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古思:蒙古族民间故事中的妖怪
蒙古族索姆的故事

蒙古族索姆的故事
蒙古族索姆的故事主要流传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这个故事也是世界著名的长篇英雄史诗。
这个史诗讲述了英雄索姆和他的同伴们为了夺回被蟒古斯抢走的马群而与蟒古斯进行斗争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索姆表现出了他的英勇、智慧和领导能力,最终成功地夺回了马群,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与各种困难和挑战作斗争的勇气和智慧。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了解到蒙古族人民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英雄的崇敬和对正义的追求。
这个故事也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瑰宝。
[励志作文]走进书海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
![[励志作文]走进书海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c418c5a5e9856a571260d8.png)
[励志作文]走进书海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走进书海让生命绽放光彩作文我爱阅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我爱阅读,就像花儿离不开绿叶扶;我爱阅读,就像雄鹰离不开蓝天的衬托。
――题记我曾经,也非常不爱读书,只用游戏和电视打发业余时间。
但通过课堂上听老师对课文的精彩演绎,考卷上那些经典篇章对我心灵的触摸,以及同学们佳作里那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对我的刺激,激发了我的好胜心,我也要用笔绽放生命的的光彩。
老师告诉我:“要实现理想,就要走进书海,让生命绽放光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犹药也,读书可以医愚。
你去和书交朋友吧!”从此,我开始尝试阅读老师和同学推荐的各种书籍,用书充实我枯干的心灵,真诚地与书交友。
自古以来,书是人类的好朋友。
上溯孔夫子,以书为伴,满腹经纶,流芳百世;下至伟人毛泽,博览群书,雄才伟略,振兴中华……读书似乎是一件苦事,不然,为什么有人头悬梁、锥刺股?读书似乎又是一件快乐的事,否则,为什么会有人囊萤映雪、凿壁借光?我徜徉在书海里,视野大开,心智陡长;那个倔强野蛮的假小子从此爱上了阅读,逐渐变得沉静和文雅,逐渐懂得了读书的快乐。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想是的。
读书支撑着生命,生命因读书而美丽。
曾经多少个孤单而漆黑的夜晚,是书陪我战胜了恐惧和寂寞;曾经多少次叛逆和诱惑,是书帮我弃恶从善、从黑暗走向光明。
从先民的《诗经》到孔圣人的《论语》,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从中国的到外国的《童年》、《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都一一拜读,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那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那洋溢其间的智慧和灵气,给我以美的享受,使我从中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欣赏李白的潇洒,赞叹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品味冰心的情深意长,同情高尔基的苦难挣扎,感悟鲁滨逊生命力的顽强……生命在精神的`长河中邀游,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拓展,在与经典文本的对话中接受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滋养、智慧的启迪,使我的生命在平和沉静中向上飞奔。
土族原始文化的活化石——土族蟒古斯故事研究

多民族神话中常有 的人物 , 有些民 族以为先有巨人 ,然后才有神柢,
即巨人是最早的一代。 ”在初民的 原始思维中, 巨人一般与 自然力有 关, 是灾害性 自然现象 的化身。在
蠢的蟒古斯。其相似的情节有 : 藏
在炕上的锥子扎伤了蟒古斯 , 躲在
