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合集下载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一、辛弃疾生平的三个时期
1、22岁之前,参加北方反抗金人的义军, 22岁之前 参加北方反抗金人的义军 22岁之前 参加北方反抗金人的义军, 英勇杀敌。 英勇杀敌。 2、23到42岁,坚定的主战派,《美芹十 23到 坚定的主战派, 23 42岁 坚定的主战派 九议》 在南宋的“孤危” 论》、《九议》;在南宋的“孤危”处 境。
《鹧鸪天》 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嫰芽, 陌上柔桑破嫰芽,东邻蚕种已 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 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 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 春在溪头荠菜花。
《鹊桥仙》 鹊桥仙》
• 辛词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 拥抱人生, 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 情与悲愤。情感大起大落, 情与悲愤。情感大起大落,反差强 甚似李白。 烈,甚似李白。 •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3、表现方法上的“以文为词” 表现方法上的“以文为词”
• 借鉴古文辞赋的章法、议论、对 借鉴古文辞赋的章法、议论、 话问答手法以及散文化的句法。 话问答手法以及散文化的句法。

松冈避暑,茆檐避雨, 松冈避暑,茆檐避雨,闲去闲 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 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 前回醒处。 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 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 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 一天风露。 一天风露。
三、辛词的艺术成就
• 1、多种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 、 • 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国志士、民族英 最具代表性的是爱国志士、 雄。或奇伟英豪,或狂放不羁,或 或奇伟英豪,或狂放不羁, 慷慨悲凉。 慷慨悲凉。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9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 辛弃疾 和辛派爱国词人
辛弃疾,原字坦夫, 辛弃疾,原字坦夫, 后改字幼安, 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 稼轩居士,宋济南历城 稼轩居士, (今山东济南)人。 今山东济南)
第一期(1140-1162) 第一期(1140-1162)沦陷及起义期 第二期(1162—1181) 第二期(1162—1181)南渡初期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 第三期(1181—1203)闲居带湖、瓢泉时期 第四期(1203—1207) 第四期(1203—1207) 晚年再起, 晚年再起,参与北伐时期
意象的转换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 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 至柳永、张先、苏轼而为之一变, 至柳永、张先、苏轼而为之一变,他们开拓创造出 与文士日常生活、 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 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 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 苦难、社会现实相关的意象。 苦难、社会现实相关的意象。辛弃疾本就是一个军 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 人,熟悉军事生活,又时刻期待着重上沙场。刀枪 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 剑戟、戈箭弓矛、铁马、军旗、将军、士卒等意象 就自然呈现于笔端。 就自然呈现于笔端。稼轩词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 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再一次出现大的转换。
2、对皇帝的不满和对投降派的愤怒谴责。 《摸鱼儿》: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水调歌头》: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 北有神州。 《贺新郎》: 叹夷甫诸人清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 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 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概述南宋中期辛弃疾的出现,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完成了爱国豪放词思想与艺术的双重开拓和完美结合,开创了婉约词与豪放词并驰、长期共存的新格局。

与陈亮、刘过等联手进行创作,并影响到以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作家,文学史上称之为辛派词人。

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他进一步深化词艺,增强了传统词体的思想意蕴与艺术表现力,使词坛走向新变,在他的影响下,格律词派应运而生。

南宋后期基本上沿着辛弃疾和姜夔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形成了两大创作阵营:一派是辛词的继承人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内容多感时伤世,情调则沉痛悲郁;另一派是姜词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内容上多抒发凄凉怨情,情调上追求高雅脱俗。

吴文英在艺术上有较大突破、刘克庄在题材上有一定拓展外,南宋后期词坛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

