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识人之法大全
经典识人术(老子孔子吕氏春秋等)

老子《道德经》中的识人之术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民间俗话也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老子在《道德经》33章里就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识人是一门大智慧。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一段话是老子《道德经》第81章原文。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识人术第一招:所欲进则明其美,隐其恶者,必小人也其实这句话非常的好理解,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大概意思就是:对于自己想要讨好的人,就一味地夸大他的优点,只字不提他的缺点。
如果你身边有这类人,一定要避而远之。
大部分人喜欢听好话,这样可以极大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所以这一类小人其实在现实中十分吃香。
但是实际上呢,只夸你真的好吗?在长期以往的过度赞美中,人会飘飘然的认不清楚自己,一个人如果无法从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缺点,那么将永远止步不前,不会想着完善自我。
所以对于这种靠“奉承”来拉拢人心的人,一定要躲得远远的。
识人术第二招:所欲退则彰其过,匿其美者,必小人也这个和第一招那就是完完全全相反,是另一个极端。
这一句指:对于与自己不和的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就百般否定,将其贬的一文不值。
这种人同样不能深交。
只亲近对自己有用的人,对于和自己有利益冲突的人就变着法儿的使绊子,这种人不仅心机重还非常自私。
和这种人相处就相当于在自己身边放了一颗不确定什么时候会爆的炸弹,什么时候你对他没有利用价值了,他可能也会像对付那些人一样对付你。
古代识人术

古代识人术1、头发多的人是劳碌名,心眼小。
2、眉毛长的人身体虚弱,多病。
3、女人额头上有斑迹者,家庭多有不幸。
4、额头宽的人聪明,开朗。
5、三个头涡的人非大人物便是恶人。
6、牙齿孔隙大的人爱撒谎。
7、大脚勤,小脚懒。
8、好哭的孩子健康。
9、女人肤色白有良缘。
10、眼角多纹,眉重的人多情。
11、眉毛和眼睛间有痣的人多淫。
12、耳朵大耳厚的人有福气。
13、嘴唇厚者不善辞令,嘴唇薄者多嘴、14、昂首走路的人开朗,低头走路的人好色。
心计多。
15、嘴小的人细心,嘴大的人吃四方,性欲强。
古代观眼识人术1、醉眼酒色破财相。
2、睡眼贪贱孤苦相。
3、惊眼胆弱夭折相。
4、病眼体弱多疾病。
5、淫眼奸邪淫色相。
6、丹凤眼智慧聪明。
7、龙眼忠心耿耿可信任。
8、虎眼威严英武大蒋之才感情丰富艺术人才。
9、马眼平庸志不高。
10、鹿眼性急富有感情。
11、猴眼机敏多疑淫为人忠厚讲义气欲强。
12、鱼眼愚笨短命之人。
13、鼠眼灵活好动盗窃之流。
14、羊眼奸诈心恶。
15、鸡眼性急如斗多毒多淫孤僻无人缘。
16、眼神眼神不强的无判断力;眼睛有光的聪明;偷视的奸狡、贪淫;眼光上视的骄傲,目中无人;眼光下视的多疑、拘谨;眼神不定的心不安份,非偷即骗。
古代观鼻识人术中国故相曾称:“鼻者画之山,不高则不灵。
鼻通于气,以察神志之躁静,心胆之强弱,1、鼻高而不对称则凶。
2、鼻塌而鼻尖肥,是劳碌名,难成事。
3、狮子鼻属政治家、外交家型,不论男女精力充沛,好动、活泼,进取心强。
4、伏犀鼻艺术家型的鼻子直长,细而凸出,这种人大都内向,性情平和、温柔,不走极端,暧美、富有理想,富有艺术天份。
5、折欠鼻型,鼻子尖往上翻,是鲫鱼嘴型,固执。
这种人多爱嫖,赌次,问东问西。
6、鹰勾鼻,笔尖向下留勾,这种人贪梦,自私自利,为人奸诈狡猾。
古代观口唇识人术古人云:“喜怒哀乐,有动于中,必形于外。
”1、唇厚的人,富贵长寿之相。
过于厚的人其肉欲旺盛。
2、唇厚的人,好辨,机伶,外刚内怯,是薄情人。
望色十法口诀

望色十法口诀“望色十法”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智慧,通过望色可以看出人心,了解人事。
如果掌握了这十个方法,你就可以更好地识人、用人、拓展人脉。
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地了解这十个法则。
第一法:仔细观察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神可以反映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观察眼神,可以破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判断他的真实想法。
第二法:注意言行举止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反映出他的个性和思想。
通过对对方言行举止的观察,可以了解他的性格、处事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
第三法:倾听和感知气氛人们在说话时会散发出不同的气氛。
有时候气氛会比言语更加反映真实的情况。
通过倾听对方说话时的氛围,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情绪和态度。
第四法:观察衣着打扮人的衣着打扮会反映出他的个性和社交地位。
通过对对方穿着的观察,可以判断他所处的社会阶层、职业身份和个人习惯。
第五法:聆听声音语调人的声音语调也能反映出他的情绪以及性格特点。
通过聆听对方的声音语调,可以了解他的自信、自制、稳重以及善良等性格特点。
第六法:观察身体姿态人的身体姿态也会体现出他的个性和心理状况。
通过观察对方的身体姿态,可以看出他是否有自信、是否紧张、以及是否放松。
第七法:发掘情绪细节人的情绪通常被隐藏在细节之中。
找到这些情绪细节,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真正情况,从而增强与他的交流和合作。