无论在什么地方 出现 , 都必定属于 个文化圈, 因而也就起源于某个 中心。 - ”蟒古斯故事的流传地域十
一
分广泛 , 从世界范围来说 , 它大致 流传于北亚地区 , 如果进一步划分 其流传 区域 , 我们 发现 , 从我 国林 海莽莽的东北到辽阔的蒙古草原 , 从遍布戈壁绿洲 的新疆到广袤 的
大都认 为土族 源于从东北迁徙 到
程, 而解析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神 j 的原 始 文化 意 蕴 也 有 助 于 我 们
更深入地 了解现在几乎 已消失殆 尽的土族原始文化 。 在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 中, 起源研究具有重要 的意义 。当前 , 人们对蟒古斯故事 的起源探讨还
德 国人类学 家格 雷布 内尔认 为: “ 世界上凡是相 同的文化现象 ,
的原居地在辽西一带 , 土族所传征 服汪芒人 的故事源 于辽西 。” 那 s
是 ,相隔千里之遥 的达斡尔族的
么, 蟒古斯故事与汪芒传说之间有
没有关联呢? 李亦 园先生认为 :巨人是许 “
《 杀莽盖》 和土族的《 老阿奶与蟒古 斯》在主题和情节上惊人地相似。
这两则故事的主题都是在众多有 生物和无生物的帮助下 , 弱小 的小
文化现象 , 具有鲜明的北方 民族文
化特色 。因此 , 蟒古斯故事产生于
北方是毫无疑 问的 ,但其起源 中
心——原始发祥 地究竟在什么地 方?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或
蒙古民族的神话传说_神话故事

蒙古民族的神话传说神话故事是人类古老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各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在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神话故事中蕴含着优秀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追求。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蒙古民族的神话传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蒙古民族的神话传说篇一:狼图腾狼养育幼儿长大成为伟人者,除北方民族史有记载外,蒙古民间也流传着狼童的传说。
其故事如下:从前,一群猎人在克鲁伦河畔狩猎,发现一只母狼带领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奔于荒野,猎人们赶走了狼,带回了男孩,不知他为何人所生,便起名为"沙鲁"。
及其能言,沙鲁能听懂各种动物语言;及壮应征入伍,随成吉思汗征战。
一次宿营,沙鲁听到狼嚎,便告诉头领有洪水之灾,必须易地扎营。
果然夜间风雨交加,原营地被洪水淹没。
从此,凡夜间宿营,头领问沙鲁便知吉凶。
从上述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狼童传说看,蒙古人存在着狼图腾崇拜的观念显而易见。
蒙古民族的神话传说篇二:芒牛图腾崇拜芒牛图腾崇拜也是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信仰。
隆布策仍所撰《蒙古布里亚特史》便记载了有关布里亚特古史的神话传说。
相传降生于布里亚特的名叫"阿旭干"的"依都干" (女巫)在贝加尔湖漫游时,看见一只芒牛在湖边口喷泡沫嗥叫。
心想:"这不是我的一般际遇,而是天赐良缘",便与芒牛交。
不久,依都干生二男,兄名布里亚太,弟叫浩日太。
布里亚太在山顶丛林行猎时,遇一女为妻,生二男,兄叫依黑日持,弟名宝拉嘎特。
由依黑日特和宝拉嘎特繁衍生息的子孙们,在罕山丛林里总是口念:"芒牛那额(王)父亲,灌木丛哈屯(后纪)母亲",并流传着向上苍献洒鲜奶以求保佑的献祭仪礼,至今生息于贝加尔湖的一些部族中尚有此俗。
一芒牛崇拜神话传说(天子芒牛那颜)也是叙述芒牛那颜和依黑日特、宝拉咳特的起源的。
传说芒牛那额本是天之子,然而他披着芒牛皮在貌似忙牛行走当中,向台吉、可汗的公主使眼神而使之怀孕。
后来由他使眼神而妊娠所生的两个男孩成了宝拉嘎特、依黑日特一系的鼻祖。
蟒古思故事中的团结意识

蟒古思故事中的团结意识《蟒古思故事中的团结意识》嘿,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蟒古思的故事吗?那可真是精彩极啦!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平静又快乐的生活。
可是突然有一天,可怕的蟒古思出现了!这家伙身躯巨大,像一座会移动的小山,眼睛像燃烧的火球,嘴里喷出的气息能把人吹得老远老远。
人们一开始被吓得不知所措,纷纷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这可怎么办呀?难道就这样一直被蟒古思欺负吗?我就问你们,能甘心吗?当然不能!这时候,村里的勇士阿古拉站了出来。
