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
中铝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中铝公司并购案例分析一.问题的提出2009年2月12日,中国铝业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铝公司将投入195亿美元收购力拓相关股份及资产,巨额交易引发各界关注。
但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力拓集团董事会于6月5日撤销对双方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交易宣告失败。
这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还是隐藏着深层次的政治、文化、因素?同年7月5日,力拓上海公司胡士泰等四名员工被上海相关机构拘留。
随后,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四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这是否可以视为中国政府对力拓毁约的嫉恨和报复呢?我国资源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国际市场上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呢?中铝公司在国内产业链重组过程中如鱼得水,充分享受到其作为国资委“亲子”的所有利益,大量吸收优势电解铝企业,提升公司电解铝产能,兼并重组铝加工企业,打造完整的铝产业链,并在中央主导下通过并购重组方式逐步进入铜业、稀有金属产业。
在海外市场上,中铝公司依靠其强大的国内市场和资本优势参与巴西、澳大利亚昆士兰等项目的开发,成功收购加拿大秘鲁铜业,并与美国铝业联合人主力拓集团。
虽然,中铝公司已经成为力拓集团的最大单一股东,却没有参与力拓经营管理的权利。
2009年2月的合作协议让中铝公司有机会获得力拓集团董事会席位和公司财务控制权,但此次交易却遭受重创。
中铝公司的政府背景在其国内外发展中好似一把双刃剑,在刺激国内发展的同时,却成为海外发展的阻碍因素。
我国国有资源企业应该如何合理规避政治风险,实现跨国并购呢?二.理论分析框架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手段和方式,对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权的资产份额进行购买或实行控制的行为。
实现并购的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从金融机构贷款、以股换股和发行债券等方式。
跨国并购交易在组织结构上有着不同的形式,如控股合并、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
根据收购的控股股份比重差异对控股合并有着不同的划分,收购对象可以是一家当地企业,也可以是一家国外子公司。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报告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班级:学号::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下,企业为了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围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并购浪潮,然而中国企业若想成功走出去则需要正确的发展策略与可行的目标,在此以中铝收购力拓为例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路上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跨国并购案例分析策略研究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背景分析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大企业正以雄厚的资本能量,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寻求新的投资目标,进行跨国并购。
尽管有中海油失意尤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的收购、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华为、中兴等因“安全问题”收购业务搁浅等一系列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但仍然不能阻挡联想、明基、北汽、吉利迈向海外的脚步,我国的跨国并购愈演愈烈。
如图1-1 2007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额所示,尤其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冲击相对较小的我国企业可谓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
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其规模扩和获取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企业在实现海外并购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诸多新的风险,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成为决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希望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呈现的特点、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对的困难提供多一点解决方法。
