庭。这样就把空 间划分成若干个单元,用交通空 间将各个单元联系在一起,形成 单元组合。单元内部功能相近或 联系紧密,单元之间关系关系则 相对松散。这正是方案的亮点所 在,巧妙地里用交通空间将不同 功能的区域进行有序的分区,使 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相 互隔离。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 出立意,设计者将大庭院设计为 一个以一个大树为核心的具有追 寻为学之风、自然的交流活动场 所。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1)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结合湖南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区,当地植被以香樟红枫为主,土壤为红土。
所以设计师采用棕黄色石材作为外墙材料确定了棕黄色基调建筑的表皮具有一种粗糙感,和自然更加贴近。
2)建筑所处的位置.总平面分析满空间供人员集散周边的交通方便裂3)功能分区和流线分析两步楼梯,防火疏散两个入口进入要求一层的门厅,报告厅,展厅紧密结合交通流线方向一层的流线:入口大厅旁另设人员集散空间,避免与报告厅的人流的交叉,保持交通通畅。
也为首层展厅的开放做了合理过度。
交通流线方向办公空间和教学空间没有很好的分隔,容易造成相互影响。
两个办公用房之间相距较远,联系不够紧密。
交通流线方向每一层入口处都设有集散空间,以过厅的形式呈现使用空间交通空间开放空间4)立面分析由于基地的南北面宽不大,而东西面相对较宽,且北面为校园的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北面设计整片实墙把室内和室外分隔开,作为室内和室外的过渡。
中间中空的部分有着吸纳人流的效果。
这是系馆的东立面,把三层以上的部分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个体。
再结合院内的竹井廊桥桂花树,运用借景手法丰富里立面的效果,而且软化了用石材作为材料的硬立面5)空间链接而且在行走的过程中也达到观景的效果。
舍弃适合建采光不足*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分析总结1.建筑系馆属于校园内的一个建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
2.外墙表皮的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立方体的切割与复合来设计建筑的外立面3.内部空间的设计过渡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相互交错,符合建筑系学生需要交流展示的学习特征。
4.但整个建筑的采光不是做得很好,有一些房间的自然采光并不是特别理想。
2.深圳大学建筑系馆1)总平面分析四周有道路环绕交通十分方便右侧是友谊林,风景优美,建筑和环境融合建筑系馆的主入口和深大设计院主入口临近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十分方便分开,相对独立。
但是在内部仍旧有联系2系馆南侧为教学区,北侧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更紧密的联系交通流线的内庭,使室内得到更多自然采光教学、教研和设计院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连接,形成相互贯通的空间,三体量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资料室放在三层,避免大量人流在这里穿过,各个设计教室都是向南的朝向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大面积开窗,让教室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3)建筑的立面及细部室外部分另外一个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加上瓢架的结合,但是稍显呆板,而弧墙的加入则是打破了这种呆板。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一、建筑系馆综述0701042-08 伍晓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幼儿园到大学,人在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建筑中学习与生活,大学差不多已经是一个小社会。
但是人最多的时间不是学习,而是生活,所以教育建筑另外一个衡量它价值的因素便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
当你已经进入一所比较有名的学校,一定会不由自己的被周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氛围所环绕。
与其说被周围的环境底蕴所感染,倒不如说是设计的大师将自己对学校的崇敬和敬仰倾注于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中。
以上是从“教育建筑”这个宽泛的概念上理解的,在具体到每个功能面对人群不一样的建筑要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
建筑系馆,顾名思义,要从“建筑”这个角度去理解,去深入。
1.从建筑结构方面深入梁柱体系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甚至外行人主要稍微理解建筑传力体系就可以明白。