他大声说道:“咱们不能怕!咱们得团结起来,一起对付这个大坏蛋!”阿古拉的话就像一把火,点燃了大家心中的勇气。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纷纷响应:“对!咱们一起干!”可是,要怎么打败蟒古思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有人说:“咱们直接冲上去和它拼了!”阿古拉摇摇头说:“不行,蟒古思那么强大,咱们这样盲目冲上去,只会白白送死。
”这就好比你要去捉一只凶猛的老虎,却空着手,那不是自找麻烦吗?这时候,聪明的小姑娘萨仁想到了一个办法:“咱们可以设下陷阱呀!”大家一听,眼睛都亮了。
于是,大家开始分工合作。
男人们去砍树,准备制作陷阱的框架;女人们则收集藤条,把框架绑得结结实实。
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四处收集石头,准备用来攻击蟒古思。
在准备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好多困难。
砍树的时候,斧头坏了好几把;绑藤条的时候,手都被勒出了血痕。
但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缩。
大家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打败蟒古思!终于,陷阱准备好了。
阿古拉带着大家,小心翼翼地埋伏在四周。
当蟒古思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时,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砰!”蟒古思掉进了陷阱里。
大家一拥而上,扔石头的扔石头,射箭的射箭。
蟒古思被打得嗷嗷直叫。
“咱们成功啦!咱们团结起来把蟒古思打败啦!”大家欢呼着,跳跃着。
朋友们,你们看,团结的力量多强大啊!如果大家都各顾各的,能打败蟒古思吗?肯定不能!就像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不是吗?所以呀,咱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像故事里的人们一样,团结起来,共同去面对,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迎来胜利!。
安代传说与治疗仪式_乌日古木勒

安代分传统安代和新安代(或安代舞),传统安代与新安代的概念不同。
安代研究界以1956为界线把安代划分为传统安代和新安代(或安代舞),把1956年前由科尔沁萨满主持、歌手带领众人演唱的民间安代划分为传统安代,把1956年后由专业或业余文艺工作者以传统安代为素材创作的舞台和广场安代称为新安代或安代舞。
①传统安代与新安代的功能和内容不同。
传统安代属于民间信仰仪式和治疗仪式。
本文中的安代指传统安代。
传统安代指由萨满主持的流传于民间的治病仪式。
安代病患者主要是刚过门的年轻媳妇和到婚嫁年龄的妙龄少女,其次是婚后不孕的女人。
病症通常是长期心情不舒畅引起的抑郁症或精神病。
安代是萨满教治病仪式和音乐舞蹈结合的民间治疗形式。
依据安代的演唱地点和规模,把安代演唱分为小安代和大安代。
小安代通常在患者家里举行,参与的人只有主持仪式的萨满、经验丰富的两位歌手和能唱的动作敏捷的几个年轻帮手。
大安代通常在室外准备安代场,全村或几百个人参与的规模较大的安代演唱仪式。
根据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决定安代演唱的规模。
安代文化研究者把安代的演唱程序分为,最古老的安代———唱鸢、中期安代———“驱鬼安代”、近期安代———“阿达安代”及“乌茹嘎安代”和“求雨安代”四个类型。
②其中“求雨安代”流传不广,不介绍演唱程序。
唱鸢安代、驱鬼安代和“阿达安代”及“乌茹嘎安代”的演唱是治疗仪式,演唱程序基本相同。
演唱程序如下:1、准备安代场。
患者家人依照萨满的嘱咐,商定安代演唱的日期和规模。
首先准备安代演唱场地。
通常选择村边平坦宽敞的地方,把土翻好,铺上半尺厚的杂草和马粪,上面加盖湿土踩实,这样跳起来很富有弹性。
安代场正中竖立一根车轴或车轮。
这叫立“奈基玛”或立金柱。
这时主持仪式的萨满给安代病患详细地介绍安代演唱仪式从头到尾的全部过程,并耐心指导和训练病人如何回答萨满提出的问题以及如何进入安代场跑步的规则。
2、引发安代演唱仪式。
把患者的头发洗干净后,把头发披散开遮住脸部,让她坐在椅子上,手持三炷佛香祈祷。
《摩诃婆罗多》与《江格尔》成因论之比较

《摩诃婆罗多》与《江格尔》成因论之比较作者:冯海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9期课题编号:集宁师范学院项目,项目编号:jsky2014011摘要:《摩诃婆罗多》与《江格尔》作为印度和蒙古民族伟大的原生史诗,都有着重大深刻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但原生史诗作为古老的文学形式,其确切的形成过程及原因难以精确考证。
