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标题:脉搏的评估与护理引言概述: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通过评估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功能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正确的脉搏评估与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正确评估脉搏的方法1.1 触摸脉搏部位:常用的脉搏检测部位有动脉搏动、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
1.2 计算脉搏的频率:脉搏频率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护士应该在一定时间内计算脉搏的次数,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
1.3 观察脉搏的节律:正常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节律,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注意观察脉搏的规律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脉搏异常的识别与处理2.1 心率过快或过慢:心率异常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发现心率异常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 脉搏弱或消失:脉搏弱或消失可能是循环系统功能受损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处理,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
2.3 脉搏不规则:脉搏不规则可能是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表现,护士在评估脉搏时应该及时发现并向医生报告,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三、脉搏护理的重要性3.1 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正确的脉搏评估与护理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保障患者的健康。
3.2 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3 促进患者康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正确的脉搏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技能4.1 熟练掌握脉搏评估技巧: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脉搏评估的方法和技巧,准确评估患者的脉搏情况。
4.2 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发现脉搏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4.3 与医疗团队合作:护理人员在脉搏护理中应该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一)脉搏的评估1.脉搏的概念随着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动脉这种有节律的搏动称为脉搏。
2.正常脉搏的观察及生理性变化(1)正常脉搏的观察1)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的脉率为60~100次/分。
在正常情况下,脉率与心率是一致的,如脉率微弱难以测得,应测心率。
2)脉律: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
正常脉搏的节律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的功能。
3)脉搏的强弱:正常情况下脉搏强弱一致。
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心排出量、动脉的充盈程度、动脉管壁的弹性和脉压大小。
4)动脉管壁的弹性:正常的动脉管壁光滑、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2)生理性变化:脉搏可随年龄、性别、情绪、运动等因素而变动。
一般同年龄女性脉搏比男性稍快;幼儿比成人快;老人稍慢;运动、情绪变化时可暂时增快;休息、睡眠时较慢。
(一)异常脉搏1.异常脉搏的观察(1)频率异常I)速脉: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速脉。
常见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休克、大出血前期的病人。
2)缓脉: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低于60次/分,称为缓脉。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病人。
(2)节律异常:脉搏出现节律不均匀、不规则、间隔时间不等的变化。
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搏动,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亦称过早搏动或期前收缩。
间歇脉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的病人,少数健康人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体位改变时也可出现。
发生机制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地发出冲动,使心脏搏动提早出现。
2)二联律、三联律: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联律。
每隔两个正常搏动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三联律。
3)脉搏短细:也称为“细脉是指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表现为脉搏细速、极不规则,听诊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2)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的生理指标之一,用来反映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也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参数之一。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是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进行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脉搏的评估和护理的标准格式,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进行脉搏的评估和护理工作。
一、脉搏的评估脉搏的评估是通过触摸患者的动脉来判断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情况,以及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弱等指标。