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尽些许绵薄之力。
图1-1 2007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额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发布数据。
二、中铝集团背景中国铝业股份(中国铝业)于2001年9月10日在中华人民国注册成立,控股股东是中国铝业公司。
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
氧化铝和原铝是中国铝业的主要产品。
是生产原铝的主要原料,而原铝是广泛使用的金属,也是进行铝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
戴着镣铐的炫丽舞蹈——中铝收购力拓案的巧妙处理

数的 1%到3 %之问时,都须按照 5 0
城 市 法 典 有 关 部 分 的要 求 就 要 约 ( a ta i )或 通 过 收 购 要 约 P ril d b ( e d r ofr T n e f )的方 式进 行 收购 e 时需 要履 行必 要 通知 义 务 ,并 应 当 在 规 定 的时 间 内公开 自己的并 购意
知义务 。 如 果 中 铝 收 购 案 股 权 比例 过 高 ,则 需要 受 到英 国法 律 的规 制 。
项 指 令 ,就 取得 或处 分 上 市公 司
大宗 股份 所 应履 行 的信 息 披露 义务
金融 类对 外 投 资额 的一 半 ,接 近 同
年期 日本对 外投 资额 的三分 之一 。 此 案一 举 刷新 了中 国企业 对 外
S b tn il u sa ta Ac usin) ,任 何 q ito 人 士 意 图在 7F之 内取 得 一 间 英 国 t
目标 公 司 l %或 以上 有 投 票 权 的 0 上 市 公 司 ,使 得 该 等 人 士 的 总 持
股 量 处 于 目标 公 司 有 表 这 个 规 则 的底 限要 求 ,但 在与 有 关方 面沟 通 过程 中 , 中 铝 一 再 表 示 要 做 一 个 战 略 投 资
者 ,无 意进 入力 拓 董事 会 。
度 过 大 , 也 可 能
会 阻 止 交 易 的 完 成。
如 果 在 开 始 时 中铝 要 求 收 购 的 力 拓 股 权 比例 过 高 ,可 能 会 引 发 强 制 性 要 约 并 购 等 问 题 ,这 会 使 交 易 问 题 复 杂 化 , 并 涉 及 到 了 许 多 前 置 性 程 序 问 题 。 英 国 城 市 法 典 第 3 条 规 定 : 当 任 何 人 4 及 一 致行 动 人获 得 一 家 公 司 3 %至 0 5 % 决 权 后 ,在 1 个 月 内另 外 获 0表 2 得2 %以上 该 公 司 的 表 决 权 ,则 有 义 务 向 该 公 司 的 各 类 股 票 的 所 有 股 东 发 出 收 购 要 约 ,收 购 目标 公 司 的股 票 , 除 非 收 购 与 合 并 工 作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

能源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中铝并购力拓分析一、并购过程(一)过程概述两个公司由于占据着国内外铝业市场极大的份额,所以必然会在中国矿业集团进军世界的过程中发生战略交叉,以下是他们在并购失败之前的合作背景。
1、2007年11月8日,力拓公司提出以该公司3比1的比例和力拓公司换股。
2、2008年2月1日,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
3、2008年11月25日,力拓公司正式撤回了对力拓公司的并购。
4、2008年12月,传出中铝将进一步注资力拓的消息。
5、2009年2月2日,力拓与中铝双双确认谈判合作事宜。
6、2009年2月12日,中铝、力拓发布公告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7、2009年2月16日,中铝和力拓的“联姻”新增变数。
据外媒报道,力拓的部分机构投资者向必和力拓摇起了“橄榄枝”8、2009年3月26日,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委员会明确表示将不反对中国铝业公司注资力拓的交易。
9、2009年3月27日,国内四家银行将向中铝提供约210亿美元贷款,用以支付对力拓投资对价和其他有关本次投资的资金需求。
10 、2009年3月29日,中铝公布2008年业绩,该公司2008年利润总额下跌99.17%,被港媒称为“最差蓝筹H股”。
中铝高层称不影响收购力拓。
11、2009年4月2日,德国政府放心中铝投资力拓,这是继澳大利亚反垄断部门批准后,该交易获得的第二个权威部门的认可。
12、2009年5月15日,中铝与力拓宣布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力拓拟向中铝发行可转债以及中铝对肯尼科特犹他铜业公司进行投资交易的批准。
13、2009年6月4日,力拓宣布股票周五暂停交易,可能将发表公告宣布废除与中国铝业的195亿美元交易。
2009年6月5日,中铝确认,力拓董事会已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分手费。
14 、2009年6月5日,力拓与力拓宣布达成协议,合资经营铁矿石业务。
跨国并购风险——中铝并购力拓案

一、跨国并购风险理论(一)含义跨国并购是并购行为跨越国界的产物,是指一国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跨国并购风险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损失。
(二)跨国并购的原因1.企业成长需要成长可能是国际并购最主要的动机。
成长对任何企业都是非常关键的。
并购可以让企业立刻获得成长,国际并购更给这种迅速成长插上了翅膀。