本文主要从想象、历史方面对两部史诗的成因进行分析解说,从而把握两部英雄史诗传达出的普世和各异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摩诃婆罗多;江格尔;想象;历史作者简介:冯海霞(1983.7-),女汉族乌兰察布市人,集宁师范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1“史诗”源于古希腊语,最初的意思是指“叙事”、“说话”。
后来主要用来指描写战争中英雄们功绩的长篇叙事诗。
狭义的史诗从创作角度可以划分为:原生史诗(原始民间口头流传形成的史诗)和文人史诗(有文人直接创作形成的史诗),《摩诃婆罗多》与《江格尔》显然属于前者。
两部史诗作为原生史诗,是经过长期的口头流传而形成,因而学者们对其形成的过程众说纷纭、各执一端。
但通过对两部史诗的内容及其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两部史诗都展现出人类的文学想象在后世文学中的延续,以及古老民族的社会历史在文学中的艺术再现。
而且两部原生史诗,都是通过不同年代的行吟诗人及伶工凭借其超凡的想象力,将古老的现实生活中包含的娱人欲望与精神信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将其完美地糅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因此,两部史诗兼具编年史文本和虚构的文学作品的特性。
一、史诗是人类想象力开出的最绚烂的花朵想象是人类伟大的天赋,古老的印度民族和蒙古族也不例外,《摩诃婆罗多》与《江格尔》就是两个民族的先民的想象力开出的绚丽的花朵。
想象是任何文学形式形成的因素之一,但在史诗中成了其形成的前提条件。
《摩诃婆罗多》的形成过程就是印度先民用想象力将印度古代的神话、英雄故事及其历史幻想化的过程。
关于蒙古族的民间故事

关于蒙古族的民间故事蒙古族是居住在草原的特殊的少数民族。
那你知道关于蒙古族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关于蒙古族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蒙古族的民间故事:蒙古族与元青花青花瓷诞生在唐代中国。
不过,经唐历宋,非但寥若晨星,与同时的优秀瓷器相比,还很粗鄙。
可是,到了元代,形势一变,不仅成批出现,并且往往材料考究、制作精良、装饰繁细,成了元代瓷器的代表。
元代中国同中亚、西亚的伊斯兰世界关系密切,于是,总有专家乐于把青花瓷的骤然繁盛同伊斯兰文明建立联系。
这种联系当然存在,不过,域外的因素若想发挥作用,先要被蒙古族统治集团认可。
因为青花瓷毕竟烧造在中国,其精品主要是“系官人匠”的制作,采用的是官府设计。
玉成元青花的关键就是蒙古族。
归纳一下,蒙古族文化和元青花的联系主要体现在颜色好尚、数字观念、游牧生活、饮食习惯四个方面。
此外,还有少量纹样显示了同蒙古君王的关联。
陶瓷是为人生产的,对于陶瓷的盛衰和风貌,人的好恶至关重要。
说到青花瓷的勃兴,蒙古族的颜色好尚显然最要紧。
当年的蒙古族恰恰尚蓝尚白,而青花瓷白地蓝花(极少数作品蓝地白花),两相契合,必非偶然。
关于蒙古族的色尚蓝白,最早的书证出自《元朝秘史》。
这是蒙古族第一部官修的史书,其明初汉译的开篇说:“当初,元朝人的祖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和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产了一个人,名字唤做巴塔赤罕。
”这也是蒙古族“苍狼白鹿”祖先传说的由来。
如众所知,这个历史悠久的著名传说近年遭遇了质疑,特别是伴随电影《狼图腾》的上映,质疑声浪更高。
反对者相信,蒙古人绝不会认狼为祖先,《秘史》的汉译是出于偏见的诬蔑。
然而,这还真该再商量。
首先,认狼为祖先的古代北方民族不在少数,如高车、如突厥。
文化人类学家也一再指出,今日动物为祖先的部族仍然很多。
和人一样,无论哪个民族,都在不断发展进步,不可用晚近的科学理念否认早年的懵懂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鄂尔多斯 民间采风》是 由民间文艺爱好者钱世英女士搜集而成 ,以民间故事为主体,兼而记 录鄂 尔 多斯地 区蒙古族 的生活 习俗及 传 说 等。
( 《鄂 尔 多斯 蒙 古族 民 间故事》是 由热 爱 民间 文艺 的蒙古 族彤 格 乐女 士搜 集家庭 和 乡邻 讲述 的 民 间文艺 而成 ,虽 以 民间故 事 为主 ,还 有部 分 当地 民歌及 其 来源 、民俗 及其 解释 等 。
