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埋籽常用耳穴
耳穴埋籽取穴

耳穴埋籽取穴
1.湿疹、荨麻疹
耳穴埋籽取穴:肺、心、风溪、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耳尖穴放血可清热、祛风、止痒。
“肺主皮毛”“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肺穴又为治疗皮肤病的要穴,故贴压肺、心两穴;风溪别名过敏区、荨麻疹区,主治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
肾上腺穴具有清热消炎、抗过敏的功效;内分泌穴有抗过敏、祛风止痒的作用;神门穴可镇静安神、止痒。
2.口腔溃疡
耳穴埋籽取穴:心、肺、脾、口、舌、咽喉、神门
「诸痛疮疡,皆属于心」。
心在五行中属火,主血脉,开窍于舌。
“舌为心苗”。
另外“脾脉络于舌”,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
故本病心脾二经郁热引起,治疗取心脾以清其在经之热,配肺,因肺主气,与心相伍,使气血旺,改善口疮周围之微循环,促进口疮的愈合。
神门穴能消炎止痛,口、舌、咽喉为病变部位取穴。
3.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耳穴埋籽取穴:眼、神门、肝、脾、皮质下、交感。
中医小妙招之耳穴埋籽

中医小妙招之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耳穴埋籽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是将王不留行籽用0.6厘米左右大小的胶布沾于耳朵的穴位上。
通过按压、揉等刺激,使其产生麻涨痛等反应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那么耳穴埋籽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今天就告诉大家,有这些病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既省时又省力的方法!
1.高血压:高血压我们选择降压沟、降压点、内分泌、神门、心、肝这些穴位。
如果高血压病史比较长,建议大家要坚持一段时间才会有效果。
2失眠:失眠选择的穴位有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肾。
贴上这些穴位后最好每天按压四五次,每次三分钟左右,不过,睡前半小时内就不要再按了哦。
3眩晕:治疗眩晕的穴位有脑、神门、交感、皮质下、心、肝。
隔日换药,一周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时每次最好只贴一只耳朵,这样过一两天后我们可以换只耳朵轮流治疗,另外每天坚持按压很重要,否则治疗效果可能就不明显了。
耳穴埋豆常识[指南]
![耳穴埋豆常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774c57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49.png)
耳穴埋豆相关知识(供工作人员使用)一、什么是耳穴埋豆(耳穴压豆)?耳部存在与人体全部器官对应的反射区,这些反射区通过经络系统与对应的器官相联系。
刺激、按压这些反射区,就可以对相应的器官产生治疗和保健作用。
耳穴压豆疗法就是在耳部的穴位上压贴颗粒状药物,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无副作用,安全经济,不损害组织,药子刺激持久,医疗效果稳定。
二、取穴的原则与方法:按病变相应部位找准阳性反应点,这是治疗的关键。
本次项目规范中取穴如下:2型糖尿病耳穴取穴:胰腺点位于胰胆和十二指肠之间。
胰胆位于肝肾两穴之间。
肝位于耳甲艇的后下部。
高血压耳穴取穴:角窝上(降压点)位于三角窝前上方。
交感位于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皮质下位于对耳屏内侧面。
三、适应症、禁忌症:1.适应症:耳穴压豆疗法对于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多种疼痛、炎症、鼻塞等,效果显著。
对气管炎、咳嗽、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面肌痉挛等也有较好的疗效或一定改善作用。
2.禁忌症:胶布过敏者、耳廓皮肤病、瘫痕、化脓性疾患、雷诺氏症、末梢神经炎等病禁忌使用此法。
孕妇应慎用。
四、注意事项:1.探查耳穴时室内光线要好,于病变相应区挨次探压,要压力平均,以不重复为好。
2极个别患者压豆后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心慌等现象。
令病人仰卧休息片刻,即可消失。
一般先压利眠穴可减少或防止上述现象。
3.选用王不留行籽儿或其他药豆自制耳贴的要注意光滑面接触皮肤,以防刺破皮肤。
4.一定要提前询问过敏情况,少数对胶布过敏者,要立即拿下耳贴,严重者对症脱敏治疗。
标准耳穴图。
耳穴埋籽常用耳穴

