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共40页文档
3.1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七、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城镇化水平的定义
一般理解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区域总人口增长预测
从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预测; 自然增长率一般按照计划生育的要求;机械增
长参照近10年人口的迁入迁出情况可采用趋势 外推法
(三)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预测
以近10年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统计为预测参考 考虑农业走向现代化和耕地规模经营的发展趋
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历史基础 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区域基础 经济基础 城镇发展条件的综合评价
城镇化水平预测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区域基础: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有 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环境生态结构
劳动力
经济技术基础
区域交通条件 地理位置
经济基础:分析各产业部门的现状特点和 存在问题,指出各城镇主要部门发展方向
图 1979-2006年福州市城镇化水平变化分析图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城镇化水平% 百分点
2006年福州市城镇化水平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市 ) ) 市 市 县 县 县 县 县 区 州 区 潭 清 乐 侯 江 源 清 泰 市 含 平 福 市 福 长 闽 连 罗 闽 永 平 潭 县
区域和主要城镇人口数量近年变动
人口密度、人口的城乡分布 人口的素质;
劳动力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重,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
(二)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
农业方面: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商品率、基地数量、分 布、类型等;
工业方面:主要工业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共81页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81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评价模板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解读与答题思路【总思路】:在哪里(区域地理位置)、有什么(生产条件分析)、怎么样(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问题)、怎么办(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结合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分析区域农业开发的条件,评价区位条件的优劣:【思路说明】:1.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去分析(分析方法:1.先列出所有区位因素:2.看材料提到哪些因素,3.看分值可以补充哪些因素)该区域适合发展那些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那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已选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一类3.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答题术语】:气候:①热雨、热草、热季:光照、热量、降水充足;②热沙: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③温陆: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④温季、亚季: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⑤温海:全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不适宜种粮,但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⑥地中海: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地形:①位于冲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河谷),地形平坦,泥沙淤积、土壤肥沃;②山地、丘陵地形,地形复杂(起伏大),农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水源:①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河网稠密),水源充足②有河流流经(湖泊),有灌溉水源③有冰雪融水,有灌溉水源市场: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②国内外市场广阔③工矿业发达,市场广阔④靠近长江三角洲(某个发达地区或城市),市场广阔交通:①有公路(铁路)通过,交通便利②临近海洋,有优良的港口,海运便利(对外交通便利)③临近河流,河运便利④临近机场(高速公路、铁路、公路、港口),交通便利⑤路网稠密,交通便利⑥位于河口与沿海地区,可以河海联运,交通便利⑦多条公路(铁路)交汇,交通便利技术、传统:①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历史),技术水平高②有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水平高劳动力:①人口众多,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二、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思路说明】: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同一区域的自然环境也可能会存在差异,适合发展多种农业;要根据区域的优势区位因素,确定区域的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三、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思路说明】:解决农业科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要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来考虑,生态措施要联系自然条件,经济措施要实行多样化经营,社会措施要考虑就业。
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水热条件,开始大规模开发。
晋朝到宋朝曾出现北方人口和文化、经济南移的高潮,本区很快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
近代,本区又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长江水道运输,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和中心,汉口成为内陆的工业中心。
1949年以来,本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特别重要的是,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和沿海战略的实施,给本区带来新的机遇。
江苏、浙江经济迅猛发展,湖北、安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90年代,以浦东开放开发和三峡跨世纪工程的建设为动力,推动本区经济实现新的腾飞。
本区在全国经济区域格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
1.优越的区位条件。
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提出要建设沿海和沿长江地带组成的“T”形国家级产业发展轴的战略,旨在通过沿江开发,延伸拓展沿海的对外开放,实现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促进内陆开发和全国经济增长。
长江沿岸与海岸带一级发展轴线构成的“T”形开发空间结构,准确地反映了我国国土资源,经济实力和开发潜力空间分布的基本框架。
本区地处我国经济“T”形总体布局框架的交叉结合部,兼有沿江和沿海的双重地缘优势。
本区地处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对外的前沿阵地,便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又可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及多条铁路、公路干线,联结国内其他地区,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区位条件十分优越。
