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制作课程表教案

第10课制作课程表教案
第10课制作课程表教案

Word中插入表格教学设计

制作课程表教案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标】 1、了解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区分行与列。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插入表格,认识表格的结构并根据需求设计表格。 2、难点: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制作斜线表头,合理调整表格、美化表格。 【设计理念】本课内容通过制作课程表,让学生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创建表格的基础上,学会修改和美化表格。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与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课程表是学生平时常见的东西,自己制作一张课程表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一张与众不同的课程表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制作中去寻找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PPT课件,各种漂亮的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程表,导入新课 1、这节课是你们班的微机课,谁能告诉我今天你们班还要上哪几门课呢?(学生回答今天的课程安排)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今天的课程安排?(课程表)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精美的课表(展示课程表) 3、有了课程表,每天上什么课就一目了然了,那么这些精美的课程表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用电脑) 电脑可神奇了,可以设计制作出这么多好看的课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word制作课程表。 ●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同时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精美表格,让学生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表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表格制作大有用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生活中的表格,初步了解表格的组成

1、要用word来制作课程表,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什么是表格。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表格,大家一起来看。(课件出示一组表格图片:食物营养统计表、卫生值日表、列车时刻表等) 2、仔细观察,这些表格都有那些共同特点?(有许多小方格,有横线、竖线) 3、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表格的行、列、单元格的概念:这些小方格在表格中我们叫做“单元格”,横排叫“行”,竖排叫“列”。 行、列、单元格就是表格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画表格,首先要知道这张表有几行几列。 ●学生在体会到表格的优越性后,进一步出示生活中常见到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表格都有哪些共同特点,从而很容易引出“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三、自主尝试练习“插入表格” 1、(出示一张空表格),数一数,这张表格有几行几列?( 8行,7列) 2、在word中专门为表格分配了一个“表格”菜单,在这个菜单中有各种与表格相关的命令,其中就有插入表格的命令。 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word,根据这个提示,插入这张8行7列的表格。 3、学生尝试练习插入表格,师巡视辅导。 4、谁来说说你刚才是如何操作的? (生演示插入步骤,课件出示板书: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 ●对于表格的制作,学生有着强烈的动手创作欲望,而对于制作的具体步骤,教材上有清楚的说明,也比较浅显易懂,所以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自己置身学生当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学生兴趣盎然。 四、通过对比,完善表格 1、老师这儿有一张新的课程表,这张课程表中的行数和列数我们该如何数呢? (课件出示第二张课程表)(生尝试回答) 看来大家意见都不统一,的确,数不规则表格的方法就多了。一般情况下,要数最主要的行和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二张课程表有几行几列?(8行,7列) 2、现在我把两张课程表放在一起,大家来找一找这两张表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学生比较:第二张课程表中有一些单元格合并了起来,并且表头有斜线,行列的距离调整得更加合理,表格中的文字是居中对齐的。)

