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翻译
古诗《菊花》(作者元稹)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菊花元稹[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标签咏物、抒怀、菊花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再。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

《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准备的《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古朗月行》古诗词翻译及原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创作背景此诗应该是创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
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
”(《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
日,君象;月,臣象。
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赏析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颜色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然后用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接着写好景不长,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
诗人引出后羿这样的`英雄,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
该诗前四句表现了儿童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后四句表现了对当时黑暗朝政忧心如焚的感情。
作者简介李白(7-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篇2:《古朗月行》原文及翻译⑴呼作:称为。
白玉盘:白玉做的盘子。
⑵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春望》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8篇)

《春望》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8篇)《春望》翻译】:篇一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篇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春望原文、注释及赏析篇三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译文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
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
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典诗词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典诗词原文及翻译本文档包含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古典诗词原文及翻译。
下面列出了这些古诗词的原文和翻译:1. 《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The white sun sets beyo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To see beyond a thousand miles, go up one more level of the tower.2. 《望庐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The sun shines on the incense burner, purple smoke rises, and in the distance, the waterfall hangs over the front stream.The cascading water plummets three thousand feet, like the Milky Way falling from the ninth heaven.3. 《春晓》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In the spring morning, one sleeps and doesn't realize the dawn, only hearing birds singing everywhere.Throughout the night, the sound of wind and rain, how many flowers have fallen?4. 《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Moonlight shines on my bed, resembling frost on the ground.Raising my head, I gaze at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think of my hometown.5. 《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史达祖《双双燕》诗词翻译与赏析

史达祖《双双燕》诗词翻译与赏析史达祖《双双燕》诗词翻译与赏析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译文] 春燕喜爱贴着地面争着飞行,仿佛竞相夸耀自己身体轻巧俊美。
[出自] 南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暗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注释:春社:古俗,农村于立春后、清明前祭神祈福,称“春社”。
差池:燕子飞行时,有先有后,尾翼舒张貌。
《诗经· 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相(xiàng):端看、仔细看。
雕梁:雕有或绘有图案的屋梁。
藻井: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形状似井栏,故称藻井。
软语:燕子的呢喃声。
翠尾:燕尾。
红影:花影。
芹泥:水边长芹草的泥土。
红楼:富贵人家所居处。
翠黛双峨:指闺中少妇。
译文:春社已经过了,燕子穿飞在楼阁的帘幕中间,屋梁上落满了旧年的灰尘,清清冷冷。
双燕的尾轻轻扇动,欲飞又止,试着要钻进旧巢双栖并宿。
它还又飞去看房顶上的雕梁和藻井,要选地点筑新的巢。
她们软语呢喃地商量着。
飘飘然轻快地掠过花梢,如剪的翠尾分开了花影。
小径间芳香弥漫,春雨滋润的芹泥又柔又软。
燕子喜欢贴地争飞,显示自身的灵巧轻便。
回到红楼时天色已晚,亦把柳暗花暝的美景尽情赏玩。
归到新巢中,相依相偎睡得香甜,以致忘了把天涯游子的芳信传递。
使得佳人终日愁眉不展,天天独自凭着栏杆。
赏析:燕子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诗如杜甫,词如晏殊等,然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则要首推史达祖的《双双燕》了。
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
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
而又不觉繁复。
“过春社了”,“春社”在春分前后,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相传燕子这时候由南方北归,词人只点明节候,让读者自然联想到燕子归来了。
古诗用英文翻译

To drink together with my neighbor if you wish,
I’ll call him o’er the fence to finish the wine up.
Urchins from southern village know I’m old and weak,
They rob me to my face without a blush on the cheek,
And holding armfuls of straw, into bamboos they sneak.
Golden orioles warble with ease their timely song.
中国诗词的英文翻译篇五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挂者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风雨不动安如山!
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My Cottage Unroofed By Autumn Gales
In the eighth moon the autumn gales furiously howl;
They roll up three layers of straw from my thatched bower.
The footpath strewn with fallen blooms is not swept clean;
My wicket gate is opened but for you today.
《花木兰诗》原文及翻译

《花木兰诗》原文及翻译《花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花木兰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译: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八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

