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鲁迅的散文特点

鲁迅的散文特点

鲁迅《呐喊》与《彷徨》一、《呐喊》、《彷徨》的地位: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始及成熟。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

二、《呐喊》《彷徨》的写作特点:1、表现的深切:(1)题材: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写作目的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鲁迅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眼光(视觉):鲁迅始终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

这使得鲁迅的小说具有内向性、现代性、独特性的特点。

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的无止境的开掘,使鲁迅的小说具有一种内向性,它是显示灵魂的深的。

鲁迅的目的正是要打破“瞒和骗”,逼迫读者与他小说的人物,连同作家自己,正视人心、人性的卑污,承受精神的苦刑,在灵魂的搅动中发生精神的变化。

这样,他的小说实质上就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鲁迅称之为“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其实是最深刻地显示了他的小说的现代性的。

也显示了鲁迅的独特性:他确实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但他并不以拷问自身为目的,更从不鉴赏人的精神痛苦,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的最终指向是“绝望的反抗”:对于社会,更是对于人自身的反抗。

(3)情节、结构模式:“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归乡)式。

2、“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小说在形式手法方面的创造性与先锋性。

如《狂人日记》中的两重叙述角度及与此相关的反讽的结构。

《孔乙己》外在喜剧性中所蕴涵的悲剧意味,《在酒楼上》作者主体的渗入以及通过人物“对话”关系所形成的互相驳难的性质,都可以作为分析的例证,考察鲁迅小说的实验性与先锋性。

要注意体会鲁迅小说艺术是如何继承传统又冲破传统,发挥了无羁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3、鲁迅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的突破:(1)题材的变革。

见上。

(2)从普通平凡的人事中,发现和体悟那“一切的永久的悲哀”。

这就是所谓艺术的陌生化。

作家通过他的作品的描写,让读者重新打量自己所熟悉的,甚至是因为司空见惯而已经有些麻木的生活,获得某种新的体验和想象。

鲁迅散文的特点

鲁迅散文的特点

鲁迅散文的特点
1. 鲁迅散文的文字特别犀利啊!就像《狂人日记》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那简直是刀刀见血,不留情面,把那些丑恶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你说说,是不是读起来让人惊心动魄啊?
2. 鲁迅散文很善于捕捉细节呀!你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描写,那蟋蟀、覆盆子啥的,多生动具体呀,让你感觉自己好像也在那个园子里玩呢!这多厉害呀!
3. 鲁迅散文有很强的感染力呢!像《阿长与〈山海经〉》,读着读着你就会被他对阿长的情感所打动,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了,你能不佩服吗?
4. 鲁迅散文有时候还很幽默风趣哦!比如《藤野先生》里一些有趣的师生互动,是不是让你看了也会忍不住笑出声呀?这就是大师的魅力呀!
5. 鲁迅散文的寓意深刻得吓人呐!《故乡》中对故乡变化的描写,背后蕴含着多少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啊!能不让人深思吗?
6. 鲁迅散文让人读起来特别有共鸣哇!像他对人性的探讨,《药》里人们的麻木,难道不会让你也有所感触吗?这就是它的魔力呀!
7. 鲁迅散文能把平凡的事写得不平凡咧!《社戏》里一场普通的看戏经历,在他笔下就是那么吸引人,多么神奇呀!
8. 鲁迅散文就是文学世界里的宝藏呀!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让人回味无穷,难道不是吗?总之,鲁迅的散文超级棒,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

鲁迅写作特点及风格 举例

鲁迅写作特点及风格 举例

鲁迅写作特点及风格举例鲁迅,中国20世纪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民主人士,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他创作的小说代表作《呐喊》、《仿徨》、《故事新编》三部。

鲁迅的风格作品具有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的语言风格,郁达夫说:“鲁迅的文体简练得象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

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再有就是直面现实,针针见血。

《呐喊》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作品通过写实际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手法,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的刻画了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

深刻地揭露了中国旧社会生活现状,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

《仿徨》描写细致入微,取材现实,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

大胆突破,带有急先锋的批判主义性质。

小说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人”的融合典型化手法,使人物形象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历史内容,同时又具有个性化。

鲁迅还采用白描手法,用极精湛的笔墨写景咏物,勾勒形象,讽刺手法鲜明。

鲁迅的杂文特点,他的杂文有《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伪自由集》等,他的杂文广博深厚,对旧社会旧文明和复古更是批评的淋漓尽致。