第八法:观察手眼动作人的手眼动作会让人发现很多提示。
通过观察对方的手眼动作,可以判断他的表情、姿态和沟通方式。
第九法:分析交际圈子人的交际圈子也会反映出他的个性和情况。
通过分析他的交际圈子,可以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友谊关系和事业发展趋势。
第十法:感受对方的能量一种人的能量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
通过感受对方的能量,可以判断他的自信、稳定和成熟程度等。
望色十法是一种有关人际关系的智慧。
当我们运用这些方法时,就能更好地了解别人,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我们就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合作、交流,也能更好地开拓新的人际关系,让自己更快地走上成功之路。
鬼谷子:10种识人方法,让你看透天下所有人,永久收藏!

鬼谷子:10种识人方法,让你看透天下所有人,永久收藏!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
请看古人的识人:战国时期的史人也提出了“识人五法”。
即:第一,居视其所亲。
看一个人平常都与谁在一起:如与贤人亲,则可重用,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当心;第二,富视其所与。
看一个人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只满足自己的私欲,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第三,贫视其所不取。
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
第四,达视其所举。
一个人处于显赫之时,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若任人为贤,则是良士真人,反之,则不可重用;第五,窘其所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要全面地考察一个人,不但要看清他的表现,而且还要洞察他的内心品格,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则任何人的本来面目不论是虚伪贪婪还是诚实谦让,不论是卑鄙庸俗还是磊落高尚,不论是邪恶阴险还是正派善良,都将一一明察而不会有丝毫的疏漏。
这就是古代圣贤之所以能知人的缘故。
前几天看了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深感不懂识人的影响,足以毁人一生。
故事讲到,女主白花善因为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有暴力倾向又自私的人,后来离婚但是仍然被骚扰和欺凌。
即使躲得远远的,后来被发现,在被前夫纠缠和殴打之下,自卫性地杀死了前夫(韩版,主角名也由花岗靖子换为白花善)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千千万万的人,我们没办法能够保证每个人都是好人,但是我们能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远离那些让自己难过和煎熬的人,减少他们对我们的伤害。
所以,但愿,我们都能遇到对的人。
更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请点击关注!!更多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请点击关注!!。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
八大古人经典识人术是指被誉为“古代识人之典范”的八位历史名人所创造出来的识人方法,他们分别是:
1、老子:“识人之道,观其志。
”老子认为,要识人,首先应观察一个人的志向,如果他的志向是正确的,那么他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2、孟子:“识人之道,观其行。
”孟子认为,要想真正识人,要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并尽自己的本分,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3、庄子:“识人之道,观其心。
”庄子认为,要想真正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内心,如果他的内心是纯洁的,他就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4、孔子:“识人之道,观其言。
”孔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如果他的言行举止得体,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5、韩非子:“识人之道,观其情。
”韩非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情感,如果他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6、墨子:“识人之道,观其事。
”墨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做事的方式,如果他能够做到务实利他,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7、荀子:“识人之道,观其衣。
”荀子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穿着,如果他的衣着朴素而整洁,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8、魏文帝:“识人之道,观其赏。
”魏文帝认为,要识人,必须观察一个人的赏罚,如果他的惩罚刚正不阿,那么他就是一个可信任的人。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2招够你用半辈子!快收藏!