用过外立面体现梁塔关系,创造的建筑的整体效果的想法是可以值得尝试的。
2. 从建筑历史方面深入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相信我们都不会陌生,,虽然时隔久远,但是相信其中的所富含的建筑思想和表现手法还是值得借鉴的。
如果建筑的定义为体现中国建筑,不妨从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入手。
想想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构件,如斗拱之类。
斗拱是如何生成的?仔细思考这些问题,或许能对我们的设计带来一些灵感。
3. 从建筑材料方面深入由于课本与实际的距离,我们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但是建筑美学中的虚实对比相信对每个建筑人都不会陌生。
正确运用材料,了解材料的纹理,对于里面的质感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厚重材料和透明玻璃之间产生的虚实对比所达到的效果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体会的。
以上说的都是些灵感可能的来源,但设计最主要的一句依然是功能,我们还没到可以二、实例调研湖大建筑系馆基地位于进入湖南大学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在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岳麓山的主要通道上。
建筑系馆则通过切割立方体,使用立体派的手法强化建筑系馆的形象特征。
由于基地南北不一样宽,而东西面相对较宽,考虑北向为学校主要通道,喧嚣异常,通过北面的整体石墙可以构筑强制性的心理及视觉屏障,同时营造一种过渡场所,由整体石墙面刻意分离与界定,中空部分吸纳人流。
完整版建筑系馆实例分析

4.细部设计
——墙面
立面清水墙开洞与横向 延伸的走廊形成对比,使两 者相得益彰
4.细部设计
——天窗
教学区大厅天窗采用双 层阳光板构造,内部光线柔 和,教研区内庭采用高侧窗 采光也是为了避免强烈的直 射光线。建筑中庭采用顶部 采光的方式,利用屋顶的光 影变化在不同层高的桥和廊 道的穿梭,营造出多变的中 庭空间。
5.造型特点 ——廊
6.建筑周边环境
——借景
在景观的设计上充 分利用中国园林借景的 精髓,使外围景观完全 为建筑所用。它的院子 、平台分别从不同的方 向向外开敞,外围景观 也总是叠加到内部的景 框中。在不同的区域间 建立视觉对话是空间设 计的一个想法。
6.建筑周边环境
——呼应
各个主要空间有着 各自的主要开敞面,与 其它空间“对话”。教 学区的平台大厅与设计 院的弧墙及东向的树林 互相对照,设计院大厅 透过西侧大片玻璃窗对 应着教研区的内庭及南 北敞廊的内院空间;沿 建筑南北向中轴,北部 的敞廊平台与南部教室 区及架空平台层也有着 视线的对应。
空间解放
2.总体设计
建筑系馆总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一层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二层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三层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四层平面图
3.各层平面功能
五层平面图
4.细部设计
——墙
墙可以承载光影, 通过 墙的阻隔、分割与 围合, 可以阻断外 界的喧嚣与繁杂。 由于基地南北面宽 不大,而东西面相对 较宽, 考虑北向为 学校主通路, 喧嚣 异常, 通过北面的 整体实墙可以构筑 人为的心理及视觉 屏障, 同时营造一 种过渡场所由整体 实墙面刻意分离与 界定, 中空部分吸 纳人流。
建筑系馆

• 细部
建筑主入口的细部设计, 红色暗纹在灰色立面衬托 下显得活泼,明快,突出 门厅。 同时两个三角构建相互呼 应,建筑整体性强烈。
室内墙体加入镂空雕花 构建,在细处彰显建筑 主题
• 绿化
在合工大建艺馆调研过程中发现此馆最大的特色在于 随处可见“绿色”。屋顶绿化可谓做到了最大化,即使 在走廊一端也会开发出一块空地进行绿化设计,创造小 景,使得学生在休息时间可以享受绿色,达到精神上的 放松
北面的长条形建筑物是由行政空间、礼堂、图书馆及一个半圆形的 展示空间组成,这些服务空间阻隔了校园直冲道路的可能性,使校区免 于噪音干扰。南面则由各自独立的几栋建筑体量组成教学空间,并且在 四栋教学大楼的地下室设置了一条走道,以方便教师来往于教师与办公 室之间
Siza根据基地周围的建筑纹理,在与河平行的一定高度布置建筑体量,以构 成此区域建筑景观的整体美感。体量相似的四栋教学楼,以屋顶及开窗的变化, 使其拥有各自的建筑表情却不流于混乱。以环境文脉中已有的元素、景观及开窗 方式作为设计创作的构思,经过一段内部空间与开口景观及光线关系的思考,才 塑造出最后呈现出来的形体。并且运用“漫步建筑”的概念(每一个不同的地点, 经过人的行为活动,便会渐渐形成建筑与文脉间的确切关系。)将设计建立在人 的活动之中,无论在空间、流线、结构或细部处理上均与整个文脉紧密地结合在 一起。建筑隐约地流露出一种特别的新现代主义的味道。
五,天津市城建大学建筑学院院馆
城建大学从入口进入左手边是一个可以到达四层的分段直跑楼梯,整个一至 四层的平面基本相同,中部四层共享空间,四周设置各种功能房间。
建筑中部共享空间的顶部通过一排天 窗进行采光,天窗呈坡屋顶状,使阳 光进入室内分布均匀,同时减少眩光 影响。同时,亮堂的顶部使得共享空 间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连贯感,使得 建筑空间更显灵活。
(完整word版)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建筑系馆设计

