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牵引交流传动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电力牵引传动系统

电力牵引传动系统

目录1. 概述 (1)1.1 电力牵引的特点 (1)2. 电力机车的传动方式 (2)2.1 直-直流传动 (2)2.2 交-直流传动 (3)2.3 直-交流传动 (3)2.4 交-直-交流传动 (4)3. 我国机车电传动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4)3.1 交-直传动技术的发展 (4)3.2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 (5)4. 动车组的牵引传动系统的现状 (6)5. 电力牵引传动系统网侧原理图 (8)1.概述1.1电力牵引的特点电力机车属非自带能源式机车,电力牵引具有一系列内燃牵引所不及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电力机车的功率大内燃机车功率受到柴油机本身容量、尺寸和重量的限制,故机车功率不能过大。

而电力机车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机车功率(或单位重量功率)要大得多,目前轴功率已达1000kW(若交流牵引电动机可达1600kW)。

一台电力机车的牵引能力相当于1.5台(或更多一些)内燃机车的牵引能力。

由于电力机车功率大、起动快、允许速度高,所以能够多拉快跑,极大地提高了线路的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

2、电力机车的效率高由于电力牵引所需的电能是由发电厂(或电站)集中产生,因此燃料的利用率要比内燃牵引高得多。

由火电厂供电的电力牵引的效率高达35%,由水电站供电的电力牵引则更高,可达60%以上。

而内燃牵引的效率约为25%左右,而且柴油价格较贵,有燃烧排放污染。

3、电力机车的过载能力强机车在起动列车或牵引列车通过限制坡道时,其过载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由于电力机车的过载能力不会受到能源供给的限制,而牵引电动机的短时过载能力总是比较大。

因此,电力机车所需的起动加速时间一般约为内燃机车的1/2,从而能够提高列车速度。

4、电力机车的运营费用较低(1)功率大、起动快、运行速度高、过载能力强、可以多拉快跑;(2)整备距离长、适合于长交路,提高了机车的利用率;(3)检修周期长、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量也小。

一般情况下,电力牵引的运营费用比内燃牵引要低15%左右。

简述电力牵引系统的组成

简述电力牵引系统的组成

简述电力牵引系统的组成电力牵引系统是指利用电能驱动车辆行驶的系统,电力牵引系统主要由电源系统、变流器系统、牵引电机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

1. 电源系统:电力牵引系统的电源系统主要是提供电能给牵引电机系统,一般采用锂电池组、混合动力系统或接触网供电。

锂电池组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的一种电源系统,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混合动力系统综合了高效的内燃机和清洁的电力系统,通过内燃机和发电机来供电。

接触网供电是指通过高压电缆连接到铁路接触网,将电能供给给牵引电机系统。

2. 变流器系统:变流器系统是将电源提供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且能够调节电流和电压的系统。

变流器通常由电源逆变器、牵引逆变器和充电机组成。

电源逆变器将电源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供给牵引逆变器和充电机。

牵引逆变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牵引电机所需要的电能,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电流和电压,以实现对牵引电机的驱动控制。

充电机则负责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3. 牵引电机系统:牵引电机系统是电力牵引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牵引电机通常采用交流异步电机或永磁同步电机。

交流异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特点,适用于牵引车辆的起步和低速行驶;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体积小等特点,适用于高速行驶和大功率需求的车辆。

另外,牵引电机系统还包括传动装置,将电机输出的转矩传递给车轮,通常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如齿轮传动、链传动等。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对电力牵引系统的各个部分协调、控制和保护的核心部分。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控制算法和通信系统。

控制器是对整个牵引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电流、电压、转速等参数信息,通过控制算法完成对牵引电机的驱动控制,并实现对整个系统的保护功能。

传感器主要用于采集牵引电机和其他关键部件的运行状态,如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控制算法主要是对电机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使得系统能够更加稳定、高效地工作。

浅谈高速动车组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

浅谈高速动车组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

浅谈高速动车组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摘要:高速动车组的发展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最初的汽车到飞机,再到现在的高速动车组,也是铁路行业多年努力的结果。

随着经济、高效、安全型高速动车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也对高速动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动车牵引系统加以优化,以更好地推进高速动车牵引体系的发展,并维护着我国高速动车交通运输业的平稳发展。