古代帝王识人之术精华,这12招够你用半辈子!快收藏!《***》中的管理学(知人)篇:快速洞悉他(她)的性格与心理!【导读】有些职员经常跟丹阳抱怨:“这哥们儿太坑爹了,我交错人了啊!”也有一些白领满腹牢骚:“我怎么就用了那个人呢?!他根本不行啊!”识人难啊!!这让丹阳想起了《左传》的一句话:“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的确如此!有的人外表严正而其实猥琐;有的人貌似愚钝,但内心睿智;有的人形貌温良,但心狠手辣;有的人表面殷勤却心怀叵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复杂纷扰的世界,着实给我们大家出了一道难解之题。
古人有云:“谋之成败,在于择友;国家存亡,在于明选。
”其言之不诬,诚可信哉!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如果识人不慎,都会折戟沉沙、萎靡不振!然而,知人之法何以寻得?古圣先贤用他们特有的见识和经验,为我们开列过很多言之凿凿的方法,今天看来,也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在“国学热”的推动下,吕不韦的“八观六验”、“六戚四隐”,诸葛亮的“七经”,李悝的“五视”以及庄子的“九征”等等计略,几乎已经街知巷闻了。
然而本篇中所提到的“观诚”、“听气”、“察色”、“考志”、“测隐”、“揆德”等七招,就相对鲜有人知。
***先生所列举的这些经验,比之于往代诫条固然失诸周详,却胜在避过了“试玉要烧三日满”的漫长周期,让大家能在短时间内对所交之人有个大概的了解。
无论是政府的官员,还是职场的HR,抑或平民百姓,均可将其作为参照,用于生活、工作之中。
【***译文】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知人比知天还难。
天还有春秋冬夏和早晚,可人呢,表面看上去一个个都好象很老实,但内心世界却包得严严实实,深藏不露,谁又能究其底里呢!有的外貌温厚和善,行为却骄横傲慢,非利不干;有的貌似长者,其实是小人;有的外貌圆滑,内心刚直;有的看似坚贞,实际上疲沓散漫;有的看上去泰然自若,迟迟慢慢,可他的内心却总是焦躁不安。
”姜太公说:“人有看似庄重而实际上不正派的;有看似温柔敦厚却做盗贼的;有外表对你恭恭敬敬,可心里却在诅咒你,对你十分蔑视的;有貌似专心致志其实心猿意马的;有表面风风火火,好象是忙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一事无成的;有看上去果敢明断而实际上犹豫不决的;有貌似稀里胡涂、懵懵懂懂,反倒忠诚老实的;有看上去拖拖拉拉,但办事却有实效的;有貌似狠辣而内心怯懦的;有自己迷迷糊糊,反而看不起别人的。
老祖宗10条识人术

老祖宗10条识人术
1、任宠之人,观其不骄奢。
释义:考验受重新和重用的人,要观察他有没有骄傲奢侈的行为。
2、硫废之人,观其不背越。
释义:考验被疏远和罢默的人,要观察有没有背叛的年头。
3、荣显之人,观其不矜夸。
释义:考验显达荣耀之人,要观察他有没有骄矜夸耀。
4、隐约之人,观其不摄俱
释义:考验籍籍无名的人,要观察他有没有做到不向权威低头。
5、告之以难,以观其勇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困难来考验对方有没有勇气。
6、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美色来考验对方能否经得起诱惑。
7、穷之以辞,以观其变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质询问题来考验对方有没有应变的能力。
8、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释义:识人时,可以用喝酒来考验对方有没有自控能力。
9、卒然问焉而观其智
释义:突然对其发问,观察他的回答有没有水平,就可以判断出对方的智慧和能力。
10、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释义:与其约定某事,观察他能不能信守承诺,就可以判断出对方有没有诚信,是否值得交往。
古人识人术大全

古人识人术大全KUNGFU小生2022-02-21 07:21一、姜子牙识人术—《六韬·选将》1、问之以言,以观其辞;2、穷之以辞,以观其变;3、与之间谋,以观其诚;4、明白显问,以观其德;5、使之以财,以观其廉;6、试之以色,以观其贞;7、告之以难,以观其勇;8、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二、曾国藩识人术1、“邪正看眼鼻”2、“真假看嘴唇”3、“功名看气概”4、“富贵看精神”5、“主意看指爪”6、“风波看脚筋”7、“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三、李鸿章识人术1、五官,以双目神不外散,鼻梁直,嘴唇厚为最好;2、看皮肤,以肤色粗黑,双手茧多为最好;3、看说话,以木讷寡言为最好。
四、孔子识人术1、视其所以2、观其所由3、察其所安。
五、薛文清(明)《读书录》1、闻事不喜不惊者,可以当大事;2、听谤不怒不怨者,可以处烦嚣;3、遇难不避不畏者,可以担重任;4、用心不忮不求者,可以举大略;5、做人不浮不躁者,可以固根本。
六、老子识人术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3、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七、李构识人术1、居视其所亲2、富视其所与3、达视其所举。