小学《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区本教材四年级的第二课《制作课程表》,同时也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第三课《制作课程表》的第一课时的“制作班级课程表”。课程表用二维思想表达课程时间安排的信息,通过观察课程表的首行、首列和其他单元格,能得出课程和时间的关系。本课教材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利用已学的内容插入一个表格并使用“字体”或“边框和底纹”工具对表格进行装饰;第二个部分是合并单元格,第三部分是为表格绘制斜线表头。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的大部分知识和插入表格的方法,本节课是word 的表格设计的一堂课,本课巩固表格中的字体、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学习合并单元格和绘制斜线表头,为以后表格设计奠定基础。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结合的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独立自主、互帮互助的学习方法。通过学习,不光使学生掌握制作表格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会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电脑的学习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也已经学习了word程序的基础操作,对word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能够录入汉字,也能对键盘和鼠标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插入表格。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式、协作学习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环境分析: 本课需要word软件,电子网络教室、局域网络环境,服务器提供web服务和ftp服务,便于学生实际操作和作品上传展示。 本节课采用网站学习的方式,在“制作课程表”这个学习任务的促使下,学生利用网站能够独立自主的,有选择的学习,最终牢固掌握制作课程表的知识和方法,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独立的制作课程表。为此学习网站设有网站首页、电子教材、课程表、学习内容、素材图库、拓展延伸、作品上传、在线交流八大板快。其中网站首页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引入揭示这节课的课题——制作课程表,激发学习兴趣;电子教材中是这节课内容的电子书;课程表中有慢羊羊村长标准的课程表及懒羊羊未做完的课程表,有助于对比好坏;学习内容里下设了学习目标、知识回顾、闯关任务三项,知识回顾部分有关于表格的知识以及表格插入、插入行或列、删除行或列等等的方法,用于学生复习旧知识。闯关任务作为驱动任务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素材图库为学生提供拓展延伸的素材图片;拓展延伸作为学生提高能力的另一驱动任务;作品上传用于学生按照分组上传自己的作品,分组点评。在线讨论用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总结收获的平台;总之学习网站是这节课学习的核心,它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设置表格中的字体、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对表格的制作过程及制作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3、学会合并单元格。 4、学会绘制斜线表头。 (二)过程与方法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练习题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为了发展资本主义B.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 C.同尊孔复古思想斗争D.为了与立宪派的论战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每周评论》C.《湘江评论》D.《觉悟社》 3.历史资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看下面一则材料: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材料中“他”是() A.孙中山B.李大钊C.康有为D.陈独秀 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A.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5.新文化运动中,下列对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的进步意义,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思想文化②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④促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A.革命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7.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都是为中华民族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请根据他们生平的共同点,为该学生拟定一个研究主题是() A.追求民主的引路者B.近代化开端拓荒者C.君主立宪的倡导者D.民主革命的首倡者 8.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是一次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B.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新标日初级上测试卷

(第1课) 一、将下列汉字改为平假名。(1×10) 1.学生 2.中国人 3.外国 4.英語 5.企画 6.吉田 7.日本 8.会社員 9.教授10.森 二、将下列假名改为汉字。(1×10) 1. しゃいん 2.ちゅうごく 3 .だいがくせい4.てんいん 5.しゃちょう 6.とうきょう7 .しゃしん8.かちょう9. かいしゃ10.ひと 三、从下列①②③中选择正确词语,完成句子。 1.わたしは___です。 ①小野②小野さん③学生さん 2. ___は社員です。 ①李さん②林③キム 3.あなたは___ですか。 ①張②張新③留学生 4.アメリカ人は___ですか。 ①どこ②だれ③なん 5.キムさんは___ではあリません。 ①留学②学校③社員 6.韓国は___ですか。 ①だれ②どこ③なん 7. A:森さんは課長ですか。 B:いいえ、課長___。 ①です②ですか③ではありません 8. A:あなたはタイ人ですか。 B:タイ人___ではありません。 ①いや②いいえ③はい 9. A:あなたはアメリカ人ですか。 B:___、アメリカ人です。 ①はい②いいえ③いや 10. A:キムさんは会社員ではありませんか。 B:はい、会社員___。 ①ではありません②です③ではあります 五、将下列句子译成汉语。(3×5) 1.キムさんは東京大学の研修生です。 2.李さんは大学の先生ではありません。 3.スミスさんはイギリス人ですか。 4.私は学生ではありません。会社員です。 5.その本は張さんのではありません。私のです。 六、将下列汉语译成日语。(3×5) 1.我是中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2.你是韩国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3.我是史密斯,是美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4.森是科长,不是社长。 ___________________5.她是公司职员,不是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一、将下列汉字改为平假名。(1×10) 1.手帳2.辞書3.写真4.日本語 5.鉛筆6椅子 7.息子8.お土産 9.名産品 10.電話 二、将下列假名改为汉字。(1×10) 1.とけい2.ざっし3.かぞく4.くつ5.つくえ6.くるま7.えいご8.かさ9.しんぶん10.はは 三、从下列①②③中选择正确词语,完成句子。1.__は張さんの鉛筆です。 ①これ②この③こね 2.__辞書はわたしのです。 ①これ②この③こね 3.張さんの辞書は__辞書ですか。 ①だれ②どれ③どの 4.キムさんのざっしは__ですか。 ①どれ②だれ③なん 5.A:それは電話ですか。 B:はい、__は電話です。 ①その②あの③これ 6.英語の本は、__ですか。 ①これ②この③こね 7.吉田さんは__ですか。 ①イタリアじん②どれの人③日本の 8.それは__の辞書ですか。 ①どれ②これ③なん 9.そのラジオは__のですか。 ①どれ②だれ③なん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程表的结构; 2. 学会合并单元格,学会拆分单元格; 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 难点:拆分单元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很多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如果请你向客人老师们介绍今天开设的课程,你会怎样介绍呢?请看,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是这样介绍的。(课件播放) 2、师:哪一种方法更直观?更清楚? 3、师:小小表格作用还真不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书写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课程表。

