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_张建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相关问题探究——以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防控实践为例

随着我国林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林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受到林业有害生物的困扰愈发明显,主要可以体现为:林业有害生物对林业企业的经济性重创、林业有害生物对于树木的侵蚀等。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问题,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积极引进多种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构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其仍旧无法彻底解决林业有害生物问题。
基于此,地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林业有害生物问题的重要性,分别从资金投入、构建体系、强化预警、优化人才队伍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能力,构建健全、完善、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促进地区林业的良性发展。
1.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防控实践案例分析1.1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防控情况简述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动物资源约为169余种,植物资源约为1100余种。
一直以来,百花山自然环境保护区收到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主要品种为:松梢螟、白蜡窄吉丁、榆蓝叶甲,主要危害其在每年的4月份到9月份之间,严重危害着保护区内植物与动物的健康生长,且这种危害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
因此,保护区管理工作人员结合这一情况,提出“要建设防治服务体系”。
1.2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防控体系实践现状1.2.1开展百花山保护区的监测管理。
工作人员通过林区普查与虫情监测扥两种手段,在每年年初调查保护区内额度情况,时刻掌握林区内的害虫生长与存在情况,作为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资料。
1.2.2引进防治技术。
保护区管理人员根据区域内的有害生物存在种类与发生时间,分别引进了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集中处理林间有害生物,灭杀害虫,以此维护保护区域环境稳定3]。
1.2.3开展综合治理。
工作人员分别从改善林间卫生环境与开展越冬调查两方面入手,改善林间环境,调查林业受害情况,为下一年的有害生物防治做准备。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相关问题2.1建设现状结合“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防控实践”进行分析,我国现阶段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先后提出了关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的构建制度与相关规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林业防护体系,能够基本满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需求。
百花山保护区

百花山,明称百花坨。据《百花山碑记》云:京城西柱百花山,乘 北岳之势,延太行之脉,与大小五台,东西灵山接踵于晋冀,横跨 于房宛。方百里高千仞,峰谷涟漪三百起伏,万泉淙汇,蓬崖成瀑, 遇壑为潭。秀水奇峰揽育万物,奇花异草无以胜数,鸟兽云集四季 不徒。野香纷树出,林气乱花铺,春来花织秀,夏踏乱云翻,秋涂 犹姹紫,冬至逐豹獾。山之巅极有千佛,观音两峰,中有龙池,多 处寺庙遗址,根于峰侧山背、望海石、仙人桥、圣米石塘、大悲崖、 千佛崖、万年冰诸景观,点缀成境趣佳处。登望海楼俯瞰,大山如 蹲龙,小山如踞虎,烟岚郁苍翠,远近互吞吐。崆峒之上环抱京成 如箕,千山拱护雄关叠嶂。遥看日出东方如盖,浮云如海,偶有山 顶烈日,云海风驰电掣,山下大雨如注之奇观。如此仙山胜迹之地, 备受世人关注。这是古人对百花山具有“秀逸、雄奇、幽深、瑰丽、 狂狷”的真实写照。
百花山文物古迹众多,开发历史较早,山顶偏东的“护国 显光禅寺”记载了百花山悠久的宗教文化历史据《北京名 胜古迹辞典》记载:“寺内有四重殿宇:天王殿、药师殿、 菩萨殿(过佛殿)、千佛阁”千佛阁是显光寺的主要建筑, 阔三间,宽11.13米,进深9.45米,全高15米,为硬山顶 楼阁式建筑。阁内供奉的是高6米的大铜佛像,佛像身坐 莲花,脚踩铁狮子,身后两侧有小佛像千余尊。此处还配 有上娘娘庙、下娘娘庙、龙王庙、关帝庙和大学士殿等古 建 百花山十景之九文殊佛光 百花山十景之八古松傍寺
勺鸡
又名松鸡,体长400~630毫米,雄鸟具明显的棕、黑色羽冠,头至颈为 黑绿色,颈侧有大型白斑;体羽以褐棕色为主,具“V”形黑纹,尾较翅 长。雌鸟与雄鸟近似,但尾和翅长度相近,头侧被羽。
红 隼
百花山较其他的自保护区的特点之一: 有民俗旅游——莲花庵民俗旅游村
莲花庵民俗旅游村坐落在京西房山区史家营乡美丽迷 人的百花山下,海拔高度954米,距北京市区120公 里,属革命老区。该村四面环山,风景如画,环境优 美,气候怡人,村北有山泉一处,村南有小河流淌, 村口的迎客松已有400多年的树龄,足以见证山村的 厚重与变迁。全村现有总人口1112人459户,村风 纯朴、村民厚道、传说神奇,民俗文化丰富,是度假 休闲、避暑观光的绝好胜地。 随着京郊旅游业的兴起,莲花庵村依托百花山得 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民俗旅游。几年来, 村委会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新建了梨园、核桃园和仁用杏基地,先后完成了村内 招待所、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大院等基础设施建设, 并按标准发展确定了民俗接待户100户,为广大市民 回归自然、享受野趣、有氧运动提供了又一良好去处, 可谓“万山丛中花为峰,八方景致大不同。白云浮起 千层绿,莲花庵里一点红。”
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森林自然保护区面积不足、分布不均。
在我国,尽管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但总体面积仍然相对较小,无法满足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需求。
自然保护区的分布也不均衡,有些地区的保护区数量较少,难以形成连片的生态保护网络。
管理手段不够科学有效。
目前,自然保护区管理主要依靠巡护和禁止开发的方式,但这种模式容易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管理效果的不佳。
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监测和生态研究工作不足,影响了对生态系统的了解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保护意识不够强烈。