4、窘其所不为。
5、贫视其所不取。
八、《吕氏春秋》1、喜之以验其守2、乐之以验其僻3、怒之以验其节4、惧之以验其持5、哀之以验其人6、苦之以验其志九、鬼谷子识人术1、喜之以验其守,2、怒之以验其节,3、苦之以验其志。
十、庄子九征识人术1、远使之而观其忠2、近使之而观其敬3、烦使之而观其能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6、委之以财以观其仁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8、醉之以酒而观其则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十一、诸葛亮《知人之道》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难而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十二、《胡冰诌鉴》—夏侃1、学毕,无以致用,不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识人之法大全古代识人之法大全庄子(战国):是远使之而观其忠。
忠,即忠诚也。
我们常说的山高皇帝远,就是说离领导远,自然难以监督。
倘若人在远方,又能自觉地忠实地执行上级政令,这样的人是值得信赖的。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
”这是我们考察使用干部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近使之而观其敬。
敬者,恭也,也有谨慎之意。
意思是常与领导接触,并在周围工作,会因相熟而丧失约束,因为熟而忘乎所以,那是一个不可信赖的人。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不乏其人,他们在领导左右.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说话办事十分放肆,有的甚至参与决策、干预决策,影响了领导在群众中的形象。
因此,选好在领导周围工作的人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领导的形象,还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
三是烦使之而观其能。
烦者,多也。
不断地增加一个人的工作量能考察他的能力。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是因为他有超越一般人的工作能力,能解决一般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是卒然向焉而观其知。
这里的知主要是指应变能力。
个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最能反映他的应变能力,我们在用人时,学历要看,但不能唯学历。
一个光能抠书本而没有应变能力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称职的领导。
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从来没有人从事的伟大而新兴的事业,许多问题需要探索,还有许多问题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必须当机立断。
应变能力,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稳定大局,提高政府威信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就是说在限定的时间内让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而观察他是否守信。
如果能完成,说明遵守信约,具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
做人、做事,特别是在领导岗位,必须说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这一点显得至关重要。
六是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仁,这是特指廉洁、清正。
把金钱、财物委托给他全权处理,观察其是否廉洁。
因为金钱、财物最能诱惑人、腐蚀人。
一个人在金钱、财物面前不检点,有贪占行为,那就是不仁。
一个不廉洁的人,哪怕他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能用。
因为用了这种人,会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七是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节是指人的气节或节操。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时刻看一个人能不能、敢不敢讲真话。
如果能见义勇为,舍已救人那便是一个气节高尚的人。
在配备班子时,要特别注意这一条,人品不好岂能做事八是醉之以酒而观其则。