动车组传动系统,是指动车组的动力传动装置。

牵引电机所产生的驱动力经由轴承和变速箱直接传导给轮胎,最后形成牵引作用。

主要阐述了我国高速动车组牵引系统的基本构造,并对各元件的分布情况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描述。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牵引系统;结构分布;工作原理引言:随着国内高速运输的全面发展,电力机车以其功率大、运量大、牵引力大、速度快等特点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动车组列车的速度等级不断提高,载重能力也在不断增加,对列车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动车组列车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结合当前先进的控制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动车组牵引传动控制系统,有效提高牵引系统的可靠性,是保证动车组列车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大突破点。

通过对动车组列车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现状的讨论,分析了列车牵引系统的可靠性。

一、我国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1.牵引动力配置方式以动力集中方式为主我国高速动车组主要是CRH3型动车组,有两种方式:牵引电源配置有集中电源和分散电源。

电力集中的第一种形式是常见的、常规的电力牵引,这种牵引已经使用多年,在上都地区无论是结构上还是技术上都比较成熟,应用广泛。

第二种是权力分散的方式,这种方式现阶段技术还不成熟,使用的范围较小,技术还不太成熟,所具有的缺点是技术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等缺点。

2.我国高速动车组以直流传动制式为主我国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大多采用CRH3系列动车组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一般分为两种形式:直流传动系统、交流传动系统。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2015-08-26(40学时)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2015-08-26(40学时)

➢ 调速性能优良,系统简洁。
➢ 直流牵引电机造价较高,但可靠性、维护 性相对较差。
➢ 受直流电机换向条件和机车限界、轴重等 限制,主发电机单机功率受到限制。一般 在2200KW以下。
➢ 车型:早期DF,DF2,DF3,ND1,ND2等。
图1-4 内燃机车直-直电传动
11
2. 交-直电力传动系统
内燃或电力机车采用交流牵引发电机或单相交流网及变压 器,通过整流器向数台直流牵引电动机供电的传动方式。
24
韶山8型电力机车
➢ 1994年研制的快速客 运电力机车,曾创造 了中国铁路机车的最 高速度240km/h
➢ 轴式Bo-Bo
➢ 额定功率3600kW
➢ 持续牵引力126kN
➢ 最大牵引力208kN
➢ 持续速度100km/h
➢ 最大速度170km/h
25
SS-9高速机车
26
SS9G型客运电力机车
F·V=3.6η·N=const.
图 1-2 机车理想牵引 特性曲线(牛马特性)
8
3. 内燃机车电传动装置的功用
电传动装置的功用:
图 1-3 柴油机功率和扭矩特性
---柴油机通过机械直接传动不能适应 机车起动、过载、恒功等要求
➢ 充分利用和发挥机车动力 装置的功率;
➢ 扩大机车牵引力F与速度V 的调节范围;
六轴干线大功率准高速 客运交直传动电力机车。 采用了许多国际客运机 车先进技术,是我国干 线铁路牵引旅客列车功 率最大的机车
机车持续功率4800kW 最大功率5400kW 轴式C0-C0 牵引工况恒功速度范围
为99-160km/h 最高速度为170km/h
27
交流传动技术发展历程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报告—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是向电力机车供给牵引用电能的系统。

主要由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组成。

牵引变电所将电力系统通过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能加以降压和变流后输送给接触网,以供给沿线路行驶的电力机车。

有些国家电气化铁路有时由专用发电厂供电。

电力牵引供电系统按照向电力机车提供的电流性质分为直流制和交流制,交流制又分工频单相交流制和低频单相交流制。

工频指工业标准频率,即50赫或60赫;低频指低于工业标准频率的频率,应用最多的是[92-01]赫,即50赫的三分之一。

各种电流制的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的设备有很大的差别。

电流制的发展直流制应用最早,19世纪末电力牵引开始用于铁路干线时,应用的就是直流制。

目前在英、法、日、苏等国直流制仍然大量存在。

直流制是将电力系统的三相交流电降压并变换为直流电供应接触网。

接触网电压有1200伏、1500伏、3000伏等多种。

由于电力机车电压受直流牵引电动机换向条件的限制,接触网电压很难大幅度提高,所以直流制须沿接触网输送大量电流,在接触网上一般须用两根铜接触导线,并应用铜承力索,另加一些平行的铝加强导线来分流,耗费有色金属量较大。