蟒 古 思 :蒙 古族 民 问故 事 中出现 在 蒙 古 族特 有 的“英 雄 打 败蟒 古 思”型 故 事 中,AT706、 AT1060与 AT1641等故 事 中 的助 手和 对手 等 角色 也 多被 称 为“蟒 古思 ”。蟒 古 思 在 蒙 古 族 民 间故事具 有 多头 、掠夺 与抢 劫 、被英 雄 杀死后 多被 焚毁 等特 征 ,它们 与英雄 史诗 中的蟒 古 思形 象有 同有 异 ,其 相似 性表 明 了部分 民间故 事类 型 与本 民族 英 雄 史诗 的 源 流 关 系 ,差 异性 则 显示 了蟒 古思形 象 背后 的 民族 文 化特 性在 民间文化 的跨 地域 和 跨 国 族 交 流过程 中所具 有 的活力 。
《卓拉姑娘 和银鬃 马》《宝音寻父记》(2则 ,出 自《鄂尔多斯 民间采风》 ); 《萨楚仁姑娘》《草原英雄 巴特尔》《觅踪 大王莫 日庆》《牧羊姑 娘与沙漠 赤兽》(4则 , 出 自《鄂尔多斯蒙古族 民间故事》⑧); 《阿拉腾西胡 日图汗》《足智 多谋 的老两 El》《阿勇 嘎莫 日根 汗》《宝 日勒岱汗传 》《猪 头 占卦师》《朝格莫 日根 与都格莫 日根 》《吉 日嘎拉泰和莫 日格勒 泰》《祖根莫 日根》《阿尔 扎布尔扎罕》 《达兰泰老汉》(9则 ,出 自《洁 白的珍珠》⑨);
一 、 鄂 尔 多斯 蒙 古族 民间故 事 中的蟒 古 思 角色 分 布
本 文以在 内蒙古鄂 尔多斯 地区流传 的民间故事 中涉及 “蟒古思 ”的 21则文本故 事文 本 为对象 ,文本 分别 见于以下故事集中 :
《阿拉腾 嘎鲁海 可汗》《求子 的老俩 口》《古儒 巴克喜 》《王塞仁 朱 皇帝 》(4则 ,出 自 《蒙古族故事家朝格 日布故事集 》 );
“蟒古思 ”(Mongus,亦汉译 为“芒古斯 ”“蟒古斯”“毛古斯”等 )是蒙古族英 雄史诗 、民 间故事 中常常 出现 的角色 ,意指妖怪 ,魔 鬼等 ,其 外形奇特 ,常常有 九至十五 ,乃 至三十多 个头 ,具有邪恶 的力量 ,抢夺人 民的牛羊 、英雄 的美妻 、牧 民的女儿 等 ,是英雄 的对手 ,英雄 常常为消灭它 而出征 ,并最 终打败 它 。有关 蒙古族 民间文学 中的 “蟒古思 ”研究 ,主要集 中在蒙古英雄史诗领域 ,即“蟒古 思”是 蒙古族 英雄史 诗 中 的重要 门类 ,目前用汉 语公 开 发表 的有关 “蟒古思 ”研究 的主要有松 波尔 《演绎 ·演艺—— 穆 ·布仁初 古拉 的抄尔及其 蟒古思 因 ·乌力格尔》和《蟒古思 因 ·乌力格 尔与本 子 因 ·乌力 格尔关 系探微》二文 ,佟 占文著《蟒 古思因 ·乌力格 尔(宝迪 嘎拉巴可汗)中的角色类 型及其演述禁 忌》、扎格 尔著 《简析蒙古文学 中的蟒古思形象 》和德国著名的蒙古学家海希西 的研究成果 《关 于杀死 蟒 古思妻子 与儿子 的情节类 型 的内在联 系和历史 根源 》等论 文 。陈岗龙教 授的专著 《蟒 古 思故事论 》从 东蒙古英雄史 诗的传 统 、表演英 雄史诗 的说唱艺人 、英 雄史诗 与佛教护法 神 信仰 、汉族文学 与蒙古英雄史诗 的关 系以及英雄 史诗 与神话主题 的关系等 多个视角进 行 的研 究 ,部分研 究涉及英雄要 征服 的对象——妖怪 蟒古思 的形 象研究 。蟒古 思在蒙 古族
所熟知 ,另一方 面也 在其他 民间叙 事中频繁出现 ,其中与英雄史诗 的叙事性最为接近 的民 间故事 中 ,保存着 大量英 雄与蟒 古思 之 间的征伐 、屠杀等 情节 ,在这些故 事 中 ,“蟒古 思” 的形象 如何 ?与英雄 史诗 中的蟒古 思关系如何?其叙 事有何特征 ?……这些都是 尚未受 到学界关 注的问题 ,本文主要以鄂尔多斯地区流传的蒙古族民间故 事为研究对象 ,考察其 中的蟒古 思形象。
④ 《洁 白的珍珠》是鄂尔多斯地 区流传 的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一个选本 ,其 中收入 了1905- 1926 年 间比利 时神父搜集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集《阿尔扎布尔扎汗》中的故事。在 田清波 搜集的文本 中,有一则《蟒古思》故事 ,即在此处的《足智 多谋的老两 口》的异文,由于其情节 没有太 大 差异 ,故 而未 更入 此 次统计 中。
关 键词 :蟒 古 思 ;妖 怪 ;蒙古族 ;鄂 尔 多斯 ;民间故事 中图分类号 :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644(2017)04—0140—14
作者 李 丽 丹 ,女 ,湖 北 松 滋 人 ,博 士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副 教 授 (天 津 300387)。
国家社 会科 学基 金后 期资 助项 目“鄂 尔 多斯 蒙古 民间故 事研 究”[项 目编号 :16FZW057]。
· 140 ·
蟒古思:蒙古族 民间故事 中的妖怪
英雄史诗 中与英雄人物呈现结构性对立 ,是“帮助”英雄完成其丰功伟绩的重要 角色。 “蟒古思 ”的形象 ,一方面通过英雄史诗这一在蒙古 族影 响深远 的艺术表演 而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