常见的企业为了成长而进行的国际并购情形有:一是如果企业盈利颇丰,而本国经济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则企业会将多余的现金流量投资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中;二是当企业的国内市场已经饱和,或者国内市场太小以至无法随公司增长而扩大时,企业也会选择国际并购;三是海外扩张可以使那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以与那些大企业竞争;四是即使企业拥有最好的管理和技术,要想实现市场全球化也必须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2.技术方面的原因技术方面的考虑会从两个角度影响国际并购:一是技术领先的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并购利用其技术优势;二是技术落后的企业可以通过收购技术领先的目标企业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3.产品优势和产品差异一般来说,在国内市场中产品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在国外市场也会被接受。
4.政府政策政府政策、管制、关税、配额等对国际并购有很大影响。
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很多国家运用关税等政策来限制国外企业对本国的出口。
为了越过这种限制,国际企业可通过国际并购来拓展市场。
5.汇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相对强弱将影响国际企业收购时支付的实际价格,影响融资成本,影响目标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子公司向母公司分回利润的价值。
6.政治与经济稳定在国际并购时,目标公司所在国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也是国际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国际企业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去管理政治或经济形势不稳定所带来的风险,这一成本是国际企业在拟定国际并购决策时必须考虑的。
中铝收购必和必拓案例分析

(1.中铝收购力拓澳大利亚子公司需要考虑哪些与澳大利亚有关的因素?)2008年末,中铝收购了力拓9%的股份,成为力拓最大的单一股东。
2009 年2月12号,中铝宣布透过收购可转债的方式再度注资195亿美元,使得对于力拓的控制权从9%上升到18%。
铝是一种金非常重要的工业金属, 只要中铝能够做到这一步,中铝就能控制力拓,就能控制铝业。
中铝收购力拓(RIO),其实澳大利亚方面有两个重要因素是中铝需要担心以及考虑的。
第一就是澳洲政府,也就是国会,因为这样牵涉到澳洲政府利益的收购必须得到国会同意,很明显现在国会没有同意。
由于涉及的是资源性行业,因此被澳洲百姓视为威胁国家资源安全,同时民意的呼声影响大选,这也给澳洲政府施加了压力。
而且国会议员当时非常煽情的说“绝对不能卖掉澳大利亚的财富来源”。
第二要考虑的就是澳洲的境外投资委员会,简称FIRB。
只要澳洲政府同意,FIRB这里也不难得到同意。
但主要阻力却来自于FIRB拖延90天审查的时间。
(2. 中铝收购力拓澳大利亚子公司面临哪些风险?中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这些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第三方恶意竞购)事实上,在中铝二次注资力拓之时,其财政情况据说也是捉襟见肘,但是中国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决定全力支持中铝收购计划。
较为麻烦的是,由于电解铝价格已处于低谷,中铝的经营能力有限。
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自从去年四季度曝出25.7亿元亏损之后,09年一季度再度巨亏。
中铝第一次入股力拓时从国开行借下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这些债务中铝收购受阻也急需偿还。
而截至去年6月底,中铝资产总额只有3777亿元。
中铝前任总经理曾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透露,不包括在力拓的投资,中铝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
由于中国国内立法不完备以及海外完全不同的法律环境,导致企业在海外并购活动中,不仅需要承担相对于国内并购更复杂的一般法律风险,而且还时刻面临一定的特殊法律风险,即东道国基于国家安全、民族利益、意识形态等因素而援用或制定特别法律进行监管的额外法律风险。
08年并购案

08十大并购案1、中国铝业收购力拓12%的股份2008年2月1日,中国铝业公司对外宣布,其通过旗下Shining Prospect Pte. Ltd(下称SPPL)公司购买力拓(Rio Tinto plc)12%股份,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
力拓是仅次于必和必拓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矿业集团、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
2007年11月初,必和必拓曾提议以3股换力拓1股进行并购。
但由于力拓董事会认为必和必拓的报价太低予以拒绝。
按照此前必和必拓提出的换股收购建议,对力拓的估价超过1400亿美元,此次中铝以140.5亿美元获得力拓12%股份,相对而言算是便宜的。
此外,中铝成为力拓股东之后,令必和必拓收购力拓成功前景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SPPL注册于新加坡,由中铝全资拥有,美国铝业公司(下称美铝)对SPPL出资12亿美元,这笔出资通过可转换金融工具(Convertible instrument)来实现,美铝可选择将这笔资金变成在SPPL的持股。