八下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及翻译八年级下学期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通常包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以下是几篇常见的作品及其翻译:1. 《滕王阁序》 - 王勃- 翻译:《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为滕王阁所作的一篇骈文。
文章以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2. 《岳阳楼记》 - 范仲淹- 翻译:《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岳阳楼的美景和作者登楼时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 《出师表》 - 诸葛亮- 翻译:《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文章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出征的决心。
4. 《桃花源记》 - 陶渊明- 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一位渔人偶然发现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翻译:《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记述了作者在醉翁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6. 《赤壁赋》 - 苏轼- 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赋文。
文章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7. 《游褒禅山记》 - 王安石- 翻译:《游褒禅山记》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篇游记。
文章记述了作者游览褒禅山的经历,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时,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他把诗歌的前 两句翻译成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和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这不 是诗歌语言的凝练,而是过于强调诗歌的 韵律,结果损害了诗歌的意境。
文本分析
• 首先《江雪》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固然不能机械的翻译成Over one thousand mountains there were no birds 和on ten thousand paths there is no footprint no man in sight 中,原诗中的的动态已经没有了,因为“鸟 飞绝”和“人踪灭”是“由有到无”的动态描写。 表示“在这儿飞鸟已经绝迹,行人已经消失”。 唯有一个老油翁在寒冷的的江面上钓鱼的情景。 这时“千山”与“飞鸟”,“万径”与“行人” 的“多”与“寒江”和“老翁”的“少”的对照; 是“飞鸟”和“行人”的“动”与“千山”和 “万径”的“静”的对照。若翻译时不能表达这 层意思,就不能认为是完美的译文。
文本分析
• 1.许渊冲的译文: 许渊冲的译文: 许渊冲的译文 • River in Sown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g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in lonely boat.
文本分析
• 由于这首诗意境清高,常常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 由于这首诗意境清高, 意境清高 孤傲心情的生动写照。从用字的角度来看, 子孤傲心情的生动写照。从用字的角度来看,诗 中使用了“千山”“万径”“孤舟”“独钓” ”“万径”“孤舟”“独钓 中使用了“千山”“万径”“孤舟”“独钓”这 样的词语。纵向读来变成“千万孤独” 样的词语。纵向读来变成“千万孤独”,这是对 清高境界”的高度赞颂。 于“清高境界”的高度赞颂。另外诗歌中还使用 ”“静 互相衬托的写法。例如“ 了“动”“静”互相衬托的写法。例如“鸟飞 ”“人踪灭 是动态描写, 孤舟”“独钓” 人踪灭” ”“独钓 绝”“人踪灭”是动态描写,“孤舟”“独钓” 是静态描写, 是静态描写,一动一静把诗歌的意境活生生地突 显出来了。诗歌除了韵律非常整齐 韵律非常整齐外 它的平仄 显出来了。诗歌除了韵律非常整齐外,它的平仄 对仗也非常严格。 对仗也非常严格。
从意象的角度看,译文2的用词比较形象。译者 使用了诸如cut off, single boat, trails, tracks 等词语使得译文读起来非常的有诗意。问 题主要在于理解。译文中使用cut off 固然非常形 象,但是不符合诗歌的本意。
文本分析
• 不是由于山高使鸟儿无法飞来,而是由于 寒冷的天气让鸟儿都归巢的缘故。但是他 动用了各种语言的手段,该诗歌的意象还 是非常生动明显的。把动态的“人踪灭” 翻译成 human track are gone, 比no man in sight 的那种抽象的、静态的描写好得 多。
词语的省略
1.因比喻而省略。 1.因比喻而省略。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因比喻而省略 (可补足为:“浮云如游子意,落日似故人情。”意思是“漂浮的白云有如 游子的心意,西下的太阳满含故人的情感”。前句是从浮云漂忽无定引申出 来的,后句是从诗人的联想(西下的太阳依恋山峦,犹如故人不忍相别)而 得出的理解。 ) 2.因对举而省略 因对举而省略。由于字数、声律的限制,有的诗句在对举两件相关事物时, 2.因对举而省略 往往只在表达前一事物时使用相关的动词或其它词语,而在表达后一事物时 把相同的词语略去。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 按表现形式分(体裁)
1.古体诗 1.古体诗
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 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古诗、乐府诗
2.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2.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近体诗
