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齿轮滚齿夹具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车床三联齿轮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车床三联齿轮

目录一.根据零件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1.零件的作用2.零件的工艺分析二.根据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三.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1.定位基准的选择2.工艺过程的拟定五.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夹具)1.机床2.刀具3.夹具4.量具六.确定工序尺寸1.径向工序尺寸2.轴向工序尺寸七.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八.工艺过程卡片九.工序卡片十.参考书目一.根据零件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1.零件的作用三联齿轮广泛应用于各机床的变速箱中,通过拨叉改变位置而更换不同齿数的齿轮,进而改变传动比,最终达到变速的目的。

2.分析零件齿轮1φ95d6,齿轮2φ115d6,齿轮3φ135d6,齿顶表面粗糙度Ra3.2,齿面的表面粗糙度Ra0.8,其余未标注的为Ra12.5。

齿轮3两侧倒角为10°,齿轮1和齿轮2内测倒角为45°,外侧为10°,其余圆角为R0.5。

齿轮2与齿轮3之间间距为16D6,垂直度为0.06。

齿部高频淬火G48。

二.根据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产品的年产量Q为7000件/年,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n为1,备品率a取3%,废品率b取0.5%,可得零件的年生产纲领N为:N=Qn(1+a)(1+b)=7000*1*(1+0.03)*(1+0.005)=7246件/年零件的质量为3.6千克,在机床类别里属于轻型零件,由此查表6-3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的关系,可知为大批生产。

特点如下:全部有互换性;锻件广泛采用模锻,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有专用生产线;广泛采用高生产率夹具,靠夹具及调整法达到精度要求;广泛采用高生产率刀具和量具,或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保证质量;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要求较低,对生产线维护人员要求有高的素质。

三.确定毛坯种类和制造方法常用的毛坯为铸件和锻件。

而C630车床三联齿轮(材料为40Cr)承受载荷较重,毛坯宜选用强度和冲击韧度较高的锻件。

锻造方法有自由锻、模锻、胎膜锻和精密锻造等几种。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工程的一门分支学科。

是一门研究各种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科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与《机电一体化设计》、《模具设计》等学科处于同一层次。

它与《机床电器控制》、《机械CAD/CAM》、《现代制造技术》等构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该课程是将原机制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即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融合形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新学科内容,是按照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原则整合而成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了解典型机械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性能、传动与结构,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完成复杂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能力的培养服务的。

先修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1.了解常用机械制造装备的典型结构、运动与传动等。

2.掌握分析和调整机械制造装备运动、传动的方法。

3.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运动、传动设计的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装备整机和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法。

5.了解机械制造装备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6.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运动学理论,掌握机械制造装备传动系统设计、主要零部件的载荷及力学分析、传动件计算条件确定的有关理论,了解精度、强度、刚度、动态特性、热特性、噪声理论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的应用。

7.具有分析、比较和选择机械制造装备主要参数的能力、机械制造装备整体方案设计的能力、机械制造装备主要部件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领会,能作自主的解释、说明,并把握一般机械装备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齿轮滚齿夹具

齿轮滚齿夹具

课程设计资料系部机械与电子工程系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材料目录课程设计工作进度及组员分工课程设计资料归档名称齿轮滚齿夹具之二系部班级指导教师审核材料目录2 课程设计任务书 13 课程设计管理材料4 课程设计总结 1《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齿轮滚齿夹具之二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结构方案合理可行,内容正确,其结构应简单实用。

2.设计计算方法正确,制定夹具零件图加工工艺合理。

3.全面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图面质量好,符合制图标准。

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序号时间工作内容1 12.5-12.6 审阅图纸:全面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明确设计夹具的主要目的及其使用条件,准备相关技术资料2 12.7-12.8 拟订夹具结构方案:<1>工件定位方案拟订<2>工件夹紧方案拟订<3>刀具引导方案拟订<4>夹具体结构,与机床安装方式及其他部分结构型式。