尽管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其重要意义,但由于社会公众对保护的认识不足,经常出现非法砍伐、开荒和盗猎等违法行为,对自然保护区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应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力度,扩大其面积。
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将更多的森林地区纳入保护范围,形成大规模的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更多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得到保护。
提高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政府可以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例如无人机巡护、遥感监测等,提升管理效率。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研究,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深入人心,提高公众对于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氛围,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当前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大保护区面积、提高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这将有助于保护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评价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评价
沐先运;刘晓;林秦文;陈伯毅;汪远;张钢民;赵良成;张志翔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S1
【摘要】在以北京市兰科资源整体调查为背景、以对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3年来多次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保护区内有兰科植物14属16种,为北京兰科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通过物种和生境多样性、生活型和区系的分析讨论,指出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多样,多种环境均适合兰科植物生长;保护区内兰科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多为北温带性质,兼有一定的旧世界温带性质;生活型有陆生型和腐生型两种。
针对目前兰科植物的生存状况,提出保护策略。
【总页数】4页(P14-17)
【关键词】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
【作者】沐先运;刘晓;林秦文;陈伯毅;汪远;张钢民;赵良成;张志翔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评价 [J], 李南岍;吴记贵;蒋万杰;沐先运;程瑾
2.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评价 [J], 李南岍;吴记贵;蒋
万杰;沐先运;程瑾;
3.云南省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评价 [J], 王玉兵;杜凡
4.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评价及保护对策 [J], 余东莉;刘强
5.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J], 田晔林;王文和;颜亭玉;李俊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田晔林;王文和;汪阗【摘要】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定量分析了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37个森林植被样地中33种主要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植被样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呈现多元化特点:相同植被聚为一组、环境因子相似的植被聚为一组、植被相同环境因子不同归为不同组和生境特殊的植被自成一组。
得出该区多数地面生苔藓植物的分布与乔木郁闭度的相关性最大且与人为干扰程度密切相关,少数种类与草本层盖度和灌木盖度呈正相关。
此外凋落物盖度、海拔、苔藓植物的生长基质也直接影响苔藓植物的分布。
%The method o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d the data of terrestrial bryophytes of 37 forest sites in Mt.Baihua.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errestrial bryophyt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revealed in the biplots of CCA:same forests became a group,forests in similar environment get together,the same forest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became a group and some forest in special environment gather a group.Bassed 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ith the first two axes,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at decid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33 bryophytes were canopy density,shrub coverage,altitude,base and human A two-dimensional ordination diagram of 3 7 sites of forests-enviromental factors showed the diversities char-acter between the sit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7页(P657-663)【关键词】地面生苔藓植物;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典范对应分析;环境因子【作者】田晔林;王文和;汪阗【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 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2植物生存环境中存在很多对其有影响的环境因子,尤其是苔藓植物,由于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其生长与分布更易受到影响,如苔藓植物是环境变化的指示植物。
