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历史学(基地班)专 业(已查找)
历史学院2014级本科生专业划分申请表

历史学院2014级本科生专业划分申请表注:历史学专业分为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试验班、考古学三个专业。
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学生家长:您好!感谢您对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信任和支持!您的孩子已在我院学习了一个学期,根据我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我院新生按历史学基地班专业大类招生,入学一学期后,可根据兴趣在3个专业中自主选择专业;50%的优秀毕业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为便于您了解情况,现将我院学院概况、专业划分、毕业生去向为您简要介绍如下:一、学院概况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始建于1913年,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又是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师资力量雄厚,学科优势明显,科研实力显著,学风严谨,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等方面成绩突出,在国内外历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二、专业介绍【历史学基地班】旨在培养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分析能力,既能从事历史学专业研究,又能适应现代社会不同领域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历史,掌握历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历史学专业研究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
【世界历史试验班】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重要课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旨在培养能与国际学术接轨的高质量世界史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通晓两门外语,掌握从事世界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独立从事世界历史和国际问题研究的能力。
【考古学】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熟悉国家文物法规,并能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调查、室内整理与文物鉴定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毕业生去向2014年,我院89名2014届本科生毕业生中,43名同学保送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等专业继续深造;5名同学考取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研究生;13名同学申请出国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赴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杜伦大学、兰卡斯特大学,法国凡尔赛大学等高校攻读历史学、社会学、英语语言学、市场营销学、项目管理、会计学等专业的研究生;13名同学被湖北日报社、腾讯、恒大地产等单位录用。
武汉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2011级、2012级用)

武汉大学文学院简介文学院中文学科发端于1893年建校之初的自强学堂。
起初开设“华文”课,后改称“汉文”。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期,于1917年设立国文史地部。
1922年正式成立国文系,中文学科从此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
1927年改称中国文学系。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设置文学院,闻一多先生出任首任院长。
1953年,兄弟学校中文系并入武汉大学组建了新的中国语言文学系。
1997年改建文学院。
1999年与其他学院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
2003年7月恢复文学院建制至今。
文学院暨中文学科创建以来,名流云集,代有传人。
在1928 年以前的初创时期,著名学者王葆心、黄福、黄侃、廖立勋、郁达夫、杨振声等等,筚路蓝缕,开启先路,奠定了文学院的坚实基础。
其中,黄侃先生与章太炎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文学院的学风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8年之后的数十年是文学院的发展壮大时期。
杨树达、闻一多、刘博平、刘永济、刘异、游国恩、苏雪林、叶圣陶、沈从文、朱东润、高亨、冯沅君、袁昌英、陈西滢、徐天闵、朱光潜、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等先辈,鞠躬尽瘁,不断开拓,使文学院的中文学科迅速发展壮大、走向辉煌,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尤其是五十年代,以“五老八中”为代表的学术中坚声名远播。
改革开放以来,是文学院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时期。
这一时期,刘禹昌、吴林伯、王启兴、陆耀东、王文生、吴志达、何国瑞、蔡守湘、易竹贤、罗立乾、陈美兰、李希贤、夏渌、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龙泉明等学者,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为文学院再铸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等常设机构,还与“国家汉办”合作建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建有海外孔子学院。
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
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6人。
历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历史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001)(专业英文名称:Histor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历史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了解历史学发展动态,具备历史教学和研究能力,能在中小学校、国家机关以及文化、传媒、文博、档案、出版、旅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接受课程教学、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历史调研、实地调查与研究等历史教学能力、史学研究能力、史学应用能力的系统训练,具备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系统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构建起历史学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了解历史学发展动态,具备中学历史教学及研究和进一步攻读史学硕士学位的能力。
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述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把历史学专业知识、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具备历史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施行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的能力。