以下是脉搏的评估标准格式:1. 患者信息: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等基本信息。
2. 评估时间:记录脉搏评估的具体时间,例如上午8点。
3. 评估部位:记录脉搏的触摸部位,常用的触摸部位有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
4. 脉搏频率:用手指触摸患者的动脉,计算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
5. 脉搏节律:观察脉搏的节律,判断是否有异常。
正常的脉搏节律应该是有规律的。
6. 脉搏强弱:触摸患者的动脉,判断脉搏的强弱。
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力的,弱或强过度都可能是异常情况。
7. 其他观察:在脉搏的评估中,还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情况、出汗情况等,以帮助判断患者的整体状况。
二、脉搏的护理脉搏的护理是指在评估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脉搏的稳定和正常。
以下是脉搏的护理标准格式:1. 护理目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脉搏护理的目标,例如维持脉搏的正常频率、节律和强弱等。
2. 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如果患者的脉搏频率过快,可以考虑给予药物控制心率;如果患者的脉搏弱,可以考虑给予液体补充以增加循环血量。
3. 护理效果评估:在护理过程中,需要不断评估护理的效果。
例如,观察患者的脉搏频率是否恢复正常,脉搏的节律是否有改善等。
4. 护理记录:对脉搏护理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护理措施的具体内容、护理的时间和护理的效果等。
5. 注意事项:在脉搏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避免过度疲劳;定期观察患者的脉搏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血管的弹性和通畅程度。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对于判断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状况以及护理干预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脉搏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脉搏的评估方法:1. 触诊法:用手指触摸患者的动脉,感受到的搏动即为脉搏。
常用的触诊法有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
2. 听诊法:用听诊器听取血液流动时产生的声音,常用于评估心脏脉搏,如心脏听诊法、动脉听诊法等。
3. 仪器测量法:使用脉搏仪、血压计等仪器进行脉搏的测量和记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二、脉搏的评估指标:1. 脉率:即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儿童和老年人的脉率略高。
2. 脉搏强度:反映了心脏收缩的力度,可分为强、正常和弱三种。
强脉搏常见于兴奋、焦虑、运动等情况;正常脉搏是指心脏收缩力度适中;弱脉搏可能是心脏泵血功能减弱、血容量不足等原因。
3. 脉搏节律:正常脉搏应有规律的间隔时间,若出现不规律的脉搏节律,可能是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表现。
4. 脉搏的形态:包括脉搏的起始、峰值、降落和终止等特点。
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脉搏形态可能会有所改变。
三、脉搏的护理措施:1. 观察脉搏的变化: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脉搏变化,包括脉率、脉搏强度、脉搏节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保持患者舒适: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避免过度疲劳和焦虑,以维持正常的脉搏状态。
3. 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确保血液循环通畅。
如发现血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给予药物治疗、调整体位等。
4. 促进心脏健康: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促进心脏健康,维持正常的脉搏状态。
5. 预防并处理心律失常:对于存在心律失常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的发作。
脉搏

正常情况下,脉率与呼吸的比例约为4:1~5:1
脉率与心率是一致的。是心率的指示,当脉率微弱难以测量时,应测 心率。
2、脉律 脉律是指脉搏的节律性。它反映了左心室的收缩情 况,正常脉律跳动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但正常小儿、 青年和一部分成年人中,可发生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 称为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3、脉搏的强弱 是指触诊时血液流经血管的一种感觉。正 常情况下没搏强弱相同。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动脉充盈度和 周围血管的阻力,即与心搏量和脉压大小有关。 4、动脉壁的情况 触诊时可感觉到的动脉壁的性质。正常 动脉管壁光滑、柔软、且有弹性。 ♣
脉率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1)年龄 婴幼儿比成人快,老人稍慢 (2)性别 女性比男性稍快,通常平均脉率 相差5次每分钟。 (3)体形 身材细高者的脉率慢。因体表面 积越大,脉搏越慢 (4)活动、情绪 运动、兴奋、恐惧、愤怒、 焦虑使脉率增快;休息、睡眠则使脉率减慢。 (5)其他 进食、饮浓茶及咖啡、应用兴奋剂 等可使脉率增快;禁食、应用镇静剂及洋地 黄类药物等可使脉率减慢。 ☜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1、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 :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
次每分钟,称为心动过速(速脉)。见于发热、甲 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等
(2)心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缓 :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60 次每分钟,称为心动过缓(缓慢)。见于颅内压增 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一)脉搏的测量部位:最常选的诊脉部位是桡动脉 (二)测量脉搏的方法 1、护士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在桡动脉处
