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
耳穴 PPT课件

屏上切迹
屏间切迹
耳屏是指耳廓前面的突起,又称“耳珠”,分为外侧面(表面) 和内侧面(内壁)。在耳屏上缘与耳轮之间的凹陷,称为“屏上 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称为“屏间切迹”。
9 个 穴 位 。
耳 屏
五 官 内分泌
“ 外 鼻 ” 、 “ 肾 上 腺 ” 、 “ 咽 喉 ” 、 “ 内 鼻 ” 、 “
所谓“耳穴”,是指分 布于耳廓上的一些特定 区域。它是耳廓皮肤表 面与人体脏腑、经络、 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 互沟通的部位,也是脉 气输注之所在。因此, 在耳廓的表面,凡是能 够反映机体生理功能和 病理变化的部位,可以 统称之为“耳穴”。
反应点
反射点
敏感点
阳性点
压痛点
低电阻点
良导点
刺激点
治疗点
由于人们认识耳穴的角度不同,通常又把耳穴称为“反应点”、 “反射点”、“敏感点”、“阳性点”、“压痛点”、“低电阻点” 点”、“刺激点”、“治疗点”。
三角窝
三角窝
盆腔、内生殖器
三角窝是指耳轮上脚、下脚之间所构成的 “△”形凹窝。三 角窝是与人体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角窝上”、 “内生殖器”、“ 角窝中”、“神门”、“盆腔”5个穴位。
为了 便于取穴,将 三角窝由 耳轮内缘至 对耳轮上、 下脚分叉 处分为前、中、后3等 份,中 1/3 为三角窝 3 区,再将前1/3分为上、 中、下3等份,上1/3为 三角窝1区,中、下2/3 为三角窝2区;再将后 l/3 分为上、下 2 等份, 上1/2为三角窝4区,下 1/2为三角窝5区。
三角窝 耳 轮
耳 屏
耳 舟
对耳轮
耳 甲
耳 垂
对耳屏
一般说,耳穴在耳廓 上的排列好象一个在子 宫内倒臵的胎儿,头部 朝下,屁股朝上,胸腹 躯干在中间。按照这样 的规律,人体的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五官七 窍,甚至更小的部位, 在耳廓都有相应区域。
耳穴ppt课件

耳穴治疗在焦虑和抑郁中的应用
临床试验表明,耳穴治疗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 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轻度焦虑和 抑郁的患者效果更佳。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耳穴治疗的机制
目前对耳穴治疗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其 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特殊人群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治疗环境
治疗反应
保持治疗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免风 吹和寒冷刺激。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感或明显疼痛, 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方法
日常护理
保持耳部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过度清洗和用力
搓揉。
饮食调理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 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04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感冒的耳穴治疗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过耳穴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
感冒时,可以选择耳穴中的肺、咽喉等穴位进行按压刺激, 以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同时,可以配合其他中医治疗方 法如拔罐、艾灸等,加强治疗效果。
失眠的耳穴治疗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通过耳穴治疗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耳针法是一种通过针刺耳部穴位刺激 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疗效迅速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 应用于临床。
耳穴按摩法
总结词
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耳穴按摩法是一种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无创伤 、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耳穴 ppt课件