耳穴埋籽常用耳穴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1.风溪[部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
[主治]?风证(皮肤病、外感、眩晕等)2.神门[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主治]?神志病、痛症、炎症、神经痛、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合征。
3.交感[部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主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4.肾上腺[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主治: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咳嗽,哮喘;过敏性皮肤病;高血压、无脉症、昏厥、脉管炎????????“三抗一退”作用,即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退热5.肾[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遗尿、遗精、阳痿、早泄、哮喘、月经不调。
(强壮保健穴)6.肝[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眼病等7.脾[部位]耳甲腔的后上部?,耳轮脚延长线以下[主治]腹胀,腹泄,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水肿,痿证,失眠等8.心[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9.肺[部位]在心、气管周围处[主治]?咳喘,胸闷,咽痛,皮肤病,便秘,自汗盗汗,鼻疾等10.内分泌[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主治]主治: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生殖系统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寻麻疹、湿疹、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11.脑(皮质下)部位:对耳屏内侧面???主治: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而引起的多种病症,并有镇静安神、止痛、止呕、固脱作用。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耳穴压豆法

器器器应应应应 耳对对对的的的的
象
轮应应应穴穴穴穴 脚的的的位位位位 周穴穴穴
示 意
——
——
——
——
——
——
——
围位位位
环
对对耳耳
图
形
耳耳舟垂
排三耳耳轮轮 或
列角甲甲 上 耳
窝艇腔 、 垂
下邻
脚近
与头面部对应的穴位在——耳垂
目1、目2、眼(屏间切迹前下方、 后下方、五区正中):青光眼、假 性近视、麦粒肿。 颌(三区的正中、上方);牙痛、 颞下颌关节炎。 面颊区(五六区交界线周围):面 瘫。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1.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是有机整体,它 们通过经络相互联系,通过气血灌注相互影响。
2.手太阳、手足少阳、手明阳等经脉、脉络、经别均入耳 中,足明阳、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也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 而联系。
3.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奇经八脉中阴 蹻、阳蹻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耳穴压豆法
目录
壹
概念及与经络脏腑的 关系
叁 适应症和禁忌症
贰
耳廓的解剖结构及耳 穴分布
肆
耳穴选穴原则、操作 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概念
耳穴压豆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保健方法,是用王不留行等药籽或菜籽置于 胶布上准确地贴于耳穴处,用手指给予适度的 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 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又称耳穴埋豆法。
7.尿潴留:选择耳穴肾、膀胱。
三、禁忌症
• 1.严重的心脏病不宜使用。 •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重度贫血、血友病。 • 3.孕妇慎用或禁用。 • 4.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使用。
耳穴埋豆(压豆)法

按压法:在耳部相应部位用探针、火柴梗、 毫针柄等物用轻、慢、用力均匀的压力寻 找痛点。一般在疾病相应部位的耳廓部从 周围向中心探压,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 找压痛点。当压到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 眉、呼痛、躲闪等反应。挑选最明显的作
为治疗点。
电阻测定法: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多数患者相应 耳穴的电阻下降。这些电阻下降的耳穴,皮肤导 电量必然增高,故又称为“良导点”。这种良导 点,就可以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测定时用特 制的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的电阻、电位、电容 等变化。当电极探头触及敏感点时,如电阻低的 耳穴,可以通过指示信号、音响或仪表反映出来。
注意事项
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状态下,不宜进行。 对年老体弱及高血压患者,操作前后应适当休息,刺激
量宜小,若发生晕针,应及时处理。
夏季天气炎热,易出汗,贴压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夏季 可留置埋籽l~3天,冬季留置7~10天,在留置埋籽期
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等情况。
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按压埋籽至耳廓充血发 热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艾条灸等,
四个一 一个外耳道口
一个耳背沟
一个耳垂
二轮三脚四间窝, 二屏三切四分一。
耳穴定位方法
耳穴分布规律: 倒置胎儿形(头部朝下,臀部朝上)
耳穴定位方法
耳穴的分布规律
强调 像倒置的胎儿形的分布规律
1.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 2.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3.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 4.与下肢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 5.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 6.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 7.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顺序排列
功能 神门、枕:消炎、镇静
月经不调
耳穴埋豆的作用机理及耳穴分布详解

