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一)脉搏的评估1.脉搏的概念随着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动脉这种有节律的搏动称为脉搏。
2.正常脉搏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1)正常脉搏的观察1)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的脉率为60~100次/分。
在正常情况下,脉率与心率是一致的,如脉率微弱难以测得,应测心率。
2)脉律: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
正常脉搏的节律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的功能。
3)脉搏的强弱:正常情况下脉搏强弱一致。
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心排出量、动脉的充盈程度、动脉管壁的弹性和脉压大小。
4)动脉管壁的弹性:正常的动脉管壁光滑、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2)生理性变化:脉搏可随年龄、性别、情绪、运动等因素而变动。
一般同年龄女性脉搏比男性稍快;幼儿比成人快;老人稍慢;运动、情绪变化时可暂时增快;休息、睡眠时较慢。
(一)异常脉搏1.异常脉搏的观察(1)频率异常I)速脉: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速脉。
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休克、大出血前期的病人。
2)缓脉: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低于60次/分,称为缓脉。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人。
(2)节律异常:脉搏出现节律不均匀、不规则、间隔时间不等的变化。
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
间歇脉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的病人,少数健康人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体位改变时也可出现。
发生机制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地发出冲动,使心脏搏动提早出现。
2)二联律、三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三联律。
3)脉搏短细:也称为“细脉是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表现为脉搏细速、极不规则,听诊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和护理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脉搏的评估方法、正常脉搏的参考值以及脉搏异常的护理措施。
一、脉搏的评估方法1. 触诊法:使用指尖或者指腹轻轻按压患者的动脉,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规律性。
2. 听诊法:使用听诊器放置在患者的动脉上,听取脉搏的声音,判断脉搏的频率和规律性。
3. 视诊法:观察患者的动脉搏动情况,包括搏动的频率、强度和规律性。
二、正常脉搏的参考值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普通为60-100次/分钟,但受到年龄、性别、体位、体温、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常见人群的脉搏参考值:1. 婴儿:0-12个月的婴儿脉搏频率普通为120-160次/分钟。
2. 儿童:1-10岁的儿童脉搏频率普通为80-120次/分钟。
3. 青少年:10-18岁的青少年脉搏频率普通为60-100次/分钟。
4. 成年人:18岁以上的成年人脉搏频率普通为60-100次/分钟。
5. 老年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脉搏频率普通为60-90次/分钟。
三、脉搏异常的护理措施1. 心动过速:当脉搏频率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浮现心动过速的情况。
护理措施包括:- 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
- 提供舒适的环境,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 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
- 避免过度劳苦和剧烈运动,保持适度的歇息和睡眠。
2. 心动过缓:当脉搏频率低于正常范围时,可能浮现心动过缓的情况。
护理措施包括:- 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 赋予足够的氧气供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 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寒冷刺激。
- 避免使用降低心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3. 心律不齐:当脉搏的节律不规则时,可能浮现心律不齐的情况。
护理措施包括:- 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电图等生命体征。
-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 避免过度劳苦和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快。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力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评估脉搏的变化可以帮助护士或医生了解患者的生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脉搏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一、脉搏的评估方法1. 触诊法: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部位,感受脉搏的频率、强度和规律性。
常用的触诊脉搏部位有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
2. 听诊法:使用听诊器或直接贴耳观察心脏区域的脉搏声音,判断脉搏的规律性和强度。
3. 仪器测量法:使用脉搏计或心电图仪等仪器对脉搏进行准确测量,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脉搏数据。
二、脉搏的评估指标1. 脉搏频率:即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2. 脉搏强度:反映了心脏收缩力和血液流速。
常见的脉搏强度有强、中等和弱等。
3. 脉搏的规律性:指脉搏的间隔时间是否一致,正常情况下脉搏应该是规律的。
三、脉搏异常的评估与护理1. 心动过速:脉搏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焦虑、发热等原因引起。
护理措施包括安静休息、降低焦虑情绪、适当降温等。
2. 心动过缓:脉搏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是由于心脏病变、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
护理措施包括观察病情变化、保持通畅呼吸道、及时就医等。