另外,为了保持接触网的电压水平,沿线路每隔10~30公里须设置一个牵引变电所。

直流制的这些弱点,推动了交流制的研究。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20世纪初,工频三相交流制和低频单相交流制相继出现。

工频三相交流制曾在意大利应用,由接触网输送三相中的两相,另一相接地。

后因两相接触网结构复杂、维护困难被淘汰。

低频单相交流制则在德国、瑞典、瑞士等国得到发展。

这种电流制接触网电压一般为 15000伏,在电力机车上降压,使用单相整流子牵引电动机。

交流制的接触网比直流制的简单得多,牵引变电所的设置间距也加长。

采用低频的主要原因是整流子牵引电动机换向困难,不适宜于在工频运转。

低频制需要低频电源,所以低频制电气化铁路必须建设专用低频发电厂,或者在牵引变电所将电力系统送来的工频电流降压并变换成低频电流。

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

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

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与应用优势一、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概述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作为现代轨道交通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其高效、环保、低噪音等优势,逐渐成为我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主流驱动方式。

该系统主要包括电力变换、电机控制、传动装置及监控系统等部分,通过先进的控制策略,实现列车牵引与制动的高效运行。

二、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1. 电力变换技术电力变换技术是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整流、逆变和滤波等环节。

通过对输入的电能进行高效转换,为电机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确保列车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实现优异的牵引性能。

2. 电机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主要针对牵引电机进行精确控制,包括速度、转矩和位置控制等。

采用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实现电机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能耗,提高列车运行品质。

3. 传动装置技术传动装置技术主要包括齿轮箱、联轴器等部件,将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实现列车的牵引和制动。

通过优化传动装置的设计,降低噪音、提高传动效率,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监控系统技术监控系统技术负责对整个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故障诊断、保护、数据处理等功能。

通过集成化、智能化的监控手段,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运行稳定性。

三、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优势1. 节能环保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采用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相较于传统燃油驱动方式,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优势。

同时,系统的高效运行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2. 运行速度快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能够实现列车的快速启动、加速和制动,提高运行速度,缩短运行时间。

3. 维护成本低相较于传统传动系统,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维护方便。

通过智能化监控手段,可实现故障预警和远程诊断,降低维护成本。

4. 噪音低、舒适性高电力牵引传动控制系统采用交流电机驱动,相较于直流电机,噪音更低,振动更小,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

第3章-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与控制

第3章-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与控制

② 交流电传动机车技术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初期发展阶段 1965 德国Henschel与BBC合作开发机车交流传动系统 1971 第一台成功运行的交流机车诞生 DE2500 70年代 共生产25套 20世纪80年代:交流传动技术日趋成熟,在各种机车、动车 上获得推广应用 欧洲发展迅速(共计达350多台) DE500系列(Mak公司 500kw GTO 1980) DE1024系列(Mak+ABB公司 2650kw GTO 挪威国铁) ME1500(丹麦国铁 2410kw 普通晶闸管1981) 美国铁路交流传动投入不足,发展较慢 ----仅在老机车改造方面作了尝试
Iv=Im
t =
逆时钟方向旋转
12
②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三相交流电通入定子绕组后形成的旋转磁场,转速为
旋转磁场的磁力线被转子 导体切割,转子导体产生感应 电动势。转子绕组是闭合的, 则转子导体有电流流过。设旋 转磁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且 某时刻为上北极N下为南极S。 根据右手定则,在上半部转子 导体的电动势和电流方向由里 向外⊙ ,在下半部则由外向里 ⊕。按左手定则知,导体受电 磁力作用形成电磁转矩,推动 转子以转速n顺n1方向旋转。
5
20世纪90年代:交流传动技术成为热点 美国异军突起(至1997达1400台) SD60MAC(GM公司 2834kw GTO 微机控制 1992) AC4000(GE公司 3281kw GTO 32位微机 1994) AC6000(GE公司 4474kw GTO 32位微机 1994) 欧洲 GEC-Alsthom公司 为叙利亚国铁开发 2370kw IGBT 1997 中国交流牵引传动技术发展 70-80 年代一直密切注意世界交流牵引技术发展动态 1992 研制成功1000kw地面变流器(试验)装置 1996 AC4000原型车(4000kw,异步牵引电动机 1025kw) 2000 DJJ1”蓝箭” 220km/h IPM器件 直接转矩控制 1225kw异步电动机 2001 DJ2”奥星”号竣工,田心厂等 动车组 4800KW, Vmax=160Km/h,自主知识产权 2002 “中华之星” 试验速度:312.5公里/小时 2006 CRH1、CRH2、CRH5,DJ4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电力牵引系统是指在铁路运输中通过电力传动和控制机械的运动。

