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康复评定 ppt课件.ppt
合集下载
康复医学评定PPT课件

ADL评定的目的
目的: 程度 预后 制定康复方案 评定治疗效果
评定内容
mobility运动方面:床上、转移、行走、使用交通工具 self-care自理方面:更衣、进食、如厕、洗漱、修饰 communication交流方面:电话、阅读、书写、电脑 homework家务劳动方面: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控制器
E穿下衣:可以通过左右侧身将裤子穿上,由帮助者给患者穿袜和鞋. F用厕:患者用厕后可自行调节衣服,活动独立,但需要扶手平衡 G膀胱控制:一天三次,可以控制. H直肠控制:隔一天一次,可以控制大便. I床/椅/轮椅转移:完成床到轮椅的转移,需监护 J用厕转移:可以扶手蹲下,站起.无需他人监护 K如浴转移:转移到浴凳,但由于地滑,需要监护
Example
患者男,45岁,中风三月,左侧上下肢肌力3-4级。
Example
A进食: 需要他人帮助切面包开瓶盖,然后独立完成进食 B梳洗:能梳头.刷牙.剃须,但需他人帮助剃 颌下.戴手套.洗脸洗手没有困难 C洗澡:能够洗坐浴凳上.需他人帮助调水温,并帮助洗下肢. D穿上衣:他人帮助准备衣服,可以独立完成穿套头衫的全过程.
方法:客观量化的方法 何时进行:以康复评定开始 以康复评定结束 反复多次 手段:仪器 量表(scale) 问卷(questionary) 调查表
康复评定与临床其他检查相比
康复评定 临床其他检查 功能性 形态学 整体 局部 社会性水平 器官或系统水平 量表 、器械 器械、设备
常用的评定
muscle strength:MMT,器械测试, isokinetic muscle test(等速) muscle tone: joint ROM: 量角器 upper/lower extremities functional T: Carroll, Hoffer 步行能力分级, Holden 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 Gait analysis
目的: 程度 预后 制定康复方案 评定治疗效果
评定内容
mobility运动方面:床上、转移、行走、使用交通工具 self-care自理方面:更衣、进食、如厕、洗漱、修饰 communication交流方面:电话、阅读、书写、电脑 homework家务劳动方面:购物、备餐、洗衣、使用家具及环境控制器
E穿下衣:可以通过左右侧身将裤子穿上,由帮助者给患者穿袜和鞋. F用厕:患者用厕后可自行调节衣服,活动独立,但需要扶手平衡 G膀胱控制:一天三次,可以控制. H直肠控制:隔一天一次,可以控制大便. I床/椅/轮椅转移:完成床到轮椅的转移,需监护 J用厕转移:可以扶手蹲下,站起.无需他人监护 K如浴转移:转移到浴凳,但由于地滑,需要监护
Example
患者男,45岁,中风三月,左侧上下肢肌力3-4级。
Example
A进食: 需要他人帮助切面包开瓶盖,然后独立完成进食 B梳洗:能梳头.刷牙.剃须,但需他人帮助剃 颌下.戴手套.洗脸洗手没有困难 C洗澡:能够洗坐浴凳上.需他人帮助调水温,并帮助洗下肢. D穿上衣:他人帮助准备衣服,可以独立完成穿套头衫的全过程.
