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一步之遥》影评

合集下载

一步之遥赏析

一步之遥赏析

一步之遥赏析《一步之遥》是姜文导演的一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权力、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首先,从叙事风格上看,《一步之遥》采用了一种荒诞、讽刺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历史与虚构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这种叙事风格既体现了导演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展示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独特见解。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如马小军 (姜文饰)与阿飞 (葛优饰)在火车上的一段对话,以及马小军与花姐 (周韵饰)在舞厅的一场舞蹈。

这些场景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寓意深刻,让人在欢笑之余不禁陷入深思。

其次,从象征意义上看,《一步之遥》中有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火车、舞厅、枪等。

这些元素不仅为电影增色添彩,更为观众提供了解读电影的线索。

例如,火车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舞厅则象征着欲望和堕落,而枪则象征着暴力和死亡。

通过这些象征元素的运用,导演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思考。

再次,从哲学思考上看,《一步之遥》涉及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如命运、自由、道德等。

这些问题贯穿了整部电影,使得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艺术作品。

例如,在电影中,马小军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一步之遥”,试图摆脱命运的束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当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时,却发现这一切都是虚幻的,自己依然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这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由的渴望,使得电影具有了一种悲剧性的美丽。

此外,《一步之遥》还展现了导演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的批判。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马小军的狡猾和虚伪、阿飞的愚蠢和善良、花姐的放荡和堕落等。

这些人物形象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个性化,使得电影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感。

同时,导演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引发了观众对社会和人性的反思。

《一步之遥》是一部具有独特叙事风格、丰富象征意义和深刻哲学思考的电影。

《一步之遥》不像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场舞台剧

《一步之遥》不像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场舞台剧

一步之遥》不像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场舞台剧《一步》很热闹,不像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场舞台剧,但却是姜文自说自话的狂欢。

电影一开场就是《教父》的经典桥段,略诧异,更没想到在致敬完《教父》以后,又马不停蹄的对电影史上各种经典之作逐一来了个还原。

全片不断的穿插着黑白片,默片以及众多经典电影的镜头。

在放了半个小时百老汇的歌舞剧以后,影院里开始有人唏嘘,等姜文和舒淇的车直接开上了月亮,大家就有些小声议论了。

看到一半我还想这是不是姜文给大家来个黑色幽默,越看才觉得,姜导这次拍电影,就是由着自己的性子。

开上月亮定下了电影的基调,就是荒诞,随心所欲。

《一步》有九个编剧,还是很符合电影的气质。

这群欧罗巴妹子的舞蹈的确好看,没看到从大腿下穿过的镜头,应该是剪掉了。

有评论说这几段舞蹈能值一星,可惜看的不是IMAX。

接下来就是花国总统遇害,姜文跑去大帅那儿求救。

看到葛优被困在马厩里,坐等被野马那什么,还真有点心疼老葛。

马走日终于还是没救自己,救了象飞田,然后老马开始亡命天涯,项飞田步步高升。

老马逃亡了两年,王天王的《枪毙马走日》也演了两年。

作为一个有情怀的通缉犯,老马还是被抓了,办大事还需要搞艺术的。

在大帅和法租界的调停中,马走日还真像一个棋子。

可惜这帮德先生和赛先生,还是一嘴的科学民主,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最后虽然有武六小姐斡旋,但是难挡一颗向死之心。

1 武六小姐的片中片,拍的的确不错。

电影里,姜文借周太太之口,表达了自己在创作上的很多观点。

葛优还特地戴了一撮小胡子,如果没看过卓别林默片的同学有机会应该看一下。

最后一段意大利歌剧,姜文和周韵在出逃的路上,经过了油菜花地,又来到了福建的土楼,这段没太看明白。

几位主创的表演中规中矩。

姜文一个人玩得High ,周太太一如既往的美,葛优还是插科打诨,舒淇被黑的有点惨。

王志文的表演的确很到位,不愧是戏骨,文章戏份不少,还是一贯的风格。

上映前还有人问,会因为文章不去看这部电影吗?关于这个问题,忘掉罗马假日,忘掉葛诗里妮吧。

解读影片《一步

解读影片《一步

解读影片《一步之遥》的隐喻叙事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意念中存在的旧事物会影响着感官体验到的新事物,两事物之间在相互对照与说明之时往往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