·建筑系馆设计调研报告·建筑系馆应该可以算做建筑系学生的第二个家了,我们在此学习交流、画图评图,我们有很多时间在这里渡过,它对于我们而言是亲切的,可以相互理解的。
大概每一个建筑系的学生心里都有一个他所梦想的建筑系馆。
调研目的: 了解建筑系馆(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求,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建筑造型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此次设计的基地的情况,感受其历史文化底蕴,为设计寻找文脉。
调研时间: 9月3日建筑概况•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馆•设计时间:2002—2003年•项目负责:魏春雨•建筑设计:魏春雨宋明星李煦齐靖•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5000㎡•结构体系:多层框架•建筑高度:22.90m建筑设计概念•衍生•现代主义清晰逻辑空间解放•与环境的协调性•建筑系馆简介建筑系馆是供建筑学专用的教学楼,建筑系馆虽然都包含办公和教学教室,但又与一般的办公楼或教学楼有所不同,我们的专业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比普通教学楼多一些特殊空间,像专业教室、画室之类的,而且建筑学需要一个开放的工作空间和交流空间以交流作品与思想。
一、建筑系馆组成1、教学用房:包括专业教室、画室、公共教室和实验室2、辅助用房,包括小型报告厅、多功能报告厅、展厅、展览空间计算机室、模型室和图书室3、建筑系馆设计要求系馆建筑为功能相当复杂的教学建筑,有教学部分,办公部分,集体学术活动与交流部分和辅助部分。
设计应充分考虑各部分的使用特点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
由于系馆使用人数较多,应考虑上下课人流集中的特点,将室内外交通组织放在重要地位。
应该合理解决垂直、水平交通和门厅出入口的设计。
保证系馆各部分之间流线顺畅的交通联系,严格遵守防火规范。
系馆的主入口门厅设计是一个重点,其设计应该深入推敲、精心处理。
其中主楼梯设计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交通功能,还要创造一定的建筑艺术效果,使其与门厅、休息空间一起,共同形成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有鲜明特色并富于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关于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和法学院的调研论文

关于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和法学院的调研论文摘要: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和法学院是一个比较经典的建筑设计。
在参观过湖大之后,建筑系馆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从湖大建筑系馆和法学院的整体感受、结构层次、形态功能和外表颜色的选择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它的功能特点和精妙设计。
1初识建筑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湖南大学参观,体验湖南大学建筑的结构设计以及建筑的风格特色。
作为建筑与规划专业的学生,实地参考调研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自己亲眼参观了别人的设计,亲身体会,我们才能感受到其中的要点,领略到建筑的内涵和建筑师隐藏在建筑中的深刻含义。
魏春雨教授设计的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于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由法学院和建筑系两部分组成。
笔者曾多次亲临体验,每每总能激发起不同的感受。
建筑基地呈长方形,位于湖南大学校区内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处,即在通往国家级风景区岳麓山的主干道上。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向是校园道路,西侧是巍峨的岳麓山,同时湖南大学未来的教学科研轴线在西侧已经初具规模,南面是汽车实验室,东侧比邻湘江。
建筑师充分考虑了主要人流方向的视角和视距,将建筑独特的形体更好的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使其成为了这一区域的视觉中心及校园景观的一大节点,吸引着人们走近它,品味它。
2群构之美群体构成的特点主要包括:层次性、整体性及延续性等。
该建筑是由法学院和建筑系共同组成的一个群体建筑。
法学院主要强调功能使用,外形趋于严谨,面积控制得很严;建筑系则主要以体现丰富的空间为主,强调提供足够的场所引导学生思考,增进师生交流。
虽然二者性格截然不同,但是强调建筑群的整体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设计理念则是该建筑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首先,该建筑属于校园内的一个子层次,与周边环境研究生相协调,体现出自身与校园内部文脉的联系;其次,建筑群本身也具有层次,并且二者间保持了形式上的延续与完整。
在群体建筑的设计中,不仅仅是形式上某个符号的复制,空间的联系与形式上的连接更是设计的重点。
建筑系馆调研最终版——以湖南大学 重庆大学 耶鲁大学为例!