确定夹具的最佳结构方案,绘制夹具的结构草图3 12.9-12.10 夹具结构方案精度分析和计算:正确选择定位元件,进行定位误差分析计算,设计夹紧机构及夹紧力计算,确定各配合元件的配合关系及材料选择4 12.11-12.14 绘图:绘制夹具装配图,绘制被加工零件图、夹具主要零件图(2件以上)并制定其出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5 12.15-12.16 整理、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及设计体会3.主要参考文献:1)机床夹具设计手册2)机床夹具图册3)机械设计手册4)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材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材7)机械工程材料教材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齿轮滚齿夹具之二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6年12 月5 日目录一.前言 (1)二.零件的工艺分析三.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四.定位方案的确定 (2)五.定位元件的设计 (3)六.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七.夹紧方案…………………………………………………八.其它元件设计九.参考文献一、前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主要机械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使用和选用方法、原则,并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的总体设计、传动设计、结构设计等基本知识和主要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程设计--CA6140车床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专业课程设计--CA6140车床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发展专业知识解决时间生产问题的依次实践训练。

通过这次设计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在设计中能逐步掌握查阅手册,查阅有关书籍的能力。

在设计中逐步培养了我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对我们今后参加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一.零件分析1.零件的作用零件图:零件是CA6140卧式车床齿轮,它位于车床变速箱传动轴,主要作用是传递力矩,改变速度进而实现调速作用。

1.11审查零件的工艺性齿轮零件的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但基准孔φ68K7mm 要求Ra0.8μm有些偏高。

本零件各表面的加工并不困难。

关于4个φ5mm的小孔,其位置是在外圆柱面上6mmX1.5mm的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距离为3mm。

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为定位基准,故要较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困难。

分析该小孔是做油孔之用,位置精度不需要太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即能使油路畅通,因此4个φ5mm的孔加工亦不成问题。

1.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1、ø68K7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0.8。

并且槽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

2、16mm宽槽口相对ø68K7孔的轴线成90度均匀分布,其径向设计基准是ø68K7mm 孔的轴线,轴向设计基准是ø106.5mm外圆的左端平面。

3、4×ø5mm孔在6×1.5mm沟槽内,孔中心线距沟槽一侧面的距离是3mm。

圆锥角度为90度。

4个ø5mm孔分别与16mm槽宽错开45度均匀分布。

4、由于加工时不能选用沟槽的侧面定位基准,故要精确地保证上述要求比较空难,但这些小孔为油孔,位置要求不高,只要钻到沟槽之内接通油路就可,加工不难。

5、ø90外圆表面精度等级为IT14,表面粗糙度为Ra3.2.6、左端外圆表面ø106.50-0。

南华大学齿轮滚刀专业课程设计

南华大学齿轮滚刀专业课程设计

南 华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零 件 加 工 工 艺 卡

工序 号





工时 定额


非标齿轮滚齿刀 工 序 名 称 及 内 容 设备型号 工装夹具、 刃具、量具
高速钢 备 注
一 二 三
锻造:锻造毛胚至 105 105 正火 车:初车外圆、清两端面(见光) 一头打出中心孔 C6140A 1.00
C8955
39.7 带键 2.00
螺纹芯轴、 25 ° 成 形 铣刀
转工序 2.00
a c =15.985/12.7 b d
选取挂轮 abcd 分别为 33.36.52.60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钳:去不全齿、去毛刺 热处理:63~66HRC 磨:内孔留 0.01~0.015 研:内孔至尺寸 M2120 内孔研磨
0.001 0.01
tn 3.1416 5.08 15.959
S fng 3.1416 5.08 2 7.98
切削部分 (1) 前角

0 度前角 e
0
0.1
e 0
e0
前刃面偏位置 e 0
(2)
铲背量 第一铲背量
e 取 10 ~ 12
K
K
Deg tg e zg
设计总结
高速钢是一种含多量碳(C)、钨(W)、钼(Mo)、铬(Cr)、钒(V)等元素的高合金钢,热处 理后具有高热硬性。当切削温度高达 600℃以上时,硬度仍无明显下降,用其制造的刀具切 削速度可达每分钟 60 米以上,而得其名。高速钢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普通高速钢及高性能高 速钢,按制造工艺可分为熔炼高速钢及粉末冶金高速钢。 高性能高速钢具有更好的硬度和热硬性,这是通过改变高速钢的化学成分,提高性 能而发展起来的新品种。它具有更高的硬度、热硬性,切削温度达摄氏 650 度时,硬度仍可 保持在 60HRC 以上。耐用性为普通高速钢的 1.5-3 倍,适用于制造加工高温合金、不锈钢、 钛合金、高强度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刀具。 主要品种有 4 种,分别为高碳系高速钢、高钒系 高速钢、含钴系高速钢和铝高速钢。 国内在复合刀片生产方面主要采用热轧焊的方法。 以生产工业机械刀片的重点企业柳州 市机械刀片厂为例,该厂生产的“永丰利”牌工业刀片,在国内久负盛名,销量始终保持国内 前三位,产品在国内具有典型性,目前使用的制造技术是:刀体材料为碳素结构钢 Q235, 刀刃材料为普通合金工具钢。 制造过程是先将合金工具钢同刀体焊接定住, 然后将已定位的 刀片加热到高温,再进行热轧,将刀片压合在刀体内。从制造过程来说,刀体和刀刃部分在 加热时发生氧化,这些氧化物在压合面上可能形成夹杂,降低产品的成品率;其次是复合后 的加工余量很大,耗费大量工时。 从刀片的使用观点出发,刀片的连续工作时间太短,一般在工作 6—8 小时后,必须下 机磨刀口;对要求高的切削加工,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4 小时。工作过程中,如遭遇硬 度较高的材质,刀口的锋利性也比高速钢复合刀片差,对用户来说,生产效率显然偏低。