2、绌脉的测量:若发现病人脉搏短绌,应由2名护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中重要的生理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心脏收缩和舒张的节律和力度。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一、脉搏的评估1. 观察与询问:护士应注意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呼吸、体位等。
询问患者有关脉搏的情况,包括是否有不适感、是否有心悸等症状。
2. 检查脉搏部位:常用的脉搏部位有颈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
护士应熟悉各个脉搏部位的位置和触诊方法,轻柔地触摸脉搏,以感知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力度。
3. 记录脉搏数据: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的脉搏数据,包括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力度。
脉搏频率是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的脉搏频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脉搏节律是指心脏搏动的规律性,正常情况下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
脉搏力度是指脉搏的强弱程度,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强、中、弱等。
4. 监测脉搏变化:护士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脉搏变化,包括脉搏频率、节律和力度的变化。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脉搏的护理1. 保持患者舒适:护士应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保持脉搏的稳定。
2. 规律生活作息:护士应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包括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以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3. 管理患者的药物:护士应按照医嘱正确给予患者药物,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脉搏的频率和力度,护士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联系医生进行评估。
4. 应对紧急情况:护士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掌握紧急情况下的脉搏护理技能。
如遇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措施。
5.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心理因素对脉搏有一定影响,护士应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6. 定期复查:护士应定期复查患者的脉搏情况,及时发现脉搏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评估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血液循环以及身体的健康状况。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正确的脉搏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一、脉搏评估方法1. 触诊法:使用手指触摸患者的动脉,通常使用中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动脉以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和强度。
常用的触摸部位有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
2. 听诊法:使用听诊器或者直接将耳朵贴近患者身体,听取心脏或者血管中血液流动的声音。
这种方法适合于评估心脏脉搏或者颈动脉。
3. 仪器法:使用脉搏仪或者心电图仪等专业设备,通过电子信号或者光学原理来评估脉搏。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但在日常护理中不常使用。
二、脉搏评估指标1. 脉搏频率:指单位时间内动脉搏动的次数,通常以每分钟的搏动次数来计算。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2. 脉搏节律:指脉搏的规律性,正常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间隔时间相等。
不规则的脉搏可能是心律不齐的表现。
3. 脉搏强度:指脉搏的有力程度,可以通过触摸动脉时感受到的振动来评估。
脉搏强度分为弱、中等和强,常用“+”、“++”和“+++”来表示。
三、脉搏评估的护理措施1. 规律性评估: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脉搏评估方法进行观察。
触诊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听诊法或者仪器法来评估脉搏。
2. 频率评估:护理人员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患者的脉搏频率进行评估。
如果发现脉搏频率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节律评估: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患者脉搏的节律是否规律,如果发现不规律的脉搏,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心电图检查和治疗。
4. 强度评估:护理人员应该触摸动脉时注意感受脉搏的强度,如果发现脉搏强度异常,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5. 护理干预:根据脉搏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教学设计及反思
1. 教学设计
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脉搏的意义、观察脉搏的方法和常见的脉搏异常以及护理脉搏患者的方法。
教学内容:
1)脉搏的意义:脉搏是反映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心率、心律、血压、心输出量等。
学生需了解正常脉搏的范围和意义。
2)脉搏的观察方法:了解正常脉搏的观察方法包括观察脉率、节律、强度和血管壁的弹性等,学生要学会不同部位观察脉搏,并熟悉各种观察方法的步骤。
3)脉搏的异常表现:介绍常见的脉搏异常表现,如脉率过快、过缓、不规则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异常表现的原因和可能的危害。
4)护理脉搏患者:介绍护理脉搏患者的方法,包括观察患者脉搏、记录脉搏变化、护理高危患者等。
教学方法:
1)授课讲解:通过PPT等教学工具讲解脉搏的基本知识和观察脉搏的方法,并配合相关图片和视频进行演示。
2)案例分析:准备一些脉搏异常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了解脉搏异常的危害和可能的处理方法。
3)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学习观察脉搏的方法。