第一节辛弃疾p129、p175一、辛弃疾的生平、创作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

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1.(1140-1162)为率众起义,擒贼南归时期。

绍兴3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

22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

率领50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江阴签判。

开始了词的创作,可惜并没有流传下来。

2.(1162-1181)为辗转任职,筹措恢复时期。

《美芹十论》、《九议》,指陈任人用兵之道,谋划复国中兴的大计,切实详明。

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

“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预备江西上饶隐居。

淳熙八年(1181)冬,42岁,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 词牌名出自汉代张衡的《四愁诗》:“美人 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经典咏流传《青玉案·元夕》
❖ 东风夜放花千树 ❖ 更吹落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凤箫声动 ❖ 玉壶光转
❖ 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灯火阑珊处
❖ 东风夜放花千树 ❖ 更吹落 星如雨 ❖ 宝马雕车香满路 ❖ 凤箫声动 ❖ 玉壶光转 ❖ 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珊处
辛派词人
南宋中后期,在辛弃疾影响下,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 爱国词派,文学史上称之为“辛派词人”。其中主要有陈 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
1、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是南宋后期重要 的辛派词人,有《后村长短句》。他发展了辛词奔放疏直的 一面,较之辛词更为散文化、议论化,但因议论过多而失之 散漫,终不似辛之精深含蓄。代表作有《贺新郎·送陈真州 子华》、《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和《沁园春·梦浮若》 等。
❖ 辛弃疾以农村自然清新的风景、纯朴恬淡的风 情来抚慰自己在官场上受伤的心灵。从这样对 比的角度看农村生活,农村的所有事物与人都 将被诗意化。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客观上 就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否定。这种创作态度, 是与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相近,而与宋代的山 水田园诗人的创作有一段距离。
❖ 辛弃疾的《清平乐》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 色的农村风俗画:
4、张炎(1248一1320),字叔夏,南宋格律派的最 后一个词人,有《山中自云词》,代表作为《解连环·孤 雁》。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65岁的时候出任镇江知府的时候写的。

06 宋词研究: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06 宋词研究: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一、爱国词
辛词中内容最集中、最进步的当属爱国词。 辛弃疾首先是一个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杀 出来的爱国斗士,他具有其他作家所不具备 的戎马生涯,而且具有一个伟大军事家的素 质和才华。实大而声宏,膏沃而光晔,他词 中的爱国思想比其他作家就更自然、更充沛、 更坚实、更真切。他决不仅以旁观者的身份 去作爱国词,也不必有意地去“作”爱国词, 他只须让一腔真情宣泄出来就自成绝调。
又如《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 忽见。
三、闲适词
辛弃疾在上饶、铅山赋闲近二十年,写下了 不少流连诗酒、啸傲溪山,表示与世相忘的 作品。但对慷慨有大志的辛弃疾来说,“闲 适”并非所愿,因此在这类题材的作品中, 很多都包含了一种牢骚、怨艾,以致不满、 怨恨的感情,因而这类作品又绝不是闲适所 能范围的。如《水调歌头· 盟鸥》:
为了创建豪放词风,辛弃疾使用了一系列相 应的艺术手段。 他善于塑造鲜明、生动、虎虎有生气的艺术 形象。辛弃疾笔下的人物常是慷慨悲歌、雄 姿英发的形象。 辛弃疾笔下的景物和场面也多飞动壮观饱含 豪放色彩。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和《菩萨蛮》(郁孤台下 清江水)等,都有这种特点。
下片借典抒怀,词人借写晋代和三国时的人 物典故,表现了自己欲进不能,欲退不忍的 进退两难的处境。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 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 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 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 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 百读不厌。
辛弃疾承受的是传统儒家教育,也濡染了佛 老思想。其人生观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 主;但在退职闲居,特别是他的晚年,因抗 金理想不能实现,喜欢出入老庄、谈禅说佛, 向归依自然、乐天知命的佛老中求解脱,时 而流露出消极颓唐情绪。这是当时一般文人 儒士的共同点。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三、辛词的思想内容

