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了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科医师对MPP的诊治,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
本指南为总体指导性原则,各地各级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
一、定义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指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指MPP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d及以上,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所见加重、出现肺外并发症者。
大环内酯类药物无反应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 -unresponsive MPP,MUMPP):指MPP患儿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2h,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的MPP。
原因与MP耐药、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混合感染等有关。
临床及时识别MUMPP更有利于早期有效的治疗,减少重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PP,SMPP):指MPP病情严重,符合重症CAP判定标准,详见临床分型。
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指患儿病情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肺外并发症,需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的少数SMPP。
儿童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诊治论文

儿童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年龄均小于14岁。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过3周治疗后,80例患儿中77例痊愈,痊愈率97.5%,其中≤3岁痊愈率为100%,>3岁痊愈率95.45%,平均退热时间为(9.21±2.43)天,平均肺部症状消失时间为(11.09±2.65)天,治疗期间有4例患儿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适症状均消失。
结论: 大部分儿童支原体肺炎均会出现肺部体征,但不明显,可采用血清学mp-igm结合胸部x线检查进行诊断,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并针对患儿的具体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70-01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儿科常见的一种肺炎,约占小儿肺炎的20%,由肺炎支原体(mp)所引起,在儿童的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多见于年龄稍大的儿童[1]。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刚开始为干咳,之后逐渐发展为顽固性剧烈咳嗽,常有黏液痰液,一般可持续1-4周,且可伴随发热,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百日咳样的阵咳,胸部x线检查表现呈现多样化[2]。
有文献[3]报道5-15岁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30%以上可引发肺炎,18%的病例需住院治疗。
为进一步研究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我院选取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5.4±1.4)岁;其中≤3岁36例,>3岁44例。
其中13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1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合并支气管哮喘。
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论文

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
方法: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男44例,年龄7个月~8岁,女34例,年龄9个月~9岁。
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首先给予所有患儿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78例患儿中,观察组40例,治愈2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38例,治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7例,有效率81.6%。
结论:在治疗支原体肺炎疾病时,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病情的改善有较大帮助。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孟鲁司特钠阿奇霉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015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呼吸道感染性肺炎,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儿童,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恶心、呕吐等,对于患儿的影响较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方法越来越多,如孟鲁司特钠、阿奇霉素等,对于改善患儿的病情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1]。
其中,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要显著优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对于患儿病情的康复有更大的帮助。
2007~2010年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对其采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2010年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78例,男44例,年龄7个月~8岁;女34例,年龄9个月~9岁。
通过对两组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儿均经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恶心、呕吐等。
将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首先给予所有患儿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采用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总结与分析。
结果:82例患儿中6~13岁学龄儿童占主体,主要症状为持续发热和刺激性咳嗽。
外周血白细胞多数正常,少数有所上高。