4.能够把历史学专业理论、方法等在文化、传媒、文博、档案等行业工作实践中的基本应用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人才培养结构分析四、学制及学分要求基本学制:4年学制:3~6年总学分:160学分总学时:2106学时五、授予学位学科门类:中国史、世界史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六、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西方经典著作导读、中国历史地理、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历史学科教学设计、史学论文写作等。
八、课程设置及进度计划表(一)公共基础课(总学时826、总学分51,其中理论学分41,实践学分10)(二)专业基础课(总学时288、总学分18)(三)专业核心课(总学时512,总学分32,其中理论学分30、实践学分2)(四)专业拓展课(总学时352,总学分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表:创新学分奖励:(五)实践教学课(41学分,其中顶岗实习一学期、18学分)(六)综合素质课(学时128,学分8)注:上表中所列教师教育专业综合素质选修课程限选不低于4学分,其他4学分由学生从学校开设的综合素质课中自主选修。
武汉大学历史系课表

课程名性质学分教师职称开课学院班级专业年级学年论文专业必修1罗运环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8社会调查报告专业必修1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8课程名性质学分教师职称开课学院班级专业年级2008法语专业必修4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83月3日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基地班2008大学英语4公共必修3成丽萍讲师大学英语部3月2日3-1(快)历史学基地班2008大学英语4公共必修3文芳讲师大学英语部历史学基地班2008大学英语部大学英语4公共必修3强小妮讲师历史学基地班2008体育4公共必修1体育部历史学基地班2008西方史学史专业选修3陈勇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必修2左松涛讲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8中国史学典籍导读专业必修3王雪华副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8中国古代旅游文化专业选修2谢贵安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8先秦两汉史专题专业选修2罗运环教授历史学院考古学概论专业选修历史学基地班2008日本文化史专业选修2覃启勋教授历史学院3陈冰白副教授历史学院社会实践专业必修1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8学年论文公共必修1潘迎春副教授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8共有10条记录课程名性质学分教师职称开课学院班级专业年级学年论文专业必修1罗运环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920092009世界通史专业必修4潘迎春副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9史学概论专业必修2朱海副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9史学论文写作专业必修2冻国栋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2008中国通史专业必修3谢贵安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世界历史2008大学英语4公共必修3成丽萍讲师大学英语部世界历史2008体育4公共必修1体育部世界历史2008中国典籍导读专业选修4魏斌副教授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8西方史学史专业必修3陈勇教授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8世界经济史专业必修3熊芳芳讲师历史学院德国史专题专业选修世界历史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专业选修2韩永利教授历史学院3李工真教授历史学院法语专业必修4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8共有12条记录学年论文专业必修1潘迎春副教授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9世界历史2009世界历史2009体育2公共必修1体育部世界历史2009法语(1)专业必修4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9世界通史专业必修4向荣教授历史学院世界历史2009史学论文写作专业必修2冻国栋教授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必修历史学基地班2009中国通史专业必修3杨果教授历史学院3杨乐强副教授公共政治教学3月1日历史学基地班2009大学英语2公共必修3王寒娜讲师大学英语部历史学基地班2009计算机基础及应用2公共必修2郭玮讲师计算中心历史学基地班2009计算机基础及应用2公共必修2郭玮讲师计算中心2009军事理论公共必修1戴新武讲师军事教研室历史学基地班体育2公共必修1体育部历史学基地班2009中国历史文献学专业选修2魏斌副教授历史学院历史学基地班2009共有11条记录2009世界历史20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必修3杨乐强副教授公共政治教学世界历史世界历史2009大学英语2公共必修3余泳芳讲师大学英语部3月2日世界历史2009计算机基础及应用2公共必修2郭玮讲师计算中心世界历史2009计算机基础及应用2公共必修2郭玮讲师计算中心军事理论公共必修1戴新武讲师军事教研室上课学院课头/合课人数学时学年学期教材周一周二周三1 - 17周;每1周;3 - 5节;1区;老外1 - 17周;每1周;8 - 9节;1区;理-2061 - 17周;每1周;8 - 9节;1区;理-207历史学院40/40182009下1 - 17周;每1周;12 - 14节;1区;5-109历史学院45/45182009下1 - 17周;每1周;7 - 8节;null;null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5-106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5-407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5-408上课学院课头/合课人数学时学年学期教材周一周二周三1 - 17周;每1周;历史学院32/32722009下下上外社历史学院上外社历史学院45/102542009下2009下上外社历史学院45/4554200945/45历史学院45/45182009下54历史学院45/054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5/4536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5/45542009下历史学院45/4536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5/4536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5/4536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5/45542009下自编12 - 13节;1区;5-2061 - 17周;每1周;1 - 2节;1区;5-4091 - 17周;每1周;12 - 14节;1区;5-109历史学院32/32182009下历史学院32/32182009下 1 - 17周;每1周;8 - 9节;1区;5-3041 - 17周;每1周;7 - 8节;null;null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5-408上课学院课头/合课人数学时学年学期教材周一周二周三1 - 17周;每1周;8 - 10节;1区;理-2071 - 17周;每1周;8 - 9节;1区;5-404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5-409历史学院45/45182009下1 - 17周;每1周;1 - 