绝句 律诗 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古典诗词的翻译
组员:曾明 周静 张俊 徐庭 朱先琴 张袁
Contents
古典诗词的分类 文体特征 句法特点 文本分析
1.中国古典诗词 1.中国古典诗词
{
2.外国古典诗词 2.外国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的特点
文本析
{
文本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
一、按表达方式分
依据诗歌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诗 依据诗歌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抒情诗 叙事诗。 与叙事诗。
文本分析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
• • •
• 这首诗描写身穿蓑衣,头戴笠帽的老渔翁,坐着 这首诗描写身穿蓑衣,头戴笠帽的老渔翁, 一叶小舟,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钓鱼的情景, 一叶小舟,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钓鱼的情景,该 诗仅仅用十二个字就把纯洁而寂静的环境 纯洁而寂静的环境中一个 诗仅仅用十二个字就把纯洁而寂静的环境中一个 孤傲老人的那种清高的生活乐趣活画出来了 老人的那种清高的生活乐趣活画出来了。 孤傲老人的那种清高的生活乐趣活画出来了。
句法特点
破格与变异
(诗人是语言运用最自由的人。为了适应节奏格律的需要,诗人可以使用一 些特殊的缩略形式,以减少音节数;还可以灵活调整语序,主谓倒置,动宾 倒置及对修饰词与被修饰词进行换位。其结果就是更具表现力的破格。变异 是对语言常规的有意偏离,可以发生在诗歌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如语音,拼 写,词汇,语法,诗式等。 )
中文古典诗词文体特征
三美(意象美,语言美,结构美) 三美(意象美,语言美,结构美) 三讲(讲韵律,讲节奏,讲结构) 三讲(讲韵律,讲节奏,讲结构) 中国古代诗词强调意象创造的特点, 情景结合, 中国古代诗词强调意象创造的特点,是情景结合,内在感 情和外在景物相对应 意象是古典诗词的表情符号, 意象是古典诗词的表情符号,意境是其主观情感与客观物 表情符号 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 象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基本的特点是其抒情性 最基本的特点是其抒情性 词句的重复与修辞格的广泛运用 词句的重复与修辞格的广泛运用 重复与修辞格
3.词 3.词 4.散令 小令和套数(散套) 散令[ 4.散令[小令和套数(散套)]
三、按内容分(题材) 按内容分(题材) 1.送别诗 2.怀乡诗 送别诗 怀乡诗 3.咏物诗 4.咏史怀古诗 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 5.边塞诗 6.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 7.宫怨诗和闺怨诗 8.爱民悯农诗 宫怨诗和闺怨诗 爱民悯农诗 9.哲理诗 10.爱情诗 哲理诗 爱情诗 11.人生感慨诗 人生感慨诗
文本分析
• 2.美国著名诗人 美国著名诗人Gary Snyder的译文 的译文: 美国著名诗人 的
These thousand peaks cut off the flight or birds On all the trails, human tracks are gone. A single boat-coat-hat-an old man! Alone fishing chill river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从这两行译文来看,似乎这里是个从来 没有过飞鸟和行人的死寂的地方,这不 符合原意。“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在于强调意境深远。说的是远远 近近的山上飞鸟已经消失,在无数山间 小路上行人已经绝迹。这种多与少,动 与静的对照未能体现。
文本分析
• 3.Witter Bynner 的译文: 的译文: • River •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 •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 A litter boat, a bamboo cloak, • 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snow.
• 译文3在意象表达方面的特点是语言比较精炼。但是读起 来有些不连贯感。尤其是第三行的A litter boat, a bamboo cloak,读起来比较吃力,有点断裂感,在“三讲”中,缺 少对讲节奏的注意。另外诗歌不仅是传达意象的文学形式, 也是让人朗读的形式。若不能朗读或朗读困难,就不能认 为是好诗歌。
•
译文4出自中国翻译家的手笔,他懂得汉语诗歌的语言形 式,所以翻译的比较好。尤其是使用了诸如snow-bound , river ,path ways, straw hat, angle string这样的词语,不仅 能使译文的形象能突显出来,也便于朗读。所以是比较好 的英语译文。
中国古典诗词句法特点
例如: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阮元《吴兴杂诗》 (前一句意思是“深处种菱,浅处种稻”,由于字数的限制,只好把对 举两件事的后一件中的名词“处”省去。 ) 3.因状语而省略 因状语而省略。 3.因状语而省略。 例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两句的意思是“祠堂中虽有映阶碧草,也无心观赏,让它自为春色; 隔叶黄鹂鸣叫,也无心倾听,任其空作好音”。因有状语“自”、“空” 而省略了“为”、“作”之类的动词谓语。 ) 4.因相关而省略 4.因相关而省略 这里所说的相关,一般体现为词语的搭配,比如“风”经常和“吹” 相联用,“雨”经常和“淋”、“打”相联用,“日”经常和“晒”相 联用等。由于词语中存在着这种比较固定搭配关系,所以在诗歌中就往 往因此而省去相应词语。 例如: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 (下句意思是“落花一片狼藉,天色接近黄昏”,“黄昏”一般和“天 色”相关,因此这句省去了主语“天色” )
中国古典诗词句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