[主治]睾丸炎,附睾炎,外阴瘙
痒。
5·肛门 [部位]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 [主治] 痔疮,肛裂。
6·耳尖 [部位]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
端处。 [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
炎,麦粒肿。 7·结节 [部位]在耳轮结节处。 [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
8·轮1 [部位]在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 [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
17.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律 紊乱(过速、过缓、不齐)、心绞痛、 高血压、冠心病等
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神 经衰弱、精神病、失眠、多梦
口腔炎、咽炎、失语等
18·气管 [部位]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
气喘 咽喉炎 感冒
19·肺 [部位]在心、气管区周围处。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胸痛、感冒
7·咽喉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
。 [主治]急慢性咽炎,失音,
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8·内鼻 [部位]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
。 [主治]感冒,鼻炎,副鼻窦
炎,鼻衄。
(六)对耳屏穴位 1·额 [部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 [主治]前头痛、头晕 失眠、神经衰弱
鼻炎、副鼻窦炎、牙痛、近视眼
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
2·食道 [部位]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 [主治]食道痉挛性狭窄、食道 炎、 吞咽后1/3处。 [主治]贲门疾患:如贲门痉挛、 呕吐、恶心、纳呆
胸闷不适
(七)耳甲穴位 4·胃
[部位]在耳轮脚消失处。 [主治]治疗各种胃病:胃炎、胃 溃疡、胃痉挛、胃肠功能紊乱、
9·腹 [部位] 腰骶椎内侧。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 伤,肥胖。
中医耳穴-ppt课件

2、神经体液学说 耳廓有丰富的神经分布 脊神经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
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 走神经的分支、交感神经的分支。 体液中神经乙酰胆碱、17羟皮质类固醇、三 磷酸腺苷、儿茶酚胺、内源性吗啡物质等对 全身的调节和整合作用。
耳神经血管分布图
3、全息理论 内蒙古的张颖清氏在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发 现DNA半保留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提出 了著名的生物全息论。
耳穴视诊法
变色(约50%):红色反应、白色反应、暗 灰色反应、深褐色反应。 变形(约20%):隆起、凹陷、点状、片状、 隆起伴有点片状凹陷或不规则凹陷。 耳穴皮肤粗糙不平增厚或是皱褶 丘疹(约15%) :常见点状丘疹或水炮样丘 疹 脱屑(约10%):白色糠皮样或鳞状脱屑 血管变化(15%):血管扩张、扭曲、网状、 血管中断。
(一)耳穴治病机理
1、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身体脏腑,皮肤孔窍,四肢百骸通过经络 与耳廓紧密联系,故有"耳为宗脉之所聚"。
中医认为疾病的途径:病邪-→经络口-→络脉-→节 --经脉-→脏腑。"有诸内必有诸外",脏腑有病也会 反映到经络口来,耳廓面积小,病经口更容易找。 当人体生病时,在相应耳廓上有反应点,刺激穴位 达到宣通经络、疏通气血、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等 功效。
(三)耳廓的分区
1.耳轮分区:共分为12区 2.耳舟分区:共分为6区 3.对耳轮分区:共分为13区 4.三角窝分区:共分为5区 5.耳屏分区:共分为4区 6.对耳屏分区:共分为4区 7.耳甲分区:共分为18区 8.耳垂分区:共分为9区 9.耳背分区:共分为5区
6.对耳屏分区:共分为4区 7.耳甲分区:共分为18区 8.耳垂分区:共分为9区 9.耳背分区:共分为5区
耳穴

踝 AH3 ,膝 AH4 ,髋 AH5 ; ②对耳轮下部分布着 坐骨神经 AH6 ,交 感 ,臀 AH7 ; ③对耳轮体分布着 腹AH8,胸 AH10,颈 AH12与腰骶椎AH9,胸椎 AH11 ,颈椎 AH13 。 四、三角窝(triangular fossa)穴位 主要是一些盆腔脏器穴。 具体如下:角窝上 TF1,内生殖器 TF2 , 角窝中 TF3 ,神门 TF4 ,盆腔 TF5 ;