方法:客观量化的方法 何时进行:以康复评定开始 以康复评定结束 反复多次 手段:仪器 量表(scale) 问卷(questionary) 调查表
康复评定与临床其他检查相比
康复评定 临床其他检查 功能性 形态学 整体 局部 社会性水平 器官或系统水平 量表 、器械 器械、设备
常用的评定
muscle strength:MMT,器械测试, isokinetic muscle test(等速) muscle tone: joint ROM: 量角器 upper/lower extremities functional T: Carroll, Hoffer 步行能力分级, Holden 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 Gait analysis
康复评定PPT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心理状态评定
评估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穿 衣、进食、洗澡等,为制定日常生活活动 能力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认知能力和自我效 能感等心理状态,帮助识别心理障碍并制 定相应的康复方案。
案例三:骨折患者的康复评定
骨折愈合情况评定
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包括骨折 线消失、骨痂形成等情况,为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流程
收集病史
了解患者的疾病、损伤及治疗经过,获取基 本信息。
观察与测试
对患者进行观察、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功能评估
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工作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治疗 目标、治疗方案、康复期限等。
自我照顾能力
评估患者是否能够独立 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 活动,如进食、洗漱、
穿衣等。
家居生活能力
评估患者在家居环境中 完成家务活动的能力, 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
等。
社区生活能力
评估患者在社区环境中 进行活动的能力,如购 物、交通工具使用等。
工作能力评定
评估患者是否能够胜任 工作,包括职业适应性
和职业技能的评定。
Hale Waihona Puke 工作能力评定职业适应性
评估患者是否适合从事某项工作,考 虑其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教育背景 等因素。
职业技能
评估患者是否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需 的技能和知识,如操作机器、处理数 据等。
休闲活动能力评定
娱乐活动能力
评估患者参与休闲娱乐活动的能力,如看电影、听音乐、旅 游等。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3课件

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案例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肌张力异常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脊髓损伤患者的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萎缩、痉挛和疼痛 。
脊髓损伤是由于外力导致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常导 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患者的肌 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萎缩、痉挛和疼痛,影响患者的站立 、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师需要对脊髓损伤患者 的肌张力进行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改善 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遵循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 相应的治疗和管理建议,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和管理。
保持积极的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 合治疗和管理,有助于提 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05
肌张力异常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异常
总结词
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僵硬 、活动受限和姿势平衡障碍。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3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肌张力概述 •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 肌张力异常的康复治疗 • 肌张力异常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肌张力异常的案例分析
01
肌张力概述
肌张力的定义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松弛 状态下的紧张度,即肌肉的初 始长度和阻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进行 正常运动的基础,它有助于保 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姿势控制。
详细描述
器械评定法是通过使用专门的器械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常见的器械评定法包括电阻抗 成像、超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无创或无痛的方式,定量评估肌肉的张力和紧张 度,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03
肌张力异常的康复治疗
案例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肌张力异常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脊髓损伤患者的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萎缩、痉挛和疼痛 。
脊髓损伤是由于外力导致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常导 致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脊髓损伤患者的肌 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萎缩、痉挛和疼痛,影响患者的站立 、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师需要对脊髓损伤患者 的肌张力进行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以改善 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遵循医生的建议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 相应的治疗和管理建议,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 疗和管理。