师:这是我们教室里的课程表,这一栏是我们四年4班的课 程表。在word中,我们能把课程表变成什么样子呢? 2、word制作的课程表 师:你想制作这样一张漂亮又实用的课程表吗?制作之前, 我们还得先了解它。 3、课程表的组成部分。 师:请看这张课程表,你能动脑筋观察,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4、师:醒目的标题、表头、日期、课程内容、漂亮的装饰。 (二)分析制作课程需要用到的操作。 1、师:以这张课程表为范例,请你回忆学过的操作,说一说:制作这样一张课程表,需要用到哪些操作呢? 2、师:首先,要插入一个表格、需要用到合并单元格、拆 分单元格,还要输入文字,有时候根据需要得调整表格行高和列宽,制作漂亮醒目的表头,最后装饰课程表。 师:这些操作你都会吗?下面我们先动手试着做个课程表。 (三)、学生制作表格。 1、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巡视。 2、反馈: (合并单元格、拆分表格) 3、学生继续操作

新标日初级上册入门单元及(1—7课)练习doc

标日初级上册 入门单元及(1-7课)阶段性练习 一、将下面的五十音图补充完整。(共15分) 拗音 二、单词(每个0.5分,共10分) 例:夏天(夏/なつ) 1、我(/) 11、谁(/) 2、爸爸(/) 12、字典(/) 3、日本(/) 13、电话(/) 4、学生() 14、老师(/) 5、特产() 15、钟表(/) 6、中国() 16、写真(/) 7、大学() 17、自行车(/) 8、书(/) 18、车() 9、铅笔(/) 19、公司(/) 10、杂志(/) 20、家族() 三、外来語(每个0.5分,共10分) 1、笔记本() 11、照相机() 2、个人电脑() 12、电视机(/) 3、丝绸(/) 13、手绢(/) 4、百货商店() 14、别墅(/) 5、宾馆() 15、便利店(/) 6、餐馆() 16、大楼(/) 7、厕所() 17、自动扶梯(/) 8、外套(/) 18、数码相机() 9、上海(/) 19、北京(/) 10、法国(/) 20、美国() 四、写出下列场合的日语表达方式。(每个1分,共15分) 1.吃饭前说… 2.吃饭后说… 3.早上好 4.你好,中午好 5.再见 6.明天见 7.晚安 8.告辞了 9.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10.非常感谢 11.不用谢 12.对不起 13.不知道 14.多少钱? 15.您高寿? 五、助数词。(每个0.5分,共10分) <現在形> 七、翻译(20分) 1、小李是日本人。 2、森先生不是老师。 3、那是谁的包。 4、这是韩语书。 5、史密斯的伞是哪个。 6、那儿市图书馆。 7、食堂在大厦的八楼。 8、今天是星期一还是星期二。 9、屋子里有一只猫。 10、桌上有书和电脑。 11、教室里谁也没有。 12、现在是上午9点半。 13、田中昨天不上班。 14、我每天早上7点起床。 15、吉田下个月去中国。 16、我和朋友小野一起坐飞机去了北京。 17、小李每天去咖啡馆喝咖啡。 18、我每天早晨吃面包或喝粥。 19、请给我可乐和蛋糕。 20、你什么时候回北京? 八、作文。(10分)。 用日语介绍自己(自じ己こ紹 しょう 介かい)。 (例)わたしは山やま田だです。第三 だいさん 中学の学生です。