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齿轮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夹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y3150型滚齿机课程设计

y3150型滚齿机课程设计

y3150型滚齿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y3150型滚齿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滚齿机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学生掌握滚齿加工的基本工艺参数,并能解释各参数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y3150型滚齿机的操作,包括开机、调试和关机等基本操作。

2. 学生能够正确设置滚齿加工的相关工艺参数,完成指定零件的滚齿加工。

3. 学生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滚齿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对机械加工专业的兴趣和认识,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意见,提升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培养安全生产意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分析: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机械加工及相关专业学生设计,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操作实践,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共提升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y3150型滚齿机结构组成:通过教材第二章内容,介绍滚齿机的各部件名称、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 主要部件的认识与了解- 机器结构示意图的识别与分析2. 滚齿机工作原理:结合教材第三章,讲解滚齿机加工齿轮的基本原理。

- 滚齿加工过程的描述- 常用滚齿方法与工艺比较3. 滚齿机操作流程与安全规程:依据教材第四章,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 开机、调试与关机操作要领- 安全防护装置的正确使用4. 滚齿加工工艺参数设置:参照教材第五章,介绍工艺参数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 各类工艺参数的含义与调整方法- 加工精度分析及优化5. 故障诊断与排除:结合教材第六章,教授滚齿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齿轮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齿轮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直齿圆柱齿轮设计姓名(学号):)教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教务处制目录引言 (1)1.齿轮零件结构分析 (1)1.1 齿轮零件图分析 (1)1.2 齿轮零件结构分析 (2)1.2.1零件表面组成 (2)1.2.2确定主要表面与次要表面 (2)1.2.3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2.毛坯的确定 (2)2.1毛坯的确定原则 (2)2.2毛胚的选择原则 (2)3.选择定位基准 (3)3.1以内孔和端面定位 (3)3.2以外圆和端面定位 (3)4.拟定齿轮的工艺路线 (3)4.1确定加工方案 (3)4.1.1齿坯加工方案的选择 (3)4.1.2齿形加工 (4)4.2划分加工阶段 (4)4.3选择定位基准 (4)4.4加工工序安排 (4)5.确定加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4)5.1背吃刀量的选择 (4)5.2进给量的选择 (5)5.3切削速度的选择 (5)6.设计工序内容 (5)6.1确定工序尺寸 (5)6.2选择设备工装 (6)7.夹具设计 (6)7.1机床夹具的定位误差 (6)7.1.1心轴 (6)7.1.2定位套 (7)7.2机床夹具的对刀装置 (7)7.2.1确定插床夹具对刀块位置尺寸的步骤 (8)7.2.2精度校验 (8)7.3机床夹具的选择原则 (8)9.附件 (9)参考文献 (10)致谢词 (10)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惊醒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资料系部机械与电子工程系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材料目录课程设计工作进度及组员分工课程设计资料归档名称齿轮滚齿夹具之二系部班级指导教师审核材料目录《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名称:齿轮滚齿夹具之二课程设计要求:1.设计结构方案合理可行,内容正确,其结构应简单实用。

2.设计计算方法正确,制定夹具零件图加工工艺合理。

3.全面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图面质量好,符合制图标准。

3.主要参考文献:1)机床夹具设计手册2)机床夹具图册3)机械设计手册4)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教材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材7)机械工程材料教材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齿轮滚齿夹具之二系部:专业:班级:姓名:学号:2016年12 月5 日目录一.前言 (1)二.零件的工艺分析三.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四.定位方案的确定 (2)五.定位元件的设计 (3)六.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七.夹紧方案…………………………………………………八.其它元件设计九.参考文献一、前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主要机械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使用和选用方法、原则,并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的总体设计、传动设计、结构设计等基本知识和主要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

