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诠释选修三《国家
高中政治选修三 国家与国际组织

专题一知识点汇总第一课国家的本质一、国家与国家性质(一)国家的含义1、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与表现。
2、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从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来看,人口、领土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4、从国家的根本职能看,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社会管理职能。
**A、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之后产生的。
B、全民性的国家是不存在的。
C、“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下差。
”(二)国家性质1、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是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
2、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如何认识国家性质?A、从国家性质的内涵来看。
B、从国家性质与国家历史类型的关系来看。
C、从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来看。
D、从国家性质(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来看。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1、国家的历史类型是依据国家的性质来划分的。
2、人类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四种类型不同的国家,即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制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国家。
二、专政与民主(一)国家职能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2、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专政),国家同时还有社会管理职能。
(二)专政与民主的关系1、在民主制的国家,民主与专政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任何民主制国家,都是一定阶级的民主与对一定阶级的专政的结合。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在民主制的国家,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只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A、民主与专政的含义民主的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专政是指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点梳理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知识点梳理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一、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含义(1)从国家的本质看,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从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来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性质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1)专政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专政的含义: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民主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实在质是在统治阶级规模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完成国家本能机能。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4)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
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专政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专政。
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
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国体与政体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即国家办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恰当的政体可以巩固国体,不恰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也具有肯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独因素,地理情况、文化传统、外来势力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政治选修三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知识点

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1、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专政)。
民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统治阶级内部)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2、评价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历程,在实行民主政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完备和成熟,但其国家性质决定了它终究不可能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政体体现了人您当家做主,但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还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经历不断探索、改革、自我完善的过程,以更加充分地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
3、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大多实行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4、国家管理形式的分类:⑴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形式:①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主要国家:法法国风格更符合规划结构和国、德国、瑞士、俄罗斯、美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②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是君主的权利受不同程度的限制。
主要国家:英国、西班牙、日本、荷兰、瑞典、丹麦、比利时、挪威、加拿大。
)⑵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看,主要分为: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委员会制。
①议会制国家政府和议会的关系;国家:英、日、意、德、加、瑞典、挪威、新加坡。
②总统制国家总统和议会的关系;国家:美国、俄罗斯、韩国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结构:英国的国家机构主要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国家是国王的象征,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选修三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共29个考点)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8考点)1、国家与国家性质1、什么是国家从本质来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什么是国家性质?(什么是国体)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2、专政与民主★★①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②民主与专政的联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
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推导: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1)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
(2)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3)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提示: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是对立的两种政体。
3、国体与政体★★国体政体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联系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一定的国体。
②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外来势力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推导: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
4、代议制含义:代议制就是有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推导:我国:①也属于代议制②最显著、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高考政治选修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整理

高考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国家的性质、国家的历史类型、国体和政体●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历史类型:⑴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⑵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代议制●代议制的作用: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国家管理形式多样性的原因: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
●国家管理形式多样性的表现:⑴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⑵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
⑴民主共和制①民主共和制的主要表现是,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②民主共和制的局限性:在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其国家的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成为他们有效地管理国家的形式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⑵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议会制和总统制●议会制和总统制: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整体框架和思维导图(复习用)

3.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4.美国的利益集团。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型政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大的生命力。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2.中国与联合国。
3.走进世界贸易组织。
4.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式。(2015年考生应重视)
5.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家组织
1.国家的本质。
2.现在国家的管理形式。
3.现在国家的结构形式。
4.国际组织概观。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国会与君主立宪制。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4.英法两国政体的异同。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1.美国的联邦制。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知识梳理与热点分析