保持积极的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配 合治疗和管理,有助于提 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05
肌张力异常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异常
总结词
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肉僵硬 、活动受限和姿势平衡障碍。
康复评定三章肌张力3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肌张力概述 • 肌张力的评定方法 • 肌张力异常的康复治疗 • 肌张力异常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肌张力异常的案例分析
01
肌张力概述
肌张力的定义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松弛 状态下的紧张度,即肌肉的初 始长度和阻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姿势和进行 正常运动的基础,它有助于保 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姿势控制。
详细描述
器械评定法是通过使用专门的器械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常见的器械评定法包括电阻抗 成像、超声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无创或无痛的方式,定量评估肌肉的张力和紧张 度,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03
肌张力异常的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康复评定PPT课件全

关节面的形状:如骨面相差大,则ROM大 关节周围的组织结构:关节囊、韧带、肌肉
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通用量角器 方盘量角器 电子仪器
关节活动度评定原则
一般规定人的解剖中立位为“0°” 、起始为0°,注意各 个关节所有轴位上的活动度
检查结果参照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判断,左右侧对比, 避免代偿活动
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 或掩盖
Hale Waihona Puke 正常步态特征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 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康 复评估和治疗
步态分析是康复评定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成为 评估患者步行能力、步行状态及步行预后的重要手段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
平衡指人体处在一种稳定状态以及受到外力作用使原有状态被破坏 时,能自动地进行身体调整并重新获得新的稳定姿势的能力。
协调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包括按照一定的 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平衡与协调之间有密切关系
平衡功能
一般检查:采集病史、视诊检查、触诊检查、反射检查、被 动运动检查
痉挛的评定:被动活动范围检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 量表、Penn分级法、Clonus分级法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级别 0 1
1+
2
3 4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活动肢体到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 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肢体时,在ROM前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 住”,后50%范围内有轻微阻力 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活动肢体在大部分ROM内都有阻力,但仍可以活 动
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通用量角器 方盘量角器 电子仪器
关节活动度评定原则
一般规定人的解剖中立位为“0°” 、起始为0°,注意各 个关节所有轴位上的活动度
检查结果参照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判断,左右侧对比, 避免代偿活动
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 或掩盖
Hale Waihona Puke 正常步态特征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 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康 复评估和治疗
步态分析是康复评定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成为 评估患者步行能力、步行状态及步行预后的重要手段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
平衡指人体处在一种稳定状态以及受到外力作用使原有状态被破坏 时,能自动地进行身体调整并重新获得新的稳定姿势的能力。
协调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包括按照一定的 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平衡与协调之间有密切关系
平衡功能
一般检查:采集病史、视诊检查、触诊检查、反射检查、被 动运动检查
痉挛的评定:被动活动范围检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 量表、Penn分级法、Clonus分级法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级别 0 1
1+
2
3 4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活动肢体到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 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肢体时,在ROM前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 住”,后50%范围内有轻微阻力 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活动肢体在大部分ROM内都有阻力,但仍可以活 动
康复评定技术第三章ppt课件