○ 点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对国际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而一旦必和必拓成功并购力拓,“两拓”在原材料市场的定价权必然会进一步加强。
所以,中铝并购力拓完善了上游产业链,能够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实施一定的影响。
○ 上榜理由: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原材料定价的开始2、美的收购小天鹅美的电器协议收购国联集团持有的8767万股小天鹅A股股票事项已于2008年4月7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完成了股权过户变更登记手续。
这意味着,收购事项所涉及的收购款项支付和股权过户手续均已完成。
上述收购事项完成后,美的电器直接持有小天鹅A股8767万股,占小天鹅总股本的24.01%,为小天鹅的第一大股东。
同时,美的电器还通过境外全资控股子公司Titoni Investments Development Ltd.持有小天鹅B股1800.0006万股,占小天鹅总股本的4.93%。
战略俯视中铝并购力拓

资 本 和 品牌 等 软 资 源 ,一 旦 出 现 类 似 富 通 的 巨亏 ,人 力 资 本 流 失 ,品 牌 失
啸,我国也未能幸免 。20 年年底连续 08 传 出我 国两家大型 企业在 海外 并购 中 失手而导致 巨额 亏损的报道 。 其一是 中国平安保 险公 司在 2 0 07 年 1月 以平均每股 1 .5 1 9 0 欧元买人 比利 时 富通集 团1 1 亿股 ,总投资额 约合 .2 28 3 亿元。2 0 年1月4日富通集 团股 价 08 2
把 控 定 价权 与 战 略资 源
企 业在 国际市 场竞 争 中的地 位十分 不
利 。所 以说 ,走 出 国门收购海 外的矿 产 和能源 资源 ,应该成 为我 们尽快 实 施的长期 战略。
并 力拓 公司后对 氧化 铝价格 的进 一
步操 纵 ,维持 了铝 产业链 的价值 分布 格局 ,保护 了 国内 电解 铝企业 的利 润
成 功 阻 击上 游 巨 头垄 断
从 钢铁 产业来 看 ,我国是 世界上 最大 的铁矿 石消费 国 , 目前全球 对铁 矿石的需求中增量有9 % 自中国,绝 0来 对量有5 %来 自中国,而中国从必和必 0
拓公 司和力 拓公司进 口的铁 矿石 占进
口总量的4 %以上。如果必和必拓公司 0 与力拓 公司合 并成功 ,将控 制全球 铁 矿石市场份额3 % ,与另一巨头淡水河 0
从 1 7 年 代 起 ,很 多 发 达 国 家 开 90
因此 中铝公 司并购 力拓 ,我们应
该站在 国民经济 发展的 战略高度 来认 识 ,其意义 远远超 过 了铝业本 身 ,不 能就铝 谈铝 ,这是 国家层 面 的资 源 国 际化 大 战略。此次 并购行 动 ,是 提高 我国产业竞争力 的一次重要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班级:学号:姓名:中铝收购力拓案例分析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趋势下,企业为了加强其国际竞争地位和推行全球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并购浪潮,然而中国企业若想成功走出去则需要正确的发展策略与可行的目标,在此以中铝收购力拓为例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路上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字:跨国并购案例分析策略研究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背景分析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大企业正以雄厚的资本能量,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寻求新的投资目标,进行跨国并购。
尽管有中海油失意尤尼科、海尔退出对美泰的收购、TCL和阿尔卡特劳燕分飞、华为、中兴等因“安全问题”收购业务搁浅等一系列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但仍然不能阻挡联想、明基、北汽、吉利迈向海外的脚步,我国的跨国并购愈演愈烈。
如图1-1 2007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额所示,尤其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受冲击相对较小的我国企业可谓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并购海外企业的机遇。
海外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其规模扩张和获取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企业在实现海外并购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着诸多新的风险,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成为决定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希望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呈现的特点、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为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对的困难提供多一点解决方法。
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尽些许绵薄之力。