2节;1区;理-207历史学院45/45722009下历史学院45/4536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5/8536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5/45542009下中国史简编历史学院32/0542009下历史学院32/32182009下历史学院32/3272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32/7754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32/3254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32/3236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32/3254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32/32722009下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3-2011 - 17周;每1周;7 - 8节;null;null1 - 17周;每2周;1 - 2节;1区;5-5011 - 17周;每1周;12 - 14节;1区;3-1041 - 17周;每1周;3 - 5节;1区;3-2021 - 17周;每1周;8 - 9节;1区;5-4041 - 17周;每1周;1 - 4节;1区;理-207历史学院40/40182009下1 - 17周;每1周;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1-10212 - 13节;1区;5-4061 - 17周;每1周;7 - 8节;null;null历史学院40/40182009下历史学院40/4072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0/4072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0/0362009下自编历史学院40/70542009下中国史简编历史学院45/115542009下历史学院历史学院45/45542009下上外社历史学院45/1153645/115362009下历史学院120/190182009下2009下历史学院45/45182009下大学国防教育历史学院45/45362009下自编2 - 17周;每2周;1 - 2节;1区;5-5011 - 17周;每1周;12 - 14节;1区;3-104历史学院40/0542009下历史学院40/40542009下上外社历史学院40/0362009下历史学院40/0362009下历史学院40/0182009下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备注1 - 17周;每1周;3 - 4节;2区;113041 - 17周;每1周;8 - 10节;1区;理-206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5-1091 - 17周;每2周;1 - 2节;1区;5-3051 - 17周;每2周;1 - 2节;1区;5-4042 - 17周;每2周;1 - 2节;1区;5-404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备注1 - 17周;每1周;12 - 13节;1区;5-2061 - 17周;每1周;8 - 10节;1区;理-2021 - 17周;每1周;3 - 5节;1区;理-2071 - 17周;每1周;1 - 2节;1区;理-2072 - 17周;每2周;1 - 2节;1区;5-404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备注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理-2071 - 11周;每1周;12 - 13节;1区;3-0021 - 17周;每1周;1 - 2节;1区;理-1052 - 17周;每1周;上机7 - 8节;null;null1 - 17周;每1周;3 - 4节;1区;5-2021 - 11周;每1周;12 - 13节;1区;3-0021 - 17周;每1周;1 - 2节;1区;理-1052 - 17周;每1周;上机7 - 8节;null;null1 - 17周;每1周;6 - 7节;1区;5-104。
武汉大学历史学培养方案硕士(12年印制本)

54
2
古典目录学研究
Study on Chinese
Classical Bibliography
3
54
1
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专题
Topic on Cultural Market and Cultural Industy
3
54
1
中国古代史导论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3
54
2
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
2
36
3
地理学思想史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
2
36
3
历史城市地理
Historical Urban Geography
2
36
3
先秦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Culture from
3
54
1
中国文化史典籍导读
GuidedReadingto Classic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3
54
1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料导读
GuidedReadingto Historical Data
of Moder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ChinaandJapan
3
54
2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史研究
Excavated Documents
and Studying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3
中国古代史(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开设的在校课)

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
中国古代史(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5学分,90学时。其中, 新生军训2周10学时,课堂教学80学时(含课堂讨论3学时)。
中国古代史(下):五代、辽、宋、金、元、明、清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3学分,54学时(其中 课堂讨论3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该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教学,辅以经典阅读、课堂讨论、撰写课程小论 文。
学习预备
学习方法
1、该课程主要讲授从上古至清朝前期的中国历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的发展和历代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中国国内外学术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状况、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结合武汉大学和历史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程论文、教学 实习等方式,传授历史知识,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掌握系统的中国上古至清朝 前期的历史进程、发展大势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吸收并了解最新的学术前沿成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课程教学强调教学间的互动,在授课过程中将定期举行课堂研讨会,每期事先设计一些论题,学生自行准备, 然后集中研讨。研讨中,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商榷。
该课程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两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有三至四次的科研训练,并作为判定平时成绩 的主要依据。形式是写作三至四篇课程作业(小论文),由教师提供论文主题或由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论题, 利用课堂以外的时间读书、写作。小论文要求言之有据,并且符合学术规范。优秀文章将推荐到学术刊物发 表。