这种心灵的投射通常是跨领域的,在修辞之中便出现了隐喻这种表现手法。

隐喻可以说是人的认知方式之一,人们通过经验,能理解较为抽象的,无法诉之于感官的事物。

隐喻的建构体现为本体的意象在心智里转换为拟议中的喻体的意象。

[1] 在电影中,这种手法也十分普遍。

而姜文恰恰是一位才华横溢,极其喜欢使用隐喻的导演。

他用大量的视觉影像符号来组合表面上荒诞不经的剧情、时空倒置的叙事逻辑,以此隐喻对政治历史的反思。

[2] 姜文,是中国电影的一块金字招牌。

他拍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入选《时代》周刊1995 年“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2010 年的作品《让子弹飞》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多项票房纪录。

[3] 丰富的隐喻是姜文电影的重要风格,2014 年年底上映的《一步之遥》自然也不例外。

《一步之遥》的故事并不复杂,概括起来便是两个母题:一个是无辜蒙冤,另一个则是相爱之人的亡命天涯。

这两个母题早已不新鲜了,但姜文的这部作品在这两个古老母题上加入了许多枝蔓,以至于使得电影的篇幅超过了两个小时。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又一次掀起议论的热潮,不是因为影片中堆砌得琳琅满目的视觉元素,也不是插科打诨的搞笑台词,而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片中的隐喻。

一、《一步之遥》的身份隐喻在影片的一开始,姜文就通过那段向《教父》致敬的情节,展现了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间、华洋混杂的地点,国人身份认同的混乱情况。

首先,满清虽亡,余威尚在,满人仍然有着一种腐朽而老派的贵族风范。

影片中,以“花域总统”完颜英的死隐喻了满清的覆亡。

完颜英自称是完颜阿古打的后裔,最终因为抽鸦片出车祸而死,意味着作为统治者的满清政府在沾惹鸦片之后就彻底地败亡了。

作为暴发户的武七求助于马走日,也从侧面反映了满清的旧势力仍在。

马走日和项飞田都是满清遗老,都有着满族老姓儿,两人也都还会说满语。

荒诞梦境下的狂欢与哲思——浅析电影《一步之遥》

荒诞梦境下的狂欢与哲思——浅析电影《一步之遥》
解读人 物的悲剧命 运 、后现代 的表达手法 以及狂 欢化 的美 学特征 三个方 面对其进行分析。
【 关键词 】荒诞哲思 ;狂Fra bibliotek化 ; 《一步之遥 》;戏仿
中图 分 类 号 :J 9 0 5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0 1 2 5 ( 2 0 1 7 ) 0 4 — 0 1 4 5 — 0 2
人 公 张麻 子 对 局 势 以及 自己命 运 的 高度 掌 握 ,马走 日 则 对 于 人 类来 说 ,世 界是 不 可 知 的 ,命 运飘 忽 无 常 , 显 得极 其 弱 势 ,他 的命 运 走 向扑 朔迷 离 、不 可猜 测 ,往 人 是 没有 根 基 的 ,因而 荒诞 感 是 必 然 的 。 《 一 步 之遥 》
往 与 自己想 得 到的 结果 仅差 一 步 。
中 的人 物无 论 好 坏 ,都 无 法决 定 自 己的命 运走 向 ,在大 皆大欢 喜 的项 飞 田与 武 七 ,他 们竭 尽 一 切所 取 得 的权 势
在影 片 开头 便 提 出了 “ t o b e o r n o t t o b e ”这 样一 个哲 环 境 的压 迫下 ,马走 日、完 颜 英 均 以悲 剧 收尾 ,而看 似 思题 ,对 马 走 日来 说 却 是 “ 我这 么着 或 是 我不 这 么 着 ” 抉 择 。消 费 主 义 的 意识 形 态 主导 了马 走 日的 一生 。 大众
其 实 透 过 表象 看 本 质 ,无 论 是 对 人 物 的刻 画 ,还 是 后 现 通 过 官 僚 统 治来 平 息案 件 ,但 项 飞 田百般 阻 挠 ,作 为北
代 的叙 事 手 法 , 《 一 步之 遥 》都 是一 场 荒 诞 派 悲剧 的狂 大校 长 的武六 妈妈受 不 了舆 论压 力 , 苦 口婆 心劝说 女儿 ,