建筑系系馆调研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Architectural Department Hall——以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耶鲁大学为例With Hunan University, Chongqing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Yal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调研目的了解建筑系馆(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求,学习功能组织与流线安排,空间的处理与空间气氛的营造,建筑造型手法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此次设计的基地的情况,为设计寻找灵感。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湖南大学建筑系馆总体设计•法学院建筑学院建筑群总平面图建筑概况•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馆•设计时间:2002—2003年•项目负责:魏春雨•建筑设计:魏春雨宋明星李煦齐靖•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5000㎡•结构体系:多层框架•建筑高度:22.90m"文脉:岳麓书院百代弦歌,千年不绝。
"与环境的协调性环境是建筑的环境,建筑利用环境,建筑也融合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并超越环境,成为环境中的一个亮点.其颜色、建筑形态、风格、甚至建筑用途也都应和环境相协调。
传承文脉根植于红土地,建筑就像从土地上长出来的一般,登岳麓而俯瞰,与柳士英40年代设计的红砖楼相呼应。
安静地融于校园之中。
建筑的生命来源于大地,让建筑与大地融为一体是设计者的初衷,用水刷石表达感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坚固与美观校园内主要树种是香樟和红枫,树皮具有一种粗糙的质感,建造者希望建筑表皮表现出一种表皮粗犷遒劲,造型简洁有力,给人以坚固稳重的感觉。
•选材长沙地质以页岩,石英砂岩为主,土质呈棕色甚至深红色,红枫与红土也相互映衬出红色情结。
石材选用水刷石,建造者意图表达“湘江北去”之意的同时又表达了对湖南、岳麓山的情怀。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边庭之外,形体凹口和边庭恰好形成了一个天井式的庭院空间,种植楠竹于其中,其中竹于景相映成趣,形成室内外空间的高潮,隐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道是离教室最近的空间, 它除了要满足交通疏散的要求, 还应该为师生 提供一定的交往空间。有的学生
是很愿意在课间时能够就近找一个 比较安静的地方独处、休憩、交谈,
因此,在拓宽整个走道的同时,有
意识地在合适的地方挑出一些阳台 或是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例如靠 近庭院、共享空间或是走道的尽端 布置一些座椅,这样既提供了学生 休憩、交流的空间,不被过往的人 所影响,同时又有助于走道的采光。
建筑群总平面图
建筑系馆基地
建筑系馆总平面图
体块分析
设计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对立方体的切割和复合处理可以强化 建筑系馆的形象特征,借助穿插的形体、变化的光影、流动的影像来塑造多维 空间。
减法运用突出 主入口
减法使建筑里 面丰富
体块分析——复合界面
把普通的硬质界面通过建筑形 体的处理, 使面具有体的某些 特征, 并结合周围的软质界面,
设计师魏春雨希望建筑本身是一个营造氛围的场所, 它是儒雅的,适宜的,为人提供各种活动的场所和环境, 而且是真实的。于是在设计时,让建筑的美更多地来源于 自然,使其跟土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强调出一种心 灵的归属感。
湖南大学总平面图
北
——建筑学院
主干道
建筑学院
法学院
主干道人流量大
主入口
法学院 建筑学院
谢谢观赏
建筑设计理念
湖南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区,为迎合满山的香樟、红 枫及红土所沉淀出的独特的湖湘气质,设计师选择棕黄色 调水刷石作外墙材料,且尝试以湘江中的石子作为材料, 用水刷石这种传统工艺做系馆的外墙,并确定了棕黄色基 调,同时将楼前铺地亦作水刷石,使建筑与大地浑然一体。 同时使建筑表皮具有某种粗糙感,建筑与大地紧密相依, 就像从红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水刷石
为什么不采用石材,素混凝土,面砖,涂料?