结合现代科技
个性化治疗方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红外线、激光等, 对耳穴进行刺激,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耳穴 埋豆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 度。
多学科协作
推广普及
结合中医、西医、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对耳穴埋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推 动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加强对耳穴埋豆技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 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让更多人受 益于这一传统中医疗法。
目前耳穴埋豆的临床应用尚缺乏统一 的标准和规范,未来需要加强相关标 准和规范的制定,以确保其安全、有 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国际交流与合作机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交 流与合作将为耳穴埋豆的研究和应用 提供更多机遇。通过分享经验、交流 技术,共同推动耳穴埋豆在全球范围 内的普及和发展。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操作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保持干燥
埋豆后要保持耳部干燥 ,避免沾水,以免引起
感染。
注意按压
埋豆后,患者要每天自 行按压穴位3~5次,每 次每穴按压1~2分钟,
以维持刺激效果。
观察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现象 ,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咨
询医生。
调整刺激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 变化,适时调整刺激的
乳腺增生
选取耳穴乳腺、肝、内分泌等穴位进行埋豆,可 缓解乳房胀痛,抑制乳腺增生。
更年期综合征
通过刺激耳穴心、肾、内分泌等穴位,可调整患 者体内激素水平,缓解更年期症状。
儿科疾病应用举例
小儿遗尿
选取耳穴膀胱、肾、皮质下等穴位进行埋豆,可改善小儿排尿功 能,减少遗尿现象。
小儿厌食
刺激耳穴胃、脾、小肠等穴位,可调节小儿胃肠功能,增进食欲。
中医耳穴埋籽操作规程

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适用于术后腹胀,产后抑郁,痛经、失眠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探针、棉签、0.5%碘伏、镜子、王不留行籽、胶布、剪刀、弯盘等。
【穴位选取】
治疗术后腹胀:交感,小肠,大肠,胃穴,耳背穴,神门,子宫。
治疗产后抑郁: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肝。
治疗痛经:神门,子宫,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肝,肾,腰,腹。
治疗失眠:神门穴,肾,心,皮质下,肝,脑点。
【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作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
3.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常规消毒。
4.埋籽:将王不留行籽粘于7mm×7mm胶布中间,贴于所选穴
位上,并用食指指腹按压。
5.一边按压一边询问病人有无酸,胀,痛等“得气”感。
6.教会病人或家属按压的方法,根据需要留籽2~3天。
7.撤籽:撤除胶布和王不留行籽,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并及时给予处理。
8.操作完毕,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耳廓有炎症,冻伤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2.动作轻巧,按压力度适中,使病人有“得气”感即可。
3.胶布潮湿,脱落应及时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埋籽常用耳穴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风溪
[部位]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
[主治]风证(皮肤病、外感、眩晕等)
2.神门
[部位]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主治]神志病、痛症、炎症、神经痛、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合征。
3.交感
[部位]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交界处。
[主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诸证,失眠,多汗,颜面潮红等。
4.肾上腺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咳嗽,哮喘;过敏性皮肤病;高血压、无脉症、昏厥、脉管炎“三抗一退”作用,即抗过敏、抗风湿、抗感染、退热
5.肾
[部位]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不调。
(强壮保健穴)
6.肝
[部位]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眼病等
7.脾
[部位]耳甲腔的后上部,耳轮脚延长线以下
[主治]腹胀,腹泄,便秘,功能性子宫出血,水肿,痿证,失眠等
8.心
[部位]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
[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口舌生疮
9.肺
[部位]在心、气管周围处
[主治]咳喘,胸闷,咽痛,皮肤病,便秘,自汗盗汗,鼻疾等
10.内分泌
[部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疹、湿疹、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
11.脑(皮质下)
部位:对耳屏内侧面
主治: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调而引起的多种病症,并有镇静安神、止痛、止呕、固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