《CLRH-A型耳穴探测器》各部件名称: 1、探 针;2、压力刻度;3、探测指示灯; 4、灵敏 度转盘; 5、笔扣电源开关; 6、笔扣、电池 紧固螺帽。
探测结果:绿灯亮时表示阴性,黄灯亮时表示 临界,红灯亮时表示阳性。可在阳性反应点上 进行贴压或针刺治疗。
大肠病、皮肤病的表现。又如,腰腿痛患 者在臀(AH7)、坐骨神经(AH6)出 现压痛敏感;胃痛患者在耳轮脚1区及耳 轮脚消失处(胃CO4)等可出现压痛敏 感点。 再如,邵文斌对100患者(包括各系统疾病) 的耳廓压痛点作了调查和统计。结果: 压痛点和疾病的符合率总平均为78.36 %。其中心血管疾病患为85.35%;泌 尿系疾病为86%;消化系疾病为84.4%; 四肢疾患为80%以上;头痛最高为100%。
皮肤电阻低等。这些现象可作为辅助诊断 的依据。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根据这些现象,并结 合患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可作出临床 诊断。 (二)具体诊断方法 ①直接观察法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直 接观察耳郭中有无脱屑、水泡、丘疹、 充血、硬结、疣赘、软骨增生、色素
沉着以及血管的形状、颜色的变异等。 如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针灸科观察350例 胃癌患的耳穴变化。结果发现在胃 (CO4)、十二指肠(CO5)等观察到血 管出现者 144 例占 41.1% ;胃、十二指肠 穴区等表皮能观察到血管枝伴有皮肤色 增深者 105 例占 31.1% ;胃、十二指肠穴 区等组织增厚伴有血管枝和压痛者 51 例 占 14. 5%;穴区呈灰暗贫血状者 50例占 14.3%。 ②压痛法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

耳穴疗法基础知识目录一、耳穴疗法概述 (3)1.1 定义与起源 (3)1.2 发展简史 (4)1.3 现代应用与发展趋势 (6)二、耳穴疗法理论基础 (7)2.1 耳廓的解剖结构 (8)2.2 耳穴与经络的关系 (9)2.3 耳穴与脏腑功能的关系 (10)三、耳穴疗法的治疗原理 (11)3.1 激发经气感传 (12)3.2 调节气血循环 (13)3.3 平衡阴阳 (15)3.4 提高免疫力 (16)四、耳穴疗法的诊疗方法 (17)4.1 选穴原则 (18)4.2 针灸方法 (18)4.3 耳压法 (20)4.4 按摩法 (21)五、耳穴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2)5.1 适应症 (24)5.2 禁忌症 (25)六、耳穴疗法的注意事项 (26)6.1 患者心理准备 (27)6.2 体位选择 (29)6.3 针刺深度与手法 (30)七、耳穴疗法的疗效评估 (31)7.1 疗效标准 (32)7.2 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33)7.3 综合评价与应用推广 (34)八、耳穴疗法的现代研究进展 (35)8.1 耳穴治疗仪的研制与应用 (36)8.2 耳穴疗法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38)8.3 耳穴疗法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应用 (39)九、耳穴疗法的传承与教育 (40)9.1 传统师承教育 (42)9.2 现代教育模式 (43)9.3 学术交流与培训 (44)十、结语 (45)10.1 耳穴疗法的价值与意义 (46)10.2 发展前景与挑战 (47)一、耳穴疗法概述耳穴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刺激人体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疗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
耳穴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和五行学说等,这些理论为耳穴疗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耳穴疗法的主要特点是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无需药物等。
耳穴

序
穴名
位置
主治
耳垂穴位
67
目1
耳垂正面,屏间切迹前下方
假性近视
68
目2
耳垂正面,屏间切迹后下方
假性近视
69
牙
耳垂正面,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画三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把耳垂分为9个区。耳垂1区为牙、耳垂2区为舌,耳垂3区为颌,耳垂4区为垂前,耳垂5区为眼,耳垂6区为内耳,耳垂5、6区交界线周围为面颊、耳垂8区为扁桃体,耳垂7区、9区为空白区。
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
38
咽喉
耳屏内侧面上1/2处