图1-1 2007年-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额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局发布数据。
二、中铝集团背景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于2001年9月1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控股股东是中国铝业公司。
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而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大型铝市场。
氧化铝和原铝是中国铝业的主要产品。
是生产原铝的主要原料,而原铝是广泛使用的金属,也是进行铝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
中国铝业是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球铝行业前列,也是中国铝行业唯一集铝土矿、煤炭等资源勘探开采,氧化铝、原铝和铝合金产品生产、销售、技术研发,国际贸易,物流产业,火力发电、新能源发电于一体的大型生产经营企业。
自2006年以来中铝集团每年都处于盈利阶段如图2-1 中铝集团2006-2015年营业总收入,且资产负债结构图2-2中铝集团2006-2015资产负债结构图较为合理,公司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图2-1 中铝集团2006-2015年营业总收入图2-2中铝集团2006-2015资产负债结构图数据来源:网易财经发布数据三、力拓公司背景力拓矿业集团(RioTinto)是世界第二大矿业公司。
总部设在英国,澳洲总部在墨尔本。
成立于1873年,公司总资产89%集中在澳大利亚和北美。
营业收入来源北美占25%,欧洲占22%,日本占18%,澳新占8%,其他亚洲国家为22%其他地区5%;按产品划分,煤炭和铁矿石分别占19%,铝占17%,铜16%;工业用原材料15%,黄金和钻石各5%,其他4%。
中国是其仅次于北美、欧洲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市场也是集团目前业务增长最迅速的市场。
力拓集团与中国的主要业务是双向贸易。
主要向中国出口铁矿石、铜、氧化铝、镍、金、硼酸盐、氧化钛原料等。
公司为世界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第一。
力拓集团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设有代表处在新疆、甘肃、云南有勘探项目主要是勘探铜、镍等。
力拓集团1873年成立于西班牙,集团总部在英国,澳洲总部在墨尔本。
1954年,出售大部分西班牙业务。
1962年至1997年,兼并了全球数家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在2000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北方矿业公司,成为在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被称为铁矿石三巨头之一四、中铝集团收购力拓的并购过程力拓集团成立于1873年,是全球第三大多元化矿产资源公司,总部位于英国,目前是全球前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同时还涉及铜、铝、能源、钻石、黄金、工业矿物等业务。
中国铝业公司着眼于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定位,立足国内面向海外,积极整合国内资源,加快开拓全球业务以及广泛的产品组合。
表4-1 中铝收购力拓始末过程2007年11月08日必和必拓公司提出以该公司3比1的比例和力拓公司换股。
2008年02月01日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震动全球。
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公司正式撤回了对力拓公司的并购。
2008年12月传出中铝将进一步注资力拓的消息。
2009年02月02日力拓与中铝双双确认谈判合作事宜。
并未透露具体合作的项目内容和涉及的金额2009年2月12日中铝与力拓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发布联合公五、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的原因分析(一)并购受到政治压力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担忧中国收购威胁本国安全中铝收购力拓股权交易失败最主要原因是政治方面的因素。
澳大利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应该抵制中国收购澳大利亚的矿业资产。
澳大利亚的一些政客、媒体,也采取种种措施阻挠和反对中铝的注资。
中铝与力拓交易的失败,完全与力拓董事会受到的政治压力有关。
(二)国有企业身份受到顾忌中铝的国有企业身份致使合作伙伴担心未来不被平等对待西方国家政府并不经营企业,尤其涉及国际经济贸易往来的公司,都是私人企业。
由于国有企业不是从纯粹经济角度考虑问题来决策,其经营决策有可能受政府的非经济因素影响。
有时,这种非经济考虑可能给企业或他国的贸易伙伴带来意外的好处,但也就有相反的时候。
另外,国有企业背后是国家力量作后盾,其真正的实力往往比看上去的大得多,合作伙伴担心未来不被平等对待。
(三)中铝败在并购速度过慢中铝195亿美元的注资案,实际上是力拓对中铝的求助。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铁矿石价格暴跌,力拓股价一落千丈,而力拓急需资金偿还2009年10月到期的89亿美元债务,其到2010年到期的债务高达387亿美元,为筹集高额的偿债资金,中铝对力拓来说几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