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中的难点重点及建议首先,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的难点之一是保护区域广阔。
自然保护区通常拥有大片的自然生态系统,涵盖了各种不同的生物群落和物种。
管理人员需要跨越广阔的地理区域进行巡视,监测和处理各种问题。
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资源有限,分配不均可能会导致养护工作的滞后。
针对保护区域广阔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首先,建立合理的管护人员队伍,吸引专业人士加入。
其次,建立现代化的监控系统,以实现对广大区域的实时监测。
最后,加强与周边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建立起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形成联合养护网络。
其次,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的重点之一是抵御人类活动的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包括采伐、矿产开采、土地开发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性受到了威胁。
保护区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监督和限制人类活动,保护和恢复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
针对抵御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对非法活动的打击和惩罚力度。
其次,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最后,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利用方式,鼓励和支持符合保护区特点的经济活动,以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三,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的难点之一是应对自然灾害。
自然保护区往往处于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变化多样的区域,可能面临地震、洪涝、暴风雪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这些灾害不仅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还可能危及管理养护人员的安全。
针对应对自然灾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建议。
首先,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布灾害警报,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其次,制定应急预案,提前研究和应对不同类型灾害的策略和方法。
最后,对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加固和改进,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管理养护工作中的难点主要包括保护区域广阔、抵御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应对自然灾害。
解决这些难点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合作伙伴关系,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制定完善的法规和规章制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抗灾能力。
北京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蒙古栎林内主要种群空间格局分析

北京百花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蒙古栎林内主要种群空间格局分析作者:葛雪梅来源:《绿色大世界》2009年第08期摘要:北京百花山在海拔高度为1039m、1300m、1439m的三处蒙古栎林,为天然次生灌丛群落,其中,在海拔1439m处的蒙古栎林中,主要乔灌木物种蒙古栎、土庄绣线菊、胡枝子、钩齿溲疏和雀儿舌头,其空间分布都呈现聚集状态,其中胡枝子和钩齿溲疏的聚集程度较为显著,t-检验在95%以上,这种空间格局与物种生物学特性及所处环境如光照有关。
不同海拔高度,同一物种的空间聚集程度不同,随着海拔升高,蒙古栎的聚集程度先降低后升高,土庄绣线菊的聚集程度越来越低。
这样的结果与调查方法和实地条件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蒙古栎;空间格局;胡枝子;光照;海拔中图分类号: Q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69X(2009)08-0009-041 引言种群分布格局是指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配置状况或分布状况,反映了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相互关系及种群本身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影响[1],也称为内分布型。
主要分为三种:均匀、随机、聚集。
聚集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其形成原因有资源分布不均匀;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2 研究地区概况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保护区距门头沟区政府60km,距市区80km。
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5′~115°42′;北纬39°48′~40°05′,保护区总面积为21734.1hm2,百花山海拔1991m,地处亚高山地带,属于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垂直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多,四季分明,春旱严重是百花山气候的显著特征之一。
全年平均气温在6~7℃,年积温≥3800℃,全年无霜期110天左右。
本区在全国土壤区划中属于褐色土地带。
海拔1000~1800m的中山地带,气候温凉,植被以森林及其次生灌丛群落为主,土壤为山地棕壤。
百花山实习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日期:百花山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距市区8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是北京市风景名胜区。
保护区总面积2.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l5%。
百花山主峰海拔1991米,为北京市第三高峰。
百花山有4大部分,即百花山主峰、百花草甸、望海楼、百花畔。
本次实习走的路线为草甸路线,途经蚂蚁峰,并且在蚂蚁峰做了放样以及调查。
此次实习我们用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及调查了百花山的植被垂直地带性与上台条件的关系;确定了僧林群落中各层的优势种及建群种的作用;生态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规律对植物群落的影响;最后根据数据总结分析整个百花山植物群落的特点。