痰培养支原体阳性者7例。
肺片主要呈现出一侧大片絮状阴影,且右侧多于左侧。
26例患儿存在有肺外合并症,主要为渗出性胸膜炎。
所有患儿均基于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均痊愈出院。
讨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于学龄期儿童,当出现持续性发热并伴有刺激性咳嗽时,可依据x胸片检查结果以及血清学检验结果进行判断,确诊后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79-02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旧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是由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程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剧烈咳嗽的肺部炎症[1]。
mp是儿童时期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男48例,女34例,年龄0.4~13岁,其中0~1岁3例,2~3岁18例,4~6岁24例,7~13岁37例。
所有患儿中24例为春季收治,9例为夏季收治,18例为秋季收治,31例为冬季收治。
1.2诊断方法与结果。
(1)诊断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肺部、胸ct影像、肝肾功能、血清m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痰细菌培养以及痰支原体培养等检测。
(2)结果:①临床表现: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和刺激性咳嗽,其中有4例伴有胸闷、胸痛现象。
发热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达1~3周,同时多数发热程度为中等,驰张高热共15例;27例患儿干咳、痉咳,16例伴有黄绿色或白色黏痰。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探讨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探讨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检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行MP-IgM检验,再行被动凝集试验法检验,还进行血常规、血沉、血气分析、细菌培养、尿常规等常规检验。
结果: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发现,ELISA法的阳性率为36.36%,冷凝集试验法的阳性率为31.82%,两者均有较高特异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项检查缺少特异性。
结论: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疑患儿,需及时利用影像学结合实验室检查其临床表现予以综合分析,及时确诊,ELISA 法与冷凝集试验法有较强的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临床检验特点肺炎支原体是造成呼吸道发生感染的侵袭性病原体之一,它不但能造成患儿呼吸系统发生病变,若病情严重时还会使得其余系统也相应发生病变[1]。
小儿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咳嗽,体温上升,发热类型大都包括弛张热与不规则热,同时并发咳痰、咽痛、胸闷、气喘等症状。
经X 线检查结果显示单侧胸部存在大片絮状阴影,通过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沉大部分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没有较好特异性,因此,对该病的临床检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采取临床检验分析,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特点,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儿60例,女患儿50例;患儿4个月~7岁,平均年龄(3±1.2)岁;患儿病程14~40天,平均病程(21±3.1)天。
1.2 检验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行MP-IgM检验,肺炎支原体检测试剂盒Sero MP IgM由上海科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诊治要PPT

由于不同人群感染同一病原体后表现各异,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治疗方案。
合理应用治疗药物,提升诊疗水平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合理选择和应用治疗药物,以提高诊疗水平 和改善患者预后。
应对呼吸道感染的挑战
01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识别和鉴别
由于呼吸道病毒感复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患儿的临床管理仍然是重中之重。
病毒感染引发的过度炎症反应
呼吸道病毒常诱发过度炎症反应,可能进一步加重呼吸道病变。
优化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管理
针对反复呼吸道疾病感染的患儿,需要重视诊断、鉴别以及综合管理,改善患者预后。
优化患儿的临床管理
重视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鉴别
任何呼吸道感染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对呼吸道感染进行准确的诊 断和鉴别。
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严重性
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 病毒、流感病毒等共同造成了儿 童呼吸系统感染高发的态势。
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挑战
任何呼吸道感染都可能引发严重 的后果,临床医生需要关注不同 病原体感染的差异、合理应用治 疗药物。
重症肺炎的早期识别和管理
重症肺炎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病 死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重症肺 炎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预防和治疗 ,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
”
02
重视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差异
不同人群感染同一病原体后表现各异,因此必须重视呼吸道感染的诊断、鉴别以及综 合管理。
”
03
提升诊疗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
当前形势对呼吸科和儿科提出了严峻挑战,临床医生需关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差异 、合理应用治疗药物,提升诊疗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
”
总结与展望
呼吸科和儿科的挑战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探讨