鲁迅的杂文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绘声绘色的描写。

他的杂文更具有抒情性和讽刺性。

《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类抒情性杂文,都是情文并茂,情感浓烈深沉。

《友邦惊诧论》更是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鲁迅的散文更具“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代表作《朝花夕拾》十分注意人物刻画,性格描写细致入微,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以浓烈真挚的感情叙事写人,以白描、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

他的文章犀利深刻,无不闪耀着对社会批判的锋芒,嘲谑讽刺,文笔朴实优美。

鲁迅的文学作品,特点

鲁迅的文学作品,特点

鲁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文学作品博大精深,风格独特。

他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杂文。

他的文学作品的特点包括:
讽刺和批判性强:鲁迅的作品经常讽刺和批判社会中的腐败、偏见和不公正,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创新性强:鲁迅的作品不仅具有良好的艺术性,而且具有创新性。

他的小说和散文通常采用了新的表现手法,比如用第一人称叙述、写梦境和臆想,以及在文章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

情感真挚:鲁迅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类的痛苦和苦难,并用他的文字表达出来。

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动,并且能够激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小说代表作:鲁迅的小说代表作有《呐喊》、《阿Q正传》、《故事新编》、《狂人日记》、《药》等。

这些小说描写了人类社会的荒诞和愚昧,讽刺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散文代表作:鲁迅的散文代表作有《故事新编》、《狂人日记》、《祝福》、《追忆似水年华》等。

这些散文充满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观察和思考,并且常常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基础。

戏剧代表作:鲁迅的戏剧代表作有《玉蒲团》、《茶馆》等。

这些戏剧通过描写人物的命运和性格,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

总的来说,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了他早期创作的26篇短篇小说和散文。

这本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零九文学运动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将从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朝花夕拾》的特点。

首先,从写作特点方面来看,《朝花夕拾》有以下几个特点:1.思想深刻:《朝花夕拾》中的作品思想深刻,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犀利的批判。

他通过故事情节以及对人物的描写,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道德的沦丧以及人性的丑陋,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2.现实主义风格:《朝花夕拾》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鲁迅以写实的手法,具体地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通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描写来表现社会现实。

他用平民眼光来观察、呈现和批判社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痛苦,准确地刻画出封建社会的现实。

3.多样性:《朝花夕拾》作品题材多样,内容涵盖了鲁迅对社会现象的各个方面的思考。

有的作品揭示了封建家庭、婚姻的黑暗现实,有的作品讲述了平民百姓的困苦生活,有的揭示了社会的伪善和虚伪。

这些不同的题材展示了鲁迅的创作广度和丰富性。

其次,从艺术风格方面来看,《朝花夕拾》也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洁明快:鲁迅的散文风格简洁明快,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华丽的修饰和夸张的修辞。

他用简洁的表达方式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和环境,给人一种明快的读者体验。

2.反讽和讽刺: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多用反讽和讽刺来揭示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丑恶。

他以一种幽默而尖锐的方式批判社会中的不公和不道德现象,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社会的悲哀。

3.冷峻的写实主义:《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多以冷峻的写实主义风格为特色。

他不回避真实的社会问题,以冷峻的态度揭示人们内心的阴暗和社会的黑暗,给读者以冲击和思考。

总结起来,《朝花夕拾》的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体现了鲁迅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现实主义文学追求的坚持。

他以真实的故事情节和犀利的批判洞察力,呈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鲁迅好句子摘抄

鲁迅好句子摘抄

鲁迅好句子摘抄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的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表达而著称,其中尤以他的好句子为人称道。

本文将从鲁迅的好句子入手,探讨他的散文艺术。

一、鲁迅的好句子鲁迅的好句子,简洁而有力,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这些好句子多是鲁迅在散文中的精华,不仅表达了他深刻的思想,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鲁迅好句子:1. “我所理解的‘文学’,就是用最少的言语,表达最多的思想。

”——《致青年文学家书》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狂人日记》3. “永远的事情没有,只有永远的矛盾。

”——《伪自由书》4. “千万不要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子里,那样就看不见天空了。

”——《故乡》5. “真正的勇气,是在知道自己必败无疑的时候,依然坚定地前进。

”——《伤逝》二、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鲁迅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表达,这些艺术特点使他的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1. 深刻的思想鲁迅的散文思想深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