仍不失以作为一种参考检查。)
二、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由于大脑所支配的是运动而不是一块或一组肌 肉的收缩。因此,一个动作的执行是由主要动 作肌和辅助肌共同参与完成的运动。
下面仅介绍身体主要关节及主要动作肌在运动 中的作用及其手法肌力检查方法。
开始肌力评定前,检查者应向受试者解释评定 的目的、方法,使受试者理解、并予以良好配 合。
3.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包括: ①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由神经病变引起的 肌肉功能障碍; ②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③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如原发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等; ④骨关节疾病:如骨折、关节炎、截肢或损伤等引起的 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⑤其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 ⑥正常人群:肌力评定还可作为体质评定指标。
2级:俯卧,肩关节中立位,检查者支撑患侧肩部,肩 部可做全范围耸肩运动。
1级:可触及肌肉收缩。 0级:未触及肌肉收缩。
5、4级肌力检查
2级肌力检查
4.肩胛骨下压及内收
【主要动作肌】斜方肌下部纤维 【神经支配】副神经,C2~4 【运动范围】10~12cm(肩胛下角) 【检查方法】 体位:俯卧位 手法及评级:
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维 持此姿势的时间超过60s,腹肌肌力为正常。
(3)等张肌力测试: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使 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
(一般临床作为一种肌力的训练方法)。
(4)等速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检查主要采用带 计算机系统的等速测力器进行,
等速测试可以提供最大肌力矩、肌肉的爆发力、作功 能力、功率和耐力方面的数据,被认为是肌力功能评 价及肌肉力学特征研究的最佳方法。另外,等动测力 仪还常被作为关节、肌肉康复的训练仪器。但等速测 力仪价格昂贵 ,不易普及。
二、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
由于大脑所支配的是运动而不是一块或一组肌 肉的收缩。因此,一个动作的执行是由主要动 作肌和辅助肌共同参与完成的运动。
下面仅介绍身体主要关节及主要动作肌在运动 中的作用及其手法肌力检查方法。
开始肌力评定前,检查者应向受试者解释评定 的目的、方法,使受试者理解、并予以良好配 合。
3.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包括: ①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损伤、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由神经病变引起的 肌肉功能障碍; ②失用性肌萎缩: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③肌源性肌萎缩: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如原发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等; ④骨关节疾病:如骨折、关节炎、截肢或损伤等引起的 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⑤其他: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肌肉功能障碍; ⑥正常人群:肌力评定还可作为体质评定指标。
2级:俯卧,肩关节中立位,检查者支撑患侧肩部,肩 部可做全范围耸肩运动。
1级:可触及肌肉收缩。 0级:未触及肌肉收缩。
5、4级肌力检查
2级肌力检查
4.肩胛骨下压及内收
【主要动作肌】斜方肌下部纤维 【神经支配】副神经,C2~4 【运动范围】10~12cm(肩胛下角) 【检查方法】 体位:俯卧位 手法及评级:
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维 持此姿势的时间超过60s,腹肌肌力为正常。
(3)等张肌力测试:测定肌肉进行等张收缩使 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
(一般临床作为一种肌力的训练方法)。
(4)等速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检查主要采用带 计算机系统的等速测力器进行,
等速测试可以提供最大肌力矩、肌肉的爆发力、作功 能力、功率和耐力方面的数据,被认为是肌力功能评 价及肌肉力学特征研究的最佳方法。另外,等动测力 仪还常被作为关节、肌肉康复的训练仪器。但等速测 力仪价格昂贵 ,不易普及。
《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肌张力分类
1.正常张力 2.肌张力增高 3.肌张力降低 4.张力障碍
肌张力临床分级
等级 肌张力 标准 0级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1级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2级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3级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4级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是用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来进行肌力测试的。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方式。
二、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紧张度。
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0°肢位 轴心 固定轴 移动轴
人体常见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略)
关节
运动
测
移动臂
肩
屈、伸
解剖位站立
肩峰
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行
屈180 o,伸50 o
外展
同上
同上
与身体中线平行
同上
180 o
内、外旋
基底节共济失调
症状 肌张力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 (1)震颤:身体部位以各种振幅和周期进行振动 (2)舞蹈症: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末端缓慢的、不规则的、弯曲的、扭转似的运动 (4)抽搐:四肢肌肉急剧的大幅度运动,可见到激烈振臂的运动 (5)肌张力障碍症:痉挛
(二)步行平衡协调的检查 1、沿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足趾之前 3、向侧方走和倒退走 4、正步走 5、变换速度走 6、突然停止后再走 7、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8、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1.正常张力 2.肌张力增高 3.肌张力降低 4.张力障碍