《制作课程表》教学反思2篇

《制作课程表》教学反思2篇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making curricul um schedule

《制作课程表》教学反思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制作课程表》教学反思 2、篇章2:对《制作课程表》一课的教学反思 篇章1:《制作课程表》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理念是:任务驱动——教师首先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把握操作要领,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模仿实验,教师巡回辅导,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教师设疑、引导、示范为出发点,以动手操作为核心,以完成目标任务为归宿,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优势有:教学

内容直观、操作使用快捷、方便,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并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软件的选用上,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便于实际操作,能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中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先出示课程表效果图,带领学生认识表格的组成结构,给学生明确任务(制作接近效果图的一张课程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阅读完成这一任务的第一步(制作课程表)、第二步(编辑课程表: 1、对齐表格文字, 2、合并单元格, 3、添加表格线)的理论知识,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其中,教师在介绍了制作课程表的一般方法后,布置学生制作“班级功课”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测试学生对表格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95%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完成这一表格的制作,学生尝试表格的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在编辑课程表时,首先确定选取编辑对象,具体介绍了选取方法,清晰、及时,并指导学生通过鼠标调整表格的列宽或行高的方法和技巧,为下节课美化表格做准备。最后,要求试制作“双休日活动安排表”这一残缺不全的表格,给学生设置难度,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小任务的提出,都要事先

制作课程表教案

制作课程表教案 黄晓芸 教学目标: 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 学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学会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教学重点: 表格的插入方法;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教学难点: 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插入表格 1、创建一个新文档,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 2、单击“表格”菜单,将指针指向“插入”,选择“表格”命令,弹出“插入表格”对话框; 3、在“列数”中输入6,在“行数”中输入7,建立一个6列7行的表格; 4、单击“确定” 二、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1、定位单元格 单击单元格,单元格内出现光标插入点,表示目前定位在这个单元格; 2、单元格间的移动 利用上、下、左、右光标键可以使光标在单元格间移动; 3、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定位单元格后,就可以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三、调整行高和列宽 1、调整列宽 将指针指向需要改变列宽的单元格的左、右边框线; 左右拖动,拖动时有一垂直的虚线,它表示当前列宽的位置。当列宽合适后,松开鼠标;