一步之遥电影影评

一步之遥电影影评

对我来说,一部艺术作品是否成立,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这部作品是否能引起观者的联想,而且这种联想不仅是感官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同时又会像挥之不去的印象,常驻心底。

一个月前看过的“一步之遥”就是这样一部引起我无数联想的出色的艺术作品,它超过了我的想象,也超过了我的期待,因为在“让子弹飞”以后,我曾担心,姜文这么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会不会被这浮躁的时代所诱惑,而忘了自己从事电影艺术的初衷。

我本来并不想把自己的若干想法付诸于文字,因为正如你欣赏一些名画一样,一些让你十分满足的感受,难以表达,无法落笔,因为所有的文字在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那种纯个人的联想有时是如此极端和充满神秘的色彩,使你无法与他人共享,所以我总觉得那种心灵上的沟通,更多的应该是在沉默的层面进行。

促使我坐在电脑前的原因是与妹妹的一次闲聊,那次非常开心的谈话始终围绕着“一步之遥“,我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被结尾的伤感而笼罩,因为一部影片而打破习惯的沉默,乐此不疲地交流,对我们这两位老人来说实为稀有,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也属罕见,所以就决定把自己点点滴滴的思绪记录如下。

還记得,看完“一步之遥”走出影院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看这部电影就像看一本新小说,也就是不同于讲故事摊细节的传统小说,而是充满间离,拼接和魔幻色彩的新小说。

可以说,这些手段贯穿于组成电影的方方面面:叙事、音乐、镜头的运用、画面以及人物的塑造。

这也就是两个多小时不断让我进入联想状态的原因。

说不累是不诚实,但这种累本身就是愉悦和满足,特别是当你回想种种细节时,这种愉悦就会油然而生。

间离是这部影片中常见的手段:从叙事来看,导演在交待了基本情节外,常常以画外音的手段,跳跃式地过渡到下一个场景,并给予观者的联想以一定的空间。

画外音的确会使观者对角色产生一种陌生感,但也会让观者更理性地,更清楚地看到角色内心的某种矛盾状态。

在音乐的使用方面,导演也是运用一种间离的手法,使音乐不再成为烘托情绪的媒介,而且产生了独特的语汇。

《一步之遥》:消失的爱人和满屏的戏谑

《一步之遥》:消失的爱人和满屏的戏谑

影评知识姜文至今导过五部电影,他是为数不多的能用电影片名高度概括自己电影内容的导演。

《阳光灿烂的日子》真的能将人带进那个年代,看文革大背景下大院子弟们,也让人忍不住回忆自己的童年,似乎也总是汗流浃背的夏天;《鬼子来了》仅仅这四个字就让你读出其中无尽的悲凉,以及难以一语道破的现实主义;《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落下,这就是轮回;《让子弹飞》如果有人觉得上一部晦涩难懂,那么这一部终于通俗易懂了,杀人诛心,总要让子弹飞一会儿;这下轮到《一步之遥》了,首映拿下超高排片,可是评论却两极分化,这次的“一步之遥”如何概括整部电影?我想起了大卫芬奇最近的话题之作《消失的爱人》。

《一步之遥》集全片之力重点讲述的是《枪毙马走日》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要枪毙马走日?因为消失的完颜英。

完颜英是谁?完颜英是马走日的爱人。

最后马走日被打死又变成了消失的马走日,马走日是谁?马走日是武六的爱人。

所以,《一步之遥》讲的其实就是消失的爱人。

两大男主角马走日跟项飞田。

稍微有点象棋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步行棋,象总比马多走一步,而马走日跟项飞田作为发小,人生际遇不过是一步之遥,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差之千里。