声音嘶哑,咽喉炎,扁桃体炎。
39
内鼻
耳屏内侧面下1/2处
鼻炎、鼻窦炎、鼻衄。
对耳屏穴位
40
对屏尖
对屏尖的尖端
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症、睾丸炎、附睾炎。
41
缘中
对屏尖穴与轮屏切迹之间
遗尿、内耳眩晕症
42
耳舟穴位
9
指
将耳舟分为6等份,自上而下,第一等份为指
甲沟炎,手指疼痛和麻木。
10
腕
第2等分为腕穴。
腕部疼痛。
11
风溪
指、腕两穴之间。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变应性鼻炎。
12
肘
第三等份为肘穴。
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13
肩
第4、5等份为肩穴。
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14
锁骨
第6等份为锁骨穴。
肩关节周围炎。
3
奇点
耳轮脚消失处,相当于胃区的前缘。
神经痛,上肢痉挛,高血压,忧郁症。
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

十、耳甲腔
口 2、食道 3、贲门 4、脾 5、心 6、肺 7、气管 8、三焦 9、内分泌
口
食道
贲门
脾
肺
气管
内分泌
三焦
口
脾
肺
内分泌
三焦
针对损容 性疾病重 点穴
目1
目2
牙
舌
颌
垂前
眼
内耳
面颊
面颊
扁桃体
目1
目2
颌
垂前
眼
面颊
面颊
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刺,可先治疗外耳疾患,针刺外耳、肾上腺、耳尖放血,待耳郭皮肤病变治愈后,再刺激耳穴治疗其他病变。
耳穴治疗方法
耳穴的刺激方法,随着现代科学及新技术的发展,日益增多,常用的刺激方法如下:
一、耳毫针法
耳针用的毫针,针长为5分,针的粗细有26号、28号、30号、32号等四种,针的构造为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尖五部分。
健肝血 取穴:肝、肾、三焦、脾,内分泌、皮质下、相应部位。
健脾助运 取穴:脾、胃、小肠、胰、内分泌、皮质下、口。
取穴:
主穴:内分泌、缘中、兴奋点、额、丘脑、饥点、肾、大肠、三焦、肺、相应部位。
配穴:浮肿加腹水点;便秘加肺;女性月经不调者加内生殖器、卵巢。
Part 02
关于减肥
一调:调整内分泌功能。
02
精神状态好,睡眠时间缩短,平时及晚间易困情况明显好转,自觉精力旺盛。据统计,80%患者治疗后,排大便次数可增加1次,有利于减轻体重。
体会:
腹部轻松感。治疗一个疗程后,有些肥胖病患者,虽然体重未见明显减轻,但是腹部胀满感减轻或消失,活动较前灵活,可能与脂肪重新分布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选用有效耳穴。如耳 中穴可用于治疗膈肌痉挛、皮肤病;止 痛、镇静、安神取神门穴。
3.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知识选用有 关耳穴
如月经病选内分泌,神经衰弱选皮质下等。
4.按病变部位选穴
根据临床诊断属某一部位的疾病,即选用 相应的耳穴。如眼病选眼;胃痛选胃穴; 妇科病选内生殖器等。
再如,邵文斌对100患者(包括各系统疾病) 的耳廓压痛点作了调查和统计。结果: 压痛点和疾病的符合率总平均为78.36 %。其中心血管疾病患为85.35%;泌 尿系疾病为86%;消化系疾病为84.4%; 四肢疾患为80%以上;头痛最高为100%。
而且,经过调查,初步找出压痛点出现的 规律:压痛点在病变的同侧出现者最高; 一侧有病双侧出现者次之;交错出现者 最少。压痛点主要反应病变之解剖部位; 慢性病变的压病点多被同时存在的急性 疼痛所遮盖。他们认为无论身体那一个 部位有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都会出现 过敏点(压痛),且随病变的痊愈而消 失。
屏尖
(8)对耳屏:对耳屏、对屏尖、屏间切迹。 (9)外耳门
2、耳郭背面 3、耳根
第二节 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一、耳与脏腑的关系
(一)中医学认为,人体虽分脏腑经络、 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器官和组织,但 它们都是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就耳来说, 它并不单纯是一个孤立的听觉器官,而 是和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3、中国学者在耳针学上其后的成就可以是 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如陈筑荪等发现耳穴「电阻低、电位高」 的特性,并发明一系列的耳穴探测机和 治疗机器。河南洛阳的李家琪发表了耳 穴压豆疗法,开创了耳穴疗法的一个新 路向——非创伤性的耳穴疗法。
4、近年来,我国加强了耳穴的研究与应用。 耳穴治疗的适应征不断扩大,已由几十 种发展到一百余种。1987年成立了全国 耳穴研究会。1992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提出,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 位”。