百花山地区植被垂直地带性及其与生态环境条件的关系植物与环境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个体与群体适应类型,同时植物和植物之间也有着各自生存的法则,形成了自然的生态景象。
任何植物群落的存在都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地球表面各种条件的变化,植被类型呈现出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是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这种规律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它可以根据经度、纬度的不同呈现规律性变化,如在同一经度或者纬度上,那它就根据其他条件,比如说水、光、气、土等各种条件,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主要植被类型:1、海拔1200米~1400米主要分布了辽东栎林、杂木林;2、1400米~1700米为山地寒温性针叶林,下部为青杆、白杆,上部为华北落叶松,还掺杂少量金银木;3、1700米~1950米为落叶阔叶林树,主要树种为白桦;4、1900米左右情况下,树荫下的山石上有苔藓生长的迹象。
5、2000米左右为亚高山草甸,属杂类草型草甸,主要草类有紫苞风毛菊、火绒草、龙胆、棘豆、珠芽蓼、羊茅等;高山植物的生态适应力很强,可以抵挡得住强风及低温的作用,又可以随着季节不断变化,雨量大小,随时加强自身抗性,并且在种间与种内斗争中非常好的体现出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张建萍,梁莺莺,朱 亮(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摘 要:从相关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结果可看出,百花山环境解说系统存在着解说系统不成体系、解说信息可获得性不高、维护和管理力度不够以及环境教育宣传力度弱等问题,应从官方网站信息化解说、游客中心概况性解说、导游服务活化解说、标示系统结构性解说和牌示系统科学性解说等方面对其环境解说系统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解说系统;环境教育;百花山自然保护区;问题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8106(2008)0420108205An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E nvironmental Promotion Systemin B aihu a Mountain N ature R eserve :A C ase Study with CountermeasuresZHAN G Jian -ping ,L IAN G Y ing -ying ,ZHU Lia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ase study of Baihua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in Beijing on its promo 2tion systems.Based on the results of visitors ’survey and questionnaire on -the -spot ,the au 2thors observe the problems in the Reserve ’s promotionsystem as unsystematic in discourse ,low accessibility in renewed information ,lack of intensity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viron 2mental education.It is proposed that such problems be approached through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website construction ,outlined introduction in the visitor centers ,vitalization of tour guide ser 2vices ,bettered structuring of marking systems ,and scientific dictions of posters and signs.K ey w ords :tourist promotion system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aihua Mountain Nature Re 2serve ;problems 收稿日期:2007-12-24作者简介:张建萍(1964—),女,山东烟台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一、引 言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 )是为了保护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或者有科研、教育或旅游价值的自然遗迹,而划出的一定的空间范围予以特殊保护的地区[1]。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和进行生态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
而环境解说系统,是融教育、管理和信息传递为一体的交流服务过程,它在现有旅游解说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自导式和向导式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尝试帮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与特性,培养欣赏能力,进而培养人们对遗产、资源及环境保护的道德、行为和价值观[2]。
一个系统完善的环境解说系统可以帮助自然保护区承担两项主要任务:一是保护景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珍稀动植物及自然遗迹等。
二是对游客第7卷第4期2008年10月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7 No 14 Oct.2008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普及生态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有效的生态旅游环境解说系统是自然保护区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两个核心功能,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出游率的关键,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由此可见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但对于我国目前的许多自然保护区来说,环境解说系统还远远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管理者对于环境解说系统的认识也不够,缺乏系统的规划。
本文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现有的旅游解说系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调查结果,指出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法和建议。