该课程共分上下两册教学,上册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下册讲 授五代、辽、宋、金、元、明、清史,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华中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学⼈才培养⽅案历史学专业本科⼈才培养⽅案★专业编号:832历史学专业本科⼈才培养⽅案⼀、专业培养⽬标及基本要求培养⽬标:本专业依据“研教双优”⼈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强的学习和研究能⼒、扎实的专业技能的⼀流师资和应⽤型⼈才。
基本要求: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具有科学的思维⽅法和探索精神,具备⼀定的科学研究能⼒和专业技能。
具体要求毕业⽣应获得以下⼏⽅⾯的知识和能⼒:1.在⼤学平台课的基础上,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较系统的基本知识;2.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形成⼀定的历史学研究能⼒;3.较熟悉地掌握古汉语和⼀门外国语,能阅读中外历史⽂献和资料;4.了解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综合应⽤能⼒;5.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法,具备教师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民共和国史、历史科学概论、世界古代史、世界中世纪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史学史、西⽅史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历史⽂选、教育学、⼼理学等。
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历史学学⼠五、教学时间分配表(续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说明1.本专业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7学分⽅可毕业。
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3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67学分,专业选修课34学分,实践环节19学分,必修课学分不能以选修课学分代替;2.教师教育课程分必修、选修共20学分,必修课为教育学基础3学分、⼼理学基础3学分、教师⼝语1学分、教师书法1学分、多媒体技术与应⽤2学分、现代教育技术2学分、历史教学技能训练1学分、历史学科教学论2学分,共15学分;选修课5学分(教育、⼼理类3学分,学科教育类2学分);3.本专业学⽣必须选修12个学分的综合素质课。
大学实验班、基地班及优势学科

基地班: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人 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
山西大学^
燕山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华侨大学(福建泉州)
理工类 临床医学(实验班)
文史类 理工类 文史类 理工类
考古学(中科科院郭沫若考古学卓越才培养汁划〉 经济管理试验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 计学、 市场营销) 人文科学试驗斑(哲学V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语言文学) 社会科学实验班(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 计学、 行政管理)
文史类 文史类
理工类
理工 文史类 理工类 理工类 文史类
理工类
理工类
理工类 理工类 理工类
理工类
文史类 理工类 理工类 理工类 理工类
重点班及强势专业. 文科试验班(元培学院)。 理科试验班(元培学院):力学、工程结构、能源资源、航空航天、生物医 学、材料专业^ 人文科学试验班 人文科学试验班: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字专业 航空航天类(钱学森力学班):航空航天工程、工程力学、能源与动力工 程专业. 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 文科试验班、经济管理实验班 文科试验班、经济管理实验班、理科实验班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软件工程(实验班) 社会科学试验班. 社会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 飞飞行器动力工程(国家试点学院〕 理科试验班(徐特立英才班、数学箐英班、物理箐英班、化学箐英班)、 电子信息(实验班)。 工科试验班《卓越计划)、理科试验班| 生物科学类《生物学专业基地班》。 临床医学(基地班), 中医学(岐黄国医班〉、中医学《卓越中医京华班丨、中药学〖时珍国药班〉 、中药学 (卓越中药师》、中医学(卓越中医〉、中医学《卓越中西医〉、中 医学(卓越针灸推拿) 法学(改革实验班) 法学(改革实验班) 基础医学(朱宪彝班) 基地班: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应用物理学(王大衍物理科学班〕、应用化学(张大煜化学箐英班、工程力学 (钱令 希力学创新实验班》、机械类(创新实验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
研究基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60101
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思路,培养高素质、多层面、具有广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史学人才,完成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培养任务。
毕业生主要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同时为教育、文化等部门输送合格的本科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是国家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历史学基地。
要求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外历史基础。
具备“三基”(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四性”(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思辨性、交融性),能够独立地进行初步的学术研究。
所有学生应力争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并以此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的重要条件。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毕业总学分142分,其中必修88学分,选修54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历史学学士。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平台课:《中国通史》、《世界通史》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史学典籍导读、古代汉语、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史学论文写作等。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实践安排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社会调查等内容,暑期社会调查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修满学分,毕业论文合格、政治思想合格,准予毕业。
取得国家大学英语四级合格证书者,授予历史学学士。
历史学(基地班)专业教学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