电力牵引系统是铁路运输中的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系统。

近年来,随着铁路交通的高速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电力牵引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介绍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一、电力牵引传动技术的现状电力牵引传动是铁路运输中必备的技术,其主要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列车运动。

目前,中国的电力牵引传动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已经实现了直流电力牵引技术、交流电力牵引技术和混合动力牵引技术三种形式的电力牵引传动技术。

直流电力牵引技术是传统的电力牵引技术,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应用。

直流电力牵引系统由车辆直流电源、逆变器、电机和磁控制器等组成,能够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和调节。

交流电力牵引技术是目前铁路运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电力牵引技术,主要依靠交流电机的牵引效应实现列车的运动。

交流电力牵引系统由车辆交流电源、逆变器、电机和控制器等组成,其优点是能够实现无级变速调节和电能回馈。

混合动力牵引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牵引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将各种牵引系统进行组合,提高列车的牵引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排放。

二、电力牵引控制技术的现状电力牵引控制技术是电力牵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电力牵引系统的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非智能化的集中控制方式,另一种是智能化的分散控制方式。

非智能化的集中控制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控制集中控制室中的观察仪表和按钮进行车辆的控制。

这种控制方式功能较单一,且控制效率较低,但是由于成本低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适用。

智能化的分散控制方式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技术,通过集成智能芯片、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等实现集控与分控的平衡,使电力牵引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灵活的控制。