肌张力临床分级
等级 肌张力 标准 0级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1级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2级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3级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4级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是用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来进行肌力测试的。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方式。
二、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紧张度。
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0°肢位 轴心 固定轴 移动轴
人体常见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略)
关节
运动
测
移动臂
肩
屈、伸
解剖位站立
肩峰
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行
屈180 o,伸50 o
外展
同上
同上
与身体中线平行
同上
180 o
内、外旋
基底节共济失调
症状 肌张力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 (1)震颤:身体部位以各种振幅和周期进行振动 (2)舞蹈症: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末端缓慢的、不规则的、弯曲的、扭转似的运动 (4)抽搐:四肢肌肉急剧的大幅度运动,可见到激烈振臂的运动 (5)肌张力障碍症:痉挛
(二)步行平衡协调的检查 1、沿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足趾之前 3、向侧方走和倒退走 4、正步走 5、变换速度走 6、突然停止后再走 7、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8、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康复评定学第三章 心肺功能评定ppt课件

2
精选ppt课件2021
一、心功能分级
心脏功能分级及治疗分级(美国心脏学会)
临床情况
持续-间歇活 动的能量消 耗(千卡/分)
最大代谢当量(METs)
Ⅰ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疲 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4.0~6.0
6.5
功 能
Ⅱ
患有心脏疾病,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感到舒适。一般 体力活动时,引起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15.1 19.0 22.4 26.0 29.7 33.3 36.7
METs
4.3 5.4 6.4 7.4 8.5 9.5 10.5
精选ppt课件2021
(3) Naughton方案
主要特点是运动的起始负荷低,每级运动时间 为2min,耗氧能增加lMETs。它的总做功量较 小,对健康人或可疑冠心病患者显得运动量较 轻,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预期心率。但重患者 较易耐受,也能较精确的判定缺血阈值。
15
精选ppt课件2021
(四)运动试验方案
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况及试验目的不同,选择 不同的方案。运动试验的起始负荷必须低于受 试者的最大承受能力,方案难易适度,每级运 动负荷最好持续2~3分钟,运动试验总时间在 8~12分钟为宜。
16
精选ppt课件2021
运动试验方案
1.平板运动试验方案 根据运动负荷量的递增方式(变速变斜率、恒 速变斜率、恒斜率变速等)不同设计了不同的 试验方案,如Bruce方案、Naughton方案、 Balke方案等。国内最常用的是Bruce方案。
(2)踏车试验:坐位和卧位踏车试验(Bicycle Ergometer)等为 下肢用力的试验,用于下肢运动障碍者的手摇功率计(臂功率计) 试验为上肢试验
康复评定(平衡与协调)PPT课件

上肢协调功能评定
肩部活动度
评估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包括前屈、后伸、外展、 内收等,以判断上肢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肘关节屈伸
观察肘关节在屈伸运动中的动作是否流畅、协调,以及关节活动范 围是否正常。
手部协调性
通过观察手部精细动作,如抓握、捏取、对指等,评估手部肌肉的 协调性和灵活性。
下肢协调功能评定
05
CHAPTER
平衡与协调评定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研发
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评估患者的平衡与协调能力,提 供更具沉浸感的康复训练。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评定的准确性 和效率。
生物电信号分析
利用生物电信号分析技术,如肌电、脑电等,对患者的平衡与协调功 能进行深入评估。
疗效评估
通过定期进行平衡与协调评定,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康复效果。
预测与预防跌倒
预测
通过平衡与协调评定,医生可以预测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 措施。
预防
对于高风险跌倒的患者,通过平衡与协调评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 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降低跌倒的发生率。
平衡与协调的生理机制
01
02
03
前庭系统
负责人体平衡感受和空间 定位,通过感受头部位置 变化和线性加速度来维持 平衡。
视觉系统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来协助 平衡调节,提供身体姿势 和运动的信息。
本体感受系统
负责感知肌肉和关节的位 置、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传递信息给大脑以调节身 体姿势和运动。
02
CHAPTER
平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C肌力分级
分级 评价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触及肌肉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1+
可触及肌肉有强力收缩,但无关节运动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最
大活动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2+ 去除肢体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到最大范围,如抗重力,可活动到最大
❖ 不同的疾病评定结果可能相同 ❖ 相同的疾病评定的结果可能不同
例:桑兰