支原 体肺 炎是 儿 童 和 青 壮 年 时期 临床 最 多见 的肺 炎 , 幼 儿 毛细 支气 管炎 及 儿 童 哮 喘发 作 除 了 与 特 异 性 素 质 、 婴 遗传 因素 儿 发病 亦 不少 见 , 又称 原 发性 非 典型 肺 炎 , 由肺 炎 支原 体 感 染 引 等 密切 相关 外 , 与感 染 有 关 。感 染 作 为 哮 喘 发 病 诱 因确 切 相 还 起 ; 要靠 呼吸 道 飞沫 传播 , 主 四季 均有 发病 , 以秋 冬 季 为 高 峰 ; 近 关 的是 呼吸 道合 胞病 毒 与 支原 体感 染 。而 且肺 炎 支原 体 感染 后 年 来 ,,L dJ 支原 体肺 炎 发 病 率 在 逐 年 增加 , 且 每 隔 3 6 出 的哮 喘发 作 , 并 — 年 被认 为 是仅 次 于病 毒感 染 诱发 的 急性 发 作 , 认 为 并 现 一次 小流 性[ 。现就 其 临床 诊 治进 展探 讨 如 下 。 1 ] 是 长 期难 以 缓解 以及 哮 喘恶 化有 关 的 主要诱 因。 1 病原 学及 检测 进 展 2 2 2 引起 支原 体 脑 炎 。近 年 来 认 识 到 MP所 致 中枢 神 经 .. ] 1 1 病 原学 。本 病 主 要病 原 为肺 炎 支 原 体 ( y o l map e — 系统 ( Ns 损害 为 MP感染 最严 重 、 常 见 的并 发 症 , . m cpa n u s c ) 最 表现 为 无 mo i , )2, 介 于 细菌 与病 毒 之 间 的 已知 能 独立 生 活 的病 菌 性脑 炎 、 n e MP [ 是 a 3 脑膜 脑 炎 、 髓 炎 、 脑 共 济 失 调 及 精 神 障 碍 等 。其 脊 小 原微 生 物 中最 小者 , 能通 过 细菌 滤 器 , 要 含胆 固醇 的 特殊 培 养 中以脑 炎 最为 多见 。肺 炎 支原 体 感染 后 出现 中枢 神 经 系统 弗 发 需 基, 在接 种 1 天 后 才 出现 菌落 , 落很 小 , 少超 过 0 5 m。病 症 发 生率 约 为 0 1 , 呈 逐渐 上升 趋 势 。关 于 MP脑 炎 的发 病 O 菌 很 .r a . 且 原直 径 为 l 5 1 0 m, 2 ~ 5 n 与黏 液 病毒 的大 小 相 仿 , 不完 整 细 胞 壁 , 机 制 , 尚不 完全 清楚 , 目前认 为 免 疫 因 素 起 主 要 作用 , 原 体抗 支 故 呈 球形 、 状 、 状 等 多 种 形 态 , 兰 染 色 阴性 。能 耐 冰 冻 , 原 与人 体心 、 、 脏 、 、 、 滑肌 组织 存 在 部 分共 同抗 原 , 杆 丝 革 肺 肝 脑 肾 平 感 3 ℃时只 能存 活几 小 时 , 美 蓝 、 7 对 青霉 素 等具 有抵 抗 力 。 染后 可 产生 相应 组 织 的 自身 抗体 , 引起 MP肺 炎肺 外 表现 , 即多 1 2 检测 方法 。 . 脏 器 功 能损 害 , 发 病率 较 低 。 但 1 2 1 血液 常规 。周 围血 白细胞 计数 大 约 . 3 常 , / 偏 高 , 3 支 原 体肺 炎 治疗 进展 .. 1 正 / 13 1 3偏低 , / 中性 粒 细胞 增 多 , 分 叶 核 为 主 ; 沉增 快 , 以 血 大部 分 病 3 1 抗 菌药 。治疗 支原 体 感 染 的传 统 药 物 是 红 霉 素 。它 可 改 . 人 L H、 R D C P阳性 ; 对 支原 体 感染 诊 断帮 助不 大 。 其 善 临床 症 状 , 减少肺 部 阴 影 , 可 缩短 病 程 。但 近 年 来 , 大 环 并 新 1 2 2 血 清冷 凝 集试 验 ?检 测的 冷凝 集 素属 IM 型抗 体 , 为 内酯类 ( .. g 此 阿奇霉 素 、 克拉 霉 素 、 罗红 霉素 ) 喹诺 酮 类 ( 丙 沙星 、 和 环 非特 异性 反应 , 可见 于肝 病 、 血 性 贫 血 、 染 性 单 核 细 胞 增 氧 氟沙 星 、 也 溶 传 左氧 氟 沙星 ) 等抗 菌药 的疗 效 要 优 于 红 霉 素 , 疗效 更 多症 等 , 其滴 度 一般 不 超过 1: 4 但 6 。在 支 原 体 感 染 后 1 ~2周 好 。在 这些 药 中 , 以阿 奇霉 素疗 效最 佳 , 而且 喹诺 酮 类药 物 在儿 开始 升高 ,—3 达 高 峰 , 续 2 3个 月 滴 度 下 降[ , 持 续 科应 用 受年 龄 限制 。 2 周 持 ~ 3 可 ] 数 月 到一 年 。本 试 验 方法 简便 , 因为特 异 性 不强 , 但 已逐 渐 被 特 32 中药 治疗 。 由于大 环 内酯类 抗 生 素对 儿 童肝 脏 损 害较 大 , . 异 性 I M 抗体 测定 及其 他 实 验 室检 测手 段所 代 替 。 g 并 且 支原 体 感染 宿 主后 与免 疫 系 统相 互 作 用 , 生广 泛 的异 常 产 12 3 血清 特异 性 IM 抗 体测 定 。肺 炎 支 原体 特 异 IM 抗体 免 疫反 应 , .. g g 对儿 童 机体 免 疫 系统影 响 较大 。d J 脏 腑 娇嫩 , 现 ,L 故 在病 后第 3天 即可升 高 ,O 0天 达高 峰 , 1 ~3 病后 2 大部 分 (6 代 医 学 的营养 支 持 、 症 退 热 、 感 染 配 合 中医 的 清 热 化痰 、 周 7. 对 抗 养 5 ) 消失 , 因此现 在 常用 E IA 方 法 定 性 检 测 患 儿 血 清 中 MP 阴润肺 止 咳 、 脾 化湿 理 气结 合 治疗 支原 体肺 炎 在缩 短 病 程 、 LS 健 提 IM , 值 阳性可 作 为急 性 期 感 染 的诊 断 指 标 。MP g 抗 高疗 效 、 少药 物对 儿 童 的 毒 副作 用 方 面 明 显 优 于 单纯 西药 治 g 其 —I M 减 体 特 异性 强 、 敏度 高 , 助 于 MP感 染 的早 期 快 速 诊 断 , 灵 有 且该 疗 组 , 值得 临 床推 广 应用 也 综上 所 述 , 目前 有关 支 原 体 肺 炎 的 诊 断及 治疗 方 面 的研 究 法 药盒 应用 方便 , 法 简 单 , 用 低 , 手 费 目前 已 在基 层 医 院广 泛开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与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与分析目的分析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通过该病患儿的治疗分析与观察,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对2014年1月~6月于我院就诊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3例支原体肺炎(MP)感染患儿经明确诊断并对症治疗后均得以痊愈。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各异,临床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分析,以利于早期治疗。
MP感染临床抗生素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时注意监测肺外各脏器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through analysis and observe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the disease,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ethods In January 2014-June 2014 in our hospital of children is analyzed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process.Results 23 cases of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MP)infection after definite diagnosis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to recover.Conclusio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ediatric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clinical ne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age,symptoms,signs,laboratory 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medical image diagnosis to check the