1. 辛弃疾首先是一个民 族英雄、爱国斗士,他的 词是充溢着勇于承担济世 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英雄之 词、爱国之词,因而抒写 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 自我形象就成为贯穿于他 全部词作的主旋律,并以 此为中心,进行了多角度 的抒写。
(1)追忆当年虎啸风生的战斗生活,抒发自己抗金 北伐、收复中原的爱国热情。 辛弃疾平生以英雄自许、并以英雄许人,同时也积极 投身时代激流,亲自参加了抗金斗争,写出了不少 “气吞万里如虎”的壮词,塑造出叱咤风云的少年英 雄形象。 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 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五、辛弃疾词的地位与影响


刘克庄《辛稼轩词序》:“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 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艳绵密者,亦不 在小晏、秦郎之下。” 元好问《遗山乐府》:“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 到辛稼轩。”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 温婉,成悲凉。” 《四库提要》:“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 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 一宗。” 陈洵《海绡说词》:“南宋诸家,鲜不为稼轩牢笼者。”
宋军符离溃败之后,朝庭改变抗金方针,同金议和。此词 作于孝宗隆兴元年(1163)建康一次酒宴上,张浚读后曾 为之罢席。洙泗:二水名,流经曲阜。区脱:胡人在边疆 所筑供了望用的土室。名王:胡人首领。干羽:禹时文舞 之具,传说禹曾以舞干羽使有苗降服。翠葆:翠羽装饰的 车盖。 3、张孝祥词的旷放风格。如《念奴娇· 过洞庭》、《西江月》 等 《念奴娇· 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 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 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 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 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第九章___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九章___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此词是刘过仿辛体之作。据说辛得此词后 “大喜,致馈数百千,竟邀之去,馆燕弥 月”。(岳珂《桯史》卷二) 天竺:西湖北山上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 竺三寺。 东西双涧:指西湖灵隐寺的东西两涧。白居 易《寄韬光禅师》:“东涧水流西涧水,南 山云起北山云。”
【本节推荐参考书目】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 社1993 刘扬忠《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0 施议对《辛弃疾词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这首词实际上是借游戏为文来发牢骚,表现 政治上失意的愤懑和幽怨。全词以对话构成, 以文为词,以议论为词,气势恢弘,气韵沉 雄,词中罕见。 刘伶是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好酒。“常乘 鹿车,携一酒壶,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 ‘死便埋我。’”达,指对生死看得很轻。
三、辛派词人及其评价
1.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革新精神, 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辛词的影响下,同 时或稍后,不少词人与他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 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他们以共同的爱国思 想,借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多为恣肆粗犷的词 风。这些作家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以及南宋 末的刘辰翁等。另外,南宋前期学习苏轼词风的张 孝祥,被看作是辛派词人的先驱,与辛弃疾同时而 词风相近的陆游,也被视为辛词一派。
二、刚肠似火,色笑如花
1.辛词分类。 a) 用雄豪激荡之笔,表现报国的雄心和失意 的悲愤。 b) 登临怀古,抒发忧愤。 c) 运用词的传统题材、传统手法,表现对时 局的忧虑、对个人遭际的感愤。 d) 表现农村闲居生活情趣,描写农村景色和 农村习俗。 e) 其他感事、抒怀、言情之作。
2.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跳荡的笔势,奇幻的结构以及出奇的幻想、 个性化的夸张和拟人化表现,构成丰富多彩 的艺术世界,这成为辛词最突出的艺术特征, 也是它作为豪放词的根本所在。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西江月 · 兴 遣
醉里且贪欢笑, 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 始觉古人书, 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 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 以手推松曰: “去!”
三是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 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一、词的内容与写法。
上片由写景到抒情,感情渐趋强烈。 阔大的江天——远山的献愁供恨 —— “落日”三句借景喻情 ——“把吴钩” 三句直抒胸臆。
词下片直接言志,具体申说无人会的 登临之意,用了三个典故: 1、“休说”三句用《晋书· 张翰传》 典故。说自己不肯学季鹰,为吃鲈鱼 就忘记世事。 2、“求田”三句用《三国志· 陈登传》 典故。表示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3、“可惜流年”三句用《世说新语》 桓温典故。说明壮志未愁而人已老大。
第九章
辛弃疾和 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
1、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一 生三个时期:起义南归(23岁以前); 辗转任职(24-42岁);被贬家居和反 复起用(43-68岁)。陆游“但令小试 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夸。” 2、辛弃疾的抗金愿望无法实现,于是 慷慨入词,创造了豪壮词风。
第二节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 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 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 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 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 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 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 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迈的《稼轩记》