1.不同的色泽与质感:源于维特鲁威的“坚固”之说,校内有香樟与红枫, 树皮具有很粗糙的质感, 外墙采用水刷石,正是对周围环境肌理的一种 反应, 广场铺地也采用水刷石,真正做到建筑与大地结合,仿佛建筑从 土地中突然生长出来一样。 2.反映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最后选择棕黄色调水刷石,正是基于这种湘 江、红枫与土地的红色情节,系馆建成后,与柳士英先生40年代设计的 红砖北楼相得益彰,没有一般新建筑的刺眼轻浮,而是安静地融于校园 之中。
1.水平流线
流线特点
入口大厅旁另设 人流聚散空间, 既避免了与报告 厅人流的交叉, 合理聚散人流, 又为首层的开放 展览厅做了开与 合的合理过渡。
五层平面图
2.垂直流线
交通空间 使用空间 开放空间
交通空间
使用空间
剖面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墙
墙可以承载光影, 通过墙 的阻隔、分割与围合, 可 以阻断外界的喧嚣与繁杂。 由于基地南北面宽不大, 而东西面相对较宽, 考虑 北向为学校主通路, 喧嚣 异常, 通过北面的整体实 墙可以构筑人为的心理及 视觉屏障, 同时营造一种 过渡场所由整体实墙面刻 意分离与界定, 中空部分 吸纳人流。
一层平面
一层二层主要是学术报告厅和展厅
教学办公用房
楼梯
教室
教学办公用房
卫生间 楼梯
二层平面
三层和四层主要湖南大学设计研究所
楼 梯
卫生 间 三层平面 楼梯
楼 梯
卫生 间 四层平面
楼梯
楼 梯
卫生间 五层平面
楼梯
流线分析
1.水平流线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流线分析
1.水平流线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流线分析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交流与场所
教学空间
专业教室 研究室 报告厅 模型制作 阅览……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交流与场所
非教学空间
门厅 中庭 边庭 联系走廊 屋顶花园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边庭与竹井
为避免简单的廊道空 间而创造更适合交流 的内部空间,边庭便 起到过渡内与外的作 用,巧借外景,聚散 人流,展厅与休闲交 流边庭融为一体,使 之成为立方体的呼吸 器。边庭之外形体凹 口恰好形成了一个天 井式的空间,种南竹 于其中,竹井和边庭 相映成趣,成为公共 空间的高潮,隐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无竹。
LOGO
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
小组成员:刘 鹏 樊 亮 冯旭升 周传银 陈宝贵 原 超
建筑概况
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设计时间:2002—2003年 项目负责:魏春雨 建筑设计:魏春雨 宋明星 李煦 齐靖 建筑层数:地上5层 地下1层 建筑面积:5000㎡
结构体系:多层框架
建筑高度:22.90m
•为表达出立方体的沉稳,尝试以湘江中的石 子作为材料,体现了就地取材,与环境相结 合
建筑系馆面为面迎湘江的 主立面, 在空中庭院上配 以引桥, 南北贯穿, 花园中 植上桂花树, 形成视觉焦 点。在桥上行走, 重点在 于过程的感知, 强化了空 间序列, 达到心理舒缓的 目的。
共同改善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
境。 新系馆东立面是比较典型的复 合界面处理,将三层以上部分 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 个体,这样就在面中建构7几 个层次,并结台竹井、廊桥、 桂花树等元素共同软化了这个 硬质界面。
功能分区
一层平面展厅和学术报告厅与门厅紧密结合
门厅
楼梯 中庭
展厅
学术报告厅 卫生 间
楼梯
不足
1、采光
2、通风(二层研究生教室)
3、人流疏散问题
经小组讨论一致认为: 1)、报告厅位置不是很明显 2)、报告厅没有直接对外出口 3)、在次入口位置报告厅人流易与楼梯人流造成拥堵
总结
平面布置
大的交往空间也就是“动”空间可以布置在楼内的最中心位 与之相对 照的其它 一些交往空间围绕其布置,并通过 行适当的划 分,再外圈为一些“静”空间 可以将“动” 空间设在低层,将“静”空间设在较高的层上,之 梯 等联系。 间通过楼梯、电 (如教室)等。从垂直方向布置上讲: 绿化、座椅、隔幽褪 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