2、调整行高 移动指针到需要改变行高的单元格的上、下边框线; 上下拖动,拖动时有一水平的虚线,它表示当前的位置,当行高合适后,松开鼠标; 四、调整单元格的宽度 1、将指针指向单元格,当指针呈箭头形状时,单击; 2、将指针指向单元格的左右边框线,指针变成左右双向箭头形状; 3、左右拖动,可以改变选定单元格的宽度。 练一练: 为自己制作一张课程表 文献摘抄: 在电脑前做健康运动 如果想拥有健康的身体,不仅要确保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休息。每天面对电脑的时间长了,长时间操作电脑肯定会出现眼睛干涩,会感觉到背部、头部和颈部肌肉酸痛,这些都是现代化工作给我们身体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 这时候我们可以让《爱眼卫士》这款软件来充当定时提醒助手,每隔一定时间它就会自动发出声音提醒你,甚至强制运行休息保护界面,这样我们就能够有一段时间让眼睛休息了。它们还可以在设定时间到达后出现3D人物,指导我们活动活动筋骨,放松一下那根绷紧的弦了。 教后小记: 插入表格的操作比较简单,部分学生对调整行高、列宽感觉困难,应适时给予个别指导。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5课(第27页) 。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打字,对Word软件有了初步认识和简单操作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学的,本节课我立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合作学习法”等课堂教学方法,始终注重以生为本,通过适时的问题引导、有针对性的操作示范、有目标有兴趣的自主探究、及时的鼓励和赞赏等不同教学手段的应用,力求使课堂教学突出趣味性、实用性、拓展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高质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Word中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②能独立制作、修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简单表格。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尝试操作、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Word中表格的插入与简单编辑。 难点:合理调整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使表格美观。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学会汉字的输入方法及选中方法。对Word窗口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知道菜单中的一些常用命令、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上各个功能图标的位置,初步掌握了Word中文字的基本操作技能。 【课前准备】 教学配套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表格无处不在,同学们能说说你见过哪些常用的表格吗? 生:课程表、值日表、座次表、列车时刻表等等。 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屏幕上出示的一段文字和相关的表格(课件展示),大家想一想,相比较文字,表格有什么特点?不同的表格有哪些共同点? 生:表格直观形象,比文字更容易让人一目了然。不同的表格基本上都有一个个小格子,格子里都填有相关的文字或数据。 师:同学们能一下说出这么多的表格出来,并能找出表格的共同点,可见你们真是一个个有心人啊!我们前几节课已经学会了Word一些基本的操作,如:输入文字、修改文字、修饰文章等。其实,Word除了这些基本的操作外,还有着更多强大的功能,比如:我们教室墙壁上张贴的课程表、值日表等,就是老师利用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来制作、打印出来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以课程表为例,一起来学习表格的制作。课后,老师会将同学们制作好了的课程表打印出来,送给你们!让我们一起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表格,比较文字与表格的特点,找出不同表格的共同点,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表格,在感官上熟悉表格,缓解对本节课的陌生感,同时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 新文化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三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北师大版练习题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维新思想──戊戌变法 B、“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C、三民主义──北伐战争 D、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诞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A、维新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人物中,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是(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先后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在图所示刊物上,能够看到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 ) A、恢复帝制,尊孔复古 B、“打倒孔家店” C、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击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这里的国民性是指( ) A、革命觉悟 B、思想观念 C、文化素质 D、生活习俗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1915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敬告青年》宣扬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材料二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案 第10 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编制:孟老师日期:2019.8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前半部分按时序描述辽、西夏、金、元政权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元代的制度建立和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四等人制以及蒙古民族和回族的形成等内容。与辽、西夏金政权相比,元建立了以蒙古族为主导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从元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中,既能看到元代时唐宋时期中央机构的基本沿袭,也能发现对蒙古民族习俗的延续和地方管理制度的创新。元的建立,既是蒙古族军事力量胜利的成果也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之下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如辽夏金元政权的政权更迭和制度建设,但缺少对上述史实的具体分析和深入理解,易把这一时期的南北对峙格局错误地理解成北方民族对汉族政权的“侵略”和“压迫”。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知道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在政权建立前后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各民族政权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2.通过表格梳理和史料解读,能明确区分辽政权的南北面官制、西夏的汉藩二套制、金政权的猛安谋克制;结合地图和文字史料,概括元行省制、四等人制等基本内容。 3.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对辽、西夏、金统治区内“因俗而治”政策进行合理的师评价,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辽、西夏、金、元诸政权和汉民族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统一多民间南方经济族国家发展。 【教学难点】:理解辽、西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北方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皆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推动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为元及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 导入 问是学生活动: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隋至清)》,出本课的时间轴,概括这一时 其对此期的政权更迭与其他时期相比有怎样突出的特点。

新标日课后练习答案

新标日课后练习答案(第一课練習Ⅱ)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日语。 (1)小李是中国人。 李さんは中国人です。 (2) 森先生不是学生。 森さんは学生ではありません。 (3) 小李是JC策划公司的职员。 李さんは JC企画の社員です。 新标日课后练习答案(第二课練習Ⅱ)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日语。 (1)那是谁的伞? あれはだれの傘ですか。 (2)这是日语书。 これは日本語の本です。 (3)森先生的包是哪个? 森さんのかばんはどれですか。 新标日课后练习答案(第三课練習Ⅱ)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日语。 (1)厕所在哪儿? トイレはどこですか。 (2)这里是邮局还是银行? ここは郵便局ですか,銀行ですか。(3)这个多少钱? これはいくらですか。 新标日课后练习答案(第四课練習Ⅱ).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日语。 (1)桌子上面有(一只)猫 机の上に猫がいます。