济南辛候幼安……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 财占地十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 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 作轩下临之,是为稼轩。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 真秉耒耨之为者。东罔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 款竹靡,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 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 (《洪文敏公集》卷六) 陈亮:始闻作室甚宏丽,传到《上梁文》 ,可 想而知。见元晦说,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曾 睹。此老必不妄言。(《龙川文集》卷二一)

辛派词人

辛派先驱:张孝祥

辛派中坚:陆游、
陈亮、刘过

后期辛派词人(辛
派后劲) :刘克庄、
陈人杰、刘辰翁、
文天祥
陈亮
陈亮(1143-1194)字同甫,
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 属浙江)人。喜谈恢复,屡上书 论画,平生三罹大狱。51岁状元 及第,不久去逝。有《龙川文 集》。



他为人豪侠,才气超迈。曾因酒后放言犯上, 下狱,孝宗说:‚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 后因家僮杀人入狱,得辛弃疾等人营救得免。 与辛关系密切,光宗时进士第一。他为人好议 论政事,词也好议论,以气势见长,直抒胸臆, 语言斩截痛快,风格雄放恣肆。 陈亮词以气势见长,往往直抒胸臆,语言斩截 痛快,风格雄放恣肆。但过分外露,缺乏内敛 而少馀蕴。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 虏》。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 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 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 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陈廷焯说换头五句‚精警奇肆,几于握拳透 爪。可作中兴露布读‛(《白雨斋词话》卷 一)
刘过《西江月》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
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 贺。

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 变革。前人作词,除从现实生活中提炼语 言外,主要从前代诗赋中叹取语汇,而稼 轩则独创性地用经史子等散文中的语汇入 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 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2)闲适消遣类
A、俳谐词 北宋神宗、哲宗(1068~1100) 两朝,曾盛行过滑稽谐谑词,但包括苏 轼在内,整个北宋的谐谑词,都是滑稽 调笑,少有严肃的深意。稼轩本富有幽 默感,遂利用这一度流行的谐谑词并加 以改造,来宣泄人生的苦闷和对社会种 种丑行的不满,从此谐谑词具有了严肃 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蕴。
辛之影响
他为宋词人成就最高者(数量、成
就、地位),为宋之集大成。 他比苏进一步扩大了词境,真正 ‚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对同时代 人产生极大影响,以至形成‚辛派 词人‛。
辛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
‚转益多师是吾师‛,学
各家之长而自为体,风格 多样而独具。如集中有 ‚效易安体‛、‚效希真 体‛等。




(3)咏史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 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 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苏辛不同


苏——清旷、超逸,有哲人的通透、达观; 辛——豪壮、沉郁,有英雄的激愤、雄傲。
辛派词人
(一)辛派词人的共同特点 1、承辛弃疾豪放词风,意象多宏肆。意 境慷慨激昂、雄豪悲壮 2、以抗敌爱国、感抚时事为主要创作内 容 3、以文为词,使词更进一步散文化、议 论化 4、虽重音律,但辞藻秀丽不及格律词人。
三、辛弃疾词的地位与影响
刘克庄《辛稼轩词序》:‚大声鞺鞳, 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 苍生以来所无。其秾艳绵密者,亦不在 小晏、秦郎之下。‛ 元好问《遗山乐府》:‚乐府以来,东 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稼轩敛 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 《四库全书总目》:‚其词慷慨纵横,有 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 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 宗。‛ 陈洵《海绡说词》:‚南宋诸家,鲜不为 稼轩牢笼者。‛

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 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 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 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 道是、清光更多。