如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 荨麻疹等能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
5.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绝 经期综合证等,耳针有改善症状,减少 药量、青年扁平疣等,耳针能 恢复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加速疾 病的痊愈。
7.各种慢性病
如腰腿痛、肩周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 等,耳针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AT2,枕 AT3 ; ②边缘有:对屏尖,缘中,脑干 ;
③内侧面有:皮质下 AT4 。
七、耳甲(conchae)穴位
①围绕耳轮脚是消化道区,具体如下:口 CO1,食道 CO2 ,贲门 CO3 ,胃 CO4 , 十二指肠 CO5 ,小肠 CO6 ,大肠 CO7 ,阑尾 ;
②耳甲艇是腹腔脏器区,具体如下:艇角 CO8 ,膀胱 CO9 ,肾 CO10 ,输尿管 , 胰胆 CO11 ,肝 CO12 ,艇中 ;
如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针灸科观察350例 胃癌患的耳穴变化。结果发现在胃 (CO4)、十二指肠(CO5)等观察到血 管出现者144例占41.1%;胃、十二指肠 穴区等表皮能观察到血管枝伴有皮肤色 增深者105例占31.1%;胃、十二指肠穴 区等组织增厚伴有血管枝和压痛者51例 占 14. 5%;穴区呈灰暗贫血状者 50例占 14.3%。
经脉
经别
络脉
经筋
其他
足太阳“从 手厥阴“出 手阳明“其 巅 至 耳 上 耳后,合少 别者,入耳 角 ” ; 足 阳 阳 完 骨 之 下 ” 合于宗脉” 明“循颊车, 上耳前”; 足少阳“下 耳后”、 支
者“入耳中, 出走耳前”; 手太阳“却 入耳中”; 手少阳“系 耳后,直上 出耳上角”、 支者“入耳 中,出走耳 前”
②压痛法
病人先经初步诊断,然后用弹簧探针、毫 针柄或火柴棒等以均匀的压力,在与疾 病相应的耳郭从周围逐渐向中心探压; 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对整个耳郭进行 普查,寻找压痛点。当探棒压迫痛点时, 病人会表现皱眉、眨眼、呼痛或躲闪等 反应。另外,也应告诉病人,在探查时 注意比较哪一点最敏感,要及时反映, 以便找准耳穴。再根据敏感点所代表的 脏腑及解剖、生理的对应部位进行分析。
如对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牙周炎、咽喉 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 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 等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
3.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对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
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 癔病等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促进病症 的缓解和痊愈。
4.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第三节 耳穴的名称、部位与主治
耳穴在耳郭的分布有一定规律,耳穴在耳 郭的分布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 头部朝下,臀部朝上。具体见下表。
一、耳轮(helix)穴位
主要分布着直肠、尿道、外生殖器、耳尖、 轮1~6,耳轮脚为耳中穴。
具 体 如 下 : 耳 中 HX1 , 直 肠 HX2 , 尿 道 HX3,外生殖器HX4 ,肛门(又称便秘 点) HX5,耳尖HX6、7 ,结节HX8
二、耳与经络的关系
耳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帛书《阴阳十 一脉灸经》中 “耳脉”,到了《内经》时 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 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 关系有较详细的论述。(见下表)
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 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 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 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即耳与 经络的关系在《内经》时期已奠定了基 础。
耳背沟
十、耳根穴位
上耳根、耳迷根 、下耳根
附:1、具有全身性调整作用的穴位 2、部分耳穴对比
第四节 耳穴在诊治疾病上的应用