(2)小野女士的家在哪里? 小野さんの家はどこにありますか。 (3)房间里没有人。 部屋にだれもいません。 新标日课后练习答案(第五課練習Ⅱ)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日语。 (1)森先生7点起床。 森さんは7時に起きます。 (2)我昨天没上班。 わたしは昨日働きませんでした。 (3)森先生昨天从9点工作到6点。 森さんは昨日9時から6時まで働きました。 新标日课后练习答案(第六課練習Ⅱ) 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日语。 (1)小野女士和朋友(一块儿)回去。 小野さんは友達と(いっしょに)帰りました。(2)小李上个月从北京来。 李さんは先月北京から来ました。 (3)吉田先生下个月去中国。 吉田さんは来月中国へ行きます。 新标日课后练习答案(第七课練習Ⅱ) 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日语。 (1)小李在图书馆学习。 李さんは図書館で勉強します。 (2)小李每天和咖啡。 李さんは毎日コーヒーを飲みます。 (3)森先生今天早晨什么都没吃。 森さんは今朝何も食べませんでした。

制作课程表教案

我的课程表 【教学目标】 1、了解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区分行与列。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插入表格,认识表格的结构并根据需求设计表格。 2、难点: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制作斜线表头,合理调整表格、美化表格。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通过制作课程表,让学生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创建表格的基础上,学会修改和美化表格。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与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课程表是学生平时常见的东西,自己制作一张课程表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一张与众不同的课程表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制作中去寻找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PPT课件,各种漂亮的课程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程表,导入新课 1、这节课是你们班的信息技术课,谁能告诉我今天你们班还要上哪几门课呢?(学生回答今天的课程安排)你是通过什么知道今天的课程安排?(课程表)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精美的课表(展示课程表) 3、有了课程表,每天上什么课就一目了然了,那么这些精美的课程表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呢?(用电脑) 电脑可神奇了,可以设计制作出这么多好看的课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word制作课程表。 二、看生活中的表格,初步了解表格的组成 1、要用word来制作课程表,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什么是表格。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表格,大家一起来看。(课件出示一组表格图片:食物营养统计表、卫生值日表、列车时刻表等) 2、仔细观察,这些表格都有那些共同特点?(有许多小方格,有横线、竖线) 3、师边用课件演示边讲解表格的行、列、单元格的概念:这些小方格在表格中我们叫做“单元格”,横排叫“行”,竖排叫“列”。

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making curriculum for the fourth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小学四年级《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本教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程表的结构; 2.学会合并单元格,学会拆分单元格; 3.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 难点:拆分单元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很多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如果请你向客人老师们介绍今天开设的课程,你会怎样介绍呢?请看,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是这样介绍的。(课件播放) 2、师:哪一种方法更直观?更清楚? 3、师:小小表格作用还真不小。这节课我们一起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书写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课程表。 师:这是我们教室里的课程表,这一栏是我们四年4班的课程表。在word中,我们能把课程表变成什么样子呢? 2、word制作的课程表 师:你想制作这样一张漂亮又实用的课程表吗?制作之前,我们还得先了解它。 3、课程表的组成部分。 师:请看这张课程表,你能动脑筋观察,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4、师:醒目的标题、表头、日期、课程内容、漂亮的装饰。 (二)分析制作课程需要用到的操作。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三、教法:启示法、谈话法、阅读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五、教学过程: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 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 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 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 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 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今天我们一起 学习第12课:新文化运动,去了解吧! 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本目内容,让 学生分组讨论: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的背景 下兴起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归纳总结: ①政治:以北洋军阀为首的反动势力妄 图复辟帝制(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地社会性质,没有使中国独立富 强)。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 入人心,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4.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这样,才是全面、客观的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 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板书设计 标志: 兴起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文学革命 积极: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消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教学反思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公开课)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课题: 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表格斜线表头的制作方法,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2) 熟悉表格的常用操作,加强表格应用。 (3) 感受表格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单元格 教学难点: 斜线表头的制作 课前准备: 网络教室,“电子教室”教学软件,word软件,表格实例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出示课题,制作课程表) 二、插入表格 1.师:老师在幻灯片中出示一张 画好的表格,边用鼠标指边解说:横 线我们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 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向的单元格 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 2.师:请学生在D盘建一个Word 的文档,将其重命名为自己的名字, 并将其打开。 3.师:现在让我们来制作课程表的第 一步:插入表格。你们知道几种插表 格的方法? 任务一:老师演示完插表格的方 法后,请学生上台插入一张11行7 列的表格。 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教师强调注 意观察行和列,不要颠倒。 1.生观察 老师鼠标的移 动位置。 生:横线 竖线,格 子 2.学生, 在指定位置建 Word的文档 3.生自我 尝试插入表 格。 学生上台 演示插入表 格,边说边做。 让学生 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 地位。 通过学 生演示,不 仅使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 到充分的体 现,也有利 于发现错 误,突破难 点。 三、调整表格 1.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少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2.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我们 发现多了行或列,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如何操作 3.师:我们制作出来的表格它们 的单元格都是一样大小的,有的时候 我们为了美观,需要调整某些单元 格,观察这张表格和你插入的表格有 什么不同点。 师:按照老师给的提示(合并单 元格,先选定后操作。)试试看能不 1.生:插 入行或列 2.生:删 除行或列 3生:有 的单元格合在 了一起,不知 怎么办。 生:第一个单 元格有斜线, 不会操作。 调整表 格的时候采 用学生自助 尝试,小组 合作学习的 方法,而后 请学生上台 演示,在演 示有问题的 时候采用教 师演示相结 合的方法让 学生掌握知