但力拓方面没有想到的是,金融市场反转得如此之快,短短几个月力拓股价升幅70%,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市场也大幅回暖,金融市场已显著改善,使得力拓与中铝交易条款的价值显著下降。
于是,力拓方面终于过河拆桥,一脚把中铝踢开。
国内企业对海外公司的收购,审批快慢也是成败的关键。
国内主管部门对国内企业的海外收购审批太慢,过程过于繁琐也是影响海外收购的重要原因。
(四)中铝缺乏财经媒体公关之所以国外一些力量反对这次收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铝没有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
面对这样大型的收购。
收购方还是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在全球大型、权威财经媒体上做财经公关,没有请专业的游说公司。
尤其是在财经媒体公关方面,中铝根本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想到这部分工作。
面对不充足的媒体公关在外国看来中国企业就是“暴发户”形象。
中铝应该提前就做好财经媒体公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舆论宣传和引导。
六、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及建议大量跨国并购实践证明:最佳的跨国并购候选对象是符合并购方发展战略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待售”的企业。
跨国并购最重要步骤是发现目标企业,并购方不可能逐个访问待出售的候选企业。
筛选过程对一个成功并购计划至关重要。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跨国并购是双向的,跨国并购的利弊也是双向的。
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害”而“趋利”。
(一)树立跨国并购的风险意识对于目前中国国企在海外的并购行为,相关方面对于并购的风险意识绝对要有充分的认识。
跨国并购不能像国企在国内的企业行为,目前,国内的体制无疑给了国企很多先天的优势,但是在海外就不一样了,我们的国企管理层应该学会按照国际游戏规则出牌,如果还是按照国内的那一套出牌,无疑是要吃大亏的。
(二)作出科学的跨国并购决策和计划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要进行跨国并购,就必须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跨国经营战略,并作出科学的跨国并购决策和计划。
为此企业必须明确进行并购的目的,对并购目标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确认对目标企业的并购能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对并购活动进行系统周密的计划,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并提出解决方案;选择切实可行的并购模式和并购方案等,使企业避免并购风险和遭受经济损失,以实现并购目标。
(三)实施金融财务风险防范必须搜集财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运用金融工程化解金融风险。
搜集目标企业的有关财务信息可以从当地权威性的咨询公司获得信息,从目标公司的客户那里搜集信息,也可以从该公司内部倾向支持并购的管理人员那里获得真实信息,更准确地掌握目标公司资产的潜在价值,更有效降低资产评估风险。
并购方了解当地金融市场状况及金融政策,利用金融工程化解并购金融风险。
(四)采取多种渠道增强与目标公司所在国政府的沟通中铝收购力拓股权交易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迫于政治压力。
澳大利亚的部分国会议员、政客及媒体大肆抄作抵制中国收购澳大利亚的矿业资产,引发各方讨论,让“中国威胁论”重新抬头并更加具体化了,给中国带来了在国际上的负面影响。
从中国的利益看,软化这种立场,而不是强化这种立场、或与之正面冲突。
可能正是和平崛起的基本战略。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尽可能采取多种渠道增强与目标公司所在国政府的沟通。
(五)必须选择最佳的跨国并购时机跨国并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经济震动和社会震动,因此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中国企业进入目标公司的所在国之前,对所在国法律环境应该有一个详细了解。
一旦机会来临,就要紧紧抓住,机不可失。
中铝这次行动太慢,没有把握住机会明显是对这次收购准备不足。
2008年底及2009年初,是力拓最困难的时候,现在市场回暖,力拓情况变好,这是力拓毁约最主要的外部环境。
(六)需要采取灵活的跨国并购策略中铝收购力拓股权在我们来看这是一个商业行为。
但是在西方国家民众看来,中铝代表的是全中国,被看成了一个国家行为。
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中国企业应该进一步民营化,让有实力的企业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去竞购符合战略目标的海外企业,去参与全球化的运作。
或者可以借道海外专业的投资基金,作为这些基金的出资人来间接人股国外企业,这样隐蔽进行可能使收购更容易成功。
参考文献:【1】《跨国并购案例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单宝《中铝收购力拓股权失败的原因及警示》国际经济探索2010年01 期【3】董办丘国柱《中铝收购力拓股份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