而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机械类专业学生较为全面的机械设计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综合地运用装备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知识,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机械设计能力。

其目的在于:〔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夹具设计课程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提高其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3〕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学习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

零件在工艺规程之后,就要按工艺规程顺序进行加工。

在加工中除了需要机床、刀具、量具之外,成批生产时还要用机床夹具。

他们是机床和工件之间的连接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获得正确的位置。

机床夹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形状精度和尺寸精度。

通常把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位置的过程,称为定位。

当工件定位后,为了避免在加工中受到切削力、重力等的作用而破坏定位,还应该用一定的机构或装置将工件加以固定。

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称为夹紧。

将工件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工件装夹是否正确、迅速、方便和可靠,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制造成本和操作安全。

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工件的装夹是通过机床夹具来实现的。

机床夹具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夹具按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组合夹具和随行夹具,按使用机床分为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磨床夹具、齿轮机床夹具、自动机床夹具、数控机床夹具、自动线随行夹具以及其他机床夹具等,按夹紧的动力源分为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气-液增力夹具、电磁夹具及真空夹具等。

根据所加工工件的要求,本次使用的是钻床浮动夹紧专用夹具。

由于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研究加工工件图样,了解该工件的结构形状、尺寸、材料、热处理要求,主要表面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其它技术要求。

熟悉工艺文件,毛坯的种类、形状、加工余量及其精度,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工序图、本工序所处地位,本工序前已加工表面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基准面的状况。

本工序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及其它辅具的规格。

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本零件是需要在滚齿机床上滚切得盘型齿轮,本工序主要是加工其齿端。

以内孔和端面为定位基准,这种定位方式是以工件内孔定位,确定定位位置,再以端面作为轴向定位基准,并对着端面夹紧。

这样可使定位基准、设计基准、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重合,定位精度高,适合于批量生产。

但对夹具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形状与位置精度:齿面对内孔的端面跳动公差0.10mm;A面对B面的端面跳动公差0.005;在工作位置上四排钢球决定的圆柱面对A、B面的径向跳动公差0.005mm;定位支座C面与B面的平行度公差0.005mm;表面粗糙度取Ra=1.6μm。

注:具体尺寸见零件图。

三、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1.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夹具应有合理的定位方案,合适的尺寸、公差和技术要求,并进行必要的精度分析,确保夹具能满足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2.提高生产效率夹具的复杂程度要与工件的生产纲领相适应。

应根据工件生产批量的大小选用不同复杂程度的快速高效夹紧装置,以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工艺性好夹具的结构应简单、合理、便于加工、装配、检验和维修。

夹具的生产属于单件生产。

当最终精度由调整或修配保证时,夹具上应设置调整或修配结构,如适当的调整间隙、可修磨的垫片等。

4.使用性好夹具的操作应简便、省力、安全可靠,排屑应方便,必要时可设置排屑结构。

尽量采用标准元件,使夹具元件规格化,典型化,以缩短夹具设计周期,降低成本。

5.经济性好除考虑夹具本身结构简单、标准化程度高、成本低廉外,还应根据生产纲领对夹具方案进行必要的经济分析,以提高夹具在生产中的经济效益。

四、定位方案的确定定位:是通过工件定位基准面与夹具定位元件的定位面接触或配合实现的。

正确的定位可以保证工件加工面的尺寸和位置精度要求。

基准:是工件上用来确定其他表面(线,或点)的位置时所依据的表面。

与设计直接有关的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

1.定位基准工件定位时,用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表面(或点,线)。

定位基准的选择,一般应本着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用工序基准备作为定位基准。

2.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以及零件本身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标注尺寸(或角度)的起始位置。

这些尺寸(或角度)的起始位置称作设计基准。

3.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选择选择精基准时,应从整个工艺过程来考虑如何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并使用起来方便,一般应按下列原则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应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2)基准统一原则: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选用一组统一的原则定位基准来加工其他各表面。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以避免基准转换所产生的误差,并可使各工序所用夹具来加工个工序所用夹具的某些结构相同或相似,简化夹具的设计和制造。

粗基准的选择:选择基准主要是选择第一道机械加工工序的定位基准,以便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