信息技术[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制作课程表] 教学设计 《制作课程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年7 月第一版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 5 课(第27 页)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打字,对word 软件有了初步认识和简单操作的基础上来开展 教学的,本节课我立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 “任务驱动法”、“分层合作学习法”等课堂教学方法,始终注重以生为本,通过适时的 问题引导、有针对性的操作示范、有目标有兴趣的自主探究、及时的鼓励和赞赏等不同教 学手段的应用,力求使课堂教学突出趣味性、实用性、拓展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 围中,积极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高效高质完成。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掌握Word中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②能独立制作、修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简单表格; 2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尝试操作、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探究能力、操作能 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Word中表格的插入与简单编辑。 难点:合理调整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使表格美观。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学会汉字的输入方法及选中方法。对word 窗口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知道菜 单中的一些常用命令、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上各个功能图标的位置,初步掌握了Word 中文字的基本操作技能。 【课前准备】 教学配套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表格无处不在,同学们能说说你见过哪些常用的表格吗? 生:课程表、值日表、座次表、列车时刻表等等。 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再结合屏幕上出示的一段文字和相关的表格(课件展示),大家想一想,相比较文字,表格有什么特点?不同的表格有哪些共同点? 生:表格直观形象,比文字更容易让人一目了然。不同的表格基本上都有一个个小格子,格子里都填有相关的文字或数据。 师:同学们能一下说出这么多的表格出来,并能找出表格的共同点,可见你们真是一 个个有心人啊!我们前几节课已经学会了Word一些基本的操作,如:输入文字、修改文字、修饰文章等。其实,Word除了这些基本的操作外,还有着更多强大的功能,比如:我们教室墙壁上张贴的课程表、值日表等,就是老师利用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来制作、打印出来的。同- 1 - 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以课程表为例,一起来学习表格的制作。课后,老师会将同学们 制作好了的课程表打印出来,送给你们!让我们一起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表格,比较文字与表格的特点,找出不同表 格的共同点,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表格,在感官上熟悉表格,缓解对本节课的陌生感, 同时通过承诺“打印做好了的课程表送给学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老师 与学生的交互性。 二、学生自主探索,教师适时引导,学习新课知识 1. 举例说明,初识表格 师:刚刚同学们已经找到了不同表格的一些共同点,但是说得不是很科学和完整,下 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认识一下表格的结构。 (课件展示一张简单的表格) 师:看这张表格,我们把横线叫行线,竖线叫列线,它们组成的小方格叫单元格。横 向的单元格叫行,竖向的单元格叫列。(配合讲解行、列、单元格的概念,课件同时展示)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插入的这张表格是由几行几列构成的? (生答:六行五列)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表格的组成结构,让学生对表格的认识进一步科学化,为 接下来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日语N5-N1签约保过视频班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