3. 脉搏不规则:脉搏的间隔时间不规律,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心电图、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心脏复律等。
4. 脉搏强度变化:脉搏的强度增强或减弱,可能是由于失血、休克、心力衰竭等原因引起。
护理措施包括补液、输血、监测血压等。
5. 脉搏节律异常:脉搏的节律发生异常,可能是由于心脏病变、药物作用等原因引起。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心电图、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等。
四、脉搏护理的注意事项1. 规律评估: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情况,记录脉搏的频率、强度和规律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注意触诊技巧:触诊脉搏时要用适度的力度,避免过轻或过重,以免影响评估结果。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一、脉搏评估的重要性和目的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脉搏的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和循环状态。
脉搏评估的目的是判断患者的脉搏频率、节律、强度和形态,以及检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为合理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二、脉搏评估的步骤和方法1. 准备工作在进行脉搏评估之前,护士需要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确保操作的清洁和无菌。
2. 确定评估位置常用的脉搏评估位置有动脉搏动明显的桡动脉、颈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评估。
3. 观察脉搏频率和节律用指尖轻轻触摸脉搏位置,计数15秒或30秒内的搏动次数,再乘以4或2得出每分钟的脉搏频率。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同时观察脉搏的节律,正常情况下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
4. 评估脉搏强度和形态通过触摸脉搏位置,感受脉搏的强度,一般分为弱、中等和强三个级别。
脉搏的形态指的是脉搏的形状和特点,如是否有跳跃感、是否有血管壁硬化等。
5. 记录评估结果将脉搏评估的结果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包括脉搏频率、节律、强度和形态等信息,以便日后参考和比对。
三、脉搏异常情况的评估和护理干预1. 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是指脉搏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可能由于心脏病、贫血、焦虑等原因引起。
护理干预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卧床休息、提供安静环境、给予镇静剂等。
2. 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脉搏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由于心脏病、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护理干预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保持患者体温、协助患者改变体位等。
3. 脉搏不规则脉搏不规则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护理干预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提供安静环境、避免刺激因素、及时就医等。
4. 脉搏强度改变脉搏强度改变可能是由于血容量不足、心脏病、休克等原因引起。
护理干预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监测血压、及时补液、给予心血管药物等。
5. 其他异常情况除了上述常见的异常情况外,还可能出现脉搏不易触及、脉搏跳动不连续等情况,这可能是由于血管病变、血栓等原因引起。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血管的弹性和通畅程度。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对于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状况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脉搏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脉搏的评估方法:1. 触诊法:用手指触摸患者的动脉,感受到的搏动即为脉搏。
常用的触诊法有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
2. 听诊法:用听诊器听取血液流动时产生的声音,常用于评估心脏脉搏,如心脏听诊法、动脉听诊法等。
3. 仪器测量法:使用脉搏仪、血压计等仪器进行脉搏的测量和记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二、脉搏的评估指标:1. 脉率:即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儿童和老年人的脉率略高。
2. 脉搏强度:反映了心脏收缩的力度,可分为强、正常和弱三种。
强脉搏常见于兴奋、焦虑、运动等情况;正常脉搏是指心脏收缩力度适中;弱脉搏可能是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血容量不足等原因。
3. 脉搏节律:正常脉搏应有规律的间隔时间,若出现不规律的脉搏节律,可能是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表现。
4. 脉搏的形态:包括脉搏的起始、峰值、降落和终止等特点。
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脉搏形态可能会有所改变。
三、脉搏的护理措施:1. 观察脉搏的变化: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脉搏变化,包括脉率、脉搏强度、脉搏节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保持患者舒适: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以维持正常的脉搏状态。
3. 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确保血液循环通畅。
如发现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给予药物治疗、调整体位等。
4. 促进心脏健康: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促进心脏健康,维持正常的脉搏状态。
5. 预防并处理心律失常:对于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的发作。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血液在心脏收缩时通过动脉产生的一种有规律的搏动。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是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准确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度和形态,以及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休克、感染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1. 脉搏的评估方法脉搏的评估可以通过触摸动脉来感知搏动的频率、节律、强度和形态。