三、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铁路交通不断高速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电力牵引传动与控制技术也不断向高效、可靠、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得到三相绕组合成磁动势: 3 ~ F1.7 f1.7 sin(7t ) 2
30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k 6n 1 (n 0,1, 2,3 ) 次谐波电流产生正向(基波转
向)的旋转磁场,而 反向的旋转磁场。
k 6n次谐波电流则产生 1
P mE I cos e g r r
4
回顾:异步电机等值电路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Rs
Is
Us
Eg
X ls
X lsN
X XlrN
lr
Xm X mN
Ir
Er
Im
Rr / s
Equivalent circuit of induction motor
5
3.1 变频调速时异步电机的等值电路
2
回顾:交流异步电机矩速特性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Tm T
Tst
fs(Hz)
fs(s=0)
3
回顾:交流异步电机矩速特性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60 f s (1 s) n np T CM m I r cosr
mn p U s sf s Rr T 2 f s sRs Rr 2 s 2 X ls X lr 2
mn p Eg T 2 f s
2
2
f sl Rr 2 2 Rr (2 f sl Llr )
这种恒功调节方式具有不变的过载系数,电机的 设计工作点可以选择在恒功范围的最低转速时有 最小允许的过载能力,这样在高速时仍然有适度 的转矩裕量,使在整个恒功调速范围内稳定运行, 并能充分地利用电机的功率,电机设计尺寸较小。 由调节特性图可知,逆变器在整个恒功范围内需 要满足最高电压和最大电流的要求,因而有较大 的设计容量和尺寸,该恒功运行方式称为最小电 动机和最大逆变器方案。
7
转矩公式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电磁功率:P e mEg I r cos r
mn p Pe T Eg I r cos r 电磁转矩: s 2 f s
T CM m I r cos r mn p 2 T I r Rr / s 2 f s
T mn p Rr 2 2 f s 2 ( Rs ) ( X ls X lr ) s U s2 Rr / s
~
沿定子铁芯内圆从绕组轴线算起的电位移角;
28
异步电机中的谐波磁势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1 1 利用三角关系 sin cos sin( ) sin( ) 将上三 2 2
式转化为:
1 ~ f A1.5 f1.5 [sin(5t ) sin(5t )] 2 1 ~ 2 f B1.5 f1.5 [sin(5t ) sin(5t )] 2 3 1 ~ 2 fC1.5 f1.5 [sin(5t ) sin(5t )] 2 3
21
恒功率运行方式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f sl 不变, 二)
T
U s2
fs
const 的调节方式
Tm
1 T fs
1 fs
T
Tmax
1 fs fs
Us fs
1 fs
Us
fs
Is 1
1 Is fs
22
恒功率运行方式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12
3.3 恒压频比控制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mn p U s sf s Rr T 2 f s sRs Rr 2 s 2 X ls X lr 2
2
dT 0 dfsl
sm
Rr
2 Rs [2 f s ( Lls Llr )]2
m Eg CE f s
Us m CE f s
fs X ls X lsN f X lsN f sN
fs Xm X mN f X mN f sN
fs X lr X lrN f X lrN f sN
f s 1.5 Rm RmN ( ) RmN 1.5 f f sN
2
mn p Er f sl T 2 f s Rr
10
3.2 恒磁通控制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2
mn p Eg T 2 f s
fm Rr 2 Llr
f sl Rr 2 2 R (2 f L ) sl lr r
16
3.4 恒转子全磁通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T
cபைடு நூலகம்
Er 4.44 f s N s k Ns rm
b
a
Er const fs
0
n
a-恒电压频率比控制 b-恒磁通控制 c-恒转子全磁通控制
17
3.5 恒功率运行方式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引用前述转矩公式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Rs
Is
Us
Eg
X ls
X lr
Xm
Ir
Im
Er
Rr / s
Equivalent circuit of induction motor
6
变频调速时异步电机参数的变化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Eg 4.44Ns kNs f s m CE f s m
说明:这里讨论仅限于整数槽三相绕组情况
电机谐波磁势可分为两类:
• 时间谐波磁势
• 空间谐波磁势
26
异步电机中的谐波磁势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1.时间谐波磁势 5次谐波电流在电机的A、B、C相绕组中建立的脉
动磁势为:
f A1.5 f1.5 sin 5t cos 2 2 f B1.5 f1.5 sin 5(t ) cos( ) 3 3 ~ 2 2 f1.5 sin(5t ) cos( ) 3 3
时间谐波磁势的转速总是 k 倍于基波磁势的同 步转速
31
异步电机中的谐波磁势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2.空间谐波磁势 基波电流在A、B、C各相绕组中所产生的5次空 间谐波磁势可以写成: ~ f A5.1 f 5.1 sin t cos 5
2 2 f B 5.1 f 5.1 sin(t ) cos 5( ) 3 3 ~ 2 2 f 5.1 sin(t ) cos(5 ) 3 3
Eg U s
2
所以
m U s2 P T f sl Rr f s
mn p U s T f sl 2 Rr f s
为使电机恒功率运行,等号的右边说明电压和 频率的调节方式有两种
f sl 一) Us不变, s const 的调节方式 fs
19
Us不变,s=const恒功率调节
13
3.3 恒压频比控制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结论:
U s / f s const
fm f ( fs ) T f ( f s , f sl ) Tmax f ( f s )
14
3.3 恒压频比控制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1 T fs Tmax
1 fs
1 2 fs
I s const U s const
20
恒功率运行方式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该恒功调节方式属于恒电压调节,为保证电动 机在全部恒功调速范围内能稳定运行,系统工 作点选取为在最高转速时,保证有最低的过载 能力,于是在恒功范围的低速点内,电机过载 能力就出现了不必要的裕度。电动机有较大的 设计尺寸,但逆变器在恒压恒流下工作,称为 最大电动机和最小逆变器方案。
第3章 异步电机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主讲人:冯晓云 教授
Email: fengxy@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列车控制与牵引传动研究室
本章主要内容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频率调节时异步电机的等值电路 恒磁通控制 恒电压频率比控制 恒转子全磁通控制 恒功率控制 列车牵引中变频调速系统的调节特性 谐波分析
23
3.6 列车牵引中变频调速系统调节特性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Us
Te
Eg
Is
f sl
恒力矩区
fb
恒功率区
f mc
自然特性区
f
24
动车组牵引特性曲线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25
3.7 谐波分析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一、异步电机中的谐波磁势
n p m Eg 2 f s
2

Tm
1 4 Llr
T 2 Tm ( f sl / f m ) ( f m / f sl )
11
3.2 恒磁通控制
︽ 电 力 牵 引 交 流 传 动 控 制 系 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