酒能麻痹人们的大脑神经,如果一个人醉酒之后胡言乱语,丑态百出,即是丧失原则的人,是很危险的,古往今来不乏其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酒桌上谈判、办事的情况越来越多,酒确实能检验一个人的原则性。
九是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就是说在男女混杂相处之中,观察你是否自持。
如果一个人心灵纯洁,不为美色所动,则可以任用。
因为一个不为美色所动的人必定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诸葛亮(三国):、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此句即指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立场、观点。
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人,决不可委以重任。
因为这种人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
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漆黑一片,前程暗淡、渺茫;没有志向的人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的大海中行船,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不敢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不仅观其志,还提供观志识人的方法。
例如少年时的周恩来就有众所周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宏图大志,通过周总理年少时的远大志向便可知其将来必成大器,实事已经证明,正是这一志向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杰出政治家。
由此可见,观志识人不失为选人用人的一个基本方法。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能力。
选人用人不应是本本先生,更不能是郑人买履的“郑人”,那么怎样知其应变能力强弱呢?诸葛亮的办法就是用无懈可击的言辞把他逼到理屈词穷的地步,让他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嘴之力,看其反应如何。
应变能力弱者无力回天,瞠目结舌;应变能力强者,定会绝处逢生,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新意。
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定是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之人,也一定是对该事情了如指掌,深得其道之人。
此法有时是很灵验的,也是简单易行的。
辩论之道可以说是当今社会对诸葛亮这一方法的最大应用。
辩论赛正反两方各持相反观点,彼此阐述各方观点和理由,揭露对方的矛盾,进行争论。
一场辩论赛中不可知的因素很多,所以一个好的辨手必须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关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卓越的口语表达能力。
辩论赛之所以吸引人,则是因为它可以给你带来一场更富精彩、更具悬念的论辩盛宴,几番唇枪舌战之后,辨手的才能展露无疑,人才也势必会脱颖而出。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此句中的“识”指见识,本句指向对方提出方方面面的问题他思考相应的计策,从而考察对方的见识,同时看他的谋略是否深远, 见识是否独特,不失为识才的一种好方法。
古往今来,计谋匮乏、遇事束手无策的官员,即使有心为善,为上级解愁,为百姓排忧,也会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
相反,深谙计谋、胸怀韬略之人必是见识广博、视野宽阔之人,也必将是可塑之才。
当今社会取才纳贤之时普遍采用答辩面试等方法正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古为今用之例。
由此可见,答辩面试之法有据可查,由来已久,千百年沿用至今且方式不断更新,兴而不衰,足以证明此法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告之以难而观其勇”,此句是指通过棘手的事情来考察对方的勇气。
古代武将带兵打仗主要看其是否忠勇。
有句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可见勇敢、勇猛特别是忠勇在古代用人时是多么重要。
但怎样知其忠勇呢?诸葛亮有其办法,他在重用一个人之前,则常常要人为地制造逆境,观察对方是否具备足够的勇气。
临危遇难,勇与不勇则乎所有的人都会成功;如果需要克服的是十个困难,成功的人数就会减少许多;如果困难增加到一百个,那么成功的人肯定是凤毛麟角。
因此,人才是一定要经过重重磨难的洗礼才会显露出来。
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过:“只有经历目了然。
假设做好一件事,只需要克服一个困难,几过地狱磨难的人,才有建造天堂的力量。