若工件必须保证某些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优先该表面为粗基准。

粗基准一般只允许使用一次,在工件工序图中,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位置的基准,加工表面与工序基准之间,一般有两次核对位置要求:一是加工表面对工序的距离要求,即工序尺寸要求;另一次是加工表面对工序基准的形状位置要求,如平行度,垂直度。

工件在定位时,每个工件的夹具中的位置是不确定的,一般是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分别是指:沿三坐标轴的移动自由度,和绕三坐标轴转动的自由度。

根据工序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工件定位时需限制5个自由度。

在拟定定位夹紧方案时,仍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考察定位基准的选择能否满足工件位置精度的要求,夹具的结构能否实现。

本设计用一面一轴限制工件的5个自由度。

五、定位元件的设计定位方案应满足六点定位原理,一个工件满足六点定位原理的定位方案不止一个。

选出的定位方案应估算其定位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即定≦(1/5~1/3)1。

六、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影响其精度的主要因素:(1) 定位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ΔB=0.02mm ,基准偏移误差ΔY=0,所以, ΔD=0.02mm 。

(2) 夹具安装误差由于夹具定位面和夹具底面的平行度误差等,会引起工件倾斜,是加工的工序位置尺寸产生误差,技术要求规定不大于0.003/100,故此工件的影响在0,005以内。

(3) 与加工方法有关的误差工件的加工误差是指工件加工后在尺寸、形状和位置三个方面偏离理想工件的大小,它是由三部分因素产生的:(1)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夹紧误差、(2) 夹具带着工件安装在机床上,相对机床主轴或运动导轨的位置误差,也称对定误差。

(3) 加工过程中误差,如机床几何精度、工艺系统的受力与受热变形、切削振动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w+b ≦1/3t(工序公差)基准位置公差w基准不重合误差 b七、 夹紧机构的设计与选择∆∆∆∆夹紧机构设计时一般应满足以下主要原则:1)夹紧必须保证定位准确可靠,而不能破坏定位;2)工件和夹具的变形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3)夹紧机构必须可靠。

夹紧机构各元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手动夹紧机构必须保证自锁,机动夹紧应有连锁保护装置,夹紧行程必须足够;4) 夹紧机构操作必须安全.省力.方便.符合工人操作习惯;5) 夹紧机构的复杂程度.自动化程度必须与生产纲领和工厂的条件相适应。

7.1.1夹紧力方向的确定1)主要夹紧力方向应尽量垂直主要定位面;2)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使所需夹紧力最小;1.1夹紧力方向与夹紧力大小的关系对于图(a)中的情况,当F、FW、G三力同向且指向夹具体,这时夹紧力FW 最小,F、G这些外力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补偿一部分为防止工件转动所需的夹紧力,所以实际施加在工件上的夹紧力就很小。

对于图(f)中的情况,当FW 与F、G 的方向相反时, FW = F + G这种夹紧方式,不仅所需的夹紧力较大,而且由于F和G的方向直接朝向夹紧机构,便有迫使夹紧机构松开的趋势。

从这个示例中,也可看出,考虑重力G对工件的影响,则工件的主要定位基面不仅应该在水平面内,而且还应该便于由上向下装夹工件。

3)夹紧力的方向应是工件刚度较高的方向。

7.1.2夹紧力作用点的确定1)夹紧力应作用在刚度较好部位;2)夹紧力作用点应正对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形成的支撑面内;3)夹紧力作用点应尽可能靠近加工表面,以减少切削力翻转力矩的影响,减少振动。

7.1.3 夹紧力的大小对工件所施加的夹紧力,要适当。

夹紧力过大,会引起工件变形;夹紧力过小,易破坏定位。

进行夹紧力计算时,通常将夹具和工件看作一刚性系统,以简化计算。

根据工件在切削力、夹紧力 作用下处于静力平衡,列出静力平衡方程式,即可算出理论夹紧力。

为安全起见,计算出的夹紧力应乘以安全系数K ,故实际夹紧力一般比理论计算值大2∼3倍。

夹紧力大小的确定要足够防止加工时松动;使工件受压变形小,刚性差的工件应均匀加压;机动夹紧时应计算夹紧力的大小,以理论夹紧力乘以安全系数K ;粗加工取精加工取一般采用机动(气动、液动)夹紧装置时,需对夹紧力进行计算;而采用手动夹紧机构时,常根据经验或类比法确定所需的夹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