二、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概况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太行山北端,小五台山支脉,距市区100多公里左右,所辖范围总面积约为17km2。
百花山主峰海拔1991m,最高峰白草畔海拔2049m,为北京市第三高峰。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华北石质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大面积的高山草甸在北京地区是非常少见的。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
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内高等植物有131科、485属、1100种,以高山草甸野生花卉最为著名,如大花杓兰、珊瑚苣苔、金莲花和大花篮盆花等;动物有169种,其中包括褐马鸡、金钱豹、黑鹳和金雕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斑羚、勺鸡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保护区内有百花山主峰、百花草甸、望海楼和白草畔四大景区,包括“百花笑靥”、“万年寒冰”、“蚁穴排阵”、“百花瀑布”、“古树擎天”和“松树长廊”等35个景点。
百花山现已成为集自然保护、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多功能的自然保护区[3-5]。
三、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现状与问题 一套系统完善的解说系统应由向导式解说系统(导游、解说、咨询服务等能动性的解说)和自导式解说系统(导游图、宣传册、牌示、展示栏、陈列室、语音解说等多种手段)构成[6]。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虽自1992年起对游客开放,但至今仍无一套系统的环境解说系统,而现有的解说媒介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单纯地以“接近自然”为旅游的主要动机,他们更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丰富旅游体验。
为了满足游客的这种较高的需求,环境解说系统的作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四方面。
(一)解说系统不成体系环境解说系统构成缺乏多样性和系统性是目前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解说系统功能薄弱的最主要问题。
百花山解说系统的现状如下:11向导式解说系统。
保护区内没有具备正式从业资格的导游人员,只有一些年龄较大的对保护区比较熟悉的当地居民为游客提供有偿的导游服务。
另外,保护区的游客中心结构不健全,难以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咨询服务。
21自导式解说系统。
与大多数景区一样,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也以自导式解说系统为主要的解说媒介。
加之保护区内可携带的书面解说材料只有门票,而且上面既无保护区的简明地图也无任何介绍性文字,所以其自导式解说系统几乎完全依赖牌示系统。
然而牌示系统也非常不完善:(1)只有在进入保护区前设有一块大幅的全景牌示并配有景区简介。
整个保护区内部则再无一处导游示意图,很难帮助游客在景区内定位。
(2)保护区内指路牌较之其它功能的牌示数量多些,但相对于整个保护区而言则仍显得不足,而且目前有些牌子陈旧破损严重,有的字迹脱落,有的设置位置不明显,难以对游客进行引导和指示。
(3)景点入口处无正式的景点解说牌示,有的只是简单说明景点名称的牌子,对景点的性质、历史、内涵等信息都未加以说明,难以体现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4)保护区内的警告牌示设计不规范、不统一,数量也极少,如一些“小心毒蛇”的警示标语就是简单的白纸黑字贴于树干之上,难以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5)除生活区设有旅馆、餐厅、商店等服务设施外,保护区内部再无一处服务性设施,就连厕所也只有一两处,因此保护区内几乎没有服务性的指示牌。
(二)解说信息的可获得性不高保护区只提供门票这一书面解说材料,未提供导游图和宣传折页等其他解说宣传材料。
在人员解说方面,当地居民导游的生态文化素质和导游技能都无法得到保证,也难以获得游客的信任,游客通过这些渠道获取信息的可能性和积极性很低。
901第4期 张建萍等: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问题分析及对策此外,很多标示牌的位置和色彩不醒目,缺乏良好的设计,难以引起游客的注意。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牌示系统大部分是木质的,以深蓝色字书写,对比不是很鲜明,稍远处则看不清文字内容。
指路牌只标有前方目标景点的名称,至于大致方位、到达前方目标的时间和距离等信息则无一涉及。
而仅有的几块警示牌也没有用特殊颜色进行区别。
有的指路牌甚至掩于乱草之间,不细心的游客难以看到。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保护区解说信息的可获得性。
(三)维护管理力度不足,解说系统服务性差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内许多牌示上的字迹有脱落现象,还有一些牌子破损严重,废弃的牌子有的随意置于游径两侧。
这不仅影响解说系统的整体形象,也降低了解说系统的服务功能。
另外,目前百花山保护区内的所有解说信息均为中文解说,无其他任何语种译文,这也大大降低了解说系统服务于国外游客的能力。
(四)解说系统的环境教育宣传力度弱环境解说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其环境教育功能。
对于自然保护区而言,这种教育功能更为重要。
但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解说系统的教育功能体现不明显,首先,这与解说系统的信息量少有很大的关系。
其次,保护区内无任何宣传环境保护的牌子或设施。
再次,警示、提示牌数量少,种类单一,设置的位置不明显,难以起到警示、忠告的作用,不利于对游客进行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和管理。
最后,保护区内的垃圾收集设施不统一,大部分地区用的是大竹筐,筐上的网眼较大,致使筐内的垃圾一览无余,既不美观也不卫生,更不用说要利用它们进行环境教育宣传[7]。
四、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改进对策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环境解说系统的改进对策不仅要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还要结合游客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结果。
(一)相关特征分析李燕琴(2006)以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对生态旅游游客行为与管理进行研究,曾对百花山的游客进行过问卷调查。
其相关调查结果[8]表明:1.百花山的游客多为18~24岁的青年人,他们大部分是学生和公司职员,一般都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的受教育程度,这对环境解说内容的丰富性和科学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