临床诊断:颈5-7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75%错位,颈5-7脊髓完全性损伤
损
伤
康复评定:颈5-7脊髓受损导致截瘫,
四肢运动、感觉功能严重障碍, 0级
肌力,一级肢体残疾,需要终生康复,
四肢功能不可能完全恢复,只能是一
定程度的改善
特点
优
点
:
简便、不受场所限制;更具有实用价值, 反映个体体格相对应的力量。
局限性:
只反映肌力大小,不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和协调性;定量分级较粗略,主观性因
素强;不适用于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痉挛 的患者(如脑卒中)
徒手肌力检查表
受检肌 (群)
胸锁乳 突肌
日期 日 期
右 日期 日期 日期
平 面 日期 日期
徒
手
肌 力 检 查
器 械 肌 力
测
试
1、徒手肌力检查(MMT)
根据受检肌肉或肌群的功能,让患者处于不同的受 检位置,嘱患者在减重、抗重力或抗阻力的状态下作 一定的动作,并使动作达到最大的活动范围。
级别评定依据
1)阻力因素:外加阻力的大小(5级或4级)
2)重力因素: • 重力作用下,抗重力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为3级; • 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做全范围运动为2级; • 当无法做水平运动时,亦可用垂直面上达部分范围的运动
第三章 康复评定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康复评定概述
康复评定: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地、 准确地判断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 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 及预后的过程。
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区别
❖ 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 康复评定重在功能
❖临床诊断是对疾病确定病名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判断功能障碍的过程
康复评定的重要性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康复医疗始于评定,止于评定 ❖ 康复评定决定康复治疗 ❖ 没有康复评定就没有康复医学
康复评定的目的和作用
❖ 明确功能障碍情况 ❖ 制定康复目标、确定康复治疗方案 ❖ 判定治疗效果、修正康复治疗 ❖ 帮助判断预后、增强医患信心、加强医
患合作
康复评定决定康复治疗
1脉诊 2按诊
第二节 关节活动度 (ROM)评定
ROM的形式
外展 内收 伸展 屈曲 内旋 外旋
• 移离身体中心 • 移向身体中心 • 关节伸直或头向后弯 • 关节弯曲或头向前弯 • 转向中心 • 自中心向外转
关节活动度评定是指关节运动时所 通过的最大弧度,常以度数表示。
ROM 评定
(一)ROM评定的目的
2)等张肌力评定
3)等速肌力评定
(四)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MMT
1.检查者必须熟悉受检肌肉的解剖及功能,检查时触诊受检肌肉。
2.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平稳的运动是评定的关键。 3.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固定关节近端,防止其它肌肉的替 代工作。 4.对3级以上时,所作抗阻应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动相反的方向。
左
日 日期 日期 期
C3
膈肌、
C4
斜方肌
三角肌、
C5
肱二头
肌肉
伸腕肌
C6
肱三头
C7
肌
屈腕肌
T1
2、器械肌力测试
在肌力较强(超过3级)时,为了进 一步作较准确的定量评定,可用专门 的器械进行测试,常用的方法:握力 测试、捏力测试、背拉力测试、四肢 肌群肌力测试。
测试方法
1)等长肌力评定
• ①握力测试 • ②捏力测试 • ③背肌力测定:不适用于有腰部病变患者及老年人。 • ④四肢各组肌力评定
活动范围的1/2以下
M.R.C肌力分级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的1/2以上,但不能达最大 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3+ 抗肢体本身重力,关节能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且在运动终末可抗轻度阻力 4— 能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中等度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4+ 能抗比中等度稍大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5 能抗充分阻力活动到最大活动范围
Holden功能步行
第三节 肌力评定
(一)概述
测定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收缩 的力量
目的: 评定NS、肌肉骨骼系统疾 患
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及器械检查
(二)肌力异常的原因
• 肌肉本身的发育和营养状况异常 • 肌肉和周围神经的电生理功能异常 • 主动收缩时,该相关肌肉本身病损。
(三)常用的肌力评定方法
方盘 测角器 测角器
手部关节测量
三 注意事项:
受检关节充分暴露 体位正确 固定好固定臂 先测主动后测被动 健侧对比 避免在治疗后立即进行
上下肢功能评定
上肢功能试验:Carroll的上肢功能试验 下肢功能评定:Hoffer步行能力分级
不能步行 治疗性步行 家庭性步行 社区性步行
三、康复评定的特点
❖ 广泛使用指数法、量表法 ❖ 注重综合性功能的评定 ❖ 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 ❖ 分期评定,反复多次
第一节 中医诊法在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一、望诊 1全身望诊 2局部望诊 3望舌 4望排出物
二、闻诊 1听声音 2嗅气味
三、问诊 1一般情况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个
人生活史 6家族史 四、切诊
来替代,定为2级。
3)视触觉感知:有无肌肉或肌群收缩的迹象 • (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为1级,无收缩者为0级)。
MMT
肌力分级标准
拉彼特(Lovett) 6级分级法 肯德尔(Kendall) 百分数分级法 M.R.C肌力分级 补充6级分级法
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1983年,将 6级分级法用“+”和“—”进一步细分, 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
• 1、发现关节 活动范围障 碍的程度, 客观地评价 关节的活动 功能。
• 2、结合整体 的临床表现, 推测可能引 起的关节活 动障碍的原 因。
• 3、为确定适 当的治疗目 标和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 法提供参考。
• 4、评价治疗 效果。
(二)记录方法
确定关节活动的起点,即关节测量的 开始位置为0度。对大多数关节的运动 来说,解剖位就是开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