耳穴是人体的内脏器官、四肢躯干的反应 点。通过刺激这些反应点,可以治疗相 关部位的病症;通过探查这些反应点, 还可以用于辅助诊断。
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一)概述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 往往会在耳郭上相应区域出现各种反应, 如变形、变色、脱屑、丘疹、压痛敏感、
8、耳针还可以用于针刺麻醉、妇科疾病, 预防感冒、晕车、晕船、处理输液反应 以及戒烟、减肥、戒毒等。
皮肤电阻低等。这些现象可作为辅助诊断 的依据。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根据这些现象,并结 合患者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可作出临床 诊断。
(二)具体诊断方法
①直接观察法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在自然光线下,直 接观察耳郭中有无脱屑、水泡、丘疹、 充血、硬结、疣赘、软骨增生、色素
沉着以及血管的形状、颜色的变异等。
③电测定法
用特制的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
电位、电容等变化。医生利用耳郭反应点 的电阻低、导电性高的原理,制成各种 良导点测定器测定耳穴。
(三)注意事项
①各区反应与全身的联系
如“心主神明”,神经和精神系统的病症 在耳甲15区(心CO15)有反应;脾胃为 表里关系,当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 不良等病,在耳甲4、5、6区(胃、十二 指肠、小肠)出现反应的同时,耳甲13 区(脾)也可能有反应。
第一节 耳郭结构及解剖 一、耳郭的结构
耳郭外被皮肤,内由形状复杂的弹性软骨 作为支架,并附以韧带、脂肪、结缔组 织及耳内肌、耳外肌等构成。
二、耳郭的表面解剖名称 1、耳郭正面 (1)耳垂 (2)耳轮: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
(3)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对 耳轮下脚、轮屏切迹
(4)耳舟 (5)三角窝 (6)耳甲:耳甲艇、耳甲腔 (7)耳屏:耳屏、屏上切迹、上屏尖、下
如肺区出现压痛敏感点,可能是肺病、
《CLRH-A型耳穴探测器》各部件名称: 1、探 针;2、压力刻度;3、探测指示灯; 4、灵敏 度转盘; 5、笔扣电源开关; 6、笔扣、电池 紧固螺帽。
探测结果:绿灯亮时表示阴性,黄灯亮时表示 临界,红灯亮时表示阳性。可在阳性反应点上 进行贴压或针刺治疗。
大肠病、皮肤病的表现。又如,腰腿痛患 者在臀(AH7)、坐骨神经(AH6)出 现压痛敏感;胃痛患者在耳轮脚1区及耳 轮脚消失处(胃CO4)等可出现压痛敏 感点。
③耳甲腔是 胸腔脏器区,具体如下:脾 CO13 ,心 CO15 ,气管 CO16 ,肺 CO14 ,三焦 CO17 ,内分泌 CO18 。
八、耳垂(ear lobe)穴位 牙 LO1 ,舌 LO2 ,颌 LO3 ,垂前 LO4 ,
眼 LO5 ,内耳 LO6 ,面颊 ,扁桃体 LO7、8、9 。 九、耳背穴位
1、耳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联系,在《内经》 中就有。如“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以后,历代文献也有很多关于以耳治 病的记载。如《肘后备急方》、《针灸 大成》(用艾灸耳尖穴“治疗眼生翳 膜”)、《理钥骈文》(用“手摩耳轮, 不拘遍数……此法治不睡”)等。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古人已认识到 耳在诊疗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足 少 阳 “ 出 “手足少阴、 太阳之前, 太阴、足阳 循耳后”; 明之络,皆 足阳明支者 会于耳中, “ 结 于 耳 上络于左角” 前 ” ; 手 太 ( 《 素 问 ·缪 阳 “ 结 于 耳 刺论》) 后完骨,其 支者,入耳 中,直者, 出耳上”; 足太阳“上 结于完骨”; 手少阳“上 曲牙,循耳 前”
(二)适应范围
1.各种疼痛性病症
如对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 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 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 五官、颅脑、胸腹、四肢各种外科手术
后所产生的伤口痛;胆石症、泌尿系结石、 胃痛等内脏痛;麻醉后头痛、腰痛等手 术后遗痛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2.各种炎症性病症
耳穴
(The Auricular Points) 一、概述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腧穴。它是耳郭 上一些特定的刺激点,也是人体各部分 的生理、病理变化在耳郭上的反应点。
临床上除了采用各种方法通过耳穴进行治 疗外,还可以从耳穴的望诊、压诊、电 测定等观察异常变化以协助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