他的散文不仅关注社会现实,而且关注人的心灵世界,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弊病。

他的散文思想不仅有批判性,而且有建设性,呼吁人们要有自我救赎和社会改革的勇气和决心。

2. 独特的风格鲁迅的散文风格独特,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他的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3. 精湛的表达鲁迅的散文表达精湛,他善于捕捉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他的散文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感,而且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情感,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三、鲁迅散文的现实意义鲁迅的散文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一、思想的自由驰骋《朝花夕》中,鲁迅在《无常》一文里,围绕着活无常的故事,忽而人间,忽而阴间,忽而“下等人”,忽而正人君子,他想得多么广,多么远,又多么自如呵!他想到:我们的人民——统治阶级眼中的“下等人”,是怎样地“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

没有一点“生的乐趣”,他们竟然“神往”于“阴间”,这期间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不平,多少愤怒啊!他想到:就是这些被统治者踏在地上的“下等人”,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创造了“活无常”,这是一个怎样“活泼而诙谐”,“爽直”而“有人情味的可爱的形象啊!这些“下等人”就是值得尊敬的珍贵的美的艺术品。

他想到:有压迫,必定有反抗。

即便在阳间不能反抗,就是到了阴间也要反抗!不是到了阴间无论贵贱,无论贫富,……有冤的得申,有罪的就得罚吗?“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哪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活无常的歌声不正代表人民的呼声吗?他想到“阳间”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又是多么的可恶!他们竟然不如“活无常”有人情——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吗?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这乾坤颠倒的世界啊……这真是:才华横溢,浮想联翩!一个最普通的题材,经过鲁迅上下驰骋的开掘,竟然引发出如此丰富,而又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我们当前的一些散文,或所谓美文,读起来如此乏味,不正是因为站得不高,看得不远,想得不深吗?要想写好散文,就得老老实实向鲁迅学习,在“思想的开掘”上下一番功夫,让“思想冲出牢笼”,展开翅膀飞起来。

二、内容的自由驰骋读鲁迅的《朝花夕》,你就像走进一个丰富的知识之林,科学的道理、历史的知识、生活的掌故、故事、神话、传说……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使你大有“应接不暇”之感。

《狗、猫、鼠》里有鲁迅自己的文章《兔和猫》,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德国文学家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的国民童话》里关于猫与狗的故事,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筋斗”的猴,“请安”的象;有关于猫的特性的绝妙描写;有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讽刺画家的铜版画;有学者弗里特的精神分学说;有美国诗人和小说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有中国《北史》关于“猫鬼”之说;有“八戒招赘”“老鼠成亲”的民间花纸;有“老鼠数铜钱”的传说;有关于隐鼠墨猴的有趣描写……这么丰富!这么渊博!你能不赞叹吗?你能不被深深吸引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比起当前的一些无病呻吟的散文,只有几个干瘪的条条,纯粹是在做文字游戏,真是有天壤之别啊!那么我们写文章为什么不敢放开写呢?为什么要把如此丰富的生活写得如此枯燥无味?为什么要把如此广阔的天地变得如此狭窄呢?既然是“散文”,那就散一些吧。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分类表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分类表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分类表摘要:一、朝花夕拾十篇散文的内容概述二、朝花夕拾十篇散文的主题思想三、朝花夕拾十篇散文的艺术特点正文:《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收录了十篇富有哲理和思考的散文。

这些散文主题丰富,风格各异,展现了鲁迅先生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

一、朝花夕拾十篇散文的内容概述《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包括《闲话一则》、《闲话二则》、《闲话三则》、《闲话四则》、《闲话五则》、《闲话六则》、《闲话七则》、《闲话八则》、《闲话九则》和《闲话十则》。

这些散文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人生经历、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些散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思想变迁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二、朝花夕拾十篇散文的主题思想《朝花夕拾》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鲁迅先生在散文中生动地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生活,表达了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2.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和总结。

鲁迅先生在散文中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从中提炼出了许多人生哲理,对于我们思考人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3.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鲁迅先生在散文中,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展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朝花夕拾十篇散文的艺术特点《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严谨。

鲁迅先生在散文中巧妙地运用了闲话体的结构,使得整部作品既有独立成篇的散文,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2.语言优美。

鲁迅先生的散文语言简练、优美,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有现代文学的气息。

3.思想深刻。

鲁迅先生的散文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

综上所述,《朝花夕拾》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的散文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散文的艺术特点
是现代中国里的标志性的里程碑,他的白话文有如一颗巨石,沉沉地砸向当时国人麻木的心灵。