2.良好的空间资源。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较充裕,水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低山丘陵是发展经济林果、多种经营的理想场所。
低平的地势也给工业发展和交通建设带来了便利条件。
低平的地势与丰富的水热资源的良好结合是本区空间资源的显著特征。
3.投资环境优越。
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将本区连结成水运四通八达的整体。
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海上海、宁波、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组成本区水运网络的骨干,为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本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南北向的有京广线、京九线、皖赣线、京沪线、沪杭线、焦柳线,东西向的有南京—九江—武汉、汉丹线、襄渝线、浙赣线、湘赣线、湘黔线等,形成纵横交错的铁路交通网络。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矿种潜在价值量=该矿种储量×采选回收率×国际市场价格
氧化铝,煅烧,A12O398.5%~99.5%,袋装,20t 批量,英国交货:
550~575 美元/t
铬铁矿 ,铸(zhù)件级:185~210 美元/t
17
2021/4/1
区域分析与规划
3.2能矿资源的综合评价方法
3、中国重大资源问题:
1)粮食问题 2)能源问题
10
2021/4/1
区域分析与规划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全球自然资源的分配
11
2021/4/1
区域分析与规划
三、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原则与方法
1、遵循四条原则 针对性原则; 混合审视原则; 经济合理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
12
2021/4/1
全国 上 江 浙 河 湖 湖 广 广 海 海苏江南北南东西南
总比重 男 女
文盲人口
占15岁及以
男
上人口的比重
11.04
2.90
上海
5.24
0.94
江苏
10.02
2.10
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11.95
9.79 12.09
8.58 6.00 8.64 9.76
3.06
2.75 2.92 2.23 1.11 1.92 2.14
• 石墨
(矿物,万吨)
3881.7
• 滑石
(矿石,万吨)
10995.2
• 高岭土
(矿石,万吨)
60225.9
3、水资源和能矿资源的综合评价方法
3.1水资源评价标准 the United Nations criterion: 缺水边缘:2000立方米/人; 贫水:小于1000立方米/人; 绝对贫水:小于50立方米/人
3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文化、战争和灾荒等因素的影响。
后果:直接后果、间接后果。
(三)人口质量分析
1.概念:
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三个方面,即身体素质、 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发展 的自然基础,指人的体质和智力;文化技术素质是指 人口受文化科技教育与训练的程度;思想素质包括思 想觉悟、道德品质、传统习惯等。
人口比重/%
0~14岁 15~49岁
>50岁
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增长型
40 50 10
稳定型
26.5 50 23.5
减少型
20 50 30
人口统计中年龄构成的划分
少年儿童比重/% >40
30~40 <30
老年人口比重/% <4 4~7
>7
中位年龄/岁 <20
20~30 >30
类型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人口
增长惯 性分析
人口惯性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 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势的特性。由于这种 特性的存在使得在区域妇女生育率已降到乃 至低于(或上升乃至高于)人口更替水平时, 原有的人口增长(或减少)趋势仍将持续一 段时间。
2.人口机械增长分析
概念:指区域人口的净迁人。通常用机械增长率
表示。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地区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 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人口身体 素质分析
应着重分析因营养和地方病因素影响而导 致的人口素质问题。分析的指标主要是人 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 儿童智力水平、地方病发病率等。
文化技术 素质分析
指标主要有:人口受教育等级与年限、劳 动者职务及技术等级、每万人口中大学生 人数、小学普及率、中学普及率、专业技 术人员占劳动人口比重等。通常使用的评 价指标是:文化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构成; 教育普及程度。
地区经济发展的评语

地区经济发展的评语
以下是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评价语:
1.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合理,未来具有较大的
发展潜力。
2.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创新,培育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和高科
技产业。
3.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4.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
5.该地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支撑。
6.该地区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
产业也正在转型升级。
7.该地区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
支持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8.该地区的经济与国内外市场紧密相连,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对
外开放程度较高。
9.该地区的文化、教育、科技等事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发展提供
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0.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的繁荣,也为周边地区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
这些评价语涵盖了多个方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进
行全面的评价。
当然,具体的评价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区域发展的条件分析

2020/3/1
17
➢ 我国是化肥使用大国,使用量达到5000万吨(折纯)左右,约占世 界化肥消费总量的1/3 ➢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化肥对发展我国种植业生产、确保国家粮 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60000
6000
化肥用量
粮食产量
50000
5000
粮食产量(万吨) 化肥用
20000
2000
10000
1000
0
0
1949
1956
1963
1970
1977
1984
1991
1998
2005
2020/3/1
18
规模空前的资源转化
我国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钢铁产量
2.2亿吨
消费量约占世界总量的 %
27
3.3亿吨
4.2亿吨
水泥产量
7~8亿吨
2.95亿吨
3.065亿 1吨9
水泥
2008年水泥产量达到13.88亿吨,而2008年全世界的水 泥产量总和才为26亿吨左右,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我国经济总量只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却消耗了世界50%多的水泥。30年间我 国水泥产量增长了20倍,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2020/3/1
20
2020/3/1
2020/3/1
36
2.年龄构成
概念与 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指各年龄组人口数量
表示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关系。通常用各年龄
逐组龄人分组口:占0岁总组人(不口足的1岁百)分,1数岁来组,表2岁示组。……;
5岁一档分组:0~4岁,5~9岁,10~14岁,……;
年龄组的划
10岁一档分组:如0~9岁,10~19岁,20~29岁,……; 国际划分法:划分为三组,即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区域发展条件评价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