result,to facilitate early treatment.MP infection clinical antibiotic treatment choice for 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at the same time pay attention to the monitoring of extrapulmonary each viscera function.Key words:Pneumonia mycoplasma;Clinical analysis;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process;Large ring lactone class antibiotic肺炎支原体(MP)感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常见原因[1],由其所引起的肺炎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重症表现患者可造成肺外损伤及多系统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之一,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逐年增多,且病情重、进展快,肺外并发症多见,引起临床关注。
本文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间收治的11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参考第7版《实用儿科学》:1)临床特征:发热,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显著。
2)白细胞大多正常或稍增高。
3)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4)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阳性或冷凝集素IgM阳性。
113例患儿中男67例,女46例,男:女为1.46∶1。
学龄前组(3~6岁)62例(54.9%),平均年龄4.12±0.43,学龄组(6岁)51例(45.1%),平均年龄8.32±1.74岁。
1.2临床表现:大部分患儿有发热、咳嗽,病初多为较剧烈干咳,部分患儿出现喘息,少数患儿有胸痛,体温多为中高热,无明显
肺部体征,少数可出现局限性水泡音,肺部体征与其胸片及临床表现不一致,这是与细菌性肺炎的区别之一。
两组间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3辅助检查:人院后患儿均进行病原学、血常规、血沉(ESR)、CRP、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检查,并做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
1.4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在人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在病原学未确定之前予羟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
病原学明确后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或红霉素20~30mg/kg,序贯治疗2~3周,采用静脉用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病情好转或稳定,改为口服治疗。
同时予口服止咳、化痰药物,痰多黏稠或有喘息的患儿应用沐舒坦或喘乐宁雾化吸入化痰止喘,并根据不同并发症行保肝、营养心肌及支持治疗。
1.5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患儿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1.6转归:疗程2~3周,一般静脉用药需1~2周,治愈率为93.2%,临床好转率为7.8%。
学龄前组住院时间为12.2±3.40天,学龄组住院时间为14.8±3.41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1.7转归评价标准:痊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理化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主要临床症状大部分或部分
消失,理化指标接近正常或改善;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2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1],本组病例占同期住院肺炎患儿的61.4%,而且四季均可发病,以8~10月份发病率最高。
临床上支原体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9岁患儿发病率最高。
本组资料表明,学龄前患儿发病率趋增,占全组病例的54.9%。
支原体肺炎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婴幼儿伴喘息,肺部体征一般不明显,肺外表现多见。
本组中肺外表现有皮疹(10.5%)、心电图异常13例(11.5%),学龄前组与学龄组患儿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统计学差异。
胸片表现中,学龄前组以间质浸润型、扇形浸润型或斑片状改变为主。
学龄组以节段或大叶型为主。
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为临床特异性诊断手段,是机体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2~3周达到高峰,2~3个月后降低,该抗体阳性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病变增多[3],认为肺炎支原体与肝脏、脑组织、肺组织以及心脏等存在部分共同抗原,致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组织自身抗体,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肺外靶器官病变,出现肺外并发症[4]。
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特别注意脏器功能的监测和保护,积极防治并发症。
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缩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程,本
组病例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序贯治疗2~3周,治愈率为93.2%,临床好转率为7.8%,取得良好效果。
本组采用序贯疗法为抗生素合理应用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有效节省治疗费用,缩短患儿平均住院日,其意义受到临床的重视[5]。
我们认为,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方便、有效、节省费用,减少交叉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增高,肺外并发症逐增,应给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8:449
[2]杨莉,李海浪,李丽.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2):975
[3]王洪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2):996
[4]蒋红,王振升,万喻.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医学,2002,22(12):57
[5]王岱明.抗生素的药理特点与序贯疗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