式的一般知识, v 专题二、三、四,介绍了英国、
法国、美国和中国等四个国家 的国家形式的具体知识。
整理课件
v 国家形式板块知识结构图
v (一)国家管理形式(政体) v (二)国家结构形式
整理课件
v 结合考纲中所列的考点,这一板块的 重点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题 目:
v 注意:教材将英法两国的政
治体制做了专门的比较。后面又
专门分专题介绍类美国的政体。
对此,在高三备考中,应将英美
两国、法美两国的政体也分别比
较一下。
整理课件
v 要点二:美国政治体制的综合 把握
v 近些年来,美国的总统选举、
美国国会的中期选举、伊拉克问
题、伊朗问题、朝核问题、中美
两国的特殊关系等诸多社会热点,
整理课件
v 3.如何认识美国的联邦制? v 4.我国单一制的特点? 如何认识我国的一国两制?
整理课件
v 二、国际组织板块 v 国际组织板块也分为基础
知识和具体知识两部分。在教 材中的分布是: v 专题一的第4课 v 专题五的全部。
整理课件
v 国际组织板块知识结 构图
整理课件
v 结合考纲中所列的考点,这一板 块的重点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 下几个题目:
v 以上图示和材料反映了美国的哪些政 治制度和政治机制?请选其中的一种政治 机制,谈谈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整理课件
v 【参考答案】
v (1)以上反映了美国的两党制、三权分 立制、利益集团制。
v (2)(以美国的两党制为例)美国的两 党制在客观上反映了一定的民意,一定程 度上提供了民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但 实质上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政党制度,是 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维护资 产阶级利益的一项政治制度。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知识点讲义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选修三《国家与国际组织》知识点讲义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与国际组织1、(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国家的性质是什么?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什么?答:(1)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2)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而专政适用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
(3)民主和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
民主是专政的前提和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什么?答:(1)国体决定政体。
此外,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基本国情,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
(2)政体体现并服务于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则危害国体。
4、代议制的含义是什么?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5、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有何区别?(1)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的区别(划分标准: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2)议会制和总统制有何区别?(划分标准: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6、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有何区别?单一制联邦制组成单位的性质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从法律体系看全国只有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有联邦宪法,也有成员宪法从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看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中央政权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联邦和组成部分的权限由联邦宪法规定,不得互相任意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干涉,各组成部分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典型国家中、法、意、日、英美、德、俄、印度、巴西7、维护国家统一(1)为什么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包括:①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有哪些?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什么?答:1)(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一个国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归根到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诠释及典型例题(专题一)一、考点诠释1、政体(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联系:国体和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政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外来势力的影响,同样的国体也会采取不同的政体。
(2)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是对立的两种政体。
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集权制”“世袭制”“终身制”。
专制政体集国家权力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即君主)身上,君主是世袭、终身的。
民主政体是指在一定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法律上承认全体公民自由、平等的统治方式。
民主政体的政府依据宪法组成,依据宪法及各项法律的规定施政。
公民拥有选举政府官员为民服务,选举民意代表监督政府。
各级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向选民负责,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
(3)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国体决定政体,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外来势力的影响,同样的国体也会采取不同的政体。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来看,现代国家有两种政体,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如英国、荷兰、瑞典还有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卢森堡、比利时、瑞典、挪威、加拿大、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都属于君主立宪制政体)。
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来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分为四种政体,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如法国)、委员会制国家(如瑞士)。
2、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1)国家形式国家形式包括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家结构形式侧重解决的是领土结构划分,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即体现政权体系纵的方面。
管理形式侧重解决的是权力机关同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权力机关同人民之间的关系,即体现政权体系横的方面。
国家结构形式同管理形式共同构成了作为国家性质外在表现的国家形式,两者缺一不可。
(2)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见表)(1)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的需要,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
(2)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全球各类国际组织的数量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有重要影响。
国际组织以自己的名义开展活动,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行为主体。
国际组织可以促进主权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协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一些国际组织在国际和平及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消极甚至负面的影响。
二、典型例题例题一:美、英、德的国体都是资产阶级专政,但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德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
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美、英、德三国的国体相同而政体不相同?分析说明:该题是通过国体与政体关系的理论,考察对国家管理形式多样性的理解。
参考答案:(1)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
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2)政体除了由国体决定之外,还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美、英、德三国虽然国体相同,政体却各有其特点,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例题二:2007年6月27日,54岁的布莱尔前往议会下院,最后一次回答议员的质询。
之后他离开唐宁街,驱车前往白金汉宫,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递交辞呈,从而结束了10年的英国首相任期。
几分钟后,女王召见布朗,邀请他组建新一届政府。
56岁的布朗日前刚刚从布莱尔手中接过帅印,出任工党领袖。
由于工党在英国议会占据多数议席,因此在布莱尔辞职后,布朗不必经过选举,便顺利接任英国第52任首相。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英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政治组织形式?分析说明:该题是考查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各种政体的特点,特别是要重点掌握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议会制与总统制的特点,并能通过材料分析归纳这些特点,以判断政体的类型。
参考答案:①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②英国的国家元首是由世袭的女王担任,说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
③在英国,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政府由首相组建,提请国家元首任命。
政府接受议会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这说明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制。
例题三:当今国际社会中有着重要影响的两个国家的国旗,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存在巨大差异。
试比较两在国家结构上的差异。
分析说明:该题考查的是国家的结构形式。
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并能把这部分知识与专题三“美国的联邦制”联合起来复习。
参考答案:图中所示是中国和美国两国国旗。
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单一制,美国为联邦制。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①中国的国家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和自治区域;美国的国家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②在中国,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职权;在美国,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各自在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相互不得干涉。
③中国只有一部宪法和法律体系;美国联邦与州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体系。
例题四:近一时期,陈水扁当局不断采取挑衅行动,推动“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等“台独”分裂活动。
陈水扁“入联公投”的实质就是分裂国家。
搞“一中一台”,遭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与严厉谴责。
请结合材料,概述单一制国家的特征,并说明我们在台湾问题的立场、态度。
分析说明: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这一知识点虽然在考点中没做明确要求,但它应该属于国家结构形式中的重要内容,要特别关注。
参考答案:(1)单一制国家的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
(2)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③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④“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例题五:近几年来,中国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06年由中国参与创建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于6月15日在上海举行,此外,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了“10+3”和“10+1”领导人对话机制;中国还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如与东盟建立了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与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发展友好关系;同时,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分析说明中国同相关国际组织加强合作的原因和意义。
分析说明:“中国与国际组织”这一知识点在教材上是在专题一讲的,但考试大纲却把它列在专题五中,希望考生注意这一变化。
参考答案:(1)中国与相关国际组织加强交流与合作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2)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中国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有利于本地区的繁荣稳定;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例题六:材料一:2007年8月16日,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本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例行会议在比什凯克举行。
六国元首就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合作和中亚地区形势深入交换了意见。
会议结束后,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重要文件,并出席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签字仪式。
会议还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和《比什凯克宣言》。
材料二:2006年11月1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
21个成员围绕“走向充满活力的大家庭,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这一主题,深入讨论了支持多哈回合谈判、实现贸易目标、区域贸易安排、经济技术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议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谋求和谐共赢》的讲话中,提出的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亚太的主张得到了广泛赞同,并被作为亚太大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写入会议的主要文件——《河内宣言》之中。
(1)请结合材料简单谈一谈中国是如何发展同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的。
(2)简单阐述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的意义。
分析说明:该题考查的是中国与国际组织。
这一知识点在必修2和选修3中都涉及到,我们认为必修和选修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复习,不能将它们独立起来。
参考答案:①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各个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②中国高度重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区域合作。
③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国际组织的关系,高度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2)①中国加强同国际组织的合作和交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彼此之间不断增强政治信任度,经济融合日趋加深。
在重点领域的合作全面展开,进一步拓宽了我国的发展空间。
③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