常用的脉搏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放射动脉脉搏:在手腕内侧的桡动脉处进行触摸,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动脉,记录搏动的频率和节律。
- 颈动脉脉搏:在颈部的颈动脉处进行触摸,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动脉,记录搏动的频率和节律。
- 股动脉脉搏:在大腿内侧的股动脉处进行触摸,用手掌根部轻轻按压动脉,记录搏动的频率和节律。
2. 脉搏的评估指标脉搏的评估指标包括频率、节律、强度和形态。
- 频率:脉搏的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动脉搏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脉搏过快可能是由于心率增快、发热、焦虑等原因引起的,而脉搏过慢可能是由于心率减慢、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的。
- 节律:脉搏的节律指的是动脉搏动的规律性。
正常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间隔时间相等。
不规则的脉搏节律可能是心律失常引起的。
- 强度:脉搏的强度指的是动脉搏动的力度。
脉搏的强度可以分为弱、中、强三个级别。
弱的脉搏可能是由于低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的,而强的脉搏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心肌收缩力增强等原因引起的。
- 形态:脉搏的形态指的是动脉搏动的形状。
正常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有力的、有弹性的。
异常的脉搏形态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原因引起的。
3. 脉搏的护理措施根据脉搏的评估结果,医护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 频率异常:如果脉搏频率过快或过慢,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记录相关信息。
如果脉搏频率异常持续存在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血液通过动脉流动时产生的一种有规律的脉动。
它是评估人体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度和形态,以及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确保患者的循环系统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一、脉搏评估1. 频率:脉搏频率是指每分钟脉搏的次数。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脉搏频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评估脉搏频率时,可以使用手指触摸动脉的方法,如颈动脉、桡动脉或股动脉。
也可以使用心电监护仪或脉搏计进行测量。
2. 节律:脉搏节律是指脉搏的间隔时间是否规律。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间隔时间应该是相等的。
不规律的脉搏节律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3. 强度:脉搏强度是指脉搏的振动力度。
一般分为强、中、弱三种强度。
评估脉搏强度时,可以用手指触摸动脉的方法,感受脉搏的振动力度。
强度过强或过弱的脉搏可能是循环系统问题的表现。
4. 形态:脉搏形态是指脉搏波的形状。
正常情况下,脉搏波应该是一个有规律的波形。
通过观察脉搏波的形态可以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二、脉搏护理1. 监测脉搏:对于患者的脉搏情况,护士应该进行持续的监测。
可以使用心电监护仪、脉搏计或手动触摸动脉的方法进行监测。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连续监测或定时监测。
2. 记录脉搏:护士应该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脉搏情况。
记录应包括脉搏频率、节律、强度和形态等信息。
记录的内容应该清晰、完整,并且能够反映患者的脉搏状态。
3. 分析脉搏:护士应该根据脉搏的评估结果,分析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
如果脉搏频率过快或过慢,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或脉搏强度异常,应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4. 护理措施:根据脉搏的评估结果,护士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改善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
例如,如果脉搏频率过快,可以给予药物降低心率;如果脉搏强度过弱,可以给予液体输注来增加血容量;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以考虑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处理。
《护理学基础》课件——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触诊时血液流经血管的感觉 ➢脉搏的强弱与心搏量、脉压差等有关 ➢正常情况下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状况
➢触诊时可感觉到的动脉壁性质 ➢正常动脉管壁直、光滑、柔软、有弹性
㈠ 异常脉搏的评估
脉率异常
1.速脉
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100次/分
2.缓脉
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60次/分
㈠ 异常脉搏的评估
脉律异常
想一想 ?
患者,男,52岁,因“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收入院。主诉 心悸、头晕、胸闷、四肢乏力,护士为其诊脉,发现脉搏细速, 不规则,测心率110次/min,脉率92次/min,听诊心率快慢不 一,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请问:
1.患者出现了什么情况? 2.此时应如何为患者测量脉搏? 3.如何进行记录?
➢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 ➢脉率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引起变动
2024/6/14
一、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脉律
脉律: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
➢它反映了左心室的收缩情况,正常脉律是跳动均匀规 则,间隔时间相等 ➢不规则的1.间歇脉
若早搏的≥30次/h或≥6次/min,应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 2.绌脉 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常见于? 触诊?听诊?