2. 反思
通过对脉搏的观察与护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反思:
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案例讲解和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需要创新,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授课、讨论、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3)教学材料需要具有实用性和系统性,让学生了解不仅是知识点本身,更要了解知识点的实际应用。
因此,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精心编制和整合。
4)教学师资力量也很重要,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护理经验,让学生能够在指导下更好地学习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搏骤起骤落,似潮水涨落,急促而有力 常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甲亢等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3.强弱异常: (5)奇脉(paradoxical pulse):
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 心包填塞重要体征之一 常见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4.动脉壁异常: ❖ 变硬、弹性减弱、不光滑,动脉变为纡曲,用
手触摸有紧张条索感,如按在琴弦上。
(二)异常脉搏的护理
1.加强观察:密切观察病情,指导病人用药 2.充分休息:减少病人心肌耗氧量 3.给予氧气 4.急救准备 5.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情绪稳定,戒烟限酒,饮
食清淡易消化,勿用力排便等
四、脉搏的测量
部位:
身体浅表且靠近骨骼 处的动脉
最常用桡动脉 可测颞动脉、颈动脉、
肱动脉、腘动脉、足 背动脉、胫后动脉和 股动脉等
四、脉搏的测量 ——方法
目的
通过观察脉搏变化,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 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四、脉搏的测量 ——方法
【评估】&【计划】
1.病人 2.环境 3.用物 4.操作者
当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动脉阻力较大时,动脉充盈度低, 脉压较小,则脉搏细弱无力
常见大出血、主动脉瓣狭窄、休克、全身衰竭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3.强弱异常: (3)交替脉(alternating pulse):
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 左心室衰竭的重要体征 常见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由听心率者发出“始”、“停”口 令
计数1分钟 以分数式记录:心率/脉率 如:
100次/70次/分钟
【护理实施】
4.准确记录 5.安置病人 6.绘制曲线
注意事项
1. 诊脉前病人必须保持安静,如剧烈活动后应休息30分 钟再测
2.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病人 的脉搏相混淆
3. 偏瘫病人诊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4. 脉搏细弱无法测量清楚时,可用听诊器听心率1min
一、脉搏的形成
窦房结 兴奋冲动 心脏收缩 左心室射血 主动脉内压增高 动脉管扩张 心脏舒张 动脉管壁弹性回缩 动脉脉搏
二、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
(一)脉率 脉搏(pulse rate)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 健康成人在安静时脉率为60~100次/分钟 正常情况下,脉率与心率一致 随年龄、性别、劳动和情绪等因素而变动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3.强弱异常:
(1)洪脉(full pulse): 当心输出量增加,周围动脉阻力较小时,动脉充盈度高,
脉压较大,则脉搏强而有力 见于高热、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3.强弱异常: (2)细脉(small pulse)/丝脉(thready pulse):
脉率影响因素:
年龄:
脉率随增龄而减慢 儿童平均90次/分,老年人平均55-60次/分
脉率影响因素:
性别:女性比男性稍快约相差7-8次/分 体型:身材细高者比矮壮者慢 活动、情绪
运动、情绪激动时脉搏稍快 休息、睡眠时脉搏稍慢
药物、食物影响
二、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
(二)脉律(pulse rhythm)
三、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1.脉率异常: (1)心动过速(速脉):
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分 发热、甲亢、心衰、血容量不足、疼痛
(2)心动过缓(缓脉):
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低于60次/分 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减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
脉搏的节律 反应左心室的收缩情况 正常脉搏节律跳动规则均匀,间隔时间相等 小儿、青年、成年人可出现与呼吸周期有关的窦性心律
不齐,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
二、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
(三)脉搏的强弱
取决于每搏输出量、脉压、外周血管阻力、动脉壁弹性
(四)动脉壁的情况
动脉壁在正常情况下,动脉管壁光滑、柔软且富有弹性
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 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间歇),亦称 期前收缩
二联律&三联律 病理原因&生理原因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2.节律异常: (2)脉搏短绌(deficient pulse)(绌脉)
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 触诊:脉搏细数,极不规则 听诊:心率快慢不一,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 常见于心房纤颤
【护理实施】
1.核对解释 2.安放手臂
坐位、卧位 手腕伸展、放松,掌心向下
【护理实施】
3.测量脉搏(以测桡动脉为例)
• 护士以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处 • 一般情况下测30秒,结果乘以2,即为脉率 • 异常脉搏、危重病人应测1分钟
【护理实施】
脉搏短绌
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 另一人测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