一个成了法租界的警官,而另一个则被乱枪打死,飘影无踪。

生与死在于一步之遥,电影跟现实亦如是。

之所以说《一步之遥》很像《消失的爱人》还因为他们有着看上去几乎一致的故事走向。

大众传播、媒体介入早已经让事情的真相变得不置可否,尼克没有杀艾米,可是在所有大众的眼中,尼克就是杀人凶手,所有人的思维都是流氓思维,没有解释,没有辩驳,根本就没有说明真相的机会;马走日同样如是,他杀了完颜英么?起码电影里演的不是这样的,可是王天王演的,报纸登的,不就是马走日图财害命,杀害花国总统完颜英么?或者姜文的意识是先进于大卫芬奇的,艾米在婚姻濒临破灭之时想出如此丧心病狂的办法挽救,而马走日或许早就想明白了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所以恋着完颜英,却不曾说出我爱你,婚姻更是无从谈起。

命运之光灼照下的荒诞棋子--浅析姜文新作《一步之遥》

命运之光灼照下的荒诞棋子--浅析姜文新作《一步之遥》

命运之光灼照下的荒诞棋子--浅析姜文新作《一步之遥》王超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5(0)3
【摘要】姜文的《一步之遥》从上映伊始就争论不断,一度骂声一片,比如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极其自恋的个人主义精神病作品。

"[1]而在笔者看来,对于这样一部试图有所表达的电影,还是应该多一份宽容,少一分苛责。

《一步之遥》作为姜文北洋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让子弹飞》的风格特征,通过讲述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展现人物对自身命运的把控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对立。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王超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碎片式的电影语言——浅析姜文新作《太阳照常升起》 [J], 籍元婕
2."现代之光"烛照下的"沙湾"世界——关于雪漠"大漠三部曲"中当代西部农民命运问题的思考 [J], 王建光
3.浅析《蟑螂的命运》中的荒诞意识 [J], 钟嫣然
4.荒诞梦境下的狂欢与哲思——浅析电影《一步之遥》 [J], 袁文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影一步之遥的影评

电影一步之遥的影评

电影一步之遥的影评《一步之遥》我们先来聊为什么片名起这个?三种可能,男一男二分别叫马走日,项飞田,懂点象棋的都知道,同样一次行棋,马比相少走一步,类比剧种两人同样操办一件事,最后两人下场确实天壤之别,一步却也是之遥。

第二武六与马走日,马曾回忆当初武六要是没有踢段两条腿,哪怕留下一条,也就能跟她去拍电影而不是中途下了车,走上了这条路。

第三片名第三种解读,马走日曾献策给老佛爷:拯救我大清只需一步把脑袋后的辫子给剪了,然后马走日一路小跑冷于是喝酒醉后醒来:民国了。

区别在哪,就是被剪了辫子是清朝,自己剪了辫子是民国,一样的人心,只是这一步差距大了。

姜文送“完颜”到买“出嫁”的钟三儿(中山请自带口音)家里,还是别人买了送钟三儿(民国不是他中山儿打的?别人送的?恰巧?政治遗产?)然后马走日把类比与“总统”的完颜(政治资产)给“断送”了,然后大家要“北伐”!请注意最后为什么马走日开车逃跑到的地方一看就是福建土楼的传统建筑,这是从上海来的啊,选这么个地方是有地标性吧。

马走日觉是“袁世凯”,然后各大军阀就是这电影中大帅的代表,又是娶白俄联盟(不就是军阀后期各大国际势力在华利益代表的支持么),唯一不懂且觉得牵强的是,武六是代表我党吗?马走日最后跳下来说的:不知道武六以后过的好吗?我想告诉马走日:武六,挺好的。

其次来“剧透”,这基本上用象棋的简单术语就可以概括:当头炮(选头“泡”美女),马来跳(马走日操持选美)立马车(马走日与完颜两人出“车祸”)相飞天(马走日要救自己求救大帅,反而先救了项飞田),将出列(武六武七都求大帅父亲致死或相救马走日)士走斜(知己的“士”帮马走日脱困)终!我们来聊电影本体,借用台词:电影是看的懂的艺术。