㈠ 异常脉搏的评估
脉搏强弱异常
1.洪脉 强大而有力,常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 2.丝脉 细弱而无力,常见于休克、大出血、主动脉瓣狭窄者 3.交替脉 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改变。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 4.奇脉 吸气时脉搏显著减弱甚至消失。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5.水冲脉 脉搏迅速上升又突然下降,如潮水冲涌。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异常患者的护理 1.测得患者血压异常时,神态镇静,紧 张有序地处理。 2.患者血压较高时护理
3.患者血压较低时护理
血压计的种类和构造
1. 血压计的种类
*汞柱式血压计(台式、立式两种) *表式血压计(弹簧式) *电子血压计
2. 血压计的构造
(1)输气球及调节空气的阀门 (2)袖带
(3)测压计(压力表) ① 汞柱式血压计 ② 表式血压计 ③ 电子血压计
测量血压的方法
1.直接测量法 2.间接测量法
测量部位 上肢肱动脉、下肢腘动脉
肱动脉较表浅,方便测量, 测得数值较准确。
用 物 血压计、听诊器、记录纸、笔
实 施
注意事项
1.测量前检查血压计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2.患者处于安静休息状态测量,避免紧 张心理 3.避免血液重力作用影响测量准确性 4.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须重复测量
4.测脉搏思想要集中、细心,注 意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发现 异常脉搏,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血压的定义:
血压(blood pressure BP.)是指血 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1.收缩压
2.舒张压
3.脉压
4.平均动脉压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计量单位
国际统一计量单位kpa(千帕斯卡),或用 mmHg(毫米汞柱)。两者换算公式为:
脱落脉
表现为在正常脉搏之后出现一个长间 歇。脉搏可在2次、3次……6次、7次中 脱落1次,成为有规则的不整脉。
绌脉
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绌 脉,亦可称短绌脉。
触诊时可感知脉搏快慢不一,强弱不 等。听诊时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 等。
脉搏强弱异常: 洪脉
当心输出量增加,动脉充盈度大, 脉压较大时,脉搏强大有力。
5.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 四 定”,即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
6.偏瘫、肢体外伤、手术患者测血压, 应选择健侧肢体。
7.血压计应定期校验,防止误差。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47
丝脉
当心输出量减少,动脉充盈度降 低时,脉搏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 称丝脉,亦可称细脉。
水冲脉
脉搏骤起骤落,急促而有力,有 如洪水冲涌。主要是由于收缩压偏 高,舒张压偏低使脉压增大所致。
交替脉
是一种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 现的脉搏。主要由于心室的收缩强 弱交替出现而引起,为心肌损害的 一种表现。
*或舒张压在91~94mmHg (12.1~ 12.5 kpa ) 之间
3.低血压
*收缩压 90mmHg ( 12.0 kpa ) *舒张压 60mmHg ( 8.0 kpa )
4.脉压变化
(1)脉压减小 脉压 < 30mmHg ( 3.9 kpa ) (2)脉压增大 脉压 > 40mmHg ( 5.3 kpa )
奇脉
当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 至消失的现象,称奇脉。常见于心 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是心包填 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脉搏消失 (1)严重休克时 (2)多发性大动脉炎时
脉搏紧张度和动脉管壁异常:
早期硬化仅可触知动脉壁弹性消 失,呈条索状;严重时动脉壁不仅 硬,且有迂曲和呈结节状。
部位: 靠近骨骼的浅表大动脉都可扪及 最常用、最方便的诊脉部位: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识记: 1.能准确陈述脉搏、血压的正常值范围。
2.能准确陈述高血压、低血压、临界高血压、 速脉、缓脉的划分标准。
3.能正确陈述异常脉搏的种类及其临床意义。
理解: 1.能正确解释下列概念:收缩压、舒张压、脉 压、平均动脉压、间歇脉、短绌脉、交替脉。
脉律异常:
间歇脉
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 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 延长的间歇(代偿性间歇),称间歇脉 或过早搏动。
桡动脉 其次部位有:
颞动脉 股动脉 腘动脉
胫后动脉
颈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 足背动脉
用物: 有秒针的表、笔、记录本、听诊
器(必要)。 实施:
注意事项: 1.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脉搏 2.不可用拇指测脉
3.对有短绌脉的病人,应由两人 测量。以分数式记录,如心率96次, 脉率76次,记录为96/76/min (心率 /脉率/min)。
血压的生理性变化
1.年龄和性别 3.情 绪
2.昼夜和睡眠 4.姿 势
5.温 度 6.疼 痛 7.部 位
异常血压的观察
1.高血压
*收缩压 ≥ 160mmHg (21.3 kpa) *和(或)舒张压 ≥95mmHg (12.6 kpa)
2.临界高血压
*收缩压在141~159mmHg (18.8~ 21.2 kpa ) 之间
1 kpa = 7.5 mmHg 1 mmHg = 0.133 kpa
血压的形成
*循环系统内有血液充盈 *心脏有射血功能 *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
影响血压的因素
*心脏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 作用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正常血压范围
成人,安静时: *收缩压 90~140 mmHg(12.0~18.6 kpa ) *舒张压 60~90 mmHg(8.0~12.0 kpa ) *脉 压 30~40 mmHg(4.0~5.3 kpa ) *平均动脉压 100 mmHg(13.3 kpa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