”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告知以难而观其勇”是选拔出色人才的重要途径。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俗话说“酒后吐真言”,通过一起饮酒来观察对方酒后的言论及性情。
当人醉酒之后,其大脑的部分意识被酒精麻醉,往往会把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本我展露出来。
因此,在识人方面“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酒后吐真言是因为急性乙醇中毒麻醉大脑皮层中枢所致,一般发生在饮酒者的亢奋期,此时其人已失去大脑的理性控制,一吐为快、毫无掩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交流过程中都存在着某种隔阂,这种隔阂恰是由于人们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形成。
然而,酒却可以通过麻痹人的生理功能来达到降低心理防御机制的效果,满足其与他人交流、倾诉等内在心理需求,求得某种心态上的平衡,此时其真情、真言将自然流露。
中国酒文化由来已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关酒的典籍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当然,诸葛先生绝非简单地提倡饮酒,其真正用意在于利用某种适当的媒介实现人与人之间无障碍的交流沟通,进而达到察人观是给予机会,甚至是把重要岗位交付予某人,然后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
自古以来,百姓们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盼望自己能遇到清官、好官,深怕遇到赃官、贪官和糊涂官。
诸葛亮认为廉洁之人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忠心耿耿,忠心为国之人,往往能够做到廉洁奉公;体察百姓疾苦,注意节俭性之终极目标。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临之以利”之人,往往能够做到为政清廉;不贪酒、不迷色之人,往往能够廉洁自律。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
同时他还要求蜀汉政府的各级官吏也要做到“清心寡欲,约己爱民”。
如对“托志忠雅”,“为政以安民为本”的韵蒋琬;对“殷勤,有忠于国”的董和;对“非公事不言”的刘巴;对“秉心公亮”,“进尽忠言”的董允;对“忠清款亮,忧公如家”的杨洪;对“忠勤时事”的姜维等清政廉洁之人,诸葛亮都加以表扬并提拔重用。
公生明,廉生威,清廉的影响力和时代穿透力极强。
事实证明, 经受不住金钱诱惑的人不可能成为利国利民的清官, 只会危害国家利益, 损害政府威信, 伤害百姓感情。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指与对方商定某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是否讲信用。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说话不算数, 就不值得别人信赖。
所以, 看一个人讲不讲诚信,不在于他说的怎样,要看他做的怎样,事实胜于雄辩,因此,听其言,观其行,才是高明之举。
纪晓岚,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曾主持编辑四库全书》,可谓高雅饱学之士,同时也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官做得不低。
可是,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曾因为泄露机密而受到惩处,并为一生的高行留下微瑕,他本人也为这信不立。
《礼记》中也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 道也。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受人之托,必办忠诚之事,此为诚信之人,为官者不徇私舞弊,不贪赃枉法,勇、性、廉、信”七项识人法,不失为古代识才用人之精粹,但此七法仍有它的时代局限性。
与之相比,当今考核公务员 的五字标准“德、能、勤、绩、廉”对其有所吸纳的同时,在 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更大的发展,这也就表明当今为官者需具 备更高的素质和修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因此为官用人者应擦 亮双眼,识人用人时唯有注重多方考察、反复考验,才能做 到全面知人、准确识人、正确用人。
赵蕤(唐):知士而有术焉。
微察问之 ,以观其辞。
穷之以辞 , 以观其变。
与之间谋 ,以观其诚。
明白显问 ,以观其德。
远使以财 ,以观其廉。
试之以色 ,以观其贞。
告之以难 ,以观其勇。
醉之以酒 ,以观其态。
诚信欠缺而终感羞愧。
众所周知,国无信不兴,人无身浩然正气, 此为诚信之官。
纵览诸葛亮“志、变、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