那么对于首映后很多人口碑总结最多的是:看不懂。

好,如果一个电影大家看完后都在聊其他,剧透也没事,那说明大家都没“看懂”,看懂不就是比如讲了个什么事,凶手是谁,最后爱了谁等等,听懂了看过人讲的故事那还有意思?正如开篇TOBEORNOTTOBE莎翁经典开场,就像解读作品一样,每个人的哈姆雷特每个人的一步之遥,我倒是觉得看懂看不懂没必要争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定的学术范围内,所有带“元”字的名词,一般都是一个自指性的词。

说的稍微不严谨点,元小说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元纪录片就是关于纪录片的纪录片。

那么元电影呢,就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关于电影的电影”。

不过Christopher Ames在《Movies About the Movies》里面对“元电影”下了一个定义:
Metacinema, also meta-cinema, analogous to metafiction in literature, is a mode of filmmaking in which the film informs the audience that they are watching a work of fiction. Metacinema often references its own production, working against narrative conventions that aim to maintain the audience's suspension of disbelief.Elements of metacinema includes scenes where characters discuss the making of the film or where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are shown.
翻译一下就是:
元电影,类似于文学中的元小说,是一种电影制作模式,其中电影告诉观众,他们正在观看一部虚构作品。

元电影经常引用自己的作品,反对旨在保持观众对怀疑的搁置(即相信剧情)的叙述惯例。

元电影的元素包括角色讨论电影制作或展示制作设备和设施的场景。

从这个角度而言,《一步之遥》无疑是一部自说自话又自指的元电影,兼职是一个孩子写给自己热爱的玩具的情书。

大致上,我个人认为《一步之遥》在四个方面有“元电影”的特征。

第一是对《教父》第一部的致敬照搬
一致的黑场情况下先捅声法(J-CUT)进演员台词,再淡出到场景,连调度都几乎一样。

场景同样都是室内,一桌二椅,两人相对而坐。

两段戏都是采取大光比摄影,画面泛黄,增加故事的时代感。

光效采取的都是戏剧光效,光源仅有一盏台灯、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照进来的室外光线以及人物头顶上方的灯。

给人物的打光都是采用顶光,而非“三点布光”,进一步增加人物的威严。

另外,《一步之遥》中人物的服装、化妆也是模仿《教父》第一部。

第二是故事基本直接取材中国的老电影《阎瑞生》
影片的核心故事原型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故事长片《闫瑞生》。

《一步之遥》选取了“阎瑞生案”中的“花国大选”和“总统遇害”两个核心元素:完颜英在“花国大选”组委会主席马走日及其搭档项飞田操纵下,艳压群芳,连任花国总统。

然而因为一场意外,完颜英香消玉殒,马走日成为众所公认的凶手,遭受追捕。

整部影片以近乎夸张的手法重新架构,最终呈现出的故事情节更为荒诞、离奇。

影片不仅核心故事取材于电影史上的老片子,而且片中武六一角正在拍摄一部名为《枪毙马走日》的电影。

《枪毙马走日》很难说不是老电影《枪毙闫瑞生》的指涉。

第三是对黑白默片的致敬
16帧的拍摄,8毫米胶片和单独的台词场,多少能看见卢米埃尔兄弟和梅里爱的影子。

第四是歌舞片的元素整体出现
影片前部,姜文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长来记录一场歌舞表演。

而且片中的歌舞表演并非是插
科打诨,表演人员是专门从百老汇请来的专业歌舞团队。

整场表演完全是精雕细琢,可与任何一部歌舞片中的表演相媲美,在很大程度上与巴兹·鲁赫曼的《红磨坊》相似。

《红磨坊》“这部古装歌舞片是以爆发性短促的剪辑法完成。

巴兹·鲁赫曼的剪辑风格是回到大制片厂时代伯克利那种百花筒式剪辑法。

两个导演都把歌舞片段的重心放在表演者、音乐和风格上。

《一步之遥》这个作品涉及了许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内容,到底几份真情几分假意,写到这里,让我也引用一首《遥远的救世主》里的诗给大家留个余味: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