B、闲适词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依浑 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 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晋书〃殷浩传》:殷浩贬官后,表面上口无怨言, 但内心很痛苦,终日空书,作‘咄咄怪事’四字。 书空,用手在空中写字。咄咄,表惊讶和叹息的声 音。 暂时退休。《旧唐书〃司空图传》:司晚年以足疾 乞退,居中条山,筑三休亭,作《休休亭日记》, 谓量才、揣分、耄聩,三皆宜休。
其人格魅力——英雄豪气。
争议:贪财——“用钱如泥沙”,
搜刮民财。“稼轩”规模宏大,有 百楹(洪迈)。香港大学罗忼烈《漫谈
辛稼轩的经济状况》。
好色——有整整、钱钱、田田、香
香、卿卿、飞卿等六位侍妾 。 暴吏——“护吏而疾民”,“杀人 如草芥”,滥用爪牙。
岳珂《桯史》卷二

嘉泰癸亥岁,改之(刘过)在中都,时 辛稼轩帅越,闻其名,遣介绍之。适以 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沁 园春》一词,并缄往,下笔便逼真。其 词曰……辛得之大喜,致馈百千。竟邀 之去,馆燕弥月,酬唱亹,皆似之,愈 喜。垂别,周之千缗。
C、乡村词


杜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 青草。醉里吴音相 媚好,白发谁家翁 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 卧剥莲蓬。
清人陈廷焯:
“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概,
而机会不来,正则为郭、 李,为岳、韩,变则为 桓温之流亚。”
1、题材丰富,包罗万象,无意不可入

辛弃疾在词中展示的是他完整的精神世 界,毫无保留,与欧、苏等大家不同。 辛不以词为“小道”。辛的一腔壮志无 处发泄,选择词来抒发,而不仅仅是表 达思想。徐釚《词苑丛谈》卷四引黄梨 庄的话说: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 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 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父抵掌谈论,是何 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 一寄之于其词。
其词多战争意象,如‚金戈铁 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心装 天下事,其气度、胸襟阔大, 词是其外在表现。
(2)手法:好用比兴。好用典,
‚掉书袋‛。 好以文为词:多议论、以散文 句法、章法入词,甚至用对话 入词。
以文为词
以文为词:将古辞赋中常用的章
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如《西江月》:‚醉里且贪 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 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 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 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弃疾与辛派词人
十二世纪下半叶,中兴词人群有 二
一是以辛弃疾为代表辛派 词人群; 一是以姜夔为代表骚雅词 人群。
辛弃疾
(1)生平:字
幼安,号稼轩, 历城(济南) 人。有人把易 安、幼安并称 济南“二安”。
闵泽平《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2)个性。A、英雄,治国、平天下,提 倡事功,希望建功立业。 抗战,在湖南建“飞虎军”; 统治者常常把他作为解决难题的人物,如赈 灾、平定暴乱等,“缓急有用” 。 B、才略过人,大胆果敢。如杀张国安。 C、不甘居人下,锋芒毕露——人际关系不 好。
(1)爱国词——表现英雄形象



词中辛弃疾、诗中陆游充满爱国斗志,终生不忘恢复 故土。词中表现抗金生活、怀念故国、壮志未酬的感 慨。 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 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 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 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辛弃疾 平生以英雄自许,渴望成就英雄的伟业,成为曹操、 刘备那样的英雄。 范开《稼轩词序》:‚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 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 直陶写之具耳。‛
(4)语言或庄或谐,丰富多彩。
多典故、俗语、成语,比如 《论语》、《孟子》中的句子, 药名等皆入词。
用经用史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怅平 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 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 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 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 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 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 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 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 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於知已,真少 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於所爱,物无美恶,过 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 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 去,招则须来。‛
他南渡之初的十来年间所为,由于
爱国壮志不得实现,政治苦闷,有 话不便明说,故借历史事实作比。 他这种以历史作比的手法是形象思 维领域的拓展和充实;他使用典故, 也不是一般地应用本来意义,多能 推陈出新,形成更深刻的内容,这 是艺术构思上的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