鲁迅的亦是如此。

他的散文不但在为白话文的传播上做出了贡献,更在于皆由此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对“好的”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黑暗的长空里划出一道黎明。

因此,鲁迅的散文亦是不下于其小说的于中国文学的重要存在。

下面就来浅述几个在鲁迅散文中比较明显的特点。

一、注重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具有音乐美和画面美。

鲁迅是现代散文诗的重要开创者,此类散文集结于《野草》中。

《野草》是鲁迅先生写于20年代的散文集,初看,我们可能会感觉其语言艰涩,含意颇深,再细看,我们就会品出鲁迅先生那满腔的热情与真诚。

《野草》是一部象征主义的艺术精品,其中最具艺术特色的是运用象征方法而创造的各种形象。

比如借用“小红花”象征美好的愿望,借用新月象征新希望等等,以创造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旧思想的复苏,对新思想的退潮感到的彷徨与苦闷,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精神、追求精神、牺牲精神。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恰当地表现了当时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

同时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其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使之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很有感情。

鲁迅也注重写实手法、抒情手法的并用。

语言精致形象、饱含深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文章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很生动,景色明朗,充满温暖愉悦的情绪,不难看出鲁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鲁迅善于将深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现于所写景物之中,以富有特征性的自然之物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

《野草》以深的思想哲理和成熟优美的语言艺术放射异彩,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运用平铺直叙使文章具有真实感。

鲁迅的回忆散文收于《朝花夕》集中,是鲁迅先生对往事回忆的真实记录。

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大量的运用了平铺直叙的表达方式,这使这部作品在语境上达到了亲切而又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但同时又能将深的思想蕴藉于平淡质朴的写人记事的笔墨间。

“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
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役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要好得远。

”这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景物描写即为“平铺直叙”此类文风的典型例子,从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不仅能够让我们于娓娓到来的平静中体会到鲁迅先生温情的那一面,更能使两者之间产生真实感的共鸣。

三、语言逻辑的严密和及受欧化的影响。

对鲁迅略知一二的人大都应该知道他与各大学究在二三十年代的那一系列笔战,他由此而发扬出来的“刀笔”文风则更是著名。

善于玩弄文字技巧,尽讥讽之能事是“刀笔”的风格,因而要求词法,句法,章法上,都必须逻辑严密,构架精整才不会遭到同样诟病。

我们可以分鲁迅的文章,他的措词、造句、谋篇、伏笔、呼应几乎无懈可击,这样缜密的行文风格给他的散文创作带来了影响,使后者常常带着明显的逻辑色彩,使写出来的文章更具有批判力度。

此外,鲁迅独特的话语方式还得益于他广博的杂学,早年对古文的研究以及此后西方文学对其的影响。

对古文的学习使拥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而欧化的影响则让他的文章中时常夹杂着许多非常规语法,或省略成份,或定语前置,或状语后置等,这大大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

“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我梦见自己躺在床上,在荒寒的野外,地狱的旁边。

我绕到后,才见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

”(《失掉的好地狱》)“ 水村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是一件极舒服的事。

”(《自言自语·序》)
四、虚词的运用。

但凡读过鲁迅作品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鲁迅在作品中用了很多虚词。

他的散文句法跌起伏,思维四突全倚伏着虚字。

甚至在许多语法书中,在选取复句的类型时亦多用鲁迅的那些充斥着虚词的复的。

“倘使要看个分明,那么,《玉历钞传》上就画着他的像,不过《玉历钞传》也有简不同的本子的,倘是本,就一定有。

”(《无常》)“ 他们以为这一件事情(指面子),很不容易懂,然而是中国的精神纲领,只要抓住这个,就像二十四年前的抓住子一样,全身都跟着动。

”( 《说“面子”》)“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小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二十四孝图》)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看到,鲁迅的散文常虽用到“无论、但、因为、虽然、所以、甚至、甚至于、甚而至于、不过,然而……”,但他用的这些,却少有成对的、规范的出现的。

这或许也是鲁迅在虚词运用中的独特之处吧。

总而言之,鲁迅的散文在写作手法上有多用象征及喜平铺直叙两大特点,而在语言方面则受欧化影响,文章多呈理性化逻辑化语言方式。

而其个人在遣
词造句上又有使用虚词这一偏好。

我所感触到的鲁迅散文的特点大致归此四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